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管理與職業防護_第1頁
醫院感染管理與職業防護_第2頁
醫院感染管理與職業防護_第3頁
醫院感染管理與職業防護_第4頁
醫院感染管理與職業防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院感染管理

職業防護

2/26/20241整理ppt一.以下情況屬于醫院感染1、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規定在入院48h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時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3、在原有感染根底上出現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膿毒血癥遷徙灶),或在原感染病原體根底上又別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兒經產道時獲得的感染。5、由于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皰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6、醫護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2/26/20242整理ppt感染的發生具備三個環節:感染源易感者傳播途徑2/26/20243整理pptICU病人的易感性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下降侵入性診療技術的應用接受免疫制劑治療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饑餓、低蛋白飲食和靜脈高營養2/26/20244整理ppt感染源外源性感染源感染

內源性感染

是指病原體來自于患者體外,通過直接或間接感染途徑,病原體由一個人傳播給另一個人而形成的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

是指患者自身攜帶的病原體引起的感染。2/26/20245整理ppt接觸傳播空氣傳播醫院感染2/26/20246整理ppt傳播途徑-空氣傳播定義:病原微生物經由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氣溶膠來傳播。飛沫型飛沫核型菌塵型醫源型2/26/20247整理ppt

傳播途徑-接觸傳播

直接接觸傳播:病人或醫務人員直接〔不經媒介〕與感染源接觸而獲得感染。間接接觸傳播:病原體通過媒介物〔如污染的手及器械等〕傳給易感者。侵入性操作:是醫院中特有的傳播方式,較常見2/26/20248整理ppt物品直接感染間接感染接觸感染+2/26/20249整理ppt斷開感染鏈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一、醫院感染的控制2/26/202410整理ppt醫院消毒隔離醫療機構應當嚴格執行醫療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術標準,并到達以下要求:〔一〕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到達滅菌水平;〔二〕接觸皮膚、粘膜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到達消毒水平;〔三〕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必須一用一滅菌。

2/26/202411整理ppt熱衣汗

根據有無的傳染源預防性消毒疫源性消毒根據消毒的時間

隨時消毒

終末消毒。

消毒類型2/26/202412整理ppt化學消毒滅菌法物理消毒滅菌法

利用物理因子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包括:

▲熱力消毒滅菌、

▲輻射消毒、

▲空氣凈化、

▲超聲波消毒、

▲微波消毒等。利用化學試劑的作用而到達消毒滅菌的目的。可采取以下方法實施:▲擦拭法、▲浸泡法、▲噴霧法、▲熏蒸法等。2/26/202413整理ppt醫療器械按其的用途和危險程度分類高危醫療器械中危醫療器械低危醫用物品必須滅菌必須消毒清潔消毒2/26/202414整理ppt類別

高危醫療器械

關鍵儀器(絕對無菌器械)

中危醫療器械

半關鍵儀器(無菌器械)

低危醫用物品非關鍵器械(次重要器械)(衛生器械)定義指接觸血液、血管系統、人體無菌組織的物品。指與黏膜或破損皮膚接觸的物品。指只接觸無損害皮膚,不接觸粘膜的物品。器械名稱手術器械、心臟導管、植入物品、尿管、腹腔鏡、膀胱鏡、關節鏡、宮腔鏡、輸液輸血器材、注射器、活檢鉗等呼吸治療儀器、呼吸機管道、麻醉機管道、面罩、胃腸及支氣管內窺鏡、體溫計、餐具、婦科檢查用品等便盆、血壓機袖帶止血帶、心電圖電極、聽診器、體溫表、體檢測量設備。床頭柜、床單等消毒方法1.

高壓蒸汽滅低溫滅菌如EO(環)3.

高水平消毒1.

最好是滅菌2.

高水平消毒3.

濕式巴氏消毒1.

低水平消毒2.

肥皂水清洗2/26/202415整理ppt一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

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材在生產過程中滅菌較徹底,可以有效地預防交叉感染,使用方便平安可靠,尤其適用于急救,根據日本報道,推廣使用一次性器材后,手術后感染率降低約l/3,如:輸液、輸血器、滅菌塑料器材。靜脈導管、導尿管、測定肺動脈壓的導管、胃管、氣管插管、注射器、直接喉鏡、注射帶管針頭、吸引管、一次性使用的衣帽、氣面罩、引流管、口罩及手套、醫用包裝敷料紙2/26/202416整理ppt傳染病人和帶菌者防止:蔓延利于:康復便于:治療護理消毒隔離的意義非傳染性病人隔離2/26/202417整理ppt

在醫院中做好

消毒隔離與防護的目的防止特異性感染傳染病院內感染防止非特異性感染互相傳播病人之間醫護人員如如2/26/202418整理ppt

標準預防

體液分泌物血液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隔離采取防護措施2/26/202419整理ppt醫院標準預防的特點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2、強調雙向防護,既防止疾病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又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病人;3、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微粒隔離。

2/26/202420整理ppt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因輸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經血液傳播疾病的發生。2/26/202421整理ppt自身防護標準預防醫院感染手衛生2/26/202422整理ppt手在NI中是如何起作用的?2/26/202423整理ppt2/26/202424ICU環境中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污染嚴重2/26/202424整理ppt手衛生是降低NI、醫務人員防護和標準預防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的措施2/26/202425整理ppt洗手可有效減少手部暫居菌

洗手液洗手30秒,手部金葡菌的對數減少值為2.54;銅綠假單胞菌的對數減少值為2.8。艾里坦爾〔Aylittel,1978〕研究說明洗手液洗手,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的對數減少值為2.2~2.5。常駐菌不易用皂液徹底洗掉,需用消毒劑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2/26/202426整理ppt洗手指征直接接觸病人前后;手明顯污染或被血液、體液和蛋白性物質污染后;接觸不同病人間或從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無菌操作前后;處理清潔或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后;2/26/202427整理ppt洗手指征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敷料后;進入和離開病房前;飯前和休息后;接觸傷口前后;護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與任何病人長時間接觸后。2/26/202428整理ppt1234567注意:以上步驟均需用肥皂或皂液;1、每一步驟約需10秒鐘時間;2、清水沖凈后用紙巾或個人手巾檫干;3、手術前洗手要洗至肘上10厘米,稱外科洗手;4、一般情況下也可用六步洗手法。2/26/202429整理ppt2、速干手消毒劑的使用2/26/202430整理ppt〔五〕手衛生消毒效果的監測2/26/202431整理ppt醫護人員的職業防護執行標準預防〔在所有工作區域中的防護〕+傳染病分級防護管理〔在傳染病區域中的加強防護〕+其他暴露防護〔在普通工作區域和/或特殊工作區域中對理化因子、細胞毒性藥物、輻射和同位素等特別防護〕2/26/202432整理ppt使用防護技術及防護用品科室應配備足夠防護用品正確使用、平安處理銳器配制化學試劑或消毒劑、使用消毒設備時應注意平安、防止燙傷、灼傷等特別防護措施:包括使用生物平安柜、警示標志、鉛板、鉛防護圍裙、佩戴個人計量測量儀等2/26/202433整理ppt全面性防護措施

〔UniversalPrecautions〕皆不需要○○○○○○○○○洗手○○○○○○○○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說話心肺復甦術插入及拔除氣管內管動脈穿刺-如ABG手術及侵入性治療處理污染物品及檢體抽痰抽血及靜脈注射檢查-接觸血液檢查-未接觸血液處置項目/隔離措施2/26/202434整理ppt針刺傷的應急處理技術傷口的處理1.立即從傷口周邊盡可能擠出傷口部位的血液2.用肥皂水和流水沖洗傷口10分鐘以上3.用75%酒精、0.5%碘伏等消毒劑消毒,并用防水敷料包扎傷口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禁止傷口的局部擠壓2/26/202435整理ppt針刺傷的應急處理技術暴露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數量水平的評估1.立即查患者有關HCV、HBV、HIV、梅毒的檢驗結果2.請相關專家對患者、操作者的檢驗結果、發生針刺傷的程度進行評估1.參照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處理技術2.對發生針刺傷的操作者進行心理疏導2/26/202436整理ppt針刺傷的應急處理技術上報1.發生暴露30分鐘內向本科室護士長報告,護士長2H內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護理部2.做好登記表的填寫及資料保存1.暴露源為HIV陽性或疑似患者,應當在暴露發生后30分鐘內上報2.上報內容:損傷時間、地點、被何物損傷、傷口面積和深度、現場處理措施、醫療處理措施、處理記錄、用藥記錄3.對事故涉及的職業暴露者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均應注意做好保密工作2/26/202437整理ppt針刺傷的應急處理技術患者為可疑和確定HbsAg〔+〕1.受傷者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不需注射疫苗或免疫求蛋白(HBIG)2.受傷者HbsAg(-)或HbsAb(-)未注射疫苗或不確定時,應24內注射疫苗;刺傷后6個月、一年監測乙肝兩對半和肝功能跟蹤期內〔特別是最初6-12周〕不獻血、不捐贈器官、不母乳喂養,性生活使用避孕套2/26/202438整理ppt針刺傷的應急處理技術患者為可疑或確定HCV(+)受傷者HCVanti(-),3個月后取血查HCVanti、肝功能患者為可疑或確定HIV(+)受傷者HIVanti(-),按HIV職業暴露后的應急處理方案處理患者為可疑或確定梅毒〔+〕受傷者梅毒血清學實驗〔-〕,經專家評估后立即使用青霉素,3周后復查跟蹤期內〔特別是最初6-12周〕不獻血、不捐贈器官、不母乳喂養,性生活使用避孕套2/26/202439整理ppt

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從事診療、護理等工作過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皮膚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的針頭及其他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況。?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那么〔試行〕?2/26/202440整理ppt

醫務人員接觸病源物質時,應當采取以下防護措施:

〔一〕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二〕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三〕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2/26/202441整理ppt接觸病人各種體液感染可能性

高HIV感染危險低HIV感染危險血液,精液唾液胸水,腹水,腦脊液痰液羊水淚液組織汗液陰道分泌物尿膿液糞便整理ppt感染性職業暴露后局部的緊急處理:

局部傷口處理1、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粘膜。2、傷口處理同針刺傷,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2/26/202443整理ppt感染性職業暴露后局部的緊急處理:暴露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的評估1.立即查患者有關HIV的檢驗結果2.事故發生單位及時向有關愛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平安藥品儲藏庫〔點〕——當地衛生防疫站〔或疾控中心〕報告,儲藏庫〔點〕負責人聯系當地有關專家,根據情況共同進行風險的評估,確定用藥的必要性、預防藥物和用藥程序1.愛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級別分為3級2.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分為輕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3種類型2/26/202444整理ppt感染性職業暴露后局部的緊急處理:預防性用藥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據暴露級別和暴露源病毒載量水平對發生愛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實施預防性用藥方案1.根本用藥方案:兩種逆轉錄酶抑制劑聯合應用。通常為齊多夫啶〔AZT〕與拉米夫啶〔3TC〕的治療組合。

2.強化用藥方案:在兩種逆轉錄酶抑制劑聯合應用的根底上再加一個蛋白酶抑制劑。通常為AZT+3TC與佳息患〔IDV〕。2/26/202445整理ppt

開始治療的時間及療程:

在發生職業暴露后4小時內〔越快越好〕進行AZT。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即使超過24小時,也建議實施預防性用藥。療程:連續服用28天。隨訪一年:0天、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6個月及第12個月進行HIV抗體檢測。感染性職業暴露后局部的緊急處理:2/26/202446整理ppt感染性職業暴露后局部的緊急處理:上報1.發生暴露30分鐘內向本科室護士長報告,護士長2H內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護理部2.做好登記表的填寫及資料保存1.暴露源為HIV陽性或疑似患者,應當在暴露發生后30分鐘內上報2.上報內容:損傷時間、地點、被何物損傷、傷口面積和深度、現場處理措施、醫療處理措施、處理記錄、用藥記錄3.對事故涉及的職業暴露者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均應注意做好保密工作2/26/202447整理ppt傳染病的報告:醫療機構發生的醫院感染屬于法定傳染病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進行報告和處理。

2/26/202448整理ppt2/26/202449整理ppt?醫療廢物處理條例?于2003年6月4日國務院第十次常務會議通過,總理溫家寶簽署,二○○三年六月十六日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方法?于2003年8月14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議討論通過,吳儀部長簽署二○○三年十月十五日予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2/26/202450整理ppt醫療廢物的定義:

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2/26/202451整理ppt醫療廢物處理重點:

SARS的流行,給公共衛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引發的醫療廢物的處理問題也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強調:1、加強法制觀念,提高對醫療廢物處理重要性的認識;2、落實制度,責任到人,實行全行業管理;3、科學合理地處置醫療廢物;4、統一規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