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
----孟子一、孟子的故事: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去逝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孟子的母親對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視,管束甚嚴,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為賢。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樣子。孟子的媽媽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媽媽又帶著孟子去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學起了買賣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依然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也說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孟母三遷以后,雖然為兒子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孟母并沒有因此放松對兒子的嚴加管教。她認為,如果主觀上不勤奮努力,還是難成大器的。所以她抓緊對兒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奮學習。孟子的故事:斷織喻學
孟子最初對學習很有興趣,時間一長就厭煩了,經常逃學。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氣,拿起刀來,把織布機上的經線割斷,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割斷織布機上的線,這布是一絲一線織起來的,現在割斷了線,布就無法織成。君子求學是為了成就功名,博學多問才能增加智慧。你經常逃學怎么能成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讀書,而是惰于修身養德,今后就不可以遠離禍患,將來不做強盜,也會淪為廝役!”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必須要有恒心,一旦認準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干擾。半途而廢,后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喻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孟子從此旦夕勤學,終于成為我國歷史上的儒學大師。孟子的故事: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進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說:“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準許我把她休了。”孟母說:“什么原因?”孟子說:“她蹲在地上。”孟母問:“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說:“我親眼看見的。”孟母說:“這是你不講禮儀,不是婦人不講禮儀。《禮經》上不是這樣說嗎,將要進門的時候,必須先問屋里誰在里面;將要進入廳堂的時候,必須先高聲傳揚,讓里面的人知道;(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將進屋的時候,必須眼往下看。《禮經》這樣講,為的是不讓人措手不及,無所防備。而今你到妻子閑居休息的地方去,進屋沒有聲響人家不知道,因而讓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樣子。這是你不講禮儀,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講禮儀。”孟子聽了孟母的教導后,認識到自己錯了,再也不敢講休妻的事了。二、孟子的思想主張1.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
孟子根據春秋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司馬遷《史記》)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王放在最后。)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復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2.孟子主張,“親親而仁民”。“仁”,據孟子解釋,就是“人心”。根據《孟子》一書可以把“仁”概括為:第一、親民。孟子主張統治者要“與百姓同之”“與民同樂”。第二、用賢良。“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尊賢使能,俊杰在位。”“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權。孟子公開宣揚“民為貴”“君為輕”的口號,提倡在一定的范圍調和統治者和勞動人民的關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統治者要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恩思想來治民。認為這樣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歡迎和擁護,從而達到“無敵于天下”。第五、殺無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對一切殘民以逞的暴君污吏進行嚴正的譴責,力圖把現實的社會發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軌道上來。孟子以“仁政”為根本的出發點,提倡“省刑罰、薄稅斂”“不違農時”等主張。要求封建國家在征收賦稅的同時,必須注意生產,發展生產,使人民富裕起來,這樣財政收入才有充足的來源。這種思想,是應該肯定的。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孟子還提出重農而不抑商理論,改進了傳統的“重農抑商”的思想,這種經濟觀念在當時是進步的。3.提出“性善論”的哲學思想。“性善論”是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與荀子的“性惡論”相對(梁啟超認為孟子的“性善論”強調了教育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惡論”強調了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論”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是一個中心環節。“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孟子的性善論只說性善,南宋朱熹補充為“人之初,性本善”,明代王陽明繼承并發展出“良知學說”,當代學者傅佩榮提出“性向善”。孟子以“性善論”作為人們修養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論根據,認為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有倫理學意義,同時“性善論”認為通過學習人人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君子,又強調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義。三、孟子的名言名句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釋義:愛護自己的老人和孩子,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但對別人家的老人和孩子卻覺得無關痛癢;圣人推己及人,把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孩子都當成自己的親人,這就是仁道,這就是圣人和凡夫的區別。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孟子.梁惠王下》釋義:快樂有兩種:自己偷著樂;與大家分享快樂。這兩種快樂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快樂呢?答案很明顯,自己獨樂,是有局限的,是狹隘的,短暫快樂過后就是空虛;與人分享快樂則是無限的,那種快樂是可以感染的,是可以無限傳播的,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快樂。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釋義:再好的條件,都趕不上人心所向。所以,做人要以德為本,以人為本,其他名利、地位、財富等等,都是次要的,不要太執著。4、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上》)釋義:孟子說:“人的毛病在于喜歡作別人的老師。”5、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①,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ō)②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上》)①故:事故,指災患病喪。②怍:慚愧。釋義:孟子說:“君子有三大樂趣,父母健在,兄弟平安,這是第一大樂趣;上不愧對于天,下不愧對于人,這是第二大樂趣;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樂趣。”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7、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8、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專利技術轉讓合同范本
- 2024年2月化糞池清理服務企業環境審計協助協議
- 2025年貴港貨運員初級考試題庫
- 2025年貴陽貨運從業資格證模擬試題題庫答案大全
- 2024年三月遺囑附件效力認定與產權分配關聯條款
- 冷庫安裝合同范本
- 江蘇省南京市六校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調研測試 語文含答案
- 安檢儀器銷售合同范本
- 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平度、膠州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中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社會藝術考級服務培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綜合辦公樓裝飾裝修工程招標文件
- 玻璃體切除手術配合課件
- 手足口病小講課護理課件
- 2024年浙江杭州地鐵運營分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質量檢驗培訓》課件
- 2023版設備管理體系標準
- 獨唱曲 課件-2022-2023學年高中音樂人音版(2019)必修 音樂鑒賞
- 二、問題解決型(指令性目標)QC成果案例
- 2021特種設備管理與使用指導手冊
- 火電廠基本建設程序與設計內容深度介紹
-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第三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畫線段圖 蘇教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