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圖設計常見問題探討_第1頁
建筑施工圖設計常見問題探討_第2頁
建筑施工圖設計常見問題探討_第3頁
建筑施工圖設計常見問題探討_第4頁
建筑施工圖設計常見問題探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三月2024建筑施工圖設計常見問題探討內容綱要條文理解建筑節能樓梯設計無障礙設計建筑防火建筑防水相關專業規范對建筑的要求建筑施工圖中常未交待到位的問題一、商業網點應具備以下條件《高規》2.0.17注明住宅底部設小型商業服務用房的條件:不超過二層;建筑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樓板和不開門窗洞口的隔墻耐火極限分別大于1.5h和2.0h;網點用房和住宅的疏散樓梯和安全出口分別獨立設置。這里的300平米,是指用隔墻防火分隔后上下二層不超過的面積,而不是整個商業網點面積。要注意的是:結合公安消防部門(宜公消函)[2007]3號文《住宿與生產儲存經營合用場所消防安全技術要求》(三合一場所)的相關要求,商鋪等經營場所上下兩層一般不應采用室內樓梯相通,應設封閉樓梯間,梯段凈寬不應小于1.10m。為防止搭建閣樓,層高應小于4.50m。不應經營、存放和使用甲、乙類的火災危險品。二、《高規》與《建規》,應依據規范的適用對象分別使用。《高規》1.0.3本規范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高層建筑及其裙房。

3.0.2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分為一、二兩級。

3.0.4

一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二類高層的耐火等級應為二級。裙房的耐火等級應不低于二級,高層地下室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一.條文理解三、住宅建筑層數《住規》4.1.6

注3:頂層為兩層一套的躍層住宅時,躍層部分不計層數。但高層住宅頂部躍層應計入層數(貝高規組[2008]第12號[關于宜昌市施工圖咨詢服務部耒函的回復])。《住建規》9.1.6住宅建筑的一層或若干層的層高超過3.0m,應對這些層按其高度總和除以3m進行層數折算。注:1當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間處于同一建筑內時,應將住宅部分的層數與其他功能空間的層數疊加計算建筑層數。2當建筑中有一層或若干層的層高超過3m時,應對這些層按其高度總和除以3m進行層數折算,余數不足1.5m時,多出部分不計入建筑層數;余數大于或等于1.5m時,多出部分按1層計算。《高規》5.1.1~5.1.4條裙房:與高層建筑水平相連的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附屬建筑。高層商住樓底部商業部分不作裙房處理(見宜公消函[2007]3號)。與高層建筑相連的裙房建筑高度較低,火災時疏散較快,且撲救難度也比較小。當高層主體建筑與裙房之間用防火墻等防火分隔措施分開時,其裙房的最大允許面積可按《建規》5.1.7條的規定執行。目前有些商業營業廳、展覽廳附設在高層建筑下部,面積往往超過規范較多,還有些商業高層建筑每層面積較大,經過多20多個建筑的調查,4000m2能滿足使用要求,故調整4000m2,以利執行。條文說明例1一棟12層的商住樓,下面兩層商業每層層高為3.6m,上面10層住宅每層層高均為3m。則該建筑折算層數計算如下:商業部分總高為:2×3.6m=7.2m。將超過3m部分的商業高度7.2m進行折算,得到:7.2m÷3m=2層,余數為1.2m<1.5m,則余數部分不計入1層,即商業部分層數為2層。則該棟樓折算成10+2=12層。應設封閉樓梯間和消防電梯。一棟9層的住宅樓,其中第八層以下每層層高為2.8m,頂層(第九層)為躍層,其層高為5.0m。則該建筑折算層數計算如下:超過3m部分即第九層總高為5m,將其進行折算,得到:5m÷3m=1層,余數為2m>1.5m,則應將余數部分計入1層,即躍層部分層數為1+1=2層。則該棟數折算成8+2=10層。應執行《高規》的標準。例2一棟9層的復式住宅樓,其每層層高為3.6m。則該建筑折算層數計算如下:超過3m部分住宅的總高為9×3.6m=32.4m,將其進行折算,得到:32.4m÷3m=10層,余數為2.4m>1.5m,則應將余數部分計入1層,即該復式住宅折算層數為10+1=11層。應執行《高規》標準。例3四、耐火等級允許建造層數耐火等級《建規》1.0.2條表5.1.7《高規》表3.0.1《住建規》9.2.2條一級≤9F≥19F≥19F二級10~18F≤18F三級≤5F-≤9F四級≤2F-≤3F《住建規》9.2.2四級耐火等級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許建造層數為3層,三級耐火等級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許建造層數為9層,二級耐火等級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許建造層數為18層。五、單元式和塔式住宅的概念住宅的形式在防火規范中的要求相差很大,對其定義的理解很有必要。1、關于單元式住宅的定義(1)《住宅建筑規范》GB50368—20052.0.3住宅單元

由多套住宅組成的建筑部分,該部分內的住戶可通過共用樓梯和安全出口進行疏散。(2)《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2003年版)2.0.20單元式高層住宅t由多個住宅單元組合而成,每單元均設有樓梯、電梯的高層住宅。建議《住建規》與《建規》規定的差別較大,與《高規》的規定一致,純住宅樓小耐火等級及層數宜以《住建規》為準。2、關于塔式住宅的定義《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2003年版)2.0.21塔式高層住宅以共用樓梯、電梯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層住宅。3、單元式住宅和塔式住宅的區別(1)概念的區別由多個住宅單元組合而成的的住宅是單元式住宅,由一個住宅單元構成的住宅是塔式住宅。“塔式住宅”即平時慣稱的“點式住宅”。(2)規范的區別《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6.2.3單元式住宅每個單元的疏散樓梯均應通至層頂,其疏散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6.2.3.1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戶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且樓梯間應靠外墻,并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6.2.3.2十二層及十八層的單元式住宅設封閉樓梯間。6.2.3.3十九層及十九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6.2.1……塔式住宅,均應設防煙樓梯間……。單元式住宅的疏散樓梯均應通至屋頂,可以互為第二個疏散口;塔式住宅均應設防煙樓梯。建議規范并沒有對相鄰的住宅單元的層數差提出要求,如果相鄰的住宅單元層數差到單元頂層無法借用相鄰單元的疏散樓梯時,則可考慮以塔式住宅對待。區別點六、人員密集場所建筑規范對人員密集場所沒有明確的解釋,《公安部發布加強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公告》(2007.12.20)中的相關內容可作參考:本通告所稱“人員密集場所”是指賓館、飯店等餐飲場所,商場、市場、超市、金融和證券交易廳等商業場所,歌舞廳、影劇院、夜總會、游藝廳、網吧、洗浴等公共娛樂休閑場所,醫院、學校、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務場所,體育場館、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會堂等人員集中場所,汽車、火車站候車室、港口碼頭候船室、機場候機廳、人員密集的生產加工車間及員工集體宿舍。七、關于建筑內商場內人數、疏散距離、疏散樓梯的寬度的計算1.根據高規組[2008]第12號來函:高層建筑內商場內的人數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5.3.17條執行。商場內疏散距離接[高規]6.1.7條執行,即其室內任一點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線距離,不超過30m。其它房間內最遠一點至房門直線距離不超過15m。疏散樓梯寬度按《高規》6.1.10條執行,按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1.0m。2.建筑高度小于24m的商場,則執行《建規》5.3.17條規定。八、關于樓梯間通至屋頂1.《建規》5.3.11條,居住建筑樓梯間宜通至屋頂。是黑體字,是指有條件時應通至屋頂,如平屋面。可不強制執行(見公津建字[2007]56號)。2.《高規》6.2.7條除特殊規定外,高層建筑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間不宜少于兩坐。

二.建筑節能一、《武漢市民用建筑工程外墻保溫系統質量安全管理規定》武建[2006]224號第二條建筑總高度超過50米的公共建筑或層數超過十八層的居住建筑,現階段不宜采用外墻外保溫系統。“膨脹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現階段不宜采用面磚飾面。建筑總高度超過24米的公共建筑或層數超過八層的居住建筑,外墻保溫系統現階段不宜采用面磚飾面。在達到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對外墻熱工性能指標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加氣混凝土墻等自保溫系統。由于面磚本身重量、高應力和不透氣性,粘貼面磚必須采取特定的技術要求。此系統內部每層組成材料必須互相匹配,包括熱脹冷縮和吸水性能等匹配,還要采取加固措施,防止開裂、起鼓、脫落等事故發生。《住建規》3.1.12住宅應采取防止外窗玻璃、外墻裝飾及其它附屬設施等墜落或墜落傷人的措施。根據宜昌地區有頁巖材料,大力發展頁巖陶粒空心砌塊,積極推廣住宅主體外墻自保溫,對熱橋加保溫砂漿,能夠滿足規定指標。但在使用陶粒空心砌塊時,應對其導熱系數、密度、抗壓強度、燃燒性能等指標提出要求。普通鋼筋混凝土樓板,上下抹20mm厚水泥砂漿,其K值2.9,大于標準2.0。

二、關于湖北省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有關條文的解釋(鄂建科[06]3號)

1、在《標準》的編制中,條式建筑的能耗計算模型是不考慮在兩端側墻上開窗、開門的,即兩端側墻的窗墻面積比限值為零……

無論條式建筑的朝向為何方向,當位于兩端側墻的主房間(臥室、起居室、書房、活動室)在側墻上開窗、開門時,將視為突破了側墻的窗墻面積比限值,應按《標準》第六章“建筑物的節能性能指標”的規定,計算建筑物的采暖、空調全年用電量,并以采暖耗電量與空調耗電量之和(不應超過附表C.0.3列出的各地采暖年耗電量與空調年耗電量之和的限值)作為建筑物的節能性能判定指標。2、《標準》中第6.0.1條的規定及相關條文說明,是指建筑物的采暖、空調全年用電量,無論其計算結果如何,還應符合表5.0.8中的屋頂、外墻、外窗(含陽臺門透明部分)、底部自然通風的架空樓板等外維護結構各部分的傳熱系數(K)和熱惰性指標(D)的規定。目前較多問題是:節能做法未作專門一節;有的列出各種指標,但缺具體材料和做法;公共建筑缺地面及地下室外墻熱阻值;缺遮陽系數;居住建筑往往屋面D值不滿足要求;缺分戶樓板、底部通風架空樓板、分戶門及門窗氣密性(強條);公建與居住不分;節能說明中節能做法與計算書和節能表三者不一致等。三.樓梯設計一、樓梯寬度1、樓梯的疏散寬度應以梯段或梯間門的最小凈寬度為準。有人把樓梯開間尺寸作為疏散樓梯寬,這是錯誤的。住宅樓梯梯段凈寬不小于1.10m,六層及六層以下住宅一邊設欄桿的梯段凈寬不小于1.0m。首層與地下室連通的樓梯間和剪刀梯的開間宜大于或等于2.70m。2、《建規》7.4.8

公共建筑的室內疏散樓梯兩梯段扶手間的水平凈距離不宜小于150mm。二、欄桿高度《通則》6.6.3陽臺、外廊、室內回廊、內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樓梯等臨空處應設置防護欄桿,并符合下列規定:一共五條:請注意對可踏面的規定:底部寬大于或等于0.22m,高小于或等于0.45m,即算可踏面。高度應扣除地面和屋面各種做法后其凈高。3.商場室內樓梯梯段凈寬不應小于1.40m,踏步寬不小于0.28m,踏乁高不大于0.16m。4.醫院主樓梯段凈寬不小于1.65m,踏步寬不小于0.28m,高不大于0.16m。1、欄桿能承受荷載規范規定的水平荷載:欄桿水平長度過大時應適當加立柱;橫向與柱或墻連結應有構造詳圖。2、有較大樓梯井的樓梯欄桿高度不應低于1.05m或1.10m。3、上人屋面女兒墻的高度應是減去防水構造和調坡后的凈高度。三.設置防煙樓梯間的建筑1.《建規》3.7.6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層人數超過10人高層廠房。2.《建規》5.3.12條地下商店和娛樂場所的地下建筑,當地下層數在三層及三層以上或地下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大于10m;3.《高規》6.2.1條一類高層和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建筑及塔式住宅。4.《高規》6.2.3.3及6.2.4條十九層以上單元住宅和十二層通廊式住宅;5.《綜合醫院》4.0.4高層病房樓;6.《高規》6.2.2.1當封閉樓梯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建議四、自然排煙《高規》8.2.1除建筑高度超過50m的一類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煙方式。對超過50m的一類建筑和超過100m的其他高層建筑不應采用這種自然排煙措施。

《高規》8.3.1條文說明:

關于“對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進行加壓送風,其前室可不送風”的討論。8.2.2.1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可開啟外窗,外窗面積不應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應小于3.00m2。8.2.2.2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每五層內可開啟外窗總面積之和不應小于2.00m2。8.2.2.3長度不超過60m的內走道可開啟外窗面積不應小于走道面積的2%。8.2.2采用自然排煙的開窗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五.應設置封閉樓梯間的建筑(一)《建規》5.3.5條1.醫院、療養院病房樓:2.旅館;3.超過2層的商店等人員密集公共建筑:4.設置有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且層數超過2層;5.超過5層的其它公共建筑。(建規)3.8.7條:高層倉庫;3.7.6條高層廠房和甲、乙、丙類多層廠房。(二)《高規》6.2.2條1.高層建筑中裙房:2.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高層建筑。(三)《汽車庫防規》6.0.3條汽車庫、修車庫的室內疏散樓梯。(四)《宿舍建筑》3.5.2條通廊式宿舍7-11層;單元宿舍12-18層

理由從防煙樓梯間加壓送風后的排煙途徑來分析,防煙樓梯間與其前室除中間隔開一道門外,其加壓送風的防煙樓梯間的風量只能通過前室與走廊的門排泄,因此對防煙樓梯間加壓送風的同時,也可以說對其前室進行間接的加壓送風。

四.無障礙設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一、設計范圍1、嚴格按規范規定的實施范圍進行設計。2、對無障礙電梯、廁所、輪椅座席、無障礙住房套型等具體設計不應遺漏。3.下列建筑應設無障礙專用廁所:縣級及縣級以上政府機關與司法部門;大型商業建筑;大型文化與紀念建筑;大型觀演與體育建筑;交通與醫療建筑;大型園林建筑及主要旅游地段;無障礙客房中設無障礙廁衛等。4.在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配備電梯時,必須設無障礙電梯和無障礙候梯廳。二、坡道

不同位置的坡道,其坡度和寬度應符合JGJ50-2001表7.2.4的規定。不同位置的坡道坡度和寬度表7.2.4坡道位置最大坡度最小寬度(m)1、有臺階的建筑入口1:12≥1.202、只設坡道的建筑入口1:20≥1.503、室內走道1:12≥1.04、室外道路1:20≥1.505、困難地段1:10~1:8≥1.20JGJ50-2001第7.2.6:

1∶10~1∶8坡度的坡道只限于受場地限制改造的建筑物和室外通路。1、不應將1∶12誤寫成12%;2、不應將新建建筑物和室外通路的坡道設計為1∶8或1∶10

。提示三、供殘疾人使用的門7.4.1供殘疾人使用的門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采用自動門,也可采用推拉門、折疊門或平開門,不應采用力度大的彈簧門;……4、乘輪椅者開啟的推拉門和平開門,在把手一側的墻面應留有不小于0.5m的墻面寬度。1、選用彈簧門時宜注明是小力度的;2、在推拉門和平開門把手一側的墻面若留出0.5m寬度有困難時,可考慮改變門的開啟方向。建議四、供殘疾人使用的扶手

7.6.1供殘疾人使用的扶手應符合下列規定:1、坡道、臺階及樓梯兩側應設高0.85m的扶手;設兩層扶手時,下層扶手高應為0.65m。1、供輪椅通行的坡道就一定要在兩側設兩層扶手;2、建筑入口的汽車坡道不宜兼作輪椅坡道;3、供輪椅通行的坡道不宜過寬,應以乘輪椅者雙手能方便地抓住兩側0.65m高的扶手行進為限。4、98ZJ901第42頁,坡道欄桿高0.90m,應以規范的0.85m為準。建議五.建筑防火一、設消防車道《高規》4.3.1高層建筑的四周應設環形消防車道。至少沿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高規》4.3.2

高層建筑的內院或天井,當其短邊長度超過24m時,宜設有進入內院或天井的消防車道。《高規》4.3.4消防車道距高層建筑外墻不小于5m。不大于10m,消防車轉彎半徑不應小于15m(見宜公消函)[2007]3號。《建規》6.0.1當建筑沿街的長度大于150m或總長度大于220m時,應設置穿過建筑物的消防車道,當有困難時,應設環形消防車道。二、建筑物豎向電纜井、管道井的門井壁應為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燒體;井壁上的檢查門應采用丙級防火門。三、井道封堵《建規》7.2.10應在每層樓板處采用不低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體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高規》5.3.3建筑高度不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應每隔2-3層在樓板處用相當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體作防火分隔;超過100m的高層,應在每層樓板處用相當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體作防火分隔。現在往往忽視電纜井、管道井與房間、走道等連通的孔洞實施封堵。1、一律是每層封堵,而不是隔層封堵。2、在防火分隔墻鑲嵌消防栓箱體時,對其減薄的墻體處,還應滿足耐火極限的要求。建議四、地上允許設置一個安全出口的最大建筑面積《高規》6.1.1.3除地下室外,相鄰兩個防火分區之間的防火墻上有防火門連通時,且相鄰兩個防火分區的建筑面積之和不超過表6.1.1規定的公共建筑。建筑類別兩個防火分區建筑面積之和(m2)一類建筑1400二類建筑2100注:上述相鄰兩個防火分區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其相鄰兩個防火分區的建筑面積之和仍應符合本表的規定。兩個防火分區之和最大允許建筑面積表6.1.1五.設甲、乙級防火門1.設甲級防火門:防火墻上的門窗設甲級防火門窗,并具備自行關閉功能;消防電梯機房與相鄰電梯機房隔墻上的門;高層建筑中自動滅火系統的設備室、通風、空調機房的門;消防水泵房門。(《建規》為乙級防火門);柴油發電機房的門和儲油間的門;圖書館的書庫、資料庫防火墻上的門;辦公建筑的檔案、機要室門;計算機內墻上門窗;汽車庫坡道出入口設甲級防火門或防火卷簾;劇場舞臺通向各處洞口;配變電所,通其它相鄰房間的門為甲級,通向過道的門為乙級。2.設乙級防火門:《高規》的中庭上、下層連通的面積疊加超過一個防火分區時,房間與中庭回廊相通的門窗。(建規)5.1.10條規定是甲級防火門窗;高層建筑內的娛樂場所內墻上門窗;高層住宅中開向前室的戶門;防煙樓梯間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封閉樓梯間的門;醫院手術室與外連通的門;消防電梯前室的門;地下室與地上共用樓梯間,在首層設乙級防火門隔開;未設封閉樓梯間的11層及11層以下單元住宅的戶門;與首層擴大封閉樓梯間相連通的門;與廚房熱加工間連通的門窗;體育建筑觀眾廳、比賽廳、訓練廳安全出口。六、防火卷簾《高規》5.1.1高層建筑內應采用防火墻劃分防火分區。5.4.4在設置防火墻有困難場所,可采用防火卷簾。當用包括背火面溫升作耐火極限判定的防火卷簾,真耐火極限不低于3.0h。當不采用背火面一溫升作耐火條件的防火卷簾時,其卷簾側應設獨立的閉式自動噴水系統保護,系統噴水延續時間不應小于3.00h5.4.5設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簾應在卷簾的兩側設置啟閉裝置,并應具有自動、手動和機械控制的功能。條文說明《建規》7.5.3防火分區間采用防火卷簾分隔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3.00h。其耐火試驗應符合GB7633的判斷條件。2.防火卷簾應具有防煙性能,與樓板、粱和墻、柱之間縫隙應設防火封堵。9.1.2條只是對相鄰住戶之間的防火分隔要求做了原則上的規定,設計時可參9.4.2條樓梯間窗口與套房窗口最近的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0m的做法。《武漢市居住建筑消防設計補充規定》:防火分隔墻突出外墻而不應小于0.50m。八.建筑內的自動扶梯、敞開樓梯等上下連通的開口時,其防火分區。見《建規》5.1.9條和《高規》5.1.4。九.建筑內設置中庭時,上下面積疊加計算。當超過一個防火分區時,應符合《建規》5.1.10條和《高規》5.1.5的規定。請注意中庭和自動扶梯開口部位這兩種不同的防火分隔措施。對中庭防火分隔,都是修訂時增加的強條。建議七、住宅防火分隔《住建規》9.1.2住宅建筑中相鄰房間之間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采用防火卷簾時宜標明耐火極限時間,并注明開啟控制功能的要求。建議六.建筑防水一、廁浴間和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在《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2002(強條房建部分2002年版)第4.10.8條(強條)和《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第6.12.3條(非強條)中,都有相同的要求:必須設置防水隔離層;樓層結構必須采用現澆混凝土或整塊預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樓板四周除門洞外,應做混凝土翻邊,其高度不應小于120mm。二、汽車庫地面的排水

《汽規》4.1.19

汽車庫的樓地面應采用強度高,具有耐磨防滑性能的非燃燒材料,并應設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和相應的排水系統。

我們在設計中不能只注意到地面防水裝修做法的重要性,還應考慮混凝土翻邊的必要性。建議三、檐溝排水《層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2004

4.2.4天溝、檐溝縱向坡度不應小于1%,溝底不落差不得超過200mm;天溝、檐溝排水不得流徑變形縫和防火墻。由于天溝、檐溝長期積水,卷材發生霉爛和損壞的現象較為普通。故天溝、檐溝的縱向坡度不應小于1%,溝底的水落差不得超過200mm,即水落口距分水線不得超過20m的要求。理由如果天溝、檐溝溝底用細石混凝土找坡而增加荷重過大,可采用輕質材料找坡。建議4.2.14

地下車庫在出入地面的坡道端應設置與坡道同寬的流水溝和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