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鋼筋平法識讀與鋼筋算量基礎平法識讀及鋼筋算量目錄1234基礎類型及構造獨立、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及其構造梁板式、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及其構造樁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及其構造5基礎相關構造制圖規(guī)則與配筋構造CHAPTER01基礎類型與構造條形基礎7.1.1條形基礎又稱為帶形基礎。當建筑物采用墻承重時,墻下基礎常連續(xù)設置,形成通長的墻下條形基礎。當柱下獨立基礎不能滿足承載力,或地基變性要求時,也可以做成柱下條形基礎。獨立基礎7.1.2當建筑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結構時,且地基承載力較好,常采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基礎做成杯口形,然后將柱子插入并嵌固在杯口內(nèi),故稱杯形(或杯口)基礎。滿堂基礎7.1.31.筏形基礎當建筑物上部荷載較大而地基承載能力又比較弱時,用簡單的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已不能適應地基變形的需要,這時常將墻或柱下基礎連成一片,使整個建筑物的荷載承受在一塊整板上,這種滿堂式的板式基礎稱筏形基礎。平板式筏形基礎梁板式筏形基礎滿堂基礎7.1.31)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式筏形基礎是一塊厚度相等的鋼筋混凝土平板。板厚一般在0.5~2.5m之間。平板式基礎適用于柱荷載不大、柱距較小且等柱距的情況,其特點是施工方便、施工速度較快,但混凝土用量大。滿堂基礎7.1.32)梁板式筏形基礎當柱網(wǎng)間距大時,一般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礎。根據(jù)肋梁的設置分為單向肋和雙向肋兩種形式。滿堂基礎7.1.32.箱形基礎箱形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的底板、頂板和若干縱橫墻組成的,形成中空箱體的整體結構,共同來承受上部結構的荷載。樁基礎7.1.4當建造高層建筑或大型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采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采用樁基。樁基由基樁和連接于樁頂?shù)某信_共同組成CHAPTER02獨立基礎、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及其構造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1.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表示方法1)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有平面注寫和截面注寫兩種表達方式,設計者可根據(jù)具體工程情況選擇一種,或兩種方式相結合進行獨立基礎的施工圖設計。2)當繪制獨立基礎平面布置圖時,應將獨立基礎平面與基礎所支承的柱一起繪制。當設置基礎連系梁時,可根據(jù)圖面的疏密情況,將基礎連系梁與基礎平面圖一起繪制,或將基礎連系梁布置圖單獨繪制。3)在獨立基礎平面布置圖上應標注基礎定位尺寸;當獨立基礎的柱中心線或杯口中心線與建筑抽閑不重合時,應標注其定位尺寸。編號相同且定位尺寸相同的基礎,可僅選擇一個進行標注。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2.獨立基礎編號類型基礎底板截面形狀代號序號普通獨立基礎階形DJJxx坡形DJPxx杯口獨立基礎階形BJJxx坡形BJPxx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3.獨立基礎的平面注寫方式1)集中標注(1)注寫獨立基礎編號(2)注寫獨立基礎截面豎向尺寸①普通獨立基礎階形截面普通獨立基礎DJJxx的豎向尺寸注寫為:400/300/300,表示h1=400,h2=300,h3=300,基礎底板總高度為1000。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②杯口獨立基礎當基礎為階形截面:豎向尺寸分兩組,一組表達杯口內(nèi),另一組表達杯口外,兩組尺寸以“,”分隔,注寫為:a0/a1,h1/h2/……。當基礎為坡形截面:豎向尺寸注寫為:a0/a1,h1/h2/h3……,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3)配筋①注寫獨立基礎底板配筋X向配筋以X打頭、Y向配筋以Y打頭注寫,當兩向配筋相同時,則以X&Y打頭注寫。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②注寫杯口獨立基礎頂部焊接鋼筋網(wǎng)以Sn打頭引住杯口頂部焊接鋼筋網(wǎng)的各邊鋼筋。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③注寫高杯口獨立基礎的短柱配筋以O代表短柱配筋。先注寫短柱縱筋,再注寫箍筋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④注寫普通獨立基礎帶短柱豎向尺寸及鋼筋以DZ代表普通獨立基礎短柱。先注寫短柱縱筋,再注寫箍筋,最后注寫短柱標高范圍。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4)注寫注寫基礎底面標高當獨立基礎的底面標高與基礎底面基準標高不同時,應將獨立基礎底面標高直接注寫在“(
)”內(nèi)。(5)必要的文字注解當獨立基礎的設計有特殊要求時,宜增加必要的文字注解。如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是否采用減短方式等,可在該項內(nèi)注明。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2)原位標注鋼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土獨立基礎的原位標注,系在基礎平面圖上標注獨立基礎的平面尺寸。對相同編號的基礎,可選擇一個進行原位標注;當平面圖形較小時,可將所選定進行原位標注的基礎按比例適當放大,其他相同編號者僅標注編號。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
(1)普通獨立基礎原位標注x、y、xc、yc(或圓柱直徑dc),xi、yi,i=1,2,3……。其中x、y為普通獨立基礎兩向變長,xc、yc為柱截面尺寸,xi、yi為階寬或坡形平面尺寸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
(2)杯口獨立基礎原位標注x、y、xu、yu、ti,xi、yi,i=1,2,3……。其中x、y為杯口獨立基礎兩向變長,xc、yc為柱截面尺寸,xu、yu杯口上口尺寸,ti為杯壁上口厚度(下口厚度為ti+25),xi、yi為階寬或坡形截面尺寸。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3)多柱獨立基礎多柱獨立基礎的編號、幾何尺寸和配筋的標注方法與單柱獨立基礎相同。當雙柱獨立基礎且柱距較小時,通常僅配置基礎底部鋼筋。當雙柱獨立基礎柱距較大時,除基礎底部配筋外,尚需在兩柱間配置基礎頂部鋼筋或設置基礎梁,基礎梁寬度宜比柱截面寬出不小于100(每邊不小于50)。當為四柱獨立基礎時,通常可設置兩道平行的基礎梁,需要時可在兩道基礎梁之間配置基礎頂部鋼筋。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
(1)注寫雙柱獨立基礎底板頂部配筋以大寫字母“T”打頭,注寫為:雙柱間縱向受力鋼筋/分布鋼筋。當縱向受力鋼筋在基礎底板頂面非滿布時,應注明其總根數(shù)。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
(2)注寫雙柱獨立基礎的基礎梁配筋當雙柱獨立基礎為基礎底板與基礎梁結合時,注寫基礎梁的編號、幾何尺寸和配筋(3)注寫雙柱獨立基礎的底板配筋雙柱獨立基礎的底板配筋的注寫,可以按條形基礎底板的注寫規(guī)定,詳見7.2.2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也可以按獨立基礎底板的注寫規(guī)定如圖7-9中DJJ04。(4)注寫配置兩道基礎梁的四柱獨立基礎底板頂部配筋當四柱獨立基礎已設置兩道平行的基礎梁時,根據(jù)內(nèi)力需要可在雙梁之間及梁的長度范圍內(nèi)配置基礎頂部配筋,注寫為:梁間受力鋼筋/分布鋼筋。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4.獨立基礎的截面注寫方式獨立基礎的截面注寫方式,又可以分為截面標注和列表注寫(結合截面示意圖)兩種表達方式。采用截面注寫方式,應在基礎平面布置圖上對所有基礎進行編號,見表7-1.對單個基礎進行截面標注的內(nèi)容和形式,與傳統(tǒng)“單構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基本相同。對于已在基礎平面布置圖上原位標注清楚的該基礎平面幾何尺寸,在截面圖上可不再重復表達,具體表達內(nèi)容可參照獨立基礎相應的標準構造。對多個同類基礎,可采用列表注寫(結合截面示意圖)的方式進行集中表達。
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1)普通獨立基礎
基礎編號/截面號截面幾何尺寸底部配筋(B)x、yxc、ycxi、yih1/h2/……X向Y向獨立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12)杯口獨立基礎
基礎編號/截面號截面幾何尺寸底部配筋(B)杯口頂部鋼筋網(wǎng)(Sn)短柱配筋(O)x、yxu、yuxi、yia0、a1,h1/h2/……X向Y向角筋/長邊中部筋/短邊中部筋杯口壁箍筋/其他部位箍筋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1.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表示方法
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有平面注寫與截面注寫兩種表達方法,設計者可根據(jù)具體工程情況選擇一種,或將兩種方法結合進行條形基礎的施工圖設計。梁板式條形基礎板式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將梁板式條形基礎分解為基礎梁和條形基礎底板分別進行表達。平法施工圖僅表達條形基礎底板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2.條形基礎編號
條形基礎編號分為基礎梁和條形基礎底板編號類型代號序號跨數(shù)及有無外伸三維圖基礎梁JLxx(xx)端部無外伸(xxA)一端有外伸(xxB)兩端有外伸條形基礎底板坡形TJBPxx階形TJBJxx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3.基礎梁的平面注寫方式
1)集中標注(1)注寫基礎梁編號(2)注寫基礎梁截面尺寸注寫b×h,表示梁截面寬度和高度當為豎向加腋梁時,用b×hYc1×c2,其中c1為腋長,c2為腋高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
(3)注寫基礎梁配筋①基礎梁箍筋當具體設計僅采用一種箍筋間距時注寫:鋼筋級別、直徑、間距與肢數(shù)(箍筋肢數(shù)寫在括號內(nèi),下同)當具體設計僅采用兩種箍筋時,用“/”分割不同箍筋,按照從基礎梁兩端向跨中的順序注寫。先注寫第1段箍筋(在前面加注箍筋道數(shù)),在“/”后在注寫第2段箍筋(不加注箍筋道數(shù))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
②基礎梁底部、頂部及側面縱向鋼筋以B打頭,注寫梁底部貫通縱筋。當跨中所注根數(shù)少于箍筋肢數(shù)時,需在跨中增設梁底部架立筋以固定箍筋,用“+”將貫通筋與架立筋相聯(lián),架立筋注寫在加號后面的括號內(nèi)。以T打頭,注寫梁頂部貫通縱筋;當梁底部或頂部貫通縱筋多于一排時,用“/”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以大寫字母G打頭注寫梁兩側面對稱設置的縱向構造鋼筋的總配筋數(shù)注寫基礎底面標高高差必要的文字注解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
1)集中標注2)原位標注(1)注寫基礎梁支座的底部縱筋當?shù)撞靠v筋多于一排時,用“/”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lián)。當梁支座兩邊的底部縱筋配置不同時,需在支座兩邊分別標注;當梁支座兩邊的底部縱筋配置相同時,可僅在支座一邊標注。當梁支座底部全部縱筋與集中標注寫過的底部貫通縱筋相同時,可不再重復原位標注。豎向加腋梁加腋部位鋼筋,需在設置加腋的支座處以Y打頭注寫在括號內(nèi)。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
(2)注寫基礎梁的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當兩向基礎梁十字交叉,但在交叉位置無柱時,應根據(jù)需要設置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
(3)注寫基礎梁外伸部位的變截面高度尺寸當基礎梁外伸部位采用變截面高度時,在該部位原位注寫b×h1/h2,h1為根部截面高度,h2為盡端截面高度。(4)注寫修正內(nèi)容當基礎梁上集中標注中的某項內(nèi)容(如截面尺寸、箍筋、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或架立筋、兩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梁底標高)不適用于某跨或某外伸部位時,將其修正內(nèi)容原位標注在該跨或該外伸部位,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4.條形基礎底板的平面注寫方式
1)集中標注(1)注寫條形基礎底板編號階形截面,編號下標“J”,如TJBJxx();坡形截面,編號下標“P”,如TJBPxx();(2)注寫條形基礎底板截面豎向尺寸當條形基礎底板為坡形截面時,注寫為h1/h2當條形基礎底板為階形截面時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
(3)注寫條形基礎底板底部及頂部配筋以B打頭,注寫條形基礎底板底部的橫向受力鋼筋以T打頭,注寫條形基礎底板頂部的橫向受力鋼筋注寫時,用“/”分隔條形基礎底板底部的橫向受力鋼筋與縱向受力鋼筋(4)注寫條形基礎底板底面標高(選注內(nèi)容)(5)注寫必要的文字注解(選注內(nèi)容)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
1)集中標注2)原位標注(1)注寫條形基礎底板的平面尺寸原位標注b、bi,i=1,2,3……。其中,b為基礎底板的總寬度,bi為基礎底板臺階的寬度。當基礎底板采用對稱于基礎梁的坡形截面或階形截面時,bi不注。(2)原位標注修正內(nèi)容條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2.25.條形基礎的截面注寫方式
1)基礎梁基礎梁編號/截面號截面幾何尺寸配筋b×h豎向加腋c1×c2底部貫通縱筋+非貫通縱筋,頂部貫通縱筋第一種箍筋/第二種箍筋2)條形基礎底板基礎梁編號/截面號截面幾何尺寸配筋bbih1/h2橫向受力鋼筋縱向分布鋼筋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1.獨立基礎DJJ、DJP、BJJ、BJP底板配筋構造
1)獨立基礎①階形獨立基礎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
②坡形獨立基礎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
2)獨立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構造當獨立基礎DJJ、DJP、BJJ、BJP底板長度≥2500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①對稱獨立基礎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
②非對稱獨立基礎當非對稱獨立基礎DJJ、DJP、BJJ、BJP底板長度≥2500,但該基礎某側從柱中心至基礎底板邊緣的距離<1250時,鋼筋在該側不應減短。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2.雙柱普通獨立基礎底板與頂部配筋構造
底部雙向交叉鋼筋,根據(jù)基礎兩個方向從柱外緣至基礎外緣的伸出長度ex和ey的大小,較大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下,較小者方向的鋼筋設置在上。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3.設置基礎梁的雙柱普通獨立基礎配筋構造雙柱獨立基礎底部短向受力鋼筋的設置在基礎梁縱筋之下,與基礎梁箍筋的下水平段位于同一層面。雙柱獨立基礎所設置的基礎梁寬度,宜比柱截面寬度寬≥100(每邊≥50)。當具體設計的基礎梁寬度小于柱截面寬度時,施工時應按“基礎梁JL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構造的規(guī)定增設梁包柱側腋。
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4.杯口獨立基礎配筋構造
1)單杯口獨立基礎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
2)雙杯口獨立基礎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5.高杯口獨立基礎配筋構造
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6.雙高杯口獨立基礎配筋構造
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7.單柱帶短柱獨立基礎配筋構造
獨立基礎標準構造7.2.38.雙柱帶短柱獨立基礎配筋構造
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1.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
1)梁板式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條形基礎底板的分布鋼筋在梁寬范圍內(nèi)不設置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1)十字交接梁板式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十字交接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同樣適用于轉角梁板端部均有縱向延伸。在兩向受力鋼筋交接處的網(wǎng)狀部位,分布鋼筋與同向受力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2)丁字交接梁板式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在兩向受力鋼筋交接處的網(wǎng)狀部位,分布鋼筋與同向受力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3)轉角梁板式條形基礎板端處無縱向延伸基礎底板配筋構造在兩向受力鋼筋交接處的網(wǎng)狀部位,分布鋼筋與同向受力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4)梁板式條形基礎無交接底板端部配筋構造在兩向受力鋼筋交接處的網(wǎng)狀部位,分布鋼筋與同向受力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2)板式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1)轉角處板式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在兩向受力鋼筋交接處的網(wǎng)狀部位,分布鋼筋與同向受力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2)丁字交接處板式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在兩向受力鋼筋交接處的網(wǎng)狀部位,分布鋼筋與同向受力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3)十字交接處板式條形基礎底板配筋構造在兩向受力鋼筋交接處的網(wǎng)狀部位,分布鋼筋與同向受力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3)條形基礎底板配筋長度減短10%當條形基礎底板寬度≥2500mm時,條形底板配筋(受力筋)除底板交接處的受力筋和無交接底板時端部第一根鋼筋外,底板受力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交錯放置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4)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構造(1)柱下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2)墻下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構造(一)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3)墻下條形基礎底板板底不平構造(二)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2.基礎梁配筋構造1)基礎梁配筋構造
(1)基礎梁中間跨縱向鋼筋與箍筋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2)基礎梁JL端部與外伸部位鋼筋構造①條形基礎梁JL端部與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②梁板式筏形基礎梁JL端部與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③梁板式筏形基礎梁JL端部無外伸部位鋼筋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3)基礎梁JL豎向加腋鋼筋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4)基礎梁JL梁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①梁底有高差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②梁頂有高差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③梁頂、底均有高差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④梁頂、底均有高差(僅用于條形基礎)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⑤柱兩側梁寬不同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5)基礎梁JL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①十字交叉部位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②丁字交叉部位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③無外伸基礎梁與角柱結合部位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④基礎梁中心穿柱結合部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⑤基礎梁偏心穿柱結合部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6)基礎梁JL側面縱筋和拉筋①基礎梁JL側面構造縱筋和拉筋基礎梁側面構造縱筋見具體設計,梁側鋼筋的拉筋直徑除注明者外均為8,間距為箍筋間距的2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基礎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搭接長度為15d。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基礎梁側面構造縱筋錨固構造十字交叉部位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基礎梁側面構造縱筋錨固構造十字交叉部位(無柱)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基礎梁側面構造縱筋錨固構造丁字交叉部位(一)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基礎梁側面構造縱筋錨固構造丁字交叉部位(二)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基礎梁側面構造縱筋錨固構造丁字交叉部位(無柱)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②基礎梁側面受扭縱筋基礎梁側面受扭縱筋的搭接長度為ll,其錨固長度為la,錨固方式同梁上部縱筋。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2.基礎次梁(JCL)配筋構造
1)基礎次梁縱向鋼筋與箍筋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2)基礎次梁JCL端部外伸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3)基礎次梁豎向加腋鋼筋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4)基礎次梁JCL梁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1)梁底有高差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4)基礎次梁JCL梁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2)梁頂有高差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4)基礎次梁JCL梁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3)梁頂、底均有高差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4)基礎次梁JCL梁底不平和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4)柱兩側梁寬不同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3.附加箍筋、附加(反扣)吊筋構造
1)附加箍筋構造條形基礎標準構造7.2.4
2)附加(反扣)吊筋構造CHAPTER03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及其構造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1
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表示方法當繪制基礎平面布置圖時,應將梁板式筏形基礎與其所支承的柱、墻一起繪制。梁板式筏形基礎以多數(shù)相同的基礎平板底面標高作為基礎底面基準標高。當基礎底面標高不同時,需注明與基礎底面基準標高不同之處的范圍和標高。通過選注基礎梁底面與基礎平板底面的標高高差來表達兩者間的位置關系,可以明確其“高位板”(梁頂與板頂一平)、“低位板”(梁底與板底一平)以及“中位板”(板在梁的中部)三種不同位置組合的筏形基礎,方便設計表達。對于軸線未居中的基礎梁,應標注其定位尺寸.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1
2.梁板式筏形基礎構件的類型與編號梁板式筏形基礎由基礎主梁、基礎次梁、基礎平板的構成構件類型代號序號跨數(shù)及有無外伸基礎主梁(柱下)JLxx(xx)或(xxA)或(xxB)基礎次梁JCLxx(xx)或(xxA)或(xxB)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LPBxx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1
3.基礎主梁與基礎次梁的平面注寫方式1)集中標注(1)基礎梁編號(2)基礎梁截面尺寸注寫b×h,表示梁截面寬度和高度。當為豎向加腋梁時,用b×hYc1×c2,其中c1為腋長,c2為腋高。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1
(3)注寫基礎梁配筋①基礎梁箍筋當具體設計僅采用一種箍筋間距時注寫:鋼筋級別、直徑、間距與肢數(shù)(箍筋肢數(shù)寫在括號內(nèi))。當具體設計僅采用兩種箍筋時,用“/”分割不同箍筋,按照從基礎梁兩端向跨中的順序注寫。先注寫第1段箍筋(在前面加注箍筋道數(shù)),在“/”后在注寫第2段箍筋(不加注箍筋道數(shù))②基礎梁底部、頂部及側面縱向鋼筋以B打頭,注寫梁底部貫通縱筋(不應少于梁底部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1/3),如圖7-25中JL01。當跨中所注根數(shù)少于箍筋肢數(shù)時,需在跨中增設梁底部架立筋以固定箍筋,用“+”將貫通筋與架立筋相聯(lián),架立筋注寫在加號后面的括號內(nèi)。以T打頭,注寫梁頂部貫通縱筋。當梁底部或頂部貫通縱筋多于一排時,用“/”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以大寫字母G打頭注寫梁兩側面對稱設置的縱向構造鋼筋的總配筋數(shù)。注寫基礎底面標高高差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1
2)原位標注(1)注寫基礎梁支座的底部縱筋系指包含貫通縱筋與非貫通縱筋在內(nèi)的所有縱筋;當?shù)撞靠v筋多于一排時,用“/”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lián);當梁支座兩邊的底部縱筋配置不同時,需在支座兩邊分別標注;當梁支座兩邊的底部縱筋配置相同時,可僅在支座一邊標注;當梁支座底部全部縱筋與集中標注寫過的底部貫通縱筋相同時,可不再重復原位標注。豎向加腋梁加腋部位鋼筋,需在設置加腋的支座處以Y打頭注寫在括號內(nèi)。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1
(2)注寫基礎梁的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當兩向基礎梁十字交叉,但在交叉位置無柱時,應根據(jù)需要設置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1
(3)注寫基礎梁外伸部位的變截面高度尺寸當基礎梁外伸部位采用變截面高度時,在該部位原位注寫b×h1/h2,h1為根部截面高度,h2為盡端截面高度。(4)注寫修正內(nèi)容當基礎梁上集中標注中的某項內(nèi)容(如截面尺寸、箍筋、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或架立筋、兩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梁底標高)不適用于某跨或某外伸部位時,將其修正內(nèi)容原位標注在該跨或該外伸部位,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當多跨基礎梁的集中標注中以注明豎向加腋,而該梁某跨根部不需要豎向加腋時,則應在該跨原位標注無Yc1×c2的b×h,以修正集中標注中的豎向加腋要求。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1
4.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的平面注寫方式1)集中標注(1)基礎平板編號(2)基礎平板的截面尺寸注寫h=xxx表示板厚。(3)基礎平板的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及其跨數(shù)及外伸情況先注寫X向底部(B打頭)貫通縱筋與頂部(T打頭)貫通縱筋及縱向長度范圍;再注寫Y向底部(B打頭)貫通縱筋與頂部(T打頭)貫通縱筋及其跨數(shù)及外伸情況。貫通縱筋的跨數(shù)及外伸情況注寫在括號內(nèi),注寫方式為“跨數(shù)及有無外伸”,其表達形式為:(xx)、(xxA)(一端有外伸)或(xxB)(兩端有外伸)。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1
2)原位標注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LPB的原位標注,主要表達板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1)原位注寫位置及內(nèi)容板底部原位標注的附加非貫通縱筋,應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達(當在基礎梁懸挑部位單獨配置時則在原位表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或基礎梁外伸部位),垂直于基礎梁繪制一段中粗虛線,當該筋通長設置在外伸部位或短跨板下部時,應畫至對邊或貫通短跨,在虛線上注寫編號(如①、②等)、配筋值、橫向布置跨數(shù)及是否布置到外伸部位。板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自支座中線向兩邊跨內(nèi)的伸出長度值注寫在線段的下方位置。當該筋向兩側對稱伸出時,可僅在一側標注,另一側不注;當布置在邊梁下時,向基礎平板外伸部位一側的伸出長度與方式按標準構造,設計不注。底部附加非貫通筋相同者,可僅注寫一處,其他只注寫編號。橫向連續(xù)布置的跨數(shù)及是否布置到外伸部位,不受集中標注貫通縱筋的板區(qū)限制。原位注寫的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與集中標注的底部貫通鋼筋,宜采用“隔一布一”的方式布置,即基礎平板(X向或Y向)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與底部貫通縱筋(兩者實際組合后的間距為各自標注間距的1/2)。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1
(2)注寫修正內(nèi)容當集中標注的某些內(nèi)容不適用于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某板區(qū)的某一板跨時,應由設計者在該板跨內(nèi)注明,施工時應按注明內(nèi)容取用。(3)當若干基礎梁下基礎平板的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配置相同時(其底部、頂部的貫通縱筋可以不同),可僅在一根基礎梁下做原位注寫,并在其他梁上注明“該梁下基礎平板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同××基礎梁”。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1
3)應在圖中注明的其他內(nèi)容應在基礎平板周邊沿側面設置縱向構造鋼筋時,應在圖中注明。應注明基礎平板外伸部位的封邊方式(見表7-21),應采用U形鋼筋封邊時應注明其規(guī)格、直徑及間距。當基礎平板外伸變截面高度時,應注明外伸部位的h1/h2,h1為板根部截面高度,h2為板盡端截面高度。當基礎平板厚度大于2m時,應注明具體構造要求。當基礎平板外伸陽角部位設置放射筋時,應注明放射筋的強度等級、直徑、根數(shù)以及設置方式等。板的上、下部縱筋之間設置拉筋時,應注明拉筋的強度等級、直徑、雙向間距等。應注明混凝土墊層厚度與強度等級。結合基礎主梁交叉縱筋的上下關系,當基礎平板同一層面的縱筋相交叉時,應注明何向縱筋在下、何向縱筋在上。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2
1.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表示方法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系在基礎平面圖上采用平面注寫方式表達。當繪制基礎平面圖時,應將平板式筏形基礎與其支承的柱、墻一起繪制。當基礎底面標高不同時,需注明與基礎底面基準標高不同之處的范圍和標高。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2
2.平板式筏形基礎構件的類型與編號平板式筏形基礎的平面注寫表達方式有兩種。一是劃分為柱下板帶和跨中板帶進行表達;二是按基礎平板進行表達。構件類型代號序號跨數(shù)及有無外伸柱下板帶ZXBxx(xx)或(xxA)或(xxB)跨中板帶KZBxx(xx)或(xxA)或(xxB)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BPBxx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2
3.柱下板帶、跨中板帶的平面注寫方式1)集中標注(1)注寫編號(2)注寫截面尺寸截面尺寸注寫為b=××××表示板帶寬度(在圖注中注明基礎平板厚度)。確定柱下板帶寬度應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與結構實際受力需要。當柱下板帶寬度確定后,跨中板帶寬度亦隨之確定(即相鄰兩平行柱下板帶之間的距離)。當柱下板帶中心線偏離柱中心線時,應在平面圖上標注其定位尺寸。(3)注寫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注寫底部貫通縱筋(B打頭)與頂部貫通縱筋(T打頭)的規(guī)格與間距,用分號“;”將其分隔開。柱下板帶的柱下區(qū)域,通常在其底部貫通縱筋的間隔內(nèi)插空設有(原位注寫的)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2
2)原位標注柱下板帶與跨中板帶原位標注主要為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1)注寫內(nèi)容以一段與板帶同向的中粗虛線代表附加非貫通縱筋。柱下板帶:貫穿其柱下區(qū)域繪制;跨中板帶:橫貫柱中線繪制。在虛線上注寫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的編號(如①、②等)、鋼筋級別、直徑、間距,以及自柱中線分別向兩側跨內(nèi)的伸出長度值。當向兩側對稱伸出時,長度值可僅在一側標注,另一側不注。外伸部位的伸出長度與方式按標準構造(見表7-16),設計不注。對同一板帶中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相同者,可僅在一根鋼筋上注寫,其他可僅在中粗虛線上注寫編號。原位注寫的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與集中標注的底部貫通縱筋,宜采用“隔一布一”的方式布置,即柱下板帶或跨中板帶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與底部貫通縱筋交錯插空布置,其標注間距與底部貫通縱筋相同(兩者實際組合后的間距為各自標注間距的1/2)。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2
(2)注寫修正內(nèi)容當在柱下板帶、跨中板帶上集中標注的某些內(nèi)容(如截面尺寸、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等)不適用于某跨或某外伸部分時,則將修正的數(shù)值原位在該跨或該外伸部位,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2
4.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BPB的平面注寫方式1)集中標注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BPB的集中標注,除按表7-15注寫編號外,其他所有關于集中標注的規(guī)定均與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集中標注規(guī)定相同。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2
2)原位標注(1)原位注寫位置及內(nèi)容在配置相同的若干跨的第一跨,垂直于柱中線繪制一段中粗虛線代表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在虛線上的注寫內(nèi)容與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LPB的原位注寫位置及內(nèi)容一致。當柱中心線下的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與柱中心線正交)沿柱中心線連續(xù)若干跨配置相同時,則在該連續(xù)跨的第一跨下原位注寫,且將同規(guī)格配筋連續(xù)布置的跨數(shù)注在括號內(nèi);當有些跨配置不同時,則應分別原位注寫。外伸部位的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應單獨注寫(當與跨內(nèi)某筋相同時僅注寫鋼筋編號)。當?shù)撞扛郊臃秦炌v筋橫向布置在跨內(nèi)有兩種不同間距的底部貫通縱筋區(qū)域時,其間距應分別對應為兩種,其注寫形式應與貫通縱筋保持一致,即先注寫跨內(nèi)兩端的第一種間距,并在前面加注縱筋根數(shù);再注寫跨中部的第二種間距(不需注寫根數(shù)),兩者用“/”分隔。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2
(2)當某些柱中心線下的基礎平板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橫向配置相同時(其底部、頂部貫通縱筋可以不同),可僅在一條中心線下做原位注寫,并在其他柱中心線上注明“該柱中心線下基礎平板底部附加非貫通縱筋同××柱中心線。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7.3.2
3)平板式筏形基礎應在圖中注明的其他內(nèi)容注明板厚當整片平板式筏形基礎有不同板厚時,應分別注明各板厚值及其各自的分布范圍。當在基礎平板周邊沿側面設置縱向構造鋼筋時,應在圖中注明。應注明基礎平板外伸部位的封邊方式(見表7-21),當采用U形鋼筋封邊時,應注明其規(guī)格、直徑及間距。當基礎平板厚度大于2m時,應注明設置在基礎平板中部的水平構造鋼筋網(wǎng)。當基礎平板外伸陽角部位設置放射筋時,應注明放射筋的強度等級、直徑、根數(shù)以及設置方式等。板的上、下部縱筋之間設置拉筋時,應注明拉筋的強度等級、直徑、雙向間距等。應注明混凝土墊層厚度與強度等級。當基礎平板同一層面的縱筋交叉時,應注明何向鋼筋在下,何向鋼筋在上。梁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3
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LPB跨中區(qū)域和柱下區(qū)域鋼筋構造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同一層面的交叉鋼筋,何向縱筋在下,何向縱筋在上,因按具體設計說明。梁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3
2.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LPB端部和外伸部位鋼筋構造1)端部等截面外伸構造梁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3
2)端部變截面外伸構造梁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3
3)端部無外伸構造梁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3
3.梁板式筏形基礎平板LPB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1)板頂有高差梁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3
2)板底有高差梁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3
3)板底、頂均有高差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平板式筏形基礎柱下板帶ZXB與跨中板帶KZB縱向鋼筋構造1.平板式筏形基礎柱下板帶ZXB與跨中板帶KZB不同配置的底部貫通縱向鋼筋,應在毗鄰跨中配置較小一跨的跨中連接區(qū)域連接,即配置較大一跨的底部貫通縱筋需越過其標注的跨數(shù)終點或起點伸直毗鄰跨的跨中連接區(qū)域。2.柱下板帶ZXB與跨中板帶KZB的底部貫通縱筋,可在跨中1/3凈跨長度范圍內(nèi)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柱下板帶ZXB與跨中板帶KZB的頂部貫通縱筋,可在柱網(wǎng)軸線附近1/4將跨長度范圍內(nèi)采取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3.柱下板帶ZXB、跨中板帶KZB同一層面的交叉鋼筋,何向縱筋在下,何向縱筋在上,因按具體設計說明。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2.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BPB鋼筋構造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3.平板式筏形基礎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1)平板式筏形基礎變截面部位鋼筋構造(1)板頂有高差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2)板底有高差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3)板底、頂均有高差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2)平板式筏形基礎變截面部位中層鋼筋構造(1)板頂有高差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2)板底有高差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2)板底、頂均有高差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4.平板式筏形基礎平板端部與外伸部位鋼筋構造1)端部無外伸構造(一)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2)端部無外伸構造(二)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3)端部等截面外伸構造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4)中層筋端頭構造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5.筏形基礎平板邊緣側面封邊構造1)U形筋構造封邊方式平板式筏形基礎鋼筋構造7.3.4
2)縱筋彎鉤交錯封邊方式CHAPTER04樁基礎平法施工圖制圖規(guī)則與構造灌注樁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1
1.灌注樁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1)灌注樁列表注寫方式列表注寫方式,系在灌注樁平面布置圖上,分別標注定位尺寸;在樁表中注寫樁編號,樁尺寸、縱筋、螺旋箍筋、樁頂標高、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樁號樁徑D×樁長L(mm×m)通長等截面配筋全部縱筋箍筋樁頂標高(m)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kN)GZH1800×16.7001018L8@100/200-3.4002400灌注樁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1
(1)注寫樁編號樁編號由類型和序號組成類
型代號序號灌注樁GZHxx擴底灌注樁GZHKxx(2)注寫樁尺寸樁尺寸包括樁徑D×樁長L,當為擴底灌注樁時,還應在括號內(nèi)注寫擴底端尺寸D0/hb/hc或D0/hb/hc1/hc2。其中D0表示擴底端直徑,hb表示擴底端鍋底形矢高,hc表示擴底端高度。灌注樁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1
(3)注寫樁縱筋①通長等截面配置注寫全部縱筋如:xxxx。②部分長度配筋注寫樁縱筋如:xxxx/L1,其中L1表示樁頂起算的入樁長度。③通長變截面配筋注寫樁縱筋包括通長縱筋xxxx;非通長縱筋xxxx/L1,其中L1表示樁頂起算的入樁長。通長縱筋與非通長縱筋沿樁周間隔均勻布置。灌注樁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1
(4)注寫箍筋以大寫字母L打頭,注寫樁螺旋箍筋,包括鋼筋強度級別、直徑與間距①用斜線“/”區(qū)分樁頂箍筋加密區(qū)與樁身箍筋非加密區(qū)長度范圍內(nèi)箍筋的間距。灌注樁箍筋構造加密區(qū)長度為樁頂以下5D(D為樁身直徑),若與實際過程情況不同時,需設計者在圖中注明。②當樁身位于液化土層范圍內(nèi)時,箍筋加密區(qū)長度應由設計者根據(jù)具體工程情況注明,或者箍筋全長加密。(5)注寫樁頂標高(6)注寫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灌注樁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1
2)灌注樁平面注寫方式平面注寫方式的規(guī)則同列表注寫方式,將表格中內(nèi)容除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以外集中標注在灌注樁上。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1.獨立承臺平面注寫方式(1)集中標注①注寫獨立承臺編號類
型獨立承臺截面形狀代號序號說明獨立承臺階形CTJxx單階截面即為平板式獨立承臺坡形CTPxx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②注寫獨立承臺截面豎向尺寸當獨立基礎為階形截面時當為多階時各階尺寸自下而上用“/”分隔順寫單階獨立承臺,截面豎向尺寸僅為一個,且為獨立承臺總高度當獨立基礎為坡形截面時截面豎向尺寸標注為h1/h2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③注寫獨立承臺配筋底部與頂部雙向配筋應分別注寫,頂部配筋僅用于雙柱或四柱等獨立承臺。當獨立承臺頂部無配筋時則不注頂部以B打頭注寫底部配筋,以T打頭注寫頂部配筋。矩形承臺X向配筋以X打頭,Y向配筋以Y打頭;當雙向配筋相同時,以X&Y打頭。當為等邊三樁承臺時,以“Δ”打頭,注寫三角布置的各邊受力鋼筋(注明根數(shù)并在配筋值后注寫×3),在“/”后注寫分布鋼筋,不設分布筋時可不注寫。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當為等腰三樁承臺時,以“Δ”打頭,注寫等腰三角形底邊的受力鋼筋+兩對稱斜邊的受力鋼筋(注明根數(shù)并在兩對稱配筋值后注寫×2),在“/”后注寫分布鋼筋,不設分布筋時可不注寫當為多邊形(五邊形或六邊形)承臺或異形獨立承臺,其采用X向與Y向正交配筋時,注寫方式與矩形獨立承臺相同。兩樁承臺可按承臺梁進行標注。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④注寫基礎底面標高當獨立承臺的底面標高與樁基承臺底面基準標高不同時,應將獨立承臺底面標高注寫在括號內(nèi)⑤注必要的文字注解當獨立承臺的設計有特殊要求時,宜增加必要的文字注解。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2)原位標注①矩形獨立承臺原位標注x、y,xc、yc(或圓柱直徑dc),xi、yi,ai、bi,i=1,2,3……。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②三樁承臺結合X、Y雙向定位,原位標注x或y,xc、yc(或圓柱直徑dc),xi、yi,i=1,2,3……,a。其中x或y為三樁獨立平面垂直于底邊的高度,xc、yc為柱截面尺寸,xi、yi為承臺分尺寸和定位尺寸,a為樁中心距切角邊緣的距離。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③多邊形獨立承臺結合X、Y雙向定位,原位標注x或y,xc、yc(或圓柱直徑dc),xi、yi,ai,i=1,2,3……。具體設計時,可參照矩形獨立承臺或三樁獨立承臺的原位標注規(guī)定。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2.
承臺梁平面注寫方式(1)集中標注①注寫獨立承臺梁編號②注寫承臺梁截面尺寸承臺梁截面尺寸注寫為b×h,表示承臺梁截面寬度與高度。類
型代號序號跨數(shù)及有無外伸承臺梁CTLxx(xx)端部無外伸(xxA)一端有外伸(xxB)兩端有外伸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③注寫注寫承臺梁配筋注寫承臺梁箍筋當具體設計僅采用一種箍筋間距時,注寫鋼筋級別、直徑、間距與肢數(shù)(箍筋肢數(shù)寫在括號內(nèi),下同)。當具體設計采用兩種箍筋間距時,用“/”分隔不同箍筋間距。此時,設計應指定其中一種箍筋間距的布置范圍。注寫承臺梁底部、頂部及側面縱向配筋以“B”打頭,注寫承臺梁底部貫通縱筋。以“T”打頭,注寫承臺梁頂部貫通縱筋。當梁底部或頂部貫通縱筋多余一排時,用“/”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以大寫字母G打頭注寫承臺梁側面對稱設置的縱向構造鋼筋的總配筋值。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④注寫承臺梁底面標高當承臺梁的底面標高與承臺底面基準標高不同時,應將承臺梁底面標高注寫在括號內(nèi)⑤注必要的文字注解當承臺梁的設計有特殊要求時,宜增加必要的文字注解。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2)原位標注①標注承臺梁的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當需要設置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時,將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承臺梁上,原位引注總配筋值(附加箍筋的肢數(shù)注在括號內(nèi))。當多數(shù)梁的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相同時,可在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上統(tǒng)一注明,少數(shù)與統(tǒng)一注明不同時,再原位直接引注。②注寫修正內(nèi)容當承臺梁上集中標注中的某項內(nèi)容(如截面尺寸、箍筋、底部與頂部貫通縱筋或架立筋、兩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梁底標高)不適用于某跨或某外伸部位時,將其修正內(nèi)容原位標注在該跨或該外伸部位,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樁基承臺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7.4.2
3.樁基承臺的截面注寫方式樁基承臺的截面注寫方式,可分為截面標注和列表注寫(結合截面示意圖)兩種表達方式。采用截面注寫方式,應在樁基平面布置圖上對所有樁基承臺進行編號。樁基承臺的截面注寫方式,可參照獨立基礎及條形基礎的截面注寫方式,進行設計施工圖的表達。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灌注樁配筋構造1)灌注樁通長等截面配筋構造2)灌注樁部分長度配筋構造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3)灌注樁通長變截面配筋構造灌注樁縱筋錨入承臺具體做法見表7-26。圖中h為樁頂進入承臺高度,樁徑<800時,取50,樁徑≥800時取100。圖中焊接加勁箍見設計標注,當設計未注明時,加勁箍直徑為12,強度等級不低于HRB400.圖中c為保護層厚度。以上條款適用于1)、2)和3)配筋構造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4)混凝土灌注樁樁頂與承臺連接構造(1)樁頂與承臺連接構造(一)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2)樁頂與承臺連接構造(二)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2)樁頂與承臺連接構造(三)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5)螺旋箍筋構造(1)螺旋箍筋端部構造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2.樁基承臺構造1)矩形承臺CTJ和CJP配筋構造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2)等邊三樁承臺CTJ配筋構造3)等腰三樁承臺CTJ配筋構造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4)六邊形承臺CTJ配筋構造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5)雙柱聯(lián)合承臺CTJ配筋構造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5)墻下單排樁承臺梁CTL配筋構造樁基礎標準構造7.4.3
6)墻下雙排樁承臺梁CTL配筋構造CHAPTER05基礎相關構造制圖規(guī)則與配筋構造基礎相關構造制圖規(guī)則與配筋構造7.5.1
1.基礎相關構造類型與表示方法基礎相關構造的平法施工圖設計,系在基礎平面布置圖上采用直接引注方式表達。構件類型代號序號說明基礎連系梁JLLxx用于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樁基承臺后澆帶HJDxx用于梁板、平板筏形基礎、條形基礎上柱墩SZDxx用于平板筏形基礎下柱墩XZDxx用于梁板、平板筏形基礎基坑(溝)JKxx用于梁板、平板筏形基礎窗井墻CJQxx用于梁板、平板筏形基礎防水板FBPBxx用于獨基、條基、樁基加防水板基礎相關構造平法施工圖規(guī)則7.5.2
基礎連系梁平法施工圖規(guī)則基礎連系梁系指連接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或樁基承臺的梁。基礎連系梁的平法施工圖設計,系在基礎平面布置圖上采用平面注寫方式表達。基礎連系梁注寫方式及內(nèi)容除編號按表7-29規(guī)定外,其余均按“非框架梁”的制圖規(guī)則執(zhí)行。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珠寶鑒定中的機構與實驗室 - 試題及答案
- cctv管道檢測合同樣本
- 人生協(xié)議合同標準文本
- 個獨核定合同樣本
- 公司采購苗木合同樣本
- 專業(yè)承包建設工程合同樣本
- 企業(yè)垃圾清運合同樣本樣本
- 交通工程勞務合同樣本
- 兄妹房屋贈與合同標準文本
- 修路混凝土采購合同樣本
- 管道溝槽開挖專項施工方案
- 廣州新華學院
-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道法期中試卷1
- 知識圖譜-課件
- 百年戰(zhàn)爭簡史
- 2023年托幼機構幼兒園衛(wèi)生保健人員考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2023年IDSA念珠菌病指南中文翻譯
- 天生為鹵人生為鹽 課件
- 中醫(yī)護理耳穴壓豆課件
- YS/T 713-2009干式變壓器用鋁帶、箔材
- 老年人常見病防治與中醫(yī)養(yǎng)生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