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欣達實業有限公司 88萬噸-年廢石利用工程 環評報告_第1頁
昌江欣達實業有限公司 88萬噸-年廢石利用工程 環評報告_第2頁
昌江欣達實業有限公司 88萬噸-年廢石利用工程 環評報告_第3頁
昌江欣達實業有限公司 88萬噸-年廢石利用工程 環評報告_第4頁
昌江欣達實業有限公司 88萬噸-年廢石利用工程 環評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萬噸/年廢石利用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修改說明根據專家審查意見,環評編制單位對報告表進行了修改補充,修改的內容對應如下:修改意見1、完善項目建設內容和建設背景情況及依托關系,說明原料來源,明確原料的屬性。修改說明:(1)已完善項目建設內容本項目占地面積13985m2,主要建設內容為在現有的海南礦業鈷銅選礦廠西側建設廢石加工生產線,利用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采礦產生的廢鐵礦石88萬噸/年,加工后制成機制砂19.36萬噸/年,瓜米石26.40萬噸/年,骨料33.44萬噸/年,產品產量合計79.20萬噸/年。生產場區功能布局分為生產區、原料堆場、成品堆場、沉淀水池以及其他附屬工程等,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詳見表1-1。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4。(2)已完善建設背景情況介紹。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1-P2。(3)已完善依托關系。項目主體工程利用原有鈷銅礦選廠的破碎系統、篩分系統設備功能運行正常,與本項目前端需要的破碎和篩分工序的功能一致,基本可以利用;項目生產用水由海南礦業選礦廠供水至300m3水池內,再由水池自流供給生產、辦公,能夠滿足生產、辦公的要求;洗砂利用原鈷銅礦選廠螺旋分級機,經螺旋分級后,尾泥進入現有濃縮沉淀池進行沉淀,尾泥經濃縮后,利用現有管道泵送至海南礦業選礦一廠總尾礦泵站,經總尾礦庫泵站加壓泵至紅旗尾礦庫,洗砂沉淀池約可以儲存3.75h左右的循環廢水量,紅旗尾礦庫完全可滿足本項目尾泥的容積。機修廢機油設置危廢暫存間存放,利用海南鈷銅選廠房,但還需設置警示標志,做到防雨淋、防揚散、防滲漏,機修廢機油委托資質單位處置。項目事故池利用原鈷銅礦選廠廢水過濾工段進行改造后使用,容積為500m3,約可以儲存5天的暴雨量,在濃縮沉淀池發生故障無法正常工作情況下,事故應急池可儲存洗砂廢水3.13h的廢水量,滿足事故情況下不外排的要求。綜上所述,本項目工程及環保設施依托是可行的。項目環保設施依托關系見表7-16。表7-16項目環保設施依托一覽表營運期廢氣堆場揚塵設置大棚進行成品的堆放,覆蓋防塵布,并通過噴淋系統進行灑水噴淋。機制砂堆場利舊;其他新建辦公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廠區及周邊綠化利舊廢水洗砂廢水濃縮沉淀池、應急事故池經過沉淀過濾后循環使用,濃縮沉淀池容積約300m3,改造應急事故池,容積約500m3。利舊固廢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外運處理利舊沉淀泥漿制砂尾泥及布袋粉塵經濃縮池濃縮后泵送至紅旗尾礦庫利舊廢機油設置危廢暫存間,通過專用桶收集,并由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置利舊水土流失在廠區及周邊設置截流溝、導流渠,東側設置鋼板圍欄新建綠化項目區綠化面積2097.8m2,約占15%新建/利舊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63-P64。(4)已說明原料來源。本項目生產所需原輔材料均來自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石碌鐵礦廢石,其中60萬噸/年來源于海南礦業石碌鐵礦地下開采廢石,28萬噸/年來源于海南礦業石碌鐵礦廢石堆場,購銷合同見附件,項目主要的原輔材料及用量見表1-2。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4。(5)已明確原料的屬性根據表1-3監測及評價結果,項目廢石原料和產品重金屬均滿足《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標準》(GB5085.3-2007)的限值要求。根據《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及修改單的要求及《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昌江石碌鐵礦資源深部開采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石碌鐵礦區的鐵礦廢石屬于Ⅰ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5。修改意見2、完善項目與“多規合一”相符性分析內容。修改說明:根據《昌江縣總體規劃(2015-2030年)》(多規合一),見附圖11,本項目規劃用地為市縣產業用地,符合《昌江縣總體規劃(2015-2030年)》(多規合一)的要求。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72。修改意見3、調查原料來源石碌鐵礦地采生產項目的基本情況,加強環保排查內容,完善整改措施一覽表,并附相關照片。修改說明:(1)已調查原料來源石碌鐵礦地采生產項目的基本情況3、昌江石碌鐵礦資源深部開采工程情況(1)建設情況:根據《關于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昌江石碌鐵礦資源深部開采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環審〔2014〕113號),見附件,昌江石碌鐵礦資源深部開采工程由北一采區(分為東區、西區)和保秀采區組成,地下開采總規模480萬噸/年,其中北一西區260萬噸/年,北一東區170萬噸/年、保秀采區50萬噸/年。采礦采用無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分段空場法,礦山服務年限42年。(2)環境影響及采取的措施根據《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昌江石碌鐵礦資源深部開采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①生態影響及措施:地表錯動范圍集中在石碌礦區內,主要是北一露天采場、保秀礦區和楓樹下露天采場(已停采),原有露天開采境界內,除保秀礦區外,大多屬于已破壞的土地,在采取生態保護措施后,對原有生態環境影響較小。②大氣影響及措施:本項目濕式鑿巖,爆破后對工作面15m內及鑿巖前(裝礦巖后)10m以內坑道表面進行清洗;裝礦時噴霧灑水;在溜井口、放礦口安裝噴霧器;進風巷道定期清洗。經過大氣稀釋擴散后,回風井工業場地邊界處顆粒物濃度可滿足《鐵礦采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8661-2012)新建企業大氣無組織排放濃度限值1.0mg/m3的要求。③廢水影響及措施:本項目深部開采廢水經治理后滿足排放標準要求,且采取了綜合利用措施,將處理后的廢水作為生產水源再利用,減少了新水排放量。生活污水經過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出水可以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要求,增加消毒,可作為中水回用。處理后的污水用作采礦工業場地綠化用,該裝置設有蓄水池,雨天可暫存處理后凈水,待天氣干燥時利用,不外排入環境。④固體廢物影響及措施:固體廢物主要是礦山廢石,地下礦山年產生廢石量為60萬t,運往閉坑后的北一露天坑,處置符合《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中“第Ⅰ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應優先選用廢棄的采礦坑、塌陷區”要求,這部分廢石為將來采坑復墾打下良好基礎,視為綜合利用。本項目改擴建前后,廢水不外排,廢石送排土場妥善處置,因此廢水和固廢無變化。深部地下開采相比露天開采,雖然產量有所增加,但因穿孔、爆破、鏟裝等作業都位于地下,采取濕式作業等措施后,粉塵污染物反而有所下降,實現改擴建項目“增產不增污”、“增產減污”。(2)加強環保排查內容,完善整改措施一覽表,并附相關照片。本項目建設單位為昌江欣達實業有限公司,利用海南礦業有限公司鈷銅礦選廠用于利用海南礦業鐵礦廢石生產建設用砂、骨料、瓜米石,項目所在地目前已進行場地平整,據現場勘查,對現場進行了環境排查,具體情況見表1-8。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11。表1-8項目存在環保問題及整改措施類型現狀采取措施及存在問題項目現狀圖片整改措施揚塵現場有臨時堆土,未采取篷布遮蓋。平整堆土拍照人:王舉位,拍照時間:2019.7對臨時堆土采取篷布遮蓋。固廢根據現場勘查,沉淀循水池有未清理的泥渣。未清理的泥渣拍照人:王舉位,拍照時間:2019.7建議集中收集堆放,用于廠區平整硬化水土流失根據現場勘查,項目成品堆場進行了平整,形成裸露斜坡,土質翻動后表層疏松,在降雨、風等侵蝕外營力作用下易發生侵蝕。開挖的堆土未進行覆蓋。邊坡未攔擋硬化拍照人:王舉位,拍照時間:2019.7及時修建擋土墻;對開挖堆土進行覆蓋;周邊修建排水管修改意見4、完善項目工程分析內容,核實項目物料平衡圖表和水量平衡圖表,完善洗砂廢水處理措施可行性分析內容。修改說明:(1)已完善項目工程分析內容,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29-40。(2)已核實項目物料平衡圖表和水量平衡圖表項目物料平衡(干料)見圖5-4。圖5-4項目物料平衡圖(干料)表5-4項目用水情況序號名稱用水系數新鮮水用量(t/d)廢水產生量(t/d)回用水量(t/d)備注1生產用水1.5噸水/噸制砂原料12801152640約50%的生產用水回用2辦公用水80L/人·天3.42.89/經三級化糞池處理后當農肥用于廠區及周邊綠化3輪胎清洗5t/d54.252.95經沉淀池處理后可以回用于廠區路面灑水和綠化4路面道路灑水2L/m2·次,每天2次26//蒸發5綠化4L/m2·次,每天1次9.37//蒸發6堆場噴淋2L/m2,每天噴淋4次5.3//蒸發,產品吸收7合計/1329.07(含循環用水)1159.14642.95/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35、P39-P40。(3)已完善洗砂廢水處理措施可行性分析內容本項目洗砂廢水進入沉淀池后循環利用于生產,項目洗砂廢水處理工藝見圖7-1。循環水系統清水循環水系統清水尾泥尾泥紅旗尾礦庫加壓泵循環濃縮池洗砂廢水螺旋分級機紅旗尾礦庫加壓泵循環濃縮池洗砂廢水螺旋分級機圖7-1洗砂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圖1)處理能力可行性分析項目洗砂廢水處理系統沉淀池容量為300m3,項目循環處理的廢水量為80m3/h,廢水循環回用,沉淀池約可以儲存3.75h左右的循環廢水量,因此,沉淀池有足夠的接納能力并留有容量。2)工藝技術可行性分析項目清洗機制砂后的洗砂廢水經洗砂設備后濾液經螺旋分級機自流進入濃縮沉淀池內,通過沉淀池將大部分顆粒泥質沉淀在沉淀池底部,上清液從沉淀池上部自流進入循環系統,沉淀池底部尾泥通過加壓送至選礦廠總尾礦泵站,經總尾礦泵站加壓泵送至紅旗尾礦庫,沉淀池上清液可滿足洗砂用水需要,實現廢水循環利用,對當地水環境影響較小,技術上可行。因此,本項目擬建的廢水處理設施是可行的。3)尾泥進入紅旗尾礦庫的可行性根據《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紅旗尾礦庫加高擴容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2017年)及批復(見附件),紅旗尾礦庫加高擴容高工程設計最終壩頂高程為75.0m,總壩高40m,設計壩頂長度1280m,尾礦庫設計占地444.19hm2(折合6662.8畝),設計總庫容為6758.26萬m3,為三等庫,設計服務年限22年,現有尾礦庫已堆積庫容747萬m3,即還有6011.26萬m3的庫容,本項目尾泥及布袋濾網粉塵的量為87996.21t/a,含水率約60%,密度約為1.2t/m3,即項目尾泥及粉塵量的體積為7.33萬m3/a,按紅旗尾礦庫服務年限22年計算,本項目在紅旗尾礦庫服務年限內產生的尾泥體積為161.26萬m3/a,占紅旗尾礦庫可容納庫容6011.26萬m3的2.68%,所占比例較小,紅旗尾礦庫完全可滿足本項目尾泥的容積。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62-63。修改意見5、細化項目工程分析內容,完善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對原料堆場和道路及場地的揚塵等提出可行的環保措施。修改說明:(1)已細化項目工程分析內容,完善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內容。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51-58。(2)已對原料堆場和道路及場地的揚塵等提出可行的環保措施。本項目擬采用的無組織排放措施如下:1)對于堆場粉塵,建設單位擬采取在原料倉及成品堆區覆蓋防塵布,并設置大棚進行成品的堆存,定時通過自動噴淋系統進行灑水降塵。2)對于裝卸粉塵,建設單位擬采取對物料采取灑水降塵的同時,盡可能選擇無風或微風的天氣條件下進行裝卸,并規范作業、降低卸料高度、自動噴淋系統進行灑水降塵等措施抑塵。3)對于道路運輸揚塵,建設單位擬采取規劃運輸路線、綠化和硬化道路、定期灑水并清掃路面、對運輸車輛車輪進行清洗后上路,運輸車輛采取帆布遮蔽并限制車速、禁止超載等措施抑塵。4)對于進料倉、傳輸帶,要采用鐵皮或帆布遮蓋,并通過自動噴淋系統進行灑水降塵。5)對于廠區道路,要定時通過自動噴淋系統進行灑水降塵。通過以上措施,揚塵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58。修改意見6、核實項目固體廢棄物產生量,核實泥渣的含水率及處置方式的可行性。補充項目原料和產品及輸送的環保管控要求。(1)已核實項目固體廢棄物產生量項目營運期的各類固廢產生及處理處置措施匯總見表7-13。表7-13固體廢物產生量一覽表序號固廢名稱產生源產生量處理或處置措施1生活垃圾職工日常生活7.1t/a集中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處理2機修廢機油設備維修50kg/a定期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3制砂尾泥破碎、篩分、整形87989.68t/a泵送至選礦廠總尾礦泵站加壓后泵送至海南礦業紅旗尾礦庫4布袋濾網粉塵布袋除塵6.534t/a隨尾泥一起泵送至選礦廠總尾礦泵站加壓后泵送至海南礦業紅旗尾礦庫5合計/88003.364t/a/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57-P58。(2)已核實核實泥渣的含水率及處置方式的可行性。根據《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紅旗尾礦庫加高擴容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2017年)及批復(見附件),紅旗尾礦庫加高擴容高工程設計最終壩頂高程為75.0m,總壩高40m,設計壩頂長度1280m,尾礦庫設計占地444.19hm2(折合6662.8畝),設計總庫容為6758.26萬m3,為三等庫,設計服務年限22年,現有尾礦庫已堆積庫容747萬m3,即還有6011.26萬m3的庫容,本項目尾泥及布袋濾網粉塵的量為87996.21t/a,含水率約60%,密度約為1.2t/m3,即項目尾泥及粉塵量的體積為7.33萬m3/a,按紅旗尾礦庫服務年限22年計算,本項目在紅旗尾礦庫服務年限內產生的尾泥體積為161.26萬m3/a,占紅旗尾礦庫可容納庫容6011.26萬m3的2.68%,所占比例較小,紅旗尾礦庫完全可滿足本項目尾泥的容積。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63。(3)已補充項目原料和產品及輸送的環保管控要求。項目原料和產品及輸送的環保管控要求如下:廠區內對道路和堆場進行硬化和噴淋灑水后,運輸產生的揚塵較小,對周邊影響較??;運輸車輛車輪進行清洗后上路,運輸車輛采取帆布遮蔽,產生粉塵影響較小;運輸車輛經過村莊、居民點等減速通過,禁止鳴笛,且夜間不運輸,以減少對居民的正常生活環境影響。同時對運輸車輛加強監管,定期檢修,對于運輸車輛松動部分及時修理,減少車輛運輸過程中車輛本身部件碰撞產生的噪聲。另外建設單位與運輸部門共同做好駕駛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按規定路線運輸,并不定期地檢查執行的情況。采取上述措施后,將會有效地減輕生產運行期車輛運輸對沿線環境敏感點的影響。原料及產品運輸車輛要做好運輸計劃,避開在道路交通高峰時運輸材料。運輸車輛應遵守當地的交通法規,切忌超載運輸以免造成散裝筑路材料的散落和堵塞交通。對運輸建筑材料的車輛加遮蓋物,減少散落。原料及產品的運輸,車體上要用苫布蓋好,經過采取以上措施后,運輸揚塵對周邊環境敏感點影響較小。項目原料和產品的運輸線路分別見附圖8和附圖9所示。經過以上措施后,原料及產品運輸經過沿線道路對環境敏感點影響較小。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60-P61。修改意見7、完善項目運輸路線的環境保護目標,完善項目運輸交通噪聲評價內容。修改說明:(1)已完善項目運輸路線的環境保護目標本項目廢石原料運輸路線為海南礦業現有采礦區道路,道路兩側均為海南礦業廠房,沒有居民、學校、醫院等環境保護目標。項目外運道路均為利用現有礦區道路,項目從廠區運出至昌盛路道路兩側均為海南礦業廠房,沒有居民、學校、醫院等環境保護目標,項目從廠區運出通過人民南路外運,人民南路為昌江市政道路,兩側均為商業建筑,沒有學校、醫院等環境保護目標。項目周邊主要環境保護目標見表3-8,項目與外環境關系圖見附圖7。表3-8主要環境保護目標一覽表環境要素保護目標方位最近距離(m)規模保護級別大氣九三四地質大隊家屬樓東83100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修改單中二級標準海南礦業生活區東1003萬人聲環境九三四地質大隊家屬樓東83100人《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海南礦業生活區東1003萬人地表水石碌河東1000/《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I類水質標準土壤周邊園地西北270m/《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5618-2018)》污染風險篩選值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25。(2)已完善項目運輸交通噪聲評價內容。為最大限度的減輕本項目車輛噪聲對道路沿線近距離內居民的噪聲影響,評價建議建設單位應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強對運輸車輛的管理,保持良好的車況,禁止病車上路。②禁止車輛超載運輸,以降低噪聲級。③運輸車輛在途徑敏感點時,減速慢行,并禁止鳴笛。以上措施都是成熟可靠的,只要嚴格管理即可達到預期的降噪效果,可有效的減輕噪聲源強,防治措施可行。修改情況見報告表P61-P62。修改意見8、補充相關圖件,完善和規范現場照片,核實項目環保投資,細化環保竣工驗收清單。修改說明:(1)已補充相關圖件,完善和規范現場照片。修改情況見報告表附圖3。(2)已核實項目環保投資,細化環??⒐を炇涨鍐巍1卷椖靠偼顿Y1067.95萬元,其中環保投資81萬元,占總投資的7.58%,項目具體的環保投資情況詳見表7-18所示。表7-18項目環保投資一覽表時期類型治理對象環保措施環保投資(萬元)備注施工期廢氣揚塵控制灑水降塵、車輛清洗、篷布遮蓋2新建廢水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廠區周圍綠化1新建施工廢水臨時沉砂池、臨時導流溝2新建噪聲機械噪聲減震墊、擋板等2新建固廢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外運處理1新建建筑垃圾運至指定地點新建營運期廢氣堆場揚塵設置大棚進行成品的堆放,覆蓋防塵布,并通過噴淋系統進行灑水噴淋。8機制砂堆場利舊;其他新建道路運輸揚塵地面硬底化、規劃運輸路線、定期灑水并清掃路面、加蓋帆布并限制車速、禁止超載、設洗車平臺3新建裝卸揚塵灑水抑塵、選擇無風或微風的天氣條件下進行裝卸、規范作業、降低卸料高度,通過噴淋系統進行灑水噴淋2新建破碎篩分整形粉塵破碎篩分整形在密閉車間內進行生產,并在破碎篩分環節設置布袋除塵器進行加工粉塵的收集,經布袋除塵器處的生產廢氣經凈化后由15米高排氣筒排放。25新建料倉、傳輸帶粉塵進料倉、傳輸帶,要采用鐵皮或帆布遮蓋,并通過自動噴淋系統進行灑水降塵3新建廢水辦公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廠區及周邊綠化1利舊車輪沖洗廢水項目廠區出入口設洗車臺,用于進出車輛的沖洗,經過沉淀過濾后循環使用。2新建洗砂廢水濃縮沉淀池、應急事故池經過沉淀過濾后循環使用,濃縮沉淀池容積約300m3,改造應急事故池,容積約500m3。3利舊噪聲設備噪聲選用低噪聲設備,將破碎篩分布置在密閉車間內,通過加強設備基礎減振,減小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并定期檢修設備。5新建固廢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外運處理6利舊沉淀泥漿制砂尾泥及布袋粉塵經濃縮池濃縮后泵送至紅旗尾礦庫利舊廢機油設置危廢暫存間,通過專用桶收集,并由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置利舊水土流失在廠區及周邊設置截流溝、導流渠,東側設置鋼板圍欄10新建綠化項目區綠化面積2097.8m2,約占15%5新建/利舊合計81十、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清單本項目的所有環保設施均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建設項目“三同時”要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環境污染防治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82號,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第十七條規定,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編制驗收報告。建設單位在環境保護設施驗收過程中,應當如實查驗、監測、記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和調試情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