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呂梁市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屆呂梁市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屆呂梁市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屆呂梁市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屆呂梁市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屆呂梁市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卷2024.01試卷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將歷史上存在過的事實進行了一番考察之后,我們可以說,中醫(yī)學在歷史上基本不是一個封閉體系。但它也不是一個主動接受、主動外傳的一種開放體系。質言之,中醫(yī)學是一個被動的開放體系。中醫(yī)學不斷地、但卻是被動地接受異質文化的醫(yī)學信息。之所以說是“被動”,是因為它從未積極地去獲取異質文化的信息。從佛教醫(yī)學到基督教醫(yī)學乃至近現代的西方醫(yī)學,都是人家主動送上門來的。對于這樣的異質文化信息,中醫(yī)學一般并不排斥,而是盡可能地將之組合到自己的機體中去。因此,簡單地說中醫(yī)學保守、封閉,乃是無理由的,或說是頗有些膚淺的。中醫(yī)學的信息常不斷外傳出去。不過,這種外傳也是被動予取的:誰要誰拿去,恕不主動送“貨”上門。包括朝鮮、日本這樣的近鄰,中國的醫(yī)生基本上是不請不去。正好比醫(yī)家有一條俗規(guī)“醫(yī)不叩門”一樣,朝鮮、日本到中國請教醫(yī)學、請派醫(yī)生很積極、很主動,因此它們的醫(yī)學雖然起步遲,但發(fā)展、進步也快。阿拉伯、歐洲各國則不遠萬里而來,既帶來它們的醫(yī)學信息,又帶走中國醫(yī)學的信息,因此,雖然信息傳通不方便,卻也能使雙方互惠互利,各有進益。中醫(yī)學開放體系的被動性,是與中華文化的陰柔性質有關的。以柔弱為剛強,樂于接受,卻不主動輸出,不像西方文化那樣剛愎自用,富于外侵性、競爭性、進取性。從這一意義上說,中醫(yī)文化是相對“保守”了,“封閉”了。但是這一切又正是其內在的結構穩(wěn)定性所需要的。任何一個科學理論體系,按照科學哲學理論家?guī)於鞯恼f法,都有一個“范型”(或稱“范式”)。尤其在其常規(guī)時期,主要表現為積累和繼承,建立的是一個穩(wěn)定結構。對于反常現象的出現,會做內穩(wěn)態(tài)的調整。只有無法調整的反常積累多了,到最后“脹破”常態(tài)范型本身,出現了危機,才會使范型的穩(wěn)態(tài)結構破壞,于是科學革命到來,產生新的范型。中醫(yī)學理論體系是一個穩(wěn)定結構的常態(tài)范型。歷史上從外而來的醫(yī)學信息,作為“反常”看待也可,但它都是加以吸收、調整的。例如印度的四大學說,吸收了也調整了一段時期(從陶弘景到孫思邈都努力做了調諧),但終于未能整合進去,因此這些信息就自動脫落了。相反,西方的接骨術之類,就被吸收進入了中醫(yī)學范型體系。中醫(yī)學的理論體系的開放性質,即屬于科學常態(tài)范型時期的積累性質。這一過程還在繼續(xù)。近現代西方醫(yī)學的異質信息如洪水猛獸般沖擊著中醫(yī)學理論體系,但我認為,中醫(yī)學理論體系雖然是開放的,可是這種開放的程度還不至于自殘到把門墻一概夷為平地,讓中醫(yī)學自動退出歷史舞臺而自取滅亡。任何“開放”,都不會以犧牲自己的存在價值作為代價的。中醫(yī)學面對西醫(yī)學的沖擊,主要是接納、匯通,當危及自己生命時,則抗爭、論戰(zhàn)。主要還在進行調適。至少到目前為止,西醫(yī)學的異質信息、反常現象,都還未足以“脹破”中醫(yī)理論構架,西醫(yī)范型也還取代不了中醫(yī)范型。這不是中醫(yī)理論體系開放不開放或開放程度夠不夠的問題,這是中西醫(yī)之間理論間架的本質差別問題:中西醫(yī)在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闡明醫(yī)學的規(guī)律,揭示醫(yī)學的本質。在這兩大理論體系的架構中,西醫(yī)闡明的是生物醫(yī)學規(guī)律,具體的致病因子與人體局部組織細胞等之間引起疾病的因果鏈關系;中醫(yī)闡明的是人處于自然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心理不同狀態(tài)內外環(huán)境條件下之調諧關系,是生態(tài)醫(yī)學的適應規(guī)律理論。從理論的涵容度來說,中醫(yī)理論比西醫(yī)理論大;從方法論言,西醫(yī)為原子論(還原論),中醫(yī)為系統(tǒng)論(目前是樸素的系統(tǒng)論);從臨床應用價值論,西醫(yī)可以治好很多疾病,中醫(yī)在某些方面效果不及西醫(yī)好,但是中醫(yī)可以治愈某些西醫(yī)目前還治不好的病癥。顯然,目前的西醫(yī)理論和信息脹不破也取代不了中醫(yī)范型。這或許可用一個例子作比: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力學理論脹不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可以脹破并涵容經典物理學。這是中外醫(yī)學交流史所見的事實告訴我們的結論。那么,中醫(yī)學的常態(tài)范型要承續(xù)到何時才能發(fā)生革命呢?庫恩說:“革命是世界觀的改變。”中醫(yī)學的“世界觀”即“陰陽自然觀”:“道—陰陽—氣—五行”哲學。它按照這個世界觀來認識人所生活的自然界、社會和人的內心世界。按照這個世界觀發(fā)現其規(guī)律,指導其臨床。目前的西醫(yī)學的生態(tài)醫(yī)學理論還提不出比中醫(yī)學更高明的理論。只有當生態(tài)醫(yī)學理論的研究,在認識自然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和人的心理狀態(tài)的總體規(guī)律方面,能夠發(fā)現很多的“反常”以突破和代替陰陽五行規(guī)律描述,那時中醫(yī)學的革命才會真正發(fā)生,新的世界觀(自然觀)取代舊的世界觀(自然觀)。中外異質文化的傳通將幫助中醫(yī)學革命時代的到來,而與此同時,也將是西醫(yī)學的革命時代。(摘編自馬伯英《中國醫(yī)學文化史》)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質言之”中的“質”,指的是考察了歷史上存在過的事實后,在中醫(yī)學體系特點表述上的“質樸、如實、直截了當”。B.“醫(yī)不叩門”告誡行醫(yī)者不要主動上門為病人治病,這條醫(yī)家的俗規(guī)在相當程度上也體現了歷史上中醫(yī)學信息外傳的特點。C.在中西醫(yī)兩大理論體系的架構中,西醫(yī)更側重于引起疾病的具體因果鏈關系,中醫(yī)則更側重于人所處的內外環(huán)境下的調諧關系。D.中醫(yī)所闡明的適應規(guī)律理論,屬于西醫(yī)學的生態(tài)醫(yī)學理論范疇,但目前西醫(yī)學的這一理論還提不出比中醫(yī)學更高明的理論。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前四段的內容可以看出,相較于西方文化富于外侵性等特點,中醫(yī)學具有保守、封閉性,但簡單地認為中醫(yī)學保守、封閉,則是膚淺的。B.“作為‘反常’看待也可”,即從外而來的醫(yī)學信息對于中醫(yī)學是具有沖擊性的,當積累多了,中醫(yī)學無法吸收、調整時,就會進行抗爭、論戰(zhàn)。C.從理論涵容度來說,恰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可以脹破并涵容經典物理學”,目前中醫(yī)學范型體系是超過了西醫(yī)的理論和信息的。D.目前中醫(yī)的“陰陽自然觀”理論仍然非常先進,從庫恩“革命是世界觀的改變”的觀點來說,中醫(yī)學的革命還沒有真正發(fā)生。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第三段觀點的一項是(

)A.鄭和歷次出洋均配備醫(yī)官、醫(yī)士,多達一百八十余名,每艘船有醫(yī)生2~3名。名醫(yī)陳以誠、陳常作為隨船醫(yī)生同往,與所經之國進行醫(yī)藥交流。B.由于海上貿易的發(fā)達,中國與東南亞諸國如真臘國、丹眉流國、羅斛國、渤泥國、阇婆國、三佛齊等國均有貿易與醫(yī)藥交流。C.越南、印度在向中國請教醫(yī)學上,不同于朝鮮、日本多次請派醫(yī)生,而是大多依靠僧侶、官員之間的交流,因而在越南、印度,中醫(yī)師相對較少。D.五代后蜀時有著名的波斯人后裔李珣、李玹兩兄弟,李玹以販賣香藥為業(yè),李珣能詩詞又精醫(yī),撰《海藥本草》六卷,這是介紹外來藥物的專著。4.請簡要說明文本中中醫(yī)學“被動”的原因。5.作者是怎樣證明西醫(yī)學取代不了中醫(yī)學的?請根據文本概括。(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守夜人劉亮程每個夜晚都有一個醒著的人守著村子。他眼睜睜看著人一個個走光,房子空了,路空了,田里的莊稼空了。人們走到各自的遙遠處,仿佛義無反顧,又把一切留在村里。醒著的人,看見一場一場的夢把人帶向遠處,他自己坐在房頂,背靠一截漸漸變涼的黑煙囪。每個路口都被月光照亮,每棵樹上的葉子都泛著熒熒青光。那樣的夜晚,那樣的年月,我從老奇臺回來。我沒有讓守夜人看見。我繞開路,爬過草灘和麥地溜進村子。守夜人若發(fā)現了,會把我送出村子。認識也沒用。他會讓我天亮后再進村。夜里多出一個人,他無法向村子交代。也不能去說明白。沒有天大的事情,守夜人不能輕易在白天出現。守夜人在雞叫三遍后睡著。整個白天,守夜人獨自做夢,其他人在田野勞忙。①村莊依舊空空的,在守夜人的夢境里太陽照熱墻壁。路上的塘土發(fā)燙了。他醒來又是一個長夜,忙累的人們全睡著了。地里的莊稼也睡著了。按說,守夜人要在天亮時,向最早醒來的人交代夜里發(fā)生的事。早先還有人查夜,半夜起來撒尿,看看守夜人是否睡著了。后來人懶,想了另外一個辦法,白天查。守夜人白天不能醒來干別的。只要白天睡夠睡足,晚上就會睡不著。再后來也不讓守夜人天亮時匯報了。夜里發(fā)生的事,守夜人在夜里自己了結掉。賊來了把賊攆跑,羊丟了把羊找回來。沒有天大的事情,守夜人絕不能和其他人見面。從那時起守夜人獨自看守夜晚,開始一個人看守,后來村子越來越大,夜里的事情多起來,守夜人便把村莊的夜晚承包了,一家六口人一同守夜。父親依舊坐在房頂,背靠一截漸漸變涼的黑煙囪,眼睛盯著每個院子每片莊稼地。四個兒子把守東南西北四個路口。他們的母親摸黑掃院子,洗鍋做飯。一家人從此沒在白天醒來過。白天發(fā)生了什么他們全然不知。當然,夜里發(fā)生了什么村里人也不知道。他們再不用種地,吃糧村里給。雙方從不見面。白天村人把糧食送到他家門口,不聲不響走開。晚上那家人把糧食拿進屋,開夜伙。村里規(guī)定,不讓守夜人晚上點燈。晚上的燈火容易引來夜路上的人。蚊蟲也好往燈火周圍聚。②村莊最好的防護是藏起自己,讓人看不見。讓星光和月光都照不見。多少年后,有人發(fā)現村莊的夜里走動著許多人,臉慘白,身條細高。多少年來,守夜人在夜里生兒育女,已是幾十口人。他們像老鼠一樣晝伏夜出。聽說一些走夜路的人,跟守夜人有密切交往。那些人白天睡在荒野,在大太陽下曬自己的夢。他們把夢曬干帶上路途。這樣的夢像干草一樣輕,不拖累人。夜晚的天空滿是飛翔的人。村莊的每條路都被人夢見,每個人都被人夢見。夜行人穿越一個又一個月光下的村莊。一般的村子有兩條路,一條穿過村子,一條繞過村子。到了夜晚穿過村子的路被攔住,通常是一根木頭橫在路中。夜行人繞村而行,車馬聲隱約飄進村子,不會影響人的夢。若有車馬穿村而過,村莊的夜晚被徹底改變。瞌睡輕的人被吵醒,許多夢突然中斷。其余的夢改變方向。一輛黑暗中穿過村莊的馬車,會把大半村子人帶上路程,越走越遠,天亮前都無法返回。而突然中斷的夢中生活會作為黑暗留在記憶中。如果認識了守夜人,路上的木頭會移開,車馬輕易走進村子。守夜人都是最孤獨的人,很容易和夜行人交成朋友。車馬停在守夜人的院子,他們在星光月影里暗暗對飲,說著我們不知道的黑話。守夜人通過這些車戶,知道了這片黑暗大地的東邊有哪些村莊,西邊有哪條河哪片荒野。車戶也從守夜人的嘴里,清楚這個黑暗中的村莊住著多少人,有多少頭牲畜,以及那些人家的人和事。他們喜歡談這些睡著的人。“看,西墻被月光照亮的那戶人,男人的腿斷了,天一陰就腿疼。如果半夜腿疼了,他會咳嗽三聲。緊接著村東和村北也傳來三聲咳嗽,那是馮七和張四的聲音。只要這三人同時咳嗽了,天必下雨。他們的咳嗽先雨聲傳進人的夢。”那時,守在路口的四個兒子頭頂油布,能聽見雨打油布的聲音,從四個方向傳來。不會有多大的雨,雨來前,風先把頭頂的天空移走,像換了一個頂棚。沒有風,頭頂的天空早舊掉了。雨頂多把路上的腳印洗凈,把遍野的牛蹄窩盛滿水,就住了。牛用自己的深深蹄窩,接雨水喝。野兔和黃羊,也喝牛蹄窩的雨水,人渴了也喝。③那是荒野中的碗。“門前長一棵沙棗樹的人家,屋里睡著五個人,女人和她的四個孩子。她的二兒子睡在牛圈棚頂的草垛上。你不用擔心他會看見我們,他雖然常常瞪大眼睛望著夜空,他比那些做夢的人離我們還遠。④他的目光回到村莊的一件東西上,那得多少年時光。這是狗都叫不回來的人,雖然身體在虛土莊,心思早在我們不知道的高遠處。他們的父親跟你一樣是車戶,此刻不知在穿過哪一座遠處村落。”在他們的談論中,大地和這一村沉睡的人漸漸呈現在光明中。(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部分,守夜人的“醒著”和把人帶向遠處的“夢”,以及我“溜進村子”等,都體現了人們對村莊的情感。B.守夜人從被查夜到承包了村莊的夜晚,說明村莊里的人們對守夜人越來越信任,守夜人的隊伍也發(fā)展得越來越大。C.村莊中那三個人同時咳嗽了,天必下雨,可見這三個人的身體對雨的到來比較敏感,而守夜人的兒子主要通過聽覺來感受雨。D.睡在牛圈棚頂草垛上的“二兒子”仰望夜空,心思在高遠處,意識不到村莊的可貴,與他的父親一樣想著要遠離村莊。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中“空空的”照應第一段中的“空了”,兩處“空”的具體原因相同。B.句子②中的“藏起自己”,指村莊在夜晚需要盡量降低存在感,守夜人也是。C.句子③中的“荒野中的碗”,比喻文中的“牛蹄窩”,體現了人與萬物相和諧的意識。D.句子④表現當生命到一定階段后,村莊的意識才有可能在心中漸漸回歸,富有張力。8.“多少年后,有人發(fā)現村莊的夜里走動著許多人”這個段落,寫出了夜行人的特點和對村莊的影響。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9.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討論,甲組提出一組關鍵詞:守夜人·夜行人·村莊;乙組提出一個關鍵詞:孤獨。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太宗曰:“《孫子》所言治力①何如?”靖②曰:“‘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略言其概爾。善用兵者,推此三義而有六焉:以誘待來,以靜待躁,以重待輕,以嚴待懈,以治待亂,以守待攻。反是,則力有弗逮。非治力之術,安能臨兵哉?”太宗曰:“今人習《孫子》者,但誦空文,鮮克推廣其義。治力之法,宜遍告諸將。”太宗曰:“朕觀千章萬句,不出乎‘多方以誤之’一句而已。”靖良久曰:“誠如圣語。大凡用兵,若敵人不誤,則我?guī)煱材芸嗽眨科┤甾钠澹瑑蓴尘桑恢蚴В鼓芫取J枪沤駝贁。视梢徽`而已,況多失者乎!”(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材料二:凡戰(zhàn)若敵人行陣整而且銳未可與戰(zhàn)宜堅壁待之。候其陣久氣衰,起而擊之,無有不勝。法曰:“后于人以待其衰。”唐武德中,太宗圍王世充于東都,竇建德悉眾來救。太宗守武牢以拒之。建德陣汜水東,彌亙數里,諸將皆有懼色。太宗將數騎登高以觀之,謂諸將曰:“賊起山東,未見大敵。今渡險而囂,是軍無政令;逼城而陣者,有輕我之心也。我按兵不動,待彼氣衰,陣久卒饑,必將自退,退而擊之,何往不克!”建德列陣,自辰至午時,卒饑倦,皆列坐,又爭飲水。太宗令宇文士及率三百騎,經賊陣之西,馳而南,戒曰:“賊若不動,正宜退歸;如覺其動,宜率東出。”士及才過,賊眾果動。太宗曰:“可擊矣。”乃命騎將建旗列陣,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東,以掩賊背。建德遽率其陣,卻止東原,未及整列,太宗輕騎擊之,所向披靡。程咬金等眾騎纏幡而入,直突出賊陣后,齊張旗幟,表里俱奮,賊眾大潰,生擒建德。(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注】①治力:保存軍隊的戰(zhàn)斗力。②靖:李靖,唐初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封衛(wèi)國公。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的方框內。凡戰(zhàn)A若敵人B行陣C整D而且銳E未可F與戰(zhàn)G宜堅壁H待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何如,指如何,“大王來何操”的“何操”指拿著什么,二者句式不同。B.一著,指下棋時落一子,與成語“一著不慎”中的“一著”意思相同。C.騎,指騎兵,與司馬遷《鴻門宴》“脫身獨騎”中的“騎”詞義不同。D.山東,文中指太行山以東地區(qū),即今河北一帶,與今天的山東省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認為,兵書千章萬句不外乎“多方以誤之”一句。李靖贊同他的看法,因為如果敵人不失誤則我軍不能取勝,同時又認為戰(zhàn)敗常是一處失誤導致的。B.武德年間,竇建德率領全部軍馬,前來救援被唐太宗包圍在東都的王世充。他的軍隊在汜水東邊擺開陣勢,長達數里,唐軍將領看了都感到畏懼。C.唐太宗觀察敵陣后,認為竇建德自山東起兵,一路與強敵作戰(zhàn),我軍如按兵不動,敵軍終將因士氣衰竭、士兵饑餓而后退,這時進攻定能取得勝利。D.宇文士及率軍引誘敵軍,敵人果然開始行動,唐太宗抓住戰(zhàn)機,派遣將士分別從敵軍背后、前面發(fā)動進攻,他自己也親自上陣,最終活捉竇建德。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今人習《孫子》者,但誦空文,鮮克推廣其義。(2)今渡險而囂,是軍無政令;逼城而陣者,有輕我之心也。14.李靖說:“以治待亂。”唐太宗在與竇建德的作戰(zhàn)中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請簡要說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下面小題。雁門九日無興登高作詩二首(其一)①楊巍九塞②行將遍,三秋歲欲殘。故鄉(xiāng)歸未得,客抱向誰寬?云送臺山③暝,風吹關樹寒。干戈正擾攘,何處可憑欄!【注】①隆慶初詩人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時作此詩。當時韃靼進擾不息,邊患非常嚴重。②九塞:明代北方的九個邊防重鎮(zhèn)。③臺山:五臺山,在雁門關東百余里。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敘事,寫詩人身肩重任,即將行遍所有要塞,此時已至秋末歲殘。B.頷聯承“九日”“三秋”而來,抒發(fā)了有家難歸、無可排遣的為客之愁。C.頸聯寫詩人登五臺山以覽秋景,狀物逼真;“寒”字兼寫物我,一語雙關。D.本詩語言樸實,不事雕琢,感情沉郁,在古代重陽節(jié)詩歌中別具一格。16.本詩尾聯與杜甫《登岳陽樓》中“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構思立意較為相似,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勸學》中多次提到“馬”,如“”,并非善于奔走卻能到達千里;如“”,也不能夠達到十步之遠,蘊含著關于學習的深刻道理。(2)唐代曹唐在《織女懷牽牛》中寫道“拋擲金梭織舊愁”,宋代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中“,”兩句,也體現了這一傳說。(3)芙蓉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比如“”和“”。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目前,世界上30%~50%的“土壤碳”被困在北半球的永久凍土中,氣候變化導致的任何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失衡,都會直接促使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釋放。因此,現在北極正呈逐漸升溫趨勢。增溫使碳循環(huán)加速,未來的北極可能A。不僅如此,碳循環(huán)的加速還將影響植物的覆蓋面積,會促使一些生物加速擴散到相鄰其他地區(qū),帶來連鎖生態(tài)反應。①根據科學家研究表明,②北極被子植物的多樣性來源于多個生物地理區(qū)域,③但約有54%左右的外來遷入者來自北美西部,④而且其遷入動態(tài)過程貫穿了北極植物區(qū)系的整個進化歷史,⑤這表明在北極和北美西部之間可能存在一個長期的生物散布廊道。顯然,⑥目前北極植被“綠化”的大范圍,⑦將深刻影響該地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⑧并對野生動物的遷徙和分布產生影響。⑨北極植被的顯著變化,⑩還會加劇北極和整個地球的氣候變化。如今,溫度的升高讓北極的凍土層開始融化,分解排出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讓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除此之外,北極地區(qū)的凍土層會逐漸消失,B,或將擴大濕地和沼澤地,而這些地區(qū)常常會出現苔蘚和草本植物,濕地會成為一些水生植物和水生生物的棲息地。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他并不比他的敵人如何強悍,不過只是能忍耐,知等待機會,且稍稍敏捷準確一點兒罷了。當他被一個人欺侮時,他并不即刻發(fā)作,他顯得很老實、沉默,且常常和氣地微笑。“大爺,你老哥要這樣,還有什么話說嗎?誰敢碰你老哥?請老哥海涵一點……”可是,一會兒,“小寶”嗖地抽出來,或是一板凳一柴塊打去,這“老哥”在措手不及情形中,哽了一聲便被他弄翻了。完事后必須跑的自然就一跑,不管是稅卡,是營上,或是修械廠。到一個新地方,住在棚里閑著,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餓得起,一見別人做事,就趕快幫忙去做,用勤快溜刷引起頭目的注意。直到補了名字,因此把生活又放在一個新的境遇新的門路上當作賭注押去。這個人打去打來總不離開軍隊,一點生存勇氣的來源卻虧得他家祖父是個為國殉職的游擊。①“將門之子”的意識,使他到任何境遇里皆能支撐能忍受。他知道游擊同團長名分差不多,他希望做團長。②他記得一句格言:“萬丈高樓平地起。”他因此永遠能用起碼名分在軍隊里混。20.請簡要分析文中三個加點詞語“海涵、嗖、勤快溜刷”的表達效果。21.文中有兩處畫橫線部分,請分析其中的引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22.語言文字運用Ⅰ和Ⅱ中畫波浪線部分,都有“常常”,說說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而這些地區(qū)常常會出現苔蘚和草本植物。(2)且常常和氣地微笑。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美,在中國古典詩文中隨處可見。而“文心涵濡”的理念恰恰是依托中國古典“文”及“文心”傳統(tǒng)以及相關的人生境界論傳統(tǒng),吸納中國古典人生智慧資源,形成以中國特有的“文心”為核心的美育文脈傳承。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D2.B3.C4.①與中華文化的陰柔性質有關,②其內在的結構穩(wěn)定性的需要。5.①立足中醫(yī)學發(fā)展的歷史事實,分析其不同于西醫(yī)學的體系特點;②引用庫恩的“范型”理論,闡釋西醫(yī)范型取代不了中醫(yī)范型;③深度對比分析中西醫(yī)之間理論間架的本質差別,并以物理學發(fā)展作為類比。【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中醫(yī)所闡明的適應規(guī)律理論,屬于西醫(yī)學的生態(tài)醫(yī)學理論范疇”錯誤,于文無據。原文中說的是“中醫(yī)闡明的是人處于自然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心理不同狀態(tài)內外環(huán)境條件下之調諧關系,是生態(tài)醫(yī)學的適應規(guī)律理論”,并未指出是中醫(yī)學還是西醫(yī)學的生態(tài)醫(yī)學理論范疇。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中醫(yī)學無法吸收、調整時,就會進行抗爭、論戰(zhàn)”錯誤。根據原文“中醫(yī)學面對西醫(yī)學的沖擊,主要是接納、匯通,當危及自己生命時,則抗爭、論戰(zhàn)”“未能整合進去,因此這些信息就自動脫落了”可知,“從外而來的醫(yī)學信息”沒有被整合進中醫(yī)學后就自動脫落了,而中醫(yī)學面對西醫(yī)學的沖擊,當危及自己生命時,則抗爭、論戰(zhàn)。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第三段的觀點為中醫(yī)學信息的外傳是被動予取的:誰要誰拿去,恕不主動送“貨”上門。A.體現了中醫(yī)外傳的主動性。B.體現了中醫(yī)外傳的廣泛性。C.體現了中醫(yī)外傳的被動性。D.體現了外來醫(yī)學在中國的流傳。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結合“中醫(yī)學開放體系的被動性,是與中華文化的陰柔性質有關的”可知,與中華文化的陰柔性質有關;結合“但是這一切又正是其內在的結構穩(wěn)定性所需要的”可知,其內在的結構穩(wěn)定性的需要。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結合“中醫(yī)學開放體系的被動性,是與中華文化的陰柔性質有關的……但是這一切又正是其內在的結構穩(wěn)定性所需要的”可知,立足中醫(yī)學發(fā)展的歷史事實,分析其不同于西醫(yī)學的體系特點,闡釋西醫(yī)范型取代不了中醫(yī)范型;結合“任何一個科學理論體系,按照科學哲學理論家?guī)於鞯恼f法,都有一個‘范型’……中醫(yī)學的理論體系的開放性質,即屬于科學常態(tài)范型時期的積累性質”“至少到目前為止,西醫(yī)學的異質信息、反常現象,都還未足以‘脹破’中醫(yī)理論構架,西醫(yī)范型也還取代不了中醫(yī)范型”可知,引用庫恩的“范型”理論,闡釋西醫(yī)范型取代不了中醫(yī)范型;結合“這是中西醫(yī)之間理論間架的本質差別問題:中西醫(yī)在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闡明醫(yī)學的規(guī)律,揭示醫(yī)學的本質”“目前的西醫(yī)理論和信息脹不破也取代不了中醫(yī)范型。這或許可用一個例子作比: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力學理論脹不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可以脹破并涵容經典物理學”可知,深度對比分析中西醫(yī)之間理論間架的本質差別,并以物理學發(fā)展作為類比,闡釋西醫(yī)范型取代不了中醫(yī)范型。6.D7.A8.特點:①帶著輕盈的夢想,晝眠夜行;②在夜晚,路過人們的夢境,穿越月光下的村莊。影響:①如果夜行人繞村而行,車馬聲不會影響村莊里人們的夢;②如果夜行人的車馬穿村而過,則會徹底改變村莊的夜晚。9.甲組:①本文以“守夜人”串起全文,具體介紹了“守夜人”的職責和生活;②“夜行人”的行走與“守夜人”的堅守形成映照,二者的密切交往圍繞“村莊”展開;③村莊中的具體狀況是“守夜人”和“夜行人”談論的內容,也是本文深沉的鄉(xiāng)土情懷所在,指向對生命狀態(tài)的思索的主題。乙組:①“守夜人”的生活世界與熱鬧的白天世界是對立面的狀態(tài),他們對村子里白天發(fā)生的事情全然不知,知道的是村里人不知道的夜里發(fā)生的事;②“守夜人”是在夜晚醒著守村子的人,“都是最孤獨的人”,能密切交往的只有“夜行人”;③“孤獨”不僅是“守夜人”的處境,更是人以旁觀視角對客體世界的深刻體驗,也讓生命完整地回到自身。【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D.“與他的父親一樣想著要遠離村莊”錯誤,由“他雖然常常瞪大眼睛望著夜空,他比那些做夢的人離我們還遠。他的目光回到村莊的一件東西上,那得多少年時光。這是狗都叫不回來的人,雖然身體在虛土莊,心思早在我們不知道的高遠處”可知,原文是說“二兒子”“的目光回到村莊的一件東西上”“心思早在我們不知道的高遠處”,不能由此推斷他就是要遠離村莊。故選D。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句子的能力。A.“兩處‘空’的具體原因相同”錯誤,由“房子空了,路空了,田里的莊稼空了。人們走到各自的遙遠處”可知,第一段中的“空了”指村莊因荒蕪而“空”,由“守夜人獨自做夢,其他人在田野勞忙”可知,句子①中的“空空的”指村莊因人們在田野勞忙而“空”。故選A。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和篩選信息的能力。該句是首句,因此答題區(qū)間結合下文分析。“夜行人的特點”的特點需要結合夜行人的行為進行分析。由“他們像老鼠一樣晝伏夜出。……那些人白天睡在荒野,在大太陽下曬自己的夢。他們把夢曬干帶上路途。這樣的夢像干草一樣輕,不拖累人”可知,夜行人做著屬于自己的輕盈的夢,白天睡覺,晚上守夜。由“夜晚的天空滿是飛翔的人。村莊的每條路都被人夢見,每個人都被人夢見。夜行人穿越一個又一個月光下的村莊”可知,夜行人在夜晚可以路過村里人們的夢境,他穿越一個又一個月光下的村莊。夜行人對村莊的影響需要結合夜行人路過村莊的行為進行分析。由“夜行人繞村而行,車馬聲隱約飄進村子,不會影響人的夢”可知,如果夜行人繞村而行,就不會影響村子里人們的夢;由“若有車馬穿村而過,村莊的夜晚被徹底改變。瞌睡輕的人被吵醒,許多夢突然中斷。其余的夢改變方向。一輛黑暗中穿過村莊的馬車,會把大半村子人帶上路程……”可知,如果夜行人的車馬穿村而過,則會徹底改變村莊的夜晚,將村里大半的人帶得離村莊越來越遠。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和擬寫文學短評的能力。題干要求圍繞關鍵詞“守夜人·夜行人·村莊”或者“孤獨”擬寫短評思路,前者需要理清文本的行文思路,后者需要分析文本的主旨。甲組,守夜人·夜行人·村莊:①文本1-8段敘述守夜人在夜晚守著村莊,白天睡覺,介紹“守夜人在夜里自己了結掉。賊來了把賊攆跑,羊丟了把羊找回來”“守夜人便把村莊的夜晚承包了,一家六口人一同守夜”“親依舊坐在房頂,背靠一截漸漸變涼的黑煙囪,眼睛盯著每個院子每片莊稼地。四個兒子把守東南西北四個路口。他們的母親摸黑掃院子,洗鍋做飯”,介紹了守夜人的職責和生活等。②文章第9段講述夜行人的生活,他們“像老鼠一樣晝伏夜出”“白天睡在荒野,在大太陽下曬自己的夢”“把夢曬干帶上路途”,或者“繞村而行”,或者“穿村而過”。不管是守夜人守護村莊,還是夜行人路過村莊,都是圍繞“村莊”展開,二者堅守與行走形成了相互映照。③文中敘述守夜人與夜行人的交談:“看,西墻被月光照亮的那戶人,男人的腿斷了,天一陰就腿疼……”“門前長一棵沙棗樹的人家,屋里睡著五個人,女人和她的四個孩子。她的二兒子睡在牛圈棚頂的草垛上……”,在交談中介紹了村莊里人們的生活,無論是斷腿的男人,還是馮七和張四咳嗽的聲音,無論是女人,還是她的孩子,都讓讀者看到了真實的鄉(xiāng)村生活,表達了作者濃濃的鄉(xiāng)土情結,以及作者對鄉(xiāng)村、對村子里人們的生活的思考,進而展現作者對生命狀態(tài)的思索。乙組,孤獨:①由“沒有天大的事情,守夜人絕不能和其他人見面”“一家人從此沒在白天醒來過。白天發(fā)生了什么他們全然不知。當然,夜里發(fā)生了什么村里人也不知道。他們再不用種地,吃糧村里給。雙方從不見面”可知,守夜人沒有天大的事情不會和村子里的人見面,因此,不知道白天村子里發(fā)生的事,而村子里的人也不知道夜里發(fā)生的事。從中可以看出守夜人的孤獨。②由“每個夜晚都有一個醒著的人守著村子。他眼睜睜看著人一個個走光,房子空了,路空了……”“守夜人都是最孤獨的人,很容易和夜行人交成朋友”“守夜人通過這些車戶,知道了這片黑暗大地的東邊有哪些村莊……”可知,守夜人夜晚獨自守著村子,他們都是最孤獨的人,他們獲得消息的來源只有那些夜行人,體現了守夜人的孤獨。③綜合文本可以看出,作者在描述守夜人的孤獨的同時,借此表現他對村莊、世界、生命等的思考。可見“孤獨”不僅是“守夜人”的處境,更是人以旁觀視角對客觀世界的體驗。10.AEG11.A12.C13.(1)現在學習《孫子兵法》的人,只知道背誦些空洞浮泛的文辭,很少有能推廣它的意義的。(2)如今渡過危險的汜水而喧鬧不止,這說明(他們)軍無法紀;迫近我們的城池而布列營陣,這說明(他們)輕視我軍。14.①唐軍堅守武牢按兵不動,這是唐軍之“治”;②竇建德的軍隊求戰(zhàn)不得,士卒饑倦,這是敵軍之“亂”;③嚴整的唐軍待敵亂之時迅猛出擊,大獲全勝。【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大凡作戰(zhàn),如果敵人陣容嚴整而且士氣旺盛,不可(貿然)與其決戰(zhàn),應當堅守壁壘以待有利時機。“凡戰(zhàn)”之后的三句都是對“戰(zhàn)”的論述,故應在“凡戰(zhàn)”后斷開,即在A處斷開。“整而且銳”是對“敵人行陣”的描述,至此語意完整,其后應該斷開,故在E處斷開。“未可與戰(zhàn)”語意完整,“宜堅壁待之”則是陳述正確的做法,二者之間應該斷開,故在G處斷開。故選AEG。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二者句式不同”錯誤。“何如”與“何操”都是賓語前置句,正確語序是“如何”“操何”,二者句式相同。句意:《孫子兵法》所論述的‘治力’是怎么樣的呢?/大王來的時候拿了什么沒有?B.正確。句意:一步失誤了。/一步棋走得不當。C.正確。名詞,騎兵/動詞,騎馬。句意:李世民率數名騎兵登上高岡觀察敵陣。/空身獨自騎著馬。D.正確。故選A。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一路與強敵作戰(zhàn)”錯誤。原文“未見大敵”意為未曾與強敵作戰(zhàn)。故選C。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但”,只;“鮮”,少;“克”,能;“廣”,推廣。(2)“囂”,喧鬧;“是”,這;“陣”,布列營陣。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以治待亂”指的是用嚴整等待敵人混亂。再看唐太宗的做法,“我按兵不動”,唐軍堅守武牢按兵不動,這是唐軍之“治”;“建德列陣,自辰至午時,卒饑倦,皆列坐,又爭飲水”,竇建德的軍隊求戰(zhàn)不得,士卒饑倦,這是敵軍之“亂”;“賊眾果動”之后唐太宗“乃命騎將建旗列陣,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東,以掩賊背。建德遽率其陣,卻止東原,未及整列,太宗輕騎擊之,所向披靡”,嚴整的唐軍待敵亂之時迅猛出擊,大獲全勝。參考譯文:材料一:太宗問:“《孫子兵法》所論述的‘治力’是怎么樣的呢?”李靖說:“‘以自己軍隊靠近戰(zhàn)場來等待敵人的長途跋涉,以自己軍隊的從容休整來等待敵人的奔走疲勞,以自己軍隊的糧足食飽來等待敵人的糧盡人饑。’這只是簡單地說了個大概。善于用兵的人,可以把這三種意義推廣為六個方面:用誘餌等待敵人到來,用鎮(zhèn)靜等待敵人急躁,用持重等待敵人妄動,用嚴明等待敵人懈怠,用嚴整等待敵人混亂,用守衛(wèi)等待敵人進攻。不這樣,力量就會有所不及。不用保存軍隊戰(zhàn)斗力的方法,怎能臨陣指揮作戰(zhàn)呢?”太宗說:“現在學習《孫子兵法》的人,只知道背誦些空洞浮泛的文辭,很少有能推廣它的意義的。保存軍隊戰(zhàn)斗力的方法,應當告訴全部將領。”太宗說:“我看了(兵書)千章萬句,不外乎‘多方以誤之’一句罷了。”李靖沉思良久,說:“確實如陛下所說。大凡用兵作戰(zhàn),如果敵人不失誤,那么我軍怎么能取得勝利呢?比如下棋,雙方勢均力敵,一步失誤了,最終也沒有辦法挽救。由此看來,古今勝敗,大概都是因為一處失誤而已,更何況多處失誤呢!”材料二:大凡作戰(zhàn),如果敵人陣容嚴整而且士氣旺盛,不可(貿然)與其決戰(zhàn),應當堅守壁壘以待有利時機。等到敵人列陣過久而士氣衰落之時,再出兵攻擊敵人,就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言:“后發(fā)制人是為了等待敵人士氣衰落時(再攻擊敵人)。”唐(高祖)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太宗”是用后來的廟號稱呼他)在東都洛陽包圍了王世充,竇建德率領全部兵馬來援救(王世充)。李世民扼守武牢(即虎牢關)以阻截竇建德援軍。竇建德在汜水以東布陣,(軍隊)綿延數里,唐軍將領(看了)都面有懼色。李世民率數名騎兵登上高岡觀察敵陣,(回來后)對眾將說:“竇建德自山東起兵至今,尚未遇到過強大的對手。如今渡過危險的汜水而喧鬧不止,這說明(他們)軍無法紀;迫近我們的城池而布列營陣,這說明(他們)輕視我軍。我們按兵不動,等待他們士氣衰落,列陣過久而士卒饑餓,必將自行退走,乘其后退出兵追擊,哪有不勝之理!”竇建德的軍隊從清晨擺開陣勢,直到中午(也不見唐軍出戰(zhàn)),士兵們都饑疲不堪,紛紛就地而坐,又爭搶水喝。李世民(見此情景),便命宇文士及率領三百騎兵,經敵陣的西面向南急馳,并告誡他說:“敵人如果按兵不動,(你)就引兵退回;如果發(fā)覺敵軍行動了,就率兵向東出擊。”宇文士及剛剛率軍經過敵陣,敵軍果然行動了。李世民說:“可以出擊了。”于是命令騎兵將領樹旗列陣,從武牢關山頂直插南山,沿著山谷向東,對敵軍背部發(fā)動攻擊。竇建德急忙率領軍隊后撤,剛退到東原,還未來得及重整陣勢,李世民已率領輕騎兵沖殺過來。唐軍所到之處,敵軍無不瓦解潰散。程咬金等人率領騎兵卷起軍旗沖入敵陣,一直沖擊到敵軍后陣,一齊揚起(唐軍)旗幟,內外奮擊,敵軍大敗,竇建德被生擒。15.C16.①在意象選用上,“干戈”與“戎馬”十分相似,都代指戰(zhàn)爭,“干戈正擾攘”與“戎馬關山北”都表明戰(zhàn)爭正在發(fā)生;“憑欄”與“憑軒”也較為相似,都是動作性意象,暗含了含愁遠眺的詩人形象。②在情感內容上,無論是本詩的觸目生愁,以致無心憑欄,還是杜詩的憑軒不能自己,以致“涕泗流”,都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憂國憂民之情。【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C.“登五臺山以覽秋景”錯誤。據題目可知,此時詩人身在雁門關,未登五臺山。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明確構思立意的答題方向。立意是指通過所寫的內容表達自己的意念和情趣。構思是指詩歌的“布局”,主要是通過表達技巧來表現。然后結合內容,比較這兩首詩歌,尋求相似處。①在意象選用上,本詩“干戈正擾攘,何處可憑欄”所選意象“干戈”泛指武器,是采用借代的修辭手法,代指戰(zhàn)爭;杜甫的“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句中,意象是“戎馬”,是軍馬的意思,也是借代的手法,借指軍事、戰(zhàn)爭。二者意象類似。本詩“干戈正擾攘”的意思是“戰(zhàn)爭正在進行著”,杜甫“戎馬關山北”的意思是“北方邊關戰(zhàn)事又起”,都在表明“戰(zhàn)爭正在發(fā)生”。本詩中“憑欄”意思是詩人靠著欄桿,杜甫“憑軒”意思也是詩人靠著樓臺的欄桿,動作都是“憑”,遠望、遠眺的意思,都是在含愁遠眺。②在情感內容上,本詩寫戰(zhàn)爭正在進行,哪里有可以遠眺的景,遠眺的心情?入目的皆是戰(zhàn)爭,滿目瘡痍,愁苦悲傷之情油然而生,可知作者心系國家,憂傷戰(zhàn)爭之下的百姓。杜甫詩寫北方邊關戰(zhàn)事又起,詩人倚著欄桿遠望淚流滿面,可見這是痛心于戰(zhàn)爭,憂心于戰(zhàn)爭之下的百姓,可知也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憂國憂民之情。17.假輿馬者騏驥一躍纖云弄巧飛星傳恨涉江采芙蓉清水出芙蓉(集芙蓉以為裳/夢入芙蓉浦)【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寫時注意以下字詞:輿、驥、傳、涉、清。18.A不再是茫茫冰原

B導致土壤變得濕潤19.語句①可修改為:根據科學家研究(科學家研究顯示/表明)。語句③可修改為:但約有54%的外來遷入者來自北美西部。語句⑥可修改為:目前北極大范圍的植被“綠化”。【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A語境說北極正在逐漸升溫,北極的面貌有可能會被改變,“未來的北極可能”強調與現在和過去的北極不同,可填:不再是茫茫冰原。B此句為過渡句,前面說“凍土層會逐漸消失”,后面說“將擴大濕地和沼澤地”,此處應與“濕地”有關,說明凍土層融化使土壤變得濕潤了,可填:導致土壤變得濕潤。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語病有:語句①“根據……研究表明”句式雜糅,可修改為:根據科學家研究(科學家研究顯示/表明)。語句③“約”和“左右”重復,可修改為:但約有54%的外來遷入者來自北美西部。語句⑥是偏正短語,落到了“大范圍”上,與⑦不能銜接,可修改為:目前北極大范圍的植被“綠化”。20.①海涵,是請人原諒的敬辭,實際用來麻痹“老哥”,反差明顯;②嗖,既體現了“他”動作的快速,又具有擬聲的效果,生動形象;③勤快溜刷,指勤快利索,富有方言特色,突出“他”機靈的特點。21.第①處中的引號表示特定稱謂,用“將門之子”來強調“他”熱愛軍隊,繼承祖父精神,并希望在軍隊中成長的特點;第②處中的引號表示直接引用,是對格言的具體解釋,并以此說明“他”處于底層卻“希望做團長”的志向。22.(1)中的“常常”表示一般規(guī)律;(2)中的“常常”表示日常狀態(tài)。【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①海涵,是請人原諒的敬辭,這里是寫他受欺侮之后的語言,“誰敢碰你老哥?請老哥海涵一點……”,這是在給人家道歉、說好話,貌似很卑微;而后文寫他的動作,“嗖地抽出來,或是一板凳一柴塊打去”,與前面的語言形成反差,原來前面的所謂“海涵”實際用來麻痹“老哥”,反差明顯;②嗖,是擬聲詞,描寫的是抽板凳的動作,既有動作又有聲音,既體現了“他”動作的快速,又具有擬聲的效果,生動形象;③勤快溜刷,指勤快利索,富有方言特色,結合語境“一見別人做事,就趕快幫忙去做”,目的是“引起頭目的注意”,突出“他”機靈的特點。2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分析表達效果的能力。第①處,“將門之子”引號表示特定稱謂,前面說“他家祖父是個為國殉職的游擊”,這是“將門之子”稱呼的來源;結合“這個人打去打來總不離開軍隊”,可見其熱愛軍隊;“結合“他希望做團長”可知他希望在軍隊中成長。由此可知,用“將門之子”來強調“他”熱愛軍隊,繼承祖父精神,并希望在軍隊中成長的特點;第②處,“萬丈高樓平地起”引號表示直接引用,是對格言的具體解釋,文中說他這句格言,聯系前句“他希望做團長”可知,這句格言具有比喻象征性質,“平地”指他出身底層;“高樓”指他要做團長的志向,以這句格言說明“他”處于底層卻“希望做團長”的志向。2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詞語含義和效果的能力。(1)句表述的這些地區(qū)在通常情況下會出現苔蘚和草本植物,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