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遼寧省鐵嶺市六校協作體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期末質量檢測(2月)試卷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遼寧省鐵嶺市六校協作體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期末質量檢測(2月)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2022高三上·鐵嶺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人工智能藝術創作與人類自身的藝術創作的區別是什么呢?區別在于是否用“身體”創作。也就是說,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類”,就在于它不具備人類的身體。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深度學習的應用,人工智能的計算、學習、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質的改變和提升。但即使人工智能越來越接近人類身體的某些功能。它終究不是人類的身體。而藝術創作與人類的身體具有密切聯系。
藝術家的身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動力。藝術創作的觸發是由藝術家主體和外部客體之間共同作用的結果。清代畫家鄭板橋畫竹,正是因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畫意”,這個“畫意”就是藝術創作的沖動。藝術家的身體對外界環境具有一種能動的選擇性。這與人工智能藝術創作是不同的。雖然人工智能現在也可以通過看圖進行藝術創作,比如微軟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圖創作現代詩”的技能,但顯而易見的是,人工智能的“看”與人類通過身體的“看”具有本質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與其說是一種“看”,不如說是“數據分析”。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關于事物的數據、程序、編碼等內容。通過分析所“看”之物的數據,人工智能再調動內存數據庫,找到合適的模型、編程進行所謂的“藝術創作”。
藝術家的身體狀態影響著藝術創作過程。藝術家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整個身體都會進入到一種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狀態。如中國古代詩人寫詩之前強調要進入到“虛靜”的狀態。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其實也是一種實踐活動,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將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內容通過藝術表述出來。而對于人工智能藝術創作來說,其藝術創作過程僅僅是數據的整合、模型的篩選等計算、推理過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創作”的藝術為何物,對于它們來說,這些藝術僅僅是冰冷的數字與毫無溫度的符號而已。與藝術家有生命的人的身體不同,影響著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是它數據庫的大小以及學習能力的強弱。
藝術家在創作藝術的過程中,也在改造著包括身體在內的整個自己。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當人通過勞動“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毫無疑問,藝術創作也是人類的一種勞動實踐,藝術家在藝術創作的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出來,另一方面對象的特質也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對主體形成了某種反作用。正所謂“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同時“人如其文”——人也會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對于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過程來說,即使它可以對人工智能產生一定影響,這種影響也僅僅是人工智能對藝術創作的經驗和情感的積累,而且這些積累是作為一種數據和符號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儲存器之中,這顯然與人類本身的藝術創作截然不同。
以上從身體的角度對藝術家藝術創作與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區別進行了比較,并認為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人類的“身體”不同于人工智能機械化、數字化的“身體”。正因如此,我們才認為人類的藝術創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完全取代。當然,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終究還是人類的藝術創作,只不過這里的媒介不再是人類的身體和基本的藝術創作工具,而是變成了具有某種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積極作用可以表現為:一、人工智能藝術創作使得藝術創作變得智能化、模型化與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可以使藝術品種類更加多樣化,讓人們的藝術欣賞具有更多選擇性;三、為藝術創造提供更多可能性。
(摘編自張新科《藝術、身體與人工智能》)
材料二:
在媒體溝通會現場,技術團隊展示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的部分繪畫作品,不論是構圖、色彩還是虛實,小冰的作品都已經趨近于真人的繪畫表述。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從現實的數據學習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同時,因其對200余位藝術家畫作的全面學習,還能在小冰的畫作中看到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相關專業人士評價小冰畫作:構圖很好,靜物抽象的涂抹,動物造型的表現能力,藝術的感覺很準,假裝不經意的表現。看起來極其不經意,但是該到的點都到了,而且又都能點到為止,整個畫面隨意而靈動,敢于大虛大實,敢于讓很多東西淹沒在黑暗之中。
在小冰的命題創作《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系列中,觀眾可以驚喜地看到很多繪畫先賢的“復活”:比如使用弗蘭茨·馬爾克的筆法繪制的在稻田中停落的飛機;比如好似莫奈繪畫的人物徜徉在花海中,遠處卻是明滅的灰霾城市。可以想見,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一定會給視覺藝術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可以這樣認為,人工智能在創造領域的探索并不應以擊敗人類為目標,而應著眼于在達到與相應人類創造者的同等水準前提下,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優勢,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未來。
(摘編自“中國美術家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鄭板橋畫竹和微軟小冰“看圖創作現代詩”都是通過“看”進行藝術創作的,這說明藝術家和人工智能都可產生藝術創作的沖動。
B.人工智能藝術創作過程是數據的整合、模型的篩選等計算、推理過程,可見其數據庫的大小決定著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水準。
C.從微軟小冰創作的《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可以看到繪畫先賢的“復活”,這是人工智能把自己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的結果。
D.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可從現實的數據學習中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還能通過學習人類藝術而具有一些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詩人寫詩之前強調要進入到“虛靜”的狀態,這可以看出藝術家的身體狀態影響著藝術創作的過程。
B.“人如其文”這一說法說明了藝術創作對象的特質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對藝術創作主體形成了某種反作用。
C.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存在的合法性,因為人工智能藝術創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的藝術創作的。
D.人工智能在創造領域的探索,有助于發揮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優勢和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更好的未來。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人工智能藝術從主題、形式到技術都令人驚嘆,面對人工智能對傳統藝術的挑戰,公眾和學界都應保持理性和寬容。”
B.“當人工智能藝術形成‘人格’之后,一切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理念、常識或將不復存在,也會導致對人類藝術的取締。”
C.“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創造性的藝術活動,藝術創造里面有多少勞動的成分,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多少,并且現在已經實現了。”
D.“人工智能藝術創作能模仿人腦的某些作用,但仍然不像人類身體那樣感知外部環境、進人創作狀態,只是‘人工’而非‘人類’行為。”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5.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光明前景的認識。
1.D
2.C
3.D
4.①材料一先使用設問開篇,用人工智能藝術創作與人類自身的藝術創作的區別引發關注,并引出“藝術創作與人類的身體具有密切聯系”這一觀點。②然后從身體的角度出發,論證了藝術創作的動力、過程以及對包括身體在內的整個藝術家個人的反作用,并分別對藝術家藝術創作與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區別進行了比較。③最后,得出了“人類的藝術創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完全取代”的結論,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積極作用。
5.①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可使得藝術創作變得智能化、模型化與便捷化;可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未來。②人工智能可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體現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可使藝術品種類更加多樣化,讓人們的藝術欣賞具有更多選擇性。③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會給視覺藝術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可為藝術創造提供更多可能性。
社會科學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題考查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
(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答此類試題要注意認真審題,要注意對應選項內容和文本內容的差異。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
(3)本題考查對論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容表述的細微差別。
(4)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題,需先在整體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理解文本的內容和結構,再組織語言,先回答文本的結構,再具體解釋文本的內容。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的探究題,解答此題,要首先明確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據自己的觀點,結合著文本的具體內容,聯系現實生活,闡述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1.本題考查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項,“都可產生藝術創作的沖動”表述不當。根據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藝術家的“看”可產生藝術創作的沖動,而人工智能的“看”卻與藝術家的“看”有著本質的不同。
B項,“可見其數據庫的大小決定著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水準”表述不當。根據材料一第三段中“影響著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是它數據庫的大小以及學習能力的強弱”可知,影響因素還有“學習能力的強弱”。
C項,“通過藝術對象化的結果”表述不當,根據材料一第四段“藝術家在藝術創作的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出來……這顯然與人類本身的藝術創作截然不同”可知,人工智能不能把自己的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出來。
故解析為:D。
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項,“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存在的合法性,因為人工智能藝術創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的藝術創作的”分析錯誤。根據材料一第五段可知題干中的因果關系不成立,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存在的合法性,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終究還是人類的藝術創作”。
故解析為:C。
3.本題考查對論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項,表述的是人們對人工智能藝術應當持有的態度。
B項,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藝術形成“人格”之后,對人類文明和藝術的沖擊與顛覆。
C項,表述的是人工智能對創造性的藝術活動的完成和對藝術創造里面勞動成分的代替,與“藝術創作也是人類的一種勞動實踐”的論點相反。
故解析為:D。
4.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5個自然段,通過通讀原文,可以知道這段材料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首先,提出論點。第一自然段中首先以“人工智能藝術創作與人類自身的藝術創作的區別是什么呢?”這樣的問句來開頭,可以說吸引了讀者的興趣,接下來就闡述兩者之間的區別,如“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類’,就在于它不具備人類的身體。”最終得出“藝術創作與人類的身體具有密切聯系”的觀點。
其次,分析論點。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這部分三個自然段之間是并列的關系,講述的內容分別是“藝術家的身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動力”“藝術家的身體狀態影響著藝術創作過程。”“藝術家在創作藝術的過程中,也在改造著包括身體在內的整個自己。”都是從身體的角度出發論述對藝術家藝術創作作用力。在其中也闡述了藝術家的創作與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區別,并進行了比較。
最后,總結論點。第五自然段對以上闡述進行總結,并得出“人類的藝術創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完全取代”的結論,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積極作用。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要想談談“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光明前景”,需要結合材料一中的第五自然段以及材料二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和概括。如:
①材料一原文“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積極作用可以表現為:一、人工智能藝術創作使得藝術創作變得智能化、模型化與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可以使藝術品種類更加多樣化,讓人們的藝術欣賞具有更多選擇性;三、為藝術創造提供更多可能性。”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可使得藝術創作變得智能化、模型化與便捷化;為藝術創造提供更多可能性;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可以使藝術品種類更加多樣化,讓人們的藝術欣賞具有更多選擇性。
②材料二原文“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優勢,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未來”可以知道,人工智能還可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未來。
③材料二原文“可以想見,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一定會給視覺藝術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可以知道,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會給視覺藝術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④材料二原文“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從現實的數據學習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還能在小冰的畫作中看到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可以知道,人工智能可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體現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
(2022高三上·鐵嶺期末)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千里走壺口
易格滋
①這個秋天,我從很遠的南方來看你。
②也許,我離開你太久,以至我的口音,我說話的腔調,我的歌聲和哭聲,我的飲食習慣和起居方式,還有我的發型和服飾,我的皮膚和骨骼,都慢慢“南化”了。可是,我血管里躁動的血液在咆哮,它們在吶喊:壺口,壺口!仿佛在我來到人世的那一天,就誕生了這個心愿——壺口,我要來看你!
③汽車在山洞里,鉆進鉆出。
④陜北的山,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大山抱著小山,山山相擁,與別處的山不同的是,這里的山不“黛”不“青”,卻顯出它渾厚的力道,遠觀像跑馬,像奔鹿。放目那些山,一律披著醬黃色的外衣,高高低低,層層疊疊,一直到天邊。車上的人說,這里就是黃土塬。多年來,飛機撒播樹、草的種子,仔細看,已現星星點點的綠色。因為缺水,空氣干燥,紫外線又強烈,山上的樹、草,蔫頭蔫腦,勉強活命。路邊有的地方,草木枯萎,像是被小火燒過。透過車窗,正午的太陽光在前方閃騰著烈焰,空氣就像要燒著。我不敢相信,在這年降雨量不到400毫米,且又主要集中在春夏季節,物理環境基本上不能儲存水的陜北,生命要靠怎樣的頑強才能活下來。恰恰是在這里,生長了“信天游”。來之前,我找來它們,坐在樟葉拂搖的窗前,一遍又一遍聽。歌聲如纖纖素手,鏘然撥動我的心弦,以至好長一段時間,我走不出它們賦予的情懷。
⑤山峁上傳來縹緲的歌聲,歌聲在溝谷回蕩,司機放下車窗,車速也慢下來:“一對對綿羊/并呀么并排走/哥哥,你能什么時候/拉呀么拉著妹妹的手/三月里呀桃花花開/妹妹你呀走過來/藍襖襖那個紅鞋鞋/走到哥哥跟前來”
⑥是不是愈是貧瘠,愈是苦得望不到邊,就愈是需要愛的滋養。陜北高原的人,唱著信天游活下來,山上的樹木聽著信天游艱難地扎下根,生發綠色。高粱和紅薯,南瓜還有蕎麥,在信天游的旋律里,拔節生長,開花結果。羊和牛,在干涸的溝邊,在山的半坡上,聽著信天游,啃著稀疏的草和樹葉。信天游不是歌,是水,流遍了黃土高坡、山路溝壑,樹木花草漸密,枝葉漸漸地綠得有了底氣。
⑦車子繼續拐彎兒,司機架起手臂,握住方向盤急急地往左旋轉,車上的人,都向右晃動著上身,方向盤又向右打,汽車已穩穩地駛上一條兩車道的水泥公路。右邊車輪下,一條低于路面七八米的河,約百余米寬的水,湍急地向著我們相反的方向流淌。這哪里是水,稠稠的深黃,如一匹舞動的黃緞,起伏著,蠕動著,向東奔騰。
⑧黃河!
⑨我不由喊出聲來。是的,這就是黃河。河床多石,石深褐色。風刮走了沙土,留下石塊和石板,水把波紋刻在石板上,深深淺淺,曲曲彎彎。每一道紋理,都有一個盤古開天地的故事。
⑩黃河走過青海、寧夏、四川、內蒙古,來到陜北高原的宜川和山西吉縣交界處的壺口,裹挾著高原的沙石洶洶而來。400米寬的泱泱大水,在這兒驟然收窄成50米,然后從40米的高度,吼著,叫著,飛流直下。仿佛是母親,積蓄了全部的力量,生下她的孩子,那被巨石夾擊的窄窄而幽深的河谷,是生命走出母體最初的產道啊!母親大汗淋漓,忍受著劇烈的疼痛。風把她的頭發吹亂,把她的衣衫吹亂。
河谷蒼涼。風,又冷又硬,呼嘯著把水吹成霧,吹成簾。黃昏的太陽,由渾黃變成金紅,在水簾里幻化成彩虹。落下的水,擠在只有一丈來寬的河谷里,推著搡著擁擠著,向前奔涌。
夜宿宜川縣云巖鎮。十月剛到,這里氣溫只有2℃。凌晨4點多醒來,我走出旅店大門,隱約可見地上一層銀白,打霜了。
壺口,我來時,多少帶有點兒旅游者的輕佻,甚至連腳步都有些輕飄。我為自己的輕薄羞愧。此刻,當我站在你的身邊,所有的感覺只剩下一個詞:疼痛。
生我們的母親,總是承受著苦難而沉默不言,總是把最苦最辛酸的事藏在心底。
高原的風在耳邊呼嘯。陜北的黃土塬,塬上稀疏零落的樹木,坡上的牧羊人,路邊窯洞口,眼睛忽閃著張望的娃娃,還有那回蕩在山谷的信天游,以及壺口瀑布的轟鳴,在我的視野里,漸行漸遠。
(選自《散文選刊》2020年9月,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②段中,以“你”指代壺口瀑布,將其擬人化,又采用呼告的方式,增加了文章的抒彩。
B.第④段緊承上文“山洞”描寫陜北的山,從形態、色彩及植被等角度,展示黃土塬惡劣的生存條件。
C.與在南方聽信天游的感受不同,到陜北后聽信天游,感受到貧瘠土地的人們更加需要愛的滋養。
D.本文通過記述游覽壺口的所見所聞,剖析了黃土地貧窮的根源,抒發了對陜北黃土地的熱愛。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畫橫線的三處句子,均運用比喻手法,生動表現了草木、信天游以及黃河水的特點或作用。
B.第⑧段獨詞成段,用語簡潔,凸顯了見到黃河的激動之情,同時承上啟下,引出對黃河的描寫。
C.第⑩段連用一組動詞描寫了壺口瀑布的洶涌澎湃,數字的運用使瀑布的形象更具體,更直觀。
D.善用修辭傳達情感是本文的突出特點。尤其是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文章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8.怎樣理解第段“疼痛”的含義?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9.文章標題“千里走壺口”能不能改為“壺口瀑布”?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6.D
7.A
8.①看到貧瘠的黃土地,以及它所承受的苦難,內心感受到的疼痛;②黃河作為母親河,在孕育中華文化過程中所承受的苦難和疼痛。
9.不能。①從選材上看,本文并非以壺口瀑布為唯一寫作對象,而是用大量篇幅寫沿途見聞與感受,凸顯“千里”“走”。②從主題上看,并非簡單以旅游者身份對壺口瀑布進行贊美,而是像一個朝圣者,借行走的過程展現黃土地的貧瘠苦難,表述對母親河的敬畏和對母親河孕育的中華文化的熱愛之情。③從語言表述上看,“千里走”有動態感和畫面感,有文化內涵,體現了艱難與虔誠之意;而“壺口瀑布”只是一個名詞短語,內容單一,看不出感情傾向。
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句的表述藝術;散文;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時,首先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看清文脈,并認真品味關鍵性語言。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藝術特色的能力。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體會詞語含意的原則:①從詞語到句子,即詞語與詞語之間的關系來理解。②從形式到內容,即根據詞語的結構特點、修辭手法及詞語的語言氣勢,對它表述的內容來理解與把握。③從篇章到語句,即聯系文章主旨來理解詞語的真實含意。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標題含義一般從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的兩個方面來分析。表層含義即標題的字面含義、文中內容;深層含義即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標題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圍繞標題的字面含義來展開敘述,那么就應該聯系文章的具體內容,弄清比喻義,這樣就可以領悟出標題的深刻含義。題目常見的作用有:點明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設置懸念;貫穿始終的線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動(暗示)情節發展;突出主題;吸引讀者等。
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剖析黃土地貧窮的根源”有誤,并不是剖析根源,而是在孕育中華文化過程中所承受的苦難。故D項錯。
故解析為:D。
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藝術特色的能力。A.“枯萎的草木像是被小火燒過”并非比喻,雖然本句有“像”,但并不是比喻,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而此處是把枯萎的草木和被小火燒過后剩下的草木進行對比。
故解析為:A。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從第段“壺口,我來時,多少帶有點兒旅游者的輕佻,甚至連腳步都有些輕飄。我為自己的輕薄羞愧”可以看出,的“疼痛”是為自己的輕佻、輕飄、輕薄感到羞愧,感到心痛。
第⑩段“仿佛是母親,積蓄了全部的力量,生下她的孩子,那被巨石夾擊的窄窄而幽深的河谷,是生命走出母體最初的產道啊!母親大汗淋漓,忍受著劇烈的疼痛”。第段“生我們的母親,總是承受著苦難而沉默不言,總是把最苦最辛酸的事藏在心底”。這些文字可以看出“疼痛”是作為中華民族發源的黃土高原和黃河所經歷的痛苦與疼痛。
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本題考查兩個題目的比較,比較題要注意字面意思的不同,也要從選材、主旨、情感角度進行分析。首先“千里走壺口”從字面上看是經過了遙遠的距離來到壺口瀑布,體現了對壺口瀑布的向往之情;而“壺口瀑布”只是瀑布的名稱,含義單調,不能體現出從千里之遙去朝拜的虔誠與向往。
“千里走壺口”,一個“走”字,體現了在組材上的匠心。從開頭“我從很遠的南方來看你”,到行文中的“汽車在山洞里,鉆進鉆出”“車子繼續拐彎兒”“夜宿宜川縣云巖鎮”體現了不斷在行走中觀看黃土高原的環境和壺口瀑布的震撼,在不斷行走中,不斷感悟,不斷反思,“生我們的母親,總是承受著苦難而沉默不言,總是把最苦最辛酸的事藏在心底”,寫出了本文的主旨“借行走的過程展現黃土地的貧瘠苦難,表述對母親河的敬畏和對母親河孕育的中華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古代詩文閱讀(共35分)
(2022高三上·鐵嶺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御邇英閣,顧臨讀《寶訓》,至漢武籍南山提封為上林苑,仁宗曰:“山澤之利,當與眾共之,何用此為?”丁度言:“臣事陛下二十年,每奉德音,未始不本于憂勤,此蓋祖宗家法耳。”呂大防因推廣以進曰:“三代以后,唯本朝百三十年,中外無事,蓋由家法最善。臣請舉其略:自古人主事母后,朝見有時,如漢武帝五日一朝長樂宮。祖宗以來,事母后皆朝夕見,此事親之法也。前代大長公主用臣妾之禮,本朝必先致恭,仁宗以侄事姑之禮見獻穆大長公主,此事長之法也。”帝曰:“今宮中見行家人禮。”大防曰:“前代宮闈多不肅,宮人或與朝臣相見,唐入閣圖有昭容位。本朝宮禁嚴密,內外整肅,此治內之法也。前代外戚多與政事,常致敗亂;本朝母后之族皆不預,此待外戚之法也。前代宮室多尚華侈,本朝止用赤白為飾,此尚儉之法也。前代人君,雖在宮禁,出輿入輦。祖宗皆步自內庭,出御后殿,豈乏人之力哉?亦欲涉歷廣庭,稍冒寒暑耳,此勤身之法也。前代人主,在禁中冠服茍簡;祖宗以來,燕居必以禮。竊聞陛下昨郊禮畢,具禮服謝太皇太后,此尚禮之法也。前代多深于用刑,大者誅戮,小者遠竄;惟本朝用法最輕,臣下有罪,止于罷黜,此寬仁之法也。至于虛己納諫,不好畋獵,不尚玩好,不用玉器,不貴異味,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陛下不須遠師前代,但盡行家法,足以為天下。”帝深然之。
乙卯,依都水監所奏,作北流軟堰。蘇轍奏:“臣嘗謂軟堰不可施于北流,利害甚明。蓋東流本人力所開闊止百余步冬月河流斷絕故軟堰可為今北流是大河正流比之東流何止數倍見今河水行流不絕,軟堰何由能立!蓋水官之意,欲以軟堰為名,實作破堰,陰為回河之計耳。”河北轉運副使趙偁亦上議曰:“臣竊謂河事大利害有三:北流全河,患水不能分;東流分水,患水不能行;宗城河決,患水不能閉。是三者,去其患則為利,未能去則為害。今不謀此而專議閉北流,止知一日可閉之利,而不知異日既塞之患;止知北流伏槽之水易為力,而不知闞村方漲之勢未可并入東流。是見近忘遠,以河為戲也。請俟漲水伏槽,觀大河全盛之勢,以治東流、北流。”于是詔罷軟堰。
(節選自《續資治通鑒》)
伏槽水,是黃河每年農歷十月發生的河水暴漲。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蓋東流本人力所開闊/止百余步/冬月河流斷絕故/軟堰可為/今北流是大河正流/比之東流/何止數倍/
B.蓋東流本人力所開/闊止百余/步冬月河流斷絕故/軟堰可為/今北流是大河正流/比之東流/何止數倍/
C.蓋東流本人力所開/闊止百余步/冬月河流斷絕/故軟堰可為/今北流是大河正流/比之東流/何止數倍/
D.蓋東流本人力所開闊/止百余步/冬月河流斷絕/故軟堰可為今/北流是大河正流/比之東流/何止數倍/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籍”意思是“登記造冊”,與《鴻門宴》中“籍吏民,封府庫”的“籍”含義相同。
B.“事”指“侍奉”,與《蘭亭集序》中的“情隨事遷”的“事”含義不同。
C.大長公主:古代皇親國戚的封號不同,皇帝的姑母稱為長公主,皇帝的姐妹稱為大長公主。
D.外戚:也稱“外家”,指帝王的母親和妻子方面的親戚。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征用山川湖澤為己用,與百姓爭利,仁宗是反對這樣做的,他認為“山澤之利應與大家共同擁有”。
B.宋朝仁宗以來侍奉母后,都是早晚朝見,改變了太祖太宗以來的五天一朝母后的習慣,事親倍勤。
C.外戚干政,常常導致敗亂,前代多有這樣的教訓。本朝母后之族都不參與政事,這是對待外戚之法。
D.黃河的主流北流,河水流個不停,比東流大得多,都水監想建設軟堰,實際上肯定成破堰。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陛下不須遠師前代,但盡行家法,足以為天下。
②臣嘗謂軟堰不可施于北流,利害甚明。
14.“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選文是怎樣體現宋仁宗修身的?
10.C
11.C
12.B
13.①陛下不必遠遠效法前代,只要盡行家法,足夠用來治理天下。
②我曾經認為不能在北流建軟堰,(這其中的)利害關系很明顯。
14.修身:①不贊同將山林變為自己的游獵場所,不與百姓爭奪山澤之利。②虛己納諫,不好打獵,不崇尚奇珍異寶,不使用玉器,不以山珍海味為貴。③宮殿只用紅、白二色裝飾,崇尚節儉。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文學常識;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文化常識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詞多義、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3)本題考查概括歸納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仁宗御駕邇英閣,侍讀顧臨讀《寶訓》,讀到漢武帝登記征用南山提封為上林苑,仁宗說:“山澤之利應與大家共同擁有,為什么要這樣呢?”丁度說:“我侍奉陛下二十年,每奉詔命,還沒有不涉及憂勞勤政的,這大概是祖宗家法吧。”呂大防乘機推廣祖宗家法來進諫,說:“從三代以后,只有本朝一百三十年,朝中朝外無事,這大概是由于祖宗家法最好。我請求舉其大概:自古以來皇帝侍奉母后,不定時朝見,如漢武帝五天去一次長樂宮。我朝太祖太宗以來,侍奉母后都是早晚各朝見一次,這是事親之法。前代大長公主使用臣妾之禮,本朝(見到大長公主)一定先表述恭敬之辭,仁宗您以侄兒的身份侍奉姑母之禮拜見獻穆大長公主,這是侍奉長輩之法。”仁宗說:“現在宮中見了只行家人之禮。”呂大防說:“前代后妃所居之處多不整肅,宮人有的與朝廷大臣相見,唐代宮人入閣圖中有昭容的位子。本朝宮禁嚴密,內外整肅,這是治理內廷之法。前代外戚多干預政事,常常導致敗亂;本朝母后之族都不參與政事,這是對待外戚之法。前代宮室多崇尚華麗奢侈,本朝宮殿只用紅、白二色作為裝飾,這是崇尚節儉之法。前代皇帝雖在禁宮,但出入都坐車。我朝太祖太宗都步行從內庭出御后殿,難道是缺乏人力嗎?也只是想涉歷一下寬廣的宮庭,稍稍冒寒冷暑熱罷了,這是勤身之法。前代皇帝,在禁宮中帽子衣服隨意簡略;太祖太宗以來,閑居必定符合禮節。我私下聽說陛下昨天郊禮完畢后,備禮謝太皇太后,這是崇尚禮節之法。前代多嚴于用刑,大的刑罰是殺戮,小的刑罰是流竄遠地;只有本朝使用刑法最輕,臣下有罪,只是免職貶官,這是寬厚仁政之法。至于虛已納諫,不好打獵,不崇尚奇珍異寶,不使用玉器,不以珍奇異味為貴,這都是祖宗家法,這就是致太平的原因。陛下不必遠遠效法前代,只要盡行家法,足夠用來治理天下。”仁宗很贊同。
乙卯年,朝廷依據都水監上奏,建筑北流的軟堰。蘇轍上奏說:“我曾經認為不能在北流建軟堰,(這其中的)利害關系很明顯。東流是人力開鑿的,只有百余步寬,冬天水流斷絕,所以可以建軟堰。如今北流是黃河的主流,比東流大得何止幾倍。觀察到現在河水流個不停,軟堰怎么能建設!依都水監的意思是想以建設軟堰為名,實則建的是破堰,且是暗中強行引導黃河回到故道的計策而已。”河北轉運副使趙偁也上奏說:“我私下認為黃河的事情大的利害有三個方面:黃河向北流,憂患河水不能分流;黃河向東分流,憂患水不能流動;宗城河決口,憂患水不能堵塞。這三個方面,能去掉憂患就能成為水利,不能去掉就會成為水害。現在我們不謀求解決水患而專門議論堵塞北流,只知道短時間堵塞北流的利益,而不知將來堵塞帶來的隱患;只知道北流有伏槽之水容易修改,而不知道闞村漲水的勢頭不可能并入東流。這是見近忘遠,把修改河道當成兒戲。請等待漲水時伏槽,觀察黃河全盛之勢,再治理黃河東流、北流。”于是朝廷下詔書停止了北流修軟堰的工程。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東流是人力開鑿的,只有百余步寬,冬天水流斷絕,所以可以建軟堰。如今北流是黃河的主流,比東流大得何止幾倍。
“蓋東流本人力所開”的主語是“東流”,“闊止百余步”主語不變,分別陳述東流的情況,各自斷開,排除AD;
“百余步”是偏正短語,不能斷開,排除B。
故解析為:C。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詞多義、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A.正確。句意:讀到漢武帝登記征用南山提封為上林苑。/登記官吏百姓的戶籍,查封官府金庫。
B.正確。“情隨事遷”的“事”是名詞,事物。句意:我侍奉陛下二十年。/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C.“皇帝的姑母稱為長公主,皇帝的姐妹稱為大長公主”錯,應為“皇帝的姑母稱為大長公主,皇帝的姐妹稱為長公主”。
D.正確。
故解析為:C。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改變了太祖太宗以來的五天一朝母后的習慣”錯,原文是“漢武帝五天一朝長樂宮。我朝太祖太宗以來侍奉母后,都是早晚朝見”。
故解析為:B。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師”,效仿;“但”,只;“為”,治理。
(2)“嘗”,曾經;“施于北流”,狀語后置;“甚”,很,
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修身:結合“山澤之利,當與眾共之,何用此為?”可知,不贊同將山林變為自己的游獵場所,不與百姓爭奪山澤之利。結合“虛己納諫,不好畋獵,不尚玩好,不用玉器,不貴異味”可知,虛己納諫,不好打獵,不崇尚奇珍異寶,不使用玉器,不以山珍海味為貴。結合“前代宮室多尚華侈,本朝止用赤白為飾,此尚儉之法也”可知,宮殿只用紅、白二色裝飾,崇尚節儉。
齊家:結合“仁宗以侄事姑之禮見獻穆大長公主,此事長之法也”“陛下昨郊禮畢,具禮服謝太皇太后,此尚禮之法也”可知,崇尚禮節,侍奉長輩,注重禮節;結合“本朝宮禁嚴密,內外整肅,此治內之法也”可知,宮禁嚴密,內外整肅;結合“本朝母后之族皆不預,此待外戚之法也”可知,母后之族都不參與政事。
(2022高三上·鐵嶺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登鸛雀樓
暢諸
城樓多峻極,列酌恣登攀。
迥臨飛鳥上,高謝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還。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系登臨傷別之作,在登樓望遠的同時傳達出殷殷惜別之情。
B.詩人把視覺反差運用到景物描寫中,以遠處飛鳥反襯近處城樓,饒有意趣。
C.頸聯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與前兩句一氣相貫。
D.尾聯寫重陽“菊花事”以明別意,簡括而富詩意,突出其有別于往年的特別意蘊。
16.同為盛唐詩人的王之渙也有同題名作,其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但兩首詩描繪的場景、詩人自身的情懷及詩作創作目的是不同的,請結合兩首詩作加以賞析。
15.A
16.①場景不同:王詩描繪了黃昏時分登臨鸛雀樓所見的雄渾壯闊的山河圖景和自身哲思飛揚的場景;暢詩則描繪重陽佳節與友人登樓餞別的逸興遄飛、脫俗昂揚的場景。
②情懷不同:王詩抒發高瞻遠矚、向上進取的積極情懷;暢詩展現清俊高逸、沖決束縛的奔放情懷。
③目的不同:王詩借登樓事寓理,道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暢詩借重陽登高賞菊習俗抒發送別友人的殷殷惜別之情。
思想內容、觀點態度、感情類題目;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鑒賞其藝術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參看解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表述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解析。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情感和比較鑒賞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抓意象,挖內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出來的色調是情感的反映。然后還要品詩句,悟感情,在詩詞中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語,借此領悟感情。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鑒賞其藝術特色的能力。A.“傷別”錯誤。詩人登高極目遠眺,抒寫壯闊之景,盡顯登攀豪氣,志不茍俗,以“菊花事”概括此番重陽佳節的情事,鄭重強調“并是”,點明此番登臨意在于送別友人歸去,殷殷惜別之余,更有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的流露,所以“傷別”錯誤。
故解析為:A。
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情感和比較鑒賞的能力。情景不同:王詩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登樓望見的雄渾壯闊的景象: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又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后兩句寫詩人所想,“欲窮千里目”,寫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王詩描繪了黃昏時分登臨鸛雀樓所見的雄渾壯闊的山河圖景和自身哲思飛揚的場景;暢詩起筆兩句寫登高飲酒以見豪情,詩人偕友人恣情攀登這極高的鸛雀樓。三、四兩句寫樓高以寄胸懷,五、六兩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此詩與出了和友人登樓餞別的逸興遄飛、脫俗昂揚的場景。
情懷不同:王詩寫出了雄渾壯闊的景象,無止境探求的愿望,“更上一層樓”,透露出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暢詩五、六兩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從鸛雀樓四望,天然形勢似乎本來要以連綿山巒圍住平原田野,但奔騰咆哮的黃河卻使山脈中開,流人斷山,浩蕩奔去。這概括的描寫,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以及目光遠大志向無羈。這兩句與前兩句一氣相貫,既顯出樓高望遠,更見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
目的不同:王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寫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此句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并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暢詩結末兩句寫重陽“菊花事”以明別意。重陽日,古代有登高、飲酒、賞菊、佩茱萸諸俗,詩人以“菊花事”概括此番重陽佳節的情事,簡括而富有詩意。詩人特舉“今年”二字,實為突出其有別于往年的特別意蘊;又鄭重強調“并是”,點明此番登臨意在于送別友人歸去,殷殷惜別之情,盡在不言之中。
17.(2022高三上·鐵嶺期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周公“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曹操《短歌行》中“,”兩句,則用此典故表述自己善待人才、求賢若渴的心情。
(2)文人學者為表明志向寄托情懷,常從名篇佳句中選字取意來命名書屋或居室,比如清代學者錢大昕的“十駕齋”就取意于《勸學》中的“,”。
(3)“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意象,綿綿不絕,滋潤著文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纏綿或憤激的心靈,在古典詩詞中屢見不鮮,如:“,。”
(1)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3)對酒當歌(艱難苦恨繁霜鬢)(主人下馬客在船)(移船相近邀相見)(三杯兩盞淡酒);人生幾何(潦倒新停濁酒杯)(舉酒欲飲無管弦)(添酒回燈重開宴)(怎敵他晚來風急)
名句;名篇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哺”“駑”“繁”“鬢”“潦”“濁”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
故解析為:⑴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⑵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⑶對酒當歌(艱難苦恨繁霜鬢)(主人下馬客在船)(移船相近邀相見)(三杯兩盞淡酒)人生幾何(潦倒新停濁酒杯)(舉酒欲飲無管弦)(添酒回燈重開宴)(怎敵他晚來風急)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寫,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和內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寫的時候,我們就要在緊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寫題所提示的語境:包括題干所給出的敘述性情景,以及題干給出的要默寫語句的關鍵詞,題干提示所要默寫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等。特別要注意所默寫語句中的難寫字、易混字、易錯字、通假字,還有虛詞等。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2022高三上·鐵嶺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對于文學家及其作品來說,時間是最公正、最具權威的評判者。在流經了兩千多年的中國文學這條長河中,有許多作家曾經①,燦若明星,但曾幾何時,他們的光彩逐漸暗淡了。他們那些曾經使得“洛陽紙貴”的作品也成為塵封鼠嚙的一堆故紙,有的甚至湮滅無遺。然而也有相反的現象,有少數作家生前不甚為文壇所重,身后的聲譽卻②。前一類作家有如碎石細沙,最終被不舍晝夜的流水淘盡。后一類作家則如沙中之金,愈經磨洗愈能發出燦爛的光輝。杜甫就屬于后一類作家。其實杜詩在當時不僅是“不為東人之所知”,而且幾乎是“不為世人之所知”。從晚唐以來,杜甫及杜詩才開始得到各種桂冠,如“詩史”“集大成”“詩圣”。上述三種稱號,尤其是后兩種,可說是古代詩歌史上③的榮譽。杜甫戴上“集大成”和“詩圣”這兩頂神圣的桂冠,歷時千年而不被認為僭越,可見他在古代詩歌史上占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文中畫橫線部分使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20.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一個長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18.名重一時(名震天下/聞名遐邇);與日俱增;至高無上
19.①將兩類作家分別擬作將被流水淘盡的碎石細沙和愈發燦爛的沙中之金,形象生動地表明了在時間的評判中前一類作家終將消失而后一類作家愈發珍貴。
②以“碎石細沙”和“沙中之金”體現對兩類作家的鮮明態度,凸顯對后一類作家的肯定,只有強烈感染力。
20.戴上“集大成”和“詩圣”這兩頂神圣的桂冠且歷時千年而不被認為僭越的杜甫在古代詩歌史上占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戴上“集大成”和“詩圣”這兩頂神圣的桂冠的杜甫在古代詩歌史上占有歷時千年而不被認為僭越的無與倫比的地位。
正確運用常見修辭手法;選用、變換句式;成語的使用
(1)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其測驗重點是:一感彩的誤用,二望文生義,三適用對象弄錯,四具有雙重含義的成語,五語境或邏輯錯誤。復習過程中要注意多積累,注意從整體上把握成語的含義,區分形似神異的成語,注意成語的感彩,注意有雙重含義的成語。
(2)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較為常見的有比喻、夸張、擬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題,需仔細閱讀文本,找到運用的修辭手法,再分析其表述效果。
(3)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句式變換的能力。本題是一個傳統題型:短句變長句。解答此類試題可以采用主干分析法:先抽出句子主干獨立成句,再將附加成分抽出來單獨成句,而后保留一個主語,這樣幾個單句就變成由長句構成的句群,。整理句子時要注意連貫,用好代詞和關聯詞。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處,應與“燦若明星”意思相近,表述具有出眾的才能、名氣;還應和后文“但曾幾何時,他們的光彩逐漸暗淡了”形成對照,所以可以填“名重一時(名震天下/聞名遐邇)”。名重一時:名望很高,被同代的人所敬重。也作“名重當時”。名震天下:形容名聲顯赫,威望大,震懾天下。聞名遐邇:形容名聲很大,主要指遠近聞名。
第二處,“卻”表示轉折,空缺處應表現作家們身后應比生前要更受到重視,而且“愈經磨洗愈能發出燦爛的光輝”可知名氣愈大,表述這個意思的成語可以填“與日俱增”。與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第三處,根據后文“杜甫戴上‘集大成’和‘詩圣’這兩頂神圣的桂冠”可知,給與杜甫的榮譽是最高的,高到了頂點,再也沒有更高的了。所以可以填“至高無上”。至高無上:高到頂點,再也沒有更高的了;形容地位很高。
19.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前一類作家有如碎石細沙”把前一類作家比擬成“碎石細沙”;“后一類作家則如沙中之金”把后一類作家比擬成“沙中之金”。各具特點,前者“最終被不舍晝夜的流水淘盡”,指在時間的評判中前一類作家終將消失;后者“愈經磨洗愈能發出燦爛的光輝”指出在時間的評判中后一類作家愈發珍貴。“碎石細沙”“沙中之金”不同的用詞,也表述了對兩類作家的不同感情:凸顯對后一類作家的肯定,只有強烈感染力。
20.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句式變換的能力。語段中的這段話語主要是在強調杜甫在古代詩歌史上的地位。所以主干部分就可以確定
為“杜甫古代詩歌史上占有無與倫比的地位”而“戴上‘集大成’和‘詩圣’這兩頂神圣的桂冠”“歷時千年而不被認為僭越”就做主語“杜甫”的修飾部分,即定語。所以改后的句子為“戴上‘集大成’和‘詩圣’這兩頂神圣的桂冠且歷時千年而不被認為僭越的杜甫在古代詩歌史上占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或者“歷時千年而不被認為僭越”也可以用來做賓語“地位”的修飾成分,這樣改后的句子為“戴上‘集大成’和‘詩圣’這兩頂神圣的桂冠的杜甫在古代詩歌史上占有歷時千年而不被認為僭越的無與倫比的地位。”
(2022高三上·鐵嶺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物體一般都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因為①,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地球上就有了風,隨之才有了降雨。地球之水得以循環才有了生機和活力的世界。因為水有熱脹冷縮的特性,所以我們做飯時,鍋底的水燒熱后上升,上面的冷水下降,這樣循環下來,整鍋水就得以快速沸騰。如果沒有水的熱脹冷縮,我們就必須一邊加熱,一邊不停地攪拌,否則下層水沸騰了,上層的水還是冰涼的。
水不僅有熱脹冷縮的特性,②。水在0℃~4℃時熱縮冷脹,僅此一點,就讓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產生。
冬天,由于太陽斜射,地球氣溫下降,海洋中的水溫也從表面開始下降。③,那么降溫后的水會很快沉到水底堆積起來。海洋表面的水不斷降溫結冰下沉,直至把整個海洋全部冰凍起來。這樣,地球就變成一個大冰球。而生物的演化是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的。假如地球上沒有水,全是冰,那么單細胞生物就難以生存和繁殖,更難以實現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直至產生人類。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2.下面句子中的“我們”含義,與文中加點處不相同的一項是()
A.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整個世界只有用槍桿子才可能改造。
B.老師語重心長地對全班同學說:“我們做學生的應該好好學習。”
C.從1949年到2022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73歲的生日。
D.可是我們的同志看問題,往往帶片面性,這樣的人就往往碰釘子。
21.空氣的熱脹冷縮;還有熱縮冷脹的反常膨脹;如果水還是固守熱脹冷縮的特性
22.B
語句連貫(排序);語言表述簡明、準確、鮮明、生動;近義實詞辨析
(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此類試題一般根據上下文的語境,填上與前文或后文相照應的語句即可。語句補寫題(也叫語段填句題)是新課標卷最具特色、出現頻率很高的一種語言表述題型。所謂“語句補寫題”,就是指給出一個語段,空出兩至三個句子進行補寫,補寫后的句子與語段內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語句通順。
(2)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稱代詞意思的理解能力。答題時注意明確詞語的含義,從詞語的使用對象、范圍、感彩等方面區別近義詞語,然后分析詞語所在的語境,從中選擇一個最合乎語境的詞語。
2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空,緊承第一句話“物體一般都有熱脹冷縮的特性”,結合后文“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地球上就有了風”“因為水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可知,填入內容是說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故可以填入“空氣的熱脹冷縮”。
第二空,從后文“水在0℃~4℃時熱縮冷脹”可知,水在這一溫度范圍內的特性與一般情況下的熱脹冷縮的特性是相反的,在溫度降低時反而會膨脹。因此可填入“水的熱縮冷脹”,此處分句應帶有遞進關系,與“不僅”搭配的應為“還”,故可以填入“還有熱縮冷脹的反常膨脹”。
第三空,從后文“那么降溫后的水會很快沉到水底堆積起來。海洋表面的水不斷降溫結冰下沉……”可知,這是假設水固守熱脹冷縮的特性所產生的后果,所以填入句子是對這種假設情況的描述,故可以填入“如果水還是固守熱脹冷縮的特性”。
22.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稱代詞意思的理解能力。文中的“我們”泛指所有人,同時包括了聽話人和說話人。
A.“我們”泛指所有人,包括說話人自己。
B.“我們”指對方,不包括說話人自己。
C.“我們”泛指所有中國人,包括說話人自己。
D.“我們”泛指所有中國共產黨人,包括說話人自己。
故解析為:B。
四、寫作(60分)
23.(2022高三上·鐵嶺期末)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半山腰總是最擠的,你最好去山頂看看!——王燕老師
②把艱難埋進心里,將自信寫在臉上。——羅陽莉老師
③與其聽別人再多的勵志故事,不如讓自己奮斗成為別人口中的故事。——白亞姆老師
④希望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從此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孟一娟老師
⑤寒窗十二載蓄勢小宇宙,扶搖九萬里更待大爆發。——陳立里老師
⑥累了看看同伴,倦了想想未來。——龔小易老師
標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或勉勵,讓人信心百倍;或提醒,讓人自律自強:或鼓勁,讓人看到希望;或出招,讓人氣定神閑。上述六則展示在教學樓樓道上的標語,寄寓著老師們對學生的殷切希望,作為高三學子,你更喜歡哪一則?請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作文,體現你的思考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深埋艱難,自信前行
“把艱難埋進心里,將自信寫在臉上。”走廊上的這則標語是我的最愛。它始終警示我要學會深埋艱難,帶著自信前行。
升入高三之前,總能聽到高三的學姐學長說,不苦不累,高三無味。高三的學習生活
又苦又累,不經歷高三就不算真正讀過高中。聽了他們的話語,看著臺階處“希望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從此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的標語,我知道,我也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心中有夢,學習才會更有動力。我試著盡快適應高三學習生活,努力讓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只能深埋艱難,自信前行。
前行的過程中,總有艱難接踵而至,它們牽絆著我、束縛著我。高三第一次月考,我的數學成績不夠理想,于是我拼命補數學。第二次月考時,地理又掛了,于是只能多花時間在地理科目上。第三次月考前半個月,我的身體開始罷工,努力看書的我,突然感覺到頭暈,實在堅持不了只好趴在桌上。沒有辦法只好請假去看病,竟然發燒到38.5度。掛完點滴,我堅持回班學習。上晚自習時,又感覺頭暈渾身乏力,再掛點滴,如此反復,拖了半個月才完全好。我想這下完了,夢想只會越來越遠……
難道能隨意放棄嗎?這則標語又一次映入眼簾:“把艱難埋進心里,將自信寫在臉上。”
不,我絕不能這么軟弱,這么輕易放棄,要深埋艱難,自信前行。從此,“把艱難埋進心里,將自信寫在臉上”的標語完全超越了“希望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從此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帶給我的啟示,它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鼓勵我繼續奮斗。時刻警醒我,遇到艱難,絕不能喪失信心,正如《老人與海中》所寫的那樣:“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站在走廊,在一路標語中看過去,我還是更喜歡我的標語。
“半山腰總是最擠的,你最好去山頂看看!”是走廊上的另一則標語,我曾經以此為志。但是到山頂的路很漫長,我將深埋艱難,自信前行。“累了看看同伴,倦了想想未來。”是啊,大家都深埋艱難,自信前行。我豈能拉下腳步?“與其聽別人再多的勵志故事,不如讓自己奮斗成為別人口中的故事。”但如果不能深埋艱難,自信前行,怎么也不可能奮斗成為別人口中的故事。
“把艱難埋進心里,將自信寫在臉上。”我更喜歡這則標語,在我的高三乃至整個人生中,我都將以此勵志。
材料作文
材料給出了六則老師寫給學生們的寄語,每一則短小精悍,言簡義豐,題目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則來闡述想法,比如可以寫在自己想放棄的時候,看到某一則標語后受到啟發重新燃起斗志;或是在奮斗的過程中遇到瓶頸喪失了斗志,讀到其中一則標語后有了更高目標;或是在失去信心后,看到某一則標語重新樹立起了信心……
1.六則展示在教學樓樓道上的標語是真實情境之一,這是考生思考聯想的基點;六則標語或勉勵,讓人信心百倍;或提醒,讓人自律自強;或鼓勁,讓人看到希望;或出招,讓人氣定神閑。
2.題目明確考生的身份為“高三學子”;“你更喜歡哪一則”,此任務不是要求簡單地寫喜歡哪一則,“更”字要求考生對六則標語進行比較權衡,選出“更”喜歡的一則;題目還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作文”,一定要有真實的情感表述。
3.“六則展示在教學樓樓道上的標語,寄寓著老師們對學生的殷切希望”“或勉勵,讓人信心百倍;或提醒,讓人自律自強;或鼓勁,讓人看到希望;或出招,讓人氣定神閑”等語句明確了價值判斷,這些標語積極正面,引導考生積極上進、努力備戰高考。只不過每個人的情況有所差異,有的同學對這個標語感觸更深,而有的同學對另外一個標語感觸更深,所以不能誤認為是要去批判其中的哪一條。
4.第一則標語強調要登高望遠,敢于攀登最高峰;第二則強調要自信勇敢地面對困難;第三則強調奮斗的重要性;第四則強調要有夢想;第五則強調積累的重要性;第六則強調斗志的作用。考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確定哪一則對自己的影響更大,更能鼓舞自己入高考。
5.不管是選擇學習中要有自信還是要有夢想抑或其他,都可以結合學習、生活實際思考為什么這則標語對自己備考影響那么大,而另外一則標語對自己的影響相對較小。如選擇“把艱難埋進心里,將自信寫在臉上”這一則,自然可以思考自己遇到困難時的各種表現,受到標語的精神激勵后是如何做的,并思考“寒窗十二載蓄勢小宇宙,扶搖九萬里更待大爆發”對自己的鼓勵作用相對較小的原因,等等。
二、參考立意
1.會當凌絕頂。
2.深埋艱難,自信前行。
3.努力奮斗,成為他人口中的故事。
4.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5.善于積累,厚積薄發。
6.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此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要整體感知材料,從材料中提煉出主旨,再根據主旨,自選角度進行寫作,切不可偏題。材料中的側重點一定要抓準。材料作文的開頭,最好能夠聯系材料,運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證自己的觀點的確源于材料,不會脫離材料,且能夠明確地體現從材料中提煉自己的中心論點的過程。
在線組卷平臺(zujuan.)自動生成1/1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遼寧省鐵嶺市六校協作體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期末質量檢測(2月)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2022高三上·鐵嶺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人工智能藝術創作與人類自身的藝術創作的區別是什么呢?區別在于是否用“身體”創作。也就是說,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類”,就在于它不具備人類的身體。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深度學習的應用,人工智能的計算、學習、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質的改變和提升。但即使人工智能越來越接近人類身體的某些功能。它終究不是人類的身體。而藝術創作與人類的身體具有密切聯系。
藝術家的身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動力。藝術創作的觸發是由藝術家主體和外部客體之間共同作用的結果。清代畫家鄭板橋畫竹,正是因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畫意”,這個“畫意”就是藝術創作的沖動。藝術家的身體對外界環境具有一種能動的選擇性。這與人工智能藝術創作是不同的。雖然人工智能現在也可以通過看圖進行藝術創作,比如微軟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圖創作現代詩”的技能,但顯而易見的是,人工智能的“看”與人類通過身體的“看”具有本質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與其說是一種“看”,不如說是“數據分析”。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關于事物的數據、程序、編碼等內容。通過分析所“看”之物的數據,人工智能再調動內存數據庫,找到合適的模型、編程進行所謂的“藝術創作”。
藝術家的身體狀態影響著藝術創作過程。藝術家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整個身體都會進入到一種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狀態。如中國古代詩人寫詩之前強調要進入到“虛靜”的狀態。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其實也是一種實踐活動,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將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內容通過藝術表述出來。而對于人工智能藝術創作來說,其藝術創作過程僅僅是數據的整合、模型的篩選等計算、推理過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創作”的藝術為何物,對于它們來說,這些藝術僅僅是冰冷的數字與毫無溫度的符號而已。與藝術家有生命的人的身體不同,影響著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是它數據庫的大小以及學習能力的強弱。
藝術家在創作藝術的過程中,也在改造著包括身體在內的整個自己。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當人通過勞動“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毫無疑問,藝術創作也是人類的一種勞動實踐,藝術家在藝術創作的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出來,另一方面對象的特質也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對主體形成了某種反作用。正所謂“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同時“人如其文”——人也會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對于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過程來說,即使它可以對人工智能產生一定影響,這種影響也僅僅是人工智能對藝術創作的經驗和情感的積累,而且這些積累是作為一種數據和符號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儲存器之中,這顯然與人類本身的藝術創作截然不同。
以上從身體的角度對藝術家藝術創作與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區別進行了比較,并認為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人類的“身體”不同于人工智能機械化、數字化的“身體”。正因如此,我們才認為人類的藝術創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完全取代。當然,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終究還是人類的藝術創作,只不過這里的媒介不再是人類的身體和基本的藝術創作工具,而是變成了具有某種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積極作用可以表現為:一、人工智能藝術創作使得藝術創作變得智能化、模型化與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可以使藝術品種類更加多樣化,讓人們的藝術欣賞具有更多選擇性;三、為藝術創造提供更多可能性。
(摘編自張新科《藝術、身體與人工智能》)
材料二:
在媒體溝通會現場,技術團隊展示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的部分繪畫作品,不論是構圖、色彩還是虛實,小冰的作品都已經趨近于真人的繪畫表述。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從現實的數據學習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同時,因其對200余位藝術家畫作的全面學習,還能在小冰的畫作中看到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相關專業人士評價小冰畫作:構圖很好,靜物抽象的涂抹,動物造型的表現能力,藝術的感覺很準,假裝不經意的表現。看起來極其不經意,但是該到的點都到了,而且又都能點到為止,整個畫面隨意而靈動,敢于大虛大實,敢于讓很多東西淹沒在黑暗之中。
在小冰的命題創作《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系列中,觀眾可以驚喜地看到很多繪畫先賢的“復活”:比如使用弗蘭茨·馬爾克的筆法繪制的在稻田中停落的飛機;比如好似莫奈繪畫的人物徜徉在花海中,遠處卻是明滅的灰霾城市。可以想見,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一定會給視覺藝術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可以這樣認為,人工智能在創造領域的探索并不應以擊敗人類為目標,而應著眼于在達到與相應人類創造者的同等水準前提下,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優勢,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未來。
(摘編自“中國美術家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鄭板橋畫竹和微軟小冰“看圖創作現代詩”都是通過“看”進行藝術創作的,這說明藝術家和人工智能都可產生藝術創作的沖動。
B.人工智能藝術創作過程是數據的整合、模型的篩選等計算、推理過程,可見其數據庫的大小決定著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水準。
C.從微軟小冰創作的《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可以看到繪畫先賢的“復活”,這是人工智能把自己本質力量通過藝術對象化的結果。
D.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可從現實的數據學習中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現能力,還能通過學習人類藝術而具有一些人文歷史的獨特視角。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詩人寫詩之前強調要進入到“虛靜”的狀態,這可以看出藝術家的身體狀態影響著藝術創作的過程。
B.“人如其文”這一說法說明了藝術創作對象的特質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對藝術創作主體形成了某種反作用。
C.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存在的合法性,因為人工智能藝術創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的藝術創作的。
D.人工智能在創造領域的探索,有助于發揮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優勢和開啟“高度定制化”的內容產業更好的未來。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人工智能藝術從主題、形式到技術都令人驚嘆,面對人工智能對傳統藝術的挑戰,公眾和學界都應保持理性和寬容。”
B.“當人工智能藝術形成‘人格’之后,一切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理念、常識或將不復存在,也會導致對人類藝術的取締。”
C.“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創造性的藝術活動,藝術創造里面有多少勞動的成分,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多少,并且現在已經實現了。”
D.“人工智能藝術創作能模仿人腦的某些作用,但仍然不像人類身體那樣感知外部環境、進人創作狀態,只是‘人工’而非‘人類’行為。”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5.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人工智能藝術創作光明前景的認識。
(2022高三上·鐵嶺期末)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千里走壺口
易格滋
①這個秋天,我從很遠的南方來看你。
②也許,我離開你太久,以至我的口音,我說話的腔調,我的歌聲和哭聲,我的飲食習慣和起居方式,還有我的發型和服飾,我的皮膚和骨骼,都慢慢“南化”了。可是,我血管里躁動的血液在咆哮,它們在吶喊:壺口,壺口!仿佛在我來到人世的那一天,就誕生了這個心愿——壺口,我要來看你!
③汽車在山洞里,鉆進鉆出。
④陜北的山,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大山抱著小山,山山相擁,與別處的山不同的是,這里的山不“黛”不“青”,卻顯出它渾厚的力道,遠觀像跑馬,像奔鹿。放目那些山,一律披著醬黃色的外衣,高高低低,層層疊疊,一直到天邊。車上的人說,這里就是黃土塬。多年來,飛機撒播樹、草的種子,仔細看,已現星星點點的綠色。因為缺水,空氣干燥,紫外線又強烈,山上的樹、草,蔫頭蔫腦,勉強活命。路邊有的地方,草木枯萎,像是被小火燒過。透過車窗,正午的太陽光在前方閃騰著烈焰,空氣就像要燒著。我不敢相信,在這年降雨量不到400毫米,且又主要集中在春夏季節,物理環境基本上不能儲存水的陜北,生命要靠怎樣的頑強才能活下來。恰恰是在這里,生長了“信天游”。來之前,我找來它們,坐在樟葉拂搖的窗前,一遍又一遍聽。歌聲如纖纖素手,鏘然撥動我的心弦,以至好長一段時間,我走不出它們賦予的情懷。
⑤山峁上傳來縹緲的歌聲,歌聲在溝谷回蕩,司機放下車窗,車速也慢下來:“一對對綿羊/并呀么并排走/哥哥,你能什么時候/拉呀么拉著妹妹的手/三月里呀桃花花開/妹妹你呀走過來/藍襖襖那個紅鞋鞋/走到哥哥跟前來”
⑥是不是愈是貧瘠,愈是苦得望不到邊,就愈是需要愛的滋養。陜北高原的人,唱著信天游活下來,山上的樹木聽著信天游艱難地扎下根,生發綠色。高粱和紅薯,南瓜還有蕎麥,在信天游的旋律里,拔節生長,開花結果。羊和牛,在干涸的溝邊,在山的半坡上,聽著信天游,啃著稀疏的草和樹葉。信天游不是歌,是水,流遍了黃土高坡、山路溝壑,樹木花草漸密,枝葉漸漸地綠得有了底氣。
⑦車子繼續拐彎兒,司機架起手臂,握住方向盤急急地往左旋轉,車上的人,都向右晃動著上身,方向盤又向右打,汽車已穩穩地駛上一條兩車道的水泥公路。右邊車輪下,一條低于路面七八米的河,約百余米寬的水,湍急地向著我們相反的方向流淌。這哪里是水,稠稠的深黃,如一匹舞動的黃緞,起伏著,蠕動著,向東奔騰。
⑧黃河!
⑨我不由喊出聲來。是的,這就是黃河。河床多石,石深褐色。風刮走了沙土,留下石塊和石板,水把波紋刻在石板上,深深淺淺,曲曲彎彎。每一道紋理,都有一個盤古開天地的故事。
⑩黃河走過青海、寧夏、四川、內蒙古,來到陜北高原的宜川和山西吉縣交界處的壺口,裹挾著高原的沙石洶洶而來。400米寬的泱泱大水,在這兒驟然收窄成50米,然后從40米的高度,吼著,叫著,飛流直下。仿佛是母親,積蓄了全部的力量,生下她的孩子,那被巨石夾擊的窄窄而幽深的河谷,是生命走出母體最初的產道啊!母親大汗淋漓,忍受著劇烈的疼痛。風把她的頭發吹亂,把她的衣衫吹亂。
河谷蒼涼。風,又冷又硬,呼嘯著把水吹成霧,吹成簾。黃昏的太陽,由渾黃變成金紅,在水簾里幻化成彩虹。落下的水,擠在只有一丈來寬的河谷里,推著搡著擁擠著,向前奔涌。
夜宿宜川縣云巖鎮。十月剛到,這里氣溫只有2℃。凌晨4點多醒來,我走出旅店大門,隱約可見地上一層銀白,打霜了。
壺口,我來時,多少帶有點兒旅游者的輕佻,甚至連腳步都有些輕飄。我為自己的輕薄羞愧。此刻,當我站在你的身邊,所有的感覺只剩下一個詞:疼痛。
生我們的母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設工程委托書授權代表3篇
- 戶口轉移證明書3篇
- 加油合同范本3篇
- 工資代發代表示例格式3篇
- 事故責任協議書3篇
- 律師見證委托書撰寫3篇
- 估價委托合同模板3篇
- 搬運設備虛擬現實培訓系統考核試卷
- 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評估考核試卷
- 毛皮服裝設計與時尚配飾搭配技巧考核試卷
- CH∕T 9009.1-2013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第1部分:數字線劃圖
- DB32/T+4396-2022《勘察設計企業質量管理標準》-(高清正版)
-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合作中成長》教學課件
- 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課件
- 直飲水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022年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滕州卷煙廠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監理整改回復單(模板)
- 招貼設計 課件完整版
- 杭州市主城區聲環境功能區劃分圖
- 6G項目實施方案參考模板
- 廣東省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