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299-2010小麥玉米一年兩熟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_第1頁
DB13-T1299-2010小麥玉米一年兩熟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_第2頁
DB13-T1299-2010小麥玉米一年兩熟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_第3頁
DB13-T1299-2010小麥玉米一年兩熟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_第4頁
DB13-T1299-2010小麥玉米一年兩熟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80.10

B11

DB13

河北省地方標準

DB13/T1299—2010

小麥玉米一年兩熟

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conversation

Tillageforwheat—maizetwocropsayearregion

DB13/T1299—2010

小麥玉米一年兩熟

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一年兩熟平作區冬小麥夏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內容、有關定義、作業要求、作業流

程、作業質量及檢查驗收方法,主要作業機具選擇及技術狀態要求、操作規程等。

本標準適用于一年兩熟平作區小麥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作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4404.1—2008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

GB/T5262—2008農業機械試驗條件測定方法的一般規定

GB/T20865—2007免耕施肥播種機

GB/T17997—2008農藥噴霧機(器)田間操作規程及噴灑質量評定

NY/T645—2002玉米收獲機質量評價技術規范

NY/T995—2006谷物(小麥)聯合收獲機械作業質量

NY/T1411—2007小麥免耕播種機作業質量

NY/T1418—2007深松機質量評價技術規范

NY/T1276—2007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

NY/T1628—2008玉米免耕播種機作業質量

DB13/T1045—2009機械化秸稈粉碎還田技術規程

3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術語和定義。

3.1

保護性耕作conservativetillage

“用大量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將耕作減少到能保證種子出苗,主要用生物或化學方法來控制雜草和

病蟲害的耕作技術”。

3.2

常規耕作conventionaltillage

指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用鏵式犁、旋耕犁等機械進行的翻耕或旋耕、耙耱等綜合土壤作業。

3.3

免耕notillage

在作物收獲后,不進行任何土壤耕翻作業。

1

DB13/T1299—2010

3.4

少耕minimumtillage

為保證播種和疏松土壤、除草等農事而保留少量土壤作業。

3.5

深松subsoiling

松土深度≥25cm,不翻動、不打亂土層的耕作方式。。

3.6

地表處理soilsurfacetreatment

通過淺松、耙地等作業,平整地表,對過多的地表覆蓋物掩埋或除草的一種作業。

3.7

秸稈覆蓋均勻率stubblemulchinguniformity

指整個地塊秸稈覆蓋的均勻程度。

4技術流程

保護性耕作技術流程:

4.1小麥季作業

玉米收獲→秸稈機械粉碎→深松或地表處理→小麥免、少耕播種→田間管理→小麥收獲→秸稈還

田。

4.2.玉米季作業

小麥收獲→深松(隔年)、玉米免耕播種、噴灑除草劑作業→田間管理→玉米收獲→秸稈粉碎。

5主要技術操作規程

5.1秸稈覆蓋作業

5.1.1作物收獲

小麥完熟初期及時進行機械收獲。機械聯合收獲時,收獲質量應符合NY/T995—2006標準。

玉米適時收獲。采用機械收獲時,收獲質量應符合NY/T645—2002標準。

收獲后作物秸稈和殘茬應全部或部分還田。

5.1.2秸稈粉碎

小麥秸稈采用聯合收割機后部加裝小麥秸稈切碎還田機或用單獨的秸稈粉碎機粉碎后還田;玉米秸

稈采用聯合收獲機或秸稈還田機粉碎后還田。稈粉碎質量應符合DB13/T1045—2009標準。

5.1.3秸稈覆蓋

小麥、玉米秸稈覆蓋還田時,覆蓋量不低于秸稈總量的30%,秸稈覆蓋均勻率不小于80%。

5.1.4表土處理

2

DB13/T1299—2010

玉米秸稈量過大或地表不平時,采用圓盤耙等進行表土處理。

5.2免、少耕播種作業

5.2.1作業要求

5.2.1.1種子

小麥、玉米種子應符合GB/T4404.1—2008中規定的種子質量要求。

5.2.1.2小麥免耕播種

播種量:根據播期不同,一般水澆地10~15kg/666.7m2,旱地15~20kg/666.7m2;播種深度:一

般在20~40mm,排種均勻,覆土嚴密;施肥:采用氮、磷、鉀配比適宜的三元復合肥或小麥專用肥,

養分總量≥40%,施用量25~30kg/666.7m2,或根據測土配方施肥;施肥深度:種子側下40~50mm。

5.2.1.3玉米免耕播種

播種量:一般為1.5~2.5kg/666.7m2;播種深度:控制在30~50mm,沙土和干旱地區應適當增

加10~20mm;施肥:選用氮、磷、鉀配比適宜的三元復合肥或玉米專用肥,養分總量≥40%,施用

量15~20kg/666.7m2,或根據測土配方施肥;施肥深度:種子側下方40~50mm。

5.2.2機具選擇及要求

播種小麥選擇小麥免、少耕施肥播種機,播種玉米選擇玉米免、少耕施肥播種機等。

播種機的技術狀態、性能指標及安全規則應符合GB/T20865—2007的標準要求。

5.3灌溉補墑

5.3.1小麥播種前灌溉補墑

上茬玉米收獲前,如土壤水分低于田間持水量的60%,須在玉米收獲前7~10d進行灌溉補墑,

以保證下茬小麥播種后正常出苗。灌水量40~50m3/666.7m2。

5.3.2玉米播種后灌溉補墑

玉米免耕播種后,如土壤濕度低于田間持水量的70%,須在播種后立即進行灌溉補墑,以保證出

苗,灌水量40~50m3/666.7m2。

5.4深松作業

5.4.1深松作業條件

深松作業間隔年數根據土壤緊實程度而定,壤土耕層(0~20cm)容重大于1.4g/cm3,粘土大于

1.6g/cm3時,需進行深松作業。一般2~4年一次。

根據不同土壤條件選擇相應機具進行深松作業,作業時土壤含水量以15%~22%為宜,天氣過于干

旱時,應進行造墑。

5.4.2深松作業質量

深松作業質量符合NY/T1418—2007的標準要求。

5.4.3深松作業方式

3

DB13/T1299—2010

小麥免耕播種前的深松作業在殘茬粉碎后、表土處理前進行。

玉米行間深松與玉米免耕播種同時進行,深松間隔與玉米種植行距相同,作業后鎮壓或覆蓋。

深松方式可選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

5.5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雜草采用化學、機械或人工鋤草,病蟲害采用藥劑拌種或根據病蟲發生情況防治。

使用農藥人員的安全防護和安全操作要求,應符合NY/T1276—2007標準。

噴霧作業機具操作規程應符合GB/T17997—2008標準。

5.6田間管理

5.6.1小麥的田間管理

小麥出苗后應及時查苗、補苗;小麥生育期間,根據天氣、土壤墑情及苗情,科學施肥澆水管理。

觀察小麥生育期病蟲害病蟲害測報,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5.6.2玉米的田間管理

在玉米生長期,根據品種特性與地力水平等因素確定適宜密度,及時查苗、間苗和定苗;根據各地

玉米產量目標及地力水平進行科學施肥;根據玉米需水規律及土壤墑情,掌握最佳灌溉時期,及時供應

水分;觀察當地病蟲害測報,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6測定方法

6.1秸稈覆蓋率

在實施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的地塊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選定5個測區。

在每個測區,用10m的卷尺或測試繩在地表沿地塊對角線拉直,共測定100個點,每隔10cm檢

查測點下有無殘茬,有殘茬則認為該點被覆蓋,用公式(1)計算秸稈覆蓋率。

Wi

M=∑×100%-----------------------------------------(1)

5×100

式中:M-------秸稈覆蓋率,%;

Mi-------每個測區秸稈覆蓋點數。

6.2秸稈覆蓋量、秸稈覆蓋均勻率

在實施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的地塊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選定5個測區,用1mx1m的測試框在每個

測點處取樣,揀起所有殘茬稱其質量即為該測點殘茬覆蓋量,用公式(2)計算殘茬覆蓋量,用公式(3)

計算秸稈覆蓋均勻率。

Wi

W=∑………---------------------------------------------(2)

5

Wmax?Wmin

H=1-×100…………...------------------------(3)

W

4

DB13/T1299—2010

式中:

W————秸稈覆蓋量,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m2);

2

Wi————每個測點殘茬覆蓋量,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m);

H—————覆蓋均勻率,%;

2

Wmax———測點最大覆蓋量,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m);

2

Wmin———測點最小覆蓋量,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m)。

6.3免耕播種質量

小麥免耕播種作業質量檢查、檢測按照NY/T1411—2007標準進行;玉米免耕播種作業質量檢查、

檢測按照NY/T1628—2008標準進行。

6.4深松深度及深度穩定性系數

在使用說明書規定的作業速度下,往返作業各2個行程,每個行程不小于50m,各選擇10個測點,

用長度測量器具測量松土深度,按式(4)、(5)、(6)、(7)計算平均松土深度、松土深度變異系數和松

土深度穩定性系數。

n

∑ai

a=i=1-------------------------------------------------------(4)

n

n

()2

∑ai?a

S=i=1------------------------------------------(5)

n

s

V=×100%------------------------------------------------------(6)

a

U=1-V------------------------------------------------------------(7)

式中:a--------松土深度平均值,單位為厘米(cm);

ai-------第i點的松土深度值,單位為厘米(cm);

n-------測點數;

S-------松土深度標準差,單位為厘米(cm);

V------松土深度變異系數;

U------松土深度穩定性系數。

6.5化學防治噴灑質量

農藥噴灑質量測定方法和噴灑質量評定按GB/T17997—2008標準進行。

6.6土壤容重、土壤絕對含水率

土壤容重、土壤絕對含水率測定按標準GB/T5262—2008進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