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廣雅中學200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高二地理必修三模塊考試(文科)
說明內容:本卷共8頁,分第I卷和第H卷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I
卷(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
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第H卷(綜合題)答案答在答題卷,
不得超越答題范圍,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第I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5分,共75分)
1.關于區域的敘述錯誤的是
A.區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個可度量的實體
B.區域劃分的指標有自然、經濟和社會的某一方面,也有綜合性的
C.按照指標的不同,區域可分為自然區、經濟區、文化區、行政區、綜合區等
D.區域內部地理環境完全一致,區域與區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
2.下列區域具有明確邊界的是
①行政區②自然帶③熱量帶④干濕地區⑤三江平原⑥山東省青島市
A.①②③B.??⑤C.①⑤⑥D.①⑥
3.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兩個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氣候和地貌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讀某區域圖,回答4—6題。
4.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相比,圖示平原地區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條件是
A.交通發達
B.單位面積產量高
C.水熱條件好
D.人均耕地面積廣
5.圖示平原地區的主要土壤是
A.黑土和黑鈣土B.黃土
C.紫色土D.水稻土
6.我國政府下令停止開墾當地的沼澤地,
A.土壤十分貧瘠B.開發的成本太高
C.糧食過剩,價格下降D.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回答7-9題。
7.某興趣小組要對學校所在城市的公交布局進行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議,運用了GIS系統。
在GIS數據庫中,須調用的專題圖層有
①地形圖層②交通圖層③氣候圖層④人口圖層⑤商業網點圖層
⑥水系圖層⑦管網圖層⑧城市圖層
A.①②⑤⑥B.③④⑤⑦C.②④⑤⑧D.⑤⑥⑦⑧
8.從衛星云圖上能清晰看到臺風中心的位置,其衛星云圖的獲取來自
A.RS技術B.GIS技術C.GPS技術D.觀測資料
9.利用GPS衛星定位時,地面上任何一點,在任意時刻,上空至少有
A.一顆GPS衛星B.二顆GPS衛星C.三顆GPS衛星D.四顆GPS衛星
讀下圖,回答10T1題。
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圖
10.關于兩個三角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圖是珠江三角洲B.乙圖有京滬鐵路經過
C.甲乙兩地石油資源都豐富D.甲圖有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11.利用各自優越的地理位置,兩地都發展了
A.淡水養殖業B.甘蔗種植業C.甜菜種植業D.棉花種植業
12.關于“南水北調”工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東線輸水通過京杭運河自流到華北地區B.東線要先治污后調水
C.西線主要解決華北地區的缺水問題D.中線的調水量最大
2008年3月20日5時50分左右,黃河內蒙古杭錦旗獨貴塔拉奎素段大堤發生一處潰堤,
回答13—14題。
13.導致此次黃河潰堤的自然災害是
A.凌汛B.地上河C.堤壩年久失修D.暴雨
14.該旗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
A.水土流失B.土地鹽堿化C.石漠化D.沙漠化
水土流失是形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自然景觀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約16億噸,據此
回答15—17題。
15.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種草
16.黃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銳,關鍵問題在于
A.植被破壞B.人口過度增長C.貧困D.環境惡化
17.黃土高原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
A.經濟可持續發展B.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C.生態可持續發展D.減少污水排放量
右圖為我國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回答18—19題。
18.圖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現在
洲
綠
泊
A.冬季B.秋季湖
漠
C.春季D.夏季沙
路
佚
落
19.與華北平原相比,圖中綠洲發展農業生產聚
節
季
的優勢條件是河
A.太陽輻射強B.熱量充足
C.水資源豐富D.土壤肥沃
讀某國國情簡表,據材料回答20—22題。
面積1.4X104km2
人口和民族427萬,3/4以上為猶太人
國土特征50%以上為沙漠;鹽堿地面積廣
農業特點種植業尤為發達
水肥利用率80%?90%
20.從自然條件分析,該國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性條件是
A.勞動力B.水源C.市場D.農業科技
21.該國鹽堿地面積廣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A.氣候干燥B.不合理的灌溉C.種植業發達D.圍海造田
22.該國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比較差,但種植業發達,主要受益于
A.廣闊的國內市場B.發達的交通運輸
C.先進的農業科技D.傳統的耕作經驗
23.解決圖示地區農村能源問題的有效措施是
A.開發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
B.大辦沼氣和營造速生薪炭林
C.大力推廣生活用油和煤氣等
D.大力開發油氣資源和水電資源
長期以來,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較為
脆弱。據此回答24—25題。
24.漢代以來,塔里木盆地南緣人類生產活動范圍沿河流
遷移的總趨勢是
A.從下游向上游方向遷移B.往返遷移
C.從上游向下游方向遷移D.向兩側遷移
25.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的關鍵是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補給
C.下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D.上中游和下游地區均衡利用河水
我國為了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建設了許多防護林體系,其中規模較大的是“三北”防
護林和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據此回答26—27題。
26.“三北”防護林所起的主要的環保功效是
A.吸煙除塵B.美化環境C.防風固沙D.凈化空氣
27.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所起的生態作用是
A.涵養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
C.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D.凈化空氣、吸煙除塵
28.目前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
①剛果盆地②東南亞③南亞④非洲中東部⑤亞馬孫平原
A.①④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①@?
2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亞馬孫熱帶雨林有地球之腎之稱
B.馬達加斯加島東側、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部沿海等地熱帶雨林分布屬于非地帶性
C.蒙古包是遷移農業的表征
D.熱帶雨林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高
30.山西省環境污染的主要根源是
A.露天開采B.礦區道路的鋪設
C.開礦井巷道的建設D.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31.山西能源基地己成為我國最大火電生產基地,其電力主要輸往
A.西北地區B.華北地區C.東北地區D.華南地區
32.關于我國能源供求面臨的挑戰的敘述,正確的有:①人均資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費量
高③單位產值能耗低④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
2008年12月16日,中國首個一次核準六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總投資近七百億元人民
幣、迄今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項目——廣東陽江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后預計每年上
網電量為四百五十億千瓦時。回答33—34題。
33.關于我國目前能源的敘述,不可信的是
A.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B.我國水能資源豐富
C.石油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居第二位D.核能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居第三位
34.此時在廣東陽江開建迄今中國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項目,原因不包括
A.擴大內需B.國家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提高
C.接近能源消費市場D.接近能源產地
35.圍繞能源開發,山西省構建的產業鏈是
煤一電--鋁②煤一焦一化③煤一氣…液④煤--鐵一鋼⑤煤一電一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讀“我國能源調運”圖,回答36—38題。
36.圖中①、②、③三條運輸路線輸送的主要能源分別為
A.煤炭、天然氣、水電B.石油、天然氣、煤炭
C.天然氣、石油、水電D.煤炭、石油、天然氣
37.“西氣東輸”對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發展的主要意義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區能源開發及相關工業的發展
②有利于改變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
③不利于西部農業的發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減輕東部能源壓力,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⑤“西氣東輸”主干管線沿線酸雨會增多
⑥拉動“西氣東輸”主干管線沿線相關產業
A.①②③@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
田納西河流域是一個具有防洪、航運、發電、供
水、養魚、旅游等綜合效益的水利網。據此回答
38—42題。
38.關于流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冬末和早春是河流的主汛期B.夏季多持續性降雨,且多暴雨
C.河流發源于美國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脈D.流域的水汽主要來自太平洋和大西洋
39.關于流域水文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①水系發達,支流眾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③水量豐富,流量不穩定④
礦產資源豐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0.田納西河流域進行綜合開發的核心是
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B.梯級開發
C.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治理D.對資源的綜合開發
41.田納西河流域的平原區,是美國農業帶中的
A.乳畜帶B.小麥帶C.棉花帶D.畜牧和灌溉混合農業區
42.田納西河流域工業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為
A.修大壩,使通航條件大為改善
B.旅游業帶來經濟收入
C.大規模的水電開發,促進了高耗能工業的發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納西河的水質
隨著區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有學者提出中國宏觀區域經濟的“新三大地帶”的劃分方案,
分為東北及東部沿海地帶、中部及近西部地帶、遠西部地帶。讀圖和表格,完成43—44題。
2003年中國“新三大地帶”的基本情況(資料來源:2004年國家統計年鑒)
面積人口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
地帶
比重(%)比重(%)比重(%)值阮/人)
東北及東部沿海17.842.963.615936
中部及近西部32.653.133.06680
遠西部49.84.03.49168
43.以下省區中全部屬于遠西部地帶的是
A.新疆、青海、甘肅、寧夏B.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
C.新疆、西藏、云南、甘肅、D.西藏、內蒙古、甘肅、寧夏
44.我國西部地帶今后經濟發展應注重的問題是
A.有步驟地重點治理和開發大江大河、能源、礦產等資源
B.大力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邊境貿易,擴大旅游創匯
C.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大力發展綠洲農業和林牧業
I).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天然林草,因地制宜的退耕還林還草
45.我國水量最大和汛期最長的河流分別是
A.長江、黃河B.長江、珠江C.黑龍江、長江D.長江、淮河
讀我國部分省市區1996—2004年耕地變化情況表,回答46—48題:
1996—2004年我國部分省區耕地變化情況表(注:耕地面積和人口均為1996年數據)
1996—2004年耕地減少去向比重現)
耕地人口
區域減少面積建設占災毀耕生態退農業結構調
面積(血2)(萬人)
(Km2)用地耕整
內蒙
5568922321009.601.782.2695.260.69
古
甘肅348602467374.202.360.5591.245.84
廣東235256961248.6013.761.231.8883.12
江蘇447207110344.8037.273.268.7150.77
福建12135326166.5036.618.372.4452.58
寧夏8110495373.602.290.2096.560.94
陜西344743543935.002.673.5773.3720.40
46.上表中人均耕地面積最大的省區是
A.內蒙古B.甘肅C.福建D.寧夏
47.生態退耕面積最大的省區是
A.寧夏B.內蒙古C.甘肅D.陜西
48.因農業結構調整而造成耕地減少最多的的省區是
A.江蘇B.福建C.廣東
右圖是我國某河干流一個水文站測得的全年各
月流量統計圖,據此回答49—50題。
49.該河位于我國
A.西北地區B.華北地區
C.東北地區D.南方地區
50.該河流域適合種植的經濟作物是
A.小麥B.甜菜
C.棉花D.小米
第H卷
二、綜合題(共25分)
51.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引黃濟青工程(下圖)是山東省引黃河水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
程。工程采用了明渠輸水至青島布,以解決城市供水和輸水渠沿線農業用水。(8分)
(1)跨流域調水的根本原因是_和__所造成的。
(2)圖中地形以——為主,從工程的設計上可知該區域地勢—高—低。
(3)黃河沿河地區能源資源卡富,沿線上,利用不同的能源資源重點發展了不同的工業部
門。通過開發上游的資源,為蘭州發展化學、冶金等多種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中
游利用資源,在內蒙古、山西等省區發展高能耗工業;下游利用豐富的
資源發展化學工業。
52.人們把“天府”與“物華天寶、安居樂業”聯系起來。叫做“天府”的地方應該自然條
件優越,物產豐富。2008年,中國評選出新的十大“天府”,讀圖回答下列各題(9分)
十大“新天府”位置示意圖
宇足平黑1U
4山東睪島
濾*谷,
、9蘇北平原
成B平原
布大:
(1)三江平原是我國著名濕地,濕地與、并稱為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
(2)伊梨河谷和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區農業發展均在河谷地帶發展,但主導區位不一樣。
伊梨河谷農業發展主要考慮的因素是: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區農業發展主要考
慮的因素是.
(3)呼倫貝爾地區可能導致的環境問題是。
(4)“新天府”中屬于西部經濟地帶的共個,屬于中溫帶的有個,分
布在第二階梯的有個,著名甘蔗產地有個。
53.煤炭是我國最主要的一次能源,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對煤炭的需求也將保持
快速增長。讀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1)我國煤炭資源的地理分布特點是:①以—(山
脈名稱)一線為界西多東少;②以(山脈名稱)一線為界北多
南少;
(2)我國煤炭運輸的大格局是,其主要運輸方式是和o
廣東廣雅中學200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文科)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L5分)
1.D區域內部地理環境并非完全一致,只是相對一致.
2.D行政界線有明確的邊界.
3.B
4.D圖示區域是東北平原,東北平原地廣人稀.
5.A
6.D
7.C
S.ARS主要獲取信息11
9.D靜止物體定位至少要3顆衛星,運動物體定位至少要4顆衛星.
10.D
11.A
12.B東線的南段要抽水,西線主要解決西北地區缺水問題,中線調水量最少
13.A河流發生凌汛的條件是首先要有結冰期,其次要有從低緯向高緯流動的河段,黃河
在上游、下游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可以發生凌汛.B地上河段位于黃河下游,而內蓑古段
主要在上游。D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此時(3月20日)不可能出現暴雨。
14.D
15.D
16.B
17.C在可持續發展系統中,生態持續發展是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是條件,社會持續發展
是目的.
IS.D圖示區域是我國西北內陸區域(塔里木盆地或準格爾盆地等地),河流、湖泊水主要
來自高山上的冰雪融水,融水的多少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夏季溫度高,融水最多,湖
水水量最大"
19.A
20.B該國是以色列,氣候干旱,沙漠廣布,但利用農業噴灌、湎灌、海水淡化等技術,
農業不但能目洽,曲且大量出口.
21.B
22.c
23.B圖示區域風能、太陽能、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并不豐富.
24.A
25.D
26.C
21.A
28.D
29.B三處熱帶雨林都是由暖流的增溫噌濕、迎信風坡降水多等因素造成,屬于非地帶性.
30.D
31.B關于西電東送:①北、中、南三路送電格局.②北線主要是將黃河上游豐富的水電
和山西裝西的坑口火電送往京津唐地區和山東省③中線主要是將長江干支流的水電站開
發出來送往華東地區;④南線主要是將南盤江、紅水河干流、瀾滄江干流和烏江干流梯
級電站開發出來東送華南地區.
32.D
33.D目前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煤66。。、石油23。。、水8。。、天然氣3。。
34.D核電站由于原料(鈿)需求量非常少,所以其往往接近能源消費市場.
35.C
36.A
37.D
3S.A田納西河流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末春初降水多.發源于美國東部的阿
巴拉契亞山脈西坡.
39.A注意讀提干,水文特征不包括礦產資源.
40.B
41.C
42.C
43.B
44.D
45.B我國降水主要是鋒面雨,因此從南向北我國河流汛期越來越短。
46.A人均耕她面積=耕地面積人口
47.B生態退耕面積=減少面積X生態退耕百分比
4S.C農業結構調整造成耕地減少量=減少面積X農業結構調整百分比
49.C該河有兩個汛期;我國東北河流有兩個汛期,春汛由季節性積雪融水造成,夏汛由
大氣降水造成.
5n.B注意提干,是經濟作物,不是糧食作物,東北地區的經濟作物是甜菜、亞麻、大豆
等.
第二卷
二、綜合量(共25分)
51.(1)資源分布不均經濟發展水平
(2)山地丘陵東南西北
(3)水能煤炭石油
52.(1)森林海洋
(2)水源熱量
(3)土地荒漠化(沙化)
(4)4442
53.(1)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雪峰山昆侖山一秦嶺~
(2)北煤南運鐵路水運
2009年下學期高二年級地理科期末考試試卷(文科)
時量:90分鐘總分:100分
第I卷(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下面各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請把
正確的選項填在后面的答題表中.)
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相鄰的兩個省級單位是
A.K、MB.K、N
C.L、MD.L、N
2.N中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是
A.維吾爾族B.哈薩克族
C.蒙古族D.藏族
下圖表示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據此
完成第3題。,.…
3.對圖中省份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省分別位于第二和第三
級階梯,
B.丙、丁兩省均位于同一溫度帶
C.甲、乙兩省以山地為界
D.丙、丁兩省以河流為界
4.以下各組省區中,按緯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是
A.湘、鄂、遼、寧B.川、貴、陜、內蒙古
C.瓊、浙、蘇、滬D.贛、皖、魯、冀
5.北回歸線從東向西穿過的省(區),與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
A.高山族漢族壯族傣族B.漢族壯族傣族高山族
C.壯族傣族高山族漢族D.傣族壯族漢族高山族
6.山脈①兩側的地形區分別是.…
A.東側為華北平原,西側為黃土高原B.東側為東北平原,西側為內蒙古高原
C.東側為內蒙古高原,西側為東北平原D.東側為黃土高原,西側為華北平原
7.山脈②兩側地形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分別是
A.東側為水稻,西側為谷子B.東側為水稻,西側為冬小麥
C.東側為春小麥,西側為水稻D.東側為冬小麥,西側為谷子
8.山脈④兩側分別屬于
A.東側屬長江水系,西側屬閩江水系B.東側屬海河水系,西側屬黃河水系
C.東側屬珠江水系,西側屬長江水系D.東側屬閩江水系,西側屬長江水系
9.關于四條山脈共同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四條山脈都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上B.四條山脈都位于兩省交界處
C.四條山脈的東南側降水比較豐富D.四條山脈兩側的農業類型都不同
讀下圖回答10T1題:
10、H經線穿越的我國大地形區有
A、內蒙古圖原、黃土高原、青藏局原、玄貴局原
B、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
C、黃土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
D、準喝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11、E緯線穿過的我國省級行政單位有
A、山東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B、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
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河北省、遼寧省D、江蘇省、
河南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
12.讀下面沿東經109°線(北緯32°—37°之間)剖面圖,完成下列要求。
賈島名句”馬前桃花馬后雪”是詩人在圖中條線路途中有感而發
的。
A、a
B、b
C、c
D、d
13、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有一大亮點,以對聯的形式描繪我國各省區的突出特點,如:①
“蒼松雪嶺,沃野龍江稻谷香”②“碧草氈房,春風馬背牛羊壯”③“瓊海獨天大手筆,五
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以上四句對聯描寫的分別是
A、黑龍江、內蒙古、海南、云南B、內蒙古、黑龍江、海南、云南
C、內蒙古、海南、黑龍江、云南I)、云南、黑龍江、內蒙古、海南
讀我國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圖(右圖),回答14—15題。14、在下面①②③④四幅地形剖面圖
中與右圖四大盆地分布位置對應一致的是
A.①②③④四圖分別對應acbd四地點
B.①②③④四圖分別對應bead四地點
C.①②③④四圖分別對應dabc四地點
D.①②③④四圖分別對應dcab四地點
15、下列關于圖中的四大盆地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①盆地具有紫色土壤,是我國水稻、油菜
的主要產區②因生產石油、鹽、鉛鋅而被人們稱為“聚寶盆”③盆地分布有世界最大的流
動沙丘④盆地被昆侖山和天山環繞
A.①B.②C.③D.@
16、下列關于區域空間分布形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農業表現為面狀②交通運輸線路表現為線狀和網絡狀③城市和工業表現為島狀④城
市群和工業區表現為點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下列特點屬于工業化發展階段的是:
A、區域內部的經濟差異比較小,處于低水平的平衡狀態
B、區域內部的發展差異逐漸縮小,趨于高水平分的平衡
C、區域開放程度逐步提高..…
D、區域開放程度大幅度增強
18、關于我國東部地區建設發展方向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對外貿易、國際金融、海洋開發基地B、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旅游產業
C、能源和原材料生產基地D、商品糧及農林牧漁產品生產基地
19、關于我國東、中、西部出現的經濟發展地帶性差異的分析,正確的是
A、東部地帶自然條件優越,三個地帶經濟差異主要是自然原因差異造成的
B、主要是社會原因,因為東部早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
C、主要是經濟原因,因為東部地區生產力水平高
D、是系列自然、社會和經濟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20、西氣東輸工程對中西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產生的不利影響是:
A、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B、發展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工業
C、增加就業機會,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D、對管道途經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21、南水北調的東線、中線都可以到達的城市是:
A、天津B、北京C、煙臺D、威海
某調查小組對某地方圓1000米范圍內進行了生態調查,其生態狀況如圖示。據此回答
22—23題.
?井
/WSWXWWXXSXSXSWXXWXVi22、最可能形成該地這種生態特征的人類活動是
KXXWXXXWWXXWXWWWXXW光禿表面
AXXXXWWX''■*^xxxx\x\x\\\.1A.濫采礦產B.濫墾耕地
JkXWXXSXXyf
kwXXXWY;;
Iwxxxwv;;?]稀疏雜草C.濫伐森林D.過度放牧
、w、、q;?;港舞酒
卜2'、忒::>T:;Xwwxw'J
2\23、該生態現象最可能出現在
Jj^xwwxxy口灌木從
\x\xwxxx\wCwwww/A.云貴高原B.江南丘陵
*x\\x\x\x\xxxxxxxw\xxx\x\>
C.內蒙古高原D.黃土高原
j]草本植被及灌木
24、過去洞庭湖不斷萎縮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積②人工圍墾③周邊地區灌溉用水量增加④氣候干旱,蒸發旺盛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
25、洞庭湖區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銳,從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②立體養殖,綜合開發資源③開發旅游資源,發展第三產業
④修建水電站,開發水能資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閱讀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示意圖.回答26—27題。…
26.該河流開發的核心環節是
A.發電B.防洪
C.養殖D.梯級開發
27.下列關于田納西河的敘述,
正確的是
①發源于落基山脈東坡
②發源于阿巴拉契亞山脈西坡③是
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④是美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8.下列關于地理信息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地理信息技術被稱為“3S”技術,即RS、GPS、GIS
B、地理信息技術是指獲取、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空間信息的現代技術
C、應用地理信息技術,不可以模擬特定區域的全過程。只能預測、預報區域內可能發
生的災害或環境變化
D、地理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資源調查、環境監測、自然環境防御和監測等
29.利用“嫦娥一號”月球衛星,探測月球表面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鈦、鐵等14種元素的
含量和分布,這種應用屬于
A.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B.全球定位系統在野外測繪領域的應用
C.遙感技術在資源調查領域的應用D.“數字月球”在環境資源管理領域的應用
3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GIS技術是地圖的延伸②RS技術是地圖的延伸③GPS技術可為用戶提供精確的三
維坐標?GIS技術可分別處理RS技術及GPS技術提供的圖像和數據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09年下學期高二年級地理科期末考試答題卷(文科)
第I卷(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題次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題次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第II卷(綜合題,共40分)
二、綜合題(共4小題,40分).…
31、讀下列資料,回答有關問題。(10分)
/-----資料一:外商在中國投資產業結構圖(2000年)
(制造業(63.48%)\
\/其他/資料二:不同年份外商在中國直接投資的地區比例(%)
農供的W
(1.66%產
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
東部地區93.8687.6987.7787.83
中部地區3.879.259.389.17
西部地區2.273.062.853.00
(1)資料一表明外商在中國投資的產業結構特征是;
資料二反映出外商在中國投資的地區分布特征是
(2)中西部應該采取哪些對策吸引投資?
(3)20世紀90年代以來外商在我國的投資快速增長,其原因是()(多項選擇)
A.自然條件優越B.市場潛力大C.礦產資源豐富
D.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成熟E.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產業轉移
3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鎮企業發展涌現出三種模式:蘇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溫州
模式。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蘇南模式的特征是以集體經濟為主要體制,以市場調節為主要手段,帶動經濟
全面發展。珠江三角洲模式的特征是以中外合資企業為起點,聚合海內外資金和人才,通過
市場導向,實行進口替代策略,生產“國產洋貨”,帶動整個區域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溫州
模式的特征是以個體經濟家庭經營為起點,以股份合作制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核心,以小
商品生產為主導。
材料二溫州的鄉鎮
企業分布有一個顯著特點:同一行業或同一產品成片發展,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品”
的區域經濟格局。在專業村、專'他鄉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專業商品產銷基地。同一個專業商品
產銷基地中,多家企業同時生產同一種面向市場的最終產品,企業間互不聯系。
(1)圖中a所示地域鄉鎮企業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是什么?(4分)
(2)圖b所示地域與a、c兩地相比較,促使該地區鄉鎮企業實施這種發展模式的主要區位
優勢條件是什么?目前圖b所示地域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6分)
33、閱瀆下面圖表材料,分析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我國甲、乙兩省份的重點旅游資源分布圖。
?山區W芮H
■
▲世界文化考產
.世舁文化¥自料過產
?■工風暴8星
?電心城不
材料二甲、乙兩省份2008年旅游業數據統計表。
省份旅游總收入入境旅客國內旅客
億元比07年增萬人次比07年增億人次比07年增
長長長
甲1088-10.6%70-59.1%1.75-6.0%
乙200521.3%2541.6%2.4018.2
⑴簡要分析甲、乙兩省的旅游資源條件的差異。(4分)
(2)分析甲、乙兩省旅游業發展差異的主要原因及甲省08年旅游收入明顯下降的原因。
(5分)
⑶從自然方面分析夏季到甲省旅游應注意的安全問題。(1分)
3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香格里拉地區的主要部分位于青藏高
原向川西臺地和云貴高原過渡地帶,地處
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區的交界地區,為
藏族聚居地.2003年,以香格里拉為核心
的“云南三江并流保護區”以舉世無雙的
自然風光、世界罕見的生物多樣性和各具
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在214國道建成之前,這里是鮮為人知的
“世外桃源”。目前,這里還修建了機場。
2007年,這里接待中外游客近400萬人次。
據此回答(1)一(4)題。
1)香格里拉旅游資源豐富,圖中屬于自然旅游資源的有、等
種類。(2分)
(2)制約當地旅游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o(2分)
(3)試對香格里拉的旅游資源的特色進行簡要評價。(3分)
(4)旅游業的發展對當地經濟帶來哪些積極影響?(3分)
2009年下學期高二年級地理科期末考試答案(文科)
第I卷(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鈿2分,共6D分.)
即欠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CDBDABDDCBCBADC
題這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ACADDADCABDBCCC
第n卷(綜合題,共40分)
二、綜合題(共4小題,40分)
31、(10分)
(1)產業結構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業(第二產業)(1分)
地區分布特征:①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集中程度高)(1分)②從東部向西部遞激
(東部高西部低)(1分)
(2)①提高辦事效率,優化投資環境;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③改善生態環境;④加大教
育投入,培養高素質人才;⑤擴大稅收等優患政策;⑥調整產業政策,引導投資方向.(4
分,答對其中三條即可得4分)(3)BDE(3分,選對一個得1分,錯選不得分)
32、(10分)
(1)①交通便利;②有豐富的勞動力;③工業企業協作條件好;④國家政策的支持;⑤上
海待大城市的輻射作用;⑥勞動者素質較高等(4分)
(2)①鄰近港澳,依托港澳引進外資和技術;②地處僑鄉,借助華僑和海外華人引進外
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瑜(2分)
問題:①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面臨困境;②城市建設相對落后;③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
重;④勞動力不足等(4分)
33、(10分)
甲省旅游空德效看豐類型“利衡.'從乙省的角度回答也“)(任答2
條.各2分)
(2)乙省地處經濟發達也區,交通便費.重.點景區距中心城市較近.(從甲省的角度回
答也可)(任答2條.各2分)受汶川大地震的影響(1分)
(3)應注意防止清坡(氾石流)等弱質火害(】分)
34、(10分)
(1)雪山、峽谷、湖泊?(2分,翻注2點即可)
(2)位置與交通(2分)
(3)舉世無雙的自然風光;世界罕見的生物多樣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3分)
(4)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就業機會;創匯創收.(3分)
,,里*1?
2009—2010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高二級地理科(文科)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40分,每題1分)
1.下列區域具有明確邊界的是
①行政區②自然帶③溫度帶④干濕地區⑤三江平原⑥山東省青島市
A.??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2.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兩個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氣候和地貌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3.遙感技術用于防災減災的具體監測內容包括
①旱情②水災③滑坡④農林病蟲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松樹屬于針葉樹,要把松樹與闊葉林區分開可利用
A.GIS技術B.RS技術C.GPS技術D.計算機技術
5.下列哪項不能正確表述全球定位系統(GPS)
A.GPS就是利用衛星,在全球范圍內適時進行靜態導航和定位的系統
B.GPS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空間部分、地面監控系統和用戶設備部分
C.GPS能為各類用戶提供精確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
D.GPS現在被廣泛地應用于區域地理環境的研究之中
6.為提高旅游觀賞質量,臨行前,應通過查看有關資料了解目的地,對有關資料了解應通
過
A.遙感技術B.地理信息系統
C.全球定位系統D.地理網絡與虛擬技術
讀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圖,回答7~8題。
7.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職員保密協議書
- 破壞草坪協議書
- 草原保護協議書
- 攪拌站租賃合同協議書
- 途中安全協議書
- 苗木代賣協議書
- 老年旅行協議書
- 電氣元器件合作協議書
- 租車返傭協議書
- 巧媳婦扶貧工程協議書
-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附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表)
- 土方回填施工及揚塵治理方案
- 江蘇省南通市(2024年-2025年小學六年級語文)統編版期末考試(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考英語真題含解析
- 電氣接地培訓課件
- 《甲狀腺髓樣癌》課件
- 文書模板-《因病申請低保申請書》
- 2024網絡安全技術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圖譜
- 新:惡性腫瘤免疫治療技術應用指南
- 《焊接機器人》課件
- DB52T 1211-2017 電站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并網試驗及檢測指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