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四川省成都市名校2023屆高三下學期4月高考模擬檢測語文試題(三)(PDF)成都市名校高2023屆高考模擬檢測驗題(三)
語文參考解析及解答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1.A
2.B
3.D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4.C
5.D
6.①將古老與新潮融合,創新甲骨文傳播方式。
②將甲骨文與科技聚合,搭建橋梁。
③專業研究者探索研究路徑,加快研究進程。
④培養年輕人對甲骨文的喜愛,為甲骨學的發展儲備后續人才。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7.A
8.①娜拉出走或像《海上夫人》中的主人公一般留在家中。
②娜拉留在夢中安眠或驚醒過來不再回到夢境。
③娜拉得到同情幫助而活,或隨娜拉們數量變多、同情減少得到厭惡。
④娜拉作為一個被迫離開的普通人物和情愿闖出去犧牲的人物。
⑤作為主動犧牲者的適意和看客們的麻木、丑陋。
9.①娜拉出走后,或者走向墮落,或者自立自強,代表了外國女性在她們所處時代的覺醒
意識和囚徒困境。
②中國女性在五四運動后,走上了外國女性走過的道路,覺醒后毅然離家,便也要面對
娜拉曾經遇到的問題,墮落自毀或者自立新生。
③各個國家、各個時代的女性,想要獲得自主自由,走上娜拉離家之路后,都要面對這
個問題,應該提前做好準備,通過戰斗獲得經濟權。
④國家和人民,也要自立自強,通過斗爭獲得經濟權和話語權。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10.B
11.D
12.D
13.
(1)只有貧寒不能使自己有所建樹的人,才要求填補此地長官,所以前后刺史皆多貪財。
(2)孝順的行為篤行于家門內,清高的節操砥礪于風霜之中,這確實是一個人立身處世難
于做到的,而這正是君子的美德。
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郡鄄城人。剛成年時就孤高獨立,具有清正的操守,即使每天進
餐僅食豆羹,決不享用不屬于他的糧食,即使沒有一點儲備,也不謀取來路不當的糧食。十
多歲時,遭遇父喪,常常嚎啕哭泣,行人也受感動流淚。奉養母親孝順謹慎,后為母守喪時,
悲極傷身超過常禮。居家與太常韓康伯為鄰,康伯的母親每次聽到吳隱之的哭泣聲,就停止
吃飯放下筷子,為吳隱之悲傷哭泣。然后對韓康伯說:“你如處在選拔官吏的地位,應舉薦
像吳隱之這樣的人。”等到韓康伯做了吏部尚書,吳隱之于是被任命為顯貴的官職,脫去布
衣任輔國功曹。連續升遷至晉陵太守。在州郡廉潔守貧,妻子自己去背柴草。調任為左衛將
軍,雖然處于清要顯達的地位,卻將所得俸祿賞賜都分發給親族。冬天沒有被子,曾經脫下
衣服浣洗,沒有衣換,竟然披著棉絮,勤勞清苦與貧窮庶民相同。廣州環圍山海,出產珍品
異物,一箱寶物,足夠幾代費用,但這里瘴疫流行,一般人都害怕到這里,只有貧寒不能使
自己有所建樹的人,才要求填補此地長官,所以前后刺史皆多貪財。朝廷打算革除嶺南弊端,
隆安年間,任用吳隱之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距州二十里,叫石門的地方,有水被
稱為貪泉,飲了它就會有無法滿足的貪欲。吳隱之到了這里以后,告訴他的親人說:“不見
可貪的東西,使寸心不亂。越過五嶺喪失廉潔,我知道其中原因了。”即往泉水所在處,舀
取泉水喝了,并賦詩道:“古人傳說這泉水,舀來喝了貪千金,試讓伯夷叔齊飲,始終不變
廉潔心。”待到廣州以后,更加砥礪自己清正的操守,當時有人認為他是矯情(做作),然而
他始終不改變。元興初年,皇帝下詔書說:“孝順的行為篤行于家門內,清高的節操砥礪于
風霜之中,這確實是一個人立身處世難于做到的,而這正是君子的美德。置身于可滿足私欲
之地,卻不更改他的情操,革除奢望追求節儉,南疆舊貌改觀,我嘉獎他。”當盧循侵入南
海時,吳隱之督率勉勵將士,堅守很久,長子吳曠之戰死。吳隱之攜帶家小逃出,打算奔還
京都,被盧循截獲。劉裕給盧循去信,命送吳隱之還都,過了許久吳隱之才得以返回。歸途
之中,船上裝載沒有多余資財。到家后,數畝小宅地,籬笆墻垣傾斜敗壞,內外茅屋六間,
容納不下妻室子女。劉裕賞賜車牛,又給建造住宅,吳隱之堅辭不受。不久被授任為度支尚
書、太常,室內以葦席作屏風,座位沒襯墊。后調任為中領軍,清苦節約未改常習,每月初
領取俸祿,取部分留作自身吃糧用,其余的全分散救濟親族,家里搓麻紡紗供日用。有時苦
難到極點,兩日合吃一天的糧,自身常穿布衣且不完整,妻室子女不沾一點俸祿。義熙八年,
上書請求退休,皇帝從優下詔允許,授予光祿大夫,加給金印和紫色系印絲帶,賜給錢十萬、
米三百斛。義熙九年去世,追贈左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4.B
15.①不自卑。“莫嫌生處太卑微”表現了不因出身卑微而自卑的心理。
②大無畏。“月明敢向星中亂”表現出不向強者示弱,敢與他們爭輝的無畏。
③迎難上。“天黑偏能雨里飛”表現出搏擊黑暗、迎難而上的斗爭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1)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2)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3)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2分)
17.①粗制濫造②欲蓋彌彰③喧賓奪主
18.然而,隨著美顏濾鏡的普及乃至過度使用,負面效果開始顯現出來。
19.①不能用美顏濾鏡單純追求畫面的精致感;
②不能依賴美顏濾鏡來拯救作品的低劣質量;
③不能把濾鏡這個輔助工作當作主要工作。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
20.B
21.示例一:像一臺臺冰箱,每一樣食品都營養,都保鮮,同時也都令人沒有胃口!
示例二:像一個個超市,每一個產品都誘人,都必需,同時也都寫上了交易價錢!
四、寫作(60分)
22.略成都市名校高2023屆高考模擬檢測驗題(三)
語文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解析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解析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解析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解析寫在答題卡上。
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測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材料一:
從夏商直到春秋時期,文學傳播以口頭傳播為主。那時雖然有了甲骨、金石、竹木簡及
帛絲等文字載體,但是由于受到各種限制,它們在文學傳播方式中還不能居于主導地位。《漢
書》中有“孔子純取周詩,上采殷,下取魯,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諷誦,不全在
竹名故也”。也就是說,《詩經》雖然在秦代被焚毀,但是漢代還能完整保留下來,就是因
為人們口口相傳,不完全是依靠竹帛的記錄。
西漢以后,直至唐代,隨著統治者對文學典籍的重視,特別是造紙技術的不斷提高,萌
芽于先秦時期的鈔寫才真正成為文學傳播的主要方式。魏晉時期甚至出現了“傭書”,即專
職鈔寫員。“傭書”的出現大大加快了文字的傳播速度。當時著名詩人謝靈運的作品為世人
追捧,出現過“每有一詩到都下,貴賤莫不競寫,宿昔之間,士庶皆遍”的場面。
至于雕版印刷,有史可考的說法是源自唐初。進入五代時期,雕版印刷得到了統治者的
鼓勵。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技術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清人編著的《書林清話》記載:“書籍
自唐時鏤版以來,至天水一朝,號為極盛。而其間分三類:曰官刻本,曰私宅本,曰坊行本。”
描述了宋代雕版印刷呈現的特征——官府、私人和民間集體共同參與,刻書地域分布廣泛,
書籍種類和數量眾多。
《宋史邢禺傳》載:景德二年(1005年)夏,宋真宗到國子監視察,問及書籍刊刻情
況,邢禺回答說:“國初不及四千,今十余萬,經傳正義皆備。”這當中就包括為宋朝統治
階層所推崇的韓愈作品集。
(摘編自郭平《宋代印刷術繁榮放大韓愈影響力》)
材料二:
北宋初期到中期,是印刷術逐漸成熟并滲入日常生活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士人敏銳感受
到了印刷術發展對傳統閱讀方式的沖擊。急遽增多的書籍對閱讀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
士人不得不放棄抄本時代字斟句酌的反復咀嚼。獲取書籍的便捷,在緩解記誦壓力的同時,
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士人讀書的粗疏。
盡管如此,時代確實在以不可逆轉的趨勢向前發展。士人的閱讀方式和知識結構持續改
變。曾讓杜甫沾沾自喜的“讀書破萬卷”,對宋人而言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王安石自稱
“自百家諸子之書,至于《難經》《素問》《本草》,諸小說無所不讀”。歐陽修不但讀書
多,而且以讀書為人生第一樂事,“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宋人的閱讀量空前增長,
知識面迅速拓寬,因而建立起淹通經史、學兼四部的新型知識體系。新型知識體系又促使他
們的思考方式發生轉變。新興的文藝思想即在此基礎上得以生長。
北宋中后期,宋代文藝思想邁入全面繁盛的階段。印刷術發展對宋代文藝思想的潛移默
化,于此時收獲了累累碩果。首先,對學識積累的高度重視,成為此時期士人的共同追求。
宋人以博學相尚。基于印本的易得和閱讀速度的提升,士人們讀書之多、學問之博,一般遠
超前代文人。據記載,有人對宋神宗說,蘇軾文才可與李白相比,宋神宗回答:“不然,白
有軾之才,無軾之學。”在他的眼中,論詩歌的天才,李白、蘇軾或可比肩;而論學識的淵
博,則李白一定不如蘇軾。神宗的說法雖只是一己之見,但也反映了宋人對學識的重視程度
之高。
其次,宋人不僅追求學識的積累,還追求學識的創造性轉化。伴隨知識增長而來的,是
理性的判斷和積極的思索。宋人不滿足于知識的組合與疊加,而追求博學基礎上的超越和探
索屬于自己的特色。這一傾向在詩學領域的體現尤為突出,“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
多以筋骨思理見勝”。哲理性、議論性的增強,是宋詩區別于唐詩的重要特征。智性思維和
思辨色彩,也成為宋代文學及文藝思想的突出特色。
再次,知識面的大幅拓展與新型知識體系的建立,推進了文學內部各文體以及文學藝術
各門類之間的交匯與整合,促生了集大成式的文藝思想觀念。大量的閱讀與知識的儲備,不
但有助于宋人遍考前作,而且激勵他們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就文學內部而言,各文體之間
的相互勾連、相互影響極為突出,形成“破體為文”的重要觀念。破體為文的現象在宋代文
學中大量存在,以文為詩、以詩為詞、以文為詞、以文為賦、以賦為文……各文體之間的界
限被頻繁打破,不斷吸收其他文體的特長,充分發掘各文體的表現潛能,豐富了文學的
面貌。與此同時,文學又與書法、繪畫、音樂等藝術門類交匯,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音樂
基礎上,詞的獨特形制與藝術專長得以成型,進而成為宋代文學之突出代表。
從技術與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南宋印刷術達到極盛。隨著印刷業的持續擴大,專門性的
文藝批評著作得以迅速增多。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人在“知識爆炸”之后的反思。知
識的大幅增多,固然拓展了眼界,但也帶來了許多困惑——面對眾多龐雜的信息該如何取
舍?對知識的依賴可以達到怎樣的程度?知識積累是否是提升文學藝術境界的唯一途徑?
正是在這類反思中,主張“鋪張學問”“點化陳腐”的江西詩風遭到反撥,閉門覓句的做法
受到否定。
(摘編自周劍之《印刷術與宋代文藝思想之演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先秦時期,竹木簡、帛絲等文字載體未能在文學傳播方式中居主導地位。秦朝之后
《詩經》得以完整保留,仍與竹帛的記錄方式完全無關。
B.魏晉時期,專職鈔寫員“傭書”的出現大大加快了文字的傳播速度,當時著名詩人
謝靈運的作品迅速得到廣泛傳播就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傭書”。
C.印刷術發展帶來的不全是正面的影響,急遽增多的書籍對宋代士人的閱讀速度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他們讀書的粗疏。
D.以文為詩、以詩為詞、以文為詞、以文為賦、以賦為文等做法豐富了文學的面貌,
是文學內部各文體之間的界限被頻繁打破的具體表現。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史料可知,雕版印刷源自唐朝初期,到宋代已取得空前發展,呈現出了刻書地域
分布廣泛、書籍種類和數量眾多等特征。
B.如果李白、杜甫與蘇軾都生活在宋代,那么李白就有可能在學識上趕超蘇軾,而杜
甫也就更能體會到“讀書破萬卷”的樂趣。
C.唐詩宋詩各有特色,唐詩勝在“豐神情韻”,而宋詩勝在“筋骨思理”,宋詩的智
性思維與思辨色彩是宋代文藝思想的折射。
D.兩則材料對印刷術的論述各有側重,材料一側重于論述它與文學傳播的關系,材料
二側重于論述它對宋代文藝思想演進的作用。
3.下列各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
A.雕版印刷所使用的版料,一般是紋質細密且木質極為堅實的木材,例如棗木、梨木、
黃楊木等,并需把它們鋸成一塊塊木板。
B.唐朝后期雕版印刷逐漸普及開來,長安、四川、淮南、江浙等地民間盛行雕印和出
售日歷、佛經、字書、詩文、占卜等書。
C.宋朝文學體裁多種多樣,不僅有詞、詩歌、散文、話本小說、戲曲劇本等,而且還
有游記、科學說明文、筆記體小說等。
D.宋詩之所以形成“以學識為詩”的特色,是因為宋人有重視學識的觀念,比如嚴羽
認為詩歌“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時下流行的表情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古文字藝術
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楠將古老與新潮融合一體,設計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讓傳統文化煥
發新的光彩。從1999年起,陳楠開始對甲骨文藝術設計進行研究與創作。“作為韓美林老
師的設計助手,我參與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運動造型設計,融進甲骨文元素的體育運動
項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教練員的好評,成為經典案例。”陳楠說。
近20年間,他發表了大量關于甲骨文的設計作品,2017年首套甲骨文設計字庫正式上線,
同時他還把甲骨文設計成表情包、動畫、賀卡、手機殼、絲巾等創意產品,帶動了大量年輕
人重新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目前,陳楠采用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和熱詞,創作發布的甲骨文
表情包已經有6套。他關于漢字設計的專著在海外出版發行,甲骨文等漢字藝術設計作品也
在法國、匈牙利、美國等地展出。
(摘編自《陳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來》)
材料二:
文字是文明誕生的標志,文化傳播的先導是文字。甲骨文傳承數千年,是我們文化自信
的源泉之一。如何在純粹的甲骨文研究、社會傳播和文明交流中搭建橋梁,如何讓深藏在博
物館里的甲骨從清冷庫房中走出來,體現其時代價值,更多的人在嘗試,在努力。
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譜分析,計算機拼接甲骨圖片技術報告,甲骨文大數據庫平臺的發
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學研究中的運用是一個新的趨勢。識別與釋讀,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
核心問題,在已發現的甲骨文單字中,大部分未獲識別。人們對未來進一步利用科技手段來
研究解決甲骨文問題充滿期待。
“殷契文淵”平臺的發布也讓人欣喜。它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甲骨學殷商史
研究中心主任宋鎮豪指導下,建立的一個集甲骨文字庫、著錄庫、文獻庫為一體的甲骨文知
識享平臺,包括“三庫一平臺”——甲骨字形庫、甲骨著錄庫、甲骨文獻庫、甲骨文知識服
務平臺。對甲骨文感興趣的人可以借助這一平臺認識、學習、研究甲骨文。
(摘編自新曉燕、王勝昔《甲骨文:我們這樣,走近你》)
材料三:
“今山川效靈,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適我之生,所以謀流傳而悠遠之,我之責也。”
一個多世紀前,學者羅振玉在朋友劉為家中初見甲骨,既驚又喜,大受震動后寫下這段話。
歷經120年,幾代甲骨文研究工辛勤努力、接續奮斗,誓要從千年中華文明標志的甲骨
文中解碼出歷史記憶的真相。日前,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專家紛紛就如何做好甲骨文的傳承工作建言獻策。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一曼看來,殷墟考古與甲骨學研究的關系非常密切,它們互
相依存、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比如,殷墟文化分期的絕對年代確定、殷墟考古發現的許多
重要遺跡遺物的年代和性質等考古學問題,都是依據甲骨文資料和甲骨學研究成果來探討的。
因此,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比較,這樣定會取得更大收獲。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宋鎮豪說,應保護載入《世界記憶名錄》的甲骨文的尊嚴,杜
絕偽造、亂用、亂通假甲骨文字的現象,注重多元化、多路徑的甲骨文研究理論、方案、方
法的探索,完善甲骨學學科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的甲骨學發展氛圍。
2018年,國家圖書館申報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圖書館藏甲骨整理與研究》
正式立項,這意味著國家圖書館館藏甲骨整理研究進入快車道。據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介紹,
目前已基本完成照片采集和釋文,正加緊推進排序等整理研究,力爭早日完成《國家圖書館
甲骨全集》的整理出版
(摘編自孫亞慧《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材料四:
長期以來,西方流行的觀點是“中國文字是埃及傳入的”。事實上,這種說法根本站不
住腳。我們通過對比,不難發現,甲骨文有其獨特的異彩之處。
巴比倫的楔形文字產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產生于4100年前。而隨著中國考
古新發現,漢字的起源時間一再被提前。夏朝有沒有文字,雖然還沒有定論,但是許多夏王
朝紀年范圍內刻畫符號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線索,如二里頭文化刻畫符號、陶寺文化朱書陶
文、河南登封王城崗刻畫符號等,有的已具有類似文字的性質。因此,我們認為夏代至少出
現了文字的萌芽。
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紀隨著波斯王國一起消亡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
五世紀也滅絕了,后來的埃及文字沒有將其傳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長期得不到
解讀。而甲骨文的境遇卻大不相同。
古人總結的漢字造字的六種方法,即六書——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和假借,
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證。甲骨文與后世的文字關系十分密切,實為后世方塊漢字的鼻祖。
據文獻記載,中國漢字在秦漢年間傳入越南,越南長期使用漢字至十三世紀才有本國文
字。漢代初年漢字傳到朝鮮,直到李朝初期,他們依據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朝
鮮文字,并于公元1443年公布使用,朝鮮才有了自己的文字。而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埃及
的象形文字,由于絕跡較早,其對周邊國家文字的影響無從談起。
(摘編自李雪山《甲骨文與中華文明的傳承》)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骨文表情包融合古老與新潮,帶動年輕人重新關注我國傳統文化。
B.甲骨文愛好者借助“殷契文淵”平臺查找甲骨文字、文獻、著作等。
C.甲骨文研究者歷經120年、幾代奮斗,破譯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所有歷史記憶。
D.國家圖書館相關人員研究國圖館藏甲骨,預期整理出版《國家圖書館甲骨全集》。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時值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四則材料介紹甲骨文的傳播、甲骨學的研究,讓讀者能
夠感受到寄寓在甲骨文上的傳統文明和文化自信。
B.陳楠將甲骨文元素融入諸多設計作品,出版關于漢字設計的專著,在多個國家展出
漢字藝術設計作品,在國內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C.用拉曼光譜分析甲骨填色,用計算機輔助綴合甲骨圖片,用大數據整理、匯總研究
成果,當下甲骨學研究手段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D.殷墟考古與甲骨學研究的關系非常密切,它們相互依存、促進,只要將二者有機結
合,綜合分析、比較,就一定會取得更大收獲。
6.在甲骨文(學)的傳承、研究上怎樣做到“流傳而悠遠之”?請結合上面前三則材料簡
要分析。(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娜拉走后怎樣
易卜生的著作,除了幾十首詩之外,其余都是劇本。這些劇本里面,有一時期是大抵含
有社會問題的,世間也稱作“社會劇”,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娜拉》一名EinPuppenheim,
中國譯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娜拉當初是滿足地生活在所謂幸福的家庭里的,
但是她竟覺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們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聽得關門聲,
接著就是閉幕。
娜拉要怎樣才不走呢?或者說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FrauvomMeere(《海上夫
人》)。這女人是已經結了婚的,然而先前有一個愛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尋來,叫她一
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來人會面。臨末,她的丈夫說:“現在放你完全自由。
(走與不走)你能夠自己選擇,并且還要自己負責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變,她就不走了。
這樣看來,娜拉倘也得到這樣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拉畢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樣?--別人可是也發表過意見的。一個英國人曾作一
篇戲劇,說一個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沒有路走,終于墮落,進了妓院。還有一個中國
人,--我稱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學家罷,--說他所見的《娜拉》是和現譯本不同,娜拉終于
回來了。這樣的本子可惜沒有第二人看見,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給他的。但從事理上推想起
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因為如果是一只小鳥,則籠子里固
然不自由,而一出籠門,外面便又有鷹,有貓,以及別的什么東西之類;倘使已經關得麻痹
了翅子,忘卻了飛翔,也誠然是無路可以走。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但餓死已經離開了生
活,更無所謂問題,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
的是不要去驚醒他。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
后,有時卻也免不掉墮落或回來。否則,就得問:她除了覺醒的心以外,還帶了什么去?倘
只有一條像諸君一樣的紫紅的絨繩的圍巾,那可是無論寬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的。
她還須更富有,提包里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
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
所以為娜拉計,錢,高雅地說罷,就是經濟,是最要緊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
但能夠為錢而賣掉。人類有一個大缺點,就是常常要饑餓。為補救這缺點起見,為準備不做
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里,經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第一,在家應該先獲得男女平均的分
配;第二,在社會應該獲得男女相等的勢力。可惜我不知道這權柄如何取得,單知道仍然要
戰斗;或者也許比要求參政權更要用劇烈的戰斗。戰斗不算好事情,我們也不能責成人人都
是戰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貴了,這就是將來利用了親權來解放自己的子女。
其實,在現在,一個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許不至于感到困難,因為這人物很特別,舉動
也新鮮,能得到若干人的同情,幫助著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同情之下,已經是不自由了,然
而倘有一百個娜拉出走,便連同情也減少,有一千一萬個出走,就得到厭惡了,斷不如自己
握著經濟權之為可靠。
在經濟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還是傀儡。無非被人所牽的事可以減少,而
自己能牽的傀儡可以增多罷了。因為在現在的社會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
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這決不是幾個女人取得經
濟權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涸轍之鮒,
急謀升斗之水一樣,就要這較為切近的經濟權,一面再想別的法。
如果經濟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當然完全是廢話。
然而上文,是又將娜拉當作一個普通的人物而說的,假使她很特別,自己情愿闖出去做犧牲,
那就又是另一回事。我們無權去勸誘人做犧牲,也無權去阻止人做犧牲。況且世上也盡有樂
于犧牲、樂于受苦的人物。雖說背著咒詛,可是大約總該是覺得走比安息還適意,所以始終
狂走的罷。
只是這犧牲的適意是屬于自己的,與志士們之所謂為社會者無涉。群眾,--尤其是中國
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
他們就看了滑稽劇。北京的羊肉鋪前常有幾個人張著嘴看剝羊,仿佛頗愉快,人的犧牲能給
予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后走不幾步,他們并這一點愉快也就忘卻了。對于這樣
的群眾沒有法,只好使他們無戲可看倒是療救,正無需乎震駭一時的犧牲,不如深沉的韌性
的戰斗。
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
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我想這
鞭子總要來,好壞是別一問題,然而總要打到的。但是從哪里來,怎么地來,我也是不能確
切地知道。
(摘編自魯迅《娜拉走后怎樣》,有刪改)
7.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提到《海上夫人》是想借此故事說明,娜拉如果也能得到那樣的自由,或者她也
便可以不離開家庭。
B.文章提到英國人的戲劇,說一個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沒有路走,終于墮落,進
了妓院,來說明當時的中國女性如果貿然離開家庭絕無找到出路的可能。
C.文章說“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
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表述了魯迅反對驚醒夢中人的觀點。
D.文章認為娜拉這個人物很特別,舉動也新鮮,能夠得到人們的同情,在幫助下生活下
去,那么娜拉們便也大可自由地離開家庭。
8.魯迅文章思辨性極強、行文跌宕,自立自破中攻計反駁渾然天成,請從文中舉例說明。
(6分)
9.本文雖明寫挪威女性娜拉出走后的去向,卻句句暗含對中國女性乃至中國國民的映射。
結合文章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雖日晏歠菽不饗非其粟雖儋石無儲不取非
其道。年十余,丁外艱,每號泣,行人為之流涕。事母孝謹,及其執喪,哀毀過禮。與太常
韓康伯鄰居,康伯母每聞隱之哭聲,輟餐投箸,為之悲泣。既而謂康伯曰:“汝若居銓衡,
當舉如此輩人。”及康伯為吏部尚書,隱之遂階清級,解褐輔國功曹。累遷晉陵太守。在郡
清儉,妻自負薪。遷左衛將軍。雖居清顯,祿賜皆班親族。冬月無被,嘗浣衣,乃披絮,勤
苦同于貧庶。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然多瘴疫,人情憚焉,唯貧
窶不能自立者,求補長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黷貨。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中,以隱之為龍
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
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
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厲,時
人頗謂其矯,然亦終始不易。元興初,詔曰:“夫孝行篤于閨門,清節厲乎風霜,實立人之
所難,而君子之美致也。夫處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革奢務嗇,南域改觀,朕有嘉焉。”
及隱之率厲將士,固守彌時,長子曠之戰沒。隱之攜家累出,欲奔還都,為循所得。劉裕與
循書,令遣隱之還,久方得反。歸舟之日,裝無馀資。及至,數畝小宅,籬垣仄陋,內外茅
屋六間,不容妻子。劉裕賜車牛,更為起宅,固辭。尋拜度支尚書、太常,以竹篷為屏風,
坐無氈席。后遷中領軍,清儉不革,每月初得祿,裁留身糧,其馀悉分振親族,家人績紡以
供朝夕。時有困絕,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祿。義熙八年,請老致事,優
詔許之,授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賜錢十萬、米三百斛。九年,卒,追贈左光祿大夫,加
散騎常侍。
(節選自《晉書·吳隱之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雖日晏歠菽不饗/非其粟/雖儋石無儲/
不取非其道
B.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雖日晏歠菽/不饗非其粟/雖儋石無儲/
不取非其道
C.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雖日晏歠菽不饗/非其粟/雖儋石無儲/
不取非其道
D.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雖日晏歠菽/不饗非其粟/雖儋石無儲/
不取非其道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丁外艱,指遭逢父親的喪事,又稱丁外憂;丁內艱則指遭逢母親的喪事。
B.解褐,脫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與“釋褐”“解巾”等意思相近。
C.“班親族”的“班”,是分發的意思,與“班師回朝”中的“班”意思不同。
D.“率厲將士”的“厲”,是鼓勵的意思,與“再接再厲”中的“厲”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隱之侍奉母親極盡孝道,母親去世后悲哀傷身超過常禮。韓康伯之母深為感動,告
誡兒子應當重用像吳隱之這樣的人才。
B.吳隱之赴嶺南途中,飲貪泉,賦詩言志,表明自己“終當不易心”的操守;為廣州刺
史期間,他以身作則,嶺南官場的風氣也隨之轉變。
C.吳隱之在盧循侵犯南海時被捉,經劉裕交涉才得以返還。居處極為簡陋,但他仍然堅
決謝絕了劉裕的賞賜以及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吳隱之調任為中領軍,更加清苦節約。每月的俸祿,僅留下自身口糧,其余全都周濟
親族,妻子兒女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祿。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唯貧窶不能自立者,求補長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黷貨。
(2)夫孝行篤于閨門,清節厲乎風霜,實立人之所難,而君子之美致也。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試題。
螢
張舜民
江皋螢火故輝輝,仍解穿簾夜點衣。
但取見時增意思,莫嫌生處太卑微。
月明敢向星中亂,天黑偏能雨里飛。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歸。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我”欣慰于流螢多情,它們讀懂“我”的心意,穿簾落在“我”的衣襟上。
B.結尾“我”嗔怪流螢無情,它們明知“我”將離開卻偏來牽惹愁思,加重離鄉感傷。
C.詩人將個性風采和主觀感彩融入物象流螢之中,使詩歌物我交融,情志深沉。
D.詩人雖流露遷客之意,但更對社會人生多有思考,思想閃爍理性光芒,給人啟迪。
15.這首詩中的流螢給“我”怎樣的人生啟迪?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難》中摹寫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2)《錦瑟》中寫詩人從“追夢”中醒來,知道那夢已經遠去,并且當時就不太分明,流
露出無可奈何的情懷的名句是:“,”
(3)《琵琶行》中從側面用環境來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藝高超的句子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全科醫療中的醫患關系與溝通技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蓬溪縣2025年數學四下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復變函數與常微分方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江蘇百校大聯考2025年高三下學期起點調研測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1月月考試題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2024-2025學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嵊州市2024-2025學年數學三下期末質量跟蹤監視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得勝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零診”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山東交通學院《現代食品微生物學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創傷性休克患者的護理
-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一核二融三層四維”命題理論探析
- 心理咨詢記錄表10篇
- 數字經濟學試題答案
- 創傷急救知識課件
- 專題13 統計與概率-【好題匯編】五年(2020-2024)高考數學真題分類匯編(含答案解析)
- 國家開放大學本科(非英語專業)學士學位英語統一考試樣題
- GB/T 44273-2024水力發電工程運行管理規范
- DB65-T 4765-2024 農牧區標準化羊場建設規范
- 城軌行車課程設計
- 2024年南京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