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 環評報告_第1頁
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 環評報告_第2頁
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 環評報告_第3頁
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 環評報告_第4頁
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 環評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I 1 5 5 10 11 12 19 25 26 36 39 48 48 56 60 61 78 87 90 97 97 98 107 108 108 114 115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II5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22 122 146 157 176 180 246 264 2656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67 267 318 346 359 359 365 369 370 371 3727環境事故風險分析與評價 379 379 379 382 392 395 408 408 410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III9環境保護對策措施 412 412 417 421 421 421 423 424 424 425 426 429 432 432 432 432 433 437 442 442 443 445 445 445 446 447 456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1停泊避風水域是漁業生產十分重要的基礎設施,可防御臺風和各類海洋災害,保障漁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沿海地區防災減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漁區經濟、社會艘,漁港停泊避風水域建設嚴重不足,防風系纜安全設施缺乏,既給漁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威脅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又制約崖州中心漁港社會經濟效益的整體競爭力,實現漁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擬對三亞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進行擴建,并委托廣東航鑫咨詢有限公司編制了《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新建南、北防波堤和崖州中心漁港已建東防波堤形成環抱水域,新建環保法律法規的要求,需對本項目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環境影響報告書;項目港池疏浚工程屬于“五目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因此,建設單位委托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開展本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工作。我單位接受委托后,在研究有關文件、現場踏勘和調查的基礎上,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所規定的原則、方法、內容及要求,完成了《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根據項目的建設內容,項目施工期主要污染源為防波堤、港池航道疏浚等施工過程產生的懸浮泥沙,施工船舶含油廢水、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施工船舶和機械運行噪聲、燃油廢氣等;運營期主要污染源為漁船生活污水、含油廢水、生活垃圾、港內船舶廢氣排放,港內船舶噪聲等;項目生態環境影響主要為施工期對浮游動植物、底棲生物、漁業資源的影響,防波堤建設、疏浚工程對海域水文動力環境和沖淤環境的影響;項目施工和運營過程中存在船舶碰撞、溢油風險。本項目施工過程合理安排施工時序,加強施工管理,減小懸浮物擴散范圍;施工期和運營期產生的各項污染物均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妥善處理,嚴禁排入周邊海域和陸域環境;項目施工前制定風險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并配備應急設備和物資;項目實施后擬對區域水質、沉積物、生態環境進行跟蹤監測及生態修復。項目采取相應的環保措施及生態補償恢復措施后,項目建設對周圍環三、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3本項目為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本工程重點關注的主要環(2)項目水環境重點評價工程建設產生的水文動力、岸施工期和運營期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的影響;生活的影響,對寧遠河河口地形地貌的影響。保護、生態保護措施以及船舶溢油事故防范措施及應急預案。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4擬建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相關規劃的要求,所采用可行,能保證各種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明該項目的實施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在工程環保措施、風險控制措施及環境監督管理措施,從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5);););作出修改。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6);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7);(2)《海南經濟特區水條例》(2017年修正),海南省人(3)《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海南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6)《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開發建設);(11)《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12)《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8);(17)《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海南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18)《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21)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填海造地項目管理的意見》(瓊府);(23)《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總體規劃(2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9);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將主要從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出發,根據特點和環境質量控制目標,對各類施工行為和建成后帶來的貫徹執行我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政策和規劃等,優化項目建設,服根據建設項目的工程內容及其特點,明確與環境要素間的作用效應關系,根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和審查意見,充分利用符合時效的數據資料及成果,對建設項目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施工期,主要污染物包括防波堤建設和港池、航道疏浚施工中產生的懸浮泥沙;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施工船舶產生的含油污水;施工船舶產生的尾氣,臨時施工場地構件預制產生的揚塵;施工船舶、機械、車輛作業噪聲;生活垃圾、船舶固廢等固體廢物,施工期導致的海洋生態環境影響;施工船舶的突發溢油事故。施工期對運營期,主要污染物包括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漁船噪聲,船舶廢氣、船舶生活垃圾等。這些影響周期較長,貫穿于整個生產運營期。此外,突發的溢油事階段環境要素主要污染源/影響源主要污染物影響性質施工期海水環境防波堤建設、港池航道疏浚施工引起的沉積物再懸浮暫時、一般影響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生產廢水、施工船舶含油污水、機修油污水石油類暫時、一般影響環境空氣施工船舶、施工機械廢氣煙塵暫時、一般影響施工揚塵TSP暫時、一般影響聲環境施工船舶、機械作業噪聲暫時、一般影響固體廢物生活垃圾、施工船舶和機械保養--暫時、一般影響生態環境施工過程對底棲生物、漁業資源的影響--長期、一般影響環境風險施工船舶碰撞發生溢油石油類暫時、一般影響運營期水動力環境防波堤建設、港池航道疏浚引起潮流場、波浪場變化長期、一般影響水環境漁船生活污水、含油廢水石油類長期、一般影響環境空氣漁船進出港發動機廢氣煙塵長期、一般影響聲環境漁船發動機噪聲、鳴笛聲長期、一般影響固體廢物漁船生活垃圾--長期、一般影響環境風險漁船碰撞發生溢油石油類長期、一般影響根據工程的規模、工藝流程等特征,工程各階段存在水深,工程后將引起工程區及附近水動力的變化,進而導致地形地貌和泥沙沖淤環境死亡,港池航道疏浚、防波堤基槽開挖、拋石等產生的懸浮物等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此外,工程改變區域自然環境和進出頻繁,項目建設將對通航環境產生一定影響,可能根據對項目的工程分析、項目所在地區各環境要素的特評價要素評價因子現狀評價預測評價海域水質pH、鹽度、懸浮物、化學需氧量、溶解氧、無機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活性磷酸鹽、魚卵與仔稚魚、游泳生物的生態損失沉積物有機碳、石油類、硫化物、重金屬(Hg、Cu、Pb、Zn、Cd、As)等。生態環境葉綠素a、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潮間帶生物、生物質量、珊瑚礁等。漁業資源魚卵與仔稚魚、游泳生物生物質量水文動力環境潮流場、波浪場潮流場、波浪場變化地形地貌與沖淤環境地形地貌、海床演變、工程地質地形地貌與沖淤環境變化環境空氣SO2、NO2、PM10、PM2.5、CO、O3等。/聲環境等效連續A聲級:LAeq等效連續A聲級:LAeq環境風險/溢油事故環境風險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項目評價范圍內項目所在區域目前沒有劃分聲環境功能區,考慮到項目位于崖州中心漁港附近海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域規劃為崖州漁港區(HN088DIII)和崖州養殖區(HN021BII)。崖州漁港區總面積根據《三亞市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專篇(2015—2020年)》,本項目位于崖州施用海,主要為崖州中心漁港建設用海、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和重要漁業品種增殖用海。合理規劃漁業生產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漁船停靠、裝卸作業和避風所需海域。兼顧旅游休閑娛樂用海和錨地用海,開展生態養殖觀光等休閑漁業活動;涉海工程建設需征求相關部門意見。用海方式要求為:嚴格限制改變海域自然屬性,避免對河口水動力環境產生影響,注意河口生態保護。項目所在地及周邊海域海洋功能區根據《海南省生態功能區劃》,見圖1.4-3。項目位于I-3-2三亞旅游與城鎮發展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 序號代碼名稱地理范圍功能區類型面積(公頃)岸段長度(米)海域使用管理要求用途管制用海方式1A1-17-1崖州灣漁業基礎設施區位于崖州灣寧遠河河口岸段。漁業基礎設施區1365.3115963.2主導用海類型為漁業基礎設施用海,主要為崖州中心漁港建設用海、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和重要漁業品種增殖用海。合理規劃漁業生產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漁船停靠、裝卸作業和避風所需海域。兼顧旅游休閑娛樂用海和錨地用海,開展生態養殖觀光等休閑漁業活動;涉海工程建設需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嚴格限制改變海域自然屬性,避免對河口水動力環境產生影響,注意河口生態保護。2A1-17-2崖州灣養殖區位于崖州灣寧遠河河口西側岸段和西南部海域。養殖區4461.105613.0主導用海類型為開放式增養殖用海,主要為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和重要漁業品種增殖用海;兼顧旅游用海和錨地用海,開展生態養殖觀光等休閑漁業活動;涉海工程建設需征求相關部門意見。應嚴格限制改變海域3南山港港口區位于南山嶺西側崖州灣東部海域。港口區1140.641140.64主導用海類型為交通運輸用海,合理規劃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保證船舶停靠、裝卸作業、避風和調動、通航所需海域;可適當兼顧旅游娛樂和工業與城鎮建設用海;涉海工程建設需征求相關部允許適度改變海域自然屬性,用于港口建4A2-11-2南山港錨地區位于南山嶺西側崖州灣東部海域。錨地區1663.790主導用海類型為錨地用海,保證船舶停靠、避風和調動、通航所需海域;涉海工程建設需征求相關部門意見。禁止改變海域自然屬5A7-09南山港特殊利用區位于三亞市南山嶺西側崖州灣東部海域。特殊利用區25.62605.4主導用海類型為特殊用海,可在確保特殊用海功能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用海,但須征得相關部門同意。嚴格限制改變海域自然屬性。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序號代碼名稱地理范圍功能區類型面積(公頃)岸段長度(米)海域使用管理要求用途管制用海方式6A5-34崖州灣旅游休閑娛樂區位于三亞市南山嶺西側崖州灣海域。旅游休閑娛樂區83.021554.6主導用海類型為旅游娛樂用海,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浴場和水上運動娛樂用海,可兼顧交通運輸用海,作為南山港擴展用海。協調與南山港港口用海區的關系;涉海工程建設需征求相關部嚴格限制改變海域自然屬性,除淺海海域允許適當圍填海用于旅游休閑度假外,其他區域禁止圍填。7A5-33南山旅游休閑娛樂區位于三亞市崖城鎮南部海域。旅游休閑娛樂區4523.3214577.4主導用海類型為旅游娛樂用海,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浴場和游樂場用海,可兼顧農漁業沿岸可適度增養殖鮑魚等珍貴漁業品牌,可適度開發休閑漁業項目;涉海工程建設需征求相關部嚴格限制改變海域自然屬性,合理規劃論證旅游開發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控制開發容量。8A8-08崖州灣保留區位于三亞市崖州灣海域。保留區3519.4610228.6無主導用海類型,維持現有用海現狀,今后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經科學論證明確其具體使用功能后可調整功能;涉海工程建設需征求相關部嚴格限制改變海域自然屬性。9B1-06-1南山養殖區位于三亞市南山南部海域。養殖區4711.780主導用海類型為漁業用海,主要為增養殖用海,可兼顧旅游娛樂用海;涉海工程建設需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允許適度改變海域自然屬性。A5-35-1東鑼西鼓旅游休閑娛樂區位于三亞市與樂東縣交界近海海域。旅游休閑娛樂區3359.594741.7主導用海類型為旅游娛樂用海,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浴場和水上運動娛樂用海。兼顧農漁業用海,東鑼島、西鼓島周圍可適度增養殖白適度開展休閑漁業活動;涉海工程建設需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嚴格限制改變海域自然屬性,保護海岸和沙灘,用于旅游度假設施建設。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項目位置項目位置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GB18668-2002。根據《海南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2010年修編)》和《海南省總體規劃規劃(空間類2015-2030)》中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島保護專篇,污染物名稱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第四類人為增加的量≤10人為增加的量≤10人為增加的量≤100人為增加的量≤150pH7.8~8.56.8~8.8DO>6543COD≤2345無機氮≤0.200.300.400.50活性磷酸鹽≤0.0150.0300.045Hg≤0.000050.00020.0005Cd≤0.0010.0050.01Pb≤0.0010.0050.0100.050Cu≤0.0050.0100.050Zn≤0.0200.0500.100.50As≤0.0200.0300.050石油類≤0.050.050.300.50污染因子石油類PbZnCuCdHgAs有機質硫化物一類標準≤500.060.035.00.500.2020.02.0300.0二類標準≤1000.0350.00.5065.03.0500.0三類標準≤1500.0250.0600.0200.05.0093.04.0600.0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20污染因子感觀要求銅≤鉛≤鎘≤鋅≤總汞≤砷≤石油烴≤第一類貝類的生長和活動正常,貝類不得沾粘油污等異物,貝肉的色澤、氣味正常,無異色、異臭、異味0.10.2200.05第二類2522500.105.050第三類貝類能生存,貝肉不得有明顯的異色、異臭、異味50(牡蠣65(牡蠣500)0.308.0注:以貝類去殼部分濕重計生物類別銅≤鉛≤鎘≤鋅≤總汞≤砷≤石油烴≤202.00.6400.35.0202.02.00.28.020軟體類5.52500.320污染物下限上限砷(As)20鎘(Cd)0.85鉻(Cr)300銅(Cu)50300鉛(Pb)75250汞(Hg)0.31鋅(Zn)200600有機碳(10-2)24硫化物300800石油類500六六六(666)0.5滴滴涕(DDT)0.020.1多氯聯苯總量(PCBs)0.020.6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21類別適用區域晝間夜間0康復療養區等特別需要安靜區域50401居民住宅、文化教育、科研設計、行政辦公為主的區域(鄉村居住環境可參照執行)55452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60503工業生產、倉儲物流為主要功能655544a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兩側區域等70554b鐵路干線兩側區域7060項目所在區域屬于二類大氣環境功能區,因此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污染物名稱取值時間濃度限值濃度單位一級標準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平均2060ug/m324小時平均501小時平均50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4024小時平均1小時平均200200一氧化氮CO24小時平均44mg/m31小時平均臭氧O3日最大8小時平均ug/m31小時平均200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10um)年平均407024小時平均50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2.5um)年平均35池處理后清掏外運,污水排放標準執行《污水綜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22級標準,見表1.5-8;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廢水排放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序號項目《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1pH值(無量綱)6-92BOD5,mg/L3003懸浮物(SS),mg/L4004CODcr,mg/L5005氨氮(NH3-H),mg/L/6總氮(TN),mg/L/7總磷(TP),mg/L/8動植物油船舶含油污水排放在船舶航行中石油類指標≤15mg/L或收集并排入接收設施船舶生活污水利用船載收集裝置收集,排入接收設施在距最近陸地3海里以內(含)海域,利用船載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處理的船舶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限值BOD5(mg/L)≤25SS(mg/L)≤35耐熱大腸菌群數(個/L)≤1000CODCr(mg/L)≤125pH值(無量綱)6~8.5總氯(總余氯)(mg/L)<0.53海里<與最近陸地間距離≤12海里的海域同時滿足下列條件:(1)使用設備打碎固形物和消毒后排放;(2)船速不低于4節,且生活污水排放速率不超過相應船速下的最大允許排放速率。與最近陸地間距離>12海里的海域船速不低于4節,且生活污水排放速率不超過相應船速下的最大允許排放速率。船舶垃圾塑料廢棄物、廢棄食用油、生活廢棄物、焚燒爐灰渣、廢棄漁具和電子垃圾收集并排入接收設備食品廢棄物在距最近陸地3海里以內(含)的海域,應收集并排入接收設施;在距最近陸地3海里至12海里(含)的海域,粉碎或磨碎至直徑不大于25毫米后方可排放;在距最近陸地12海里以外的海域可以排放。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3污染物指標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監控點濃度氮氧化物周界外濃度最高點顆粒物周界外濃度最高點二氧化硫周界外濃度最高點0.4方法(GB36886-2018)》中的標道路移動柴油機械應符合《非道路柴油移動機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類別額定功率(rMAX)/kW光吸收系數/m-1林格曼黑度級數rMAX<193.00119≥rMAX<372.0037≥rMAX≤560II類rMAX<192.00119≥rMAX<371rMAX≥370.80III類rMAX≥370.501rMAX<370.80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24階段額度凈功率(Pmax)(kW)CO(g/kWh)HC(g/kWh)NOx(g/kWh)HC+NOx(g/kWh)PM(g/kWh)第三階段Pmax>5603.5——6.40.20130≤Pmax≤5603.5 4.00.2075≤Pmax<1305.0——4.00.3037≤Pmax<755.0——4.70.40Pmax<375.5——7.50.60第四階段Pmax>5603.50.403.5—0.10130≤Pmax≤560—0.02575≤Pmax<1305.00.193.3 0.02556≤Pmax<755.00.193.3 0.02537≤Pmax<565.0 4.70.025Pmax<375.5 7.50.60施工船舶廢氣排放執行《船舶發動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二階30升的船用柴油發動機應滿足《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第三階段氮氧化物排放注:第二階段排放限值執行日期為2021年7月1日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5運營期港內漁船廢氣排放執行《船舶發動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晝間夜間7055運營期項目場界聲環境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類別晝間夜間2類6050危險廢物執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6項目建設與相關規劃和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擬建項目施工期和運營期產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對海域水質、沉積物和(2)工程建成后對工程周圍水動力、地形地貌、岸灘沖淤、海底床穩定性及通航(4)工程各階段污染和非污染環境保護對策措施,生態保護、補償和恢復對策措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7本項目施工期大氣環境影響因素主要為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揚塵和施工機械排放廢為生態環境敏感區,工程擬建南防波堤長1440.9m,北防波堤長192m,防波堤總長海洋工程分類工程類型和工程內容工程規模工程所在海域特征和生態環境類型單項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等級水文動力環境水質環境沉積物環境生態和生物資源環境圍海、填海、海上堤壩類工程海上堤壩工程;海中筑壩、導流堤(壩)、潛堤(壩)、引堤(壩)等工程;海中堤防建設及維護工程;促淤沖淤工程;長度2km~1km生態環境敏感區1221其他海域2333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28海中建閘等工程其他海洋工程水下基礎開挖等工程;疏浚、沖(吹)填等工程;海中取土(沙)等工程:挖入式港池、船塢和碼頭等工程;海上水產品加工工程開挖、疏浚、沖(吹)填、傾倒量300×104m3~50×104m3生態環境敏感區2121其他海域3232評價等級工程類型和工程內容2面積50*104m2~30*104m2的圍海、填海、海灣改造工程,圍海筑壩、防波堤、導流堤(長度2km~1km)等工程;其他類型海洋工程中較嚴重改變海岸線、灘涂、海床自然性狀和產生沖刷、淤積的工程項目單項評價等級工程規模水文動力環境水質環境沉積物環境生態和生物資源環境海洋地形地貌與沖淤環境防波堤總長1632.9m12212水域疏浚量80.32萬m321212最終評價等級11212項目施工期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機艙油污水集中運至陸域,交由資質單位進行處),評價等級判定依據排放方式廢水排放量Q/(m3/d);水污染物當量數W/(無量綱)一級直接排放Q≥20000或W≥600000二級直接排放其他三級A直接排放Q<200且W<6000三級B間接排放—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9),評價等級受影響地表水域工程垂直投影面積及外擴范圍A1/km2;工程擾動水底面積A2/km2;過水斷面寬度占用比例或占用水域面積比例R/%工程垂直投影面積及外擴范圍A1/km2;工程擾動水底面積A2/km2;河流湖庫入海河口、近岸海域一級A1≥0.32≥1.5A1≥0.3;或A2≥1.5;或R≥20A1≥0.5;或A2≥3;二級0.3>A1>0.05;或1.5>A2>0.2;或10>R>5;0.3>A1>0.05;或1.5>A2>0.2;或20>R>5;0.5>A1>0.15;或3>A2>0.5;三級A1≤0.05;或A2≤0.2;或R≤5;A1≤0.05;或A2≤0.2;或R≤5;A1≤0.15;或A2≤0.5;注1:影響范圍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重點保護與珍稀水生生物的棲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自然保護區等保護目標,評價等級應不低于二級。注2:跨流域調水、引水式電站、可能受到河流趕潮河段影響,評價等級應不低于二級。注3:造成入海河口(灣口)寬度變窄(束窄尺度達到原寬度的5%以上),評價等級應不低于二級。注4:對不透水的單方向建筑尺度較長的水工建筑物(如防潮堤、導流堤等),其與潮流或水流主流向切線垂直方向投影長度大于2km時,評價等級應不低于二級。注5:允許在一類海域建設的項目,評價等級為一級。注6:同時存在多個水文要素影響的建設項目,分別判定各水文要素影響評價等級,并取其中最高等級作為水文要素影響性建設項目評價等級。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中“5.2.3建設項目所處的聲環境功能區為量在3dB(A)~5dB(A)(含5dB(A)),或受影響人口數量增加較多時,按二級評價。”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30本項目屬于土壤環境影響評價項目類別中的“其他行業”,屬于IV類項目,可不開最大燃油攜帶量參照《水上溢油環境風險評估技術導則》(JT/T1143-2017)附錄C中查和咨詢,得出各類型船舶最大燃油載油量,見表1.7-6。運營期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31船舶類型最大燃油載油量(t)船舶數量(艘)總計最大燃油載油量(t)8m3抓斗挖泥船321321000t泥駁2400t方駁33266300t拖輪30260交通艇0.510.5總計--322.5詢,港內小型漁船攜帶燃油為25kg的灌裝油桶,根據出海作業時間的長短,攜帶2~4同類型船舶調查和咨詢,得出各類型船舶最大燃油載油量,見船舶類型最大燃油載油量(t)船舶數量(艘)小型漁船0.123523.5中型漁船大型漁船30902700總計--4473.5序號危險物質名稱CAS號最大存在總量qn/t臨界量Qn/t該種危險物質Q值381油類物質(礦物油類,如石油、汽油、柴油等;生物柴油等)/4473.52500項目Q值Σ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32行業評估依據分值輕工、化纖、有色冶煉等涉及光氣及光氣化工藝、電解工藝(氯堿)、氯化工藝、硝化工藝、合成氨工藝、裂解(裂化)工藝、氟化工藝、加氫工藝、重氮化工藝、氧化工藝、過氧化工藝、胺基化工藝、磺化工藝、聚合工藝、烷基化工藝、新型煤化工工藝、電石生產工藝、偶氮化工藝無機酸制酸工藝、焦化工藝5/套其他高溫或高壓,且涉及危險物質的工藝過程a、危險物質貯存罐區5/套(罐涉及危險物質管道運輸項目、港口/碼頭等石油天然氣石油、天然氣、頁巖氣開采(含凈化)),氣庫(不含加氣站的氣庫),油庫(不含加氣站的油庫)、油氣管線b(不含城鎮燃氣管線)其他涉及危險物質使用、貯存的項目5a高溫指工藝溫度≥300℃,高壓指壓力容器的設計壓力(P)≥10.0MPa;b長輸管道運輸項目應按站場、管線分段進行評價。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行業及生產工藝(M)M1M2M3M4Q≥100P1P1P2P310≤Q<100P1P2P3P41≤Q<10P2P3P4P4敏感性地表水環境敏感特征敏感F1排放點進入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為Ⅱ類及以上,或海水水質分類第一類;或以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水體的排放點算起,排放進入受納河流最大流速時,24h流經范圍內涉跨國界的較敏感F2排放點進入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為Ⅲ類,或海水水質分類第二類;或以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水體的排放點算起,排放進入受納河流最大流速時,24h流經范圍內涉跨省界的低敏感F3上述地區之外的其他地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33分級環境敏感目標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內陸水體的排放點下游(順水流向)10km范圍內、近岸海域一個潮周期水質點可能達到的最大水平距離的兩倍范圍內,有如下一類或多類環境風險受體: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包括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農村及分散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紅樹林、珊瑚礁等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上自然保護區;鹽場保護區;海水浴場;海洋自然歷史遺跡;風景名勝區;或其他特殊重要保護區域發生事故時,危險物質泄漏到內陸水體的排放點下游(順水流向)10km范圍內、近岸海域一個潮周期水質點可能達到的最大水平距離的兩倍范圍內,有如下一類或多類環境風險受體的:水產養殖區;天然漁場;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濱風景游覽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區域排放點下游(順水流向)10km范圍、近岸海域一個潮周期水質點可能達到的最大水平距離的兩倍范圍內無上述類型1和類型2包括的敏感保護目標環境敏感目標地表水功能敏感性F1F2F3E1E1E2E1E2E3E1E2E3因此,根據上述判定的本項目“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等級”為P4,地表水環環境敏感程度(E)危險物質及工藝系統危險性(P)極高危害(P1)高度危害(P2)中度危害(P3)輕度危害(P4)環境高度敏感(E1)Ⅳ+ⅣⅢⅢ環境中度敏感(E2)ⅣⅢⅢⅡ環境低度敏感(E3)ⅢⅢⅡⅠ注:Ⅳ+為極高環境風險。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34環境風險潛勢Ⅳ、Ⅳ+ⅢⅡⅠ評價工作等級一二三簡單分析aa是相對于詳細評價工作內容而言,在描述危險物質、環境影響途徑、環境危害后果、風險防范措施等方面給出定性的說明。見附錄A。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關于評價范圍的規定,根據《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GB/T19485-2014)的技術要求,1級評價2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35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36環境風險影響評價范圍根據《水上溢油環境風險評估技術導則》(JT/T1143-2017),水上溢油風險評估范圍為:在海上通過隨機模擬統計法模擬72h內溢油可能到達的邊告8.3章節溢油風險模擬計算結果,在不利風速條件下油膜向西擴散距離約為90km,根據《三亞市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專篇(2015-2020年)》,結合現場踏勘及調研崖州灣保留區、南山旅游休閑娛樂區、海南島西南部保留區、南山-紅塘灣養殖區、東序號名稱方位與工程區最近距離保護內容1寧遠河緊鄰水質、生態環境、行洪2后方砂質岸線N緊鄰岸灘沖淤環境3三亞崖州中心漁港N緊鄰通航環境4項目區附近無居民海島N最近0.75km沖淤環境5項目周邊海域珊瑚礁最近3.0km珊瑚礁生境6南山港碼頭2.2km通航環境7三亞海事工作船碼頭2.5km通航環境8三亞南山基地終端碼頭3.7km通航環境9三亞大小洞天旅游娛樂用海項目4.2km水質、生態環境三亞南山旅游娛樂用海項目7.5km水質、生態環境項目區附近養殖用海5.9km水質、生態環境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37序號名稱方位與工程區最近距離保護內容1崖州灣漁業基礎設施區-水質、生態環境、通航環境2南山港港口航運區0.35km通航環境3崖州灣旅游休閑娛樂區0.49km水質、生態環境4崖州灣養殖區W1.35km水質、生態環境5南山港錨地區S2.95km通航環境6南山港特殊利用區水質、生態環境7崖州灣保留區NW3.54km水質、生態環境8南山旅游休閑娛樂區4.06km水質、生態環境9海南島西南部保留區5.20km水質、生態環境南山-紅塘灣養殖區8.61km水質、生態環境東鑼西鼓旅游休閑娛樂區W12.22km水質、生態環境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38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391.9項目與國家產業政策和規劃符合性分析條為“遠洋漁業、人工魚礁、漁政漁港工程”,屬于鼓勵類工程,符合《產業結構調整1.9.2與《三亞市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專篇(2015-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據《三亞市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專篇(2015-2020年)》,項目擬用海區所在海主要為崖州中心漁港建設用海、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和重要漁業品種增殖用海。合理規劃漁業生產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漁船停靠、裝卸作業和避風所需海域。兼顧旅游休閑娛樂用海和錨地用海,開展生態養殖觀光等休閑漁業活動;涉海工程建設項目位于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附近海域,通過修建防波堤、疏浚港池等工程對崖州中心漁港進行擴建,提升崖州中心漁港的漁業配套服務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項目項目位于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東防波堤東側,用海方式為非透水構筑物和港池、蓄水等。港池、蓄水等用海方式基本不改變海域自然屬性,對海洋環境的影響也相對較小。非透水構筑物用海方式改變了用海區的自然屬性,但由于本項目為漁港擴建項目,需要建設防波堤來掩護擴建的避風水域,防止極端天氣下波浪對漁船的影響和破壞,非透水構筑物用海方式建設的防波堤可有效起到防災減災的作用。根據《三亞市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40漲落潮流向依然沿著岸線呈往復運動。崖州灣北部已建防波堤、西攔沙壩以及擬建的防波堤對崖州灣的近岸流態有影響,在防波堤和攔沙壩的背流向側形成回流區;防波堤建設對崖洲近岸水域的沿岸水流阻礙有所增加,在突堤兩側形成回流區,對于本工程而言,主要是落潮時期,在寧遠河口和防波堤口門之間會出現比較大范圍的回流。1.9.3與《海南島漁港建設規劃(2020-2025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據《海南島漁港建設規劃(2020-2025年)》的漁港建設任務,規劃期內擴建中心漁港6座,分別為瓊海市潭門漁港、陵水縣新村漁港、三亞市崖州漁港、東方市八所漁港、儋州市白馬井漁港和臨高縣新盈漁港。其中,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規劃擴建二期漁業碼頭、公務執法碼頭、休閑漁業碼頭、擴大漁港水域面積、完善陸域生產小型漁船生產、停泊、避風。規劃實施后基本形成應對極端惡劣天氣、保護沿海漁民目前已建的崖州中心漁港設計可滿足約800艘大、中、小型漁船停泊、避風和補給,本項目建成后總計可為崖州中心漁港增加約500艘大、中、小型漁船的停泊水域1.9.4與《漁港升級改造和整治維護規劃》的符合性分析策調整相關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辦漁〔2015〕65號)文件,沿海中心、一級漁港進行升級改造和整治維護,主要支持防波堤、攔沙堤、碼頭、護加大漁業安全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和整治維護力度,進一步改善漁港避風減災設施和漁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41船錨泊條件,盡快建成布局合理、定位明確、設施完備、管理有序、運營高效的現代漁港體系,著力提高漁業防災減災能力,基本滿足漁業減災和漁業生產服務需要,推碼頭、護岸等公益性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和整治維護,漁船安全避風服務和生產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在全國形成以國家中心漁港、一級漁港為主體、以避風錨地、二級漁港和內陸漁港為支撐的漁港綜合體系,本項目為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通過建設防波堤、港池疏浚等工程,可以為更多的大中小型漁船提供避風水域,為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提供更1.9.5與《海南省休閑漁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的符合性分析群”“休閑漁業品牌培育四個一工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國家海洋公園”等規劃精神和推進海洋強省的總體戰略部署,著眼休閑漁業發展基礎和資源要素配置條件,構建“一圈、兩極、三區、一點”的熱帶休閑漁業發展格局。本項目位于海南省三亞市,位于規劃中“兩極”的南極。針對三亞市,《海南省休閑漁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提出要“重點打造三亞崖州休閑漁業產業聚集示范區,發展三亞灣、后海區域。結合三亞豐富的旅游資源,升級崖州中心漁港、鴻洲及半山半島游艇碼頭,建設休閑漁業船舶服務設施,打造三亞海上本項目為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擴建停泊水域、建設防波堤可以為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提供更優質的漁船靠泊、避風等服務,提升漁業基礎設施,有助于發展三亞崖州休閑漁業產業,符合《規劃》提出的升級崖州中心漁港的要1.9.6與《海南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符合性分析重點開發區域是是指在沿海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發展潛力較大,資源環境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42河口行洪區和防洪保留區等;統籌規劃港口、橋梁、隧道及其配套設施等海洋工程建設,形成陸海協調、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海洋工程建設等活動應注重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盡量減少海洋開發利用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穩步推進各本項目選址在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東防波堤東側,擬建港池后方為一處三角洲,三角洲后方為寧遠河出海口,本項目建設不占用河口行洪區和防洪保留區,附近沒有旅游景區。項目用海方式為非透水構筑物和港池、蓄水等,用海方式對海域自然屬性避風的場所,解決周邊漁船靠泊、避風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崖州中心漁港的防災減災能力,有助于掩護后方三角洲,有助于提升漁港風暴潮和風暴海浪抵御能力。項目用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431.9.7與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的符合性分析邊生態保護紅線區影響很小,因此,項目建設符合海南省生1.9.8與《三亞市總體規劃(空間類2015-2030)》的符合性1.9-2),灘涂屬于其他農用地及未利用地。《規劃》針對產業空間布局中提出藍色海),逐步形成以海洋產業為重點,海洋旅游為特色的海洋產業體系,并依托海棠灣、亞龍灣、紅塘灣、崖州灣形成四大組團。《規劃》要求,加強港口區和漁港區污染防治工港口、碼頭應當配備海上重大污染損害事故應急設備和器材,漁港建設要配置港區油污、生活垃圾處置與回收等“三廢”治理設施,并加強對港口和漁港船舶污染物接收處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44本項目建設的設施為防波堤,港池區域不設置構筑物,防波堤和港池占用灘涂資源,項目建設有利于開發崖州灣“港、漁、涂、景”等資源,發項目施工期施工船舶施工隊伍產生的生活污水通過經收集定期交由吸糞車清運處理;生活垃圾經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清運處理。運營期間靠泊船舶生產生活污水接收上岸排入崖州中心漁港自建污水處理站處理;船舶含油廢水經收集上岸后,委托資質單位接收處置;船舶生活垃圾收集上岸,暫存于崖州中心漁港已建垃圾中轉站,由垃圾轉運車每天將清運至三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目前崖州中心漁港設有應急設備庫,但目前海上溢油應急設備尚未配備完善,擴建項目施工期和運營期業主單位應結合崖州中心漁港綜合制定溢油應急預案并根據根據《港口碼頭水上污染事故應急防備有利于完善港區“三廢”治理設施和漁港事故應急能力,1.9.9與《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總體規劃(2018-2035)》的符合性分析目前已建的崖州中心漁港設計可滿足約800艘大、中、小型漁船停泊、避風和補噸。本項目建成后總計可滿足約500艘大、中、小型漁船停泊,可以有效緩解崖州中心漁港較為緊張的停泊水域空間,加快完成《規劃》中對崖州中心漁港可停泊漁船數量要求的目標,滿足更多漁船在崖州中心漁港生產作業的需求,有助于增加年魚貨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45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46根據《三亞市總體規劃(空間類2015-2030年)》,本項目不占用陸域和海域生本項目施工期大氣污染物主要為施工揚塵、船舶廢氣,運營期大氣污染物為船舶尾氣,船舶廢氣屬于移動源產生的污染物無組織排放,排放強度低,不會降低現狀空氣質量水平,項目建設可滿足空氣質量底線。崖州中心漁港港區建設污水處理站,船舶生活污水收集上岸排入崖州中心漁港污水處理站處理;船舶含油廢水收集上岸委托資質單位接收處理,嚴禁排海,不會對水環境質量造成惡化,符合水環境質量底線。本項目用地主要為灘涂,不占用耕地,不占用自然岸線,不會對土壤環境造成影響。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影響很小,滿足生態的環境質量底線。因此,本項目建項目運營期用水主要為靠泊漁船補給用水,根據工程分析正常工況下新鮮用水量從產業政策、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資源利用效率等同時經查詢“海南省三線一單成果發布系統”,該項目占用區域包括海南省三亞市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47環境管控單元管控區分類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HY460200300海南省三亞市近岸海域一般管控區11空間布局約束:1.允許適度改變海域自然屬性。2.合理規劃增養殖規模、密度和結構,防止漁業資源過度開發。本項目防波堤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海域的自然屬性;項目建設不涉及養殖和漁業資源開發,符合海南省三亞市近岸海域一般管控區11的管控要求。HY46020020005海南省三亞市近岸海域重點管控區5空間布局約束:1.崖州漁港到港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等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水,殘油、廢油,垃圾等禁止進入水體。2.禁止崖州漁港到港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等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水,殘油、廢油,垃圾等禁止進入水體。污染物排放管控:加快完善漁港污水和垃圾接收、轉運及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提高含油污水接收處置能力,禁止未經處理的船舶污水和垃圾直接排放。環境風險防控:加強崖州漁港港口溢油事故應急反應能力建設,港口、碼頭和船舶必須編制溢油污染應急計劃,配備與其污染風險相適應的物資設備和應急力量。(1)項目運營期靠泊漁船生活污水經收集上岸排入崖州中心漁港自建污水處理站處理;靠泊漁船含油污水收集上岸,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統一接收處理。(2)船舶生活垃圾收集上岸至崖州中心漁港垃圾中轉站,由港區配備的垃圾轉運車清運至三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靠泊漁船產生的殘油、廢油等危險廢物經收集上岸暫存于港區危廢間,然后統一交由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單位接收處理。(3)項目施工期和營運期,采取船舶碰撞和溢油風險防范措施,加強船舶的管理,綜合崖州中心漁港統籌制定溢油應急計劃,配備溢油應急物資和應急設備,有效防止事故發生及減輕其危害。因此,項目符合海南省三亞市近岸海域一般管控區5的管控要求。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482工程概況2.1崖州中心漁港現有工程概況2.1.1三亞崖州中心漁港建設過程和漁港現狀2010年6月,建設單位委托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編制完成《海南省三亞市用權證書,見附件6。崖州中心漁港由三亞六道灣發展有設,2015年由業主變更為三亞市城市投資建設有限公司,2016年2月工程已竣工,并已建崖州中已建崖州中心漁港一期月亮島月亮島擬建崖州中心漁港二期本工程本工程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49成。在滿足大小漁船避風錨泊需求的前提下,第一段岸線前水域底標高為-5.5m,為大船錨泊區及600HP漁船、漁政船及消防船作業及錨泊之用,面積約為40萬m2。第二段~第四段岸線前水域底標高為-4.0m,為小船錨泊區及270HP及以下漁船作業及錨泊崖州中心漁港位于三亞市崖州灣寧遠河口西側,東臨保港村,西至鹽灶河,緊臨G98海南環島高速公路,距三亞市區約50公里,是我國距南海生產配套設施按年卸魚量20萬噸設計,包括有水產品交易中心、冷藏加工區、漁據統計,在港生產作業及停泊漁船最高達1800艘,漁港停2.1.2崖州中心漁港現有工程污染源和已采取的環保措施項目區現有主要大氣污染源為港內漁船排放的燃油廢氣,燃油廢氣主要污染物為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50《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碼頭面上鋪設污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51船舶最大生活污水產生量為360.3m3/d,根據現場勘查和走訪,崖州中心漁港未建設排),現有漁船船型船舶數量人數人均用水量(L/人.d)人均污水量(L/人.d)最大污水總量(m3/d)60HP以下(小于20t)的漁船3383403434.5100~400HP(20~300t)的漁船6457059.5400HP以上(大于300t)的漁船361306.8共計763------360.3預測船型船舶噸位(t)船舶數量含油污水產生量(t/d.艘)含油污水產生量(t/d)100HP以下(小于20t)的漁船按20t計3380.0062.03的漁船按200t計640.063.84400HP以上(大于300t)的漁船按500t計36150.54共計--763--56.41頭面每天沖洗一次,地面清洗用水按4L/m2·次,碼頭面沖洗廢水產生量為40m3/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52圾產生量按1.0kg/d·人估算,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4.94t/d;陸域工作人員生活垃圾約1.35t/d,生活垃圾以有機污染物為主;碼頭面上設有垃圾桶,見照片2.1-3,港區建有),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53應急設備,未配備吸油氈、圍油欄、消散劑、收油2.1.3項目擴建后整改措施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建成后,擴建的避風水域可容納500使用符合標準的燃油,船舶進入沿海控制區海南水域,應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1%m/m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54①碼頭區設置排污泊位或利用現有碼頭增加排污泊位功能,進港船舶生活污水收②到港船舶含油污水將收集上岸,委托資質單位接收處置,嚴禁直接排入附近海③碼頭作業面清洗廢水、水產品交易區沖洗廢水和碼頭面初期雨水經港區污水管港區建有垃圾中轉站,處理規模為30t/d,生活垃圾經垃圾中轉站收集壓縮后,由工程后崖州中心漁港增加的噪聲源主要為漁船船舶噪聲,交通噪聲源強約為口碼頭水上污染事故應急防備能力要求》(JT/T451-需配備圍油欄、收油機、吸油材料、儲存裝置等應急設備,數量和規格見表2.1-3。溢設備名稱數量圍油欄應急型(m)不低于120m收油機總能力(m3/h)1吸油材料數量(t)0.2溢油分散劑濃縮型,數量(t)0.2溢油分散劑噴灑裝置噴灑速度(t/h)0.5儲存裝置有效容積(m3)1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55溢油監視報警裝置數量(套)對泊位按監控直徑布設,長度不足監控直徑時取1套圍油欄布放艇數量(艘)1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存在的環境問題及整改措施一覽表見表污染項目環境現狀存在問題整改措施預期治理效果污水漁港建有污水處理站,位于綜合樓對面,污水處理站處理能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標準,碼頭后方陸域生活污水排入港區污水處理站處理。①港內停靠的小型漁船沒有污水收集設施,漁船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未收集上岸;②碼頭區域設置廢水收集槽,但漁業碼頭沖洗采用海水沖洗,對污水處理站設備腐蝕嚴重,目前碼頭沖洗水排放入海,未接入污水處理站。①碼頭區設置排污泊位或利用現有碼頭增加排污泊位功能,進港船舶生活污水收集上岸,通過港區污水管網接入港區自建污水處理站處理,嚴禁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入海。②到港船舶含油污水將收集上岸,委托資質單位接收處置。③碼頭作業面清洗廢水、水產品交易區沖洗廢水和碼頭面初期雨水經港區污水管網收集后,接入港區自建污水處理站處理。嚴禁碼頭沖洗水、船水、含油廢水直接排域,減少船生廢氣船舶僅進港和出港啟動時產生燃油廢氣,港內停靠、避風等時段內不產生船舶廢氣,船舶進出港排放廢氣時間短暫,產生的污染物量較小,且項目區沿岸區域開闊,大氣流動性較好,排放的廢氣易被海面的風迅速擴散、稀釋,對環境影響較小。無無小。港區建有垃圾中轉站,處理規模為30t/d,生活垃圾經垃圾中轉站收集壓縮后,由港區配備的垃圾轉運車每天將清運三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無無對周邊環小。目前港區內沒有收集漁船含油廢棄物措施含油廢棄物隨意丟棄,對環境影響較大。港區應建設危廢間作為漁船含油廢物的暫存點,經收集委托有資質單位接收處理。對周邊環小。主要為靠泊漁船發動機噪聲,經擴散衰減后對周邊聲環境影響較小。無無對周邊聲較小。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562.1.4擴建后漁港漁船數量預測根據《海南島漁港建設規劃(2020-2025年)》,崖州中心漁港建力,使其滿足約1000艘大、中、小型漁船生產、停泊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57主體工程主要內容工程規模和內容建設防波堤新建防波堤總長1632.9m,其中南防波堤長1440.9m,北防波堤長192m。防波堤兩側均采用斜坡式拋石堤結構,南防波堤頂部現澆C35鋼筋混凝土胸墻,胸墻頂高程5.0m~6.5m,堤頂通道寬3.0m,通道頂高程4.3~5.3m;北防波堤堤頂高程5.5m。防波堤區域表層淤泥質黏土較深,防波堤拋石施工前需采用擠密砂樁法進行軟基處理,擠密砂樁直徑800mm,按正方形布置,間距2.2m,樁底高程以穿透淤泥質黏土層以下1.0m進行控制。港池、航道疏浚港池疏浚圍成水域面積約42.65萬m2,可滿足約500艘大、中、小型漁船停泊避風。港池、航道疏浚開挖總量為79.9萬m3,其中設計開挖量為52.34萬m3,超挖量為27.56萬m3。疏浚土主要為淤泥質7控制,考慮超寬4m,超深0.5m,疏浚土外拋至三亞海洋傾倒區。輔助工程助導航及安全監督設施為保證船舶進出港航行安全,擬在南防波堤堤頭和北防波堤堤頭各設置1座堤頭燈樁,燈樁高6m,安裝LED航標燈器。本項目進港航道與崖州中心漁港一期航道相連,在連接處布置一座燈浮標。臨時工程臨時施工場地臨時施工場地擬設置在南山港碼頭后方空地,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項目施工期擬設場地主要包含:施工營地、材料堆放和加工場地及預制場地,南山港碼頭后方陸域現有多數空地,可作為項目臨時施工場地使用,即現有場地可滿足施工的需求。依托工程港區污水處理站漁港建有污水處理站,位于綜合樓對面,污水處理站處理能力為(GB18918-2002)一級A標準,碼頭后方陸域生活污水排入港區污水處理站處理。港區垃圾中轉站港區建有垃圾中轉站,處理規模為30t/d,生活垃圾經垃圾中轉站收集壓縮后,由港區配備的垃圾轉運車每天將清運三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保工程廢水治理施工期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廢水收集上岸由資質單位接收處理;運營期生活污水依托港區污水處理站處里。廢氣處理施工期灑水抑塵和采用防護網罩等噪聲治理減少高噪設備的使用,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固廢治理經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5859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60(1)本項目建設是改善漁船的避風條件、緩解現有避風水域面積不足、保障當地和社會秩序穩定。避風水域是海洋漁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61(3)本項目建設是完善崖州中心漁港的定位、促進崖州中心漁港社會經濟效益的2.4工程建設內容、平面布置、結構和尺度(1)總平面布置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及相關規劃的要求,并遵守國家、當地政府的(2)總平面布置應服從區域用海規劃,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合理確定項目用海的(3)總平面布置應充分考慮對現狀、潮流、波浪、岸灘、泥沙、等自然條件的影(4)充分利用工程區域自然條件,結合工程區域的地質條件,最大限度的節省工(5)工程建設遵循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規范、規定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對段長度的選擇,同樣通過波浪數模研究,分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62明顯差異。因此,南防波堤與西攔沙坎重疊段長按150m考慮。具體方案萬m2,設計底高程-6.2m,中型漁船停泊避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63平面方案優點缺點方案一1.單口門布置,停泊避風水域掩護條件較好;2.后期航道及停泊避風水域維護疏浚成本較低。1.單口門布置臺風天不利于漁船快速進出港;2.工程造價較高方案二雙口門布置,利于漁船在臺風天氣快速進港避風1.雙口門布置,停泊避風水域掩護條件相對較差;2.后期航道及停泊避風水域維護疏浚成本相對較高。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64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65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66123645避風等級標準:本工程建成后,雖然可以形成一定的停泊避風水域,但由于影響漁港避風能力的因素復雜,漁港的實際避風等級和能力需要通過防臺風等級評估停泊避風水域按多船并排單錨系泊考慮:漁船頂風拋錨,適用于風向穩定,港Fc+6hs1+m2)Bc船型Lc(m)hs(m)m2Bc(m)F1(m2)備注60HP漁船4.5564.22415.22小型漁船代表船型400HP漁船355.95665106.40中型漁船代表船型600HP漁船41.68.6546.55282.75大型漁船代表船型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67),H=T+hThH根據項目所處海域的波浪條件以及停泊避風水域面積需求,本項目擬通過新建南防波堤和北防波堤,與已建崖州中心漁港東防波堤形成環抱式水域,口門朝西布本項目防波堤與《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寧遠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項目》西攔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68沙坎存在部分重疊。由于擬建的西攔沙坎頂高程較低,為保證避風水域掩護效果以根據《漁港總體設計規范》(SCT9010-2000),口門有效寬度應取1.5~2.0倍L根據《防波堤與護岸設計規范》(JTS154南防波堤堤頂設擋墻墻,北防波堤堤頂不設置擋墻。堤頂高程宜定在設計高水位以特征點號H13%設計高水位+1.0倍波高備注B14.325.96南防波堤B24.345.98南防波堤N34.345.98南防波堤N44.265.9南防波堤N54.175.81南防波堤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69特征點號H13%設計高水位+1.0倍波高備注N63.95.54南防波堤N73.655.29南防波堤B83.244.88南防波堤B93.194.83南防波堤B102.944.58南防波堤I13.365.0北防波堤特征點號H13%堤頂高程越浪量備注B14.326.50.042南防波堤B24.346.50.044南防波堤N34.346.50.044南防波堤N44.266.50.040南防波堤N37南防波堤N26南防波堤N73.655.50.038南防波堤B20南防波堤B93.195.00.028南防波堤B102.945.00.018南防波堤3.365.50.046北防波堤后期將按初步確定的堤頂高程進行防波堤物理模型試驗,根據堤后越浪產生的),c式中:B1——設計代表船型在設計通航水位時,滿載吃水船水平面處的航道凈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70航道寬度B6B取值60HP漁船65200HP漁船4.929.439.2400HP漁船63648600HP漁船6.53952港澳漁船60根據計算,航道通航寬度為65m。航道設計底高程與大型漁船停泊避風水域設本項目進港航道與崖州中心漁港一期航道相連,連接水域設計水深與進港航道為保證船舶進出港航行安全,應布設相應的導助航設施。助航設施宜結合本項本項目進港航道與崖州中心漁港一期航道相連,本工程防波堤從工程投資、使用要求等方面考慮,擬采用拋石防波堤及半直立半斜坡式防波堤結構進行比選,本次僅對南防波防波堤兩側均采用斜坡式拋石堤結構,防波堤結構采用水上施工,從堤根往海部分為淤泥質土質,故堤前考慮由下至上,依次設置復合土工墊一層且伸出坡腳線此外,考慮到防波堤區域表層淤泥質黏土較深,防波堤拋石施工前需采用擠密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71防波堤兩側均采用斜坡式拋石堤結構,防波堤結構采用水上施工,從堤根往海部分為淤泥質土質,故堤前考慮由下至上,依次設置復合土工墊一層且伸出坡腳線預制C40砼柵欄板護面,頂在底部設置200~400kg壓腳塊石,防波堤頂部設置兩塊此外,考慮到防波堤區域表層淤泥質黏土較深,防波堤拋石施工前需進行軟基處理,即采用擠密砂樁法進行軟基處理,方案采用直徑800mm擠密砂樁防波堤方案二外側消浪效果較好的斜坡式、內側采用占用海域面積較小且能作基床底標高為泥面高程。基床頂高程-2.95m,其上設置C40鋼筋砼空心方塊,方塊均設置2個,單件重約283t/件,沉箱內回填10~100kg塊石,腔頂內依次設置C20胸墻寬6.9m;防波堤外側采用拋石斜坡堤結構,坡比1:1.5,擬在方塊后方回填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72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73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74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75結構型式優點缺點兩側斜坡式結構(結構方案一)設擋浪墻1、對地基要求較低,地基適應性較好;2、堤頂設步行通道,交通通過性和景觀效果較好;3、對港池內側消浪效果較好;4、工程造價相對較低。5、施工工序較單一。1、石方量較大,對石料依賴性較2、占用海域面積較大,避風水域較小。內側直立式+外側斜坡式(結構方案二)1、可作為后期預留岸線使用;2、防波堤堤身結構占用海域面積相對較小,形成更多避風水域;3、拋石量小,對環境影響較小。1、堤身開挖量較大;2、沉箱預制件較大,需大型起吊安裝設備;3、施工工序較繁瑣,工期相對較慢;4、內側直立,不利于港池消浪,港內泊穩不如斜坡式結構。5、工程造價比較高。2.4.4疏浚工程量與拋泥區中砂流失等因素,綜合確定中砂約為65%用于地基處理擠密砂樁,約為7.8萬方,其錄的公告,三亞海洋傾倒區屬于可繼續使用傾倒區。因此,項目疏浚土運至三亞海洋傾倒區傾倒可行。建設單位應在施工前向生態環境部申請疏浚土傾倒許可證,須取得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76且目前沒有吹填區可供使用;此外疏浚土淤泥含水率高,需經處置烘干后方能進行轉運,否則易造成路面污染,且陸域處置汽車運輸成本高,處置周期長,若處置不善,因此海洋處置疏浚物是優先考慮的方式;疏浚土海洋傾倒具有施工簡單,抓斗船直接將淤泥抓至泥駁中,由泥駁直接運送至指定海區傾倒;船運成本低,需配備的機械設備少;處置周期短等優點。疏浚土采用海洋傾倒項目疏浚土運至三亞傾倒區拋泥期間將產生一定量的懸浮泥沙,對拋泥區的水質環境有一定的影響,但時間是短暫的,這種影響一旦施工完畢,在較短的時間內也就結束。建議拋泥期間對拋泥點及三亞傾倒區邊界四周各布設1各水質站位進行跟蹤監測,監測站位共5個,監測指標:SS,拋泥期間,如監測結果顯示傾倒期間三亞傾倒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77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782.5施工方案、工程量及流程當地氣候適宜,無嚴冬酷署,工程區域水域開闊,具有較好的水上施工條件,但三亞地區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豐富,可采用水上或陸路運輸至工程現場。水泥、鋼本工程位于崖州中心漁港和南山港附近,水路、陸路交通已十分完善,為本工程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79臨時施工場地擬設置在南山港碼頭后方空地,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項目施工期擬設場地主要包含:施工營地和預制場地,南山港碼頭后方陸域現有多數空地,根據工程分析內容,施工期間,辦公生活區產污主要有生活污水及垃圾;堆放加工及預制場地產污主要有廢氣、噪聲等。臨時施工場地擬采取的環保措施主要有:施工場地設置移動廁所,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由吸糞車定期清運;生活垃圾經收集委托環衛部門清運。預制場不設單獨的混凝土攪拌站,采用混凝土罐車運輸混凝土至預制場;建筑材料裝卸、堆放、預制過程中將會產生粉塵外逸,項目施工廠界應采取圍擋、遮掩等措施,減少揚塵;對散料堆場應采用水噴淋法防塵,減少揚塵污染。施工設備選型要選擇符合聲環境標準的低噪聲設備,個別高噪聲源強設備采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施工營地、預制場設置于南山港,南山港內貨運一期工程和滾裝碼頭都已建成投產,本工程用水電可就近解決;項目施工現場全部采用船舶海上施工,有施工船舶提海南地區具備多家力量雄厚的施工單位,常年在海南及周邊有施工隊伍及施工船2.5.2項目主要施工工藝和方法施工特點及關鍵工序本工程港池疏浚、水工結構等為常見施工形式,可按正常施工工藝進行施工。防施工順序要按先水工后配套的原則進行,具體為港池航道疏浚→防波堤預制砼構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三亞市崖州中心漁港停泊避風水域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海南南海海岸工程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根據水域疏浚及防波堤基槽開挖根據疏浚土類的特點,疏浚采用8方抓斗配泥駁浚砂作為擠密砂樁材料。淤泥質粉質粘土考慮外拋,外拋至三亞海洋傾倒區。三亞傾浚前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