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初中語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初中語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初中語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桃花源記》教案教學目標及重難點:1.反復朗讀,把握正確的讀音及朗讀節奏,梳理常用文言詞語與句式,積累文言詞語。(重點)2.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借桃花源寄托的社會理想。(難點)3.品味文章樸素、簡練的語言風格,體會陶淵明樸素自然的表達方式。教學方法:1.朗讀法;2.合作探究法;3.積累法。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新課導入:朗讀下面兩首詩。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王維《桃源行》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澤東《七律·登廬山》以上兩首詩都提到了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桃花源”,東晉詩人陶淵明曾在《桃花源記》中描繪他心中的桃花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這篇課文,去了解他描繪的美好社會,去了解他對人生理想的渴望和追求。新課教學:(一)認識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檔案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自號“五柳先生”,卒后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詩人,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其詩文語言質樸、自然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的風格。辭賦以《歸去來兮辭》最為著名,有《陶淵明集》傳世。2.背景鏈接元熙二年(420)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殺害晉恭帝。這些事件使陶淵明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家園,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二)梳理文言詞語,疏通文意1.請根據課文注釋疏通文意。2.積累文章中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句式。【一詞多義】(1)尋:尋向所志(動詞,尋找)尋病終(副詞,隨即,不久)(2)舍:便舍船,從口入(動詞,舍棄)屋舍儼然(名詞,房舍)【通假字】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同“邀”,邀請)【詞類活用】(1)復前行(名詞用作狀語,向前)(2)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驚異)【古今異義】(1)芳草鮮美[古義:新鮮美好。今義:(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妻子邑人(古義:妻子兒女。今義:男女兩人結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3)來此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4)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連詞,表現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會改變。)(5)未果(古義:實現。今義:果實。)(6)豁然開朗(古義:開闊敞亮。今義:性格樂觀。)(7)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指運輸事業。)(8)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不值得,不必。今義:不充足,不滿。)(9)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古義:邀請。今義:延長,推遲。)(10)自云先世避秦時亂(古義:說。今義:在空中懸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體。)(1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古義:沿著,順著。今義:緣故;緣分。)(12)得其船,便扶向路(古義:沿著、順著。今義: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13)尋向所志(古義:從前、往昔。今義:方向;對著。)【特殊句式】(1)林盡水源(省略句,“盡”后省略介詞“于”)(2)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判斷句,“……也”表判斷)(3)說如此(狀語后置句,“如此”譯為“像這樣”,作狀語,正常語序是“如此說”)(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讀準字音。夾(jiā)岸黃發垂髫(tio)便要(yāo)還家妻子邑(yì)人遂與外人間(jin)隔此人一一為(wèi)具言所聞此中人語(yù)云:“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2.讀準節奏。以下面句子為例,標示節奏:(1)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3.陶淵明采用傳統傳記文體,靈活的敘事視角,講述了一位武陵人的奇特經歷。故事頗具傳奇色彩,曾被列入志怪小說一類。通讀全文,歸納段意。第1段:發現桃花源。第2段:進入桃花源。第3段:訪問桃花源。第4段:離開桃花源。第5段:再尋桃花源。第二課時新課導入:上節課我們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內容,今天咱們來細致地了解作者筆下的桃花源。新課教學(一)想象桃花源之“美”1.朗讀描寫桃花源外部環境美和內部環境美的句子,開展朗讀比賽。描寫桃花源外部環境美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描寫桃花源內部環境美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2.讀完課文中描寫桃花源環境美的句子后,你頭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請你用“這里的________美,你看________”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隨風搖曳。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一只只飛舞的粉蝶……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莊稼茁壯生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陽光下生機勃勃……小結:聽著大家的描繪,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桃花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靜謐祥和……(二)感受桃花源之“樂”1.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我們從文中哪些人身上能感受到桃花源的“樂”?桃花源的男女老幼、漁人。2.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跟學生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身處地地感受桃花源生活之樂)(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亂之苦,能安居樂業。(2)女人雖織布縫衣,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著和平安定的生活。(3)老人(黃發)“怡然自樂”,樂在老有所養,豐衣足食。(4)小孩(垂髫)“怡然自樂”,樂在和平安樂,無憂無慮。(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小結:桃花源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樂在……(三)探究桃花源之“理想”桃花源是如此的美好,可是自漁人離去后,它卻消失了。桃花源真的存在嗎?請同學們朗讀文章最后兩段,思考下面兩個問題。1.文章結尾說:“后遂無問津者。”到底有沒有桃花源這個地方?桃花源其實是不存在的。文中漁人出來后沿著來時的路返回且一路做記號,剛到郡城就告訴太守,“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字,也表現出太守得知此事后反應迅速,但還是沒找到。此后眾人刻意去尋找,卻再也找不到。后來“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種種跡象表明,桃花源并不存在。2.陶淵明為什么要寫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呢?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期戰亂頻仍的環境里,中年以后長期隱居農村,對農村的現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愿望有著切身體會,于是構想出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但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的,因此,作者虛構這樣一個世外桃源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又是對理想社會的追求。課堂小結:本文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增添了神秘感。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作者筆下的“世外桃源”寄托著作者的美好理想,這個“世外桃源”必定景色優美,這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和平安定。人們淳樸善良,熱情好客,自給自足,安居樂業。教學反思《桃花源記》是一篇虛構作品,有著濃郁的主觀理想色彩,可讀來卻給人一種“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真正地走進桃花源。第一課時注重在理解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