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論文)-中耕施肥機的設計【中耕施肥作業機】_第1頁
畢業設計(論文)-中耕施肥機的設計【中耕施肥作業機】_第2頁
畢業設計(論文)-中耕施肥機的設計【中耕施肥作業機】_第3頁
畢業設計(論文)-中耕施肥機的設計【中耕施肥作業機】_第4頁
畢業設計(論文)-中耕施肥機的設計【中耕施肥作業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引言1.1研究或設計的目的和意義中耕松土除草是我國農業精耕細作中非常重要的過程。中耕是將地表鋤松、翻土壤、消滅行間與苗間雜草,提高地溫促使有機肥料分解,還可將土壤毛細管切斷,減少水分蒸發,起到蓄水保墑作用,既保持了地面疏松干燥,減少植株周圍的空氣相對濕度,減少病害發生的機會,又可保持地表下土壤有一定濕度;另外,中耕可消除土壤板結,改善土壤的物理化性狀,增加土壤的透氣性,為作物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農作物的行間中耕作業主要包括:松土、表土破板結、間苗、除草、追肥及行間開溝培土等。中耕作業用工量多、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在棉區約占總用工量的30-50%。作物行間采用機械中耕,不僅是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還在于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作物行間的深中耕、培土、追肥等項中耕作業,由人、畜力進行往往因無法達到作業質量好、管理及時的要求而影響產量。因此,中耕施肥機的研究,是發展高產高效農業生產的需要。我國東北,新疆地區農墾系統國營農場是糧食,棉花,有作物的主要生產基地,農產的一個機務隊的作業服務規模而在萬畝以上,地塊長度超過800m。使用大型中耕施肥機組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及其經濟效益,是田間作業的主要裝備之一。廣大農村的農戶科技致富,經濟收入逐年增加,科學種田觀念的神話,將促進農戶對農業機具加大投資力度。物美、價廉、質優的中耕施肥機具產品,將成為農村的暢銷產品。因此,提高中耕施肥機械產品科技含量的研究,必須提到日程。在進一步提高提案件作業性能與質量,減輕人的勞動強度,改善人的勞動條件,也可以加強環保1.2研究或設計的國內外現狀1.2.1國外中耕施肥機械的發展現狀及趨勢(1)國外中耕機械的發展現狀與結構特點國外中耕機械種類較多,主要用于休閑地管理及作物行間的中耕。在干旱地區或丘陵地帶為防止土壤水分蒸發和水分流失,使用重型中耕機滅茬取得較好效果。這種全面中耕機耕深38cm左右。工作部件有彈性及剛性鋤齒,鏟柄裝有安全彈簧,保險螺栓或保險銷等安全裝置。鏟多呈S形,鏟的安裝距離為16~25cm,分為3~4排安裝,以增強土壤通過性和防止堵塞。寬幅為牽引式,分3~5組,運輸時折疊。行間中耕機大多采用后懸掛式,也有前懸掛式的機具。廣泛用于糧棉中耕的通用型中耕機品種很多,如丹康斯基爾公司生產的VRC系列懸掛式中耕機,有2~12行5種規格。其中8~12行的為折疊型,幅寬2.5~9.5m,有結構簡單的平行四連桿仿形機構及無壓橡膠仿形輪,工作部件有S形振動彈齒,作業速度在深15cm時為8~12km/h,每根彈齒需功率1~2馬力。驅動型中耕機在歐美國家使用越來越多。這種工作部件碎土性好,不易纏草,耕后地表平整,與其他部件容易組合成松土、滅茬、除草、施肥等復式作業。意大利旋轉中耕機生產廠約有14家,有多種類型刀片,刀軸轉速119~270r/min,行走速度2.5km/h左右,通過增減刀片可改變幅寬,機架裝有可調的限深輪,耕深10~12cm。刀片有鉈形、直角形、葉形、L型和弧形。中耕機的機架,牽引的為框架式,懸掛式的多為單梁式,普遍采用矩形鋼管;折疊及耕深調節采用液壓油缸操作。工作部件主要是鏟式部件,為中耕機的基本型。大多數鏟式工作部件均已安裝彈簧松脫裝置,及各種類型的彈性鏟柄,最大的松脫力達100kg。S形彈齒工作時能產生前后中均勻的作用保證耕深均勻,抖松草根并拋擲地表,達到碎土,滅草的良好效果。單雙翼鏟張角趨于減小,以增強鏟子排除雜草的能力,中耕后的地表平整。單翼鏟由于入土性差,側壓力不平衡,近年來中耕機趨向不用單翼鏟,而代之采用各式護苗器。旋轉鋤主要用于作物苗期苗行的松土,直徑350~500mm,滾動阻力小。(2)國外中耕機械發展趨勢向寬幅高效發展。為了提高生產率,大力發展大功率高效機具,提高作業速度(有的可達12km/h),增加機組耕幅。如加拿大莫里斯公司生產的桿式中耕機,幅寬15m,該國用于少耕法的全面中耕機幅寬達18m。當前重點解決最佳機器工作速度與幅寬如何配置使功率利用率最高。發展聯合機組。采用行間中耕與噴霧、噴灑除草劑聯合作業、中耕播種聯合作業機等。采用電子等高新技術。采用電子攝像機裝在拖拉機機架下,監視器和顯示管置于機手可見處,監視后懸掛中耕機的作業狀況,便于機手操作。反射鏡監視裝置,拖拉機手通過兩個可調節的平面鏡看到作物苗在中耕機護苗器內的狀況。國外正在研究火焰除草、微波除草等技術,這樣就沒有化學藥劑殘留和空氣污染。德、丹麥在研究一種振動式中耕機,利用振動將雜草除掉并拋擲土表枯死。另外,采用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自走式中耕機是機械化水平較高地區的一種趨勢,雖然機具費用較高,但是用調節及作業前準備工作簡單方便。(3)國外施肥機械現狀及技術水平美國1987年平均施化肥93kg/hm2,法國達299kg/hm2,德國487kg/hm2。施用肥料是國外發達國家農業生產中重要環節。除播種機械帶有施肥裝置外,國外還大量使用專用的施肥機械用于整地前撒播、中耕施肥、改良土壤等。該類機具有化肥施肥機和有機肥施肥機。固體化肥撒肥機有全幅式、轉盤離心式、擺動式等,廣泛使用的是離心式撒肥機,有單、雙圓盤,生產率高。液體化肥在美國30年代首先使用,現在已在加拿大、丹麥等國普遍使用。液氨易揮發,一般采取深溝施肥和注入施肥。美國生產的700型液氨施肥機用施肥刀開深溝將液氨施入其中,這種方法易傷作物根系。最好的方法是注入施肥,如前蘇聯的MBY-3型施肥機,工作部件用旋轉式針狀注肥器。美國新研制了一種液氨注施裝置,即液氨由耕作機械后面的槽經過調節器進入轉換器,在其中受冷達-33℃,形成85%的液體和15%的蒸汽,然后通過分配導管撒到較淺的土中,耕作機具立即覆土。有機肥料能夠給作物增加養分,又能調節土壤微生物的營養、改善土壤物理化學狀態,提高肥力,有機肥比化肥便宜,因此世界各國都很注意有機肥料的生產和使用。家畜糞尿用固液分離機將液體與固體成分通過擠壓或分離篩分離,固狀物經與土及粉碎了的植物秸稈混合發酵,晾干后施用或制成顆粒肥料施用。分離的液體肥料置于儲罐直接施用。一般采取土壤耕作部件與液肥罐掛在一起,一邊深開溝一邊施肥。施肥深度達40cm。配18~37kw拖拉機,加工能力為200~250kg/h。固體廄肥采用輸送帶式和甩鏈式廄肥撒播機施用。典型的有前蘇聯生產的1-TY-325型單軸半懸掛廄肥撒肥機及雙軸式,還有側向牽引式底架撒肥機、堆肥堆條撒肥機,及德國門格勒公司生產立式四列擊肥軸撒肥機均屬輸送帶式撒肥機。英國霍華德公司生產的SPR250型甩鏈式堆肥撒肥機便屬于后一種型式。(4)國外施肥機械發展趨向增大播幅,增加裝載量。荷蘭施維格斯公司的雙圓盤離心式撒肥機撒幅17m;日本有光工業公司生產的背負式萬能撒肥機撒幅20~30m;前蘇烏克蘭研制的化肥氣動撒肥機,幅寬達20~50m。裝載量的增加也是目前國外施肥機械發展的一個趨向,如蘇聯生產的施肥機械牽引式達10t,液體廄肥撒肥機達22~24t。改善運肥裝肥機械。法國呂卡公司生產一種牽引式自走式裝肥撒肥機,撒肥機的轉輪既可裝肥又可撒肥。尤其利用自走式施肥機以提高生產率,并同時配備自卸式運輸設備,如美國Rikel公司生產的TwinLouder型雙箱式汽車裝載機,1min可往施肥機裝肥4t,Killebur公司的汽車液壓裝載機具有單獨的傳動內燃機用以帶動裝載部件給正在田間作業的自走式和牽引式機具肥箱裝肥。國外使用的自走式施肥機裝備大馬力發動機(150~350),并用寬斷面低壓輪胎及低位重心,以保證在坡地作業時的穩定。作業速度可自己選擇,達40km/h。發展聯合作業機組,實現一機多用。聯合作業機組始終是國外農機具發展的趨勢。施肥機械同時與耕耘、作畦、平壟等作業一起進行。改進工作部件的使用性能,和通過更換工作部件,使施肥機械可以進行施化肥、廄肥、撒石灰、運牧草及給畜舍供給草,使施肥機一機多用。1.2.2國內中耕施肥機械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1)國內中耕機械存在的問題品種單一,不能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目前生產上應用的中耕機基本上就是后懸掛式行間中耕機一種。這種機型存在問題是①四桿鉸接處易磨損,磨損后易晃動,影響作業質量;②鑿式松土鏟工作時易掛帶殘膜、作物殘茬(稈),從而損壞作物幼苗。同時,鑿式深松鏟工作時碎土能力差,易掀起大的土塊,容易損壞作物幼苗且易跑墑;③工作速度慢,效率低,不能滿足深中耕的農業要求。驅動型中耕機碎土性能好,不易纏草。我國曾進行過研究,但未在生產中推廣應用,應進一步加強這一機型的研究。另外,應加強中耕與噴霧,噴灑除草劑,中耕與收膜等聯合作業機的研究。(2)國內施肥機械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目前的施肥方式有①與犁地相結合的全層施肥,即將肥料撒于地表,然后由犁耕翻入土;②播種時施種肥;③中耕追肥;④葉面施肥。將肥料撒于表,然后翻入土的全層施肥方式存在的問題是,①撒肥與翻地兩道作業之間間隔時間較長,肥料在地表容易揮發;②翻地時由于扣壟不嚴,有一部分肥料仍在地表或淺土層,容易揮發,造成損失。種肥按要求應施于種子5cm以下,種側3~5cm,目前的施肥機構很難達到這一要求,造成種肥的浪費。液氨施肥與等量的氮肥相比,可使棉花增產10%以上,液氨施肥操作方便,適于大面積機械化作業,可降低成本30%,尚有待于進一步推廣。(3)中耕施肥機械產品的技術發展趨勢我國東北、新疆地區農墾系統國營農場是糧、棉、油作物的主要生產基地,農場一個機務隊的作業服務規模約在萬畝以上.地塊長度超過800m。使用大型中耕施肥機組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及經濟效益,是田間作業的主要裝備之一。廣大農村的農戶科技致富,經濟收入逐年增加,科學種田觀念的深化,將促進農戶對農業機具加大投入力度。物美、質優、價廉的中、小型中耕施肥機具產品,將成為農村的暢銷產品。因此,提高中耕施肥機械產品科技含量的研究,必然提到日程。在進一步提高田間作業性能與質量、減輕人的勞動強度、改善人的勞動條件、增強環保意識等方面的技術課題,也勢必受到關注。我國中耕施肥機械主要產品的研究設計水平,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產品品種和設計技術水平上,完全可以與國外同類產品當代先進技術媲美。但在制造工藝技術水平方面,仍需多方努力去突破、提高。制造出性能一流、價格合理、外觀上乘的名牌產品,創造打人國際市場的硬優勢。展望新世紀開頭十年,中耕施肥機械產品的研制,應當在以下的新技術領域發展和探索,①寬幅、高效的大型中耕施肥機,會繼續使用發展,仍是方向性的產品。②采用新技術,提高調節、保養和操作的自動化水平。研究解決行間中耕施肥機自動調行、自動避讓、自動調節耕深、自控施化肥、電子選優間苗等新機型。③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研究發展環保型防除雜草的產品體系減少或消滅化學除草劑所造成的環境污染。④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在中耕施肥機產品上的采用將有更多新的突破。1.3任務要求及目標中耕、施肥是我國農業精耕細作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保護穩產、高產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中耕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增強透氣性,提高地溫;切斷土壤中的毛細管,保墑抗旱;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提高土壤肥力;消滅蟲害。近年來,農田大量使用除草劑除草,因除草劑降解產生有毒物質造成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除草劑的使用還會影響小麥分蘗,減少成穗率.中耕施肥多采用噴施法,肥料噴灑于作物葉片上,肥料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差.針對以上問題,有必要設計一種新型高效的保護性耕作的中耕除草施肥機械。2中耕松土除草施肥機械的構造與工作原理2.1中耕除草的作用及農業技術要求我國農田雜草種類繁多,傳統農業生產是利用栽培管理措施如翻耕、中耕、手拔等方法來防除農田雜草,這些方法花工多、勞動強度大。現在,花絮二除草劑廣泛應用于農作物滅草,既省工又節本,對農業豐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有些農戶在施用除草劑后,以為草已除掉,就不要中耕了。其實,除草劑只能除草,代替不了中耕,中耕除了除草外,還有其他多種作用:(1)增加土壤通氣性。中耕松土后,大氣中的氧氣不斷進入土層,二氧化碳不斷從土層中排出,因為農作物的呼吸作用旺盛,吸收能力加強,從而生長更加茂盛。(2)增加土壤有效養分含量。中耕松土后,土壤微生物因氧氣充足而活動旺盛,大量分解和釋放土壤潛在養分,提高土壤養分的利用率。(3)調節土壤水分含量。干旱時中耕,能切斷土壤表層的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向土表運送,減少蒸發散失,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4)提高土壤溫度。中耕松土,能使土壤疏松,受光面積增大,吸收太陽輻射能增強,散熱能力減弱,并使熱量很快向土壤深層傳導,提高土壤溫度。尤其對粘重緊實的土壤進行中耕,效果更為明顯,可使種子發芽,幼苗快長。中耕的農業技術要求是除凈雜草、松土并追施化肥。因此中耕機工作部件既需要有良好的除草性能又不被雜草纏結,同時耕后土表必須平整,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此外,在選擇土壤部件的形式時,須保證其松土而不粉碎、不亂土層的性能。中耕機的結構應根據行距和松土深度,工作部件應能調節。同時工作部件還應能適應土表起伏,保證耕作時工作部件的穩定性。農作物苗期行間中耕時,有可能被工作部件損傷或被土壤掩埋,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應將中耕機工作部件配置于距苗行一定距離處。護苗帶的寬度取決于作物的種類及品種,生長程度,松土深度,播種質量(苗行的直線性)以及當中耕機作業時工作部件在垂直面上的水平偏斜度。顯然,中耕機工作部件于水平面內越穩定,則護苗帶的寬度可減小。2.2中耕施肥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中耕施肥機采用三點懸掛方式與拖拉機后懸掛相連,作業開始前,要根據谷子中耕農藝要求和谷子行距,調整開溝部件的位置,并調節外槽輪的長度,以調整施肥量。調整完成后機具就可以進入田間開始作業。作業開始時,中耕機降落下來,地輪與土壤接觸,施肥開溝器插入土中;當機組前進時,地輪隨之轉動,施肥開溝器切開土壤開出肥溝,同時,地輪轉動產生的動力經鏈條傳給排肥部件,帶動外槽輪轉動,使肥料排出,排出的肥料經導肥管,落到開溝器開出的肥溝里,然后覆土裝置開始覆土,這樣最終完成開溝、施肥、覆土的整個中耕過程。工作狀態如圖2-1所示:1.地輪2.鏈條3.肥箱4.開溝裝置5.覆土裝置圖2-1中耕施肥機2.2.1開溝部件的性能要求(1)所開出的肥溝直線度要高,深度一致性好,且溝深達到谷子施肥的農藝要求;(2)不翻動土層,以防掀起的土塊壓倒谷苗或造成谷苗根部松動;(3)開溝器能夠快速入土和切土,工作穩定可靠,受外界環境干擾小;(4)工作過程中不纏草;(5)工作阻力相對較小;(6)具有較高的強度、硬度,耐腐蝕,耐磨損以及不易粘土;(7)結構簡單實用,調整維護方便快捷。2.2.2排肥器的使用要求(1)排量均勻、穩定,可靠性強,工作過程中受地型起伏狀況的影響要小;(2)排肥量易于調節,且調節的范圍較大,要能滿足谷子施肥的農藝要求;(3)排肥部件要能夠播施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的大多數種類的肥料;(4)便于制造、使用、維護和保養。2.2.3中耕機地輪的性能要求:圖2-2地輪(1)田間作業時,地輪既要有足夠大的附著力,又要有較小的滾動阻力;(2)滑移率低,保證動力提供的穩定性和持續性;(3)對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要有足夠的適應能力;(4)具有較高的承載性能、緩沖性能和高耐磨性;(5)結構簡單,易于制造,維護方便,工作可靠。2.3主要技術性能指標(1)配套動力:118.4~148kW;(2)肥箱總容量:2000~25000L;(3)作業速度:5~7km/h;(4)行間除草率:≥85%;(5)傷苗率:≤5%;(6)深松深度:15~20cm;(7)耕深穩定性變異系數:≤15.0%;(8)溝深浮土厚度:4060mm;(9)起壟(培土)行距一致性變異系數:≤13.0%。3關鍵部件設計3.1開溝部件的設計圖3-1開溝器開溝培土器用于中耕作物的行間培土和開灌溉溝。當作物生長到一定的高度時,在行間將已疏松的土壤培至作物根莖部,行間則形成壟溝。為確定工作部件的設計參數,設:(1)將土壤按已定溝底寬度切開,并分向兩側,在這個過程中土壤產生破碎,(2)使土壤沿兩側向后傾斜運動上升,達到預定溝邊時,推向壟中心,使土壤按自然休止角形成要求的壟形。培土部件應滿足以下要求:(1)壟形規整。 (2)適應不同行距作業。(3)培成壟后,溝底應有適量松土。(4)工作阻力小,作業穩定。主要參數為行距L(通常為50~70cm),溝底寬(一般為8~10cm),壟頂寬(一般為6~10cm),溝底至壟頂總高,開溝深度,壟壁土壤自然休止角(一般為40°~50°)。設為培土器壟臺所需的土壤斷面:(3-1)工作部件由溝內挖出的土壤體積應等于:(3-2)應與相等,但土壤經工作部件疏松、翻轉、體積增大,須增加膨松系數,所以需土量與出土量應滿足下式:(3-3)實驗證明,膨松系數可取。(3-4)(3-5)(3-6)由式(3-5)和(3-6)可得:(3-7)將,,,,帶入式(3-6)和(3-7)則可以得到:3.2機架的設計機架主要由上懸掛架、下懸掛架、主梁和副梁構成,原機架設計為可拆卸的組裝結構,主梁為120×120mm的16Mn矩形方鋼管,副梁為100×100mm的矩形方鋼管。本次設計的懸掛架的主梁和副梁均采用材料為16Mn、100×100mm的矩形方鋼管,壁厚為8mm。上下懸掛架采用厚度為16mm的鋼板焊接而成。如圖3-2所示:圖3-2整體機架3.2.1機架的強度校核機架是由100×100×8300mm矩型鋼(主機架長梁)與250×100×100mm矩形鋼(主機架短梁)焊接而成。其材料為HT200,該材料是一種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相關材料性能如表1所示。表3-1機架材料屬性表抗拉強度屈服極限泊松比彈性模量密度470~660MPa345MPa0.312.12×MPa7850kg/m3計算機架的總重量:首先計算機架的總體積:(3-8)(3-9)所以機架的總體積為:(3-10)由于表3-1中給出材料的密度性能為,所以此處將其分析成施加到主機架長梁上的均布載荷。每個株間除草作業單體重約68kg,在不考慮外力的情況下,安全系數取1.5,則對懸掛架施加約束P=68×1.5=102kg的載荷,還有向上的支反力也是由每個除草單體傳遞給支架的,所以也簡化為均勻分布的載荷,參照旋耕機的支反力為2656N,中耕機在前進過程中受到土壤對它相反方向的阻力的作用,參照旋耕機的阻力為3410N。從圖中可以看出,除草單體對機架的主要壓力在長梁上,短梁基本上不受什么影響,由于在機架橫梁的中間還有懸掛架,相當于把機架在中間固定,可以把一個長梁簡化成兩個懸臂梁進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如圖3-3所示:FrLBF阻AFA載荷qG1中耕機前進方向22FrLBF阻AFA載荷qG1中耕機前進方向2211L圖3-3支架的受力圖在上圖中,水平面上的受力分析如下:(3-11)(3-12)(3-13)帶入數的(3-14)對1-1取矩得:(3-15)對2-2取矩得:(3-16)在豎直面上受力分析得:(3-17)所以彎矩方程為:(3-18)所以總的彎矩方程為:(3-19)機架受到的彎矩圖如圖3-4所示:MAV(N?m)MH(N?m)00MAV(N?m)MH(N?m)0011729.214151.5M(N?m)014151.5-9355.5L/2X(m)X(m)X(m)L圖3-4機架的彎矩圖從上圖可以看出,在校核材料的強度時,限定最大切應力不得超過許用應力,于是強度條件為:查表1可得,取安全因數,則,這樣看來長梁的強度是足夠的,從總體上看機架的強度也是足夠的。3.2.2機架的剛度校核機架在水平面上單獨受到的重力時所產生產生的變形為:(3-20)(3-21)此時機架端截面最大的轉角為:(3-22)最大的撓度為:(3-23)在水平面上機架單獨受到的均勻載荷時所產生產生的變形為:(3-24)(3-25)此時的機架截面最大轉角和撓度分別為:(3-26)(3-27)所以機架的截面最大轉角和撓度是:(3-28)把,,,和代入式(3-28)中得:3.3傳動裝置的設計中耕除草施肥機上的排肥器大多用地輪或鎮壓輪輪通過適當的傳動機構來驅動。為使排肥器與機器的前進速度同步,以保證排肥量和排肥器均勻、穩定。傳動機構必須可靠、調節方便。施肥機的傳動機構主要有鏈傳動、齒輪傳動、帶傳動以及適當的變速機構。中耕作物施肥機或者通用機的傳動形式有整體傳動,也有分組傳動。如圖3-5所示:圖3-5傳動實圖(1)傳動比的計算作為施肥機最重要的部件是外槽輪排種器,外槽輪是排肥器的關鍵部件,外槽輪排肥器是由兩部分組成,即帶動肥料轉動的槽輪和靜止不動的起導向作用的排肥舌。槽輪轉動、凹槽內的肥料隨槽輪一起轉動。槽外的一層肥料因摩擦力的作用也被帶動形成帶動層。實際排出的肥料量包括凹槽內的強制部分和帶動層部分。外槽輪的排肥能力與槽輪直徑d、轉速n和工作長度L等因素有關。理論上,傳動比I=1時(3-29)式中:S——定時間內驅動輪前進距離;n——相應的時間排出的肥量;A——設計距離。在實際傳動過程中地輪會出現滑移的現象,所以排肥器與地輪傳動比可按下面的公式進行計算:(3-30)式中:n1——驅動輪轉速(rpm);n2——外槽輪轉速(rpm);Q——為排肥器每轉的排肥量;A——設計距離;D1——驅動輪的直徑(D1=42cm);B——施肥作業時的滑移率,根據資料,取&B=%5。由公式:(3-31)本施肥機采用二級傳動,一級傳動主動輪齒數為12、從動輪齒數為12,二級傳動主動輪齒數為18、從動輪齒數為18,一級從動輪與二級主動輪同軸。(2)傳動鏈條節數及傳動比的確定在傳動鏈的選擇上,我們采用08B-1×106型號的標準鏈條。可知鏈條節數Lp的計算公式為:(3-32)式中:Z1——主動輪的齒數;Z2——從動輪的齒數;L——鏈傳動的中心距;P——鏈節節距,查表可知08B-1×106p=12.7mm。對一級傳動進行計算鏈條節數:Z1=12,Z2=12,L1=460mm(3-33)將傳動鏈條節數偶數化,取Lp1=863.4肥箱的設計(1)肥箱中的流動形式化肥屬粉狀物料,在肥料箱中的流型呈現為整體流方式與中心流方式。呈現整體流方式時,肥箱中的所有化肥同時向排肥口運動,肥料流動速率穩定,肥箱各部分肥料密度均勻,肥料先進先出,同時向排肥的區域形成一個(漏斗)形流區,其周圍區域為不流動的(死區)進而出現起拱、抽芯現象,嚴重時出現斷流、噴瀉等不穩定流動狀態使得由肥箱排肥口進入排肥機具的肥量不穩定,排肥機具無法有效控制排肥量,造成施肥作業無法正常進行。因此,肥料在肥箱中的理想流動形式應為整體流方式。(2)在肥箱設計上減少塞堵的其他措施肥箱還可采用不對稱式設計,盡可能地減少肥箱的對稱面,以造成肥料結拱形狀上的不對稱、破壞其強度、促使“死區”肥料崩塌下落。避免采用深肥箱設計,以減少肥料垂直方向的壓力,減少壓結現象。排肥口的尺寸不能太小,在具體設計時應選取流動性較好肥料(尿素)參數作為基準。在肥箱各面交接的棱邊處,應采用圓弧過渡,避免棱邊處肥料粘連。也可在肥箱鋼板內壁涂抹有機材料涂層,以降低肥料與肥箱壁的粘結,保持肥料的干燥,防止肥料粘結。同時盡量使肥料顆粒均化,減少肥料在流動過程中顆粒之間相互嚙合造成粘接。3.5覆土裝置的設計圖3-7圓盤式覆土裝置這種機型較為常見,其工作部件為圓盤,具有較強的入土和翻土能力,能破壞表土板結層,疏松土壤,切斷雜草。隨著機組不斷前進,圓盤把土層切開破碎、滾動翻起,得到畦形飽滿、土壤疏松、雜草覆蓋完整而嚴密的高培土質量。通過適當調節圓盤培土器偏角及兩組圓盤間的距離,達到很好的培土效果。該覆土裝置角度可調,耕深8~12cm,有良好的覆土效果,在開溝施肥后把兩側的土覆蓋到化肥上,可以使化肥有效的被利用。總結這次我設計的是中耕施肥機械,這是我大學里無法忘記的過程,投入了許多精力,經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耐心指導完成了本次的設計。這次的設計和之前的課程設計相比要完整很多,需要的專業知識也特別豐富,整體要系統很多,不管是材料還是結構都要查相關的資料進行分析,然后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完成了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我們學業生涯的最后一個環節,不僅是對所學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一種綜合應用,更是對我們所學知識的一種檢測與豐富,是一種綜合的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這一過程對我們的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及工作能力也是一個培養。我認為,畢業設計也是對在校大學生最后一次知識的全面檢驗,是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與提高程度的一次總測試。畢業設計還能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使我們初步掌握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我們大學生畢業后,不論從事何種工作,都必須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寫作能力,要學會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將其結果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具有開拓精神,既有較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又能發揮無限的創造力,不斷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在設計過程中雖然遇到了很多問題,通過和同學的交流和請教也克服了一些困難,然后弋老師給我提出了許多建議,讓我更好的完成了本次設計。畢業設計結束了,通過設計,我們深刻領會到基礎的重要性,畢業設計不僅僅能幫助學生檢驗大學四年的學習成果,更多的是畢業設計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