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廣東省佛山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1頁
2021年廣東省佛山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2頁
2021年廣東省佛山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3頁
2021年廣東省佛山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4頁
2021年廣東省佛山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試(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廣東省佛山市考研專業綜合模擬考

試(含答案)

學校:班級:姓名:考號:

一、單選題(18題)

1.打印一頁文件,甲出錯的概率是0.04,乙出錯的概率是0.05,從兩人

打印的文件中各任取一頁,其中恰有一頁有錯的概率是()。

A.0.038B.0.048C.0.086D.0.096E.0.056

2.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會求助于同伴。這種學習策略是()。

A.努力管理策略B.學業求助策略C.精細加工策略D.組織策略

3.最早實行憲政的現代化國家是()。

A.美國B.英國C.法國D.意大利

4.在梁啟超的教育思想中,群學之基是

A.新式學校B.師范學校C.女子教育D.兒童教育

5.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采用()。

A.特許主義B.行政許可主義C.嚴格準則主義D.強制主義

6.我國《刑法》第12條的規定,體現了在溯及力問題上的()。

A.從舊原則B.從新原則C.從舊兼從輕原則D.從新兼從輕原則

7.下列屬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實有()。

A.人的死亡B.甲違章駕駛撞死一人C.甲搶劫銀行D.甲與乙簽訂借款

合同

8.假設在生產某種時,廠商預期未來看好,那么該商品的()o

A.供給曲線向右方移動

B.供給曲線向左方移動

C.需求曲線向右方移動D.需求曲線向左方移動

9.下列選項不是無關變量的是

A.干擾變量B.控制變量C.無關因素D.刺激變量

10.博士生小張根據自己所學的學科問題史將自己的博士論文選題定為

“x學科問題的系譜學研究”。這一選題屬于

A.社會變革與發展對教育研究提出的問題

B.學科理論深化、拓展或轉型中產生的問題

C.研究者個人在教育實踐領域中觀察與思考產生的問題

D.來源于對前人和他國教育信息的分析與解讀

11.構成法律關系主體的必要條件是()。

A.權利和義務B.物和行為C.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D.法人和自然人

12.相鄰權的性質屬于()。

A.他物權B.地役權C.獨立物權D.不動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擴張

13.對狼孩、豬孩進行補救一般很難成功,這說明人的發展具有()。

A.關鍵期B.模仿性C順序性D.可逆性

14.朱熹在總結前人教育經驗和自己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基于對人的心理

特征的初步認識,把一個人的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其中

小學的任務是

A.教事B.明理C.識字D.通辭章

15.消費者的預算線反映了()

A.消費者的收入約束B.消費者的偏好C.消費者的需求D.消費者效用

最大化狀態

16.根據國際收支說,以下因素的變動將導致本幣升值的是()。

A.本國國民收入的增加B.本國價格水平的上升C.本國利率的提高D.

預期本幣在未來將貶值

17.下列人物中實施義務的、免費的國民初等教育的人物是

A.馬丁.路德B.托馬斯.莫爾C.加爾文D.蒙田

18.以下闡述符合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學意義的是()。

A.社會的每個成員都能得到他想要的任何東西

B.稀缺的物品將被賣給那些出價最高的人

C.政府必須決定每個人應得到多少物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必須排隊

二、多選題(10題)

19.下列各項中屬于公民政治方面的權利和自由的是()。

A.選舉權與被選舉權B.言論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出版自由

20.下列選項中,哪些行為構成尋釁滋事罪?()

A.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B.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C.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一般的

D.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21.下列民事行為中,不屬于無效行為的是()。

A.因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

B.因受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

C.因受欺詐、脅迫并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

D.乘人之危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而為的民事行為

22.法律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的不同之處在于()。

A.法律關系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的社會關系

B.法律關系是以相應的現行法律存在為前提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C.法律關系是法律在調整人們行為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權利義務關系

D.所有的法律關系都是合法的

23.大量事故統計表明,()是引發事故發生的三大原因。

A、環境的不良

B、能量控制失效

C、工藝設備故障

D、人的誤操作E、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24.根據憲法的規定,我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

下有從()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A.社會B.國家C.社會單位D.事業單位

25.在我國,專門行政監督包括()。

A.行政監察B.行政復議C.審計監督D.國務院有權撤銷各部委發布的

不適當的命令

26.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A.禁止不確定的刑罰B.禁止不利于行為人的類推解釋C.禁止行為后

的重法D.禁止采用習慣法

27.公民甲于1981年12月31日出生,1999年12月20日甲在戶外玩

耍,將公民乙的一條價值2萬元的名貴品種的狗打死,公民乙于2000

年1月30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

A.公民甲應承擔賠償責任

B.公民甲的父母應當承擔責任

C.公民甲如有經濟能力,應該由公民甲承擔賠償責任

D.公民甲如沒有經濟能力,應該由公民甲的父母承擔清償責任

28.體現法治原則內涵的是()。

A.國家權力屬于人民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一切人民均享有

基本人權D.國家權力以法律授權為基礎,無授權不得為之

三、判斷題(2題)

29.總效用決定一種商品的價格,邊際效用決定消費數量。

A.是B.否

30.貨幣交易需求反映了貨幣的交換媒介職能。

A.是B.否

四、填空題(2題)

31.人機系統常見的事故有咬入和擠壓、碰撞和撞擊、()。

32.李白的《古風》十九首屬于()詩體,《將進酒》、《蜀道難》屬于()。

(清華大學2003年)

五、計算題(2題)

33.從縣城到邊遠小鎮要繞很遠的山路,政府想修一條隧道,并通過收費

回收投資。設Q為每天來往車輛數,P為收費標準,需求函數為P=25-

0.5Q,隧道建成后,每天分攤建設費用500元,不計維護費。

如果建設費用和征收費用都歸承包商,有人愿意承包嗎?若政府一年給

一次固定補貼,應如何補貼?

34.?假設2008年7月1日發行的某債券,面值100元,期限3年,票面

利率8%,每半年付一次5息,付息日為6月30日和12月31日。

(1)假設等風險證券的市場利率為8%,計算該債券的實際年利率和

全部利息在2008年7月1日的現值。

(2)假設等風險證券的市場利率為12%,2009年7月1日該債券的市

價是85元,該債券是否值得購買?

六、8.論述題(2題)

35.論述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具有哪些特點?

36.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及對德育工作的啟示。

參考答案

l.CCo

[分析]A="甲出錯”,B="乙出錯”,則所求概率為

P<4WU^>=f>(AB)+P(AB>

=P(A>P(B)+P(^)P(B)

=0.01X(l—0.05)+(l-0.04)X0.03

=■0.038+0.018

-0.086P

2.BA項努力管理策略是指為了使學生維持自己的意志努力,需要不斷

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激勵,包括激發內在的動機及樹立正確的學習信念等。

C項精細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與頭腦中的舊信息聯系起來而增加新

信息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比如做筆記、提問等。D項組織策略是指將

經過精加工提煉出來的知識點加以構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識機構的信

息機構策略,如歸類策略與綱要策略等。B項學業求助策略是一種重要

的社會支持管理策略,是指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向他人請求幫

助的行為,如尋求老師的幫助、尋求同伴的幫助、小組學習、同伴學習

以及獲得個別指導等。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3.B解析:憲法的制定和憲政的實行必須有一定的經濟、政治和思想文

化基礎。近代憲法憲政的產生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而英國

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國家,也是最早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

雖然,當時的資產階級還不夠強大,革命結果只能是資產階級與封建貴

族的相互妥協,但是憲政制度畢竟已經在英國開始實行,即君主立憲制

度。所以最早實行憲政的現代化國家是英國。故本題選B項,其他選項

與歷史不符。

4.B1896年梁啟超于《時務報》上發表《變法通議?論師范》,在中國近代

教育史上首次專文論述師范教育問題。他認為中國急需普遍設立中、西

學兼習的新式學堂,但不能依靠當時傳統學校的教師和新式學堂中聘請

的外國教習,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設立師范學校,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教

師。“夫師也者,學子之根核也。”“故師范學校立,而群學之基悉定。”

梁啟超倡導師范教育,不僅是從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出發,強調對教師進

行專門培養,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廣設師范學校,統一課程設置,

培養一批在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上都符合維新要求的新教師,推動維新

教育活動全面展開。因此,答案為B。

5.B解析:行政許可主義,又稱核準主義,是指法人設立時除了應符合

法律規定的條件外,還要經過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根據《公司法》的

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采用行政許可主義。

6.C解析:我國《刑法》第12條的規定,體現的就是刑法溯及力問題上

的從舊兼從輕原則。刑法的溯及力,又稱刑法的溯及效力,是指刑法生

效以后,對于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立的行為是否適用的

問題。如果適用,即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則投有溯及力。關于刑法

的溯及力,各國刑事立法或刑法理論有不同的規定或主張,可歸納為以

下四種:(1)從舊原則。該原則主張新刑法對其生效前的行為一律沒有溯

及力,仍完全適用舊法。(2)從新原則。該原則主張新刑法對其生效前未

經審判或判決未確立的行為一律適用,具有溯及力。(3)從舊兼從輕原則。

該原則主張新刑法原則上沒有溯及力,但新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

較輕的,適用新刑法,這時就有了溯及力。(4)從新兼從輕原則。該原則

主張新刑法原則上具有溯及力,但舊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

適用舊刑法,這時就沒有溯及力。根據刑法立法原則的精神,采用從舊

兼從輕原則比較科學,并且符合實際情況,因而大多數國家的刑事立法

采用從舊兼從輕原則。我國《刑法》第12條的規定體現了從舊兼從輕

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

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

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

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本法施

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根據這一規

定,對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1997年10月1日刑

法生效之前這段時間內所發生的行為,應按以下情況處理:(1)刑法施行

前按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有效判決,繼續有效,不屬于刑法溯及力的

問題。(2)刑法施行前的行為按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而刑法認為是犯

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刑法沒有溯及力。(3)刑法施行前的行為按當時

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且未經審判或判決未確立并

未超過追訴時效的,適用刑法,刑法具有溯及力。(4)刑法施行前的行為

按當時的法律和刑法都認為是犯罪,并且未超過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的,

原則上適用當時的法律,即刑法沒有溯及力"旦是刑法規定的處刑較輕

時,則適用刑法,刑法具有溯及力。

7.A解析:法律事件與法律行為均屬于法律事實,其主要區別在于,法

律事實的發生是否以權利主體的意志為轉移,法律事件是不以權利主體

意志為轉移的法律事實。A項為法律事件,其余選項皆為法律行為。

8.A

9.D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研究假設設計的變量。無關變量又稱干擾變量、

控制變量、無關因素。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

10.B本題考查的是選題的主要來源。選題的主要來源有:來源于社會變

革與發展對教育研究提出的問題;來源于學科理論的深化、拓展或轉型

中產生的問題;研究者個人在教育實踐中觀察與思考產生的問題。因此,

本題的答案是Bo

U.C解析:法律關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一定權

利的享有者和一定義務的承擔者,其構成資格是: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12.D解析:相鄰權是相鄰不動產一方依照法律規定而享有的權利,是對

所有權的限制和延伸,屬于所有權范疇,不是一種獨立物權。相鄰權也

不同于地役權,地役權是相鄰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間因約定而產生的

一種獨立物權,屬于用益物權。

13.AB項兒童發展具有模仿性,但題干所表達的并非此意。C項順序性

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

展過程,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如身體發展由“從頭部到下肢”的順序發展。

D項人的身心發展不具有可逆性。A項關鍵期是指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

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在此時期學習某種知識、技能等比較快,錯

過此時期,則很難學會甚至學不會。對“狼孩、豬孩”補救不成功主要是

因為錯過了關鍵期,故此題的正確答案是A。

14.A關于小學的教學內容,朱熹指出,因為小學兒童“智識未開”,思維

能力很弱,所以他們學習的內容應該是“知之淺而行之小者”,力求淺近、

具體。為此,他提出以“教事”為主的思想。他說“小學是事,如事君、事

父、事兄、處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規矩做“。強調讓兒童在日常生活中,

通過具體行事,懂得基本的倫理道德規范,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學到

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因此,他在《小學書題》中說道:“古者小學,教

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在《大學

章句序》中又說:“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

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希望兒童通

過“學其事”,在實際活動中得到鍛煉,增長才干,成為“圣賢坯璞”。

15.A

16.C[分析]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下同),本國國民收入的增加將通過邊際進口傾向而

帶來進口的上升,這導致對外匯需求的增加,本幣貶值。外國國民收入

的增加將帶來本國出口的上升,本幣升值。

本國價格水平的上升將帶來實際匯率的升值,本國產品競爭力下降,經

常賬戶惡化,從而本幣貶值;反之,外國價格水平的上升將帶來實際匯

率的貶值,本國經常賬戶改善,本幣升值。

本國利率的提高將吸引更多的資本流入,本幣升值。外國利率的提高將

造成本幣貶值。

如果預期本幣在未來貶值,資本將會流出以避免匯率損失,這將帶來本

幣即期的貶值。如果預期本幣在未來將升值,則本幣幣值在即期就將升

值。

因此,本題的正確選項為C。

17.C本題考查的是加爾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張。加爾文主張國家要實施義

務的、免費的國民初等教育。在1538年編寫的《日內瓦初級學校計劃

書》中,加爾文提出,所有的兒童不分性別與貴賤貧富,都應當接受教

育,以學習基督教教義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對國家來說,

為了保障公民的這種權利,應當開辦公立學校,實行免費教育,使所有

兒童都能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實施普及教育與免費教育。因此,答案為

Co

18.B解析: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經濟資源的稀缺性,即存在

著經濟資源的客觀有限性與經濟主體主觀需要之間的矛盾。因此,選項

A的闡述不符合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學意義。

在純粹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體系下,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是

由價格機制決定的。具體來講,生產什么東西取決于消費者的“貨幣選

票”,即消費者每天作出的購買這種物品而不是那種物品的決策;如何生

產取決于生產要素的價格和不同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在這種競爭中,最

便宜的生產方法,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必然會代替費用高的生產方

法;為誰生產則取決于生產要素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即取決于工資、地

租、利息和利潤的大小。在市場經濟中,作為一個消費者,他通過價格

制度反映出他的需求,?作為生產要素的所有者,他試圖得到盡可能高的

回報。當某一種商品相對稀缺時,消費者之間就會展開競爭,從而使物

價抬高,這就會增加生產要素的收益和生產這種商品的廠商的利潤。其

結果是更多的生產要素被吸引到這個行業,供給量按照消費者的意愿得

到了增加。反之,如果消費者不需要某種商品,其價格就會下降,生產

要素的收益就會減少,資源就會轉移到別的行業,其結果是供給量就會

按照消費者的意愿減少。因此,選項B的闡述符合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經

濟學意義。

市場經濟的根本特征就是由市場機制決定經濟資源的分配,選項C的闡

述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濟資源配置方式。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存在著市場供給自發平衡的調節機制,對于供不應

求的商品來說,其價格會在供求規律的支配下上升,同時使市場對該商

品的需求降低,直至該商品的供給達到新的均衡。因此,選項D的闡述

也不符合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學意義。

綜上所述,本題的正確選項為B。

19.ABD解析:政治權利和自由是公民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體而享有

的參與政治生活的權利和自由。包括: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和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是公民表達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根據我國《憲法》第35條

規定,政治自由包括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集會、游行、示威自由和結

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屬于精神方面的自由。

20.AD解析:根據《刑法》第293條的規定,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

破壞社會秩序的,構成尋釁滋事罪:(1)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⑵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的;(3)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

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4)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

嚴重混亂的。據此,選項A、D屬于構成尋釁滋事罪的行為。就選項B

而言,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構成聚眾斗毆罪。就選項C而言,根據《刑法》第293條的規定,追逐、

攔截、辱罵他人的行為,要構成尋釁滋事罪,必須是“情節惡劣”,而C

項說的則是“情節一般”,因而也不屬于構成尋釁滋事罪的行為。

21.ABD解析:合同法對民法通則關于無效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作了修

改,基于新法優于舊法的法理,對于無效民事行為的認定應依合同法的

規定。合同法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只有損害國家利益

的,才無效,其他因欺詐、脅迫手段或乘人之危而為的民事行為則是可

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

22.ABC解析:本題考查對法律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的不同之處的了解。

法律關系是法律在調整人們行為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它是社會

關系的一種特殊形態,它與一般的社會關系相比有三個最重要的特征:

⑴法律關系是以法律為前提而產生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是法律調整社

會關系而出現的一種狀態,故凡納入法律調整范圍內的社會關系都可稱

為法律關系;(2)法律關系是以法律上的權利、義務為內容而形成的社會

關系,法律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的重要區別在于它是法律化的社會關系;

⑶法律關系是以國家強制力作為保障手段的社會關系。本題應選A、B、

CoD項不正確,合法性并非法律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的區別所在。

23.CDE

24.AB解析:我國《憲法》第4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

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物質幫助權是公民因特殊的原因,不能通過其他正當途徑獲得必要的物

質生活手段,而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生活保障、享受社會福利的一種權利。

這一權利的主體具有特殊性,即他們因為某種原因不能通過其他正當途

徑獲得必要的物質生活手段。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是憲法中的一項特殊

的基本權利,其義務主體只能是社會、國家。企業單位、事業單位沒有

此義務。

25.ABC解析:在我國專門行政監督特指行政監察、行政復議和審計監

督。

26.ABCD解析: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內容是法定化和明確化,根據法定

化和明確化的要求,禁止采用:⑴習慣法;(2)不利于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3)行為后的重法;(4)不明確的罪狀;(5)不確定的刑罰。

27.CD解析:最高法院司法解釋認為,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不滿18周

歲,訴訟時已滿18周歲,并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

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此題中,公民甲侵

害公民乙的財產權時,未滿18周歲,公民乙起訴時,公民甲已滿18周

歲。原則上應由行為人的原法定代理人承擔賠償責任,如果行為人已有

負擔能力,則應當自己承擔責任,不足部分由原法定代理人承擔。A、

B選項不夠全面,非正確答案。

28.BD解析:法治原則包括通過法律對權力的控制原則、權力與責任相

統一原則、權利保障與社會自由原則、公民義務的法律化和相對化原則。

B、D體現了法治原則的內涵。

29.N

商品的價格由商品的邊際效用MU和貨幣的邊際效用入(通常假定不變)

共同決定。根據公式可得結論。另外MU=O,或者總效用最大時候的

消費數量即為商品最終的消費數量。

30.Y

貨幣交易需求主要是應付日常的開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為其主要形

式,而這種形式正是貨幣交換媒介職能(流通手段職能)的體現。

31.

人機系統常見的事故有咬入和擠壓、碰撞和撞擊、接觸傷害。

32.古體詩樂府歌行古體詩樂府歌行

33.

(1)若沒有政府補貼,如果公司承包,總收益為TR=P*Q=(25-

0.5Q)*Q,MR=25-Q.根據利潤最大化條件MR=MC=O,得:當Q=25時,

總收益達到最大值,為312.5小于500.即使公司可以得到最大收益,也

無法收回每天的成本,因此,如果沒有補貼,不會有公司愿意承包。

(2)假設政府每天給補貼L,則TR=P*Q+L=25Q-0.5Q2+L根據

MR=MC=0,得至ijQ=25這時TR大于等于500,則LM675此時,政府

要補貼167.5*365=61137.5元

34.

(1)IS方程為:Y=1000-30r在P=2.22時,LM方程為Y=450.45+20r

⑵在P=2時,r可以從IS,LM方程聯立求解:Ai=75-90=-15可得:

r=10%,C=510,1=90

當P=2.22,G=115,貨幣市場與產品市場同時達到均衡:IS:Y=1075-30r

LM:Y=450.45+20r

求解可得r=12.5%C=5101=75

(3)Ai=75-9Q=T5,可見增加15美元的政府支出就擠掉了15億美元的私

人部門的投資。

35.本題考察的是幼兒前運算階段認知的特點。在這一階段里兒童的思

維已表現出了符號性的特點他們都能夠通過表象和言語等符號形式來

表征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維仍是直覺性的非邏輯性的而且具有

明顯的自我中心特征。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

個方面:(1)早期的信號功能①表象符號——延遲模仿皮亞杰認為兒

童內在的表征系統發展的最早表現是延遲模仿。所謂延遲模仿是指兒童

觀看了他人的某一動作過了一段時間以后仍能將此動作再現出來的能

力這種能力使得兒童能將各種信息以心理符號的形式貯存下來從而促

進兒童表象性思維的發現。②語言符號皮亞杰區分了兩種不同的語言

符號形式即象征(symbol)和符號(sign)。象征是具有濃重個人色彩的特殊

標志,?符號則是一種用于人際間交往的約定俗成的標記。皮亞杰認為在

前運算階段的早期兒童主要是用象征來表征世界的兒童所用的象征符

號在物理形狀上與真實客體具有某些相似性但具有很大的個人性不便

于交流;在前運算階段的后期兒童則學會用符號來表征世界學會了用詞

來表征物體便于交流。(2)自我中心皮亞杰認為自我中心是這個階段兒

童思維的又一個顯著特點。自我中心性是指兒童還不能將自我與外界很

好地區分開來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認識和適

應外部世界。這種自我中心性表現在兒童的認知、言語、情感和社會性

發展等諸多方面。(3)感知的局限性感知的局限性是指兒童在觀察事物

時往往只將注意力集中在事物所具有的顯著的特征方面而忽略其他方

面兒童思維的這一特點是導致其非守恒性的原因之一。這一階段中的兒

童往往不能正確解決皮亞杰設計的守恒任務。本題考察的是幼兒前運算

階段認知的特點。在這一階段里,兒童的思維已表現出了符號性的特點,

他們都能夠通過表象和言語等符號形式來表征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

其思維仍是直覺性的,非邏輯性的,而且具有明顯的自我中心特征。這一

階段兒童的認知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早期的信號功能

①表象符號——延遲模仿皮亞杰認為,兒童內在的表征系統發展的最早

表現是延遲模仿。所謂延遲模仿,是指兒童觀看了他人的某一動作,過了

一段時間以后,仍能將此動作再現出來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得兒童能將各

種信息以心理符號的形式貯存下來,從而促進兒童表象性思維的發現。

②語言符號皮亞杰區分了兩種不同的語言符號形式,即象征(symbol)和

符號(sign)。象征是具有濃重個人色彩的特殊標志;符號則是一種用于人

際間交往的,約定俗成的標記。皮亞杰認為,在前運算階段的早期,兒童主

要是用象征來表征世界的,兒童所用的象征符號在物理形狀上與真實客

體具有某些相似性,但具有很大的個人性,不便于交流;在前運算階段的

后期,兒童則學會用符號來表征世界,學會了用詞來表征物體,便于交流。

⑵自我中心皮亞杰認為,自我中心是這個階段兒童思維的又一個顯著

特點。自我中心性,是指兒童還不能將自我與外界很好地區分開來,總是

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認識和適應外部世界。這種自

我中心性表現在兒童的認知、言語、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等諸多方面。(3)

感知的局限性感知的局限性是指兒童在觀察事物時,往往只將注意力集

中在事物所具有的顯著的特征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兒童思維的這一特

點是導致其非守恒性的原因之一。這一階段中的兒童往往不能正確解決

皮亞杰設計的守恒任務。

36.柯爾伯格用海茵茨偷藥的兩難故事對兒童的道德判斷進行了一系列

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他認為道德認知是對

是非、善惡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并集中表現在道德判斷上。道

德判斷能力隨年齡發展而發展。他將個體的道德發展劃分為三個水平六

個階段。(1)前習俗水平。在這一水平邏輯推理局限于具體直覺在具體

經驗和觀察中進行學習。第一階段:他治道德;第二階段:個人主義、

工具性目標和交換。(2)習俗的水平。在這一水平上個人力圖針對具體

現象進行部分的邏輯運算。第三階段:人際的相互期待關系和人際遵從;

第四階段:社會系統和良知。(3)后習俗水平。這個階段中個人能夠進

行抽象的邏輯推理。第五階段:社會契約或效用和個人權利;第六階段:

普遍性的倫理原則。柯爾伯格認為兒童道德發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