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技術要求_第1頁
2023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技術要求_第2頁
2023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技術要求_第3頁
2023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技術要求_第4頁
2023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技術要求目??次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2總則 2目的任務 2調查區分類 3部署原則 3技術方法選擇原則 4基本要求 4預研究與設計編審 4資料收集與分析 4野外踏勘 6設計編制 6設計審批與變更 6調查內容 6礦產地質特征 6成礦地質要素特征 6含礦建造構造特征 7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特征 7成礦規律 7鈾礦勘查開發利用技術經濟和環境條件 7其他需要調查的內容 7調查技術方法 7遙感地質調查 7礦產勘查資料二次開發和老井復查 8鈾礦產地質填圖與編圖 9水文地質調查 9放射性測量 10磁法、地震、重力和電(磁)法測量 11礦產綜合檢查 127.8鉆探 13資源潛力評價與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資源預測 14技術經濟評價 145環境影響評價 145資源環境綜合評價 146采樣和分析測試 146工程測量 146綜合研究與專題研究 146IIIII1111質量檢查與野外驗收 17質量檢查 17野外驗收 17成果編制與提交 18報告編寫 18圖件編制 18數據庫建設 19成果提交 19附錄A(資料性)常用物化探技術方法一覽表 21附錄B(資料性)設計書編寫提綱 22附錄C(資料性)鉆孔放射性異常登記表 24附錄D(資料性)氡射氣異常登記表 25附錄E(規范性)放射性儀器“三性”要求 26附錄F(資料性)礦產信息卡片 30附錄G(資料性)找礦靶區分類表 31附錄H(資料性)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資源預測技術要求 32附錄I(資料性)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報告編寫提綱 34附錄J(資料性)找礦靶區綜合信息成果登記表 38附錄K(資料性)找礦靶區和新發現礦產地說明書主要內容和編寫格式 39參考文獻 40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技術要求范圍本文件規定了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的目的任務、部署原則、預研究與設計編審、調查內容、調查技術方法、質量檢查與野外驗收、成果編制與提交等方面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工作。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5848鈾礦地質勘查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規定GB/T25283礦產資源綜合勘查評價規范GB/T33444固體礦產勘查工作規范DZ/T0004重力調查技術規范(1∶50000)DZ/T0070時間域激發極化法技術規定DZ/T0071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范DZ/T0079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技術要求DZ/T0151區域地質調查中遙感技術規定(1∶50000)DZ/T0179地質圖用色標準及用色原則(1∶50000)DZ/T0187地面瞬變電磁法技術規程DZ/T0199鈾礦地質勘查規范DZ/T0273地質資料匯交規范DZ/T0280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技術規程DZ/T0305天然場音頻大地電磁法技術規程DZ/T0374綠色地質勘查工作規范EJ275鈾礦地質勘查安全生產規程EJ/T276鈾礦水化學找礦規范EJ/T3531∶20萬鈾礦遙感地質技術規定EJ/T363地面伽瑪能譜測量規范EJ/T605氡及其子體測量規范EJ/T611γ測井規范EJ/T751放射性礦產地質分析測試實驗質量保證規范EJ/T831地面伽瑪總量測量規范EJ/T1070鈾礦巖礦心管理規定EJ/T1094鈾鐳平衡系數測量規程EJ/T1121鈾礦樣品加工和管理技術規范PAGEPAGE28PAGEPAGE3EJ/T110PoEJ/T1140地浸砂巖型鈾礦鉆探規范EJ/T1157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勘查規范EJ/T1158地浸砂巖型鈾礦取樣規范EJ/T1159地浸砂巖型鈾礦鉆探工程地質物探原始編錄規范EJ/T11601∶250000地浸砂巖型鈾資源區域評價規范EJ/T11611∶500000地浸砂巖型鈾資源區域評價規范EJ/T1162地浸砂巖型鈾礦地球物理測井規范EJ/T1194地浸砂巖型鈾礦水文地質勘查規范EJ/T1196地浸砂巖型鈾礦音頻大地電磁測量規范EJ/T1214地浸砂巖型鈾礦資源/儲量估算指南EJ/T1215地浸砂巖型鈾礦含礦含水層編錄規范SY/T5332陸上地震勘探數據處理技術規范SY/T5481地震資料構造解釋技術規程SY/T5938地震反射地質層位標定DD2006—05地質信息元數據標準DD2006—06數字地質圖空間數據庫標準DD2011—05礦產資源遙感調查技術要求DD2019—02固體礦產地質調查技術要求(1∶50000)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潛在鈾礦孔potentialuraniumminehole在煤田或油氣田等礦產勘查資料中篩選出的,具有放射性異常強度高的砂巖體,其放射性照射量率大于7PA/kg(或100γ或25.2nC/(kg·h)或300API)的鉆孔。3.2潛在鈾礦化孔potentialuraniummineralizationhole在煤田或油氣田等礦產勘查資料中篩選出的,具有放射性異常強度較高的砂巖體,其放射性照射3.5PA/(50或126nC(kh或150AP和7PA/或100或25.2nC(kh)或300API)之間的鉆孔。總則目的任務查明地浸砂巖型鈾礦的區域成礦地質條件,分析控礦因素、揭示成礦規律,圈定成礦遠景區和找礦靶區,評價資源潛力,實現重大找礦突破或新發現,為礦產資源規劃和鈾礦后續勘查工作提供依據。任務收集整理區域地質礦產資料,研究成礦地質條件,總結區域礦產分布規律。預測分析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技術經濟可行性和環境影響狀況。建立地質調查數據庫。調查區分類調查區分類及其主要工作內容見表1和表2。1分類工作程度主要工作內容I類區以往煤或油氣等礦產勘查資料豐富,鈾礦地質鉆探布置地質依據充分開展礦產勘查資料二次開發和老井復查以及鈾礦地質系列編圖,圈定找礦有利地段,開展鉆探工程驗證,提交礦產地Ⅱ類區缺少以往礦產勘查資料,鈾礦地質鉆探布置地質依據不充分1∶50000驗證,提交礦產地2分類工作程度主要工作內容I類區1∶50000001∶50000質調查和礦產檢查、鉆探等,提交礦產地Ⅱ類區1∶50000001∶50000III類區尚未開展1∶50000區域地質調查和1∶50000放射性物探化探工作1∶500001∶50000探、礦產檢查、鉆探等,提交礦產地部署原則1∶50000國際分幅,采用單幅或多幅聯測或編圖。當地質依據充分時,可根據找礦地質信息的不均勻性和特定地質條件,有針對性部署鈾礦地質調查工作。(含放射性1∶50000γ開展過鈾礦地質調查的地區,采用填平補齊原則,部署相應工作。應優先部署在具有中大型鈾礦找礦遠景的盆地覆蓋區。技術方法選擇原則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技術方法主要有遙感地質調查、礦產勘查資料二次開發和老井復查、鈾礦產地質填圖與編圖、水文地質測繪、放射性測量、地球物理測量、鉆探及其相關工作、資源潛力評價等技術方法,應遵循有效性、可行性、經濟性原則,科學合理選擇方法技術手段組合。A。基本要求以地球系統科學為指導,應用地浸砂巖型鈾礦找礦理論技術方法體系,因地制宜地選擇地質、水文地質、物探、化探、遙感、鉆探、測試分析及計算機等技術方法開展綜合調查,宜采用新理論和新技術方法的示范及推廣應用。GB/T25283。GB15848、EJ275、DZ/T0374。野外調查宜采用1∶25000地形圖作為工作底圖,沒有1∶25000地形圖的地區可采用1∶50000預研究與設計編審資料收集與分析自然地理與社會經濟資料應收集以下資料:行政區劃、自然地理、地貌、水文、氣象及社會經濟現狀等資料;基礎地質資料應收集以下資料:地質調查成果資料;地質圖、地層綜合柱狀圖、地質礦產圖、構造綱要圖、巖相古地理圖、建造構造圖等資料;實測地層剖面圖、實測地質構造剖面圖等資料;實際材料圖及野外記錄本(卡)等資料;巖礦鑒定、巖礦分析、古生物鑒定及同位素測年等成果資料。地球物理資料應收集相關重力、磁法、電法、放射性測量及地震等原始數據和成果資料,區域及調查區物性資料。地球化學資料應收集相關水系沉積物測量、土壤測量、巖石測量等原始數據及成果資料。遙感資料應收集不同時相、不同空間分辨率、不同頻譜的航空、衛星遙感數據及解譯成果,巖礦波譜測量等其他遙感資料。地質資源條件資料應收集以下資料:礦業權設置情況等資料;調查區及鄰區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成果資料及相關原始地質資料,已有礦床、礦(化)點地質資料。技術經濟條件資料應收集以下資料:礦石加工技術條件,主要搜集可類比的典型礦山相關資料,包括:礦石類型、主要礦物組成(伴生有益組分及綜合利用情況等;開發利用外部條件,主要搜集可能影響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原材料供給等資料。地質環境條件資料應收集以下資料: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和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的分布范圍,區域上各類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集中供水水源地、基本農田、地質遺跡、各類公園以及其他生態紅線區的分布范圍;重點調查區地球化學背景、地形地貌遙感影像資料,已有礦山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等;巖石、礦石及尾礦等廢棄物中的有害組分及含量等。科研資料應收集調查區及鄰區的專題報告、專著及論文等資料。綜合分析編制綜合性基礎圖件和工作程度圖,必要時應編制鈾礦產卡片。分析研究調查區鈾礦產成礦與改造地質條件、典型礦床特征和成礦規律,初步明晰礦床類型,研究典型礦床主要成礦要素,初步確定含礦建造、含礦層位和控礦構造主要類型和基本特征,編制成礦規律草圖等基礎地質圖件。分析調查區地質資源條件、技術經濟條件和地質環境條件,必要時編制資源環境綜合信息草圖。劃分重點調查區和一般調查區,對成礦有利的重點調查區及新發現的重要礦化線索等應采取實測方式進行重點調查和研究,一般調查區以搜集資料、稀疏路線調查和綜合編圖為主。梳理提出制約找礦突破和資源綜合利用等重大問題,明確專題研究內容。野外踏勘踏勘路線應穿越不同類型的代表性含鈾巖系和找礦目的層、典型地質體和自然景觀區。(化應適當采集關鍵地段有代表性的巖礦樣品,進行巖礦鑒定或快速分析測試。設計編制B。設計審批與變更設計審查按照項目主管部門有關要求執行。經審查批準的設計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依據客觀實際提出變更方案,報請設計審查批準單位同意后方可執行。調查內容礦產地質特征主要包括:a)礦產地種類、數量、規模、分布、地質特征及資源潛力;b)典型礦床成因類型、控礦因素及找礦標志;礦(化)點種類、數量、分布,礦化蝕變特征;鈾礦體及其夾石、礦石質量以及含礦含水層的滲透性、圍巖蝕變等地質特征;對大型鈾礦產地,應大致了解鈾鐳平衡狀態,釷、鉀干擾程度,鈾礦石的密度、濕度和有效原子序數等。成礦地質要素特征主要包括:a)蝕源區的巖類、巖性與鈾釷豐度、賦存形式等特征;b)含礦巖系和含礦含水層及其頂底板地質特征;c)古河床及砂體的結構、構造、規模、產狀和空間展布特征;d)補-徑-排等水文地質特征;氧化還原蝕變帶的規模、產狀、埋深與空間展布特征;成礦有關的頁巖、煤或油氣等有機質巖層、還原障地質特征;成礦作用特征標志,包括油水界面、礦化蝕變類型及分帶,礦物共生組合及標型礦物等特征及其與成礦的關系,建立找礦標志。含礦建造構造特征主要包括:含礦建造和控礦構造的空間延伸及展布特征;賦礦地層時代與層位、空間位置和地質特征;含礦含水層的展布、產狀、數量、埋深、厚度等地質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特征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等地質特征及與建造、構造和礦化蝕變的關系;物探、化探、遙感等異常的范圍、強度、成因及其與礦(化)體的關系。成礦規律主要包括:成礦地質背景、成礦地質條件、成礦時代;含礦砂體與古河床的沉積類型、巖相組合以及控礦構造、油氣藏、礦化蝕變與礦(化)體之間的關系;礦床(體)時空分布特征和演化規律;礦(集)區三維地質結構;構造巖相古地理、古氣候等及其演化歷史。鈾礦勘查開發利用技術經濟和環境條件主要包括:水文地質及其他開采技術條件;開發利用外部技術經濟條件;生態地質環境條件;礦產地或找礦靶區地質環境條件。其他需要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其他制約找礦突破的關鍵地質問題;資源綜合利用問題等。調查技術方法遙感地質調查1∶500001∶50000~1∶250000,地面2.5m;重點調查區解譯精度為1∶10000~1∶500001m。結合地質資料,解譯盆地周緣蝕源區的鈾源及出露的主要目的層空間分布信息;利用多光譜數據,結合礦產地質專項填圖有關成果和認識,解譯區域及調查區的線、環及褶皺構造,提取與成礦有關的建造、巖體、構造、油氣蝕變呈現的綠色或褪色等蝕變帶及其他蝕變礦物等信息,圈定遙感異常和礦化蝕變帶;利用含有短波紅外波段的多光譜數據,提取鐵染、羥基、粘土化、碳酸鹽巖化等蝕變異常信息,分析蝕變異常與成礦的關系。盆地覆蓋區應提取能夠反映有利于隱伏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的斷裂、盆內隆起或背斜、(古)河床以及標志隱伏鈾礦存在的植被、鹽堿地、濕地、水體、地形地貌等異常信息。對遙感解譯出的異常、礦化蝕變帶、斷隆、古河床以及其他重要信息開展查證,圈定找礦有利地段。提取和分析地質環境相關要素,包括地形地貌、草場、林地、農田、水體、人類工程活動等現狀及變化特征,分析礦業活動前后變化情況,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基礎資料。在綜合研究和野外查證等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地、物、化探資料,編制遙感影像圖、礦產地質遙感解譯圖、礦化蝕變(帶)遙感判釋圖、遙感找礦預測圖、地質環境遙感解譯圖等圖件。其他技術要求參照EJ/T353DZ/T0151、DD2011—05。礦產勘查資料二次開發和老井復查開展過煤田和油氣田等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所有地區,均應開展此項工作。見附錄C。應充分利用鉆孔的編錄資料、綜合測井資料識別古河床及其砂體,圈定找礦有利層位與地段,并研究其對鈾礦化的控制作用。γγ1∶50000~1∶10000γ異常強度區間及其厚度和埋深等信息。條件具備時,對油(氣)井開展γγγ(氣)井孔氡氣擴散衰變為氡子體導致的礦化假象。鈾礦產地質填圖與編圖1∶50000(編)圖,盆地覆蓋區結合礦產勘查資料二次開發,部署以找礦目的層為重點的編圖工作。(編)鈾礦產建造構造圖,為物化探異常解釋、成礦規律研究、找礦靶區圈定和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提供基礎地質資料。火山巖和侵入巖以及變質巖地區,填編建造構造圖。開展樣品采集及測試分析,樣品類型包括巖礦鑒定樣品、同位素年齡樣品、化學分析樣品等。技術要求參照DD2019—02、EJ/T1160、EJ/T1161。水文地質調查—徑流—排泄等水動力條件、水文地球化學環境和水中放射性元素分布規律,研究調查區各個地質構造演化階段的古水文地質條件和盆地古地下水演化史。水層水文地質特征。1∶50000~1∶250000,圖幅應盡量包括一個完整的水文地質單元。EJ/T1194EJ/T1159,含礦含水層地質編錄和水文EJ/T1215。放射性測量氡及其子體測量Po1∶500001000m500mEJ/T605。()EJ/T60,PoEJ/T113;(見附錄EJ/T605。伽瑪總量和能譜測量1∶50000000500m,點距50m~100m,遇到工作困難的地區,允許采用非規則網測量;1020100EJ/T363EJ/T831,地面伽瑪能譜測量技術要求執行EJ/T363。鉆探巖心放射性物探編錄鉆探工程均應開展巖心物探編錄。采用伽瑪加貝塔法,防止礦體嚴重偏鈾時,伽瑪照射量率測量結果偏低而漏掉放射性礦體,技術要求執行EJ/T1159。鉆孔γ測井鉆探工程均應開展全孔γ測井,測井系統應采用定量γ測井專用探管。EJ/T611。地球物理測井鉆探工程均應開展全孔地球物理測井。EJ/T1162。物探參數、系數EJ/T1094。(層300.005%或釷鈾比值小于0.110EJ/T611。鈾礦水化學找礦15編制鈾礦水化學找礦綜合成果圖和鈾礦水化學找礦遠景預測圖。EJ/T276。磁法、地震、重力和電(磁)法測量面積性磁法、地震、重力和電(磁)法測量以利用已有資料進行二次開發為主。1∶50000(磁)、航放測量且方法及精度滿足需要的含鈾盆地區,在滿足物性前提下應根據工作任務要求,可專門立項,采用相同方法填平補齊。1∶50000(磁)、航放測量已有資料不能滿足需要的,在滿足物性1∶50000(磁)、航放測量。1∶1000~1∶10000異常定性困難的,應布置綜合物探方法。開展面積性調查時,方法有效性不明的應進行有效性試驗。技術參數的選擇應滿足觀測精度和探測深度要求,設計中應予以明確。針對不同類型的人文干擾,可選擇低飛航空物探、增大功率、錯時測量等方法降低干擾。地球物理資料綜合解釋推斷,重點識別隱伏或半隱伏含礦砂體、地質構造等引起的異常并對其進行定量反演,推斷目標體的賦存位置、規模、形態、產狀、埋深以及構造格架等信息。SY/T5332、SY/T5481、SY/T5938、DZ/T0071、EJ/T1196、DZ/T0070、DZ/T0187、DZ/T0305、DZ/T0280、DZ/T0004礦產綜合檢查已有礦產信息調查(化F)。(化典型礦床調查典型礦床應具備以下條件:礦產勘查程度較高,礦床地質特征研究比較全面,資源儲量宜達到中型及以上規模;科學研究程度較高,在礦床成因、成礦時代、成礦作用、找礦標志等方面具有一定認識;1典型礦床的工作內容及要求如下:搜集分析典型礦床勘查、開發及專題研究資料,確定礦床類型,了解礦床基本地質特征(包括礦床類型、資源儲量規模、礦體地質特征、礦化蝕變特征、成礦物質來源及成礦物理化學條件等),分析典型礦床調查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調查工作方案;開展必要的已有探礦工程調查編錄、路線地質調查、物化探精測剖面測量以及成礦年齡、巖石地球化學、微量元素、包裹體、同位素等采樣測試分析工作,詳細查明與成礦有關的各類地質要素,確定含礦含水層,研究成礦構造和成礦結構面類型及其特征,查明成礦作用特征標志等;分析研究含礦地層以及其他與成礦有關的地質要素特征、控礦構造及其類型和特征、礦體特征(形態、規模、產狀、分布規律)、礦石特征(自然類型、礦物組成及礦物組合、結構與構造,成礦期、成礦階段,礦石品位及變化特征、共(伴)生組分及含量)、圍巖蝕變特征(蝕變類型、強度、分布及分帶性)等,建立典型礦床成礦模式,展示成礦地質體、成礦構造和成礦結構面與成礦作用特征標志之間的關系,對所有成礦要素進行篩選、分類和排序;全面搜集典型礦床各種比例尺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等資料,通過綜合分析并篩選、分類和排序,建立典型礦床找礦預測模型。概略檢查對以往工作及本次工作發現的含礦含水層、礦化蝕變帶、礦(化)體和其他重要找礦線索,圈定的具有較大找礦前景的物探、化探、遙感等異常,應全面進行概略檢查。概略檢查的主要任務包括:初步了解含礦層、礦化蝕變帶、礦(化)體的分布范圍、規模、產狀、有益組分及含量等;分析研究概略檢查區的成礦地質背景和水文地質條件、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學特征,核實異常是否存在,確定異常的確切位置,初步查明引起異常的原因;在上述工作基礎上,結合區域成礦地質條件的對比分析,初步評價調查區找礦前景,為圈定找礦靶區提供可靠資料。概略檢查應遵循如下要求:重要物化探異常的概略檢查,應采用地質、物探、化探綜合方法,主要開展地表追索、物性樣品采集和物化探剖面測量等工作;主要含礦含水層、礦化蝕變帶和礦(化)體的概略檢查以地表追索、必要的工程揭露等方法應系統采集巖礦標本、巖礦鑒定樣品和化學分析樣品等,研究礦物組成、化學成分及其含量等,化學分析樣品采用刻槽法采樣并注意其代表性和連續性;檢查結束后,應及時進行總結,提出是否開展重點檢查的工作建議。重點檢查(化重點檢查的主要任務包括:結合典型礦床研究成果,分析重點檢查區成礦地質背景和水文地質條件、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學特征,基本了解礦(化)點的成礦地質要素;對概略檢查階段確定的重要礦致異常進行鉆探驗證;(化(伴預測潛在礦產資源;對重點檢查區找礦前景做出評價,為圈定找礦靶區、提交新發現礦產地和勘查區塊優選提供可靠資料,提出進一步工作的建議。重點檢查應遵循如下要求:已有礦產地外圍以及找礦前景較大的礦點可直接開展重點檢查;重點檢查階段一般選用大比例尺礦產地質專項填圖、1∶10000~1∶2000010~20%,每個項目至少選擇一個概略檢查區開展重點檢查;對礦(化)體和重要異常等,采用鉆探等方法進行評價;技術要求執行GB/T33444。鉆探(化70mm。在油氣田區施工,必要時應安裝井控設備,做好防噴防火準備,確保油氣田區施工安全。鉆探施工技術要求執行EJ/T1140。不同階段對巖礦心保管的技術要求和處理程序按EJ/T1070所有鉆探工程均應進行巖心地質編錄,觀察、測量和記錄礦化等地質現象,采集樣品,對特殊意義的地質和礦化現象進行素描或照相,攝像,為地質研究和礦產勘查提供基礎資料。巖心地質編錄應與巖心物探編錄和水文地質編錄同步進行。原始地質編錄應在現場進行,應確保真實、及時、準確和完整,技術要求執行EJ/T1159。編錄資料的綜合整理應及時進行,使資料規范、準確、清楚、整潔、美觀,發現問題應及時查找原因和處理。積極運用新理論、新方法,全面、深入分析研究地質問題,及時指導勘查工作。資源潛力評價與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資源預測(磁ABC(G)。對具有較大找礦前景的找礦靶區進行初步評價,提出找礦工作建議。總結典型礦床含礦建造、成礦構預測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資源:H;單工程礦體圈定應依據合格的采樣和化學分析結果或γ測井解釋結果,計算鈾礦段的平均品位;與相似的鈾礦床類比開采技術條件,評價地浸開采的可能性;預測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資源時,可不作特高品位處理;3020個~30調查區可用γ測井結果和分析測試結果計算鐳氡平衡系數,計算結果可以直接使用。礦床規模較大且所在地區鈾鐳平衡系數變化有明顯規律時,可酌情參考使用相鄰或區域鈾礦床的鈾鐳平衡系數和鐳氡平衡系數進行修正,但在報告中應明確說明;大致了解與鈾共(伴)生礦產的含量及其與鈾礦體的關系,分析其在地浸開采工藝中的綜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經濟價值,可不預測其潛在礦產資源。EJ/T1214EJ/T1157DZ/T0199。采用本文件推薦的一般工業指標,預測未經工程驗證的鈾礦資源,估算參數宜采用實測數據,無實測數據時可通過與地質特征相似的礦產地類比取得。技術經濟評價以找礦靶區或新發現礦產地為對象,評價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技術經濟可行性,為后續礦產勘查工作提供依據。在預研究基礎上,開展技術經濟評價數據采集及綜合整理。分析研究鈾礦資料市場供求狀況及趨勢和相關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和產業政策。大致了解找礦靶區或新發現礦產地開發利用外部條件,分析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原材料供給等相關約束條件。以搜集礦山勘查開發的技術經濟資料及與同類型礦山類比分析為主要手段開展技術經濟可行性評價。利用同類礦山經驗數據或實驗室地浸工藝試驗數據,確定地浸開采參數、生產成本等技術經濟評價參數,根據開采技術條件的差別進行技術經濟參數微調。當發現新的礦石共(伴)生有益組分而不可類比時,應采集代表性礦石樣品開展實驗室可選性試驗。綜合分析礦產資源開采技術條件、開發利用外部條件等,評價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技術經濟可行性。環境影響評價以找礦靶區或新發現礦產地為對象,大致了解區域地質環境條件,為后續礦產勘查工作提供依據。在預研究基礎上,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數據采集及綜合整理。分析鈾礦找礦靶區或新發現礦產地與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及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的空間關系;是否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集中供水水源地、基本農田、地質遺跡、各類公園以及其他生態紅線區的分布范圍內。分析鈾找礦靶區或新發現礦產地的勘查開發是否會對草場、林地、農田、水體、珍稀動植物等帶來不利影響,是否會引起地質災害、環境污染等問題。以搜集礦山勘查開發的環境影響資料及與同類型礦山類比分析為主要手段,應充分利用遙感綜合分析找礦靶區或新發現礦產地的分布范圍、勘查開發對環境可能帶來的影響,初步評價勘查開發的地質環境條件。資源環境綜合評價在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技術經濟可行性評價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開展綜合評價,提出下一步勘查部署建議,為后續礦產勘查工作提供依據。編制資源環境綜合信息圖,比例尺的選擇以能完整表達調查區內各類信息要素為原則。對調查區內所有找礦靶區和新發現礦產地,全面分析勘查開發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合理選擇綜合評價指標,綜合評價其礦產資源潛力、技術經濟可行性和環境影響狀況。根據綜合評價結果,將找礦靶區和新發現礦產地劃分為優先部署區、一般部署區和不宜部署3采樣和分析測試EJ/T1158。EJ/T1121。樣品分析、測試,應由通過國家認證的有資質的實驗單位承擔,執行EJ/T751。為保證分析質量,調查工作中要由項目組按規定送內、外檢樣品到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分析、檢查。其誤差率不得超過規范要求。工程測量鉆探等探礦工程應采用全站儀或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進行解析法定位測量,地質點、地質剖面等定位測量可采用手持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接收機進行米級精度定位。2000綜合研究與專題研究綜合研究綜合研究應與綜合整理相結合,貫穿于1∶50000預研究階段,應廣泛搜集已有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礦產勘查、科研、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等資料,編制工作程度圖、建造構造草圖、成礦規律草圖、資源環境綜合信息草圖、工作部署圖等圖件,為開展本次調查工作提供基礎。野外調查階段,通過各方法手段綜合調查,及時開展資料綜合分析,編制實際材料圖、建造構造圖、物化探異常圖等圖件,不斷深化區域成礦背景、成礦條件和成礦規律的認識。成果報告編制階段,對已有資料深入綜合分析,總結區域成礦規律和找礦標志,優選找礦DZ/T0079專題研究對區域成礦規律、成礦預測、找礦技術方法和新發現的礦種、礦床類型以及其他制約找礦突破的地質問題和資源綜合利用問題等可設專題研究課題。質量檢查與野外驗收質量檢查質量檢查主要依據項目的任務書、設計書及其審批意見和相關技術規范。質量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工作部署和工作量的使用是否合理得當,原始資料是否真實、齊全、清晰、符合野外實際情況;原始資料管理是否規范;日常整理、登記是否規范及時;階段性的綜合整理與研究是否及時完整等。(100%)2010%。100%的現場檢查。3-5質量檢查結論要準確,檢查記錄或專家意見等資料要齊全,并作為技術資料歸檔保存。項目組應根據專家意見進行整改,寫出書面整改報告。野外驗收驗收條件包括:已完成設計規定的野外工作及主要實物工作量;原始資料齊全準確,并進行了整理、質量檢查和編目造冊;進行了必要的綜合整理,編寫了項目野外工作總結。驗收資料包括:野外原始圖件,野外記錄本、記錄卡片,原始數據記錄、相冊、表格;探礦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原始資料,其他各類野外原始編錄資料及相應的圖件;初步解釋成果資料、初步綜合整理資料、綜合研究階段性成果資料;質量檢查記錄;野外工作總結;原始資料清單及其他相關資料;相關數據庫。驗收要求包括:野外驗收主要依據項目的任務書、設計書及其審批意見和相關技術規范;野外驗收內容主要包括: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合理性、原始地質編錄資料質量、放射性及其他物化探測量原始資料質量、樣品測試質量、綜合整理、綜合研究質量、質量體系運行情況和工作質量、野外工作總結情況;20%;3-7未通過野外驗收的,不得轉入成果報告編制階段。成果編制與提交報告編寫I。圖件編制圖件內容(化成礦規律圖:以區域成礦要素圖為底圖,全面標示區內礦產地、礦(化)點的礦種、類型、成因、規模、時代,物化遙調查推斷解譯的與成礦有關的隱伏巖體、區域構造等特征,各類局部異常分布及特征,礦產綜合檢查及已有礦產勘查工作的成果等信息。(包括已有礦產地、新發現礦產地、找礦靶區及潛在鈾礦資源預測結果、礦化點等)、技術經濟要素(包括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等)和地質環境要素(包括各類保護區分布范圍,礦山尾礦庫和廢石堆、地質災害危險區及隱患點等所處位置等)信息。基本要求按調查區編制礦產地質圖(I)、成礦規律圖、礦產預測圖和資源環境綜合信息圖。油田區/煤田區的鈾礦調查可根據實際需要編制相關專題圖件。1∶50000DZ/T01792000(CGCS2000)。數據庫建設數據庫建設內容原始資料數據庫建設內容包括:工作底圖數據;野外數據包括遙感解譯、礦產地質專項填圖、地球物理調查、技術經濟條件調查、地質環境調查、鉆探采集的相關數據;實際材料圖;各類測試數據及其數據質量分析數據;資料文檔包括搜集到的各類基礎地質、礦產地質、物探、化探、遙感、技術經濟條件、地質環境條件、科研、礦產勘查與開發等數據。成果資料數據庫建設內容包括:編稿原圖、礦產地質圖、成礦規律圖、礦產預測圖、資源環境綜合信息圖、物化遙成果圖、探礦工程素描圖(柱狀圖)、專題研究圖等各類圖件和空間數據庫;典型礦床成礦要素圖、找礦預測綜合信息圖,巖相古地理圖、沉積等厚圖,資源潛力評價系列圖件;預測區圈定及潛在鈾礦資源預測、找礦靶區優選與分類,找礦靶區和新發現礦產地資源潛力、技術經濟可行性和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數據(表)等;(、礦產信息卡片(見附錄F)K)等;元數據。基本要求包括:數據庫建設貫穿礦產地質調查全過程,數據庫建庫流程與具體工作流程一致;不同工作階段的數據庫建設應在相應階段完成,以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繼承性;DD2006—06DD2006—05數據庫建庫應采用數字地質調查系統及其他相關軟件;原始資料數據庫驗收與野外驗收同步,成果數據庫驗收與成果報告驗收同步,驗收內容包括數據內容和數據質量。成果提交應提交紙介質和電子介質成果,包括:成果報告及調查區礦產地質圖、成礦規律圖、礦產預測圖、資源環境綜合信息圖以及其他附圖、附表、附件和數據庫等;1∶50000礦產信息卡片(見附錄F);找礦靶區綜合信息登記表(見附錄J)。資料匯交按照DZ/T0273PAGEPAGE21PAGEPAGE22附錄A(資料性)常用物化探技術方法一覽表表A.1給出了常用物化探技術方法的目的任務、部署原則和工作內容。表A.1常用物化探技術方法的目的任務、部署原則和工作內容一覽表工作方法目的任務部署原則工作內容氡及其子體測量大致了解放射性異常特征,推斷異常與深部地層、構造和鈾礦化的關系,為圈定鈾找礦靶區提供依據在盆地或山谷淺盆地覆蓋區成用溝系測量氡或其子體測量,解釋推斷γ總量測量大致了解調查區不同地質體伽瑪背景值,研究區域伽瑪場的分布特征及其與地層、巖性、構造和鈾礦化的關系,為圈定鈾找礦遠景區和找礦靶區提供依據氡氣測量的基巖出露或盆地覆蓋面測量總量測量;推斷解釋能譜測量大致了解調查區不同地質體中鈾、釷、鉀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區內放射性元素遷移特征,為預測鈾找礦遠景區或找礦靶區提供基礎資料收集已有的航放資料;基巖出露或淺盆地覆蓋區剖面測量料;能譜測量;推斷解釋鉆探巖心放射性物探編錄發現放射性異常(礦體)位置,指導取樣施工的所有鉆孔全孔巖心伽瑪加貝塔法測量鉆孔γ測井測定巖(礦)石的γ照射量率,確定鈾礦層起止深度、品位和厚度,測定參數孔鐳氡放射性平衡系數施工的所有鉆孔進行γ測井。參數孔測定鐳氡放射性平衡系數全孔測量地球物理測井確定鈾礦體的空間位置、品位和厚度;劃分鉆孔巖性,提供巖層的物性參數;確定含礦含水層、隔水層的空間位置、厚度,研究含水層的孔隙度和滲透率;測定鉆孔頂角、方位角及井徑,評價成建井質量;研究地質構造及沉積環境施工的所有鉆孔全孔測量鈾礦水化學找礦大致了解調查區水放射性異常特征,尋找異常區(片),推斷異常與深部鈾礦化的關系,為圈定鈾找礦靶區提供依據一般應部署在有利的鈾成礦地質單元或鈾礦地質工作程度較低測量地下水露頭測量、取樣分析、井水氡測量、異常劃分評價、編制圖件,推斷解釋地震測量確定調查區隆起、斷裂等與鈾成礦關系密切的地質構造和隱伏古河床及其砂體等地質特征,為圈定找礦靶區、鉆孔布置、評價資源潛力等提供地球物理依據成礦遠景區的資料二次開發為為主三維地震資料二次開發,二維地震剖面測量,推斷解釋電(磁)法測量確定調查區隆起、斷裂等地質構造和隱伏古河床及其砂體等地質特征,為圈定找礦靶區和鉆孔布置、評價資源潛力等提供地球物理依據航電資料二次開發為主;盆地淺盆地覆蓋區剖面測量為主收集分析航電重力測量大致了解調查區隆起、斷裂等構造,分析成礦地質條件資料二次開發為主料;推斷解釋磁法測量大致了解調查區隆起、斷裂等構造,分析成礦地質條件資料二次開發為主附錄B(資料性)項目概況目的任務調查區范圍和地理條件礦權登記情況以往地質工作程度以往區域地質工作以往礦產地質工作涉及本次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的科研工作以往工作評述本次工作情況地質背景及成礦特征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已知典型礦床地質特征調查區地質特征和成礦地質條件工作部署總體思路和工作部署原則總體工作部署年度工作安排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遙感地質調查礦產勘查資料二次開發和老井復查鈾礦產地質填圖與編圖放射性測量磁法、地震、重力和電(磁)法測量水文地質調查礦產綜合檢查鉆探資源潛力評價與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資源預測技術經濟評價環境影響評價資源環境綜合評價采樣和分析測試工程測量綜合整理與綜合研究專題研究實物工作量預期提交成果1:50000組織機構及人員安排組織管理項目組人員構成項目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基本情況經費預算預算說明預算表質量保障與安全措施項目全面質量管理辦法及質量保證措施安全及勞動保護措施設備使用及購置計劃績效分析附圖、附表、附件附錄C(資料性)鉆孔放射性異常登記表表C.1給出了鉆孔放射性異常登記表。表C.1鉆孔放射性異常登記表項目名稱:登記日期: 登記單位: 登記者: 審核人:鉆孔編號坐標工區名稱終孔孔深m異常值γ、PA/kg、深度區間m異常厚度m巖性層位與煤、油氣關系a異常評價bXYHma與煤、油氣層關系:在主煤、油氣層上還是下或中間,多少米;鉆孔中自然伽瑪數值均小于異常下限時,在異常值范圍填寫無異常即可。b異常評價:對放射性異常是否為礦致異常進行推斷評價,分為非礦致異常、礦致異常(潛在鈾礦孔)、可能礦致異常(潛在鈾礦化孔)、性質不清。附錄D(資料性)氡射氣異常登記表表D.1給出了氡射氣異常登記表。表D.1氡射氣異常登記表項目名稱:儀器型號:測量人:填表人:編號:測量人:日期:序號異常編號異常位置發現日期異常規模異常值Bq/m3地質概況評價意見備注長度m寬度m底數一般最高附錄E(規范性)放射性儀器“三性”要求準確性(或γ+βγ測井儀等放射性均應在國家Ⅲ級資質以上的放射性勘查計量5%,獲取計量站合格證書,才能使用。儀器應每年檢定一次,并在有效期內使用。檢修或更換主要元器件之后,必須重新檢定。一致性7~1310%,每月檢查一次。填寫放射性儀器一致性記錄表(表E.1)。表E.1放射性儀器一致性記錄表項目名稱: 儀器型號:檢查日期: 地 點: 本底值:檢查人: 審核人:儀器編號測量值nC/(kg?h)anC/(kg?h)QbnC/(kg?h)Δc3%a次(10)測量平均值nC/(kg?h);bnC/(kg?h)。c相對誤差。穩定性總體要求使用的每臺放射性儀器應進行短期穩定性和長期穩定性檢查,其相對誤差應小于±10%。E.3.2短期穩定性h,計算相對誤差(見式E.1)。填寫放射性儀器短期穩定性記錄表(見表E.2)ˉy–ˉˉ0??=ˉˉ× (E.1)0式中:δ—相對誤差,單位為%;y—第j組測量平均值,單位為納庫每千克小時[nC/(kg?h)];—第1組測量平均值,單位為納庫每千克小時[nC/(kg?h)]。表E.2 放射性儀器短期穩定性記錄表項目名稱地點檢查人審核人日期:儀器型號編號探測器類型標準源號強度校正場底數序號時間讀數cps平均值cps誤差%123456789評述:E.3.3長期穩定性5個10(見式E.2)。填寫放射性儀器長期穩定性記錄表(見表E.3)。ˉˉδ=ˉy–ˉˉ×ˉˉ式中:δ—相對誤差,單位為%;j—每次測量平均值,單位為納庫每千克小時[nC/(kg?h)];ˉˉ1(30)測量平均值,單位為納庫每千克小時[nC/(kg?h)]。表E.3 放射性儀器長期穩定性檢查記錄表項目名稱:儀器型號編號:檢查人:審核人:檢查日期:地點:序號時間測量值nC/(kg?h)平均值nC/(kg?h)標準值nC/(kg?h)誤差%123451工作前工作后2工作前工作后3工作前工作后4工作前工作后5工作前工作后6工作前工作后7工作前工作后8工作前工作后9工作前工作后附錄F(資料性)礦產信息卡片見表F.1表F.1礦產信息卡片類別:礦產地□/礦點□/礦化點□ 編號:內容描述備注名稱XX省XX縣XX(地名)XX(礦種)礦交通位置中心經、緯度坐標礦種共(伴)生礦資源礦床成因類型/工業類型成礦時代礦區地質情況控礦因素等礦體特征礦物組成、礦石密度、有益有害組分等找礦標志地質勘查程度主要勘查技術方法及完成工作量開采利用情況或開發利用前景資料來源是否為新發現是( ) 否( )填表人: 審核人: 日期:附錄G(資料性)表G.1給出了找礦靶區分類。表G.1找礦靶區分類表分類要素類 型A類B類C類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區域地層、構造、水文地質及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放射性物探、遙感圖像解釋結果表明區域成礦條件有利。區域地層、構造、水文地質及地球化學、地球物理、遙感圖像解釋結果表明區域成礦條件較有利。區域構造、地層、水文地質及地球化學、地球物理、遙感圖像解釋結果表明區域成礦條件較有利。靶區成礦地質條件與已知礦床找礦預測模型吻合程度高,含礦建造、控礦構造、找礦標志等基本清楚。與已知礦床找礦預測模型吻合程度較高,含礦建造、控礦構造等比較清楚。含礦建造、控礦構造等不甚清楚。礦產情況有已知礦產地/新發現礦產地。或通過礦產檢查發現符合一般工業指標要求的礦體,主要礦體深部有3個以上見礦工程。有已知礦點/新發現礦點;或通過礦產檢查發現鈾礦體。有礦(化)點;或有成片成帶分布的潛在鈾礦孔或潛在鈾礦化孔;孤立鉆孔為潛在鈾礦孔;有物化遙異常。蝕變特征反映與成礦有關的蝕變作用強烈、規模較大、分帶明顯。雖反映與成礦有關的蝕變作用強烈,但規模較小,分帶欠佳。蝕變較弱。推斷、解釋通過與同類型已知礦床的區域地球物理和放射性場和局部異常通過與同類型已知礦床的區域地球物理和放射性場和局部異常特征對比,礦致異常的可能性較大,但具有多解性。對地球物理資料推斷解釋依據不足。及異常特征遙感異常或蝕變異常信息與已知同類型礦床具有可比性。有遙感異常或蝕變異常信息,與已知礦床的可比性較差。遙感異常不明顯。部署建議優先部署勘查工作。可供部署勘查工作。可進一步部署調查評價工作。附錄H(資料性)經工程驗證的潛在礦產資源預測技術要求工業指標H.1。表H.1地浸砂巖型鈾礦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預測一般工業指標一覽表砂巖型鈾礦潛在資源類別邊界品位%鈾量kg/m2允許最大可滲透夾層厚度m其他要求一半以上礦體埋深小于500mⅠ0.0101.07(粒級<0.06級別巖性為非滲透層;小于0.3m潛在資源預測量;0.3m~1.0m1.0m為隔水層。Ⅱ0.0100.57Ⅲ0.0050.57一半以上礦體埋深大于500mⅠ0.0102.07Ⅱ0.0101.07Ⅲ0.0051.07DZ/T01990.03300m300m0.030.70.7m。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資源預測條件地質研究程度工區地質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地層層序、巖性等特征及與成礦的關系。大致查明主要構造的空間分布、發育程度及與成礦的關系。大致查明巖漿巖的巖類、巖相、巖性特點及與成礦的關系。大致查明變質作用的性質、強度、相帶分布及其對礦床形成或改造的影響。通過地質調查或與同類型礦山類比,大致了解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初步判斷礦床的成因類型。礦體地質研究程度大致查明礦體圍巖的地質特征。大致查明主要夾石的巖性、產狀和形態變化。大致了解了開采技術條件;大致了解了鈾鐳平衡特征。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的預測所依據的數據有限,可信度較低。工程控制程度(基本工程間距大致相2~3),并結合地質規律、礦床特征合理推測的或依據可靠的物化探異常所圈定的范圍內,預測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資源。1kg/2~3kg/2面積為800m×200m3kg/者,1600m×200;同一砂(層)2~31/21/41/47PA/kg800m400m。1/2≥0.1≥1kg/2時,該煤田或油氣田勘查鉆孔可視同見礦驗證工程參與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預測。調查區所獲鈾礦潛在資源依據見礦驗證鉆孔預測的鈾礦資源,除勘查示范項目之外,均為經工程驗證的潛在鈾礦資源。附錄I(資料性)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調查報告編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