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二》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人體解剖學二》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人體解剖學二》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人體解剖學二》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人體解剖學二》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體解剖學二”課程教學大綱英文名稱:RegionalAnatomy課程編碼:BASM310840課程學時:64(理論學時:16

實驗學時:48)課程學分:2.5適用對象:臨床醫學5+3一體化、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法醫學專業。先修課程:細胞生物學、系統解剖學、組織胚胎學。使用教材及參考書:1.崔慧先,李瑞錫.局部解剖學.5年制.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WangHuaijing,LiuYong.ATextbookofRegionalAnatomy(5thedition).Changchun:Jilin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2009.3.SusanStandring.Gray'sAnatomy40thEdition,ChurchillLivingstone.2009.一、課程的性質和目的性質:醫學基礎課目的:1.培養學會正確使用基本的解剖器械和解剖操作技能,能熟練在尸體上解剖出相關的結構。2.培養對解剖出的結構層次、邊界、器官的位置、毗鄰、血供、淋巴回流等觀察學習能力,并學習繪制出一些結構線條簡圖。3.掌握人體各局部解剖結構的基本理論,掌握常用局部解剖學英文詞匯。4.培養科學、嚴謹、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二、課程內容簡介局部解剖學是在系統解剖學的基礎上,按照人體的局部分區(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及會陰、背和脊柱區、上、下肢),研究各區域內結構和器官位置、毗鄰、層次關系及其臨床應用的科學。通過實地尸體解剖操作和觀察,鞏固系統解剖學知識,掌握局部解剖學內容,了解局部解剖學知識臨床應用和意義,并加強解剖技能和動手能力的訓練,為進一步臨床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打下良好基礎。因此,本課程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重要橋梁課程。三、教學基本要求1.掌握局部解剖學基本概念和理論。學會理解局部結構與整體間的聯系和統一。2.掌握局部解剖學中的基本操作技能。認真操作很重要,并進行記錄和仔細觀察。四、教學內容及安排緒論1.掌握局部解剖學的定義。掌握解剖器械使用。掌握解剖操作注意事項。2.學會人體的層次和基本結構。學會解剖操作基本技術。3.了解本門課在醫學中的地位和意義。教學安排及教學方式教學環節學時分配課后環節章節數授課實驗上機討論作業自學綜合大作業其他緒論0.5√

第一章頭

部第一節

概述學會頭部的境界與區分、面部與顱部的劃分。學會表面解剖:體表標志和體表投影。第二節

面部1.掌握皮膚及淺筋膜特點。掌握面部淺層血管的行程、分布及特點。掌握腮腺的形態、分部及腮腺鞘,掌握穿過腮腺的結構及其排列關系。掌握咀嚼肌的名稱、位置和作用。掌握上頜動脈的經行、分支和分布。2.學會三叉神經末支的出孔位置投影及其臨床意義。學會腮腺導管的投影、面神經的分支類型。3.了解表情肌配布。了解顳下窩的位置及筋膜間隙、交通關系。第三節

顱部1.掌握額頂枕區層次結構。掌握顱內、外靜脈的交通關系及其臨床意義。2.學會顱部分區。教學安排及教學方式教學環節學時分配課后環節章節數授課實驗上機討論作業自學綜合大作業其他1.10.51.21√√1.30.5√1.4√1.5√第二章

頸部第一節

概述1.學會頸部的境界與區分。學會頸部體表標志和體表投影。2.了解頸部與項部劃分、頸部各三角的構成。了解頸部結構配布特點。第二節

頸淺層結構和頸筋膜1.掌握淺靜脈及皮神經的分布。掌握頸筋膜的層次結構2.學會筋膜間隙及其交通關系。3.了解頸闊肌。第三節

頸前區1.掌握頸動脈三角邊界、內容。掌握肌三角邊界、內容。掌握甲狀腺區的局部解剖,甲狀腺區前面的層次結構;甲狀腺的位置、被膜、固定裝置和毗鄰,甲狀腺的血管和神經。2.學會氣管頸段前面的層次結構及毗鄰關系。3.了解下頜下三角、頦下三角的構成及內容。第四節

胸鎖乳突肌區及頸根部1.掌握胸鎖乳突肌區的范圍及淺層結構。掌握胸鎖乳突肌區深面的結構及毗鄰關系。2.學會頸根部和斜角肌間隙的位置及內容。第五節

頸外側區學會枕三角的境界、內容。學會鎖骨上三角的境界、內容。第六節

頸部淋巴引流了解頸部淺、深淋巴回流。教學安排及教學方式教學環節學時分配課后環節章節數授課實驗上機討論作業自學綜合大作業其他2.10.252.20.252√2.312√2.40.52√2.52√√2.6√2.7√2.8√第三章

胸部第一節

概述了解胸部的境界與區分。了解體表標志和胸部的標志線。第二節

胸壁1.掌握女性乳房的位置關系,淋巴引流及其臨床意義。掌握肋間隙的構成及其內容。2.學會胸壁層次。學會胸部肌肉的名稱和區分。學會胸大肌、胸小肌、肋間內肌和肋間外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3.了解胸內筋膜的配布,胸廓內動脈的行程及其臨床意義。第三節

膈1.掌握膈的特點和薄弱區。2.學會膈位置和分部。3.了解膈的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經支配。第四節

胸膜及胸膜腔1.掌握胸膜腔及胸膜隱窩的構成,掌握胸膜頂及各胸膜隱窩的位置及其臨床意義。2.了解胸膜體表投影。第五節

肺1.掌握肺根的構成及各結構間的毗鄰關系。掌握氣管、主支氣管、肺葉支氣管、肺段支氣管位置和形態結構。2.了解肺葉及肺段臨床意義。了解肺的體表投影。第六節

縱隔1.掌握縱隔的概念、境界和分區。掌握上縱隔內器官結構層次及相互毗鄰關系。掌握心包的組成和心包斜竇、橫竇及前下竇的位置與其臨床意義。掌握心臟、食管、胸主動脈、胸導管等的毗鄰關系、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經支配。掌握動脈導管三角的圍成和內容。2.學會左側、右側觀察縱隔結構。3.了解心臟的體表投影及其臨床意義。了解奇靜脈、半奇靜脈的行程及其與食管靜脈的關系。教學安排及教學方式教學環節學時分配課后環節章節數授課實驗上機討論作業自學綜合大作業其他3.10.25√3.211√3.30.251√3.42√√3.50√√3.60.543.7√3.8√

第四章

腹部第一節

概述1.學會腹部的境界與區分。2.了解腹部體表標志。了解主要臟器的體表投影。第二節

腹前外側壁1.掌握腹前外側壁的層次特點。掌握腹前外側壁的血管和神經分的分布。掌握腹股溝區的境界與層次。掌握腹股溝管的位置、構成、體表投影及內容。掌握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及腹壁下動脈的行程分布。2.學會腹前外側壁三層扁肌、腹直肌配布特點、起止和作用。學會腹直肌鞘構成和特點。學會腹部固有筋膜、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層的特點。3.了解皮膚及淺筋膜的特點、淺靜脈的流注、皮神經的分布。了解腹股溝區的薄弱處與疝形成的關系。了解外科切口與腹壁層次的關系。第三節

結腸上區1.掌握胃的形態、位置、血供、淋巴引流、神經分布及其毗鄰。掌握食管腹部位置、毗鄰、血供、淋巴回流和神經支配。掌握十二指腸分部、毗鄰及其與腹膜的關系,十二指腸乳頭的位置和十二指腸懸韌帶。掌握肝形態、位置、毗鄰、肝蒂與固定裝置。掌握膽囊和肝外膽道構成、分段及其毗鄰。掌握胰形態、位置及毗鄰。掌握脾形態、位置、脾蒂、脾的固定裝置。掌握腹腔干行程、分支、分布。2.學會胃結構。3.了解膽囊變異。了解Glission系統、肝靜脈系統和肝的分葉與分段。第四節

結腸下區1.掌握空、回腸位置、形態結構和系膜。掌握闌尾位置、根部體表投影,闌尾的系膜與血管。掌握結腸形態、區分、各部的血液供應、神經分布和淋巴回流。掌握腸系膜上和下動脈起始、經行、分支和分布。掌握肝門靜脈組成、位置、屬支和毗鄰。門腔靜脈間的交通途徑。2.學會小腸結構。3.了解小腸動脈分布特點。第五節

腹膜后隙1.掌握腹膜后間隙的概念和內容。掌握腎的位置、毗鄰、腎蒂的組成。掌握腎的被膜及腎上腺。掌握輸尿管的形態、分部和狹窄。2.學會下腔靜脈的位置與屬支。學會腹主動脈的位置、分支、分布。3.了解腎段的概念、腎血管的變異。了解腰交感干的位置。教學安排及教學方式教學環節學時分配課后環節章節數授課實驗上機討論作業自學綜合大作業其他4.10.254.20.52√4.31.254√4.414√4.512√4.6√√4.7√

第五章

盆部與會陰第一節

概述學會盆部與會陰的境界、區分和表面解剖。第二節

盆部1.掌握盆的表面標志。掌握直腸位置、形態、毗鄰、血供、淋巴引流和神經支配。掌握盆膈構成。掌握膀胱位置、毗鄰、血供、淋巴引流、神經支配。掌握子宮位置、固定裝置、形態、毗鄰、血供、淋巴引流和神經支配。掌握輸尿管盆段與子宮動脈的位置關系。掌握位置和毗鄰。2.學會卵巢的位置、形態和固定裝置。學會髂總血管、髂內動脈在盆部的行程、分支和分布。3.了解骨盆整體觀、骨盆的組成、大小骨盆的區分。了解骶叢、盆內臟神經的位置和分布。了解盆靜脈叢的位置。了解盆筋膜和間隙。第三節

會陰1.掌握會陰境界、分區及表面標志。掌握肛門三角和尿生殖三角區結構特點。掌握尿生殖膈和盆膈構成、會陰淺隙與會陰深隙構成及其內容。掌握坐骨肛門窩的位置、境界和內容。掌握肛管形態結構、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經支配。2.學會陰囊的層次結構、睪丸被膜、精索的組成及其被膜。3.了解陰部內血管和陰部神經分支分布。教學安排及教學方式教學環節學時分配課后環節章節數授課實驗上機討論作業自學綜合大作業其他5.1√5.215.315.4√5.5√第六章

脊柱區第一節

概述了解脊柱區的境界和分區。了解脊柱區的體表標志。第二節

層次結構1.掌握脊柱區肌肉的層次、聽診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位置境界和臨床意義。掌握胸腰筋膜的概念。2.學會背皮神經特點。3.了解脊柱區深部的血管和神經配布。教學安排及教學方式教學環節學時分配課后環節章節數授課實驗上機討論作業自學綜合大作業其他6.1√6.2√6.3√6.4√第七章

上肢第一節

概述了解上肢的境界與區分。了解表面解剖。了解上肢的長度、軸線及對比關系。第二節

肩部1.掌握腋窩位置、構成、內容。掌握腋動脈分段、分支、臂叢的束及分支、分布。掌握腋動脈與臂叢的毗鄰關系。掌握腋淋巴結群的位置、分群及流注關系。掌握腋腔淋巴結的位置和回流及其臨床意義。掌握三邊孔(隙)與四邊孔(隙)構成和通過的結構。2.學會肩部肌的名稱和位置。學會肌腱袖的構成及臨床意義。學會胸前壁層次結構和通過鎖胸筋膜的結構。3.了解肩部的分區及各區的內容。了解肩周動脈吻合網的構成及其臨床意義。第三節

臂部1.掌握臂前區淺靜脈、皮神經起始、經行、注入、分布。掌握肱二頭肌內側溝、肱骨肌管位置、構成、內容。掌握橈神經及肱深血管的行程、分支及分布。掌握肱血管、正中神經及尺神經的行程。2.學會臂部前、后群肌肉的位置關系、起止、神經支配和作用。3.了解臂部前骨筋膜鞘和后骨筋膜鞘的構成。了解臂中部橫斷面結構。第四節

肘部1.掌握肘前區淺層結構,包括淺靜脈的吻合類型及其應用意義,皮神經的位置。掌握肘窩構成及其內容的毗鄰關系。2.學會肘關節動脈網的構成及臨床意義。3.了解肘后區淺、深層結構。第五節

前臂部1.掌握尺、橈血管、神經及正中神經的行程與分布。掌握骨間后血管、神經的行程和分布。2.了解前臂前區淺層結構。了解前骨筋膜鞘的構成。了解前臂后區淺層結構、后骨筋膜鞘的構成。第六節腕和手1.掌握腕前區層次結構。掌握腕管的構成及其內容的排列關系及其臨床意義。掌握淺靜脈及皮神經分布。掌握手掌皮膚及淺筋膜特點、皮神經的分布。2.學會手掌層次結構。3.了解手掌深筋膜、掌腱膜的構成及掌中間筋膜鞘的構成、結構層次,以及掌中間隙和魚際間隙的位置及交通關系。了解腕后區及手背層次結構。了解深筋膜的附著、手背間隙,肌腱的排列和結構特點。了解手指皮膚、皮下組織、腱鞘及滑液鞘的構成及內容。了解指背腱膜的構成、附著。了解指端密閉間隙的構成及臨床意義。教學安排及教學方式教學環節學時分配課后環節章節數授課實驗上機討論作業自學綜合大作業其他7.10.257.214√7.30.254√7.40.252√7.50.252√7.6√7.7√7.8√

第八章

下肢第一節

概述了解下肢的境界與區分。了解表面解剖。了解下肢的長度、力線、角及測量線。第二節

臀部1.掌握梨狀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構成,以及出入這些孔道的血管和神經。2.學會臀部境界、分區和表面解剖。學會臀區皮神經分布。3.了解坐骨神經與梨狀肌的關系和類型。了解髖關節周圍的動脈吻合網深層結構。第三節

股部1.掌握肌腔隙與血管腔隙構成、內容。掌握股三角境界、位置、構成及其內容的毗鄰、股三角的交通關系。掌握股鞘與股管構成、內容。掌握收肌管的構成及內容。掌握閉孔血管和神經的行程與分布。股動脈行程與分布。掌握坐骨神經的行程、分支和分布。2.學會股前區淺血管和皮神經的分布、淺淋巴群的分群,位置及流注關系。掌握闊筋膜及其所構成髂脛束和隱靜脈裂孔(卵圓窩)的形態結構特點。3.了解股部境界與分區。了解股部前及內側骨筋膜鞘的構成。了解股后區皮膚與淺筋膜、皮神經分布。了解股部中部橫切面結構。第四節

膝部1.掌握腘窩的境界、位置、及其內容的毗鄰、交通關系。掌握腘動脈分支和分部。2.學會膝部境界與區分。3.了解膝后區皮膚及淺筋膜、皮神經。了解膝關節動脈網的構成及其應用意義。第五節

小腿部1.掌握脛前動脈、神經的起止、行程及分布、腓淺神經的行程、分布及其臨床意義。掌握小腿后區淺層結構。掌握脛后動脈和脛神經的起止、行程、分支和分布。2了解小腿部前區淺層結構。了解小腿前骨筋膜鞘的構成。了解小腿后骨筋膜鞘的構成。第六節

踝與足部1.掌握足背動脈的位置、分支分布及其與腓深神經的關系。掌握淺靜脈與皮神經的分布。掌握踝管的構成及內容的排列關系。2.了解踝前區皮膚與淺筋膜特點。了解踝后區皮膚與淺筋膜特點。了解足底深筋膜的特點及筋膜鞘,足底肌分群、足底內外側血管神經的位置、足底動脈弓的構成。了解踝區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