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課后習題第一章第三節人口容量_第1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課后習題第一章第三節人口容量_第2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課后習題第一章第三節人口容量_第3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課后習題第一章第三節人口容量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人口第三節人口容量課后篇鞏固提升基礎鞏固下表為我國部分地區的土地生產潛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結合下表,完成1~2題。地區年生物量可承載人口/萬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東北地區10510023000229長江中下游地區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響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主導因素是()A.科技發展水平 B.自然資源狀況C.對外開放程度 D.人均消費水平2.下列關于青藏人口容量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地域廣大,資源豐富,人口容量大②地處內陸,氣候濕熱,人口容量?、凵鷳B脆弱,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該地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增大人口容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題,根據表中信息可知,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青海、西藏的生物總量分別是105100萬噸、88600萬噸、10000萬噸,它們的可承載人口分別是23000萬人、22000萬人、1000萬人,因此影響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主導因素是自然資源狀況。故選B項。第2題,表格信息顯示青藏可承載人口與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發揮當地太陽能資源的優勢可以有效地增大人口容量。因此③④正確,故選B項。答案1.B2.B3.下圖為“馬太效應”示意圖?!榜R太效應”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下列關于“馬太效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馬太效應”會提高人類的平均生活水平B.“馬太效應”會降低現有資源條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C.富國有義務在環境問題中承擔更多的責任D.全球財富分配的“馬太效應”越強,貧困群體的生活越艱難解析根據題意可知,“馬太效應”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榜R太效應”越強,貧困群體的生活越艱難。富國有義務在環境問題中承擔更多的責任?!榜R太效應”會降低人類的平均生活水平,會降低現有資源條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故選A項。答案A下表反映我國土地人口承載力與生活類型的關系。讀表,完成4~5題。生活類型富裕型小康型寬裕型溫飽型可承載人口/萬人85358938941043301173704.由上表可以看出()A.土地人口承載力具有相對確定性B.土地人口承載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C.生活消費水平是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D.土地人口承載力與生活消費水平呈正相關5.提高我國土地人口承載力的正確途徑是()①控制人口數量②提高資源利用率③提高人均消費水平④提高對外開放程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第4題,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土地人口承載力具有相對確定性;土地人口承載力一般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資源是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土地人口承載力與生活消費水平呈負相關。故選A項。第5題,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對外開放程度可以提高我國土地人口承載力;控制人口數量對提高土地人口承載力作用不大;提高人均消費水平會使我國土地人口承載力下降。故選C項。答案4.A5.C讀影響某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權重示意圖,完成6~7題。6.當前與圖示影響因素權重基本相符的是()A.日本 B.南非C.丹麥 D.新加坡7.若圖示內容表示我國的情況,則其對應的時期可能是()A.遠古時期 B.唐、宋時期C.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20世紀80年代D.2020年以后解析第6題,讀圖可知,影響該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主導因素是土地、礦產等資源,四個國家中只有南非是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第7題,對于我國來說,在影響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中,土地主要反映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上,礦產主要反映在對工業生產的影響上,圖示的對外開放程度、科技發展水平、人均消費水平影響均較小,因而可能對應的時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20世紀80年代。答案6.B7.C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保證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區域的資源環境條件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結合下表及所學知識,完成8~9題。某島國2019年環境與人口信息最多能供養的人口數最適宜供養的人口數實際供養的人口數45萬25萬35萬8.若a、b、c、d代表該島國的四類資源在某一時期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且a>b>c>d,則該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是()A.a B.b C.c D.d9.若2019年該島國的人口數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資源環境承載力用Z表示,則三者的關系是()A.Z>Y>X B.X>Y>ZC.Y>Z>X D.Z>X>Y解析第8題,該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取決于資源供養人口數量最小的那一個,信息顯示a>b>c>d,故d是該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第9題,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最大人口數量(極限人口),表中顯示為45萬人;人口合理容量代表最適宜的人口數量,表中顯示為25萬人;該國目前實際人口數量為35萬人,故三者的關系是Z>X>Y。答案8.D9.D素養提升考古發現,孤懸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復活節島大約在公元600年左右開始出現人類活動。下圖為復活節島人口總量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關系圖。讀圖,完成1~2題。1.據圖可知,復活節島()A.t1時期,純自然狀態提供的物資可養活人口不超過1000人B.t2時期,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使資源環境承載力提高C.t3時期,整個島嶼的社會、經濟發展最為繁榮穩定D.t4時期,該島嶼的生態環境優于t2時期2.關于復活節島人口數量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說法,正確的是()A.人口數量必須低于資源環境承載力B.人口數量的變化只受資源環境承載力制約C.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資源因素的影響D.資源環境承載力是維持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底線解析第1題,t1時期,純自然狀態提供的物資可養活人口大約2000人;t2時期,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使資源得以開發、農產品產量增加,因而資源環境承載力提高;t3時期,實際人口數量遠遠超過資源環境承載力,生態危機嚴重;t4時期,該島嶼生態環境不如t2時期。故選B項。第2題,據圖可知,人口數量可以適當超出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人口數量變化的因素很多,不局限于資源環境承載力;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大小受自然資源因素的影響較大。A、B、C三項錯誤,故選D項。答案1.B2.D讀江蘇省江陰市各種資源可承載人口規模(單位:萬人)上限示意圖,完成3~5題。3.江陰市的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可能為()A.600萬人 B.200萬人C.700萬人 D.400萬人4.影響江陰市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因素是()A.水資源 B.能源C.水環境 D.大氣環境5.為了提高江陰市的資源環境承載力,下列措施效果最明顯的是()A.改善城市水環境 B.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C.擴大對外開放程度 D.提倡節儉的生活方式解析第3題,江陰市的水環境可承載人口規模上限最小,為300萬人,根據木桶“短板效應”,江陰市資源環境承載力大小主要受水環境影響,應在300萬人以下。第4題,水環境可承載的人口規模上限為300萬人,小于水資源、能源、土地資源和大氣環境可承載的人口規模上限,因此影響江陰市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因素是水環境。第5題,改善城市水環境,提高水質量,可以提高其資源環境承載力,A項正確;B、C、D三項對水環境影響不大,不符合題意。故選A項。答案3.B4.C5.A人口潛力指數是指目前人口狀況下各地區能夠繼續容納人口的潛力大小。讀美國本土人口潛力指數分布示意圖,完成6~7題。6.圖中四地人口潛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別是()A.①和④ B.②和④C.①和③ D.②和③7.關于圖中各地人口潛力的敘述,正確的是()A.人口潛力從東向西遞減B.②地區人口潛力較大是因為氣候條件優越C.③地區人口潛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資源D.④地區人口潛力較大是因為該地礦產資源豐富解析第6題,結合等值線即可得出結論。第7題,西部山地人口潛力小,西南部地區人口潛力較大,人口潛力并非從東向西遞減;②地區人口潛力大是因為經濟發達;③地區位于內陸地區,水資源較少,人口潛力小;④地區人口潛力大是因為科技水平高,經濟發達。答案6.C7.C8.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我國某年綜合人口壓力指數分布示意圖。材料二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人口承載狀況(實際人口密度與理論承載密度之比)。省級行政區滬蘇津粵遼人口承載狀況0.2—0.80.3—10.5—10.2—0.70.7—1.3(1)說出我國綜合人口壓力指數的分布規律。這與我國人口密度的分布規律有何相關性?(2)我國西藏和青海的綜合人口壓力指數很大,請說明原因。(3)從表中看出哪兩個省級行政區的人口負擔最輕?分析其主要原因。解析第(1)題,從圖中看出,我國綜合人口壓力指數大致由東向西呈增加趨勢。第(2)題,西藏、青海生態環境脆弱,資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