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1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2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3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4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煙臺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人教版高三總復習煙臺市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學業水平診斷

高三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只收答題卡。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黑格爾《美學》曾說十七世紀荷蘭小畫派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和細節——例如一些很普通的房間、器皿、人物等等——作那樣津津玩味的精心描述,表現了荷蘭人民對自己日常生活的熱情和愛戀,對自己征服自然(海洋)的斗爭的肯定和歌頌,因之在平凡中有偉大。漢代藝術對現實生活中多種多樣的場合、情景、人物、對象甚至許多很一般的東西,諸如谷倉、火灶、豬圈、雞舍等等,也都如此大量地、嚴肅認真地塑造刻畫,盡管有的是作冥器之用以服務于死者,但也仍然反射出一種積極的對世間生活的全面關注和肯定。漢代藝術中如此豐富眾多的題材和對象,在后世就難以再看到。正如荷蘭小畫派對日常世俗生活的回顧玩味意味著對自己征服大海的現實存在的肯定一樣,漢代藝術的這種豐富生活場景也同樣意味著對自己征服世界的社會生存的歌頌。比起荷蘭小畫派來,它們的力量、氣魄、價值和主題要遠為宏偉巨大。這是一個幅員廣大、人口眾多、第一次得到高度集中統一的奴隸帝國的繁榮時期的藝術。遼闊的現實圖景、悠久的歷史傳統、邈遠的神話幻想的結合,在一個琳瑯滿目、五色斑斕的形象系列中,強有力地表現了人對物質世界和自然對象的征服主題。這就是漢代藝術的特征本色。

與這種藝術相平行的文學,便是漢賦。它雖從楚辭脫胎而來,然而“不歌而誦謂之賦”,卻已是脫離原始歌舞的純文學作品了。被后代視為類書、字典、味同嚼蠟的這些皇皇大賦,其特征也恰好是上述那同一時代精神的體現。“賦體物而瀏亮”,從《子虛》《上林》(西漢)到《兩都》《兩京》(東漢),都是狀貌寫景,鋪陳百事,“苞括宇宙,總覽人物”的。盡管有所謂“諷喻勸戒”,其實作品的主要內容和目的仍在極力夸揚、盡量鋪陳天上人間的各類事物,其中又特別是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環境事物和物質對象;山如何,水如何,樹木如何,鳥獸如何,城市如何,宮殿如何,美女如何,衣飾如何,百業如何……

文學沒有畫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東西。壯麗山川、巍峨宮殿,遼闊土地、萬千生民,都可置于筆下,漢賦正是這樣。盡管是那樣堆砌、煩瑣、拙笨、呆板,但是江山的宏偉、城市的繁盛、商業的發達、物產的豐饒、宮殿的巍峨、服飾的奢侈、鳥獸的奇異、人物的氣派、狩獵的驚險、歌舞的歡快……在賦中無不刻意描寫,著意夸揚。這與漢代畫像石、壁畫等等的藝術精神不正是完全一致的嗎?它們所力圖展示的,不仍然是這樣一個繁榮富強、充滿活力自信和對現實具有濃厚興趣、關注和愛好的世界圖景么?盡管呆板堆砌,它在描述領域、范圍、對象的廣度上,卻確乎為后代文藝所再未達到。它表明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后,對世界的直接征服和勝利,這種勝利使文學和藝術也不斷要求全面地肯定、歌頌和玩味自己存在的自然環境、山岳江川、宮殿房屋、百土百物以至各種動物對象。所有這些對象都是作為人的生活的直接或間接的對象化而存在于藝術中。人這時不是在其自身的精神世界中,而完全融化在外在生活和環境世界中,在這種琳瑯滿目的對象化的世界中。漢代文藝盡管粗重拙笨,然而卻如此之心胸開闊,氣派雄沉,其根本道理就在這里。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材料二:

賦者,鋪也,賦的內容決定了它文風的綺麗。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解釋了賦為什么要綺麗的問題:“原夫登記之旨,蓋睹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詞必巧麗。”辭賦之所以要文辭綺麗,是出于擬情狀物的需要,以情感的狀態表現外物,需要巧妙艷麗的文辭;而狀物,在模山范水之際形容描寫事物復雜的體貌,也要求“言務纖密”。且看漢代賦家的賦文寫作,司馬相如的諸篇賦文如《上林》《子虛》等極盡鋪張揚厲之能事,充分顯示其宏闊瑰麗的想象力,“繁類以成艷”;王褒的《洞簫賦》對于簫的聲音狀貌的描繪可謂窮盡變化,詞藻豐富;班固的《兩都》“極眾人之所眩曜”,其《西都賦》汪洋恣肆,《東都賦》語言典麗,是最早描繪大城市藝術形象的名篇;揚雄學習司馬相如賦的“弘麗溫雅”,其《甘泉》《河東》《羽獵》《長楊》四大名賦鋪寫天子祭祀之隆、苑囿之大、田獵之盛,其用辭構思,亦華麗壯闊;張衡的《二京賦》文筆剛健挺拔而體制宏大富麗。凡此種種,均可以看出漢代辭賦在寫作上的共同風格即“麗”。

很多漢賦家同時亦精通文字學,如司馬相如,即作過字書《凡將篇》。袁枚《隨園詩話》中評價漢賦說:“古無類書,無志書,無字匯,故《三都》《兩京》之賦,言木則若干,言鳥則若干,心待搜輯群書,廣采風土,然后成文。杲能才藻富艷,便傾動一時。洛陽所以紙貴者,直是家置一書,當類書、郡志讀耳。”可見,堆砌詞藻,在用字上夸奇炫博,幾乎成了當時賦家的習氣。為了“體物寫志”,漢賦家在寫作時“鋪采搞文”,極力鋪陳詞藻,彰顯文采,大肆渲染夸張,這種夸飾之風從戰國末期的宋玉起就開始盛行。漢賦在形式上還講求對偶和聲韻,“麗”本身即為偶對之意,劉腮在《文心雕龍·麗辭》中指出:“自揚馬張蔡,崇盛麗辭,如宋畫吳冶,刻形鏤法,麗句與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韻俱發。”而四、六言的句式靈活的用韻則使漢賦易于誦讀,抑揚諧調。

(摘編自唐燕飛《漢賦的文體風格》)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賦是漢代文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體裁,漢賦與楚辭有著相承相因的關系,卻完全摒棄了楚辭宜歌宜舞和諷喻勸戒的特點。

B.“苞括宇宙,總覽人物”既表明漢賦對象、領域廣度前所未有,也體現出其仰觀宇宙、俯察萬類的胸懷和崇高宏麗的美學特征。

C.藝術形象是人生活的對象化,也是人本質力量的展現,人類對對象化世界進行觀照的目的是體現對自身征服世界的頌揚肯定。

D.漢賦講究堆砌詞藻,雖有煩瑣呆板之嫌,卻也體現出中國文字的豐富細膩,洛陽民眾也因之而爭購《三都》《兩京》之賦以收藏。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漢賦注重鋪陳現實百事,說明“美”貼近人的生活,具有現實色彩;也意味著國人主體意識覺醒,標志著中國世俗文學的產生。

B.與漢代畫像石、壁畫等藝術形式相比,漢賦的題材更加豐富,但它們表現出的對世界圖景的關注和愛好的藝術精神卻完全一致。

C.李澤厚將漢代在藝術方面的表現和追求與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有機聯系起來,大大地提升了認識的高度、深度和論證的可信度。

D.漢賦文辭綺麗是狀物抒情的需要,因為狀物要細致縝密地表現物象的體貌特征,抒情也要以巧妙艷麗的語言傳遞對外物的情感。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漢賦美學特征的一項是(3分)

A.“鋪采搞文,盡賦之體;體物寫志,盡賦之旨。”

B.“取天地百神之奇怪,使其詞夸;取風云山川之形態,使其詞媚。”

C.“其題包涵,至大無外,遂自由鋪陳,盡情敷寫。”

D.“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

4.材料一第一段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析。(4分)

5.漢賦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識字班

孫犁

鮮姜臺的識字班開學了。

鮮姜臺是個小村子,三姓,十幾家人家,差不多都是佃戶。

冬天到來了,一個機關住在這村里,住得很好,分不出你我來啦。過陽歷年,機關殺了個豬,請村里的男人坐席,吃了一頓,又叫小鬼們端著菜,托著餅,挨門挨戶送給女人和小孩子往吃。而村里呢,買了一只山羊,送到機關的廚房。

大家住在一起,住在一個院里,吃飯的時候,小孩子們總是拿著塊紅薯,走進同志們的房子:“你們吃吧!”

同志們也就接過來,再給他些干飯;站在院里觀望的媽媽也就笑了。

“這孩子幾歲了?”

“七歲了呢。”

“認識字吧?”

“哪里去識字呢!”

接著,邊區又在提倡著冬學運動,鮮姜臺也就為這件事忙起來。

打掃了一間房子,找了一塊黑板——那是臨時把一塊箱蓋涂上煙子的。又找了幾支粉筆。定了個功課表:識字,講報,唱歌。

全村的人都參加了學習。

分成了兩個班:自衛隊、青抗先一班,這算第一班;婦女、兒童團一班,這算第二班。

每天吃過午飯,要是輪到第二班上課了,那位長腳板的班長,便挨戶去告訴了:

“大青他媽,吃了飯上學去呵!”

“等我刷了碗吧!”

“不要去晚了。”

第二班的“先生”,原先是女同志來擔任,可是有一回,一個女同志病了,叫一個男“先生”去代課,一進門,女人們便叫起來:

“呵!不行!我們不叫他上!”

有的便立起來掉過臉去,有的便要走出去,還是兒童團的班長說話了:

“有什么關系呢?你們這些頑固!”

雖然還是報復了幾聲“王八羔子”,可也終于聽下去了。

這一回,弄得這個男“先生”也不好意思,他整整兩點鐘,把身子退到墻角去,說話小心翼翼的。

等到下課的時候,小孩子都是興頭很高的,互相問:

“你學會了幾個字?”

“五個。”

可有一天,有兩個女人這樣談論著:

“念什么書呢,快過年了,孩子們還沒新鞋。”

“念老鼠!我心里總惦記著孩子會睡醒!”

“坐在板凳上,不舒服,不如坐在家里的炕上!”

“明天,我們帶鞋底子去吧,偷著納兩針。”

第二天,“先生”果然看見有一個女人,坐在角落里偷偷地做活計。先生指了出來,大家哄堂大笑,那女人紅了臉。

其實,這都是頭幾天的事。后來這些女人們都變樣了。一輪到她們上學,她們總是提前把飯做好,趕緊吃完,刷了鍋,把孩子一把送到丈夫手里說:

“你看著他,我去上學了!”

并且有的著了急,她們想:“什么時候,才能自己看報呵!”

對不起鮮姜臺的自衛隊、青抗先同志們,這里很少提到他們。可是,在這里,我向你們報告吧:他們進步是頂快的,因為他們都覺到了這兩點:

第一,要不是這個年頭,我們能念書?別做夢了!活了半輩子,誰認得一個大字呢!

第二,只有這年頭,念書、認字,才重要,查個路條,看個公事,看個報,不認字,不只是別扭,有時還會誤事呢!

覺到了這兩點,他們用不著人督促,學習便很努力了。

末了,我向讀者報告一個“場面”作為結尾吧。

晚上,房子里并沒有點燈,只有火盆里的火,閃著光亮。

鮮姜臺的婦女班長,和她的丈夫、幾子們坐在炕上,圍著火盆。她丈夫是自衛隊,大兒子是青抗先,小孩子還小,正躺在媽媽懷里吃奶。

這個女班長開腔了:

“你們第一班,今天上的什么課?”

“講報說是日本又換了……”當自衛隊的父親記不起來了。

妻子想笑話他,然而兒子接下去:

“換一個內閣!”

“當爹的還不如兒子,不害羞!”當妻的終于笑了。

當丈夫的有些不服氣,緊接著:

“你說日本又想換什么花樣?”

這個問題,不但叫當妻的一怔,就是和爹在一班的孩子也怔了。他雖然和爹是一班,應該站在一條戰線上,可是他不同意他爹拿這個難題來故意難別人,他說:

“什么時候講過這個呢?這個不是說明天才講嗎?”

當爹的便沒話說了,可是當妻子的并沒有示弱,她說:

“不用看還沒講,可是,我知道這個。不管日本換什么花樣,只要我們有那三個堅持,他換什么花樣,也不要緊,我們總能打勝它!”

接著,她又轉向丈夫,笑著問:

“又得問住你:你說三個堅持,是堅持些什么?”

這回丈夫只說出了一個,那是“堅持抗戰”。

兒子又添了一個,是“堅持團結”。

最后,還是丈夫的妻、兒子的娘、這位女班長告訴了他們這全的:“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堅持進步。”

當盆里的火要熄下去而外面又飄起雪來的時候,兒子提議父、母、子三個人合唱了一個新學會的歌,便鋪上炕睡覺了。

躺在媽媽懷里的小孩子,不知什么時候撒了一大泡尿,已經濕透媽媽的棉褲。

1940年1月19日于阜平鮮姜臺

(有刪改)

文本二:

在孫犁的小說當中,女性人物是被突出的,這主要是與孫犁一貫以來的創作觀念有關:孫犁認為女性身上保留了很多人類古老的美好傳統。因此,在孫犁的作品當中,女性往往成為了“美”的承擔者。

(摘編自肖益堅《孫犁小說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研究》)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鮮姜臺村民的佃戶身份,是開辦識字班緣起,在前后對比中彰顯新舊世界的差異。

B.見到孩子拿紅薯換到干飯后媽媽笑了,真實揭示了農村婦女落后自私的一面。

C.不叫男“先生”上課,是女人們潛意識中的本能反應,頗具時代氣息和生活趣味。

D.小孩子不知何時撒尿濕透了媽媽棉褲,側面體現了大人們學習討論的投入程度。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通過簡單生活場景反映了機關人員和村民之間和諧融洽的魚水關系,為識字班的開辦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B.作者沒有賦予小說人物以具體姓名,也未著意呈現他們獨特的外貌特征,這樣寫更能夠顯示人物形象的普遍意義。

C.小說大量使用獨句段,多以人物之間的對話來結構全文,省略了交代環節,在表達上更加簡潔,更容易吸引讀者。

D.小說語言風格獨特,用華麗的詞藻、流暢的筆調呈現出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廣大農村群眾的思想境界和生活狀態。

8.小說塑造的女性形象保留了人類哪些古老的美好傳統?(4分)

9.小說結尾部分寫一家三口坐在炕上討論學習有何作用?(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太興二年,石勒偽稱趙王。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賜孝悌力田死義之孤帛各有差,大醵七日。依春秋列國、漢初侯王每世稱元,改稱趙王元年。始建社稷,立宗廟,營東西宮。以張離、劉謨等為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內,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華族。遣使循行州郡,勸課農桑。

時晉征北將軍祖逖據譙,將平中原。逖善于撫納,自河以南多背勒歸順。勒憚之,乃下書曰:“祖逖屢為邊患。逖,北州士望也,儻有首丘之思。其下幽州,修祖氏墳墓,為置守冢二家。冀逖如趙他感恩,輟其寇暴。”逖聞之甚悅遣參軍王愉使于勒贈以方物修結和好勒厚賓其使遣左常侍薰樹報聘以馬百匹金五十斤簽之。自是兗豫父安,人得休息矣。

勒以參軍樊坦清貧,擢授章武內史。既而入辭,勒見坦衣冠弊壞,大驚曰:“樊參軍何貧之甚也!”坦性誠樸,率然而對曰:“頃遭羯賊無道,資財蕩盡。”勒笑曰:“羯賊乃爾暴掠邪!今當相償耳。”坦大懼,叩頭泣謝。勒曰:“孤律自防俗士,不關卿輩老書生也。”賜車馬衣服裝錢三百萬,以勵貪俗。

勒親臨大小學,考諸學生經義,尤高者賞帛有差。勒雅好文學,雖在軍旅,常令儒生讀史書而聽之,每以其意論古帝王善惡,朝賢儒士聽者莫不歸美焉。嘗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后,大驚曰:“此法當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其天資英達如此。

勒將營鄴宮,廷尉續咸上書切諫。勒大怒,曰:“不斬此老臣。朕宮不得成也!”敕御史收之。中書令徐光進曰:“陛下天資聰睿,超邁唐虞,而更不欲聞忠臣之言,豈夏癸、商辛之君邪?其言可用用之,不可用故當容之,奈何一旦以直言而斬列卿乎!”勒嘆曰:“為,人君不得自專如是!豈不識此言之忠乎?向戲之爾。且敕停作,成吾直臣之氣也。”因賜咸絹百匹,稻百斛。又下書令公卿百僚歲薦賢良、方正、直言、秀異、至孝、廉清各一人,答策上第者拜議郎,中第中郎,下第郎中。其舉人得遞相薦引,廣招賢之路。

(選自《晉書·載記第五·石勒》,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逖聞之/甚悅遣參軍王愉/使于勒贈以方物修結/和好勒厚賓/其使遣左常侍董樹報/聘以馬百匹金五十斤/答之

B.逖聞之/甚悅遣參軍王愉/使于勒贈以方物/修結和好/勒厚賓其使/遣左常侍董樹報聘/以馬百匹金五十斤答之

C.逖聞之甚悅/遣參軍王愉使于勒/贈以方物/修結和好/勒厚賓其使遣左常侍董樹報聘/以馬百匹金五十斤答之

D.逖聞之甚悅/遣參軍王愉使于勒/贈以方物修結/和好勒厚賓/其使遣左常侍董樹報/聘以馬百匹金五十斤/答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后用社稷代指國家。

B.首丘,相傳狐貍將死時,頭會朝向它出生的土丘,后以“首丘”比喻歸葬故鄉。

C.唐虞,唐堯與虞舜的并稱;亦指堯與舜的時代,古人以為唐虞時代是太平盛世。

D.郎中,古職官名,秦、漢時代,掌管宮廷侍衛;隋代以后,為六部內各司之主管。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石勒稱王改元,建章立制。他制定了嚴格的法令,強調胡漢平等,不允許胡人欺侮漢人中的布衣百姓,派人到各地巡視,勉勵人們從事農業生產。

B.石勒體恤下屬,胸襟開闊。參軍樊坦衣冠破舊,并聲稱遭到羯賊搶劫,石勒身為羯族領袖,不僅沒有怪罪他,反而賜給他車馬衣服和金錢來補償。

C.石勒崇尚文化,重視教育。石勒尊崇漢學,親自到學校考查學生經書要義,對成績優異地賞給他們布帛;常常讓儒生讀史書給他聽,并進行評價。

D.石勒從諫如流,知錯能改。石勒要修建鄴宮,廷尉續咸上書勸諫,石勒勃然大怒;徐光的勸阻讓他幡然醒悟,最終賞賜續咸,進而下詔廣招人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賜孝悌力田死義之孤帛各有差,大鋪七日。(4分)

(2)為人君不得自專如是!豈不識此言之忠乎?向戲之爾。(4分)

14.石勒是如何化解與東晉名將祖逖的敵對關系的?(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留別南昌諸友

翁卷

衰顏怕被青銅見,病骨堪同瘦鶴群。

出久并荒幽徑菊,未歸長憶滿山云。

春風豈識吟人恨,夜雨頻于客舍聞。

萬柳百花好時節,別君愁緒亂紛紛。

【注】翁卷,樂清(今屬浙江)人,工詩,為“永嘉四靈”之一。生平未仕,以詩游士大夫間。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此詩當為詩人客居南昌所作,其時他正欲返回家鄉,故以此詩寄寓離別之情。

B.頷聯中作者對幽徑菊荒的想象及對家鄉山云的回憶,表明詩人離開家鄉已久。

C.頸聯以“春風”“夜雨”點明時令,意在表現時光流逝之快,轉瞬又過去一年。

D.尾聯以樂景寫哀情,用萬柳百花之樂景襯凌亂愁緒之哀情,有倍增其哀效果。

16.請結合全詩,概括作者所寫之“愁”的內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勸學》中以“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為喻,引出“,”的結論,點明了反省的重要意義。

(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兩句描寫了秦人對從六國剽掠而來的珍寶不知珍惜,生活極度奢侈。

(3)李商隱《錦瑟》中借鮫人泣珠和良玉生煙的典故抒寫世間風情迷離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兩句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正是五月,黃刺玫漫山遍野,橫掃其他植物,憑著氣勢競躋身為山中一霸,幾欲把半條山路都①掉。走著走著前面忽然就沒有路了,嬉笑打鬧的黃刺玫擋住了去路。在陽光下看上去,這些淺黃色的野花忽明忽暗,像一些鬼魅之眼睜開了又閉上了,忽然間又睜開了。發酵過的花香肥膩殷實,在山風中靜靜飄著,讓人恍惚覺得前面一定隱藏著什么。等到摩托車碾過去,卻發現,什么都沒有,()。

在沒有人的地方,樹木、石頭、山谷看上去都明艷異常,還有些兇猛,隨時會撲面而來。沿山路盤旋而,上的時候,會看到這巨大的山體里②著貝殼類的海洋生物化石,還能在斷崖上看到里面清晰的巖層,花崗巖、片麻巖、輝綠巖、石英巖、角閃巖,一層一層,如那些早已長眠的時間。曾經的海洋、魚群和火山如今靜靜埋葬于這大山深處。在山中行走,常有③之感忽然迎面襲來。

走著走著,路的前方猛地跳出一個半山坡,林中一片開闊的空地上現出一座孤零零的小木屋。這是護林員住的房子。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淹沒鑲嵌物是人非

B.吞噬鑲嵌滄海桑田

C.淹沒點綴滄海桑田

D.吞噬點綴物是人非

19.在上文括號處填入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只是一條寂靜的山路仍然在山花后面

B.只是一條仍然寂靜的山路在山花后面

C.山花后面仍然只是一條寂靜的山路

D.山花后面只是一條仍然寂靜的山路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如果改成“路前方半山坡的空地上,現出一座小木屋”,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請簡要分析。(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干細胞是人體內的一類細胞,存在于人體發育過程中以及成體之后。干細胞可以自我復制,多向分化,常用于生長發育、疾病發生、藥物篩選等科學研究。此外,干細胞還可以用于疾病治療,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干細胞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被應用于重癥以及危重癥的救治研究中。

然而,①。獲取干細胞必須進行體外擴增,但隨著擴增代數的增加,干細胞的生物學功能會逐漸減弱,這使得能夠應用的干細胞可用代次有限,導致干細胞資源難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

為此,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二十余年持續研究的基礎上,開發出一套可以模擬體內微環境的干細胞仿生賦能系統,可以有效解決目前干細胞體外培養問題。研究人員介紹說,目前的干細胞培養系統存在四大痛點:增殖能力不足,②;功能丟失,治療效果差;干細胞純度低③;細胞資源稀缺,生產成本高。簡言之,現有的培養系統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不夠用、不好用、不敢用和用不起等四個問題,目前還需要從干細胞仿生培養材料入手,全面優化配套培養體系。

21.請結合第一自然段相關內容,用一個單句給干細胞下一個簡要定義。(4分)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

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和價值認同,是我們走向世界、擁抱世界文明的價值根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

以上的論述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