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大單元教學之寫作提升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大單元教學之寫作提升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大單元教學之寫作提升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大單元教學之寫作提升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大單元教學之寫作提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大單元教學之寫作專項提升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志向遠大的人和愿望渺小的人,圓夢后的幸福感會一樣嗎?

請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支持

者的身份回答這一問題,不超過IOO字。

【答案】(示例)(子路支持者)志當存高遠,遠大的志向不但能

成就自我也能惠及他人。要實現遠大志向必定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這樣的人圓夢后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會因為對社會

的貢獻而得到旁人的認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

本題要求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某一弟

子支持者的身份回答問題,考生可以結合《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

的思想特征來談自己的認識。

例如子路非常自信,志向遠大;冉有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

公西華謙虛有禮,目標明確;曾皙聽從內心,淡泊名利。

考生要注意語言表達要準確、流暢,還要注意字數限制。

2.微寫作。

朱熹曾說過:“文須錯綜見意,曲折生姿。”《燭之武退秦師》

的作者就運用了一定的技巧,讓文章的情節跌宕有致,張弛有度。

請以“抓閹兒”為話題,寫一段情節波瀾起伏的文字,300字

左右。

【答案】示例:

抓閹兒

一間草屋里,昏暗的燈光下,坐著兄弟兩人。今年,哥哥在縣

城念高三,成績優異;弟弟上初二。父親三年前病逝,長期的勞作

讓母親臥床不起,家里失去了頂梁柱,兄弟倆決定一個留在家,另

一個繼續上學。

“哥,你去念書吧,我留在家里。”弟弟對哥哥道。

哥哥抬起頭,看著瘦弱的弟弟,說:“你還小,正是讀書的時

候,哥哥留在家里,你安心去念書。”“不,哥,你馬上就升學了,

你去讀書,家里活我來干。”

兄弟倆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只得以抓閹兒來決定。

弟弟找來紙和筆,趴在桌上寫,哥哥凝視著屋外的夜空出神。

“哥哥,你先抓吧。”哥哥遲疑了片亥L從桌上抓起一個紙團,

上面寫著“上學”。哥哥盯著手中的紙片,心潮起伏:弟弟還那么

小,在家勞作,會累壞他的;不行,應該讓弟弟去念書。他轉身一

看,屋里已不見弟弟的蹤影。

哥哥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找出弟弟的那團紙,展開一看,上

面也寫著“上學”……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

題目要求以“抓閹兒”為話題,寫一段情節波瀾起伏的文字。

這是記敘性微寫作。要設置好人物活動的環境,交代清楚事情的來

龍去脈,最主要的是設置曲折的情節,既含蓄蘊藉,又引人入勝。

話題“抓閹兒”中其實已經設定了宏觀事件,寫作時只需構思

為什么要抓閹兒,即想好故事的序幕和開端,另外就是安排好抓閹

兒的結果。抓阿兒這件事必然涉及到對象,也就是要交代清楚相關

的人物,至少一個,具體展示抓閹場景時可通過神態、心理、外貌、

語言行動等細節描寫增強生動形象性,要有現場感,增強感染力,

能讓讀者身臨其境走進文本中便成功了一半。情節的起伏可以安排

在結尾部分,利用首尾對照欲揚先抑法,或者如杰克倫敦的小說那

樣來個出乎意料的結局,所謂出乎意料只是出乎讀者的想象,并非

荒誕不經,令人啞然失笑大跌眼鏡,而是符合情理的意外變故。雖

然限定了話題事件,但關于抓閹的場景、對象選擇面還是比較寬泛

的,比如可以定位于一個家庭,抑或校園教室內,當然選擇企事業

單位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對于學生常見的抓附兒可以是各

類比賽大家一起抓閹兒來去確定出場順序,也可以是某次考試中因

為答案舉棋不定而自我抓附兒定選項,或者是家庭抽樓層老師定獎

項等等,總之素材是很多的。

本題在動筆前一點要構思一個故事,設計好環境,安排好情節。

如“兄弟兩人,只能有一個去上學,一人在家照顧母親”,都想讓

對方去上學。于是用抓閹來決定。弟弟寫紙條,哥哥被騙了。濃濃

的兄弟之愛,令人感到不已。注意語言生動、準確、簡明、流暢。

3.在《鴻門宴》中,司馬遷用他的生花妙筆塑造了一系列鮮活

生動的人物形象。請根據你的理解,選擇一個人物,為他寫一則點

評,寫出人物形象特點。100字左右。

【答案】項羽既是勝利的勇士,又是失敗的英雄;他勝得漂亮,

死得悲壯;活得痛快舒展,死得慷慨豪爽。他既兇狠殘暴,又善良不

忍;既剛愎自用,又輕信多疑;既暴烈急躁又優柔寡斷;英勇剛烈的

山巒上開放著情意綿綿的花朵;豁達寬厚的海洋中蕩漾著幾道狹隘

滯澀的漣漪。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

本題屬于人物點評類微寫作,要求為《鴻門宴》中的一個人物

寫一則點評,寫出人物的形象特點。

作答時一,要抓住人物的特點,既要突出主要的特點,又要全面,

注意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觀點要明確,論說要條理清晰。

如項羽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概,又驕矜自負、優柔

寡斷。

劉邦機敏過人,有膽量有氣魄,善聽人言,但心計頗深。

范增有遠見卓識,老謀深算;但處事浮躁,不該把矛盾暴露給

敵方,結果反被劉邦利用。

張良運籌帷幄,沉著冷靜,深謀遠慮,能夠提出正確的策略。

樊噲忠勇,機警干練,能言善辯。

材料作文

4.經典是艾柯所說的“開放的作品”,我們無法窮盡其含義,

但卻長久滋潤我們的心靈。閱讀經典寓言,你更能讀出多重寓意。

有人認為《庖丁解牛》表達了“順應自然”的思想,有人則認為主

要是強調人要“保全天性”……

對于《庖丁解牛》的寓意,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闡述你的觀點。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

寫成詩歌。③不得抄襲、套作。

【答案】例文:

尊重規律,順應自然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躅,者然

向然,奏刀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

會。”

為什么庖丁解牛的技術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

他必須長期專門從此項工作,這是他解牛技術之所以能夠達到

此境界的外因。由此可見,研究任何事物,對外界的客觀條件是不

可忽視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證明孟母很注重她兒子所處的環境

優劣這個外在的客觀條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不也說

明了這個道理嗎?當然,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但是,作為普

通的規律來說,無論對人對事,還是應當考慮一下外界的客觀條件

為好。“沒有條件也要上”這個口號已經被“渤海2號事件”證明

是錯誤的。我想,不是長期專門從事此項工作的人,要有這樣的技

術是不可能的。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庖丁解牛的技術之

所以能達到“游刃有余”的另一個因素,即內在因素,因為庖丁經

過長期解牛,反復實踐,不斷積累經驗,認識和掌握好解牛的內在

規律,所以能“游刃有余”。

因此,不論做何事,都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只有很好地認識和

掌握好事物的內在規律。荀子的《勸學》篇大講其“積”的重要,

不也是說明了這個道理嗎?也正如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變好或者變

壞,這也不是“一日之功”。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規律,這是不以

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須要象庖丁解牛那樣善于掌握和認識事物的

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去辦事。

相傳在我國古代善于治水的圣人大禹,他根據水流的規律,采

用了疏通引導的方法,才使各地的洪水流入大海,取得了治水的成

功,為世人所稱頌。可是在大禹之前,大禹的父親治水卻違背了水

流的規律,到處堵水,結果致使洪水泛濫,災情未見減輕,治水失

敗。

地球上的萬物,要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在物理學上這叫做萬有

引力定律,這是牛頓根據蘋果為什么落地而發現的一條不以人的意

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由于這條規律的作用,水就必然由高處往低處流,于是,人們

就利用這一規律進行水力發電或引水灌溉,為人類造福。大禹治水

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就是因為他采取的治水辦法符合水流的規律,

而大禹的父親的思想卻違背了規律,采取了錯誤的治水方法,致使

治水失敗。

庖丁解牛亦然!成功之道,在于尊重規律,順應規律。所以,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規律辦事,應順應自然的規律,而不能去違

背自然的規律。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本題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首先指出:經典是艾柯所說的“開放的作品”。這就給了

學生廣闊的思考空間,閱讀經典可以在充分、深入閱讀文本的基礎

上,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解讀。比如,對于《庖丁解牛》,有人讀

出了“順應自然”,有人讀出了“保全天性”,如果從庖丁的角度

思考,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是經歷了多年的實踐才獲得的自由,“緣

督以為經”是他十幾年解牛經驗的總結,是解牛之“道”,也就是

解牛技巧的“大綱”。如果從庖丁解牛遇到筋骨盤結的難為之處所

采取的“怵然為戒”、凝神專注的角度思考,我們還可以得出遇到

困難,行事更要小心謹慎的寓意。庖丁成功后“善刀而藏之”,教

導我們的是凡事應內斂,不宜過于張揚,要“順應自然”才能“保

全天性”。當然還有人讀出了其它的寓意一一避開矛盾,順應規律,

注重實踐,善于思考,發揮主觀能動性等。

寫作指導:題干要求學生寫一篇800字的文章,闡述自己的觀

點,因此,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表明觀點,言之成理,言之有物

即可。文章的開頭簡短引入論點,如“順應自然,尊重規律”;正

文部分可運用遞進式結構行文,先論述規律的特點;接著論述違背

規律的弊端;最后闡述順應規律的好處;結尾回扣主題“順應自然,

尊重規律”,使文章結構嚴謹。文章要綜合運用舉例論證、正反對

比論證和引用論證等論證方法,以充實有力地說理。

立意:

L順應自然,尊重規律。

2.避開矛盾,從空隙處下手。

3.注重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自己。

4.善于思考,總結規律。

5.認識和掌握規律,進而發揮主觀能動性。

5.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高中語文必修下第一單元諸子

散文與史傳作品閃耀著中華文明之光,作品中的人物無不閃耀著智

慧的光芒。其中有倡導禮樂治國的孔子,有宣揚保民而王的孟子,

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師的燭之武,有逃脫鴻門宴的劉邦……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人物展開討論,上述幾個人物,

哪一個給你的啟示最深?請以“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為主題,結

合你的感受與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課本內容,有所聯系現實,闡述自己的觀點,理性

評價歷史人物。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

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永遠的燭之武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很榮幸能參加這次讀

書會,跟在座的同學一起沐浴在中華文明的智慧光芒中。更榮幸的

是能夠作為代表發言,今天我發言題目是《永遠的燭之武》。

秦晉聯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如累卵。國難面前,燭之武臨危受

命、孤身出城;強秦帳內,燭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鞏。終于,談

笑間,干戈化為玉帛。燭之武深明大義不計個人得失的愛國情操,

燭之武義無反顧獨闖秦營的英雄氣概,雖經兩千多年時光流水的沖

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奪目的光華!

命運對燭之武并不公允,幾十載的飽受冷落,大半生的懷才不

遇,滿腹經綸的燭之武,只是鄭國一個小小的負責養馬的“圉正”。

在他伏下蒼老的身軀拾起艱辛的時候,沒有人記起他;當他仰起斑

白的頭顱呼出抑郁的時候,沒有人記起他。

當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時候,有人想起了他;當大軍壓境“國危

矣”的時候,有人推出了他。就這樣,“今老矣”的燭之武,踉蹌

著,被推到了兩軍對峙的刀鋒前,被推到了生死難測的境地前。

沒有多少抱怨,說的只是謙遜的“無能為也已”;沒有怎么推

辭,做的只是慨然“許之,夜縫而出”。于是,一個一直模糊的身

影,在歷史的這一刻,變大、變高、變清晰。當一個須發盡白、手

無縛雞之力的老人,在月隱風高的夜晚,被人用繩子拴著放到圍有

層層虎狼之師的孤城外;當一個步履蹣跚、牙落齒搖的老人,在冰

冷刺骨的寒風里,揉著酸痛的腰肢走進劍拔弩張的秦軍大營,這該

需要怎樣的堅定和無畏!無論他是成功還是失敗,千載之后的我們

都該為他的忠誠和勇敢高聲喝彩!

面對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要有智慧。

慷慨陳詞間,有燭之武對鄭國的一片赤誠,還有對局勢的準確掌控;

寥寥數語里,有燭之武對人情的自如練達,還有對世事的深刻洞明。

所以,一場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說,與鄭人盟”,一場滅國的

災難,就這樣化為無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感

謝《左傳》為我們記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縱然隔著千年看去,

他依然傲然屹立在歷史長河中,那就是燭之武。

令人欣喜的是當今社會并不缺乏燭之武這樣有勇有謀深明大義

的愛國志士。

歷史照進現實。2020年伊始,從中原到荊楚,從氾水到長江,

敵人從有形到無形;還是白發蒼蒼的身影,還是皺紋磨不去的堅毅

目光,還是熾熱的拳拳報國之心,又一位老人踏上征途——他就是

鐘南山院士。疫情爆發,這位當代燭之武第一個沖上前線,親自臨

床工作,率無數白衣勇士堅守陣地。正有賴于他們的殊死拼搏,中

國才能在嚴峻的國際環境下交出令人民滿意的抗疫答卷,我們才有

機會回到這里暢所欲言。

一役功成,大敵已退,燭之武卻如曇花一現再無記載,他的結

局不得而知,就連其名字史學界都無定論。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這

位老人點燃了一支紅燭,兩千多年來熊熊烈焰長明不熄,照耀著中

華民族永遠挺立的脊梁,愈挫愈剛,歷久彌新。

同學們,不要以為四海太平、戰亂無有,看看西亞、東歐的炮

火連天,想想中印邊境埋骨的少年英雄,這個時代,真的不需要燭

之武了嗎?更有“曹無傷”之徒,向“項王”俯首低眉,豈是“明

哲保身”的選擇嗎?正所謂“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又有“以

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要傳承燭之武的精神,古為今用,秉

承“祖國和人民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的信念,讓心中的燭

火照亮個人前程與民族夢想的融匯貫通,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

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至共產主義的偉大事業奮斗不息!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例文: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很榮幸能參加這次讀

書會,跟在座的同學一起沐浴在中華文明的智慧光芒中。更榮幸的

是能夠作為代表發言,我演講的主題是“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

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是孔子。因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時光太瘦,指縫太寬,不經意的一瞥,已經經年。從炎帝黃帝

到秦漢三國的歷史,從唐宋元明清到如今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

央,時間沖刷了一切,卻也讓儒家思想展示出了它燦爛的光輝。有

禮,方能治國,是孔圣人教會我最寶貴的一課。因此,眾多歷史人

物之中,我獨愛彬彬有禮的孔夫子。

孔子倡導禮樂治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霧,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

也。”從積極方面理解,孔子主張以禮治國,而曾皙說的是禮治下

的太平盛世的圖景。“寧為太平犬,莫作亂世民。”春秋之末,天

下大亂,身為萬世宗師,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則,他以

“仁”為本的思想就無從得以體現。而曾皙講的這個境界,就應是

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濟穩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

善、美的人生,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個大同世界的理想。

有禮,方能有為。孔子的弟子子夏為地方官時向孔子問政,孔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治國需以禮,而治理地方也需以禮,循序漸進地推行政策,目光放

長遠,才能造福人民,為民謀利,如若急功近利,不但無為,反會

失去民心。孔子禮樂治國的思想,依舊能夠散發它獨有的儒家氣息,

為治國治地治家,作出優秀的典范。

或許有人認為,千年已過,孔子所倡導的禮治思想早已過時。

其實不然,儒家思想正如一壺佳釀,時光賦予它的并非腐朽,而是

那越品越醇的香氣。歷史的長河滾滾東去,但總有一些文化之光,

會穿越物質的層面,沉淀于歲月之中,愈發明亮。疫情期間許多西

方國家都借此機會緩解老齡化問題,棄老百姓的生命于不顧,可是

我們中國依舊初心不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平民大眾的身體健

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這便是儒家“以民為本”“為政以德”

禮治思想的集中體現。相信在今后的復興路上,我們黨依然會持此

初心,在世界舞臺上越走越遠!

''修身,治國,平天下。”從小我的作為,到國家的治理,孔

子思想無時不在記錄著個人的修行,家國的宏章,孔子的思想也于

此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喜愛孔子,愛他那不恥下問的品格,愛他那

施行仁政的大志,愛他那平易近人的性情。有禮,方能治國,是我

在孔子的思想殿堂中學到最燦爛的一課,也愿同學們能夠從儒家的

思想中有所啟迪,于孔圣人的言行中汲取行世之精華。天不生仲尼,

萬古如長夜。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圍繞諸子散文與史傳作品中“閃耀著中華文明之光”的人

物展開,列舉孔子、孟子、庖丁、燭之武、劉邦等代表人物引發考

生的聯想和思考。寫作時可以圍繞上述幾個人物中某一個人物展開,

也可以擴展范圍,但不要脫離材料情境而漫談諸子散文或史傳文學

作品或現實生活中的人物。

材料所給出的人物中,孔子和孟子是現實存在的人物,也是寫

下這些課文的作者。因此,對他們的討論可充分結合他們的文學作

品進行,如個人精神品質上,孔子具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勇士

精神和犧牲精神,如孔子雖不得重用,卻始終心系國家,懷抱著“莫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

詠而歸”的社會大同理想(通過“吾與點也”可以看出)。又如孟

子,同樣可以從“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舍生而取義者也”

中看到其高尚人格,也能從其仁政愛民的治國理念中看到其家國情

懷。

庖丁、燭之武和劉邦則是作者筆下的人物,這些人物,或虛構,

或真實,但都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智慧之光。庖丁之所以能夠做到目

中無牛是因為他殺過的牛太多了,從何處入刀,刀往哪里走,何處

是肌肉,何處是內臟,何處是骨頭,他都一清二楚,這跟他平時殺

牛的經驗積累是分不開,所謂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可以從中得

知成功在于勤奮,只要平時多加練習,肯下功夫,仔細觀察思考,

一樣能像庖丁解牛一樣做起事情來游刃有余。燭之武是一個智勇雙

全的愛國義士,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只身

去說服秦君,他在說秦伯之前,只是鄭國的一個圉正,小小的養馬

官,有著懷才不遇的憤怨,但在鄭國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只身去

說服秦伯,足見其義、勇。說服秦伯時,他只字不提鄭國利益,而

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分析亡鄭對晉有利,而存鄭對秦有利,曉之

以理,動之以情,運用智慧最終化解了鄭國的危難,所以說他是一

個有義有勇有智謀的愛國之士,具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如通過劉邦和項羽在鴻門宴上的表現,可看出兩者都是亂世英雄,

胸懷天下,氣勢如宏,但在用人之術上差異甚大,引人深思。同時一,

劉邦在鴻門宴上還能卑辭言和,保存實力,并疏通項羽季父項伯,

最終順利脫身,從中也可看出其能屈能伸。

材料中的庖丁游刃有余,燭之武智勇雙全等,都是富有智慧的

人物,但也各有各的個性和思想。寫作時,考生在對人物的選擇上,

不可為了標新立異而選擇他們同樣有所體現的“無為”“牢騷”等

思想,呈現負能量。考生要站在時代高度,以古為今用的思想理念,

選擇欣賞他們的思想智慧,談他們給你的學習、生活乃至人生帶來

了怎樣的啟示,展現一代青年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針對這幾個人,考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和思考,如選擇熟能生

巧、掌握規律后游刃有余的庖丁作為自己的寫作對象,談給你學習、

做事的啟示;如,寫受命于危難之間,憑借自己的洞若觀火的智慧、

能言善辯的口才使國家轉危為安的燭之武,并且還可強調燭之武是

在懷才不遇的情況下先國家而后私怨。

立意:

L追尋先賢利家國,完善自我重踐行。

2.以燭之武為鏡,做德才兼備之人。

3.目無全牛智卓絕,游刃有余技超群。

4.選擇明智走對路,態度謙遜更遠行。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鹽鐵論》)

②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論語》)

③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

④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孟子》)

對于以上言論,你有怎樣的感想?請選擇其中的兩句立意,體

現彼此的某種關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

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答案】例文

安之若素方能翩若驚鴻

佛曰:天機不可泄露。世事滄桑,大多說不清道不明,縱使你

細加揣測,又能明白多少過往,預料多少未來?所以安之若素方能

翩若驚鴻。

古人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并非所有的等待都能換來春暖花開,也并非所有的堅持

都會燈火通明,人的煩惱往往來自其執念。佛日:萬事皆空。人世

間,刻舟求劍只能換來一場空,每個人最終都會赤裸裸地歸去,一

絲云彩也不能帶走。但是,結果并非全部,人生這個旅途才是真正

值得玩味的,你不會因為花終將枯萎而避免了一切開始。人生如渡,

平常心最重要;也許命適早已經寫好刷本,我們都只是入戲的戲子,

所有勉強得來的結果都不會是最終的結果,安之若素,方得始終。

德國女總理默克爾,原是社會主義東德的化學工程師,她依然

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訪問北京,她拒絕住總統套間,早餐與大家

一`起吃自助餐。而她夾面包片時,不小心掉落了一■片,她很自然的

蹲下拾回自己的盤子。顆平常心,讓她質樸而偉大。

然而,佛家所說平常心并非一味墮落的無為之心,扯著一切順

其自然的幌子而安于碌碌無為是一種謬論,強行給自己下結論本身

就違背了常理。古人亦云: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即使你

無法改變已經走過的路,但你依然可以決定將要走的路。在我看來,

貝多芬曾經被命運下了禁行令,然而他吃的苦受的難正是他的通行

證,涅槃方能重生。

不必埋怨你的舞臺上還是一片漆黑,它只是在給你更多的時間

做幕后人,每個戲子即使出演的時間再短,也終將出現在聚光對下,

曇花一現也有其傾城之美。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不必彷徨,不必

懷疑。你來到了人世,自然有你的使命,你并非為了一生碌碌無為

而來,更不是為了一生怨天尤人而來,也許我們生來平凡,但請你

拒絕平庸。

當命運無法改變時就去接受它,接受不了就去改變自己,做一

個“明者”“知者”,沒有什么會是永垂不朽的。如果生活絆倒了

你,你要爬起來跟它說:來,我們三局兩勝。在這漫長的斗爭中,

會有受傷的時候,往往敵人比我們更加強大,但毋庸置疑,我們終

會握手言和。你并非命運的奴隸,也終就不會是命運的主人,謹慎

行走于世間時愿你享受詩和遠方。

花開終有時,唯愿那時的你,翩若驚鴻。

【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根據要求寫作的能力,以材料作

文的方式呈現。材料作文應先辨清材料的表達方式,是敘事類、說

明類、說理類,還是描寫類;然后針對不同類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

應對策略進行立意。

審題:

這是一道名言組合類材料作文題。材料由四句名言組成,分別

選自《鹽鐵論》《論語》《莊子》《孟子》。題目的要求“選擇其

中的兩句立意,體現彼此的某種關系”。首先,要明確每一句名言

的內涵。第一句強調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潮流,講究因時一、因世而

為;第二句強調一種迎難而上的勇毅精神;第三句強調順應自然與

規律,樂天安命;第四句強調懂得取舍。其次,要選擇其中的兩句,

立意要體現所選兩句的某種關系,如包含、并列、遞進、條件、對

立、一分為二等。因此本題可多角度立意。如,①②結合,可理解

為當時代進步,事情的發展會推著人向前,這時即便有些事你覺得

困難,也要迎難而上,由此可提取出與時俱進、努力奮進等立意;

①④結合,則可提取出與時俱進,積極有為等立意;②③結合,可

討論在什么情況下“不可為而為之“,在什么情況下“安之若命

②④結合,則可從"有所為"的標準上分析,得出對的事要為,并且

要迎難而上的觀點;①③結合,可寫審時度勢,順應時代變化等;

③④結合,可寫不為不義之事,即使有危險也安之若命等。

參考立意:

①②結合,與時俱進,不怕困難;努力奮進,隨時而動等;

①④結合,與時俱進,積極有為等;

②③結合,關乎道義不可為而為之,順應規律安之若命等;

②④結合,不為不義之事,正義之事不可為亦迎難而上等。

①③結合,審時度勢,順應時代變化等;

③④結合,不為不義之事,即使有危險也安之若命等。

素材:

1.審度時宜,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一一明代張居正

2.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時。時者國之所

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一一宋代蘇軾

3.1910年初,蔡元培撰寫《中國倫理學史》。針對清朝末年

中國思想文化界抱殘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蔡元培通過中西文化

對比,指出〃故西洋學說則與時俱進〃。他把散見于中國古書中的〃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與時俱新〃等激勵人的說法概括綜合為〃與時

俱進〃。

行文結構:

本題沒有限制文體,如寫議論文,此題可采用對比式的結構行

文,首先明確選擇哪兩則名言,然后通過分析這兩則名言提出自己

的觀點,再采用對比的方式進行論述。如此題可圍繞“審時度勢,

順應時代變化”這一中心論點展開論述,先引用張居正的名言,從

正面論證中心論點;然后再列舉反面事例,分析不能審時度勢的危

害性,前后形成對比,最后回扣論點總結全文。注意凸顯一下標題、

開頭、結尾的照應關系。

【點睛】名言名句類型的作文要寫好,首先是解讀名言名句的

意思,其次才可能結合名言名句的內涵準確立意。而要真正理解名

言名句的內涵最好能結合其產生的背景,以及材料中給這些名言名

句附加的限定來理解,如名言名句的作者、創作背景。忌望文生義,

主觀臆斷。本題要求從所給的句子中,選擇兩個確定立意,所以考

生在寫作時可選出兩個有內在邏輯關聯的句子確定出一個立意。具

體寫作時一,如選擇議論文,則應小切口,深分析;寫散文或記敘文,

則應情感飽滿,寫得形象、具體、生動,有靈性。

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春秋時期,秦、晉合兵圍鄭,《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正發生

在此時。燭之武在說秦伯之前,只是鄭國的一個圉正(養馬官),

有著懷才不遇的憤怨,但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足見其義、

勇。佚之狐的識人之明和鄭伯的納諫認錯也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但在課堂討論中,也有同學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佚之狐推卸責

任,嫁禍燭之武,“在其位”卻“不謀其政”,為的是個人得失;

鄭伯搖擺于楚國、晉國之間是三心二意,危難之際才想起燭之武屬

于識人不明。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鄭文公、燭之

武和佚之狐三人,你對哪個人物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

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好!非常榮幸在此分享我的讀書心得,今天我演講的題目

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昔有佚之狐,有知人之智,向鄭伯舉薦燭之武,讓燭之武憑借

其三寸不爛之舌,智退秦師。他人皆贊譽燭之武之智,鄭伯從諫如

流、知人善任。而我最敬佩的是佚之狐,因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知人方能舉薦賢才,才不至有懷才不遇之遺憾。《論

語》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實為不易。昔

有燭之武心懷凌云之志,能言善辯,然而無伯樂舉薦,只得湮沒無

聞。后來,鄭國臨難,佚之狐慧眼識珠,他向鄭伯舉薦燭之武,并

說如果燭之武面見秦伯,一定能憑借口舌之功,智退秦國軍隊。燭

之武感念佚之狐的舉薦和鄭伯的信任,于是“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

寶,三寸之舌勝于百萬雄師”。歷史會銘記燭之武的“老驥伏才歷,

志在千里”,更會鐫刻下佚之狐的知人之智。

揆諸歷史,多少賢才沒有遇到鮑叔、佚之狐這樣的伯樂而壯志

難酬。李太白高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遭賜金

放還;杜子美高歌“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而志向難遂;陸放

翁悲吟“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而壯志難酬;辛稼軒

悲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而君主不知。古往今來,多少

英雄豪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