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精編知識點總結_第1頁
2024年新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精編知識點總結_第2頁
2024年新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精編知識點總結_第3頁
2024年新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精編知識點總結_第4頁
2024年新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精編知識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知識點原創:蒙蒙精品知識點原創:蒙蒙de雨科學課堂全冊精編版新大象版四下科學知識梳理目錄準備單元降落傘4第一單元生命世界第1課我們的豆苗4第2課奇妙的植物5第3課領養小倉鼠6第4課動物的適應能力7第5課和諧相處是一家8第二單元自然界的水第1課海洋與陸地9第2課陸地上的水體9第3課珍貴的淡水資源10第4課節約用水10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第1課影子的形成11第2課太陽下的影子12第3課地球的形狀12第4課認識月球13第5課月有陰晴圓缺14第四單元精確時間的步伐第1課原子鐘尋親記14第2課日晷15第3課水鐘16第4課改進小水鐘17第5課擺鐘的秘密18第五單元云開心游樂場小船與浮力19第2課弓箭與彈力20第3課滑梯與摩擦力21第4課沙包與運動22第5課我們的游樂器材22反思單元渾蓋之爭的“理”和“據”23新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精編知識點準備單元降落傘1.制作降落傘并比賽剪出傘面 粘傘繩 掛重物 比賽 (1)用塑料袋剪出一個方形或圓形的塑料薄膜。(2)用透明膠帶在塑料薄膜的邊上粘上幾條細線。細線的長度要相同。(3)將細線的另一頭攏到一起,并包上橡皮泥。(4)用相同質量的橡皮泥做重物,讓降落傘從同樣的高度自然降落。2.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影響因素包括傘面大小、重物的質量、傘面的透氣性和傘繩的長度。傘面越大、重物的質量越小、傘面的透氣性越差、傘繩越長,降落傘下降得越慢。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3.傘繩的長度對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影響較小。第一單元生命世界第1課我們的豆苗1.種子萌發需要空氣嗎有空氣 無空氣 發芽 未發芽(1)這個實驗是對比實驗,兩組實驗只改變一個條件——空氣,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給兩個錐形瓶各裝入7粒綠豆種子,可以避免實驗的偶然性。(3)實驗結論:種子萌發需要空氣。2.溫度對豆苗生長的影響(1)做對比實驗,把發芽的豆苗平均分成兩盆,分別放在溫度不一樣的地方,其他條件保持相同。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一段時間后發現暖氣房里的豆苗比無暖氣房里的豆苗的長勢好,這說明植物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3.種子的萌發需要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植物的生長還需要陽光,它們是植物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條件。第2課奇妙的植物1.仙人掌的秘密刺形葉 肉質莖 (1)生活在熱帶沙漠中的仙人掌,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和動物的侵害,它的葉退化為刺形葉,它的肉質莖可以儲存更多的水分。(2)切仙人掌時須戴上塑膠手套,以防扎手。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3)一般來說,葉子越大,氣孔越多,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就越多。2.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具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植物長期適應不同環境中的水分、陽光和溫度等條件的結果。3.不同植物的葉片植物生長環境葉的特點芭蕉樹熱帶葉子很大蘋果樹溫帶葉子較小云杉寒帶針形葉蓮花水中又大又圓沙棗樹荒漠地區葉子有點發白,能反射多余的陽光4.一般來說,水生植物的根長得短而淺;旱生植物的根長得長而深。5.沙漠很干旱,但越往地下存留的水分就越多。沙漠植物只有靠著長長的根,才能吸收到維持生存的水分。同時,才能不被沙漠中的狂風吹走。6.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根向水源處生長,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水分。7.植物的莖和葉具有向光性,植物向陽光處生長,有利于吸收更多的陽光。8.種植玉米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株距,有利于玉米獲得充足的陽光、水分和空氣等條件。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9.給不耐寒的植物罩上塑料膜是為了給植物提供適宜的溫度,保證植物的生長。第3課領養小倉鼠1.動物維持生命需要空氣、水、食物和適宜的溫度等。2.領養小倉鼠的安全提示(1)剛領養的小倉鼠和主人還不熟悉,可能會咬人。(2)小倉鼠受到驚嚇時、睡覺被打擾時、生病時、懷孕時或者正在打架時,都可能會咬人。(3)喂養小倉鼠時可以戴上專用的手套。(4)不小心被小倉鼠咬傷,一定要及時就醫。3.倉鼠每天都需要新鮮的食物和水,倉鼠主要以植物種子為食,最喜歡吃堅果,不能吃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4.倉鼠是夜行動物,要避免陽光直射。倉鼠需要運動,籠子里的跑輪能幫助它消化食物。5.倉鼠喜歡陰涼、通風的地方,喜歡待在軟軟的棉花、鋸末上,太冷會導致倉鼠冬眠。倉鼠養在紙盒里要開個小窗戶,以保證通風。第4課動物的適應能力1.小魚和螞蟻能感知到天要下雨。下雨前,螞蟻會往高處搬家,小魚會到水面呼吸空氣。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逃出包圍圈(1)螞蟻遇到樟腦丸畫的線時會掉頭,這說明螞蟻具有感知環境的能力;當沒有退路時,螞蟻會快速逃出樟腦丸畫的包圍圈,這說明螞蟻具有適應環境的能力。(2)合成樟腦丸具有刺激性氣味,常被用來防蟲,同時對人體也是有害的。使用樟腦丸時要戴上手套,使用完要洗手。不要把樟腦丸和食物放在一起。3.動物通過皮膚、四肢、翼、鰭、鰓等接觸和感知環境,并用獨特的方式適應環境的變化。4.鳥巢的作用:①使鳥卵不致滾落并能均勻受到親鳥體溫的孵化;②有利于親鳥喂養雛鳥;③能減緩熱量散失;④防止其他動物攻擊等。5.筑巢是一些動物適應環境的重要方式之一。6.動物對季節變化的適應動物名稱寒冷的冬季炎熱的夏季蛇冬眠躲在陰涼的地方大雁到溫暖的南方到涼爽的北方螞蟻儲存食物收集食物兔子換長毛換短毛第5課和諧相處是一家1.人類的活動對動植物造成的影響(1)汽車尾氣污染空氣,會損害動物和植物的健康。(2)對動物造成影響的事例:①大量捕獵動物;②砍伐森林造成動物棲息地減少;③建立野生動物保護區;④修建動物通道等。(3)對植物造成影響的事例:①人工培育、種植農作物;②亂砍濫伐,肆意占用土地;③過度開荒造成水土流失等。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人類在謀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同時,不能破壞動植物的生存空間,人與動植物要和諧相處。3.給小鳥安個家:用木板制作一個鳥巢,為了讓小鳥生活得更舒適,可以在里面鋪上干草,再準備一些食物和水,然后在父母的幫助下把鳥巢懸掛在合適的地方。第二單元自然界的水第1課海洋與陸地1.地球儀上大片的藍色代表海洋。2.處理信息的方法(1)整理資料,標出關鍵語句作為證據。(2)把數據資料整理成圖表。陸地陸地和海洋面積比例圖陸地與海洋面積比例陸地陸地和海洋面積比例圖陸地面積海洋海洋面積海洋約29%約71%3.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陸地組成,陸地面積約占29%,海洋面積約占71%。所以,我們常常說地球三分陸地、七分海洋。4.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著,把地球叫“水球”也有一定的道理。從太空俯瞰時,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5.探究的一般過程:觀察→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表達交流時要專心傾聽,不隨意打斷別人。6.海水不能作為直接飲用水。第2課陸地上的水體1.地球上的水分為淡水和咸水。淡水資源對人類非常重要,四大文明古國都誕生在沿河地帶。黃河流域誕生了中華文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尼羅河流域誕生了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誕生了古巴比倫文明。2.冰川、河流、湖泊都是陸地上的主要水體類型。河流、湖泊與人類的關系密切。3.陸地上沿著狹長凹地流動的水流稱為河流,有時也叫“江”。如長江、黃河、亞馬孫河、尼羅河等。4.冰川是陸地表面主要的水體類型之一,面積最大,主要分布在兩極和高山地區。5.有的陸地表面洼地積水較多,形成比較寬廣的水域,稱為湖泊。如青海湖(咸水湖)、洞庭湖(淡水湖)等。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6.黃河哺育了中華文明,我們稱其為“母親河”。第3課珍貴的淡水資源1.將3.5克食鹽溶解在100毫升水中,制成含鹽量接近海水的咸水。2.地球上的咸水約占總水量的97.5%,淡水資源占總水量的2.5%左右,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26%。地球上的水資源3.雖然地球上有豐富的海洋水,但是能供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使用的淡水卻很短缺。4.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億人面臨飲用水短缺問題,其中亞洲和非洲缺水最為嚴重。5.我國淡水資源整體上呈現南多北少、夏秋多春冬少、總量多人均少的特點。第4課節約用水1.為了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1993年聯合國大會確定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2.每年3月22-28日是“中國水周”。3.保護水資源的方法(1)立法保護水資源,要求合理開發,防止污染。(2)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例如,養魚的水、淘米水可以用來澆花或沖廁所;可以收集空調冷凝水用來拖地、沖廁所、澆花。(3)編寫節水兒歌,制作宣傳折頁,進行節水宣傳。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第1課影子的形成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 (1)影子形成的條件:光源、阻擋物和屏。(2)不要用手電筒的光照射人的眼睛。2.利用手電筒照射透明物體時不會形成影子,阻擋物必須是不透明的物體才能形成影子。3.影子的大小與光源距離阻擋物的遠近有關。手電筒離杯子較遠時,影子較小;手電筒離杯子較近時,影子較大(遠小近大)。4.影子的方向與光源所在的方向相反。光源在左,影子在右光源在右,影子在左5.影子的形狀與光源所照射的阻擋物的形狀有關。6.影子的長短與光源的照射角度有關。保持光源距離阻擋物的遠近相同,當光源直射時,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長。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第2課太陽下的影子1.利用鉛筆、橡皮泥和紙板做一個影子觀察儀,放在陽光下,觀察和記錄影子的變化。注意:要豎直地立鉛筆。2.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斷變化,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也會不斷變化。(1)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而變化。一天中,太陽方向的變化是東→南→西;影子方向的變化是西→北→東。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2)影子的長度早晚長、中午短。一天中,影子的長度變化是長→短→長。(3)同一時刻,我們周圍物體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第3課地球的形狀1.在我國古代,人們認為天圓地方:天像一個鍋,是半圓的;地像一個方形的棋盤,是平的。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它在不停地圍繞著太陽運轉(公轉)。3.地球是球體的事實證據(1)在海邊,人們用望遠鏡觀察遠方來的船,發現總是先看到桅桿,然后才看到船身。(2)麥哲倫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最終又回到了起點。(3)亞里士多德觀察月食時,發現月球表面上的地影是圓的。(4)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畫面顯示,地球確實是個球體。第4課認識月球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圍繞著地球運轉(公轉)。2.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察了月球,發現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3.1969年,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成功登上月球。4.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探測月球的“嫦娥工程”。2019年,嫦娥四號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2020年,嫦娥五號攜月壤返回。5.月球小資料(1)月球距離地球38萬多千米。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月球上沒有空氣,晝夜溫差較大。(3)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引力的,同樣的力氣在月球上可以舉起質量更大的物體。(4)月球上有環形山、月陸和月海等,沒有液態水,沒有植物,也沒有動物。6.月球上沒有空氣,無法傳播聲音,宇航員需要借助無線電交流。第5課月有陰晴圓缺1.記錄農歷一個月出現的月相(1)要按照農歷日期進行觀察記錄。(2)選擇安全地點,要有大人陪同。(3)觀察月相時,不僅要注意形狀,還要注意是左邊亮還是右邊亮。(4)月亮升落時間每天會比前一天晚約50分鐘,到農歷二十時要等到22點左右才升起。農歷二十以后可以選擇早上觀察。2.上半月,月相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新月蛾眉月上玄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1)口訣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①“上上上西西”的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歷每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②“下下下東東”的意思是下弦月出現在農歷每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位于東半天空。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理解記憶:農歷上半月,我們在上半夜觀察月相,此時太陽剛落山,太陽在我們右側(西方),所以看到的月相也是右側(西方)亮。3.月相的一個變化周期就是農歷一個月。第四單元精確時間的步伐第1課原子鐘尋親記1.原子鐘是現在最精確的計時工具。2.日晷是最早的計時工具。3.計時工具4.認識沙漏(1)原理:根據一定數量的沙子從一個容器漏到另一個容器中所需的時間來計時。(2)優缺點:短時計時比較準確。測量時間越長,越不準確。5.最小精確值就是工具可以測量出來的最小單位。單位越小,精確度越高。第2課日晷1.“日晷”又稱“日規”,是古代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量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2.日晷通常由晷面和晷針兩部分構成。3.赤道式日晷的晷面與赤道面平行,所以叫赤道式日晷。晷針垂直穿過晷面,指向北極星。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4.晷針在陽光照射下投在晷面上的影子就像現代鐘表的指針,晷面則像鐘表的表面。5.夏季太陽靠北,要從上晷面讀取時間;冬季太陽靠南,要從下晷面讀取時間。6.自制赤道式日晷制作上晷面制作下晷面組裝日晷 安裝日晷 (1)上晷面表示時間的數字沿順時針方向增大,下晷面與之相反,以保證剛好背對背粘在一起。(2)將晷針垂直插入晷面中心點。(3)安裝日晷,使晷針朝向正北方,且仰角等于當地的地理緯度,這樣做,晷針就正好指向北極星了。第3課水鐘1.日晷在夜晚和陰雨天無法測時,水鐘則不受這些因素的限制。2.水鐘又叫漏刻,是中國古代科學家發明的計時儀器。漏刻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種。泄水型受水型(1)泄水型水鐘直接用漏壺漏出水來計時。(2)受水型水鐘用受水壺接到的水來計時。3.自制泄水型水鐘的特點:(1)刻度標在上方容器。(2)刻度自上向下越來越大。(3)0刻度與初始水面齊平。泄水型水鐘受水型水鐘4.自制受水型水鐘的特點泄水型水鐘受水型水鐘(1)刻度標在下方容器。(2)刻度自上向下越來越小。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3)0刻度與容器底面齊平。若容器底部不平,可以在實驗前加水使“底面”變平,此時0刻度在加水后的“底面”處。5.測試小水鐘時,每一格用的時間越來越長,說明漏壺里的水滴得越來越慢了。這是因為漏壺里的水位降低了。第4課改進小水鐘1.隨著水位降低,漏壺滴水的速度會越來越慢,這是造成小水鐘變慢的主要原因。2.三級漏刻3.改進受水型小水鐘①在平水壺的側面開一小口。②截取塑料瓶下半部分作為分水壺。④把步驟②中的塑料瓶上半部分做成天壺并接到平水壺上方。 ④把步驟②中的塑料瓶上半部分做成天壺并接到平水壺上方。 ③用吸管連接開口和分水壺。(1)天壺水流速度應稍微大于平水壺流到受水壺的水流速度。(2)如果平水壺液面在小孔下方且越來越低,說明天壺水流速度過慢。(3)如果平水壺液面在小孔上方且越來越高,說明天壺水流速度過快。(4)改進后的小水鐘的水流速度可以很穩定。4.水鐘的缺點:不便攜帶等。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第5課擺鐘的秘密1.擺鐘的原理:伽利略發現的擺的等時性(同一個擺,在相同時間里擺動的次數是一樣的)。2.擺鐘的發明:惠更斯在擺的等時性的基礎上,利用擒縱輪,最終發明了機械擺鐘。3.擺的快慢與擺線長短的關系(1)不變條件:擺錘質量、擺角大小等。(2)改變條件:擺線長度。(3)實驗結論: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擺線越短,擺動越快;擺線越長,擺動越慢。4.擺的快慢與擺錘質量的關系(1)不變條件:擺線長度、擺角大小等。(2)改變條件:擺錘質量。(3)實驗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錘質量無關。5.各小組制作的1分鐘擺動60次的“鐘擺”的擺線長短基本是相同的,都約是25厘米。6.計時工具的發展:日晷→水鐘→擺鐘→電子表(石英鐘表)。我們發現計時工具的精確度越來越高,使用起來也越來越方便。第五單元開心游樂場第1課小船與浮力1.小船浮在水面上,是因為受到了水對它豎直向上的托力,這種力叫浮力。漂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2.有的物體在水中能浮起來,如塑料塊、泡沫板、蘋果等;有的物體在水中會沉下去,如橡皮泥、玻璃球、葡萄等。3.彈簧測力計(1)使用測力計前先輕輕地反復拉動彈簧,防止卡住。(2)看看測力計的刻度,了解測量范圍,不能超量程使用。(3)檢查指針是否對齊零刻度線,如果沒有對齊則需要進行調節。(4)使用時要讓彈簧方向跟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上,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盤垂直。4.用測力計掛著物體,將物體放到水里,測力計的讀數會變小,是因為物體受到浮力。下沉的物體受到下沉:浮力<重力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5.橡皮泥會沉入水中,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是把橡皮泥做成船形。第2課弓箭與彈力1.像橡皮筋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2.用橡皮筋彈射紙團時,橡皮筋拉伸程度越大,紙團射出的距離越遠。當橡皮筋被拉得過長時,橡皮筋會斷掉。3.在一定限度內,物體的形狀變化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4.弓箭、彈弓、撐竿跳高、蹦床等都應用了彈力。5.杯子放在桌面上,杯子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杯子的支持力都是彈力,杯子和桌面的形變程度很小,不容易看出來。第3課滑梯與摩擦力1.玩滑梯時,衣服與滑梯表面發生了摩擦,產生了一種阻礙滑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物體,當物體剛好能運動起來時拉力的大小等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3.摩擦力與多個因素有關,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研究,只改變一個要研究的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變。4.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1)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較光滑,摩擦力較小較粗糙,摩擦力較大(2)其他條件相同時,壓力越小,摩擦力越小;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物體較輕,壓力較小,牛物體較重,壓力較大,摩擦力較小 摩擦力較大 5.摩擦力無處不在,有時對人們有利,有時對人們有害。6.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等。7.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分離、變滑動為滾動等。第4課沙包與運動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使物體開始運動或者停止運動,也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2.力能讓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同時發生變化。3.接觸力和非接觸力(1)有的力需要兩個物體直接接觸才能產生,這種力叫接觸力,比如摩擦力、彈力和浮力。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有的力兩個物體不直接接觸也能產生,這種力叫非接觸力,比如重力和磁力。4.用力向右推桌子,桌子有向右運動的趨勢,這時地面就給桌子一個向左的摩擦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作用相互抵消了,因此桌子沒有運動起來。5.物體有時受了力但運動狀態沒有改變,是因為物體還受了其他力。第5課我們的游樂器材1.自制游樂器材投球機:彈簧的彈力 火箭發射器:彎曲的鋼片的彈力投石大作戰:彈簧的彈力可調節滑梯:摩擦力2.游樂器材設計大比拼(1)成立評比委員會。(2)評比條件應包括:應用較多的力的知識、結構巧妙、外形美觀、安全實用、好玩有趣等。(3)作品的作者要向評委說明自己的設計方案,并接受評委的質疑。反思單元渾蓋之爭的“理”和“據”1.蓋天說:天和地就像兩個平行的中央凸起的大圓盤,天在上,地在下,日月星辰隨著天蓋圍繞北極運動,就產生了東升西落的現象。2.渾天說:天是個圓球,天包著地,天大而地小,天球圍繞大地轉動,日月星辰附在天球上運行而東升西落,產生晝夜變化。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3.辯論要有理有據?!袄怼敝高壿嬐评?,“據”指事實證據。4.評價一個學說,不僅看它能否對實際天象作出合理的解釋和說明,還要看它能否對未來的天象作出明確的推測和預言,并且經得起事實的檢驗。5.中國古代科學家具有尊重事實、崇尚理性的科學精神。6.我們可以通過辯論、發放宣傳手冊、比賽、制作模型的方式解釋自己的觀點和想法。7.科學的發展需要交流分享、反思修正。3.匯報交流。(1)化石按圖片順序依次是菊石化石、三葉蟲化石、恐龍蛋化石、魚化石、蕨類植物化石、鳥化石。(2)描述古生物的樣子,其他小組質疑,補充。4.研討:除了脊椎動物的骨骼可以形成化石,一些具有堅硬外骨骼的無脊椎動物和植物的葉片也可以形成化石。根據資料,上述的生物哪些在今天看不到了?哪些還依然存活?你認為原因是什么?學生思考,并匯報。5.小結:這些生物有些完全適應了環境的變化,生存下來了,比如蕨類植物;有些為了不斷適應改變的環境,一直在演化,比如魚類和鳥類。但是還有些由于不適應環境的改變而滅絕了,比如菊石、三葉蟲和恐龍。出示幻燈片,介紹“演化”與“滅絕”。演化又稱進化,指生物在不同時代具有差異的現象。演化是生物不斷適應環境,擴大生存空間的過程,演化是長時間的。滅絕是指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物種,已經不再存在。當一個物種最后一個個體死亡后,該物種就滅絕了。設計意圖:觀察化石認識更多的古代生物,使學生加深了對古代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打開了學生的視野,為之后制作化石模型奠定了基礎?;顒佣枰褂没顒邮謨裕顒邮謨越o出了古生物名稱,可以降低學生識別古生物的難度。三、拓展延伸,制作印跡化石標本1.談話:我們自己動手,一起來制作一個印跡化石模型。2.明確制作方法。(1)將橡皮泥壓平。(2)把植物葉、魚骨或者貝殼等放在橡皮泥上,將其壓進去留下印跡后取出。(3)把留有印跡的橡皮泥模型晾干。3.思考:在制作過程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4.學生制作模型,教師適時指導。5.各組展示印跡化石模型,描述化石。6.研討: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7.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8.小結: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會形成化石,化石的形成需要合適的地質條件和漫長年代的沉積變化,而且大多數化石深埋地下,并沒有被挖掘出來,所以每一塊化石都非常珍貴,我們應該尊重古生物學家的工作,感激他們的科學研究能讓我們看到古生物的生動形象。設計意圖:用制作化石模型的活動引領學生體驗神秘的古生物學家的工作,并加深他們對化石的理解,更好地達成對古代生物多樣性共識。教師還可以展示真正的化石標本,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四、研討1.談話: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和平時的積累我們認識了很多古生物,下面來一次知識競答,看誰知道的古生物種類最多。(出示多種化石圖片或古生物復原圖)2.學生推測它們是什么古生物,并搶答。3.提問: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些古生物,是因為自然界遺留了它們的化石,那么你能談談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有什么重要意義嗎?4.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匯報討論結果。5.小結: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存情況和生存環境,以及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從而知道生物從古至今的演化過程。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豐富學生對古生物的認識,感悟研究化石的意義。五、課堂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遠古時期地球上存在著不同的生物,有些已不復存在。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推測古生物特征,推測其與現存生物的關系,從而認識古生物。我們應該熱愛科學,尊重科學。多姿多彩、奇妙無窮的古生物世界像一座寶藏,等著我們去開發。2.7《保護生物多樣性》教學設計【教材簡析】《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六年級下冊《生物的多樣性》單元的第7課。本課完成了課程標準里的“12.4自然或人為干擾能引起生物棲息地的改變,這種改變對于生活在該地的植物和動物種類、數量可能產生影響。12.4.1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應該和諧相處。12.4.2認識到保護身邊多種多樣的生物非常重要”學段目標。此前,學生通過學習已經知道了從古至今生物種類多種多樣。那么本課的內容則落在“組織學生研究生物多樣性與我們人類的關系以及探索如何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上。本課首先通過組織學生查閱資料,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為什么應該保護生物多樣性。然后通過查閱資料,使學生了解目前保護生物多樣性正在采取的措施。最后通過制作《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海報,使學生鞏固本課的學習內容?!緦W生分析】學生需要在以下幾方面有一定的基礎認知:1.從宏觀上知道生物多樣性包括哪些方面的多樣性。2.對從古至今物種的多樣性有一個整體的認識。3.能客觀看待生物之間的食物鏈關系以及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環境依賴影響關系。經了解,這些基礎認知都是學生比較欠缺的,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前概念情況及教學條件提供一些資料,如課件、視頻資料等,幫助學生理解本課內容?!窘虒W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是人類衣食住行等的重要資源。2.生物多樣性對于保護地球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3.人類不良行為使地球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威脅。科學探究目標1.能夠從生活中獲取證據,描述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關系。2.能夠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了解生物多樣性的現狀。3.能夠基于分析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的原因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策略??茖W態度目標能夠自覺采取行動保護生物及周圍環境??茖W、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意識到人類活動會影響生物多樣性及我們生活的地球環境?!窘虒W重難點】重點:查閱資料,交流討論,從而得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難點:學生對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活關系原有知識儲備不足,生活體驗不足,進而影響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關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資料。教師準備:有關生物多樣性及保護的多媒體材料。【教學過程】一、聚焦1.看視頻引入。播放一段生物多樣性的視頻資料,提問:生物的多樣性包括哪些方面?學生回答問題。2.談話:地球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等,每一類別下又有許多許多種生物,這些物種數量非常龐大,形成了生物的多樣性。(板書:生物多樣性)3.提問:這些物種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4.小結: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都包括四個基本組成部分,分別是無機環境、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每個生態系統中共同生活的生物之間依靠食物鏈相互聯系,就是這種聯系使它們共同維持著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設計意圖:在問題拋出后,學生必然對生物的多樣性有一個整體宏觀的認識,回顧并梳理地球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以此為基礎,將話題聚焦到“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出“為什么要保護生物多樣性”“怎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就順理成章了。二、探索活動一:思考為什么應該保護生物多樣性1.談話:在現代工業發展過程中,人們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學生觀看圖片資料。2.提問:我國生物多樣性面臨著怎樣的威脅?學生查閱國內案例資料,交流討論并匯報。(1)學生匯報植物面臨威脅的案例。(2)學生匯報動物面臨威脅的案例。(3)學生匯報生態系統面臨威脅的案例。3.小結:我國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歸納起來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破壞、物種滅絕的加速和基因多樣性的減少。4.提問:面對這種現狀,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表言論。(教師適時板書:保護)5.提問:同學們可以結合生物多樣性和我們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進行思考,我們人類為什么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學生查閱資料,互動交流,進行匯報。6.小結:地球上各種各樣的物種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能量、種類齊全的藥材和充足的工業原料等。同時,多種多樣的生物也是旅游業的重要資源。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人類可持續發展,是我們每一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7.追問:如果破壞了生物的多樣性,我們將面臨什么?8.小結:每一種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某種生物數量的減少或滅絕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人口的過度增長破壞了野生生物的棲息地,過度消耗了生物資源,污染了空氣、水和土壤,使很多物種在地球上消失,并且這一步伐正在加快。生態系統的劇變加速了生物種類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最終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