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導學案 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導學案 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導學案 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導學案 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課標要求】1.了解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的基本內容,分析其原因和影響。2.了解中國近代改革探索的主要史實,理解其背景和影響。【重點難點】重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難點:理解歷史上變法和改革成敗的原因。【基礎知識梳理】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秦國商鞅變法①背景: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經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使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生產關系急劇變動。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壞,各諸侯國為實現富國強兵,紛紛推行變法。軍事兼并戰爭不斷。思想百家爭鳴局面出現,法家思想順應了時代需要,成為變法的思想理論武器。②內容:經濟改革:以農求富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軍事改革:提高戰斗力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政治改革:加強中央集權什伍連坐,建立縣制③影響:打擊了貴族特權,促進了封建政治、經濟、軍事發展,使秦國成為政治軍事強國,為秦國統一奠定基礎。北魏孝文帝改革①背景:①鮮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權,于439年重新統一北方;②民族交融成為歷史發展的潮流;③統治者受漢族制度、文化影響,力主改革。②內容:前期后期內容實行俸祿制,推行均田制、三長制遷都洛陽、易服裝、改漢姓、說漢話、通婚姻影響有效地鞏固了北魏政權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發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緩和了民族矛盾,縮小了南北差距,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北宋范仲淹慶歷新政及王安石變法范仲淹慶歷新政背景北宋建立后,統治者吸收唐末五代藩鎮割據導致分裂的教訓,采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北宋中期,政治腐敗,財政困難,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北部邊境經常受到游牧民族襲擾內容改革腐敗的官僚結構:嚴格官吏升遷考核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親友通過恩蔭做官;加強各級長官的保舉和選派;裁并州縣,減輕徭役;嚴肅中央政令,取信于民結果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僅一年多失敗王安石變法背景慶歷新政失敗內容財政制度富國: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均輸法軍事體制強兵: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官僚制度取士: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用人唯才影響變法初期成效顯著,但變法涉及面廣,阻力大,措施欠妥。新法實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罷職,變法措施被廢止。明朝張居正改革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府庫空虛,土地兼并嚴重,農民反抗,統治危機不斷加深內容整肅吏治,加強官吏考核,裁減開支,清丈土地,改革稅制結果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社會矛盾相對緩和,嚴重的封建統治危機得到暫時緩解,他死后,除一條鞭法外,其他改革幾乎全部廢止。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戊戌變法背景民族危機: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激發了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經濟根源: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思想基礎:西方近代思想傳入;早期維新思想直接影響;康、梁積極宣傳維新思想內容1898年6月起,光緒帝頒布一系列變法詔令,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領域實行變法影響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制度,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教訓證明了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清末新政目的應對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內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學生、編練新軍、振興商務、獎勵實業等影響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并沒有使清政府擺脫內外困境,很快革命爆發了中華民國時期的改革由于政局動蕩,國家始終未實現實質上的統一,改革多以失敗告終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改革內容影響社會主義革命土地改革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新生政權,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中共八大總路線犯了“左”傾錯誤,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嚴重曲折,但也初步建立起進行現代化建設所需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了經濟文化建設等骨干力量,積累了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改革開放以來的改革(1)決策時間會議決策197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2012中共十八大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201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總動員,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2017中共十九大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2019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一步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在各方面更成熟更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顯現。(2)內容農村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取消農業稅,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外開放興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加入世貿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國企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所有制改革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五位一體改革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評價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②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跨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習題鞏固1.下圖是根據相關史實整理的晚清時期全國地方督撫旗漢比例變化圖。據此可知()A.改革派執掌了清廷中樞機構 B.民主思想對清廷決策產生影響C.清朝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D.時局發展沖擊了清廷用人政策2.清末新政時期,中央部門辦的《政治官報》等刊物,歷時4年,無法收回的報費就有銀元9萬元。四川20余縣的一次調查顯示,“每遇旅舍主人,問取官報,多不知為何物”。《山東官報》除了官派外,競無一人購閱。這一現象折射出清朝()A.官員腐敗現象較明顯 B.預備立憲難以推行C.封建統治危機的加劇 D.民族危機日益嚴重3.如表為1875—1911年間晚清駐外公使知識結構——留學生身份數量變化表。據此可推知這種變化主要是基于()項目留學生(數量)1875—1894年11894—1900年21901—1911年11A.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 B.清末新政的推動C.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 D.先進中國人的救亡圖存4.《明史》記載張居正改革:“居正為政,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這說明張居正的改革措施()A.相權過大威脅專制皇權 B.加強了中央集權C.有利于行政辦事效率的提高 D.對制約相權起到一定程度作用5.商鞅在變法中曾頒布一項獎勵耕織的法令,“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奴隸)。”體現了商鞅變法哪項內容()A.廢除井田 B.獎勵軍功 C.重視商業 D.重農抑商6.宋神宗熙寧年間,“兩稅及科買、貸債,色目已多。使常無兇災,猶病不能給。又起庸錢,竭其所有。恐斯人無悅而愿為農者,天下戶口日當耗失。則去為商賈,為客戶。為惰游”。由此可見()A.賦稅改革導致人身依附強化 B.王安石變法推動商業繁榮C.經濟發展促使戶籍制度變化 D.封建剝削破壞了小農經濟7.1906年,清廷啟動預備立憲兩年后,公布了《憲政籌備九年清單》,分年列示1908~1916年預備立憲應辦事宜,預備事項中有20%屬于一般行政事務。清廷又諭令各部院制定本機構的九年清單,農工商部的共列128項,無一與憲政有關。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A.新舊勢力間的斗爭影響改革成效 B.中央集權走向式微C.新政改革未能突破政治體制本身 D.預備立憲不得民心8.1903年,直隸總督抽取鼓鑄銅元的部分余利為資本,率先在保定創辦北洋工藝總局,辦起藝徒學堂(后改稱為實習工廠,旋易名聚合紡織廠),又建工藝局、習藝所及滿城積祥有限工廠等,推進織、染、皮、藤、衣、料器、金屬、印刷、雕鑿等多項工藝。這些舉措()A.得益于清末新政的開展 B.使商品經濟取代了自然經濟C.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實現 D.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