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_第1頁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_第2頁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_第3頁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_第4頁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目錄contents古代文明與早期國家中世紀歐洲社會變遷亞洲封建國家興起與繁榮近代前期世界歷史發展線索近代中國救亡圖存歷程現代世界格局演變與全球化趨勢古代文明與早期國家01闡述黃河與長江流域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如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的特點和發展。黃河與長江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介紹尼羅河流域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如農業、建筑和宗教等方面的成就。講述印度河流域對古印度文明的影響,如城市規劃、水利設施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點。030201古代文明發源地描述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和文化成就,如青銅器、甲骨文等。夏商周時期介紹古埃及王國的政治制度、軍事擴張和文化藝術,如金字塔、法老等。古埃及王國闡述古印度國家的政治制度、社會結構和宗教文化,如種姓制度、佛教等。古印度國家早期國家形成與發展大航海時代介紹大航海時代對歐洲文明的影響,如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和文化交流。古代文明之間的戰爭與和平闡述古代文明之間的戰爭與和平對各自發展的影響,如希波戰爭、亞歷山大東征等。絲綢之路講述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影響,如貿易、文化和宗教的傳播。古代文明交流與傳播中世紀歐洲社會變遷02中世紀歐洲政治格局以封建制度為基礎,國王將土地分封給貴族,貴族再分封給騎士,形成層層分封的政治體系。封建制度教會作為精神領袖,擁有極大的政治影響力,甚至在某些時期凌駕于世俗王權之上。教會勢力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民族意識逐漸覺醒,一些強大的王權開始形成,如法國、英國等。民族國家形成中世紀歐洲政治格局

經濟生活與商業貿易莊園經濟中世紀歐洲經濟以莊園經濟為主,莊園主依靠農奴勞動獲取收入,同時也有部分自由農民的存在。商業貿易發展隨著城市的興起和交通的便利,商業貿易得到發展,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商業城市和貿易中心,如威尼斯、熱那亞等。貨幣與信貸貨幣流通和信貸業務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同時也為后來的資本主義發展奠定了基礎。大學興起中世紀歐洲的教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大學的興起為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播提供了重要平臺。基督教文化中世紀歐洲文化受到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宗教藝術、建筑和文學。科技發展中世紀歐洲的科技發展主要集中在農業、手工業和軍事等領域,如重犁、水車、火藥等技術的發明和應用。文化教育與科技發展亞洲封建國家興起與繁榮03亞洲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多樣,為封建國家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亞洲的自然環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亞洲社會經濟逐漸繁榮,為封建國家的興起提供了經濟條件。亞洲的社會經濟亞洲各國在政治制度上逐漸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亞洲的政治制度亞洲封建國家形成背景03印度封建國家的政治制度印度封建國家的政治制度以種姓制度和村社制度為基礎,實行分封制和農奴制。01中國封建國家的政治制度中國封建國家的政治制度以皇權為核心,實行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02日本封建國家的政治制度日本封建國家的政治制度以幕府將軍為核心,實行分封制和武士階層統治。典型封建國家政治制度及特點絲綢之路的開辟絲綢之路的開辟促進了亞洲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佛教的傳播佛教在亞洲各國的傳播,對于亞洲文化和宗教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阿拉伯數字的傳播阿拉伯數字在亞洲各國的傳播和使用,促進了數學和科學的進步。亞洲封建國家經濟文化交流近代前期世界歷史發展線索04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推動了歐洲思想解放和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17-18世紀,英國、法國、美國等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資產階級革命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得以確立,并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歷程社會結構變革工業革命促進了城市化進程,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世界市場形成工業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進了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工業革命使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工業革命對世界影響12319世紀初,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為反抗殖民統治,進行了長期的獨立斗爭。拉丁美洲獨立運動19世紀中期,印度爆發了反英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印度民族大起義19世紀末20世紀初,非洲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非洲人民的反帝斗爭民族解放運動興起與斗爭近代中國救亡圖存歷程05鴉片戰爭的影響面對民族危機,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尋求變革,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等口號,呼吁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自強。社會變革的呼聲洋務運動的開展洋務派在“自強”、“求富”的口號下,興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試圖通過引進西方技術來維護清朝統治。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外國資本主義開始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變革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0119世紀末,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維新變法的主要內容02維新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改革政府機構、鼓勵發展工商業、興辦新式學堂等。維新變法失敗的原因03一方面,維新派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只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另一方面,頑固勢力強大,反對變法的聲音高漲。最終,在頑固派的反撲下,維新變法運動失敗。維新變法運動及其失敗原因辛亥革命的爆發20世紀初,民族危機和社會矛盾空前激化,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發動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中華民國的建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中華民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誕生。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同時,辛亥革命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中國進步潮流打開了閘門。辛亥革命及中華民國建立現代世界格局演變與全球化趨勢061914年至1918年,主要參戰國包括歐洲列強、美國、日本等,戰爭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加速了國際關系的變革。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涉及全球范圍,反法西斯同盟國與軸心國之間的戰爭,最終同盟國勝利,戰爭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后,世界逐漸形成了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對峙的冷戰格局。隨著蘇聯解體,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戰后世界格局變化兩次世界大戰及戰后世界格局變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和交通運輸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貿易、投資、金融等活動日益頻繁,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經濟全球化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如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跨國公司對全球資源的控制等。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各國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強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增長。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及挑戰國際政治新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是當代國際社會的重要任務。各國應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等原則,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治化。國際經濟新秩序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經濟全球化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