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實習報告-邵盈_第1頁
水資源實習報告-邵盈_第2頁
水資源實習報告-邵盈_第3頁
水資源實習報告-邵盈_第4頁
水資源實習報告-邵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習報告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課程名稱:水資源利用與管理學生姓名:邵盈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112班學號:201118020113指導教師:陳永根二Ο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課程名稱:水資源利用與管理實習時間:2013年12月15日實習地點:里畈水庫、臨安太湖源、南苕溪、西溪濕地、金馬村實習目的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雋永。奇山秀水演繹著杭州臨安的一切。對于臨安來說,水資源質量狀況、水環境維護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著世界旅游精品建設。野外綜合實習可以使我們全面認識自然,綜合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也是一門最能體現大家科研能力、野外生存能力團結合作精神、吃苦耐勞精神、熱愛自然和保護自然的意識的意識、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性課程。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可以體驗我國東部水資源的現狀,理論結合實際,加深對理論課的理解。此外,我們還需要通過本次實習,深入了解和體會我國科研工作者對水資源污染的治理、對策和管理的狀況。更需要近一步了解到我國水資源的嚴峻形勢,加深理解加強水資源規劃管理的必要性。實習內容安排1、校內:召開實習動員大會,進行資料收集。

2、校外:①臨安太湖源區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現場考察,主要包括阿科蔓技術、厭氧+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微動力+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微動力+厭氧+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等技術,結合實例深化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技術的理論,主要是以金馬村和神龍川為例;②考察農村生活污水收集體系,主要包括管道布設及大小;③考察臨安水源地情況,主要為飲用水源地現狀及管道情況。

3、校內:自我進行實習總結并撰寫實習報告。

三、實習內容第一部分臨安市水資源概況一、自然地理狀況臨安市地處浙江省西部天目山區,介于東經118°51’~119°52’,北緯29°56’~30°23’之間。市境東西長110余公里,南北寬59余公里,包括原臨安、於潛、昌化三縣范圍,總面積3126.8平方公里。全市有山地269.33千公頃,占86.1%;平原33.33千公頃,占11.1%;水面8.67千公頃,占2.8%。二、氣象水文臨安市地處歐亞大陸的東南部,為季風活動的劇烈地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本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628.6毫米,降雨量時空分布不均,年際變化較大。春夏二季降雨量約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暴雨常帶來洪澇災害。秋冬二季氣候干燥雨量偏少,常遇伏旱、秋寒。本市境內各地年降雨量亦多少不一,臨安—橫路以北,馬山、樂平及石瑞、龍井橋以西在1700毫米以上;而在東部高虹以南,夏禹橋、上甘、青山以北,千洪、凌口以東不足1400毫米。1993年我市平均降雨量為1740.5毫米。本市多年平均蒸發量在800—850毫米之間。因受季節變化,每年7、8月份蒸發量最大,蒸發量最大占全年的16%左右;1、2月份最小,最小月蒸發量占全年的4%左右,且年際變化不大。本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6.64億立方米,人均4600立方米。由于山高谷深,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23.29萬千瓦,可開發裝機75千瓦以上電站141處,裝機容量近20萬千瓦,年電能近6億千瓦時。三、河流水系臨安市境內的南苕溪、中苕溪屬太湖流域;昌化溪、天目溪屬錢塘江流域。南苕溪:發源于太湖源鎮的馬尖崗,海拔1271.4米,流經臨目、楊嶺、青云、錦城街道、青山街道出市境,在經余杭、德清、吳興等地匯入太湖,我市境內主流長65.6公里,有六條主要支流匯入,流域面積620.8平方公里。中苕溪:發源于高虹鎮石門的青草彎崗,海拔1073.9米,流經石門、高虹、橫畈至余杭長樂匯入東苕溪,境內主流長31.5公里,有仇溪、白水溪等支流匯入,流域面積185.6平方公里。天目溪:發源于西天目鄉與安吉縣交界的桐坑崗,海拔1506.5米,向南流經西天目、紹魯、於潛、潛川等地與昌化溪匯合,有7條主要支流匯入。境內主流長56.8公里,流域面積788.3平方公里。昌化溪:發源于安徽省績溪縣筆架山,主峰海拔1385米,于新橋鄉西舍塢入境。干流流經新橋、島石、龍崗、昌化、河橋等地,在紫溪村匯合后稱分水江,南流經樂平氣坑村出市境,市境內長93公里,流域面積1376.7平方公里。除上述主要溪流外,尚有三口水經松溪入富春江,境內流域面積56.7平方公里;源于湍口鎮的青坑溪流經桐廬印渚埠流入分水江,境內流域面積49平方公里。水資源特點1、水資源豐富,但開發利用代價高2、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3、地下水資源分散,缺乏集中開發的價值4、水質污染形勢嚴峻第二部分、實習區域水資源概況南苕溪水資源概況南苕溪和中苕溪都是東苕溪的支流。它發源于太湖源鎮的馬尖崗,海拔1271.4米,流經臨目、楊嶺、青云、錦城街道、青山街道出市境,在經余杭、德清、吳興等地匯入太湖,我市境內主流長65.6公里,有六條主要支流匯入,流域面積620.8平方公里。臨安市的雨量站共有19個,其中南苕溪就占了5個。大型水庫它占有1座,總容庫量有21500萬m3;中型水庫一座,總容庫量有2094萬m3;小型水庫346座,總容庫量有441、2萬m3。在臨安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分析表中,我了解到,分區地表水地下水水資源總量供水量水資源量開發率開采量水資源量開發率用水消耗量水資源總量水資源利用消耗率南苕溪176704·341·09%5482310.0023.72%10183.65.1519.77%除此之外,臨安市水資源污染形勢嚴峻。南苕溪是工業廢水的主要納污水系,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占總量的55%左右。南苕溪橋東以上河段除ph值超標外,其他水質達標均達到I類水質標準。南苕溪流域內主要蓄水工程有里畈水庫、青山水庫。中里畈水庫是鄰近幾個村落的主要供水源,里畈水庫壩址上游主要有溪口、橫渡、指南、白沙、太子廟、東坑、楂嶺、龍須山8個行政村。水庫上游沒有污染型工業分布。流域內存在的水體污染源主要以生活、農業污染源及旅游餐飲污染源為主。里畈水庫水資源概況里畈水庫位于浙江省臨安市(原臨安縣)境內的東苕溪支流南苕溪上,座落在太湖源鎮(原楊嶺鄉)里畈村。其建筑物攔河壩、泄洪、發電隧洞、電站等,擴建工程主要為攔河壩加高、新建泄洪洞、發電機組擴容等。水庫壩頂高程244m,總庫容2095萬m3,功能除防洪外,以城鎮居民生活用水供水為主,結合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功能。根據調查,里畈水庫壩址上游主要有溪口、橫渡、指南、白沙、太子廟、東坑、楂嶺、龍須山8個行政村。水庫上游沒有污染型工業分布。流域內存在的水體污染源主要以生活、農業污染源及旅游餐飲污染源為主。其中近幾年壩址上游興起的“農家樂”旅游餐飲業污染源對庫區水質產生一定不利影響。里畈水庫上游來水(1#點)地表水中溶解氧、CODMn、BOD、NH3-N、石油類、總磷濃度及pH值范圍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標準要求;但總氮濃度為1.36mg/L,高于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標準限值,不符合II類水標準要求。里畈水庫上游來水總體水質為V類水,定類指標為總氮。

(2)庫區水體(2#、3#、4#點)中溶解氧、CODMn、BOD、NH3-N、總磷、石油類、氟化物、氰化物、揮發酚、硫化物、As、六價鉻、CODcr濃度及pH值范圍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標準要求;硝酸鹽氮濃度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表2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標準限值的要求。但總氮濃度范圍為1.50~1.82mg/L,不符合II類水標準要求。水庫庫區水體總體水質為V類水,定類指標為總氮。

(3)壩下出水斷面(飲用水取水口、5#點)溶解氧、CODMn、BOD、NH3-N、石油類、總磷、氟化物、氰化物、揮發酚、硫化物、As、六價鉻濃度及pH值范圍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標準要求。總氮濃度范圍為1.16~1.45mg/L,不符合II類水標準要求。壩下出水斷面總體水質為(2)IV類水,定類指標為總氮。

(4)里畈水庫庫區上游、庫區水體、庫區出水大部分監測指標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標準要求,但總氮濃度均不符合II類水標準要求,水庫出水總氮濃度略低于上游來水及庫區水體的總氮濃度,說明水庫有一定IV類水,定類指標為總氮。

(5)里畈水庫庫區上游、庫區水體、庫區出水大部分監測指標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標準要求,但總氮濃度均不符合II類水標準要求,水庫出水總氮濃度略低于上游來水及庫區水體的總氮濃度,說明水庫有一定的自凈能力;從水質所屬類別看,庫區出水(IV類水)優于庫區及上游來水(V類水)類別。

(6)目前里畈水庫水庫水體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在34.8~37.4間,均小于50,水庫中部和壩前區域均為中營養狀況。神龍川水資源概況神龍川地處于浙江臨安市太湖源生態示范區,距臨安市區二十五公里,景區內群峰疊翠、清泉長流、金沙遍地、神藥滿山、崖壁萬丈、蒼翠如龍。辟有怡樂園、臥龍溪、清涼界、神農臺、小華山五大景區和神農度假山莊。“天目三千丈,東南第一峰”,神龍川臥藏于天目山的腹地。它像一柄巨大的碧玉如意,橫亙在天地之間。川中清泉長流、碧潭相連、群山聳翠、饞巖突兀、金沙遍地、神藥滿山、山花爛漫、蒼松如蓋。游客稱之為“江南華山”“浙江黃山”并不為過。海撥1200多米的飛龍嶺小華山蜿蜒十里,懸崖峭壁上黃山松虬枝如龍,據初步測算數量在一千八百棵以上,這在江浙一帶已經絕無僅有,堪稱稀世珍寶。在這里東望錢塘江帶橫映,西望宣歙齊云高舉,南邊咫尺就是天目山大仙頂,西眺可見亞洲最大蓄能電站天荒坪。正可謂“人在天地間,一覽眾小山”,使人生偉大豪邁之感油然而生。二、錦城鎮金馬村水資源概況金馬村位于臨安市錦城街道北部,由原吳馬、大馬、黃金三個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956戶,總人口2569人,方圓7.8平方公里,擁有28個村民小組,山林面積10163畝,森林覆蓋率55%,2008年人均收入10470元,村級集體收入97.6萬元。近年來,金馬村在各級各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全面開展新農村建設,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合力攻堅、團結拼搏、奮力起跳,在新農村建設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后榮獲“杭州市新農村重點整治村”、“杭州市小康體育特色村”、“臨安市文明村”、“臨安市先進基層黨組織”、“臨安市園林綠化村”、“臨安市清潔鄉村明星村”、“臨安市‘三八’紅旗集體”、“臨安市能源利用特色村”、“臨安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信用村”等榮譽稱號。2009年金馬人又以百倍努力,積極創建杭州市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在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金馬村投資89.4萬元建造阿克曼生活污水處理池,投資9萬元為農戶安裝標準式的三格式化糞池,通過實施生活污水凈化,極大改善了村莊的生態面貌。09年臨安市首座采用太陽能光伏電板提供電力的景觀噴泉也投入使用,豐富了我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而且將新能源的利用與新農村建設和生態市創建有機結合起來。金馬村的生活污水及降雨徑流造成的面源污水采用成本低廉、運行效果穩定的無動力厭氧凈化沼氣池技術+泛氧化塘處理技術+太陽能曝氣噴泉相結合的組合工藝。布設阿克曼生態基80.4m2,安裝太陽能景觀噴泉曝氣系統1套,生態化處理大馬自然村近250來戶、約800余人產生并排入池塘約80噸/天的生活污水以及降雨徑流造成的面源污水,使處理出水達到了《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并回用于周邊景觀園林綠化澆灌和下游農田灌溉,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監測點名稱經緯度TN(mg/L)TP(mg/L)DOC(mg/L)高錳酸鉀指數COD(mg/L)BOD7(mg/L)BL監測時間:11月白沙村0.64650.05629.8171.4910.367龍須溝入口0.63560.05003.9102.2630.730里畈入口30'25'39.9119'35'40.81.05740.04385.0111.0600.466里畈出口30'19'51.2119'36'25.20.79190.03465.8751.1170.577青云農貿市場30'16'3.2119'35'29.91.00650.099428.6706.2313.299臨安入口30'14'6.2119'41'21.20.29370.077817.5901.3900.900臨安出口30'14'46.9119'43'45.81.21380.402062.6806.4244.159由圖表可見:水中氮含量在里畈入口、青云農貿市場、臨安入口都較高,那是因為居民生活用水中的氮含量造成的,而磷相對來說就沒有什么變化,并且有機碳的含量在不斷上升。三、西溪濕地水資源概況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杭州市區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這里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淀深厚,曾與西湖、西泠并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西溪水網屬于運河水系,地域內主要河流由西向東為西溪、嚴家港,由南向北為五常港、蔣村港、紫金港,這些河流最終向北均匯入余杭塘河。區內河流密布,池塘眾多,水面覆蓋率高達50%,河流總長約100km,大小水塘多達1.1萬個,水網密度高達25km·km-2,地表水總量達500萬m3,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和濕地特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地表水環境質量受上下游生活、農業、工業和航運的影響,目前西溪濕地水域污染較嚴重。沿山河、秋雪庵、五常港、蔣村港、朝天莫港、嚴家港、余杭塘河和養殖魚塘的水質監測結果表明,各個斷面均有指標超《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Ⅴ類標準,超標項目主要集中在氨氮、總磷和總氮上。秋雪庵和朝天莫港水質相對較好。總體來說,本區域內水環境質量劣于Ⅴ類水質。對西溪濕地的“拯救”工作刻不容緩!第三部分實習區域水質變化分析一、太湖源的水質變化情況實習區域位于浙江省臨安市太湖源鎮境內,水系為東苕溪主源的南苕溪。該水系發源于天目山南麓浙江省臨安市臨目馬尖崗,自西向東流經臨安橫溪、錦城、青山和杭州余杭區等地后折向北去到杭州瓶窯,在瓶窯附近接納中苕溪、北苕溪之水,匯成東苕溪。南苕溪的水質變化情況(1)水質隨空間的變化:研究區水系從源頭經上游村莊至中下游地區,水質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時間上,同一水流斷面上的水質也因季節變化發生波動。各監測指標的季節性波動變幅與各地段水質好差相關,水質好的地段(龍須溝、里畈水庫)波動小,水質差的地段變幅大。降水可能會對污染物起到稀釋作用。與5月當地旅游旺季游客消費增加有關,也與當地的特色生產情況有關。而在人口居住密集的錦城城區段水體中,各監測參數的季節性變幅巨大,除氣候因素尤其是降水對水中污染物質量濃度的影響之外,其上游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市區的生產生活廢棄物等進入水體的污染物數量變化對水質的季節性影響產生了重要作用。由于6月和7月氣溫升高快,進入夏季人均食物日消費水平提高,生活廢棄物、排泄物量大。在此期間當地的降水增多,而源頭地區河流流量往往不大。(2)我國現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以水質最差的單項指標所屬類別來確定水體綜合水質類別,即在所有項目的水質類別中選取水質最差類別作為水體的水質類別。這種悲觀評價法通過直接將污染最重因子所屬類別定為水體類別,具有指標簡單、明確和反應靈敏等特點,但此評價法不能反映水環境質量的真實變化情況。灰色聚類評價法將灰色聚類分析引入環境質量評價,通過對散亂的信息運用數學方法加以提純、富集,最后得到明確的結果,從而達到評價的目的和實效。本文采用灰色聚類法對2005—2009年錦溪三眼橋斷面水質均值進行評價,選擇COD、BOD、NH+4-N、TP和TN作為評價指標,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單項水質要求為依據,污染程度共分為5個等級,旨在了解錦溪水質實際年際變化狀況。綜合指數評價是以單因子指數評價為基礎,綜合考慮各參與評價的因子對評價對象的綜合影響,經過不同方法的數學運算得到一個綜合指數,以此來對河流水污染狀況進行綜合判斷。根據2009—2010年六監測斷面的水質監測數據,采用綜合污染指數(CPI)法中的代數疊加法進行不同季節水質變化分析,具體評價過程為:P=Σnj=1Σmi=1Pij,Pi=Ci/C0(1)式中,P為綜合污染指數,ΣPi為綜合污染分指數,Ci為某污染物的實測濃度;C0為某污染物的Ⅲ類地表水評價標準[14],ΣPj表示某類污染物分指數。根據水體具體情況,選取COD、BOD、NH+4-N、TN和TP作為評價因子,通過計算,得到各污染物的季度污染分指數和CPI[16]。應用SPSS的OnewayANOVA方差分析法進行錦溪各斷面水質隨季節變化的顯著性分析。(3)總體來說,太湖源水資源的現狀如下:1、集約林地的過量施肥與水土流失普遍;2、農村家庭生活污水和家庭畜禽養殖廢棄物無序排放;3、森林旅游業、農家樂、飯店生活污水無序排放。對此,一方面需要進行水系水質時空變化的長期監測,另一方面也需要對污染物的構成、數量作更深入的調查。以便對水質變化作出科學預警,保障流域水質安全。2、里畈水庫的水質變化情況在空間分布上,研究區水系從源頭經上游村莊至中下游地區,水質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時間上,同一水流斷面上的水質也因季節變化發生波動。各監測指標的季節性波動變幅與各地段水質好差相關,水質好的地段(龍須溝、里畈水庫)波動小,水質差的地段變幅大。降水可能會對污染物起到稀釋作用。與5月當地旅游旺季游客消費增加有關,也與當地的特色生產情況有關。而在人口居住密集的錦城城區段水體中,各監測參數的季節性變幅巨大,除氣候因素尤其是降水對水中污染物質量濃度的影響之外,其上游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市區的生產生活廢棄物等進入水體的污染物數量變化對水質的季節性影響產生了重要作用。由于6月和7月氣溫升高快,進入夏季人均食物日消費水平提高,生活廢棄物、排泄物量大。在此期間當地的降水增多,而源頭地區河流流量往往不大。里畈水庫上游來水地表水中溶解氧、BOD、NH3-N、石油類、總磷濃度及pH值范圍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標準要求;但總氮濃度為1.36mg/L,高于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標準限值,不符合II類水標準要求。里畈水庫上游來水總體水質為V類水,定類指標為總氮。庫區水體中溶解氧、BOD、NH3-N、總磷、石油類、氟化物、氰化物、揮發酚、硫化物、As、六價鉻、濃度及pH值范圍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標準要求;硝酸鹽氮濃度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標準限值的要求。但總氮濃度范圍為1.50~1.82mg/L,不符合II類水標準要求。水庫庫區水體總體水質為V類水,定類指標為總氮。二、西溪濕地水質變化濕地水質空間分異與公園功能特征密切相關。其中,自然水塘的TN、TP平均值分別為0.78mg/L和0.07mg/L;觀賞水塘TN、TP平均值分別為1.37mg/L和0.17mg/L;自然河溪水質TN、TP的平均值分別為2.91mg/L和0.18mg/L;游覽水道TN、TP平均值分別為1.91mg/L和0.09mg/L;濕地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時間變化顯著。西溪濕地水質的春季富營養化程度小于夏季,總體處于中度富營養化狀態;不同功能濕地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差異明顯。水塘水體富營養化程度低于河溪富營養化程度,其中,自然水塘水質的富營養化程度低于觀賞水塘的水質,相反,游覽河溪水質富營養化程度低于自然河溪的水質.。不同月份西溪濕地的水質差別較大,春季水體富營養化程度低于夏季,而夏季最后1個月的富營養化程度有所下降.其中水塘水質的營養化程度要低于河溪水質,河流和水塘分別屬于開放系統和封閉系統,兩者水質變化所受的影響因素也各異,但都已是富營養化的狀態。根據濕地的不同功能,其水質富營養化程度差異明顯。其中自然水塘水質的富營養化程度低于觀賞水塘的水質,相反,游覽河溪水質富營養化程度低于自然河溪的水質.自然水塘基本保持其原有形態和水生植物種類,而觀賞水塘為了滿足展示濕地植物的功能,人工栽種了大量植被。由于水體富營養化充足,植物過度生長造成水體自凈能力的下降,導致其富營養化的加重;游覽河溪水質優于自然河溪是因為公園在設計之時,對游覽河溪進行了拓寬和清淤等工作,自然河溪水體相對較封閉且流動性不強,水體自凈能力低于游覽河溪。西溪濕地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時間變化明顯,但是主要還是集中在中度富營養化程度。從3~8月,富營養化呈先增后減的趨勢,最高時段出現在6、7月.總體看來,西溪濕地春季富營養化程度低于夏季。第四部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我國農村居住相對分散,經濟力量也相對薄弱,部分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農村修建的住宅大都安裝了配套的衛生器具、給水管、排水管,設計了衛生間,可是缺乏完善的下水道系統,大部分農村生活污水主要通過現有的截污溝渠直接排到附近水體里或者下滲至土壤里,成為水體主要的面源污染。目前我國農村污水處理模式主要有三種:a、分散處理模式,即將農戶污水按照分區進行收集,以稍大的村莊或鄰近村莊的聯合為宜,每個區域污水莊布局分散、規模較小、地形條件復雜、污水不易集中收單獨處理。采用中小型污水處理設備或自然處理等形式處理村莊污水。該處理模式具有布局靈活、施工簡單、管理方便、出水水質有保障等特點。適用于村集的村莊污水處理。b、集中處理模式,即對所有農戶產生的污水進行集中收集,統一建設,一處處理設施處理村莊全部污水。該處理模式具有占地面積小、抗沖擊能力強、運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質好等特點。適用于村莊布局相對密集、規模較大、經濟條件好、村鎮企業或旅游業發達、處于水源保護區內的單村或聯村污水處理。c、接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模式,即村莊內所有農戶污水經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統一接入鄰近市政污水管網,利用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村莊污水。該處理模式具有投資省、施工周期短、見效快、統一管理方便等特點。適用于距離市政污水管網較近(一般5公里以內),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村莊污水處理。下面詳細介紹在本次實習過程中所學習到的技術:1、A/O法設計要點:

A:厭氧水解池采用上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形式,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2~4小時。

厭氧池下部為污泥床區,污泥床厚度通常控制在1~1.2M之間,進水系統可采用脈沖進水中阻力布水系統,底部設布水溝,保留污泥不沉積底部,呈懸浮狀態。

污泥床平均濃度為30~35g/l,則污泥負荷為0.35~0.30kgCODcr/kg(ss).d。

B: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之間的一種污水處理工藝。池內設有填料,微生物一部分以生物膜的形式固著于填料表面,一部分則以絮狀懸浮生長于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的特點。曝氣系統可采用鼓風或射流曝氧增氧系統(設計時必須考慮投資及運行成本)。為培養微生物的不同的優勢菌種,將接觸氧化池分為兩格是行之有效的。第一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2.5小時,有機負荷為1.15kgBOD5/m3.d。第二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1.5小時,有機負荷0.768kgBOD5/m3.d。

A/O法的主要特點是:適應能力強;耐沖擊負荷;高容積負荷;不存在污泥膨脹;排泥量非常少;具有較好的脫氮效果。2、純厭氧(化糞池)化糞池是一種利用沉淀和\o"厭氧"厭氧\o"發酵"發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懸浮性有機物的處理設施,屬于初級的過渡性生活處理構筑物。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糞便、紙屑、病原蟲,懸浮物\o"固體"固體濃度為

100~350mg/L,有機物濃度BOD5

在100~400mg/L之間,其中懸浮性的有機物濃度BOD5為50~200mg/L。污水進入化糞池經過12~24h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懸浮物。沉淀下來的污泥經過3個月以上的厭氧消化,使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穩定的\o"無機物"無機物,易腐敗的生污泥轉化為穩定的熟污泥,改變了污泥的結構,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定期將污泥清掏外運,填埋或用作肥料。化糞池最大的優點是運行費用為零。出水水質可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標準。3、微動力+人工濕地處理模式4、厭氧+人工濕地處理系統該方法的技術路線如下:5、阿克曼人工水草生物處理模式錦城街道金馬村辦公室所在地--大馬自然村的生活污水及降雨徑流造成的面源污水采用成本低廉、運行效果穩定的無動力厭氧沼氣池技術+泛氧化塘處理技術+太陽能曝氣噴泉相組合工藝。此項目共鋪設生活污水收集網管1500米,預處理200立方米,對村中心原有的1300㎡的池塘進行清淤、生態護坡改造和木制涼亭、廊道等周邊景觀園林綠化建設,布設阿科蔓生態基80.4㎡,安裝太陽能景觀噴泉曝氣系統1套,生態化處理大馬自然村近250來戶、約800余人產生并排入池塘約80噸每天的生活污水以及降雨徑流造成的面源污水,使處理出水達到了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并回用于周邊景觀園林綠化澆灌和下游農田灌溉,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該技術由美國Meridian公司發明的一種用于水處理的生物科技材料,屬于一種人造聚合物惰性生態培養基(填料)。主要特點是:①比表面積大,可為水中微生物和有益藻類的生長、繁殖提供巨大的生物附著表面。②適宜生物生存的孔結構,為自養生物(如藻類)提供了良好生存環境,提高水凈化的效能。③不需要填料支架,下端成口袋狀,可以裝載重物,上部則如水草般懸浮在水體中,從而使水體中溶解性有機物和溶解氧最大限度與生物膜接觸,提高污染物降解速度。④獨特的雙面結構設計,產品一面編織較為密實、顏色較深,而另一面編織較為疏松、顏色較淺,在其斷面上形成理想的“好氧-兼性-厭氧”微環境,具有高效的脫氮除磷功能。⑤可利用天然湖塘,免去土建施工,實現無動力或微動力的污水處理。第五部分山區水質和平原水質的差異分析3.1山區水我國水資源大都在山區,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區,約占全國的70%。在西南地區,土地極貧,人均水資源約5000m3,可開發的水能蘊藏量為2.12億m3。但山高水深,土地零碎,缺少平原,還有巖溶山區。許多地方陡坡開荒,靠天吃飯,人民生活貧困。而陜、甘、寧、青、新、內蒙古6省區基本都處于干旱半干旱地帶,降水量少而蒸發量大,生態環境相當的脆弱。新疆天山北坡中段和東疆地區,甘肅河西走廊的石羊河,黑河流域等,這些地區的地表水——地下水大多經過三次轉化和利用。下流水質嚴重劣變,河流萎縮,尾閭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生態環境嚴重退化。寧夏是全國水資源量最少的地區,大氣降水和地下水都十分的貧乏。空間上分布不均,時間上變化不大是寧夏水資源的特點。而陜北地表水、地下水的資源總量為421108m3,人均不足800m3,不足世界平均水資源的1/10,由于地形破碎,川道灘多地少,可發展水地面積有限;山原地多水少,貯水條件極差,含沙量不高,使灌溉水資源保證率低。西北地區,地多水少生態脆弱,其內陸流域人均水資源年約400m3。目前生態環境惡化,由于擴大耕地面積,大水漫溉,用水量過大,造成農田鹽堿化,擠占下流環境用水,造成荒漠植被的死亡和沙漠化的發展。灌區水量調蓄基本依賴平原水庫,調蓄能力低而蒸發損失大,并在水庫下游造成鹽漬化。目前情況,其荒漠化土地以每年0.2萬-0.3萬km2的速度在增加,已累計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積15萬km2,次生鹽漬化面積已達3000萬畝,占全國鹽漬化土地面積1/3以上。局部地區地下水水位下降,使地表植被的潛水蒸發補給減少,導致生物量下降并使土壤沙化嚴重。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地鹽漬化已成為西北生態脆弱地區的生態現象。3.2平原水根據水利部門對中國山丘區和平原地區地下水資源評價結論,全國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1468億m3,占全國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的78%,年平均可開采量達1000億m3,對北方平原地區工農業和城市供水具有重要的作用。平原水相對于山區水來說,其水質在一定的程度上并沒有山區水好,我們都知道水體中氮、磷是藻類生長所需要的關鍵性要素,當水體中含氮、磷和其他營養物質過多時,將促使藻類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形成水華和赤潮,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特別是流動緩慢的湖泊、水庫、內海等水域要定期檢測水體總氮、總磷的含量。而平原上的水基本上來源于這些流動著的湖泊,這些流動性的湖泊會流經每個不同的地區,當其流經的地區如果污水處理不當或者是向湖中傾倒污水垃圾時,會導致湖水的污染。相對于平原水來講,山區水流經的地區較少,而且在那些山體中的污染相對于平原地區又要相對少得多。我們可以以大浪淀水庫為例。大浪淀水庫位于河北省滄州市,地處滄縣、南皮、孟村3縣交界,是一座大型平原水庫。大浪淀庫區面積16.89km2,最高蓄水位12.47m,庫容1.003億m3,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平原水庫該水庫系天然洼地和農田改建而成,是一座沒有本流域徑流直接流入的封閉式水庫,加之引蓄外源水途中又帶入較多有機質,蓄水后水庫水體營養物質豐富,水庫水流動性極小,總氮含量時有超標,水質屬微污染水。第六部分臨安市水資源綜合規劃規劃目標與標準基本任務:全面分析客觀評價臨安市水資源、水環境現狀、總結“十五”期間水資源保護盒開發利用的成就,剖析作為要素資源的水資源,生態承載力的水環境對臨安市現代化建設的影響,明確“十一五”期間水資源開發與保護利用達到的目標,提出現時代的水資源保護,節約、開發的實施計劃,為臨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服務,滿足人居用水安全,保護生態安全的需要。規劃的基本原則(1)、規劃必須堅持人水和諧,可持續利用原則(2)、規劃必須堅持水資源保障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原則(3)、規劃必須堅持水資源統籌調整,優化配置原則(4)、規劃必須堅持治污為本,節水為本,開源節流相結合的原則(5)、規劃必須堅持體制創新與科技創新相結合的原則規劃建議與意見1、保護飲用水a、控制點源和面源污染,大力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b、設置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c、水資源水質情況2、節水管理規劃a、編制灌區節水增效規劃,降低農業灌溉耗水量。b、供水企業要做好供水管網的查漏堵漏工作,節約生產用水與減少管網漏水。c、加強對節約用水的管理。加強對農村污水的處理a、把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作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