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章的散文作品閱讀_第1頁
劉成章的散文作品閱讀_第2頁
劉成章的散文作品閱讀_第3頁
劉成章的散文作品閱讀_第4頁
劉成章的散文作品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劉成章的散文作品閱讀劉成章,1937年生于祖籍延安市,當代詩人、散文家、共產黨員,陜西省延安市人。下面是店鋪給大家?guī)淼膭⒊烧碌纳⑽淖髌烽喿x,供大家欣賞。劉成章的散文作品閱讀:轉九曲踩著薄薄的積雪,我來到趙家溝了。這兒離延安城八十多里。村子不大,卻新箍了幾十孔石窯,老遠望去,齊整整、灰蓬蓬的。清一色的響門亮窗,貼了紅艷艷的對聯和窗花。生活的富足、春節(jié)的熱火以及鄉(xiāng)親們心頭的喜悅,像一壇美酒飄出香味,直撲我的肺腑。村前學校的操場上,已經掃凈積雪,有一伙穿著整潔的男社員,正在挖坑坑,栽高粱稈兒。不用問我就知道,他們是在為轉九曲做準備工作。我是專為觀看轉九曲而來的。相傳,九曲,又叫九曲黃河陣,是我國古代作戰(zhàn)的一種陣法。后來,陜北民間歡度春節(jié)的時候,照此陣法布置華燈,讓人們在九曲燈火中轉悠徜徉,縱情歡樂,這就叫轉九曲。我的衣胞雖然埋在延河畔上,我又喝延河水長大,可是總也沒有機會領略它的豐采。前些年世事亂哄哄的,誰有心思去鬧騰?現在好了,延安地區(qū)糧食大增產,群眾過上了順心的日子,這歡度春節(jié)的古老習俗,又要在人們心中開花了:城里鬧,鄉(xiāng)間也鬧。由于多年來舞文弄墨,我偏愛最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所以舍近求遠,趕到這兒來了。社員們和我攀談了一陣之后,熟了,不避我,跟一個小伙子開起了玩笑。我這才注意到,那小伙子還留著大鬢角呢。曾幾何時,熏熏南窗風,竟也吹到這偏遠的山溝。一個被人們稱作楊大伯的老頭逗著"大鬢角":"嗨!說你是個男的,頭發(fā)長了那么長;說你是個女的,又不扎辮辮!"這話引起一片笑聲。"大鬢角"笑著去扭扮怪相的胖后生的胳膊,胖后生繞著人群躲閃。我看"大鬢角"的一舉一動,還是樸實可愛的。隊長三十多歲,長得虎勢勢的,也跟大伙一起笑。靜下來后,他卻嚴肅地對"大鬢角"說:虬陜把你那頭推了!我有言在先:不推頭,不準參加轉九曲!""大鬢角"不服氣地扭了一下脖子,但是他的臉紅了,挖著坑坑,低頭不語。我老早就看見,戶他們栽的高粱稈兒,和長在地里時正好相反,都是梢梢朝下,毛根朝上,那毛根并且都是剪齊了的。我問這是什么講究,隊長說:"每根高粱稈上都要擱一盞燈呢。"這我知道,高粱稈是作燈柱用的。"毛根朝上,剪齊修平,燈盞才能擱住。"我原來想得多笨,以為燈兒是用繩繩掛上去的。笨到家了。不來這兒看看,哪里會知道還有這些奧妙呢?隊長見我走累了,撇下正干的活兒,把我領進村子,安排在公窯里,讓我先歇著。呆了一個鐘頭后,聽人說,上院窯里正做燈呢,我于是急切切走去。老遠就聽見婦女們的說笑聲。進窯一看,大姑娘小媳婦的,人人都在忙活:有的做燈盞,有的做燈筏,有的做燈罩。燈盞囊是用洋芋削的,削成方的、圓的、五角形的,再在上面挖個麟油坑,就算成了。燈筏呢,是用高粱稈頂端上的"蒹蒹",也就是結穗子的那細細長長的部分,一劈兩半兒,剪成一寸長短,每兩節(jié)用燈芯綁成一個"十"字,并讓燈芯在"十"字的交點上豎起來,也就算成了;用的時候,燈筏是漂在燈油上的。燈罩很漂亮,是用紅綠紙糊的。我實在驚服婦女們的巧手,她們做出來的每一件幾乎都是工藝品,都可以拿出去展覽。我不由夸贊了幾句。一個姑娘卻開口了:"老麻子開花轉圈圈紅,再不要能格滟滟笑話人!"她順口說出的,竟是十分生動的信天游。她的聲調就像彈琴。我不能不留意她了:穿件紅襖,瓜子臉粉白粉白,眉里眼里都像藏著聰明。聽口音,老家一定是綏、米一帶的。我說:"還敢笑話?學都學不來呢!""快別給人戴二尺五了!"她捋了一把頭發(fā),"一條川都沒有比我更瓷的人了。要見巧媳婦,在隔壁窯里呢!"人們說,這女子名叫葉葉。正說著,窗欞上嘭地一聲,像是小石子兒打上的聲音。婦女們全笑了,只有葉葉低下頭來。_個削燈盞的媳婦笑說:"葉葉,快去吧,人家等急了!""叫他等吧!急死他!"+葉葉說。她的臉脹得紅紅的。什么人喊她,我已猜出幾分,但剛來,還不便開玩笑,就去看巧媳婦了。坐在隔壁窯里婦女群中的,真是一個使人為之傾倒的"巧媳婦",雖然她已抱上孫子、臉上爬滿皺紋了。她正為大燈籠趕作剪紙。我簡直目瞪口呆了。她不畫任何圖樣,一剪子下去就剪出一支秧歌隊:足有四五十個秧歌隊員,面容迥異,栩栩如生,舞步兒好像還帶著風聲呢。剪它用的時間,大約只有二十口分鐘。婦女們介紹說,當年,她年輕的時候,還給毛主席表演過剪窗花呢。九曲究竟是怎么轉的,我還沒有看到,我看到的只是為轉九曲做的準備工作,但我心頭,已注滿了興奮。晚飯之后,飄雪了。小小的、薄薄的雪花。晚飯的油糕香、飴飴香、米酒香,和雪花的韻味溶在一起,在山村漫延。一整天沒有停息的說笑聲,也融在里面,更加響亮起來。接著,鑼鼓響了,嗩吶響了,蹲在備家鹼畔上的白狗或黑狗,也爭爭搶搶地叫開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秧歌隊員,流水般向學校操場涌去--轉九曲的時刻到了!我夾在人流中,跟著隊長大步行走。雪花落在我的臉上,涼涼的,癢癢的。誰家的孩子直往前竄,差點兒把我絆倒;隊長趕忙扶住我,一邊罵那孩子,一邊叮囑我要小心點,走慢點。其實呢,他卻越走越快,后來索性拉著我跑起來了。我一心里清楚,多年來這村子頭一回轉九曲,怕搞亂了,隊長急著前去照料。跑就跑吧,我從小爬慣家鄉(xiāng)這山山洼洼,沒有那么嬌嫩。我也愿意跑,先睹為快呵!九曲燈火閃耀在我們眼前了。搭眼看去,繁星點點,光華四射,照亮了山溝,照亮了漫天飛舞的雪花。我一時覺得,好像在見過這樣的情景。哦,想起來了,我見過。去年國慶后的第二天,我乘飛機從首都飛回西安,遙望古城燈火,'不就和這很相像么?只是,那規(guī)模要大得多,今晚僅算它的縮影;然而眼下這燈火,豎成列,橫成行,再加上這帶著光暈的千萬片雪花,造成一片漾漾爍爍、迷迷離離的景致,比那回所看到的,更引人入醉。我看見,十個大燈籠,高懸在操場的四周。"巧媳婦"剪下的秧歌隊剪紙,就貼在這些燈籠上。突然間,是燈籠上的秧歌隊跳下來了么?為什么遍地彩綢飄飛,舞姿翩翩?鑼鼓嗩吶聲中,秧歌隊以"傘頭"為前導,首先穿游進燈火之中,"傘頭"手中的花傘,應和著鑼鼓點,一起一伏,團團旋轉,宛若漂浮在九曲黃河的漩渦上;秧歌隊員手中的彩綢,不斷地舞起來,像給九曲黃河的上空,抹上片片云霞。花傘旋轉時,亮晶晶的雪花也旋轉;彩綢飛起時,亮晶晶的雪花也飛起。這花傘,這彩綢,還有這片片雪花、張張笑臉,都被燈火照耀著,都在九曲波濤中旋轉狂歡。秧歌隊優(yōu)美、奔放的舞姿,使我看得眼花繚亂,驚羨不已。我在專業(yè)劇團工作過好多年,我熟悉不少演員,他們之中一些人很有點兒藝術造詣,但要表演出這么一股子激情來,幾乎沒一個能夠辦到。"巧媳婦"剪下的秧歌隊也要自愧弗如。我想,眼前這支歡舞在九曲燈火中的秧歌隊,也可以說是剪下的,但它是用傳統(tǒng)和現實的巨剪所剪,貼在我們美好生活的碩大無比的燈籠上。我跟著群眾的隊伍,也穿游進去。好像世界上的一切光亮,一下子全聚在這里了。燈是亮的,眼睛是亮的,笑臉是亮的,身影是亮的,連刮的風也是亮的。一片片飄飛的雪花,攜著光圈,就像一盞盞飄飛的小燈。我看見,我們這亮亮的行列中,有亮亮的老頭,有亮亮的老婆,還有被亮亮的媽媽牽著手的亮亮的孩子。全村所有的人--上自八十九,下至剛會走,大概全來了。一個個亮亮的,喜眉笑眼,腳步兒輕輕,踩著鼓點,踩著雪花,踩著光亮歡樂地游轉。我的心頭,也亮起來了,升起一道聯想的彩虹。我想這一盞盞華燈,多像一朵朵盛開的山花;人們多像蝴蝶飛來繞去,扇動著亮亮的翅膀;我想這一盞盞華燈,多像一穗穗成熟的高粱,人們多像拿著鐮刀,多像拿著磨了又磨、閃光發(fā)亮的鐮刀,正在唱出嚓嚓嚓的亮亮的歌聲;我還想,這華燈整整齊齊,一行一行,多像一曲美麗樂章的五線譜,多像一根根顫動的琴弦,人們多像飄飛蕩漾的亮亮的音符。一陣哄笑聲響起,只見人們一齊向我的身后望去。我忙轉過臉,原來是緊挨我的楊大伯,也居然扭起了秧歌。他身上抖下片片光亮,片片雪花。看樣子,他曾經定是扭秧歌的好手,胳膊腿兒都透著美感,只是現在為了招人樂,故意把動作搞得非常夸張。待他盡興之后,我問:"大伯,你多大年紀了?""十六了"他笑答。眉毛上抖下一縷光亮,幾粒雪花。"六十了。"隊長解釋道,"他小的時候,周恩來同志還給他教過字呢。""你真幸福呀!"鑼鼓聲中,我望著楊大伯,提高了聲音。我覺得,我的眼里飄進一縷光亮,嘴里飄進幾粒雪花。"當年幸福,如今也算幸福,中間幾年嘛,"大伯說著唉了一聲,"幸福,到黑窟窿里了,撈了條討飯棍!"待了會他又說,"不說那些了。我只想叫你知道,光去年,我就打了八千斤糧食!"楊大伯按捺不住滿心的喜悅。他希望我轉告那些在延安工作過的老同志,延安又紅盛了,又和大生產時一樣了,人人有吃有穿,喜格瞇瞇,希望他們有機會都能回來看看≯灰暗韻色彩,只是在人們心中一閃,逝去了。眼前的一切,如此敞亮。但我忽然想起"大鬢角"了,左瞅右瞅不見他,我心中多少有些惆悵。我不由捅捅走在我前頭的隊長,說他不該下了那么嚴厲的命令,把那青年隔在歡樂的人群之外。'隊長揮手指指我們的左方:"那不是?他來了!"我目光瞟過幾行燈去,仔細一看,是他,不過他已推了買,留著和別的后生一樣的發(fā)式。他前頭的姑娘是誰呢?和他那么親熱,轉過身嫣然一笑,向他塞了一把什么東西,他大口大口吃了起來。連雪花,連燈光,一起吞下去了,喜滋滋的。我終于認出,那姑娘是葉葉。隊長說:"一對情人。不讓留大鬢角,其實是葉葉的意思。女子厲害著呢,說要繼續(xù)留著,沒二話,就吹!我能禾成全他們?隊長的聲音,也似乎含著光,發(fā)著亮。九曲燈火照耀之下,一切是這么和諧,這么充實,這么富于魅力。我感到,我和這些淳樸憨厚的莊戶人,正在閃光的詩行中留連。雪大了,紛紛揚揚。雪花上的光暈也大了,一圈一圈。人們的頭上、眉上、肩上,全落上一層雪,又重上一層光,如玉雕一般。雪大情也漲,誰愿離去?人們在光和雪中,更加歡樂地旋轉狂歡。過一盞燈,又一盞燈。每盞燈像征一天,一共是三百六十五個燈,像征整整一年。我祝福人們:我們的每一天都是明亮的!過一盞燈,又一盞燈。九曲燈火,好像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的來路是曲折的,去路也是曲折的。但在曲折的路上,在有艱難和痛苦的地方,也像今晚一樣,雖然落著雪,總有光輝照耀我們。我們永不氣餒。即使有時候落下幾滴悲傷的淚水,這淚水也飽含著希望之光!過一盞燈,又一盞燈。我浮想聯翩,思緒翻飛,轉出了九曲燈火。我多么依戀呵!回頭望著,我真想返回去,撕幾片光亮,倍帶著一首詩,像初戀時帶著情人贈送的手絹,常常帶在身旁鞘隙這片片光亮,今夜閃在家家窯洞里,一定會給全村老小荔瓣_!二織一個透明的、甜甜的夢吧。劉成章的散文作品閱讀:海我終于看到海了。我的家鄉(xiāng)在離海十分遙遠的地方,在陜北高原的延安。大約六七歲的時候吧,我和幾個孩子在山上捉螞蚱。天上的太陽曬著,烤著,連山風都像是從火爐里吹出來的。我們渴極了。"把他老爺渴死啦!"鎖鎖喊叫。他比我大一歲,也穿著開襠褲。這老爺!我驀地想到了海。"要是有個海,咱們就跳進去,喝個夠!"'我憧憬著,舔舔干巴巴的嘴唇。我以為海水是能喝的。"憨顙兒!"鎖鎖斜乜了我一眼,但他也是不懂得海水不能喝,卻是說:"看不把你淹死!""我不怕!"我蠻不服氣,"我舅舅能撈我,他的腿可長呢!""有多長?有駱駝腿長?"鎖鎖脖子一扭,儼然像個大學問家。"海比延河還深嗎?"秀女問。"深!","比井子還深嗎?"我想起南±瓜山下那井子,黑古隆冬的,把兩條扁擔接起來才能探到底。"深!"鎖鎖照樣斬釘截鐵。我的心不由被震撼了。那時候,我極力想像著海的模樣兒。好深好大的一汪水喲!里面小魚兒在游著,青蛙在叫著。我站在海的這一邊,而舅賽的家,一定是在海的那一邊了;要是媽媽要我去給外婆送點兒油糕煎餅什么的,我繞著岸邊走,說不定要走一前晌才能走到呢。于是,海水常常打濕我稚嫩的夢。現在,我站在真實的海邊了。我的雙腳踏的不是家鄉(xiāng)的黃土,而是礁石;吹亂我頭發(fā)的不是家鄉(xiāng)干燥的山風,而是濕潤的、帶著咸味的海風。盡管早已失落了兒時的稚氣,早已知道了海的深邃和遼闊,我還是被眼前的景象激動得不能自己。我真想張開雙臂狂呼幾聲。眼前完全是水的世界,浪的世界,大波大瀾的世界。海天之間,茫茫蒼蒼,分不清哪里是界線。大得像山崖一般的輪船漂在海上,霎時失去了份量,就像一片樹葉。而海的深度,看看它的藍色,想想天空為什么也和它是一樣的顏色,就可以知道了。我兒時的伙伴,我的鎖鎖、秀女,你們如今在哪里呢?你們見過海嗎?咱們小的時候有多傻啊!真是十足的憨額兒!放眼再望波濤萬頃的大海,我忽然想,小的時候,我也見過與此極為類似的景象,但我斷沒有料:男人就像海。那回,也是在山上。我和鎖鎖、秀女三個,領了我家的大,白狗,爬啊爬啊,一直爬上一座高山的頂上。我們比中央大禮堂還高了。我們比寶塔還高了。展眼望去,一架一架的山,向東看,向西看,向南向北看,一個挨著一個,一個擠著一個,一個追趕著一個,就像活了,起伏翻滾,向天邊涌流而去。現在想起來,那山的景象,就像這海:像海一般雄渾,像海一般浩瀚,像海一般波瀾壯闊。那山催人成長、給人開闊眼界和胸襟的力量,也像這海。海每時每刻都變幻著它的風姿;太陽升高的時候,它卻安詳得多了藍色的海面靜靜的。大波大瀾不見了,連浪花也似乎不多。但凡是撲入人們眼簾的浪花,都像鏡子一樣反射了陽光,這兒一閃,那兒一閃,那雪亮得像閃電一樣的色彩,摹極了。海天相連處,被霧氣所籠罩,就像高高矗立著一片房舍,而細碎的浪花就在那"房舍"上跳躍,像一盞盞閃爍的燈。這使我想起了延安之夜--她就是這般迷人啊!我想起我和鎖鎖、秀女他們,天很晚了,還不回家,還坐在山坡上,欣賞延安的夜景。我家的大白狗緊緊跟在我們身旁。它大概怕狼把我們叼去吧,趕也趕不走。大白狗很會和人親昵,我坐在那兒,它就把毛茸茸的頭枕在我的腿上,臥著,兩眼不時瞅瞅我,看我還給它多少情意;或者,繞著我搖尾巴,伸出舌頭舔我的手,、舔我的不愛穿布衫的光脊梁。美好的記憶撩撥著我的心。我穿上鞋,踩過幾塊碎石,再次走上巨大的礁石。我看不夠這海啊!忽聽嗚地一聲,一團白光貼臉竄上來,晃在眉梢,嚇了我一跳。我腦中剎那間閃出的概念是:狗,我的大白狗!剎那間我好像又回到了童年--鬼東西大白狗,又在和我鬧著玩了!它好幾回都是這樣:猛地迎面撲了上來,把前爪搭在我的肩上。定神一看,眼前何曾有狗,我是在海邊啊!我啞然失笑了,海水映出了我的笑容。漲潮了。雪白的海濤奔涌著,喧響著,猛烈沖向礁石,然后直立起來,撲向我的面頰。這顏色,這聲音,這動作,和我的大白狗何其相似!海濤濺在我臉上,癢癢的,清涼清涼的。接著海濤又退走了,走了很遠很遠,并且發(fā)出嗚嗚的響聲。好壯觀喲!這兒,足有十幾米長的雪白浪排涌過來,彈在海岸上,發(fā)出嘩地一聲巨響,浪花飛濺,然后退了下去;那兒,又有同樣長的一道雪白浪濤涌過來。一道又一道的雪白浪排,連成一條凸凹不齊的雪白長陣,不斷向海岸沖擊。而大海的深處,越來越猛烈地躁動,輸送出新的、更多的浪濤。這使我想起了一故事。小的時候,爺爺講的。說的是毛主席初到陜北的時候,寒冷的冬天,有一支擔架隊跟著紅軍,人人穿著老皮襖,被人們稱為皮襖隊。那皮襖都是雪白雪白的。紅軍攻一個火力很硬的縣城,皮襖隊緊隨,滿道川白花花的。哪里有殺聲,哪里有受傷的紅軍戰(zhàn)士,哪里就有雪白的老皮襖。在皮襖隊晦有力支援下,紅旗終于插上了那個縣城的城樓。眼前浪排擊岸的景象,喚起了我對父輩們的久久地、深深地懷想。潮水還在漲的時候,我看見海邊來了幾個孩子,一個個皮膚曬得黝黑發(fā)亮,赤著腳來到礁石間撿著什么東西。他們太像我們的童年了,簡直是我們的脫影;特別是那女孩子,連她的笑聲都像秀女。秀女摘酸棗時就是這么笑的,一笑起來就咯咯地笑個不住,驚得山雀撲楞楞亂飛。我身不由己地走向他們。"撿啥呢?""波螺。"女孩子望望我說。我看見波螺黑黑的,是附著在礁石上的動物,樣子就像海螺,但只有酸棗那么大。"撿它干啥?"小姑娘咯咯咯地笑了:"連這也不懂?吃唄!"那么丁點兒東西,有多少肉呢?_饞死了!饞得就像我們小的時候!"怎么吃呢?"男孩子比劃著搶先回答。"叔叔,可香呢!"小姑娘笑著補充。我又想起秀女了。有回她和我一起提著滿筐的酸棗往回走,遇見老班長,老班長逗著問好吃不好吃,她回答的時候就是這樣的聲氣。老班長疼愛她,順手摘了一朵野花,別在她頭上。我忽然覺得,結附在礁石上的枚枚貝殼,星星點點,白光耀眼,就像陜北山路邊的朵朵野花。孩子們走后,我依然不舍離去。我盡興地望海,望海中方興未艾的大潮,望大潮上展翅飛翔的海鷗。我再次脫掉鞋子,任海水親切地涌上我的腳面;幾只海鷗飛得很低,也親切地掠過我的頭頂。我依稀感到,海在擁抱我,我也在擁抱海。我們相愛得熱烈而又深沉。待我回頭看時,糟了,我的身后漫下一汪海水,小石頭全被淹沒,沒回去的路了。正在著急,岸上誰在喊:"那兒有船!"我急忙看了看海岸和礁石的距離:只要把小船橫在這里當橋用,便可上岸。可是,小船在哪兒呢?我慌亂地左顧右盼,除了礁石,就是海浪呀。"那塊礁石的左邊!"給我指船的,是一個老漁民。順著他指的方向走過去,果然有一只小船。我忽然有一種"任憑風浪起"的泰然心境。只見小船用繩子拴著,不斷地顛簸。小船的形象,為什么這樣眼熟呢?哦,小船顛簸著,就像家鄉(xiāng)的小毛驢看見附近有草,想要掙脫韁繩,四蹄煩躁地來回走動。我極有興致地扯起"韁繩",把小船拉了過來。可是要把小船擺順,擺得讓我走過去,實在不容易。小船競也像小毛驢那樣調皮。記得那年保衛(wèi)延安的戰(zhàn)。斗打響,我們到了鄉(xiāng)下。有天早晨,村長讓我們把一頭小毛贛纛牽到畔上去,我們死拉硬扯,小毛驢硬是不聽話,害得鎖鎖還專跌了一跤。鎖鎖摸著碰爛的膝蓋直哭!"小毛驢"總算被我征服,把我馱上海岸。我看老漁民收網。他古銅色臉上的皺紋里,不知藏了多少神奇的故事。"頭回來吧?""是的。"我說。"喜歡海吧?""喜歡。"我又問他:"你們整年整月泡在海邊,時間久了,也許會。""看你說的!"老漁民似乎不高興了。過了一會兒,他深情地望著大海,似乎在自言自語,"海養(yǎng)育了我們!海養(yǎng)育了我們啊!"好像要證實老漁民的話似的,海上歸來了幾艘漁輪,每艘后邊都拖了一條潔白的浪花的帶子。那漁輪遠看不算大,走近了,船頭高得競像陜北鄉(xiāng)間的戲樓。漁輪下的海水被晚霞映照,緋紅緋紅的,就像陜北三月的一樹樹山桃花。想著想著,我奇怪了:我為什么老把海和陜北連在一起呢?難道僅僅因為陜北是我的家鄉(xiāng)嗎?陜北有哪一點,從本質上更和大海相像呢?我忽然想起老漁民的話來:"海養(yǎng)育了我們!"劉成章的散文作品閱讀:老虎鞋望不盡似水流年,現在,我已經四十多歲了。但是,我的如同樹皮一樣粗糙的額頭里邊,常常閃現著我的一雙花蕾般的小腳片子,和那小腳片子上穿的一雙老虎鞋。一切,都是母親講給我的。那是一九三七年春天,像故鄉(xiāng)延安的天空掉下一滴普通的雨星,像那山山洼洼冒出一棵尋常的草芽,雞不叫,狗不咬,我降生了。我的曾祖父是個泥水匠,祖父是個釘鞋匠,二叔為別人磨面;父親在當時倒算是有點光亮的人物,當個小學校長,很早就暗地參加了革命,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窮書生、普通的黨的支部書記而已。我,就是降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里面。我躺在鋪著破沙氈的炕上,像一顆剛從泥土里刨出來的洋芋蛋蛋。轉眼滿了三十天。家雖窮,按照當時的風俗,"滿月"卻是要過的。爸爸的工作忙,但在爺爺的催促下,還是請了一天假。在師范上學的三叔也回來了。年僅二十歲的媽媽滿懷喜悅,把我抱在懷里,拍著我的光屁股,·陣兒喂奶,一陣兒換尿布。親不夠,疼不夠,愛不夠。她特意用紅紙為我扎了個大紅火蛋兒,踮起腳跟,高掛在我仰面望著的上方。這是我眼中的第二顆太陽,媽媽捧給我的太陽。一家人歡天喜地,鍋瓢碰得叮當響,又燉羊肉又炸糕。1旗三我家煙囪冒出去的淡藍色的青煙,也帶著縷縷香氣。陣陣笑聲浸泡在明麗的陽光里邊。外婆、外公,親戚四鄰,該請的都諸了,該來的都來了。他們給我送來不少禮物:小鎖鎖,小鐲鐲,檳榔錘錘,花帽帽他們爭著把我從媽媽的奶頭上抉過去,摟在懷里,舉在面前,噴著舌兒,說著話兒,逗我玩。雖然在此刻,在我家的這個小天地里,我簡直成了一顆小星星;但是放在延安城,放在整個陜北高原,我倒算個什么!我家雖然熱鬧,算起來,并沒有多少人曉得。然而,就在這一刻,一位婦女,一位年多前剛剛給毛主席做過鞋的婦女,風塵仆仆,走進門來,又把她親手做下的一雙老虎鞋,給我穿在小腳片兒上。她還送給我一身紅花綠葉的小衣衫。她是誰呢?你想想那首有名的"東也山,西也山"的陜北民歌吧!你想想那個被無數老革命都尊稱為大嫂的人吧!她,不是別人,而是劉志丹同志的夫人--同桂榮同志。我父親曾在永寧山、在志丹伯伯手下工作過,和志丹伯伯、和她,有著親密的友誼。我家的熱炕頭上,曾經多次回蕩過志丹伯伯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