2020年10月自考00037美學真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1頁
2020年10月自考00037美學真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2頁
2020年10月自考00037美學真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3頁
2020年10月自考00037美學真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4頁
2020年10月自考00037美學真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學年月真題

00037202010

1、【單選題】最早提出美的本質問題的美學家是

黑格爾

馬克思

A:

柏拉圖

B:

鮑姆加登

C:

答D:案:C

解析:從柏拉圖開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質就成了美學的主要問題和對象,按我們今天

的理解,就是美的本質問題。P41

2、【單選題】馬克思實踐概念的核心內涵是

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人的最基本的精神生產方式

A:

人的審美存在

B:

人的歷史存在

C:

答D:案:A

解析:馬克思實踐概念的核心內涵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P51

3、【單選題】審美理想是一種相對穩定的

情感結構

價值取向

A:

生存狀態

B:

道德修養

C:

答D:案:B

解析:審美理想作為一種具有導向性、規范性的觀念,本身就表現為一種相對穩定的價值

取向。P56

4、【單選題】影響主體審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

生理遺傳

先天氣質

A:

家庭背景

B:

C:

社會條件

答D:案:D

解析:影響主體審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它所面臨的后天因素或社會條件。P58

5、【單選題】“和而不同”“違而不犯”所描述的形式規律是

整齊一律

節奏韻律

A:

對稱均衡

B:

多樣統一

C:

答D:案:D

解析:“和而不同”、“違而不犯”所描述的形式規律是多樣統一。P77

6、【單選題】在20世紀我國美學研究領域占據優勢地位的審美發生理論是

游戲說

生物本能說

A:

巫術論

B:

勞動說

C:

答D:案:D

解析:勞動說作為一種藝術和審美發生理論,也有很多信奉者與支持者,尤其在20世紀我

國美學和文藝學領域曾一度占據優勢地位。P84

7、【單選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優美是陽剛的人生境界

優美使人感到緊張

A:

優美是和諧的人生境界

B:

優美使人感到振奮

C:

答D:案:C

解析:優美是理性內容與感性形式、理想與現實、個體與社會自然、自由與自在、主觀的

合目的性與客觀的合規律性的和諧統一。可以喚起人的輕松的審美愉悅,是人的存在達到

完整和諧的狀態。總而言之,優美是理想人生境界與人生存在實踐完滿統一的現實呈現和

展示,是和諧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P110

8、【單選題】《判斷力批判》的作者是

笛卡爾

歌德

A:

萊辛

B:

康德

C:

答D:案:D

解析:《判斷力批判》是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創作的美學著作,該書首次出版于

1790年,是康德的哲學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前兩部是《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

判》。P118

9、【單選題】亞里士多德認為,喜劇是

緊張和期待突然消失于虛無

內心突然的榮耀感

A:

對比較壞的人的摹仿

B:

把無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C:

答D:案:C

解析:亞里士多德指出“喜劇是對于比較壞的人的摹仿,然而‘壞’不是指一切惡而言,

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種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種錯誤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傷

害。”P127

10、【單選題】朗吉弩斯認為

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

崇高源于人的安全需要

A:

崇高令人感到愉悅

B:

崇高令人感到敬畏

C:

答D:案:A

解析:朗吉弩斯認為文學作品的崇高風格應該具有莊嚴偉大的思想、強烈深厚的熱情、符

合修辭格的藻飾、高尚的措辭和把前四者聯系為一個有機整體的莊嚴宏偉的結構。但說到

底,作品的崇高風格來自于偉大的心靈,他認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P114

11、【單選題】黑格爾在悲劇研究中引入了

理性思維

辯證思維

A:

抽象思維

B:

具象思維

C:

D:

答案:B

解析:黑格爾對悲劇理論的最大貢獻,在于他把辯證思維的方法運用到了悲劇現象的分析

之中。P124

12、【單選題】從內容上看,荒誕更接近于

悲劇

喜劇

A:

滑稽

B:

崇高

C:

答D:案:A

解析:從內容上看,荒誕更接近于悲,因為荒誕展現的是與人敵對的東西,是人與自然、

社會的最深的矛盾。P144

13、【單選題】下列美學家中不屬于經驗主義者的是

夏夫茲博里

荷加斯

A:

哈奇生

B:

奧古斯丁

C:

答D:案:D

解析:中世紀美學在根本上是神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其對審美經驗的看法也明顯打著

神學的烙印,代表人物奧古斯丁。P152

14、【單選題】伽達默爾的美學思想屬于

自然主義

科學主義

A:

解釋學

B:

存在學

C:

答D:案:C

解析:伽達默爾提出自己的哲學解釋學思想,并且將其引到審美以及藝術問題上來,從而

形成了系統的解釋學美學。P156

15、【單選題】中國古代詩人常常以香草喻君子,這屬于美學理論中的

暢神說

比德說

A:

B:

模仿說

再現說

C:

答D:案:B

解析:所謂“比德”是指人們在藝術創作中總是習慣于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人格化,使之

比附于人類的某種道德情操。屈原在《離騷》中集中使用了這種藝術手法。比如他常以香

草喻君子,以蕭艾喻小人。P159

16、【單選題】英加登所說的藝術作品的“形而上質”體現了審美經驗的

直觀性

超越性

A:

直接功利性

B:

間接功利性

C:

答D:案:B

解析:審美經驗還能實現從經驗世界向超驗世界的超越。諸如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

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

弟》等,之所以能成為不朽的經典,固然也是因為作家對當時俄國的社會現實進行了精彩

的描繪和深刻的批判,但更主要的是因為作家總是在這種描繪中強烈地顯示出某種終極關

懷,從而使現實本身顯示出真正的超驗本性。在我們看來,正是這種超驗本性才構成了現

象學美學家英伽登所說的藝術作品的“形而上質”。P169

17、【單選題】馬克思所說的“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表明,審美經驗的構成要素包括

感知

想象

A:

情感

B:

理解

C:

答D:案:A

解析:馬克思所說的“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表明,審美經驗的構成要素包括感知。P170

18、【單選題】審美經驗中的聯想活動不包括

接近聯想

類似聯想

A:

對比聯想

B:

創造聯想

C:

答D:案:D

解析:想象活動包含著初級形式和高級形式兩種形態,其初級形式是簡單聯想,它又可以

劃分為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和對比聯想等多種形式。P172

19、【單選題】錢鐘書說:“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這說明

審美經驗中的理解活動具有

非概念性

非功利性

A:

多義性

B:

超驗性

C:

答D:案:A

解析:錢鐘書說:“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這說明審美經

驗中的理解活動具有非概念性。P177

20、【單選題】中國古代書法藝術所蘊含的意象屬于

抽象

仿象

A:

興象

B:

喻象

C:

答D:案:A

解析:中國書法藝術中一點一劃,一行一段,均是一個個抽象的個體,但各個抽象符號之

間血脈相通,一氣呵成的藝術魅力,最有力地證明了抽象意象之于藝術品的重要意義。

P212

21、【單選題】繪畫對于生宣熟宣的嚴格要求,注重的是藝術的

意境超驗層

形式符號層

A:

物質實在層

B:

意象世界層

C:

答D:案:C

解析:物質實在層是指藝術品賴以在時空中存在的物質實體和媒介,如大理石、畫布、顏

料、紙、舞臺、鉛字、銀幕、膠卷、錄像帶等。繪畫對于生宣熟宣的嚴格要求,注重的就

是藝術的物質實在層。P208

22、【單選題】五四時期的新詩鼓勵青年參與社會變革運動,這主要體現的是藝術的

道德教育功能

社會干預功能

A:

宗教感化功能

B:

娛樂消遣功能

C:

答D:案:B

解析:社會干預功能是指藝術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染接受者,影響他們參與改造社會的

活動,如五四時期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發表的新詩,就具有鼓動青年起來改造人

生、變革社會的干預作用。P220

23、【單選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意境是一種形而上的人生境界

意境是一種形而下的人生境界

A:

意境與中國人的哲學意識無關

B:

意境一詞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出現了

C:

答D:案:A

解析:意象世界是人類經驗范圍內的東西,意境則是一種超越人類特定經驗領域的形上至

境,因此可以說意境是一種形而上的人生境界。P210

24、【單選題】黑格爾認為,人類最初的藝術類型是

象征型藝術

古典型藝術

A:

浪漫型藝術

B:

具象型藝術

C:

答D:案:A

解析:德國古典美學家黑格爾為藝術的分類問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由于他把美看作“絕

對理念的感性顯現”,所以,美的理念的形式與內容的辯證關系,就成為黑格爾劃分不同藝

術的出發點。他認為,這種辯證關系的演變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先后出現了三種

形式的藝術:象征型藝術、古典型藝術和浪漫型藝術。象征型藝術是人類最初的藝術形

式。P222

25、【單選題】榮格把無意識分為

民族無意識與人類無意識

個人無意識與個別無意識

A:

個人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

B:

集體無意識與潛意識

C:

D:

答案:C

解析:集體無意識說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榮格發展了他的老師弗洛伊德的”無意識

“理論,把”無意識“分為”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兩種,認為”集體無意識

“是由遺傳保存下來的一種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潛藏于意識深層的朦朧精神。P193

26、【單選題】提出樂教的作用在于“消融渣滓”的美學家是

孔子

朱熹

A:

孟子

B:

老子

C:

答D:案:B

解析:美育實現目標的過程,便是朱熹提出的“消融渣滓”的過程,朱熹在解釋孔子的

“成于樂”時說樂教的作用仍在于消融渣滓。P231

27、【單選題】西方最早明確談到審美教育的美學家是

畢達哥拉斯

亞里士多德

A:

德謨克利特

B:

柏拉圖

C:

答D:案:D

解析:在西方,最早明確談到審美教育的美學家是柏拉圖。P234

28、【單選題】美育的特點是

訴諸理性、潛移默化、能動性

強制教育、訴諸感性、潛移默化

A:

訴諸感性、潛移默化、能動性

B:

行政命令、訴諸感性、能動性

C:

答D:案:C

解析:美育的特點是:(1)訴諸感性(2)潛移默化(3)能動性。P241

29、【單選題】美育與德育的關系是

美育與德育相互促進

美育與德育相互沖突

A:

B:

美育等于德育

美育與德育無關

C:

答D:案:A

解析:美育與德育相互區別,相輔相成,因此美育和德育可以相互促進。P248

30、【單選題】對于“美育是情感教育”這種觀點,正確的評價是

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

體現了西方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

A:

對美育與情感教育的關系做出了正確解釋

B:

對美育的內涵做出了科學理解

C:

答D:案:B

解析:認為美育是情感教育,體現了近代西方二元分立的思維特點,即主體與客體、思維

與存在、感性與理性的對立。P237

31、【多選題】關于審美經驗的非功利性的正確說法有

審美經驗與對象的實際存在無關

審美經驗與對象的實際存在有關

A:

審美經驗的主要功能是讓主體產生感官的快適

B:

審美經驗的主要功能不是讓主體產生感官的快適

C:

審美經驗能夠間接地滿足主體的功利需要

D:

答E:案:ADE

32、【多選題】按照布洛的“審美距離說”,在審美經驗中作用較大的感覺方式有

視覺

聽覺

A:

觸覺

B:

嗅覺

C:

味覺

D:

答E:案:AB

解析:按照布洛的“審美距離說”,在審美經驗中作用較大的感覺方式有視覺和聽覺,相

對于視覺和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在審美經驗中的作用要低得多。P186

33、【多選題】藝術的非核心功能有

審美功能

A:

娛樂功能

認識功能

B:

教育功能

C:

道德功能

D:

答E:案:BCDE

解析:審美功能是藝術的核心功能,其余BCDE四項都是藝術的非核心功能。P220

34、【多選題】先秦儒家認為,美育的主要目的是實現

天人關系的和諧

人際關系的和諧

A:

家國關系的和諧

B:

國家關系的和諧

C:

人神關系的和諧

D:

答E:案:AB

解析:到了先秦儒家,審美活動包括藝術活動的目的,多指實現天人關系的和諧、人際關

系的和諧。P230

35、【多選題】美育根本上是一種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教育。對于這種觀點的正確理解有

把審美境界看作一種自由的人生境界

把造就審美的人作為美育的最高目的

A:

把在審美活動中生成的美作為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顯現

B:

恢復了長期以來被遮蔽的美與人生實踐的真實關系

C:

強調了審美活動與日常活動的不同

D:

答E:案:ABCD

解析:我們認為美育根本上就是一種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教育。審美境界是一種自由的人生

境界,而在審美活動中生成的美正是這種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顯現。可見,自由乃是審美

境界和美生成的核心所在。而只有當人是完全意義上的人時,他才擁有自由,而當人擁有

自由時,他也才能作為完全意義上的人而擁有美。這里自由同時也成為人本身的規定。于

是美也就成為人本身的規定。因此可以說,審美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造就一種審美的

人。所謂審美的人,就是具備敏銳的審美能力、良好的審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態度、完善

的心理結構、豐富的個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熾熱的理想追求的人。審美教育

的這一根本目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又可轉化為兩方面的內容,即美的形式的教育與審美

理想教育,前者屬于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審美教育的基礎,后者則要求把審美的自由人生

境界轉化為受教者自覺的價值追求,體現著美育的根本主旨。

36、【簡答題】簡要說明美學屬于人文學科而不屬于社會科學。

答案:(1)研究對象不同。社會科學主要研究呈現為物化形態的社會現象,如社會關

系、社會組織、社會制度等:人文學科則更多關注非物化形態的社會現象,如精神、理

想、信念、價值等。(2)研究方式不同。社會科學力求判斷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人文

學科則不追求研究的客觀性,往往要求研究者的參與和投入。

37、【簡答題】簡述構成審美對象的物質因素。

答案:審美對象的物質因素主要是指構成具體事物的色彩、線條、形狀、音響等可以被人

的耳、目直接把握的感性屬性。(1)色彩:色彩的審美意義主要表現在表情性和象征

性兩個方面。①表情性:色彩能直接喚起人的某種感受和情感。②象征性:在不同民

族中,由于傳統習慣,某種色彩與某種特定內容形成固定的聯系,從而使色彩具有文化意

義。(2)線條:人們在生活中對各種不同線條豐富的感受經驗,是線條轉化為審美條

件構成因素的重要基礎。(3)形狀:是一切審美對象得以存在的最基本的層次,它本

身還具有一定的表情性。P75-76

38、【簡答題】簡述審美形態的歷史性。

答案:(1)審美形態是特定的歷史社會文化發展階段的產物。(2)審美形態的具體內

涵是在歷史發展中不斷演變的。P103

39、【簡答題】簡述丑成為審美形態的原因。

答案:由丑陋引起的情緒感受仍然是一種審美情感。作為丑的審美形態,表現為反常、混

亂、給人以惡性的刺激等形式。(1)審美活動、主體和對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決定

了美不是純的東西,審美對象也不是與現實世界相分裂的對象,丑也就必然會與美進入審

美實踐中。(2)在特定意義上,丑也可以顯現為一種人生境界。(3)勞動作為人生

實踐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審美形態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的創造力和推動力。(4)

現代主義思潮為丑冠冕堂皇地走進審美領域奠定了思想基礎。(5)藝術作為人類主要

的審美實踐方式、主要審美成果以及重要的審美對象,客觀上為丑形成審美形態奠定了現

實基礎。P139-140

40、【簡答題】簡述審美態度在審美呈現中的作用。

答案:(1)審美經驗的第一個階段是借助感知對對象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也就是使對象

在主體的意識之中呈現出來。(2)不過,審美感知的最大特點在于它是以審美的態度

對待對象的,因而審美態度的確立就成為審美活動開始的主觀標志。(3)審美態度可

以歸結為主客體之間的一種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關系,主體是否具有審美態度是其能否

與對象建立審美關系并進入審美活動的關鍵。(4)主體在審美活動中并不是首先通過

自己的五官感覺,而是通過自己的整個身心來與對象建立關系的。P182-183

41、【簡答題】簡述理解美育內涵要遵循的主要原則。

答案:(1)手段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