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竇娥冤》教學設計和教案(共四篇)_第1頁
《4竇娥冤》教學設計和教案(共四篇)_第2頁
《4竇娥冤》教學設計和教案(共四篇)_第3頁
《4竇娥冤》教學設計和教案(共四篇)_第4頁
《4竇娥冤》教學設計和教案(共四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竇娥冤》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竇娥冤》內容由老教材只選取第三折,擴大到選取一、二、三,共3折,但我們知道第三折是全劇的高潮部分,不僅最集中的表現了竇娥的反抗精神,還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竇娥悲劇命運的社會原因。本課是元雜劇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典悲劇代表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本文的學習力求對本單元的學習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踐行新課標的要求:通過對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培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一、教學目標1.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及相關知識。2.把握全劇的故事情節并分析竇娥的形象,理解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掌握戲劇的主題。3.品味“本色化”戲劇語言。二、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把握全劇的故事情節并分析竇娥的形象,理解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掌握戲劇的主題。思維發展與提升: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了解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特點。審美鑒賞與創造: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文化傳承與理解:感受竇娥身上的人性美,認識惡劣社會秩序對人性的摧殘,培養學生向善的心靈。【教學重點和難點】1.理清戲劇沖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2.竇娥對天地既斥罵又依賴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復雜性。【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完成“預習助讀”,了解作者、背景、元雜劇相關知識。【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1.介紹關漢卿: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2.介紹元雜劇: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①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二、指導閱讀1.閱讀“自讀提示”中與本折有關的情節。2.閱讀課文。3.提問式闡述:文學史上公認課文所選部分是全劇的高潮。但在前兩折里,已經把竇娥受害的故事情節交待得清楚明白。竇娥與張驢兒的沖突,竇娥在公堂上的斗爭,都已在前兩折里表現出來,那么高潮為什么出現在第三折里?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發現;第三折里僅有竇娥指天發誓,刑場受戮,故事情節簡單,而構成竇娥矛盾沖突的對立面,如社會惡勢力的代表張驢兒、元代殘酷統治的典型官府都隱藏在幕后,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更沒有高潮,可見,全劇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與戲劇本身的特點分不開的。4.提問:在課文中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么宮調?明確:共出現10個曲牌,都屬于正宮調。5.提問:根據10個曲牌和故事情節,把課文分成若干層次。(按“思考和練習”一的要求)明確:10個曲牌有3個層次。使劇情有張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淚下。6.分析第1層。齊讀第1層兩支曲子。7.提問:竇娥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確: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為竇娥的沖突對象隱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于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三、布置作業1.默寫[滾繡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練習”五。2.結合“思考和練習”三,研究閱讀第2、3兩個層次。3.熟悉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第二課時一、教學要求1.閱讀分析第2層內容,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2.體會第3層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及在當時的作用。教學內容和步驟二、復習檢查1.學生背誦[滾繡球]。2.復述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三、研究閱讀1.提問:從“左側右偏”“前合后偃”兩句可見竇娥在赴刑場途中所受的苦難,可她為什么還要提出堅決走后街,舍近而求遠呢?明確:因為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她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展示了她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面。2.然而,她的婆婆還是迎面趕來了,請看她與婆婆的一段對白,并試作分析。(原文略)3.提問:通過人物對白,試分析關漢卿的語言藝術和戲劇效果。明確: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他可以根據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實,充分為劇情和人物性格服務。竇娥對婆婆的一段說白,出自這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里是那樣的貼切,表現得是那么自然、生動。在戲劇沖突的程度上,由急轉緩,由怯轉傷,抒情氣氛加濃,竇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見竇娥對婆婆的孝順,但像這樣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婦女,竟然慘遭如此的冤屈,被誣陷為殺人兇手,足見當時的統治是何等的腐敗,社會是何等的黑暗。這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還為悲劇的產生蓄足了勢,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會的作用。4.閱讀[快活三][鮑老兒]。5.提問:這兩支曲子是竇娥臨刑前對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現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呢?明確:使人們對竇娥的悲慘遭遇更加同情。她勸婆婆不要過分悲傷,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靈。這樣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產生憤恨之情,戲劇的審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已閱讀第3層。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的三樁誓愿,說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明確:第一個誓愿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個誓愿是六月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第三個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6.她的三樁誓愿與第1層對天地的指責是什么關系呢?是否矛盾呢?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四、歸納主題第三課時一、探究活動把《竇娥冤》(第三折)改寫成話劇課堂討論:怎樣把《竇娥冤》改寫成話劇?①討論:舞臺布景參考:a.時間:三伏的某一天,即立秋后的某一天(三伏,在《竇娥冤》中指末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的午時。b.地點:楚州山陽市曹(元代沒有楚州,關漢卿是借用元代以前的地名,楚州在唐宋時期為今江蘇淮安。市曹:市中通衙,(元史.刑法二):“……而后斬于市曹。”),十字街中樹一桿八尺長的旗槍,以顯示威嚴;街的兩旁擠滿看眾,四周排列著刀斧手。②討論:劇情改寫參考:a.對《竇娥冤》的劇情進行較大的整事。第三折的劇情宜集中于刑場上,對竇娥赴刑場路上的情節只能改成在刑場上通過人物對白或獨白表現出來。b.要把竇娥的唱詞改成對白或獨白。c.要把元代白話改成現代白話。③引導學生將兩種劇種進行比較參考:話劇比雜劇情節要集中些,結構要堅湊些,而元雜劇由于有大量的唱詞,抒情意味比話劇強烈些。二、關于本文三個問題的探討1.討論:竇娥與現實生活有哪些矛盾沖突?這些矛盾沖突表現了什么?參考:竇娥與現實生活的矛盾沖突有:①張驢兒自己誤把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②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著,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擔當死罪。矛盾沖突的第①點,反映當時社會上強欺弱、惡欺善的現實;第②點,反映了當時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聵,貪贓枉法;第③點,表現了竇娥的孝順和善良。2.討論:竇娥如果不怕連累婆婆,冤案還會不會發生?參考:如果竇娥不怕連累婆婆,婆婆也會被屈打成招,到那時,殺頭的雖不是竇娥,卻會是其婆婆,仍舊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犧牲自己來救助無辜的他人,是無法阻止冤案的發生的,因為制造冤案的是當時社會上強大的黑暗勢力和官吏的貪贓枉法,腐朽昏聵。3.討論:怎樣認識竇娥發的三樁誓愿呢?參考:這是竇娥對現實徹底絕望而表現出來的更堅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枉得到昭雪,惡勢力得到懲辦;同時也表現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種美好愿望。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兩樁誓愿即時應驗,是為了突出竇娥的冤,突出竇娥品格的高潔,從而增強作品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力。《4竇娥冤》教案【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及相關知識;品味“本色化”戲劇語言。思維發展與提升把握故事情節并分析竇娥的形象,理解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掌握戲劇的主題。審美鑒賞與創造感受竇娥身上的人性美;鑒賞品味,領略戲劇語言藝術。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認識惡劣社會秩序對人性的摧殘,培養學生向善的心靈。【教學重點】鑒賞分析人物形象。【教學難點】竇娥對天地既斥罵又依賴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復雜性。【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一、勾線提要知識引領1.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列于中國十大悲劇第一位的《竇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竇娥被毀滅的過程。有價值而被毀滅是令人痛苦的,那竇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毀滅呢?讓我們通過學習本文來認識當時的社會現實。2.中國古典戲劇概述。⑴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以富于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占有獨特的位置,她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劇”。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后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花部等四種基本形式。⑵元代雜劇。元雜劇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為末、旦、凈、雜四類。一本雜劇只限一個角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動作和效果稱為“科”,凡需演員表演某一動作,劇本上都標明“××科”。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正末主唱的劇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男角色稱末,分正末(男主角)、副末(又叫沖末,男配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角色稱旦,分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小旦等。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有男有女。雜:包括細酸(窮秀才)、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等。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唱詞也叫曲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武打和舞蹈。如“做哭科”“做笑科”等。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元雜劇的唱詞按一定的宮調寫成。共分“五宮四調”: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和大石調、雙調、越調、商調。元雜劇中一折限于一調一韻。⑶中國十大古典悲劇:《竇娥冤》-元·關漢卿《趙氏孤兒》-元·紀君祥《精忠旗》-明·馮夢龍《清忠譜》-清·李玉《桃花扇》-清·孔尚任《漢宮秋》-元·馬致遠《琵琶記》-明·高則誠《嬌紅記》明·孟稱舜《長生殿》清·洪昇《雷峰塔》清·方成培⑷元代四大愛情劇關漢卿的《拜月亭》白樸《墻頭馬上》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⑸中國十大古典喜劇:《救風塵》-元·關漢卿《西廂記》-元·王實甫《看錢奴》-元·鄭延玉《中山狼》-明·康海《墻頭馬上》-元·白樸《李逵負荊》-元·康進之《幽閨記》-元·施君美《綠牡丹》-明·吳濂《玉簪記》-明·高濂《風箏誤》-清·李漁3.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雜劇的代表人物,與鄭光祖(代表作《倩女離魂》)、白樸(代表作《墻頭馬上》)、馬致遠(代表作《漢宮秋》)四人共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的代表作品即《竇娥冤》,其他著名作品還有《望江亭》《單刀會》《救風塵》等。其中,《竇娥冤》又是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關漢卿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關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可見他的才藝、生活和個性。他一生“不屑仕進”,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是當時雜劇界的領袖人物。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的戲曲作品題材廣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敗,表現了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反抗斗爭,人物性格鮮明,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練,對元雜劇和后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他一生創作雜劇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4.寫作背景。故事發生在元朝,元代統治者是蒙古貴族和官僚,被統治者是勞苦大眾。元統治者不僅對勞動者殘酷盤剝,而且實行民族分化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利于鞏固統治地位。他們將全國人口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統治者和地主階級緊密勾結,共同壓迫各族人民,可以說,勞動人民與統治者的階級矛盾,是元朝社會的主要矛盾。雜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誦讀感知理清內容劇情簡介《竇娥冤》的劇本結構就是典型的四折一楔子。楔子相當于序幕,第一折相當于故事的開端,第二折相當于故事的發展,第三折相當于故事的高潮,第四折就是故事的結局。楔子:女主角竇端云自小因為父親竇天章為了考功名而無錢還債,被送到蔡家當兒媳婦(即童養媳),并改名竇娥。第一折:婚后不到兩年,竇娥丈夫去世;竇娥與蔡婆相依為命。蔡婆向賽盧醫討債,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點被勒死,恰好獲張驢兒父子倆所救。不料張驢兒是個流氓,趁機搬進蔡家后,威迫婆媳與他們父子成親,竇娥嚴辭拒絕。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湯,張驢兒想藉毒死竇娥婆婆而霸占竇娥(張驢兒以告發企圖勒死蔡婆之事威脅,向賽盧醫討來毒藥),不料反而被父親誤吃、毒死了父親。張驢兒于是誣告竇娥殺人之罪。太守桃杌嚴刑逼供,竇娥不忍心婆婆連同受罪,便含冤招認藥死張驢兒父親,被判斬刑。第三折:竇娥被押赴刑場。臨刑前,竇娥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將血濺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結果全部應驗。第四折:三年后,竇娥的冤魂向已經擔任廉訪使的父親控訴;案情重審,將賽盧醫發配充軍、昏官桃杌革職永不錄用,張驢兒斬首,竇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竇娥的冤魂希望父親竇天章能夠將親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竇娥盡孝道,竇父應允,全劇結束。誦讀感知:播放課文朗誦。字詞檢測(1)字音鼓三通(tòng)萇弘(cháng)孛老(bó)罪愆(qiān)提防(dī)盜跖(zhí)尸骸(háí)錯勘(kān)杳無(yǎo)瀽(jiǎn)前合后偃(yǎn)湛湛青天(zhàn)古陌荒阡(mò)(qiān)哥哥行(háng)鰥寡孤獨(guān)(guǎ)亢旱(kàng)(2)積累詞語鰥寡孤獨:泛指沒有或喪失勞動力而又無依無靠的人。負屈銜冤:即含冤,承受委屈。杳無音信:遠得不見蹤影,也沒有音信。舉案齊眉: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后形容夫妻互敬互愛。順水推舟: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勢行事。孤身只影:孤單一人,只留影子。形容孤獨一人。古陌荒阡:指荒涼的地方,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間小路東西為“陌”,南北為“阡”。萇弘化碧:形容受冤而死或忠心不泯。望帝啼鵑:常指悲哀凄慘的啼哭。4.節選部分中共出現多少曲牌?屬什么宮調?明確:共出現10個曲牌,屬于正宮宮調。5.用簡潔的短語概括節選部分的內容,并說說重點表現了竇娥的什么。竇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重點表現竇娥的冤、怨、悲、憤。分析研討重點突破1.引入:為什么說竇娥冤,她冤在哪里?身陷冤情的竇娥有什么表現?下面我們來探討課文。2.深入文本:第三折可以分為幾個場景?明確:可分為三個場景:赴法場怨天(竇娥指斥天地鬼神)見蔡婆遺囑(竇娥告別婆婆)在刑場誓愿(竇娥立下三樁誓愿)⑴女生齊讀[端正好],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詞說明竇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明確:“沒來由”“不提防”可見竇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動地驚天”表明她冤屈之深,臨刑前不禁要將天地生埋怨。(板書:冤)⑵在把握劇情的基礎上揣摩試讀[滾繡球],思考:竇娥為何埋怨天地?女生讀,男生點評。男生讀,老師點評。感情是:信賴(天地)——懷疑(天地)——控訴(天地)——悲憤。明確:竇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為命,年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個順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極,怨天地。明為怨天地,實為訴說自己蒙受了冤屈。(板書:怨)⑶面對邪惡勢力,竇娥敢于反抗,可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這冤屈?明確:屈招是怕婆婆受刑。真善良啊。善良的性格還體現在什么樣的情節安排上?明確: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傷心、臨刑前對婆婆的叮囑上……這是一個多么善良而又富于犧牲精神的有價值的女子啊!教師總結:魯迅曾四次強調劉和珍“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襯出反動政府的兇殘。竇娥越善良越顯有價值,顯冤屈之深。人們不由不為三歲喪,、七歲離父做童養媳,二十歲即守寡三年,遵守禮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一灑同情之淚。善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板書:悲)3.合作探究竇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發下三樁誓愿。分角色朗讀(一男生扮監斬官,一女生扮對白中竇娥,一女生讀三樁誓愿。)其他同學思考:三樁誓愿是如何從時間、空間、地點及監斬官態度來寫的。探究問題:逐一填表一:誓愿內容所用典故誓愿實質血濺白練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希望刑場上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六月飛雪飛霜六月因鄒衍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亢旱三年東海曾經孝婦冤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伸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探究問題:逐一填表二:內容雪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時間瞬間一段時間三年,時間越來越長地點法場荒野山陽,范圍越來越廣監斬官態度答應不信呵斥,態度越來越強烈竇娥發三樁誓愿,是在鳴冤,讓世人知道她被迫蒙冤、忍冤。并且表達出了她的憤怒之情。(板書:憤)教師總結:竇娥還希望感動天地,懲治邪惡。被毀滅的過程,就是抗爭的過程。形象概括⑴播放三大誓愿視頻。⑵竇娥與現實生活有哪些矛盾沖突?這些矛盾沖突表現了什么?①張驢兒自己誤把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強欺弱、惡欺善的社會現實。②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反而被判以死罪——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聵,貪贓枉法。③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著,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擔當死罪——孝順和善良。⑶竇娥如果不怕連累婆婆,冤案還會不會發生?如果竇娥不怕連累婆婆,婆婆也會被屈打成招,到那時,殺頭的雖不是竇娥,卻會是其婆婆,仍舊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犧牲自己來救助無辜的他人,是無法阻止冤案的發生的,因為制造冤案的是當時社會上強大的黑暗勢力和官吏的貪贓枉法、腐朽昏聵。這樣,我們就會深刻地體會出竇娥所唱的[滾繡球]這曲子對當時社會黑暗現實的揭露是那樣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竇娥對黑暗現實徹底失望而表現出來的反抗精神是那樣的震撼心靈。⑷竇娥形象總結:善良,孝順;不甘屈辱,不畏強暴,不甘于命運的擺布,對親人細致體貼,對多舛命運勇敢抗爭。在竇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對聯概括:貞潔敬孝,哀怨感天雪飛六月剛烈爭抗,悲憤動地旱亢三年5.手法探究竇娥許下的三樁誓愿最終得以應驗,可現實生活中這反常的情況是不可能實現的。反常是能說明她冤,可這不是封建迷信嗎?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明確:從藝術上看,大膽想象、夸張,屬浪漫主義手法。《孔雀東南飛》中“化鳥”,《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化蝶”,都讓苦難中的人們悲苦的心理得到一絲慰藉。屠刀砍了竇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惡毀滅了竇娥,但戰勝不了正義。總結概括拓展提升1.主題探討⑴概括戲劇沖突《竇娥冤》的戲劇沖突,體現在三個層面:社會沖突、道德沖突、意志沖突。與張驢兒沖突:守貞守節的傳統道德和蹂躪貞潔的不道德上的沖突;與梼杌的沖突:孝順的傳統美德與為官貪酷的社會沖突。⑵善良孝順的竇娥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命運,她的悲劇是誰造成的呢?①竇天章典賣女兒;②蔡婆婆放高利貸和買她作童養媳;③丈夫的夭折;④蔡婆的引狼入室;⑤張驢兒的陷害;⑥桃杌的貪贓枉法,屈打成招,濫施刑罰,草菅人命—→是黑暗的封建社會。個人悲劇:高利貸剝削、流氓地痞橫行。社會悲劇:貪官污吏草菅人命。⑶造成竇娥悲劇命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明確:“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法制黑暗,官吏昏聵。⑷竇娥相信青天,相信蒼天有眼,老天會給她一個公道,為什么被貪贓官吏屈判死罪時卻要指天斥地怨鬼神呢?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在竇娥的時代里,人民深受君權的迫害和神權的束縛,因為在封建道德中,皇帝(天子)是上天意志在人間的體現,人民是相信“天地鬼神明察人世是非,主持人間正道”的,而封建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竇娥生在竇天章這個落魄書生之家,深受政權與神權的影響,當張驢兒把謀害人命的罪名強加給竇娥時,她依然相信官府能主持正義,只是臨上刑場時,她方才清醒過來,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社會真面目。于是,在《滾繡球》中,她猛烈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好人不長命,壞人活萬年”的社會不公平現象到處都是。竇娥對鬼神的大膽譴責,對天地的斥罵,實際是對現實社會黑暗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⑸主題歸納:作者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以及在它的庇護下流氓惡棍的橫行;也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難和堅定的反抗精神。從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來看,這部劇稱得上是元代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造成勞動人民苦難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只有推翻這一制度,勞動人民才能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2.拓展探究善良而堅強的竇娥就這樣無辜的被送上了刑場,這樣的結局著實讓人痛心惋惜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竇娥能幸福地生活著。這樣的心愿終于在明代人葉憲祖那兒得到實現,葉憲祖把《竇娥冤》改編成《金鎖記》:竇娥的丈夫并沒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趕考途中,落水黃河,被龍王招為駙馬。三年后又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狀元及第。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降大雪,提刑官驚駭,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竇天章平反冤獄,竇娥得以昭雪獲釋,與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母子重相會”。葉憲祖這樣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請討論一下:這樣改好不好?為什么?不好。因為如此一改,雖然符合了人們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劇的戰斗性,而流于一般戲曲的大團圓結局的俗套。這樣改,說明葉憲祖老先生并沒有讀懂原劇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統治者的馬屁,把一出控訴封建統治者迫害無辜百姓的悲劇,蛻變成一出歌頌神明、歌頌清官的庸俗喜劇。3.比較提升解讀劉蘭芝、祥林嫂、竇娥幾位女性形象,誰更有反抗精神?劉蘭芝:明白婆婆要驅逐自己,丈夫要求也無濟于事,事情無法挽回時,她沒有坐以待斃,等著被遣,而是變被動為主動,主動“遣歸”,早早起來“嚴妝”,把自己打扮得美艷動人。劉蘭芝變被動為主動,表現了極強的自尊心、積極維護自己的人格、個性堅強的特點。祥林嫂和竇娥都不同程度地受著宗教思想的影響,但從她們身上表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各異。在竇娥的身上,表現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爭精神,向命運,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戰。這是祥林嫂無法企及的。4.發展能力在文學世界里,我們閱讀一個人物應該深入他的內心,用自己的心去觸摸他的心,然后,我們就能成就一顆善感的心靈。請揣摩竇娥這個人物,以“竇娥,我對你說”為題寫一段文字,100字左右。《4竇娥冤》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竇娥冤》是我國十大悲劇之一,課文節選的第三折,是全劇高潮,描述的是竇娥被綁赴刑場問斬冤死的經過。作者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竇娥的形象壯美動人,她的悲劇性格,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感染力量。明代作家葉憲祖將《竇娥冤》改編為傳奇《金鎖記》,清代秦腔、昆曲等劇種傳演,改名《六月雪》。近代京劇一般也以《金鎖記》為底本,劇名也叫《六月雪》,或者《斬竇娥》、《羊肚湯》。1949年后再由程硯秋先生改編,仍名《竇娥冤》,這也是現在主要的演出本。【教學目標】(核心素養)1、語言建構與運用:疏通戲劇臺本文意,解決疑難字詞,積累戲劇常用詞語。2、思維發展與提升:思考竇娥開始對天地神鬼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3、審美鑒賞與創造:初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賞析《竇娥冤》的語言特色。4、文化傳承與理解: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教學重點】: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教學難點】: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背景知識1、元雜劇在世界劇壇上中國古典戲劇也占有獨特的位置,它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劇”。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后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花部四種基本形式。元雜劇揭露黑暗現實,塑造一系列被壓迫者形象、歌頌人民的反抗斗爭,極具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生活氣息。現實主義是創作的主流,不少優秀作品又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產物。以質樸自然,生動潑辣的北方民間口語為基礎。創作為舞臺演出緊密結合,構成動人的戲劇沖突。結構上一般為四折一楔。“折”是音樂組織單元,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一折相當于現在戲曲的一場或一幕。“楔”,篇幅短,位置不定,一般放第一折前對故事做簡單介紹,或折與折之間類似過場,起銜接作用。角色,每本只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音樂,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一套曲子。只由“正旦”或“正末”獨唱。宮調即曲調,表聲音的高低,“曲牌”即曲譜,韻律要求嚴格,實際是按譜填詞。劇本,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我國古代音樂以宮、商、角、徵(zhǐ)、羽、變宮、變徵為七聲,以其中任何一聲為主,均可構成一種曲調。凡以宮聲為主的調式稱為“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的稱“調”,合稱“宮調”。曲牌是曲調的名稱,規定曲的格式、字數、平仄等。元雜劇在形式上有一個顯著特點,講究“一折一宮”,即每折分別由同一個宮調下的不同曲牌連綴而成。不同的宮調各有不同的音樂特點,適合表現不同的情緒。《竇娥冤》全劇所運用的宮調如下:楔子、第一折——仙呂宮——清新綿邈第二折——南呂宮——感嘆傷悲第三折——正宮——惆悵雄壯第四折——雙調——健捷激裊可以看出,《竇娥冤》各折的宮調,是和戲劇情節本身的發展大致配合的。教材所選的第三折,在情感上是“惆悵”與“雄壯”兼具。了解雜劇所運用的音樂形式與劇情發展相協調的特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竇娥冤》這部作品。2、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是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分別為:《竇娥冤》《倩女離魂》《梧桐雨》《漢宮秋》。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關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3、全劇情節梗概:竇娥七歲時,父親為進京趕考需要盤纏,同時借有蔡婆婆二十兩銀子(本息四十兩)無法償還,便把竇娥賣給蔡家做童養媳。不料竇娥丈夫早死,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她勤儉操家,奉養婆婆。蔡婆婆外出向賽盧醫討賬,被騙荒郊野外害命,張驢兒和他父親路過,救了她。張氏父子以此強迫要娶她婆媳倆。張驢兒見竇娥不肯嫁他,便在竇娥為蔡婆婆所做羊肚兒湯里下毒藥,想藥死蔡婆婆來作要挾,不料竟藥死了自己的父親。張驢兒反咬一口,給竇娥安上用毒殺人的罪名,把她扭上公堂。昏庸的官吏,不問青紅皂白,嚴刑拷打她。竇娥寧死不屈,被判處斬含冤曲死,其鬼魂托夢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父親竇天章,最終平反了冤獄,懲治了仇人。二、預習檢測1、字音字形楔xiē子嗟jiē怨埋mán怨煞shā尾尸骸hái罪愆qiān甘霖lín亢旱kàng萇cháng弘羊肚dǔ盜跖zhí湛湛zhàn2、詞語(1)親眷(眷,juàn)親屬。(2)負屈銜冤:背負委屈,心中懷著怨恨或冤枉。(3)杳無音信:(杳,yǎo)〈書〉遠得不見蹤影,也沒有音信。(4)古陌荒阡:(陌,mò田間東西方向的道路。阡,qiān田間南北方向的路)古遠而荒涼的田間的路。(5)昏聵:(聵,kuì,耳聾)眼花耳聾。比喻頭腦糊涂,不明是非。(6)嫁禍:把禍患轉移給別人。3、典故①東海孝婦——出自《漢書·于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婆婆)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勞,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后,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于公以為此婦養姑十余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于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于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②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③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為之下霜。三、初讀文本,劃分層次課文節選的第三折,是全劇高潮。這一折描述的是竇娥被綁赴刑場問斬冤死的經過。它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寫竇娥被綁赴刑場,以“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詞為核心,痛陳了竇娥心中的怨憤之氣。第二部分寫婆媳訣別,竇娥訴冤,通過竇娥對婆婆的牽掛表現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通過竇娥的長篇獨白,陳述了主人公的滿腹冤屈。善而蒙冤,悲劇愈悲。第三部分寫竇娥三樁誓愿,三樁誓愿一樁樁將竇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變化推向頂峰。就這點看,又展現作品積極浪漫的一面。四、細讀文本,重點語段研讀[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研讀分析:[端正好]由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著說冤屈之大可“驚天動地”。竇娥含冤受刑,對命運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滿了憤恨。由于內心悲憤到了極點,所以不由得對天地表示怨恨。這就自然引出了下面在[滾繡球]這支曲子中對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訴:“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但作為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對于這樣不平的命運、不公的天地又能奈何呢?她的一腔悲憤只能以“兩淚漣漣”作結,抒發一下自己的痛苦和悲傷而已。人物一出場,就讓我們看到一個冤屈至深,怨憤至極的竇娥出現在眼前。[耍孩兒]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二煞]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具,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研讀分析:[耍孩兒]是竇娥的第一個誓言。她發這誓,是讓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她的第二個誓愿是[二煞],希望自己的冤屈將像古代的鄒衍那樣得到上天的反應。[一煞]是她的第三個誓愿,是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這三個誓愿,層層深入地表現了竇娥對自己無辜蒙冤的強烈憤怒和堅決反抗。這三樁誓愿又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這是全劇的高潮,也塑造竇娥這個形象最成功的一筆。這樣,一個勤勞、正直、善良但又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輕婦女形象就豐滿、鮮明地立在觀眾的面前。第二課時一、思考探究(一)關于人物結合全文,填寫表格分析總結竇娥的人物形象特征。情節情感性格竇娥被押赴刑場婆媳訣別竇娥發下三樁誓愿明確:情節情感性格竇娥被押赴刑場(怨)怨氣沖天剛烈婆媳訣別(悲)哀婉凄慘善良、孝順竇娥發下三樁誓愿(恨)憤恨激蕩敢于反抗(二)關于情節和主題1、竇娥的冤情,到底冤在何處?明確:悲劇的根源——“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敗揭示的是元代社會的重重矛盾。吏治昏聵,法度不公,惡人橫行;百姓無告的黑暗現實,正是通過竇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體現的。竇娥的曲詞,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樁誓愿是戲劇沖突的集中體現,是對黑暗社會的血淚控訴。2、竇娥發了三樁誓愿,具體內容是什么?三樁誓愿之間是什么關系?(填寫表格)誓愿順序內容引用典故三樁誓愿之間的關系第一樁第二樁第三樁明確:誓愿順序內容引用典故三樁誓愿之間的關系第一樁血濺白練萇弘化碧、望帝啼鵑三樁誓愿,從時間的延續上,一樁比一樁更久長;從空間范圍上,一樁比一樁更擴大。三樁誓愿依次遞進,竇娥的反抗精神越來越強烈。第二樁六月飛雪飛霜六月因鄒衍第三樁抗旱三年東海曾經孝婦冤3、竇娥的三樁誓愿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現實,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寫成合理的,這說明了什么?明確:這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訴冤屈以外,沒有別的辦法,作者采用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是表明社會的腐敗黑暗,二是刻畫竇娥強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達人民要懲治邪惡的愿望。4、元雜劇《竇娥冤》的結尾是:竇娥被判處斬含冤曲死,其鬼魂托夢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父親竇天章,最終平反了冤獄,懲治了仇人。而明代人葉憲祖把《竇娥冤》改編成《金鎖記》,結尾是:竇娥的丈夫并沒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趕考途中,落水黃河,被龍王招為駙馬。三年后又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狀元及第。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降大雪,提刑官驚駭,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竇天章平反冤獄,竇娥得以昭雪獲釋,與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母子重相會”。你認為哪一種結尾設計更好?為什么?明確:(1)元雜劇原本的結尾設計更好,因為更具悲劇意味,可以帶給讀者或觀眾更強烈的內心震撼,引發更多的反思。例如:對于中國古典戲曲的“大團圓”結尾,魯迅頗有微詞,他認為這樣結尾現實了不敢面對現實的“凡事總要‘團圓’,正無須我們焦躁”(《論睜了眼看》)的自欺欺人的心態。王國維:“吾國人之精神,世間的也,樂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戲曲、小說,無往而不著此樂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終于歡,始于離者終于合,始于困者終于亨,非是欲研饜閱者之心,難矣。”(《宋元戲曲史》)正是從悲劇的角度,他高度評價了元雜劇。他認為“明以后傳奇無非喜劇,而元劇則有悲劇在其中”,如《漢宮秋》、《梧桐雨》等,“其最有悲劇之性質者,則如關漢卿之《竇娥冤》、紀君祥之《趙氏孤兒》,劇中雖有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2)改編之后的結尾更好,這樣“大團圓”的結尾更合乎大眾的審美心理。(言之成理即可)(三)關于語言和曲調《竇娥冤》在語言藝術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極富表現力。請結合文本舉例加以說明。明確:元雜劇的語言歷來有“文采派”、“本色派”之分,關漢卿是后者的代表。,其雜劇語言,清新質樸,通俗自然,明白如話,大量使用方言、俗語,“不工而工”,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適合于舞臺演出,易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具體來說,《竇娥冤》在語言上有以下特點:(1)大量使用源自人民現實生活的、鮮活而富于表現力的口語。如課文中【鮑老兒】一段曲詞。(2)靈活運用成語熟語、詩詞文句和歷史故事。如竇娥在法場發的誓愿,有“素車白馬”“古陌荒阡”這樣的成語,也有“東海曾經孝婦冤”這樣的典故,兼具活潑之美與莊重之致。(3)大量運用了對比(“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比喻(“一腔怨氣噴如火”)、夸張(“枉將他氣殺也么哥”)等修辭手法,特別是集中運用了反復手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物的情感。如指斥天地時的兩聲“天地也”和發誓愿時的兩聲“你道是”,是憤厲激昂的聲討;和蔡婆婆相別時的四個“念竇娥”和兩聲“婆婆也”,則是凄愴婉轉的泣訴。《4竇娥冤》教案【教學目標】:掌握元曲、元雜劇的特點。分析竇娥的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題。【教學過程】導入:以連續劇《楊乃武與小白菜》的主題曲,探究:自讀課文完成下面表格教師訂正。竇娥矛盾對象矛盾表現主要矛盾后面畫√矛盾沖突中竇娥表現出來的性格張驢兒父子張驢兒誤把自己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飽受封建壓迫、苦難深重反抗意識太守桃杌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被判以死罪有反抗精神的、不屈服婆婆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著,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擔當死罪善良的、符合當時道德標準的良家女子、孝順婆婆分析:人物性格的根源竇娥冤在哪里?竇娥怕連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聽偏信,毫不作調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嚴刑逼供,草草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