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3-2024學年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36分。1.日常生活中常常要進行估測,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值的是(

)A.洗澡水的溫度約為60℃ B.某同學的身高約為1.6m

C.一個蘋果的質量大約是15kg2.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中,關于聲音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B.聲音是一種波,它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我們能夠辨別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響度不同

D.我們常說聲音“震耳欲聾”,是指它的音調很高3.密度公式的理解(

)A.同種物質,它的密度與它的質量成正比與它的體積成反比

B.把鐵壓成鐵片,它的密度就變小了

C.一種固體和一種液體,它們的質量相等,體積相等,則它們的密度也相等

D.質量相等的不同種物質,密度大的體積也大4.陽光燦爛的日子,在茂密的樹林下面有許多圓形的光斑(

)

A.這種現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這是由于太陽光透過樹葉間的間隙形成的

C.這是光的色散現象 D.這種現象能推斷出樹木的葉子是圓的5.如圖所示的是A,B兩種物質的質量m與體積V的關系圖象,由圖象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間的關系是(

)A.ρA>ρ水>ρB

B.6.下列有關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由速度v=st可知,速度與路程成正比

B.由速度v=st可知,速度與時間成反比

C.7.為了在低溫條件下運輸和儲存某種新冠疫苗,需要一些干冰。主要是利用干冰(

)A.升華吸熱 B.升華放熱 C.熔化吸熱 D.蒸發吸熱8.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是我國太空行走第一人.關于太空行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翟志剛出艙后,不借助任何設備可以直接與飛船里的航天員對話

B.翟志剛出艙后,可以借助超聲波與地面飛控中心聯系

C.翟志剛出艙后,用手拉著飛船時相對于飛船他是靜止的

D.翟志剛出艙后,用手拉著飛船時相對于地球他是靜止的9.小明給買回來的氣球充入氫氣并放飛(如圖所示),氣球在升空過程中體積不斷變大,上升到一定高度自行爆裂.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氣球升空時,球內氫氣的質量變大 B.氣球升空時,球內氫氣的質量變小

C.氣球升空時,球內氫氣的密度不變 D.氣球升空時,球內氫氣的密度變小10.一物體放在凸透鏡前18cm處,在透鏡另一側20cmA.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小于9

cm

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間 D.一定在9

cm11.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做“水的體積隨溫度變化”的實驗時,得到如圖所示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

)A.0~4℃水遵循“熱脹冷縮”

B.4~8℃時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大

C.12.如圖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t=5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態 B.在BC段,該物質不吸熱

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13.詩詞“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聲”是描述聲音的______;汽車上的倒車雷達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______。14.小明借助自拍桿用手機自拍(如圖),手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______透鏡,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增大物距,使像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從而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取景范圍,取得需要的拍攝效果。

15.水資源缺乏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一些嚴重缺水的地區,人們巧妙收集、使用露水,露水是______(填物態變化的名稱)而形成;果農們常用滴灌的方法給果樹澆水,一是可以節約用水,二是能有效減少水分的______.冬天在冰雪覆蓋的路面上撒鹽便于除雪,是利用鹽可以______(“提高”或“降低”)冰雪的熔點.16.如圖甲、乙所示,是甲、乙兩物體在30s內的運動情況,其中甲物體的圖是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乙物體的圖是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比較甲、乙兩物體在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則甲的平均速度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平均速度.乙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三、作圖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3分。17.運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入射光線SA、SB的反射光線。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8分。1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開始實驗時,應調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在______;

(2)某次實驗(如圖所示),小芳同學在光屏上看到了燭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就利用了這一原理;

(3)如果保持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放一個合適的______(選填“近視眼鏡”或“遠視眼鏡”);

(19.如圖甲是探究一物質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裝置。

(1)按______的順序安裝裝置(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該物質是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熔點為______℃;

(3)每隔1min記錄該物質的溫度,該物質熔化過程時的特點是______;

20.為了測量某油井所產石油的密度,小明收集了該井所產石油樣品進行了如下測量。(常溫下石油為粘稠的液態)

(1)他先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動游碼至標尺左端______處,發現指針靜止在分度盤中央的右側,則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調節,直至天平平衡。

(2)用調節好的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為38.1g。然后將石油樣品倒入燒杯,放在調節好的天平左盤上稱量,當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燒杯和石油樣品的總質量為______g。

(3)將燒杯中的石油全部倒入量筒中,示數如圖乙所示,石油的體積為______mL。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21.一輛汽車以15m/s的速度正對山崖行駛,鳴笛后2s聽到回聲,問:

(1)鳴笛處距山崖離多遠?22.已知銅的密度為8.9×103kg/m3,有一個銅球質量是178g,體積是30c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A、人體正常體溫在37℃左右,洗澡水的溫度應該略高于體溫,在40℃左右,不可能達到60℃。故A不符合實際;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故B符合實際;

C、一個蘋果的質量在150g=0.15kg左右。故C不符合實際;2.【答案】A

【解析】解:A、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故A正確;

B、聲音是一種波,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我們把它叫做聲波。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B錯誤;

C、不同樂器、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產生的音色會不同,我們是靠音色來辨別樂器的種類,故C錯誤;

D、震耳欲聾,是形容聲音特別響亮,快把耳朵震聾了,我們用響度來表示聲音的大小,故D錯誤。

本題綜合考查了聲音的產生、傳播和特性。難度在于音調和響度二者的區別,對于這兩個的區別,要抓住聲音的高低和大小的區別。3.【答案】C

【解析】解:A、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其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故A錯誤;

B、把一鐵塊壓成鐵片,形狀變化,但體積、質量不變,密度不變,故B錯誤;

C、一種是固體,一種是液體,若它們的質量、體積相同,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相同,密度就相同,故C正確;

D、不同物質的質量相同時,體積與密度成反比,故D錯誤。

故選:C。

由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常量,它反映了這種物質的一種特性。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體積相同的不同物體或質量相同的不同物體,密度大小用公式ρ=mV4.【答案】B

【解析】解:大樹上樹葉與樹葉之間會形成很多小的縫隙,太陽光從這些小縫隙中照射下來,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在地面上會形成太陽的像,像的形狀和太陽一樣,且是倒立的實像。故這種現象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不能根據這種現象推斷出樹木的葉子是圓的。

故選:B。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利用這一特點,人們可以看到許多自然現象,例如日食月食等等。

本題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造成的。5.【答案】A

【解析】解:分析圖所示的是A,B兩種物質的質量m與體積V的關系圖象,

當體積v=20cm3時A的質量是30g;B的質量是5g,

由ρ=mv知ρ甲=m甲v=30g20cm3=1.5g/cm3>ρ水;

ρ乙=m6.【答案】C

【解析】解:

AB、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不變的,與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無關,故AB不正確;

C、路程由速度和運動時間決定的,在速度一定時,物體運動的時間越長,則路程越大,故C正確;

D、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也能用v=st計算,故D不正確。

故選:C。

根據7.【答案】A

【解析】解:為了在低溫條件下運輸和儲存某種新冠疫苗,需要一些干冰,干冰由固態變成氣態,會發生升華現象,升華吸熱。

故選:A。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升華吸熱。

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另外對六種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8.【答案】C

【解析】解:(1)因為真空不能傳聲,太空是真空環境,

所以,不能直接交流,也不能用超聲波傳遞信息,只能用無線電交流,故AB錯誤;

(2)翟志剛手拉飛船時他與飛船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所以相對靜止,

但是,飛船和翟志剛一起相對地球在太空運動,所以C正確、D錯誤.

故選C.

(1)9.【答案】D

【解析】解:在氣球上升的過程中,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壓強不斷減小,氣球內的氣壓比外面的氣壓大,

于是氣球內氣體膨脹,體積變大,而氫氣質量不變,根據ρ=mV可知,球內氫氣的密度變小.

故選:D.

氦氣球上升過程中大氣壓減小,球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所以氣球會膨脹,根據ρ10.【答案】D

【解析】解:

一物體放在凸透鏡前18cm處,在透鏡另一側20cm處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光屏上呈現的像是實像,又因為物距小于像距,所以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2f>18cm>f,20cm>2f,解兩個不等式得,凸透鏡的焦距為:9cm<f<10cm11.【答案】C

【解析】解:由圖可知,水從8℃下降到1℃,隨著水的溫度降低其體積先減小后增大,在4℃時水的體積最小;在水的質量不變時,根據密度公式ρ=mV得出,水的密度先變大、再變小,在4℃水的密度最大。

故選:C。

由圖可知,水從8℃下降到4℃,水的溫度降低、體積減小;水從4℃下降到2℃12.【答案】D

【解析】解:A、如圖,有一段時間吸熱溫度不變,所以該物質是晶體,從3min開始熔化,到6min結束,故在t=5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故A錯誤。

B、在BC段,該物質不斷吸熱,但溫度不變,故B錯誤。

C、該物質從12min開始凝固,到15min凝固結束,該物質凝固過程持續了3min,故C錯誤。

D13.【答案】響度

信息

【解析】解:“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倒車雷達利用了回聲定位的原理來探測障礙物與車之間距離,利用了聲可以傳遞信息。

故答案為:響度;信息。

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是指聲音的響度,聲音既能傳遞信息,又能傳遞能量。

本題考查了聲音的相關知識,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古詩中包含了很多的科學知識,這是學科之間的綜合,一定要學好每一個學科。14.【答案】凸

變小

增大

【解析】解:手機的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增大物距,減小人像的大小,從而增大取景范圍,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

故答案為:凸;變小;增大。

“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工作的,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此題主要考查了有關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應用。一定要熟練掌握規律的內容,特別是成像特點與物距之間的關系。15.【答案】液化;蒸發;降低

【解析】解:

露水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

用滴灌的方法給果樹澆水,把細水管放入果樹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滲透到果樹根部,減少了水分的蒸發;

寒冷的冬季,向積雪撒鹽,在其它條件相同時,積雪上灑鹽后參有雜質,積雪的熔點降低,使積雪熔化.

故答案為:液化;蒸發;降低.

(1)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2)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汽化現象是蒸發.水分通過細管進入地中后,與外界空氣隔絕,減慢了水周圍空氣的流動,從而減慢了水的蒸發;

16.【答案】小于;0.75

【解析】解:甲的平均速度v甲=s甲t甲=20m30s≈0.66m/s;

乙在前15s內的路程s乙1=0.5m/s×15s=7.5m,乙在后17.【答案】解: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做出S的像S′,然后連接S′A、S′【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首先作出S的像S′,連接S′A、S18.【答案】同一高度;投影儀;近視眼鏡;透鏡下移(或蠟燭上移,或光屏上移)

【解析】解:(1)在凸透鏡成像規律中,要遵循“三心同高”,即燭焰焰心、凸透鏡光心、光屏中心,所以要讓中心在同一個高度上.

(2)由圖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即投影儀或幻燈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

(3)在圖所示情況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物距變大,像距變小,成像于光屏前,為了使光屏上可成像,由于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應在凸透鏡左側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的凹透鏡,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近視眼鏡屬于凹透鏡;

(4)蠟燭在燃放中不斷縮短,向下移動,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動,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動光屏;或向上移動蠟燭或向下移動凸透鏡.

故答案為:(1)同一高度;(2)投影儀;(3)近視眼鏡;(4)透鏡下移(或蠟燭上移,或光屏上移)

(19.【答案】自下而上

晶體

48

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解析】解:(1)安裝實驗器材時,我們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溫度計玻璃泡要浸沒被測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