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七年級下冊(語文)期中復習必刷題13文言文試卷(解析)文言文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課內閱讀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1)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2)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歐陽修《賣油翁》)
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陳康肅公善射(對男人的尊稱)B.釋擔而立(解釋)
C.但微頷之(點頭)D.康肅笑而遣之(打發)
2.下列句中帶點的“之”字指“代道理”的一項是()
A.睨之久而不去B.以我酌油知之
C.徐以杓酌油瀝之D.康肅笑而遣之
3.本文強調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A.為后文寫陳康肅公埋下伏筆。
B.為后文寫康肅笑而遣之埋伏筆。
C.為后文寫康肅忿然責問作鋪墊。
D.與賣油翁不以為然的態度形成對比,引出兩人對話。
4.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爾安敢輕吾射!
(2)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5.本文中的兩個人物,哪一個是主要人物?為什么?
二、課外閱讀
為學
(彭端淑)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①鄙:邊境。②缽: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
6.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吾欲之南海()②子何恃而往()
7.翻譯句子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8.你認為文中僧貧者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荀灌
荀崧小女灌,幼有奇節。崧為襄城太守為杜曾所圍力弱食盡。崧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將軍石覽,計無從出。灌時年十三,乃率勇士數千人,逾城突圍夜出。賊追甚急,灌督厲①將士,且戰且前,得入魯陽山獲免②。自詣覽乞師,又為崧書與南中郎將周訪請援,仍結為兄弟,訪即遣子撫③率三千人會石覽俱救崧。賊聞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時人嘆曰:“以十三齡之弱女,獨能奮身而出,突圍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諸古今史乘④中,得未曾有。”
(《晉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六十六·列女·荀灌》有刪改)
①督厲:勉勵。厲,通“勵”。②獲免;沒有被敵人追上。③撫:人名,周訪長子周撫。④史乘(chéng):指一般的史書。
9.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
(1)計無從出________(填寫序號)
(2)灌時年十三________
(3)又為崧書與南中郎將周訪請援________
(4)以十三齡之弱女________
知識卡片:計,①計算;②統計,匯總;③計謀、辦法;④猜想、估計。
10.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崧為襄城太守為杜曾所圍力弱食盡
11.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賊聞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12.時人贊嘆荀灌為“奇女子”,請結合相關句子說說荀灌“奇”在何處。
13.本文與《木蘭詩》都塑造了女英雄形象,為何本文具體詳實地描寫了荀灌突圍教父的戰斗經過,而《木蘭詩》對木蘭沙場征戰的場面卻一筆帶過?請寫出你的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題。
陸績,三國時吳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歷法。其父康,曾為廬州太守,與袁術交好。績年六,于九江見袁術。術令人出橘食之。績懷三枚,及歸,拜辭術,而橘墜地。術笑曰:“陸郎作客而懷橘,何為耶?”績跪下對曰:“是橘甘,欲懷而遺母。”術笑曰:“陸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術奇之,后常稱說。
今人席間懷果,欲娛其兒。夫一樣懷歸,盍易愛子之心以愛親。奇哉陸郎,可以為法也。
14.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兩處)
術令人出橘食之
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為廬州太守()(2)及歸()
(3)績跪下對曰()(4)欲懷而遺母()
1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夫一樣懷歸,盍易愛子之心以愛親。
17.陸績懷橘這個故事有兩個版本,本文比另一個版本多了畫線句“術笑曰:‘陸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你覺得這句話能刪嗎?請簡述下理由。
18.文章結尾處寫到“奇哉陸郎”,說說陸績“奇”在何處?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范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9.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值歲荒
(2)或阻之
(3)徐以杓酌油瀝之
(4)雙兔傍地走
20.用斜線“/”標出兩處停頓。
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
2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2)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勸學》)
22.閱讀本文和下列鏈接材料,探究鄭板橋是一個怎樣的人。
材料一:鄭板橋辭官后,“一肩明月,兩袖清風”,只帶著一條黃狗和一盆蘭花回鄉隱居。
材料二: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選自《板橋集》)
小育和小錦閱讀完《孫權勸學》后,對于尾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中魯肅與呂蒙的“結友”原因展開了研讀。他們找來了古籍中有關“結友”的一些材料,想探究一下古人“結友”的標準。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邇而不接。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宋·歐陽修《朋黨論》節選)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①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說新語·德行》)
吳祐舉孝廉②時,公沙穆來游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祐賃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于杵臼③之間。
[解釋]①軒冕(xuānmiǎn)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寬服。②舉孝服:漢代起由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③賃舂(lìnchōng):受雇為人舂米。④杵臼(chújiù):舂搗糧食或藥物等的工具。
23.下面是小育同學對加點字詞含義的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道乖者—根據句式中可知“道乖”與“志合”形成對比,推知其為“背離”。
B.臣聞朋黨之說—由成語“聞雞起舞”可知,“聞”的意思為“聽見,聽說”。
C.“遂共定交于杵之間”—由課內“肅遂拜蒙母”中“遂”遷移可知其為“于是”意思。
D.“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由課內“蒙辭以軍中多務”中“以”遷移可知其為“用”的意思。
24.用“/”給下列句子斷句。(限斷3處)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25.翻譯材料三中劃線句子,并結合材料三的內容分析該句表述了管寧怎樣的情感?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6.請結合下面情境談談你對“志同道合”的理解。
學校最近在舉辦“科技節”活動,小錦非常感興趣,通過科技節的活動結交了一位朋友。他們共同研究科學實驗、嘗試進行科學發明。小錦認為這位朋友和自己志趣相投,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①遠看友人疾,值胡②賊攻郡③。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④,子令吾去,敗義⑤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⑥?”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解釋]①荀巨伯:人名。②胡:中國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數民族,秦漢時一般指匈奴。③郡:此指城。④相視:看望你。⑤敗義:毀壞道義。⑥邪:通“耶”,語氣詞,嗎。
27.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遂班軍而還()
(2)一郡并獲全()
28.讀了這則短文,你從本文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發?
三、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孫權勸學》)
頃歲,孫莘老①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云:“無他術,唯勤讀書而多為文,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此公以其嘗試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漁隱曰:舊說梅圣俞日課一詩,寒暑未嘗易也。圣俞詩名滿世,蓋身試此說之效耳。
(選自蘇軾《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②》)
①孫莘老:即孫覺,蘇軾好友。②歐陽文忠公:宋代文學家歐陽修。
2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孰若孤(誰)B.但當涉獵(但是)
C.唯勤讀書而多為文,自工(精妙)D.故尤有味(格外)
30.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蒙辭以軍中多務”的“以”用法與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自以為大有所益B.嘗乘間以文字問之
C.非學無以廣才D.以我酌油知之
31.用“/”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
3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33.讀了這兩則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甲)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乙)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①絕編②,迨③能倍誦④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選自朱熹編輯的《三朝名臣言行錄》)
①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事。這里借此指專心讀書。②絕編: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意思是,翻閱的次數多了,編木簡的牛皮繩子被多次折斷,這里借此指讀書勤奮。③迨:到;等到。④倍誦:“倍”通“背”,背誦。
34.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徐以杓酌油瀝之()(2)爾安敢輕吾射()
(3)患記問不若人()(4)或在馬上()
3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2)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
36.用“/”給(乙)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兩處)
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
37.甲乙兩文在寫作手法和主題思想上都有共同之處,請你結合具體內容分析。
水陸草木之花,……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為分寧①主簿②。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手版③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
①分寧:地名。②主簿:官名。③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項。
38.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濯清漣而不妖()(2)亭亭凈植()
(3)乃委手版歸()(4)如此尚可仕乎()
39.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
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
4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有囚法不當死,王逵欲深治之。
41.請分別結合兩文,談談周敦頤備受后人敬仰的原因。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①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歸來,妻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②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漢書》)
①捐:丟棄。②趨:快步走向。
4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的詞。
(1)蒙辭以軍中多務____________(2)但當涉獵____________
(3)累寸不已____________(4)羊子感其言____________
43.下列四組虛詞中,兩者用法、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A.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以至于寸
B.乃:蒙乃始就學乃捐金于野
C.乎: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何異斷斯織乎
D.而:結友而別而遠尋師學
4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2)夫子積學,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45.從文中可以看出樂羊子之妻是怎樣的人?
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遼陽東山,虜人剽掠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惟三四婦人耳。虜不知虛實,不敢入其室,於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兩婦引繩,一婦安矢于繩,自窗繃而射之。數矢,賊猶不退。矢竭矣,乃大聲詭呼曰:“取箭來!”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擲之地,作矢聲。賊驚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
①剽掠:搶奪。
46.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標兩處)
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擲之地
47.解釋加點字詞。
(1)關山度若飛________________(2)出郭相扶將________________
(3)乃大聲詭呼________________(4)遂退去________________
48.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2)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
49.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選文中木蘭和遼陽婦人的人物形象。
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賣油翁
歐陽修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得其道。夫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于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50.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釋擔而立
(2)但手熟爾
(3)豈茍然哉
(4)日與水居
51.用“/”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兩處)
乃取一葫蘆置于地。
52.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1)爾安敢輕吾射!
(2)雖壯,見舟而畏之。
53.課文與材料都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54.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陋室銘》是_____(朝代)的_____(姓名),《愛蓮說》是_____(姓名)。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談笑有鴻儒
②無案牘之勞形
③濯清漣而不妖
④宜乎眾矣
(3)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A.康肅笑而遣之B.無絲竹之亂耳
C.何陋之有D.水陸草木之花
(4)翻譯下面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段以陋室明志,段以蓮花自喻,兩段選文在表述志趣方面有什么共同點?
(一)
賣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二)
常羊學射
常羊學射于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夢,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發,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拂王旃③而過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養叔進曰:“臣之射也,置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①〔田〕同“畋”,打獵。②〔虞人〕掌管山澤的官。③〔旃(zhān)〕紅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55.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①禽發,鹿出于王左()②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2)①嘗射于家圃()②常羊學射于屠龍子朱()
56.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王引弓欲射/有鵠拂王/旃而過翼若垂云
B.王引弓欲射/有鵠拂王旃而過/翼若垂云
C.王引弓欲射有鵠/拂王旃而過/翼若垂云
D.王引弓欲射/有鵠拂王旃/而過翼若垂云
57.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2)臣之射也,置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
58.上文和我們學過的《賣油翁》都寫到了“善射”,賣油翁和屠龍子朱認為善射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甲]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匡廬“奇秀①,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明年春,草堂成。三間兩柱,二室四牑②,廣袤豐殺③,一稱心力。洞北戶,來陰風,防徂署④也;敞南蔓⑤,虞⑥納陽日,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墻圬而已,不加白。堿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纻幃,率稱是焉⑦。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三兩卷。一旦蹇剝,來佐江郡,郡守以優容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
(選自《白居易集·草堂記》,有刪改)
[注]①匡廬:即廬山。②腦:窗戶。③豐殺:豐,寬大。殺,狹小。④徂署:酷暑。⑤蔓:屋柔。⑥虞:防備。⑦率稱是焉:全部一切和草堂的簡樸風格相稱。
59.運用所提示的方法,解決本文及“資料鏈接”中的文言疑難字詞。
方法詞語示例加點字意義
語境義推斷法無絲竹之亂耳與“齊”相對(1)____________
課內遷移法又何以求焉?何陋之有?(2)____________
查閱字典郡守以優容撫我①〈動〉認為;②〈介〉用;③〈介〉憑借;④〈連〉因為(3)____________
60.下面對選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通判,居室簡陋;乙文在江州的任職期滿,有歸隱愿望。
B.甲文結尾借南陽諸葛廬的草廬、西蜀揚雄的屋舍來對比自己的陋室,說明自己很難有像他們一樣的德操與才能。
C.乙文開頭交代了草堂的由來及位置,將草堂建在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兩個“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圍環境的優美。
D.甲乙兩文在行文風格和語言特點有相同之處,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韻律感強,流利暢達,又簡潔凝練。
61.把選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
62.閱讀甲乙兩文,甲文劉禹錫和乙文白居易一居“陋室”,一居在“草堂”,分別表現了他們怎樣的人生志趣?
63.白居易感嘆“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請你結合自己生活體驗,談談你如何理解知足常樂?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2頁,共2頁
參考解析:
1.B2.B3.D4.(1)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2)我也沒有別的,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5.賣油翁。因為故事的目的是通過賣油翁對酌油的技巧的解釋來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1.考查文言詞語解釋。
B.句意:放下擔子立在那里。釋:放下。
故選B。
2.考查“之”字用法。
A.代詞,指陳康肅射箭的場景;
B.代詞,指這個道理;
C.代詞,指葫蘆;
D.代詞,指賣油翁;
故選B。
3.考查對文本內容理解。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見其發矢十中八九”強調了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十中八九。聯系“無他,但手熟爾”可知,陳康肅公射箭技藝的精妙與賣油翁的不以為意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引出陳康肅公與賣油翁的對話,揭示本文主旨:熟能生巧。
故選D。
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1)爾,你。安,怎么。輕,輕視。
(2)無他,沒有別的。惟,只是。爾,罷了。
5.考查分析主要人物。文中主要人物是賣油翁。聯系第二段中的“無他,但手熟爾。”“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可知,借賣油翁的話引出本文主旨:熟能生巧。所以主要人物是賣油翁。陳康肅公在文中是一個反面形象,從反面證明了觀點。
參考譯文:
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夸。曾經有一次,他在家里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著他,許久都不離開。賣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后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于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于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將他送走了。
6.到憑借,靠7.人立下志向,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上的窮和尚嗎?8.圍繞立志、堅持不懈等談即可。
6.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吾欲之南海”的句意是:我想要到南海去。之:到,往。
(2)“子何恃而往”的句意是:您憑借著什么去呢?恃:憑借,靠。
7.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
在此題中,要注意“顧(難道)、鄙(邊境)、哉(嗎)”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
8.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語句分析作答。
從窮和尚所說“吾欲之南海”“吾一瓶一缽足矣”“人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等語句可知,僧貧者成功的原因:一是有遠大的志向,并努力去實現;二是不憑依更多的物質,而是一他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心,以及無所畏懼的堅強意志和敢于大膽實踐的精神。據此概括作答。
參考譯文:
四川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裕。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樣?”富和尚說:“您憑借著什么去呢?”窮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要雇船沿著長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沒有成功。你憑借著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情。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9.③當時寫信憑,憑借10.崧為襄城太守/為杜曾所圍/力弱食盡。11.敵人聽說救兵到了,四散逃跑,這是荀灌的功勞。12.①荀灌年紀雖小,卻敢于挺身而出,有膽有識;②率領軍馬,突出重圍,勇武過人;③見石覽請援兵,代父寫信與周訪,智謀過人。13.本文對荀灌“突圍求援”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的描寫,意在表現其驍勇善戰、智勇雙全、有膽有識的品格,突出其“奇”。《木蘭詩》中木蘭代父從軍,征戰生活一筆帶過,重點鋪陳戰前及戰后情況,意在突出木蘭孝敬父母、勇于擔當以及不戀富貴,淡泊名利的高潔品性。
9.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卻不知用什么辦法突圍。計:計謀、辦法。故選③。
(2)句意為:荀灌當時十三歲。時:當時。
(3)句意為:又替荀崧寫信給南中郎將周訪請求援助。書:寫信。
(4)句意為:憑借十三歲的弱女子。以:憑,憑借。
10.本題考查斷句。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破句”的現象。本句話的意思:荀崧擔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圍攻,兵力薄弱,糧食吃光。“崧為襄城太守”是主謂句。“為杜曾所圍”是被動句,故斷句為:崧為襄城太守/為杜曾所圍/力弱食盡。
11.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重點字詞:聞,聽說;至,到,到達;走,逃跑。
12.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據“以十三齡之弱女,獨能奮身而出”可以看出荀灌“奇”在年紀雖小,卻敢于挺身而出,有膽有識;
根據“突圍求援”可以看出荀灌“奇”在率領軍馬,突出重圍,勇武過人;
根據“又為崧書與南中郎將周訪請援”,可以看出荀灌“奇”在見石覽請援兵,代父寫信與周訪,智謀過人。
13.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
結合文本“灌時年十三,乃率勇士數千人,逾城突圍夜出。賊追甚急,灌督厲將士,且戰且前,得入魯陽山獲免。自詣覽乞師,又為崧書與南中郎將周訪請援,仍結為兄弟,訪即遣子撫③率三千人會石覽俱救崧。賊聞兵至,散走,灌之力也”分析,文本為了表現荀灌的“奇”,即年紀雖小,卻敢于挺身而出,有膽有識,能夠率領軍馬,突出重圍,智勇過人。故具體翔實地描寫了荀灌突圍救父的戰斗經過。
《木蘭詩》通過記敘木蘭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做官而榮歸故里的故事,塑造了木蘭這個愛家愛國、不慕名利、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形象,集中體現了中華兒女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的優秀品質,也表述了人們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征戰生活”一筆帶過,意在突出木蘭孝敬父母、勇于擔當、嬌美溫柔、熱愛親人的女兒形象,隱含了人們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戰爭的厭惡。
參考譯文:
荀崧的小女兒荀灌,幼年就有非凡的節操。荀崧擔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圍攻,兵力薄弱,糧食吃光,想向自己的老部下平南將軍石覽求救,卻不知用什么辦法突圍。荀灌當時十三歲,于是率領幾十名勇士,越過城墻,趁夜晚沖出重圍。敵人在后面追得很急,荀灌督促、勉勵戰士,一邊戰斗,一邊向前沖,得以進入魯陽山,才甩掉了追兵。她親自拜訪石覽請求派兵救援,又替荀崧寫信給南中郎將周訪請求援助,因而使荀崧和周訪結為兄弟,周訪立即派兒子周撫率領三千人會合石覽一同救援荀崧。敵人聽說救兵到了,四散逃跑,這是荀灌的功勞。當時的人們感嘆道:“憑借十三歲的弱女子,單獨挺身而出,突圍求援,這樣的奇女子,在前代的史書中都未曾有過啊!”
14.術/令人出橘/食之15.擔任,做等到,到了回答贈送,給與16.同樣藏到懷里回去,為什么不把愛孩子的心轉化成關愛父母的愛心呢?17.不能。這是一處側面描寫,通過袁術贊嘆陸績這么小就知道孝敬,長大后一定會成才,側面烘托陸績擁有孝順的這一美德,使其形象鮮明突出。18.去別人家做客還不忘懷橘遺母,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感恩之心,懂得孝敬父母。(意對即可)
14.考查斷句。句意為:袁術命令下人拿出許多橘子來給陸績吃。“術”是主語,其后應斷開。“食之”是“令人出橘”的目的。其前應斷開。故斷句為:術/令人出橘/食之。
1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擔任過廬江太守。為,擔任,做。
(2)句意:等到告別的時候。及,等到,到了。
(3)句意:陸績跪在地上,回答說。對,回答。
(4)句意:我想帶幾個橘子去給母親吃。遺,贈送,給與。
16.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夫,發語詞,不譯。懷歸,藏在懷里拿回去。盍,為什么。易,轉化,改變。以,來。
17.考查語句賞析。
首先要明確觀點:這句話不能刪去。
然后分析理由:這句話是袁術對陸績的贊嘆,贊嘆他小小年紀就知道孝敬父母,長大以后一定能成長。通過袁術的評價與贊嘆,從側面表現了陸績孝順的美德,使陸績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18.第一問:考查篩選信息。根據文本中的“術令人出橘食之。績懷三枚”和“是橘甘,欲懷而遺母”可得:去別人家做客還不忘懷橘遺母。
第二問:考查閱讀啟示。開放類試題,言之成理即可。如:無論在什么境地都要想著父母,孝敬父母。要把孝道內化為自己隨時隨地的行為,時時知道孝敬,時時懂得感恩。
參考譯文:
陸績是三國時期的吳國人。他曾經擔任過廬江太守,精通天文和歷法。他的父親陸康,曾做廬州太守,與袁術交情很好。陸績六歲時,到九江去拜見袁術。袁術命令下人拿出許多橘子來給陸績吃。陸績把三個橘子藏在了懷里,等到告別的時候,跪著向袁術拜謝。不料這三個橘子從袖子里滾落到地上。袁術笑著說:“陸績,你來別人家做客,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這是為什么呢?”陸績跪在地上,道:“這橘子很甜,我想帶幾個橘子去給母親吃。”袁術說:“陸郎,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長大后必定是人才。”袁術認為陸績十分與眾不同,后來經常向別人稱贊陸績懷橘的美德。
現在有人在席間在懷里藏果,想逗弄小孩。你同樣藏到懷里回去,何不把愛子之心變為愛父母之心呢。奇才呀陸郎,可以作為典范啦。
19.①恰逢,正趕上②有人③慢慢地④跑20.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21.(1)他離任的時候,百姓沿途相送。
(2)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22.示例:鄭板橋是一個才華橫溢、清正廉明、愛民如子的好官。
19.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值歲荒”的句意是:恰逢荒年。值:恰逢,正趕上。
(2)“或阻之”的句意是:有人阻止他。或:有人。
(3)“徐以杓酌油瀝之”的句意是: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徐:慢慢地。
(4)“雙兔傍地走”的句意是:雄雌兩兔一起貼著地面并排跑。走:跑。
20.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的意思是: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吟詠詩詞。根據句意和主謂間停頓、狀語與中心詞間停頓,正確的句讀是: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
2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去(離開)、父老(指百姓)、送(送別)”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辭(推托)、以(用)、務(事務)”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2.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人物的言行舉止分析概括作答。
從“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可見鄭燮擅畫竹蘭,頗有才華;
從“曾任范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可見其清廉勤政;
從“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可見其平易近人;
從“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可見其體恤百姓,有擔當。
從材料一“鄭板橋辭官后,‘一肩明月,兩袖清風’,只帶著一條黃狗和一盆蘭花回鄉隱居”可見其清正廉明;
從材料二“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可見其關心民生的疾苦;
據此概括作答。
參考譯文:
鄭燮,號板橋,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士,擅長畫竹和蘭花。曾經在范縣擔任縣令,愛民如子。為官清廉,不受賄賂,兢兢業業,案件處理得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有時到了忘記自己是長官的地步。(鄭燮)后來被調任到濰縣做官,恰逢荒年,百姓饑餓得吃人。鄭燮打開官倉發放糧食來賑濟災民,有人阻止(他)。鄭燮說:“這都什么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能活命上級降罪,我來承擔(開倉濟民的后果)。”于是打開官倉賑濟災民,上萬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送他。
23.D24.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25.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26.示例:我認為有共同的理想追求,有共同的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充滿正能量,能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朋友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2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D.推斷不正確。“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意思是:如果兩人志趣相同,他們不會因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離很遠。“以”是介詞,因為,而非由課內“蒙辭以軍中多務”中“以”遷移可知其為“用”的意思;
故選D。
2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句意為:大概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致結為朋黨,而小人則因利益相同結為朋黨。“大凡君子與君子”并列結構做主語,應在“子”后停頓;“以同道為朋”偏正結構,作謂語,應在“朋”后停頓;“小人與小人”并列結構做主語,應在“人”后停頓;因此斷句為: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25.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
割席:割斷席子。分:分開。子:你。也:句末語氣詞,表判斷。
2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根據所給材料語境,來談自己的理解即可。
示例:根據材料“他們共同研究科學實驗、嘗試進行科學發明。小錦認為這位朋友和自己志趣相投,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可知,小錦和這位朋友志趣相投,并且共同研究科學實驗、嘗試進行科學發明,可知,“志同道合”應是有共同的理想追求,有共同的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充滿正能量,能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參考譯文
如果兩人志趣相同,他們不會因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離很遠。如果兩個人的理念不合,不會認為近在眼前就是距離很近。所以有的人跋山涉水從各處來相聚,也有的人就在眼前卻不相交往。
我聽說關于朋黨的言論,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致結為朋黨,而小人則因利益相同結為朋黨。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經,兩人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吳祐被舉薦為孝廉為官,當時公沙穆想去太學學習,(但是)沒有錢財與糧食,于是換裝成為客傭,受雇為吳祐舂米。吳祐與其交談,(因發現公沙穆的談吐不凡)感到驚訝,于是他們就在杵臼旁結為好友了。
27.遂:于是并:都28.(意思對即可)示例:友情無價。人世間赤誠的友愛是最寶貴的,它比生命還值得人們珍惜。(做人要像荀巨伯那樣講義氣、不背叛仁義與道德,方可獲得他人的賞識與尊重。)
27.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于是調回外出打仗的軍隊。遂:于是。
(2)句意為:使整個城都因此獲救。并:都。
28.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啟示能力。
閱讀文章可知,荀巨伯冒著生命危險也要保護他的病友,是因為他們的友誼建立在道義基礎上,這樣的友誼,才是君子之交。一樁舍生取義的義舉,不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讓敵軍自慚而退,可見“義”以及道德的強大感化力量。這則故事除了讓我們見證到患難見真情的可貴外,荀巨伯在生死關頭還能不忘圣賢書所言,而表現出大義凜然的行為,更讓我們學習到讀書人篤行真理的精神。
示例:做人應該講情意,舍生取義的義舉不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個國家!堅守信義、大義凜然、對友忠誠、舍生取義、重情義、把情意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樣的人是我們去尊敬的,也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
參考譯文:
荀巨伯到遠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來攻城。朋友對荀巨伯說:“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趕快離開吧!”荀巨伯說:“我遠道而來看望你,你卻要我離開;敗壞道義來求生,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嗎?”胡人軍隊已經來到,問荀巨伯說:“大軍一到,整個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獨自停留在這里?”荀巨伯回答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棄他而離開,寧愿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生命。”胡兵聽后相互議論說到:“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要攻入這個講究道義的國家!”于是調回外出打仗的軍隊,使整個城都因此獲救。
29.B30.B31.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32.(1)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2)文章缺點不一定等著別人指出來,自己多練筆就能發現了。33.理解正確,言之有理即可。
29.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B.句意為: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但:只。
故選B。
30.本題考查文言虛詞。“蒙辭以軍中多務”的“以”用法與意義:介詞,用;
A.動詞,認為;
B.介詞,用;
C.介詞,用來;
D.介詞,憑借;
故選B。
31.本題考查斷句。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破句”的現象。本句話的意思: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練筆的機會很少,還懶于讀書,而且一篇文章寫好后,馬上要求它超過別人。“作文字少”和“又懶讀書”是并列關系。“即”是連詞,表示條件關系,故在“即”前斷開。即: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
32.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字詞:
(1)三,幾天,這里指“幾”;士,讀書人;即,就;更,另,另外;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2)疵病,指文章毛病;待,等待;指摘,挑出毛病、錯誤,加以批評;見,發現。
33.本題考查閱讀啟示,解析不唯一,根據兩文內容分析寫出啟示即可。
甲文啟示:(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乙文啟示:勤讀書,多作文,才能提高所寫文章的質量,此外別無蹊徑。大文學家蘇東坡,才華絕世,飲譽古今,猶能重視別人的成功經驗,并引為良訓,足見他治學的嚴謹、刻苦。由此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教益:文章的好壞與讀書的勤懶、練筆的多少,有著密切聯系。
參考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吳下時沒有才學的阿蒙了!”呂蒙說:“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應當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長兄你知曉事情怎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后分別了。
昔年,孫莘老認識歐陽修,曾乘機拿寫文章的事向他請教。歐陽修說:“沒有別的方法,只有勤奮讀書并經常寫文章,自然會有長進;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練筆的機會很少,還懶于讀書,而且一篇文章寫好后,馬上要求它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點也用不著別人指出來,自己多練筆就能發現了。”這是歐陽先生拿他嘗試的經驗告訴他人,所以特別耐人尋味。胡仔說:“傳說梅圣俞每天都創作一首詩,春夏秋冬都從未改變過。梅圣俞的詩傳遍世間,這就是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要多讀多寫。
34.慢慢地怎么擔心、擔憂有時35.(1)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
(2)(所以)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36.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37.寫作手法:兩文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賣油翁》把陳康肅公和賣油翁兩人對待自己特長的不同態度做了對比。乙文把司馬溫公和眾兄弟對待學習的不同態度做了對比。
主題:甲文中賣油翁的“但手熟爾”,乙文中司馬溫公“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都告訴人們不管學什么,都需勤學苦練,方能熟能生巧。
34.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句意為: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徐:慢慢地;
(2)句意為: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安:怎么;
(3)句意為: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患:擔心、擔憂;
(4)句意為:在騎馬走路的時候。或:有時。
35.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注意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無他:別的(奧妙);惟:只;爾:罷了;
(2)重點字詞:其:代詞,他;精誦:精讀和背誦過的書;乃:是;此句為判斷句,要注意翻譯出判斷語氣。
36.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據虛詞、對話、修辭、句子結構成分、文言固定格式、習慣句式等斷句。
句意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
“群居講習”偏正短語作狀語,“眾兄弟”做主語,“眾兄弟既成誦”是完整的句子,故“群居講習”和“眾兄弟既成誦”二者之間應斷開,“既成誦”和“游息矣”之間是承接關系,二者相對獨立,彼此之間應斷開;
故斷句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
37.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及主旨分析。
表現手法:根據甲文“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可知,陳堯咨和賣油翁面對自己的超凡技藝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陳堯咨是憑借自己的技藝自夸,自我炫耀,而賣油翁則是謙虛內斂。根據乙文:“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可知,司馬溫公和眾兄弟對待學習的態度也有所不同,眾兄弟學習完就去玩耍了,而司馬溫公卻繼續苦讀,直到自己能夠背誦為止。
主題:甲文通過賣油翁“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純熟的倒油技藝,告訴我們學習本領需要多多練習方能熟能生巧,乙文通過司馬溫公“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勤學苦讀的事例告訴我們勤學苦練才能融會貫通,熟能生巧。
參考譯文:
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夸。曾經有一次,他在家里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著他,許久都不離開。賣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點點頭。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后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于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于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將他送走了。
司馬溫公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溫公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于)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溫公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38.洗豎立拋棄,扔棄做官39.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40.(1)(它的柄)內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
(2)有個囚犯根據法律不應當判處死刑,王逵想重判他。41.原因一:周敦頤在《愛蓮說》中,以“蓮”自喻,托物言志,借抒寫愛蓮之情,表述了自己潔身自好,不慕榮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態度。
原因二:周敦頤在乙文中,面對王逵對囚犯的量刑不公,寧可辭官而去,也要根據實情來斷案,秉公執法,剛正不阿。
38.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濯:洗;
(2)句意: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植:豎立;
(3)句意:于是扔下笏板就回家去了。委:拋棄,扔棄;
(4)句意:像這樣還能做官嗎?仕:做官。
39.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
“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意思為: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決,周敦頤到任后,只審訊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因此斷句為: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
40.本題考查句子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1)中通:內部貫通;外直:外部筆直;蔓:橫生藤蔓;枝:旁生枝莖;
(2)法:根據法律;不當死:不應當判處死刑;欲:想;深治:重判;之:代詞,指他。
41.本題考查人物形象評價。
題干要求結合甲、乙兩文,談談周敦頤備受后人敬仰的原因。在甲文《愛蓮說》中,周敦頤借描寫蓮花“余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意思為: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借抒發愛蓮之心,也是托物言志,表述了自己潔身自好,不慕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態度。其精神和品質備受后人景仰;乙文通過寫周敦頤面對王逵斷案時對于囚犯做出不公正的判刑而與之爭辯,寧可辭官也要秉公辦理,體現出了他為官剛正不阿,以及坦蕩的人品,也是后人敬仰他的原因。
參考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縣人。原名敦實,因避諱英宗皇帝舊名而改為敦頤。由于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的推薦,做了分寧縣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決,周敦頤到任后,只審訊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縣里的人吃驚地說:“老獄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薦他,調任他到南安擔任軍司理曹參軍。有個囚犯根據法律不應當判處死刑,轉運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個殘酷兇悍的官僚,大家沒人敢和他爭,敦頤一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敦頤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辭官而去,說:“像這樣還能做官嗎,用殺人的做法來取悅于上級,我不做。”王逵明白過來了,這個囚犯才免于一死。
42.推托,推辭;只,只是;積累;被……感動43.A44.(1)我難道想要讓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2)你積累學問,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與割斷這些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45.樂羊子妻:賢惠、聰明、品德高尚、見識過人。
42.考查文言詞語解釋。根據句意,推知詞義。
(1)句意: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辭:推辭。
(2)句意: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但:只是。
(3)句意: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累:積累。
(4)句意: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感:被……感動。
43.考查一詞多義。
A.介詞,用/副詞,才。
B.副詞,于是、就/副詞,于是、就。
C.語氣詞,呢/語氣詞,呢.
D.連詞,表順承/連詞,表順承。
故選A。
44.考查文言句子翻譯。注意重點詞語的解釋及句式的理解。
(1)重點詞語:孤,.中國古代王侯的自稱。豈,難道。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管。
(2)重點詞語:夫,句首發語詞。若,如果。歸,回來。何,什么。
45.考查分析內容概括人物形象。根據人物的言談舉止及故事分析概括。
根據“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吃討來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污自己的品德呢!)”可知,樂羊子之妻品德高尚。
根據句子“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可知,樂羊子之妻勤勞。
根據句子“夫子積學,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你積累學問,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可知,樂羊子之妻聰明、賢惠,才識過人。
參考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像我?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魯肅就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后分別了。
河南樂羊子的妻子,已經不知道原來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兒。
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吃討來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后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后遠出拜師求學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聽后,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無法成功(織出布匹),遲延荒廢時光。你積累學問,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并且七年沒有回來。
46.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擲之地47.越過外城于是離開48.(1)將軍和戰士們經歷了數百場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勝利歸來。
(2)他的箭有這么多,不容易制服。49.木蘭英勇機智、不慕名利、愛家愛國遼陽婦人臨危不懼、隨機應變,勇敢堅強,意對即可。
46.本題考查劃分文言文句子節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奏劃分一般以句意、語法結構并結合內容理解為劃分依據。
本句的意思是:從棚上把一束麻桿,扔到地上。故根據句意即可斷為: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擲之地。
4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1)句意為:像飛一樣越過一道道關塞和山嶺。度,越過;
(2)句意為: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郭,外城;
(3)句意為:于是故意大聲欺騙賊人(裝作對屋內另外一個人)說。乃,于是,就;
(4)句意為:于是離開了。去,離開。
48.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的時候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
(1)重點詞:本句運用了互文的手法,并非特指將軍百戰死,壯士也有百戰死的,后句亦是如此,只是為了音韻和意義的需要而分開了;百和十也不是確指,而是指戰斗之多,時間之長;
(2)重點詞:彼,他,他們;矢,箭;如是,這么;制,制服。
49.本題考查人物形象。
木蘭:
根據甲文“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可知,木蘭是一個堅毅勇敢、勇猛矯健的女將軍;
根據“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可知,木蘭不慕名利;
根據“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和“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可知,木蘭熱愛親人又報效國;
根據“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可知,木蘭是一個機智聰明、活潑可愛的女孩。
遼陽婦人:
根據“室中兩婦引繩,一婦安矢于繩,自窗繃而射之”可知,遼陽婦人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毫不退縮,勇敢堅強,臨危不懼,敢于斗爭;
根據“矢竭矣,乃大聲詭呼曰:“取箭來!”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擲之地,作矢聲”可知,遼陽婦人隨機應變,聰明機智;
參考譯文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像飛一樣越過一道道關塞和山嶺。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有些犧牲了,有的得勝而歸。
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很多的賞賜。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所有的房門,坐在我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遼陽東山,賊人劫掠到了一家人家,家中男子都不在,只有三四個女人在家。賊人不知道虛實,不敢進門,在院子里面用弓箭恐嚇里面的人。屋里的婦人兩個拉繩子,一個把箭放到繩子上面,從窗戶里射出去。射了幾次,賊人還不逃走。屋里的箭已經射完了,于是故意大聲欺騙賊人(裝作對屋內另外一個人)說:“拿箭來!”然后從棚上把一束麻桿扔到地上,像是一捆箭的聲音。賊人聽到后驚恐地說:“她們的箭有這么多,不容易對付。”于是離開了。
50.(1)放下(2)同“耳”,罷了(3)隨便,隨意(4)生活51.乃/取一葫蘆/置于地。52.(1)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
(2)(北方人)即使長得強壯,看見來船依然害怕。53.要想學會一項技能,就得多操練。
50.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釋擔而立”的句意是:放下擔子,站在那里。釋:放下。
(2)“但手熟爾”的句意是: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爾:罷了。
(3)“豈茍然哉”的句意是:怎么是隨隨便便就能掌握的呢?。茍:隨意,隨便。
(4)“日與水居”的句意是:每天與水為伴。居:生活。
51.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乃取一葫蘆置于地”的意思是:于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乃”句首關聯詞;“取一葫蘆”和“置于地”表示兩個連續動作。
據此,正確的句讀是:乃/取一葫蘆/置于地。
5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爾(你)、安(怎么)、輕(輕視)”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雖(即使)、壯(長的強壯)、畏(害怕)”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53.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感悟。
《賣油翁》寫賣油翁酌油“自錢孔入,而錢不濕”的故事,表現其倒油技藝的高超和熟練,而賣油翁卻說“我亦無他,惟手熟爾”,說明了所有技能都能通過長期反復苦練而達至熟能生巧的;材料敘寫“南之沒人,日與水居,十五可沒”并與北方人進行對比,說明南方人因為熟悉水性,經過長年累月與水打交道,才一點一點掌握了水性。而北方人不識水性,卻無法做到。告訴人們: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來不得半點虛假;任何知識,只有理論,沒有實踐的驗證,都是紙上談兵,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實踐才能出真知;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勤奮刻苦鉆研,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由此可知,兩文告訴人們:要想學會一項技能,就要反復練習,不是一蹴而就的。
參考譯文:
(一)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夸。曾經有一次,他在家里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著他,許久都不離開。賣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后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于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于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將他送走了。
(二)南方有很多會潛水的人,是因為他們每天與水為伴,七歲就能趟水過河,十歲就能浮于水面,十五歲就能潛水了。他們潛水的技術,怎么是隨隨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們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邊居住,于是到了十五歲就能了解潛水的方法。有些人生來就不識水性,就算長得強壯,看見來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會潛水的人請教,追求他們之所以能夠潛水的本領,根據會潛水的人的話,到河里去試,沒有不被淹著的。所以說凡是不通過學習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學習潛水的北方人一樣。
54.(1)唐朝(唐代)劉禹錫周敦頤
(2)①大;②形體,軀體;③洗滌;④應當。
(3)B
(4)①這是所簡陋的房子,只因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5)甲文志向遠高而不拘俗,乙文出淤泥而自身潔。共同點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積累。結合記憶,可知《陋室銘》是唐朝的劉禹錫,《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兩袖清風的情懷。《愛蓮說》是周敦頤,這篇文章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①句意為:在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鴻:大。
②句意為:沒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勞累。形:形體,軀體。
③句意為: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濯:洗滌。
④句意為:當然就很多人了!宜:應當。
(3)本題考查虛詞“之”的意義和用法。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A.代詞,代指賣油翁;
B.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C.賓語前置的標志;
D.助詞,的;
故選B。
(4)本題考查翻譯句子。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重點字:
①斯,這;是,判斷動詞是;惟,只是;德馨,美好的品德。
②可,可以;而,表示轉折,但是;褻玩,玩弄;焉,語氣詞。
(5)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
根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揭示主旨,寫陋室之陋是為了襯托室中主人之賢,而寫室中主人之賢,正好說明陋室不陋。“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室內外之景,妙在精切地傳出陋室的佳處,“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室中人,側重寫與朋友的交往,借以顯示身分的高貴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四句寫室中事,表現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見行事不陋。最后“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說明陋室“不陋”,文章表現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述了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風范,作了有力的渲染。也寄予了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所以這兩段選文都表述不慕名利、情趣高雅、追求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情操。
參考譯文:
《陋室銘》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幼兒園數學考試的簡單評價試題及答案
-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反思改進策略的具體實施試題及答案
- 揚州七年級道法試卷及答案
- 常德中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社會經濟因素分析試題及答案
- 掌握商務英語考試中的應試技巧提升策略試題及答案
- 了解全景2025年土木工程師考試科目構成試題及答案
- 大學化學2025年學習生涯試題及答案
- 小學教育教學理念變遷中的反思試題及答案
-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與案例分析的結合試題及答案
- 茉莉花鋼琴譜趙海洋版
- 2024-2025學年上海市嘉定區初三一模語文試卷(含答案)
- 舞蹈教學實踐課
- 小學數學培訓微講座
- 《電子產品簡介》課件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可編程控制器應用實訓》一平臺在線形考(形成任務5)試題及答案
- 廣東省廣州三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政治試卷(含答案)
- 健康照護師技能大賽刷題(四)附有答案
- 聚乳酸纖維的可持續生產和應用
- 9+2×0.75m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簡支T型梁橋設計計算論文
- 網課智慧樹知道《計算機科學導論(聊城大學)》章節測試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