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防汛防臺專項應急預案防汛防臺專項應急預案目錄1總則···············································11.1編制目的·········································11.2編制依據·········································11.3適用范圍·········································11.4工作原則·········································12概況···············································12.1地理位置及工程概況·······························12.2防汛風險分析·····································22.3防汛防臺設施·····································32.4重點防護對象·····································33組織體系···········································33.1領導機構·········································33.2工作機構·········································33.3其他·············································33.3工作職責·········································44防范與預警·········································44.1防汛準備工作·····································44.2預警信息含義·····································54.3主要防御方案·····································55應急響應···········································55.1應急響應的總體要求·······························55.2應急響應分級與行動·······························55.3人員轉移撤離方案·································105.4信息報送·········································105.5應急結束········································116后期處置··········································116.1災后救助········································116.2搶險物資補充····································126.3水毀工程修復····································126.4調查與總結······································127應急保障··········································127.1通信與信息保障··································127.2搶險與救援保障··································127.3專業保障········································127.4治安與醫療保障··································127.5物資與資金保障··································137.6社會動員保障····································138監督管理··········································138.1培訓············································138.2演習············································138.3獎懲············································138.4預案管理········································139附則··············································139.1數量概念········································149.2名詞定義········································149.3有關圖表········································14應急搶險救援預案--防汛防臺專項應急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按照國家規定的“藍、黃、橙、紅”四色預警和四級響應的要求,結合項目部的實際,為進一步提高防汛指揮調度、應急搶險和災后救助的效率,增強廣大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避險自救能力,全力避免人員傷亡、減輕災害損失,提高項目部應對防汛防臺的能力,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區域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閔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1.2編制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上海市防汛條例》等國家相關法律、規章、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以及《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專項及部門應急預案框架指南》、《上海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關于做好防汛防臺專項應急預案修編工作的通知》(滬汛辦〔2007〕57號)、《上海市閔行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閔行區防汛防臺專項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項目部內防汛防臺突發公共事件。本預案指導項目部的防汛防臺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本預案應當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及時修訂并報上級審定、備案,預案構成種類將不斷補充、完善。1.4工作原則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規范,加強管理;快速反應,協同應對;依靠科技,資源整合。防汛防臺預案要以“實行全面規劃、統籌兼顧、預防為主、及時搶險、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切實實現“三個轉變”,按照新時期防汛防臺的要求,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營造一個穩定、祥和、安全的環境。2概況2.1地理位置及工程概況Xxxxxxxx2.2防汛風險分析影響本項目部的防汛防臺突發事件主要是臺風、暴雨、高潮及龍卷風。2.2.1臺風、暴雨、高潮等自然災害對本市的影響及歷史上最大災害的危害情況,從建國以來的記載來看,對我市影響最大的災情按年份排列如下:2.2.1.11949年7月25日大臺潮:摧毀海塘25公里,占全線海塘長度的58.82%,受災面積高達17.5萬畝,死亡1211人,流離失散35700多人,沖坍房屋18000余間,死亡牲畜2.69萬頭。2.2.1.21963年9月12日特大暴雨:大團、惠南地區水位高達4.52米,造成36萬畝農田受淹,16800戶受澇,倒塌314間民房和97座橋梁,損失糧食6萬公斤。2.2.1.31986年7月11日龍卷風:吹毀民房4361間,1190戶人家受災,死亡22人,受傷540人,經濟損失2500余萬元。2.2.1.41997年8月18日“9711”號臺風:蘆潮港最高潮位5.68米,是建國以來最高潮位,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損失達10858.5萬元。2.2.2現狀2.2.2.12005年8月5日至7日“麥莎”臺風:港城大堤內坡石拱肋底119處淘空;8.6公里順壩護腳沖刷嚴重,拋石外露,大堤護坎地被削低約25~30厘米左右;人民塘沿海特殊保護林受損樹木約3000棵,傾斜24800棵。受損果園4.7萬畝,水稻1.3萬畝,蔬菜大棚5.6萬畝,苗木932畝,其它經濟作物1.8萬畝,養殖業受損棚舍3萬平方米,死亡家禽13.8萬羽。全區共有18條道路、60個居民點、2755戶家中進水,家中積水最深的約50厘米。港城開發(集團)公司工程損失約908萬元,同盛物流園區工地彩鋼板屋面受損4000多平方米,綠化場地受淹22萬平方米。2.2.2.22007年9月18號“韋帕”臺風:過程累積雨量最大為書院鎮82.8毫米,惠南62.7毫米;最大風速:小洋山12級(34.4米/秒),滴水湖9級(21.0米/秒),惠南8級(19.0米/秒),全區內河水位由于早已采取預降措施,18日全區最高水位為周浦2.99米,東南沿海400畝秋瓜損失較大,周浦地區有200畝葡萄損失約30%,160畝桔子損失20%,另海塘上的人民塘有115棵樹被吹折、吹倒。全區共轉移安置了64914人,大治河、蘆潮港水閘外共有94條船只進港避風,無人員傷亡。2.2.2.32007年10月8日臺風“羅莎”:普降大到暴雨,蘆潮港鎮降雨量達239毫米,泥城鎮230毫米,大治河水位漲至3.3米,蘆潮港內河水位3.76米。1.8萬畝露地施蔬和600畝西甜瓜受淹,3000余畝設施蔬菜積水,1000畝大棚塑料受損,城鎮部分地區出現積水。2.2.3特征和趨勢從地理位置看,閔行地處上海東南沿海,位于熱帶氣旋北上路徑要沖之一,又屬東亞季風盛行范圍,在海潮和季風的影響下,熱帶風暴、梅雨暴雨、東海潮汐等自然因素會給我區帶來頻繁的澇、臺潮災害,如果上述災害組合出現,更會加劇本區的災情。歷史資料顯示:閔行區每年都要遭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襲擊,對閔行區有影響的臺風平均每年有2次左右,臺風帶來大風、暴雨等災害,沿海還經常發生由臺風引起的風暴潮災害,對海塘堤壩防汛墻等工程會造成嚴重威脅。同時本區年均降雨量為1174.2毫米,68%集中在5~9月,平均年暴雨日2~3天。另外本區平均每4~5年有一次龍卷風過境,具有突發性與破壞性。還有近幾年來強對流天氣的增多,甚至出現“颮線”等天氣現象,且影響閔行的臺風強度越來越強,局部地區的短時間內的強降雨也有增多趨勢,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損失也相應增大,但人員傷亡由于全社會的重視和有關部門的措施到位,呈現下降趨勢。2.3防汛防臺設施項目部配備了潛水泵5臺,擔架二付,手電筒10只,急救箱一只,麻袋100只,急救車一輛,還有木材等物資。2.4重點防護對象生活區、辦公區等臨時設施和塔式起重機等大型機械。3組織體系本項目部防汛防臺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由江蘇金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嘉定區人民政府領導。3.1領導機構根據規定,項目部成立防汛指揮部,總指揮由項目經理盧聰擔任,副指揮由薛周興、楊繼平擔任。3.2工作機構項目部成立防汛指揮部,負責領導本項目部的防汛防臺工作。3.3其他建立防汛搶險小分隊,平時進行應急救援演練;發生突發事件時,參與應急處置工作。3.4工作職責:3.4.1指揮部各成員職責:1、xx任務是了解掌握險情,組織現場搶救指揮。2、xxxx任務是根據指揮組指令,及時布置現場搶險,保持與當地防抬、防汛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溝通。3、xx任務是維護4、xx負責妥善處理好善后工作,按職能歸口負責保持與當地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4防范與預警4.1防汛準備工作4.1.1預防預警準備工作4.1.1.1思想準備。加強宣傳,增強全民預防洪澇臺風災害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做好防大汛抗大災的思想準備。4.1.1.2組織準備。建立健全防汛組織指揮機構,落實防汛責任人、防汛隊伍和低洼易積水區域的監測網絡及預警措施,加強防汛搶險隊伍建設。4.1.1.3工程準備。配備一定的防汛應急物資,按時完成上級下達的防汛工程建設任務。4.1.1.4預案準備。修訂完善各類臺風暴潮防御預案、人員安全轉移預案。4.1.1.5物資準備。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儲備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重點部位應儲備一定數量的搶險物料,以應急需。4.1.1.6通信準備。充分利用社會通信公網和自建通訊系統,確保防汛通信專網、預警反饋系統完好和暢通。4.1.1.7防汛檢查。按照“六不放過”的原則,發現薄弱環節,要明確責任、限時整改。4.1.1.8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加強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對應急物資定期檢查,確保完好。4.1.2預防和預警機制4.1.2.1經常上網查看和收看電視,隨時收集掌握防汛防臺信息。4.1.2.2健全預報機制。建立信息的監測和通報系統。4.2預警信息含義按照突發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從低到高依次分為藍、黃、橙、紅四色預警信號,本區的防汛防臺預警級別將按市防汛指揮部的要求分為四級,由有關部門統一發布。國家建立突發公共事件預警制度、明確預警級別和發布程序后,從其規定。4.3主要防御方案4.3.1現場人員應立即上報項目部指揮小組。4.3.2現場下水道疏通。4.3.3生活區、宿舍后勤生活保障、救護。4.3.4施工現場井架、腳手架、模板等的檢查與檢修。4.3.5施工用電、各部位配電箱、現場高空照明燈及架空線路的檢查、加固及搶修。4.3.6立即撥打“120”急救中心與醫院聯系或撥打“110、119”救助,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及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4.3.7事故調查報告,并上報公司及有關上級機關。5應急響應5.1應急響應的總體要求5.1.1按洪澇、臺風等災害的嚴重程度和范圍,將應急響應行動分為四級。5.1.2進入汛期,防汛指揮機構應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全程跟蹤風情、雨情、水情、工情、災情,并根據不同情況啟動相關應急程序。5.1.3洪澇、臺風等災害發生后,由防汛指揮部向區縣人民政府和市防汛指揮部報告情況。造成人員傷亡的突發事件,可越級上報,并同時報市防汛指揮部。任何個人發現海塘、水閘發生險情時,應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5.1.6因洪澇、臺風災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陸交通事故等次生災害,防汛指揮機構應組織有關人員全力搶救和處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斷災害擴大的傳播鏈,防止次生或衍生災害的蔓延,并及時向區人民政府和市防汛指揮部報告。5.2應急響應分級與行動閔行區防汛防臺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分為四級:即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四個響應等級,應對一般較大、重大、特大突發公共事件。(見附表一)5.2.1Ⅳ級響應(藍色預警)5.2.1.1Ⅳ級響應標準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Ⅳ級響應,由區防汛指揮部處理,并報市防汛指揮部備案:(1)發布臺風藍色預警信號后;(2)發出暴雨藍色預警信號后,即預報局部地區24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3)可能造成一般災害的其他汛情(居民進水100戶以下、農田受淹1000畝以下,房屋倒塌5間以下、死亡2人以下)。5.2.1.2Ⅳ級響應行動(1)區防汛指揮部領導進入崗位,組織開展防汛搶險和災后救助工作,并加強汛情監測,密切關注汛情變化,及時向市防汛指揮部上報汛情、災情和災害處置等情況。(2)市防汛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市防汛指揮部指令,協助區防汛指揮部實施防汛搶險和各項應急處置工作。5.2.1.3藍色預警防御指引(1)市民注意收聽、收看有關媒體報道,了解最新預警信息,妥善安置易受風雨影響的室外物品;(2)各新聞媒體、各電子顯示屏發布有關預警信息和安全提示;(3)各單位、各部門按照防汛防臺預案,做好各項防御準備;(4)低洼、易受淹地區做好排水防澇工作;(5)沿海單位及時關閉各類擋潮閘門;(6)各防汛排水泵站加強值守,適時進行預抽空;(7)加固戶外裝置,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采取有效防御措施;(8)電力、通信等管線部門加強搶修力量的配備;(9)排水量放水人員和市容環衛清掃人員提前進行道路進水口清潔工作,并做好降雨過程中的量放水工作;(10)市政部門檢查加固高架、高速道路的各類指示標志,落實隧道、下立交等重點地點的防積水和搶排水措施。(11)災后,市政、綠化、電力、通信、水務等專業搶險隊伍要迅速組織巡檢,在第一時間內完成搶排積水、道路清障、應急搶修等災后恢復工作。5.2.2Ⅲ級響應(黃色預警)5.2.2.1Ⅲ級響應標準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Ⅲ級響應,由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處理,并報市政府和市防汛指揮部備案。(1)發布臺風黃色預警信號后;(2)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后,即預報部分地區24小時降雨量超過100毫米;(3)海塘發生險情,可能造成局部地區危害的;(4)可能造成較大災害的其他汛情(居民進水100~300戶、農田受淹1000~10000畝或房屋倒塌5~50間、死亡3~5人)。5.2.2.2Ⅲ級響應行動(1)市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加強對汛情的監測和防汛工作的指導,并將情況上報市防汛指揮部總指揮;(2)區防汛指揮部領導進入崗位,組織開展防汛搶險和災后救助工作,并加強汛情監測,密切關注汛情變化,及時向市防汛指揮部上報汛情、災情和災害處置等情況;(3)市防汛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市防汛指揮部指令,協助區防汛指揮部實施防汛搶險和各項應急處置工作。(4)各級搶險隊伍進入戒備狀態,駐滬部隊、武警部隊進入經常性戰備狀態,防汛搶險物資儲運單位做好隨時調運的準備;(5)各新聞媒體及時刊播有關預警信息,加強各種安全防范知識宣傳。5.2.2.3黃色預警防御指引(1)市民盡可能減少外出或者到安全場所躲避;(2)各新聞媒體、各電子顯示屏及時更新有關預警信息和安全提示;(3)各級防汛機構和有關搶險單位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落實應對措施;(4)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需采取專門的保護措施,必要時可以暫停作業;(5)防汛排水泵站轉入暴雨模式運行;水閘提前預降內河水位;(6)一線海塘外作業施工停止;(7)消防部門加強備勤力量,做好搶排積水準備;(8)排水量放水人員和市容環衛清掃人員及時進崗到位,確保排水暢通;(9)綠化管理部門加緊對樹木進行綁扎加固和修剪;(10)水上航運部門及時發布船期消息,妥善安置滯留旅客;(11)災后,市政、綠化、電力、通信、水務等各專業搶險隊伍要迅速組織巡檢,在第一時間內完成搶排積水、道路清障、應急搶修等災后恢復工作。5.2.3Ⅱ級響應(橙色預警)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Ⅱ級響應,由市防汛指揮部處理,并報市政府備案,市防汛指揮部總指揮必須進入崗位或到現場;5.2.3.1Ⅱ級響應標準(1)發布臺風橙色預警信號后;(2)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即預報部分地區24小時降雨量超過150毫米;(3)海塘發生險情,可能造成較大危害的;(4)可能造成重大災害的其他汛情(居民進水301~1000戶、淹沒農田1~5萬畝或房屋倒塌51~150間、死亡6~10人)。5.2.3.2Ⅱ級響應行動(1)市防汛指揮部總指揮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加強對汛情的監測和防汛工作的指導,并將情況上報市政府主要領導,提請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作出應急部署,并適時下達人員撤離指令;(2)區防汛責任人和區防汛指揮部領導必須進入崗位,組織開展防汛搶險、人員撤離和災后救助工作,并加強汛情監測,密切關注汛情變化,及時向市防汛指揮部上報汛情、災情和災害處置等情況;(3)市防汛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市防汛指揮部指令,協助區防汛指揮部實施防汛搶險和各項應急處置工作。(4)各級搶險隊伍進入臨戰狀態,駐滬部隊、武警部隊進入三級戰備狀態,在指定地點集結待命;防汛搶險物資儲運單位做好隨時調運的準備;(5)電視、電臺、網絡和電信運營商、電子顯示屏管理等單位及時播發和隨時插播有關預警信息和安全提示,報刊等媒體也要及時刊發相關信息。5.2.3.3橙色預警防御指引(1)市民盡可能留在家中,關門、關窗、收物,防止墜物傷人;一旦室內進水,立即切斷電源,防止觸電;(2)各新聞媒體、各電子顯示屏滾動發布有關預警信息和安全提示;(3)各部門、各單位按照市防汛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加緊檢查落實各項防范措施;(4)各類建設工地停工,并對塔吊等設備進行鎖定,對腳手架等進行加固或拆除;(5)一線海塘外各類作業人員和工地臨房、危棚簡屋內人員按預案撤離轉移至指定安全地帶;(6)所有船只全部進港避風;(7)消防官兵全部上崗待命;(8)排水量放水人員堅守崗位,市容環衛清掃人員提前至凌晨3時上崗;(9)綠化、市政部門及時扶正、清除倒伏樹木;(10)水、陸、等交通航運部門及時發布客運信息,妥善安置滯留旅客;(11)衛生部門落實醫療救護力量和設備;(12)災后,市政、綠化、電力、通信、水務等各專業搶險隊伍要迅速組織巡檢,在第一時間內完成搶排積水、道路清障、應急搶修等災后恢復工作。5.2.4Ⅰ級響應(紅色預警)5.2.4.1Ⅰ級響應標準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Ⅰ級響應,必須向市政府報告,市政府領導進入崗位或到現場:(1)發布臺風紅色預警信號后;(2)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后,即預報部分地區24小時降雨量超過200毫米;(3)主海塘決口;(4)可能造成特大災害的其他汛情(居民進水1000戶以上,或農田受淹5萬畝以上;或死亡10人以上,房屋倒塌50間以上)。5.2.4.2Ⅰ級響應行動(1)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會商,市防汛指揮部領導成員參加,作出防汛防臺應急部署,加強工作指導,必要時發表電視講話,動員全市軍民全力抗災搶險;(2)區黨政領導和防汛責任人進入防汛搶險指揮崗位,迅速落實各項防汛搶險措施,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3)各級搶險隊伍進入戰斗狀態,駐滬部隊、武警部隊進入二級戰備狀態,根據市防汛指揮部的指令,執行搶險救災任務;(4)電視、電臺、網絡和電信運營商、電子顯示屏管理單位等及時播發和隨時插播有關預警信息和安全提示,報刊等媒體也要及時刊發相關信息。5.2.4.3紅色預警防御指引(1)市民根據安全提示進一步檢查落實自我防范措施;(2)各新聞媒體、各電子顯示屏隨時插播有關預警信息、安全提示和緊急通知等;(3)各類學校、幼兒園以及其他有關單位采取停課或其他專門的保護措施;(4)除直接關乎國計民生的企事業單位外,其他單位可自行決定是否停產、停工、停業;(5)災后,市政、綠化、電力、通信、水務等專業搶險隊伍要迅速組織巡檢,在第一時間內完成搶排積水、道路清障、應急搶修等災后恢復工作。5.2.5等級調整變更突發公共事件的實際級別與響應級別密切相關,但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響應等級一般由低(Ⅳ級)向高(Ⅰ級)逐級遞進,出現應急情況和嚴重態勢時也可直接躍進。區應急委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事態、影響和處置需要,按照規定程序來決定或報請市應急委決定變更響應級別,對于跨區域、跨部門的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可針對各種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分級響應程序和措施,情況特殊時,根據加強預防的需要,可提高響應等級。5.3人員轉移撤離方案5.3.1準備工作根據近幾年在“麥莎”和“卡努”及“韋帕”和“羅莎”臺風中人員撤離、轉移的情況和經驗,首先對臨時工棚內人員的情況進行調查和統計,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安全、就近、方便的原則,可選擇學校、電影院、旅館、廠房及親戚家中作為撤離安置地點,落實好聯系人及聯系電話,并登記造冊,同時根據情況變化,不斷更新資料,確保人員安全。5.3.2撤離指令發布條件在臺風影響前,接市防汛的撤離指令后迅速通知各有關單位及時撤離、轉移,確保人員安全。5.3.3撤離點保障撤離點的治安由所在地區的派出所和聯防隊負責,由所在地區的政府和有關單位提供飲食、醫療后勤保障。5.4信息報送5.4.1迅速報告信息。一旦掌握和發現突發公共事件信息,要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立即根據其性質和威脅程度,將有關信息報告區應急聯動中心、所在地鎮政府、園區管委會、上級主管部門。市民有義務通過110等報警、特服電話和其它途徑迅速報告和反映突發公共事件信息。5.4.2嚴格報告制度。各應急救援部門和項目部管理人員接到報警信息后,要按照相關預案和報告制度的規定,在組織搶險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的同時,及時掌握和匯總相關信息,重要信息要及時向區應急聯動中心和區應急辦報告(突發應急事件發生后半小時內向區應急辦口頭匯報,一小時內書面報告)。要做到事發后報告迅速,處置時報告正確,事件結束后要有總結報告。5.4.3及時處置信息。接到重要信息后,要及時處理或提出應急處置建議反饋到相關部門。5.4.5跨區域信息通報。要與相鄰區加強協作,建立防汛防臺信息的通報、協調渠道。一旦出現超出本區域的態勢,要根據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及時通報、聯系和協調。5.5應急結束防汛防臺突發事件的結束需經有關的權威部門宣布,并注意區別于現場搶救活動的結束。6后期處置6.1災后救助和重建6.1.1善后工作6.1.1.1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有關職能部門,要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置工作。妥善做好抗災救災的善后工作,慰問災民,幫助他們解決吃穿住的問題,使他們有一個安定的環境,恢復生產工作,穩定思想情緒。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征用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給予憮恤、補助或補償。6.1.1.2及時調查統計災害事故影響范圍和損害程度,并按規定向上級報告。6.1.1.3積極支持、配合民政部門妥善安置、安撫災民。6.1.2社會救助6.1.2.1提倡和鼓勵個人捐贈資金和物資。6.1.2.2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具體應急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6.1.3保險鼓勵參加保險,減少損失。及時向有關保險公司要求定損理賠。因定損理賠需要單位和個人提供相關情況的,單位和個人應積極配合。6.2搶險物資補充搶險物資根據當年使用情況及時補充,同時根據汛情及時調整儲備物資的品種和數量,達到一定年限的及時予以更新,確保防汛物資能及時拉得出、用得上。6.3水毀工程修復在發生災情后,項目部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對水毀工程的修復工作,以確保防汛工程設施的完整性。6.4調查與總結6.4.1突發公共事件處置完畢后,項目部應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調查,并按要求提供有關情況。6.4.2對責任事故,應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6.4.3對應急工作進行總結,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環節,找出預防、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環節中的經驗和教訓,提高管理水平和相應能力,及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逐步完善應急機制。7應急保障建立應急救援小分隊,對暴雨后易積水點,采用潛水泵等設備臨時排除積水。7.1通信與信息保障可通過電話、傳真機、網絡、微波通訊等方式聯絡。項目經理吳永前,聯系電話7.2搶險與救援保障7.2.1人員保障7.2.1.1建立業余搶險隊伍。由各班組骨干組成。7.2.2醫療保障。對受災區內的傷病員,在搶險隊伍救出后用救護車送到醫院治療,如需轉院,由接受醫院負責轉院。7.3專業保障7.3.1對供電系統,一旦出現倒桿,吹斷高壓輸電線路等,及時向閔行供電分公司報告。7.3.2環境衛生:出現災情,項目部要認真做好衛生工作,確保清潔,災后配合防疫部門進行消毒防疫。7.4治安與醫療保障7.4.1治安保衛。一旦出現災情,項目部要配合公安部門做好治安保衛工作。7.4.2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對受災區內的傷病員,在搶險隊伍救出后用救護車送到醫院治療,如需轉院,由接受醫院負責轉院。7.5物資與資金保障7.5.1按規定根據自身情況儲備一些物資,作為現場搶險物資;由項目部提供資金保障。防汛搶險儲備物資及運輸車輛均要明確專人負責,定點儲存,嚴禁隨意動用,隨時聽從市、區防汛指揮部的緊急調度。一旦有所耗用,必須立即補足。7.6社會動員保障一旦出現災情,項目部應執行區防汛指揮部總指揮根據情況發布抗災命令,立即抗災。發生防汛防臺突發事件后,首先應采取自救措施,減少損失,同時請求援助,再由專業隊伍處置,如果事態繼續擴大,則需要向上級部門報告,請求支援,全力搶險救災。8監督管理8.1宣傳、培訓8.1.1公眾宣傳教育公布應急、報警電話等。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開會學習等,進行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常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風險防備意識和應急基本技能。8.1.2培訓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組織防汛知識培訓,提高防汛人員的業務能力。8.2演習8.2.1應根據預案,定期組織專業性和綜合性的應急演習,明確演習的隊伍、內容、范圍、場所、頻次、組織、評估和總結。做好跨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及通信聯絡,確保各種緊急狀態下的有效溝通和統一指揮。8.2.2積極參與鎮、園區組織的防汛防臺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專項演練。8.3獎懲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制定獎懲制度,對預案實施的全過程進行檢查,保障應急措施到位。8.4預案管理8.4.1預案的修訂原則上每二年對預案進行一次修繕,必要時可作隨時調整。8.4.2預案的實施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9附則9.1數量概念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9.2名詞定義9.2.1防汛防臺預案:對臺風、暴雨、高潮、洪水、災害性海浪等可能引起的災害進行防汛搶險、減輕災害的對策、措施和應急部署,包括預案啟用條件、安全保障體系和組織指揮體系等內容。9.2.2防汛設施:包括潛水泵、排水管道等能夠防御和減輕臺風、暴雨和洪水等引起的災害的應急設施。9.3有關圖表附表一:突發公共事件預警及響應等級匯總表序號預警等級響應等級性質表示色應對情況及類別備注1Ⅳ四級Ⅳ四級一般藍色一般突發公共事件2Ⅲ三級Ⅲ三級較重黃色較大突發公共事件3Ⅱ二級Ⅱ二級嚴重橙色重大突發公共事件4Ⅰ一級Ⅰ一級特別嚴重紅色特大突發公共事件附表二防汛防臺小組成員聯絡名單序號名稱職務聯系電話備注1項目經理2項目技術負責人3安全員4安全員5資料員建設工程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一.總則1.編制目的為保證中鐵隧道集團成蘭鐵路工程指揮部下屬各項目部所屬工程的順利實施,提高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緊急情況的應急反應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由此產生的損失和影響,保證生命財產安全,根據集團公司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有關要求、成蘭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要求及項目實際情況,編制本套應急預案。通過編制本套應急預案,明確應急救援的范圍和體系,做好應急預防和準備,便于各職能部門做出及時的應急響應。2.編制依據2.1《安全生產法》第17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職責”;2.2《安全生產法》第33條“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并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2.3《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23條“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運、使用單位,應當制定具體應急預案,并對生產經營場所、有危險物品的建筑物、構筑物及周邊環境開展隱患排查,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隱患,防止發生突發事件”;2.4國務院《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48條“施工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或者配備應急救援人員,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定期組織演練”;2.5國務院《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49條“施工單位應當根據建設工程施工的特點、范圍,對施工現場易發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環節進行監控,制定施工現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6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31條“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制定特種設備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2.7鐵路總公司《鐵路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第31條“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2.8鐵路總公司《鐵路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第53條“施工單位應根據建設項目的特點和范圍,對施工現場易發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環節進行監控,制定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9集團公司工程項目重大事件應急預案;2.10成蘭公司應急預案有關要求。3.適用范圍本應急預案適用于中鐵隧道集團成蘭鐵路工程指揮部下屬各項目部施工生產全過程,所發生的重大安全事故。4.應急預案體系本項目應急預案體系由《自然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防洪應急預案》、《火災、爆炸事故應急預案》、《網絡信息安全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故應急預案》、《地震應急救援預案》等應急預案構成。5.應急工作原則5.1保護人員安全優先。在任何情況下,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貫徹“預防為主、防救結合、搶險先救人”的原則,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5.2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優先。發生突發事件,要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優先,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5.3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加強宣傳培訓工作,提高各級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建立訓練有素、組織嚴密的專業應急隊伍。在工程建設期間,要加強組織協作,定期舉行應急演習演練,通過規范管理,把應急管理與常態管理有機統一,形成項目主導、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實現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科學化、社會化、全員化。5.4依法規范,明確責任。針對工程建設期間突發安全事故的特點,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范各項目、各部門的應急管理行為,明確各項目、各部門的應急處置職責。5.5統一指揮、高效協調。根據突發安全事故的緊急程度和危害性以及動用的應急資源,實行指揮部集中領導,各項目部、部門分工協作,分類分級啟動應急預案,有序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安全事故。在發生突發安全事故時,各項目項目部無條件服從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二.危險性分析1.工程概況新建成都至蘭州鐵路成都至川主寺段站前工程CLZQ-9標段位于四川茂縣境內,全線最長隧道平安隧道28.45km,平安進口位于茂縣30km處,標段最遠平安隧道3#斜井離茂縣68km,線路大致沿岷江上行。本標段起訖里程左線D8K149+550~D8K170+850,右線YD8K148+753~YD8K170+935,包括榴桐寨隧道出口段(左線D8K149+550~D8K151+596、右線D8K148+753~D8K151+573.5)、龍塘四線大橋(左線D8K151+596~D8K151+755、右線D8K151+575~D8K151+734)、平安隧道進口段(左線D8K151+760~D8K170+850、右線D8K151+735.5~D8K170+935)及相關附屬工程。本工程主要的危險來自隧道施工、橋梁施工、生活區辦公區生產區消防及防地質災害、火工品安全。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各項目存在的危險源及風險分析,針對各項目施工的實際情況,對隧道施工、橋梁施工、生活區、辦公區消防、火工品安全和日常生活等各項活動進行了危害因素的辨識、可能出現的事故的危險分析,提出了控制方法,辨識出大的、影響嚴重的危險因素如下:①隧道施工:民用爆破器材的存儲和使用存在的火工品爆炸危害。②隧道施工:掌子面出現坍方、巖爆和突泥、涌水危害。③隧道施工:軟弱圍巖段大變形引起掌子面后方出現坍塌。④隧道施工:通過斜井運輸存在的運輸車輛溜車危害。⑤隧道施工:壓力容器的使用存在的容器爆炸危害。⑥隧道施工:作業人員從臺架、臺車墜落危害;防水板、土工布發生火災危害。⑦隧道施工:碳質千枚巖段有害氣體(瓦斯)爆炸危害。⑧橋梁施工:大型機械設備(特種設備)使用存在的起重傷害、機械傷害等危害,現澆連續梁施工存在的高處墜落危害;連續梁、墩臺支架坍塌;基坑開挖存在失穩坍塌危害。⑨臨時工程施工:路基填筑和開挖存在的車輛傷害、機械傷害危害。路基開挖邊坡坍塌危害、爆破土石方放炮和火藥爆炸危害。⑩現場施工和日常生活:現場和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火災危害、用電危害、交通事故、洪水事故。?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食物中毒、傳染性疾病危害。針對以上存在的影響嚴重的危險因素,編制專項應急預案,以便在發生危害時做出及時的響應,保證人身安全和減少財產損傷,使施工生產正常進行。三.組織結構及職責1.應急組織體系本標段實行三級應急組織體系,即指揮部、項目部、架子隊,各級均設立應急領導小組。項目部設置兼職救援搶險隊,各作業隊均為兼職救援搶險隊。2.指揮結構及職責2.1指揮部成立以常務副指揮長為組長、書記、總工、安全總監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組員的應急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組織全管段內的重大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理工作,應急小組組成人員如下:組長:蒲小平副組長:劉成元、王亮、張偉、陳元培、曾仁文組員:杜武、劉小根、蔣登學、李鵬毅、賈海龍、梁景一、張文生、喬亞飛、楊勇、葉燕明、王振鋒、李友坤、何召榮、李曉生應急響應中心設在綜合部、安全質量部(工程安全、質量相關事件由安全質量部牽頭負責,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食物中毒、爆炸、火災、道路交通事故由綜合部牽頭負責),根據各職能部門的設置,下設應急組織,在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分工明確,各司其責。(1)后勤保障組(工委書記、設備物資部、綜合部、計劃合同部、財務部負責,組長:劉成元);(2)現場保衛組(綜合部、安全質量部負責,組長:張偉);(3)現場救護組(副經理、綜合部、設備物資部負責,組長:李鵬毅);(4)事故調查組(副經理、工程技術部、安全質量部負責,組長:蔣登學)。2.2各級組織的職責如下:(1)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鐵路總公司、建設部、地方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關于重大事件的方針、政策、法規和規定;執行成蘭公司應急辦的工作指令;根據建設工程和工地實際,向成蘭公司提交應急資金和物資分配計劃;組織各項目部識別重大危險源,督促、指導、審查各項目部編制的專項安全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監督檢查各單位重大應急預案中人員、物資、資金等的配備和落實情況;掌握全管段內的重大危險源,對突發性事件組織實施搶險及減災措施,組織災后處置,做好有關協調工作;負責與甲方、地方相關部門溝通,發生突發事件請求甲方、地方部門支援;負責向上級有關單位匯報現場情況。(2)后勤保障組:負責應急物資的準備、交通通暢、應急響應時的后期保障和善后安置。(3)現場保衛組:負責現場的搶險、保衛、警界工作。(4)現場救護組:負責人員臨時安置、對現場受傷人員進行現場急救和轉送附近醫院進行治療。(5)事故調查組:負責事故的事態檢測、事故的調查。(6)各職能部門職責如下:①綜合部:負責對相關信息的快速傳遞,確保應急響應過程中交通工具的提供,配合相關的外部協調與溝通過程中的人員接待、會議會務食宿工作。涉及爆炸、火災及治安的應急事件,由綜合部報請集團公司安質處協助。涉及新聞媒體的應急事件,由綜合部報請集團公司宣傳部協助。②財務部:負責突發事件發生時所需的資金保障。負責與有關醫療機構的聯系,協助做好傷員的救治,提供傷亡人員的補償標準及協助做好善后工作,負責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為便于應急響應所涉及的內外部施工合同的協商與修訂工作。③設備物資部:負責事件所涉及的施工范圍內(含便道)機械、設備、物資、車輛的搶救、搶修、維護、配備及善后工作,以及應急機械、設備、物資、車輛的保障工作。④工程技術部:對涉及到技術方面的問題進行咨詢、取證。⑤安全質量部:負責應急預案的編制、演練、培訓工作,接受和記錄相關投訴和事故的報告。接到應急事件發生,立即向領導小組負責人匯報,并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或成蘭公司、監理和其他相關方報告和通報事故情況,負責形成和保存應急響應記錄并編制應急響應情況報告,向領導小組進行匯報,必要時提出改進意見并進行修改,在現場情況穩定后,按相關規定負責組織事故事件的調查和處理工作。(7)各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在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主要職責是具體負責本部管段內重要危險源的日常管理工作,當發生重大事件時,負責本部管段內重大事件應急措施的實施,同時在項目經理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調派下,協助其它單位應對其它管段內的應急工作;結合本部的施工任務和施工特點,組織編制本部的專項安全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負責本部應急預案中人員、物資、資金等的配備和管理;負責組織對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演練;接受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與調動,對突發性重大事件實施搶險及減災措施;負責向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及時匯報現場情況。(8)架子隊應急領導小組:在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主要職責是具體負責本隊內重要危險源的日常管理工作,當發生重大事件時,負責本隊內重大事件應急措施的實施,同時在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調派下,協助其它單位應對其它管段內的應急工作;結合本隊的施工任務和施工特點,在施工中編制專項施工安全方案;負責組織對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演練;接受項目部應急領導指揮部小組的統一指揮與調動,對突發性重大事件實施搶險及減災措施;負責向項目部應急領導指揮部小組及時匯報現場情況。四.預防與預警1.危險源監控1.1監測監控(1)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指揮部、各項目部設專人負責信息的收集與傳遞。綜合部安排專人每天收集氣象臺、電視臺等部門發布的氣象信息和疫情通報,當有大風、大雨、大雪、大霧、異常氣溫等惡劣氣候以及重大疫情發生時,應立即報告應急小組相關人員。(2)對于重大危險源,應配備專職安全員或值班人員,采用目測或儀器監測等有效方式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實時觀察觀測。當發現有異常情況,立即采取緊急應對措施并按8.1《通信與信息保障》中規定的聯系方式報告應急小組。(3)對于一般作業場所,應有專職或兼職安全員進行巡視,隨時檢查,發現異常現象,及時報告,及時排除險情。當有重大異常情況發生時,立即采取緊急應對措施并按8.1《通信與信息保障》中規定的聯系方式報告應急小組。1.2預防措施(1)加強施工管理,嚴格按標準化、規范化作業。施工中要經常分析假設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并制訂相應的預防措施。(2)對于重大危險源項目,如隧道施工、連續梁施工、高處墜落、臨時用電、消防、道路交通安全、防洪、食物中毒編制專項安全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并上報集團公司備案。上述重大危險源項目施工期間,必須配備專職的安全人員跟班作業,隨時檢查,發現異常現象,及時報告,及時排除險情。(3)各項目部應結合實際和本項目部特點,并適時組織進行預案的演練,對演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應及時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4)各項目部應結合自身特點,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體施工人員預防重大安全事故的意識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5)在應急搶險過程中,需緊急調用的物資、設備、人員和可用場地,各項目部和個人都不得怠慢。(6)對應急救援隊和各級應急救援人員應按制定的預案經常進行培訓和演練,使作業人員了解施工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安全救護規程,熟悉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救援行動的技能、方法、注意事項、常見故障的處理和維護保養的要求等。(7)充分做好下列各項準備工作:①思想準備。加強宣傳教育培訓、模擬演練,增強全體員工災害和自我保護意識,做好防災減災的思想準備。各項目部要進行搶險安全知識培訓和模擬演練,讓參建員工做到心中有數。②組織準備。建立健全指揮部、項目部的應急指揮機構,落實責任人,設置專業救援搶險隊和兼職救援搶險隊,加強搶險隊的建設。③技術準備。隧道施工嚴格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和風險評估,對于連續梁施工要密切注意氣候氣溫變化情況,禁止在大雪天、大霧天進行上述作業;同時加強機械設備的檢查與保養工作,使各種設備、機械處于完好狀態。④搶險人員、料具準備。按照工程特點和分布情況,各單位儲備必需的搶險物料,設備,配置應急處理、自救設施。落實專業救援搶險隊和兼職救援搶險隊人員和裝備配備。⑤檢查。實行以查組織、查技術、查預案、查物資、查通信為主要內容的分級檢查制度,發現薄弱環節,要明確責任、限時整改。2.預警行動2.1預警級別確定原則。依據安全事故緊急程度、危害大小、涉及范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及需要調動的應急資源等情況,安全事故預警由低到高分為一般(Ⅳ級)、較重(Ⅲ級)、嚴重(Ⅱ級)和特別嚴重(Ⅰ級)四級預警。2.2當應急小組接收到現場值班人員、安全員、其他作業人員或相關渠道傳遞來的預警信息時,應立即予以核實并判斷該預警信息的準確程度和嚴重程度,如屬于下列情形之一則立即預警并通知相關部門和人員啟動相應的應急措施或應急方案。(1)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2)雖不屬于重大質量、安全事故,但在事故發生過程中,情況易發生突然變化,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3)應急小組組長認為有必要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符合上述三個條件之一的,根據5.1《響應分級》中規定的應急響應級別,由相應級別的應急小組組長發布預警信息并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命令。2.3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小組組長應立即向本集團公司最高負責人報告,申請向上級主管部門、成蘭公司或地方人民政府請求支援,發布嚴重(Ⅱ級)和特別嚴重(Ⅰ級)預警。(1)當質量、安全事故后果或事態極為嚴重,超過了本指揮部事故處理和救援能力的;(2)質量、安全事故發生范圍超過了本指揮部管轄范圍的;(3)應急小組組長認為有必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向成蘭公司或地方人民政府請求支援的。2.4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小組組長應立即向本集團公司最高負責人報告,申請向上級主管部門、成蘭公司或地方人民政府請求支援,發布較重(Ⅲ級)預警。(1)當質量、安全事故后果或事態較為嚴重,超過了本指揮部事故處理和救援能力的;(2)質量、安全事故發生范圍超過了各項目部管轄范圍的;2.5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小組組長應立即向本指揮部最高負責人報告,向指揮部請求支援,發布一般(Ⅳ級)預警。(1)當質量、安全事故后果或事態較為嚴重,超過了作業隊事故處理和救援能力;(2)質量、安全事故發生范圍超過了作業隊管轄范圍的。3.信息報告與處置3.1信息報告與通知重大事件和事故發生以后,事發作業隊必須在第一時間內向項目部報告,項目部在接到報告后立即予以核實并判斷該預警信息的準確程度和嚴重程度30分鐘內將情況報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判斷屬于一般(Ⅳ級)預警,由項目部應急小組組長發布一般(Ⅳ級)預警信息,并按應急預案規定的程序立即啟動Ⅳ級應急響應救援命令,有關領導和人員要立即到位,做好應急隊伍和應急物資準備,展開應急救援。指揮部在收到項目部的報告后,應立即予以核實并判斷該預警信息的準確程度和嚴重程度,在接到安全事故報告后30分鐘以內利用電話、傳真等一切快速手段,將簡要情況向集團公司、成蘭公司報告。判斷屬于較重(Ⅲ級)預警,由指揮部應急小組組長發布較重(Ⅲ級)預警信息,并按應急預案規定的程序立即啟動Ⅲ級應急響應救援命令,有關領導和人員要立即到位,做好應急隊伍和應急物資準備,展開應急救援;判斷屬于嚴重、特別嚴重預警信息應在30分鐘內通過應急平臺預警信息(號)和特急紙質件文本等多種形式,向集團公司、成蘭公司應急辦報告,同時按照應急預案規定的程序立即做出應急響應,有關領導和人員要立即到位,做好應急隊伍和應急物資準備,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緊急疏散或轉移群眾,并對危險源、災害點迅速加以處置。按有關規定,必須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或其他相關方報告的,為確保報告的全面規范性,報告內容應經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審核后上報。在事故發生后1小時內,由指揮部向當地政府相關部門、駐地監理、成蘭公司上報。按以上報告程序,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應當在24小時內寫出簡要書面報告上報,書面報告內容應符合相關規定的要求。重大安全事故的對外報告和公布,由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歸口管理。3.2信息上報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1)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聯系電話、報告人;(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財產損失的初步估計;(3)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4)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5)需要各上級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3.3信息傳遞事故單位指揮部所屬公司總部事故單位指揮部所屬公司總部成蘭公司質監站隧道集團公司地方相關部門監理單位五.應急響應1.響應分級按照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項目控制事態的能力,將應急響應行動分為四個等級。1.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視為Ⅰ級響應(1)發生在全線難以控制并有向周邊擴散態勢,超出成蘭公司聯合應急能力或地方政府應急能力,需要上一級統一指揮應急救援行動或需國務院增援、組織協調處置的事故或事件。(2)突發公共事故或事件后果可能或者已經導致人員特別重大傷亡或造成特別重大危害,需要上一級突發公共事件現場指揮部來統一指揮應急救援行動、地方政府啟動Ⅰ級響應的、或國務院啟動Ⅰ級響應的突發公共事件。(3)根據生產安全事故等級,發生重大事故時: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4)根據生產安全事故等級,發生特別重大事故時:即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1.2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視為Ⅱ級響應(1)超出指揮部應急處置能力的安全生產事故或事件,并在全線范圍內呈擴散態勢,需要成蘭公司或市級地方政府應急辦組織力量參與處置的。(2)突發公共事件后果可能或者已經導致人員重大傷亡,或造成重大危害,需要成蘭公司設立現場指揮部來統一指揮應急救援行動;地方政府啟動Ⅱ級響應的,或啟動省專項應急預案處置的突發公共事件。(3)根據生產安全事故等級發生較大事故時: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1.3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視為Ⅲ級響應(1)超出項目部應急處置能力的安全生產事故或事件,并在全標段范圍內呈擴散態勢,需要指揮部或縣級地方政府應急辦組織力量參與處置的。(2)突發公共事件后果可能或者已經導致人員有較大傷亡,或造成較大危害,需要指揮部設立現場指揮部來統一指揮應急救援行動的;成蘭公司應急辦認為有必要啟動Ⅲ級響應的突發公共事件。(3)發生一般事故時:即造成3人以下、1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下、3人以上重傷,或者100萬元以上1000萬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1.4Ⅳ級應急響應,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Ⅳ級響應(1)超出作業隊應急處置能力的安全生產事故或事件,需要項目部應急辦組織力量參與處置的。(2)根據生產安全事故等級,無人員死亡,發生3人以下重傷,或者1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一般事故;啟動Ⅳ啟動Ⅳ級響應判斷響應級別項目經理部應急領導小組啟動Ⅲ級響應成蘭公司應急辦公室判斷響應級別屬于Ⅳ級預警屬于Ⅳ級以上預警屬于Ⅲ級預警屬于Ⅲ級以上預警展開救援展開救援判斷響應級別屬于Ⅱ級預警啟動Ⅱ級響應屬于Ⅰ級預警展開救援外部救援力量上級應急辦公室啟動Ⅰ級響應外部救援力量應急結束應急結束應急結束應急結束發生重大或較大事故上報項目部領導小組上報項目部領導小組應急響應流程圖2.響應程序2.1Ⅰ級響應程序接到重大事件或事故報告,之一確認屬Ⅰ級響應的,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聯動機制,迅速趕赴現場,確認事故級別,并立即向成蘭公司應急辦、地方政府應急管理機構報告,指揮部會同成蘭公司應急辦以最快的速度成立現場指揮機構,組織專業救援搶險隊和兼職救援搶險隊立即開展救援,采取果斷有效的應急處置措施,優先保護作業人員生命安全,全力控制勢態發展,防止和阻止次生、衍生事件發生。需要啟動地方政府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總體預案的,由成蘭公司應急辦將現場情況上報鐵路總公司、地方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后確定。由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主持,指揮部應急救援機構成員和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參加做出應急工作部署,加強工作指導做好重點工程調度,指揮部應急救援小組按照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救援工作。指揮部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指揮部財務部門為事故現場及時提供資金幫助;物資部門緊急調撥所需物資;項目部負責傷員營救和物資營救,及時救助受傷人員和物資,項目部臨時醫療組緊急赴事故現場開展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其他應急救援小組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2.2Ⅱ級響應程序接到重大事件和事故報告,之一確認屬Ⅱ級響應的,指揮部應當立即采取先期處置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指揮部會同成蘭公司應急辦迅速成立現場指揮部,統一指揮應急救援行動,組織專業救援搶險隊和兼職救援搶險隊立即開展救援,優先保護作業人員生命安全,全力控制態勢發展,防止和阻止次生、衍生事件發生,并在第一時間內向上一級報告。由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主持,指揮部應急救援機構成員和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參加做出應急工作部署,加強工作指導做好重點工程調度,指揮部應急救援小組按照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救援工作。指揮部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指揮部財務部門為事故現場及時提供資金幫助;物資部門緊急調撥所需物資;項目部負責傷員營救和物資營救,及時救助受傷人員和物資,項目部臨時醫療組緊急赴事故現場開展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其他應急救援小組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2.3Ⅲ級響應程序接到重大事件和事故報告,之一確認屬Ⅲ級響應的,指揮部應立即采取先期處置措施,組織專業救援搶險隊和兼職救援搶險隊立即開展救援,根據事態發展情況,采取有效的應急處置措施,并及時向成蘭公司應急辦報告。由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主持,指揮部應急救援機構成員和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參加做出應急工作部署,加強工作指導做好重點工程調度,指揮部應急救援小組按照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救援工作。指揮部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指揮部財務部門為事故現場及時提供資金幫助;物資部門緊急調撥所需物資;項目部負責傷員營救和物資營救,及時救助受傷人員和物資,項目部臨時醫療組緊急赴事故現場開展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其他應急救援小組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2.4Ⅳ級響應程序接到較大事件和事故報告,確認屬Ⅳ級響應的,項目部應急小組應迅速趕赴現場,組織專業救援搶險隊和兼職救援搶險隊立即開展救援,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應急處置,指揮部及時向成蘭公司應急辦報告。由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主持并做出應急工作部署,加強工作指導做好重點工程調度,項目部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指揮部財務部門為事故現場及時提供資金幫助;物資部門供應組緊急調撥所需物資;傷員營救和物資營救組及時救助受傷人員和物資,臨時醫療組緊急赴事故現場開展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其他應急救援小組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同時報請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請求協助應急工作。3.應急結束對事故現場經過應急預案實施之后,引起事故的危險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環境符合有關標準,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根據事故的發展狀態認為可以終止的,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后,方可撤離現場應急救援隊伍,指揮部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方可撤離,結束應急處置工作。必要時,可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應急行動終止消息。重大、特別重大級突發公共事件被有效控制或危險源清除后,由現場指揮部向成蘭公司應急辦報告,成蘭公司應急辦提請鐵路總公司、地方政府應急管理機構批準后,宣布應急結束。緊急狀態決定終止和公布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執行。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再生,保護事故現場,需要移動現場物品時,應當做出標記、書面記錄及影視資料,妥善保管有關物證,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事故報告。對事故過程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做收集統計、歸納、形成文件,為進一步處理事故工作提供資料。對應急預案在事故發生及實施救援的全過程,認真科學地做出總結,完善預案中的不足和缺陷,為今后的預案建立、制訂提供經驗和完善的依據。六.信息發布所有公共事件和事故的新聞發布與報道,由成蘭公司應急辦負責協調把關。信息發布均由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授權綜合部主持發布,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事故現場指揮部應及時準確向有關部門通報事故信息。七.后期處置1.緊急處置工作結束后,根據事故應急響應級別,指揮部和部門應協助事發項目部進一步恢復正常生活、生產和工作秩序,盡可能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和影響。同時做好事發現場污染物處理、善后賠償、事故后果影響消除工作,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工程建設、群眾職工生活、社會秩序和生態環境恢復到正常狀態。2.項目部應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繼續保持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鞏固應急處置工作的成果,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3.項目部迅速開展污染物收集、現場清理與處理,撥發救災款物,為受災人員盡快進入正常生活提供援助。醫療救治、疾病控制,由指揮部和成蘭公司應急辦聯系地方政府加以協調,并協調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采取措施,盡快恢復被破壞的交通、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4.指揮部與成蘭公司應急辦對征用物資補償、恢復重建能力、可利用資源進行評估。對造成地方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及時予以補償。5.突發公共事件和事故發生時,指揮部和成蘭公司應急辦協助各項目部應及時通知保險機構組織人員盡早介入調查,了解并掌握受災人員參加保險的險種、類別,并督促保險機構及時按約理賠。八.保障措施1.通信與信息保障為保證應急救援系統的各個機構、人員之間有效地進行聯系,確保應急信息的暢通,工程指揮部各部門辦公室均安裝固定電話和衛星電話,各部門領導均配備移動電話和對講機,移動電話及對講機要求24小時開機,指揮部及項目部有關聯系方式如下:應急救援電話通訊錄序號姓名職務聯系電話備注1蒲小平組長151151986882劉成元副組長152745693333張偉副組長158974275664王亮副組長187745849885陳元培副組長152086615556曾仁文副組長158745276627杜武成員186355899558劉小根成員186643752879蔣登學成員1878175517510李鵬毅成員1896065955011賈海龍成員1357458237612梁景一成員1522648868813張文生成員1539499330614喬亞飛成員1839039346415楊勇成員1507450218816王振鋒成員1330593578917李友坤成員1382639786818李曉生成員1598372796619何召榮成級應急救援電話序號單位姓名職務聯系電話1建設單位成蘭指揮部鮮國指揮長189822716782建設單位成蘭指揮部李文戈副指揮長189809600323建設單位成蘭指揮部劉善忠安質部長159025000614建設單位成蘭指揮部印建文工程部長189819100105中鐵二院咨詢監理公司袁澤鈞總監136357731696中鐵二院咨詢監理公司郭秀紅副總監187786785887中鐵二院咨詢監理公司李燕青安全環保部長188727843448茂縣鐵建辦萬力基主任159837088819隧道集團公司安質處應急辦陳思安安質科長1372161215610茂縣縣政府0837-742220211茂縣環保局0837-742103312茂縣地震局0837-742274613茂縣交通局0837-282217214茂縣人民醫急隊伍保障2.1根據標段現場實際情況,各項目部均設置兼職救援隊,由項目部直接管理,指揮部統一協調指揮。2.2各施工架子隊成立兼職搶險救援隊,由項目部統一協調指揮。2.3在本項目施工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參加應急救援工作,事發單位的專業救援隊、應急搶險人員和施工人員是應急救援的重要力量。2.4各項目部應定期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進行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2.5指揮部和各項目部應加強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駐地部隊等單位與部門溝通協調,確保應急處置時公安、醫療、防汛、地震等專業救援隊伍及時趕赴應急現場進行搶險救援。2.6突發事件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充分發揮城鎮、公益團體等社會救援力量,減輕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損失。3.應急物資、設備保障各單位根據應急救援業務的需要,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配備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及器材,建立相應的維護、保養和調用等制度。建立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制度,根據不同危險事件和災害種類,制定救災物資生產、儲存、調撥體系和方案。在存在重大危險源場所(特別是隧道、橋梁高墩),應按規范儲備應急搶險物資,并做好生產流程和儲備數量的有關工作。設備物資部應及時掌握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情況,及時調整儲備物資品種,提高科技含量。4.經費保障指揮部、各項目部應安排專項應急救援儲備金,當發生事故時,財務部要及時充足的向事故單位提供救援資金。各單位每年開展宣傳、教育、培訓、演練、調研、指揮系統的建設等所需經費應列入資金預算,報成蘭公司應急辦備案,由各單位財務部門統一負責該經費的管理與使用。突發公共事件、安全事故發生后,各單位要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原則,簡化工作環節和資金審批及劃撥程序,確保突發公共事件處置工作的順利進行。5.其他保障5.1交通保障所有施工便道按照標準修建,做好平時維護保養工作,設置避車點,保障道路暢通。必須依據施工總平面布置、建筑物的施工內容以及施工特點,確立應急反應狀態時的救援安全通道體系,體系包括垂直通道、水平通道、與場外連接通道,并應準備多套通道設計方案,以解決事故現場發生變化帶來的問題,確保應急反應救援安全通道能有效地投入使用。受影響區域的疏散交通,在對施工場區周邊情況的摸查基礎上,應確立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疏散路線和方向,形成行之有效的疏散通道網絡。應急反應狀態時,由應急小組組長決定下達應急反應疏散令。保衛疏導組帶領受影響區域的居民從疏散通道網絡疏散、撤退。應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協調,建立交通應急聯動機制,根據需要設立應急救援“綠色通道”,保證搶險救援車輛免費及時通性。5.2醫療保障各項目部應取得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支持,了解并掌握標段范圍內及周邊地區的醫療急救資源狀況,并在專業的醫療機構的指導下配備必要的醫療設施。各項目部應積極配合地方醫療系統,做好現場搶救、院前急救、專科治療等救護。各項目部應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醫療機構及其他相關部門,做好疾病控制和衛生防疫。發生較大以上突發公共事件、事故后,各項目部應和成蘭公司應急辦配合地方做好以下醫療救援應急工作:醫療救護隊進入現場救治傷員,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災區傳染病的爆發流行;相關部門檢查、監測災區食品、空氣、飲用水源、放射源的安全情況,實施消毒并提供防護和衛生知識宣傳咨詢等;向事件影響地區提供所需藥品、試劑、醫療器械等物資。配合地方醫療系統做好應急處置后的醫療衛生保障。5.3治安保障項目治安隊主要負責事故現場警戒和交通管制。警戒指事故發生后,對場區周邊必須警戒隔離。其任務和作用是:道路通暢、保護事故現場、維護現場秩序、防止外來干擾、盡力保護事故現場人員的安全等。交通管制指事故發生后,及時通知交通部門,對事故發生地的周邊道路實施有效的管制,其主要目的是為救援工作提供暢通的道路。各項目部應及時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聯系協調,由其組織公安、武警部隊在事發現場設立警戒區,負責事故現場治安警戒和管理。同時應配合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重要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的防范和防護,維持現場秩序,打擊違法犯罪活動。5.4緊急避難場所保障突發公共事件、事故后,根據事件、事故影響范圍和應急處置進展情況,在事發地附近利用空地等一切設施,設置臨時避難場所。避難場所應設立明顯的標志,保證及時安置和疏散避難人員。九.培訓與演練1.培訓1.1培訓計劃和方式指揮部按計劃每半年組織全體人員進行一次培訓,通過有效的培訓,從而使各施工人員具備完成其應急反應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1)采取分級負責的原則,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對各項目部的培訓提供業務指導,對各項目部的培訓情況進行檢查落實,各項目部的應急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對救援隊伍和作業人員的培訓。(2)培訓工作應做到合理規范課程、考核嚴格、分類指導,保證培訓工作質量。(3)培訓工作應結合實際,采取多種組織形式,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當預案發生更新時要組織一次培訓及演練。1.2培訓內容(1)各類消防器材的使用以及滅火步驟的訓練;(2)個人的防護措施;(3)對危險源的突顯特性辯識;(4)事故報警;(5)緊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6)各種搶救的基本技能;(7)應急救援的團隊協作意識。1.3培訓目的使應急救援人員明確“做什么”、“怎么做”、“誰來做”及相關法規所列出的事故危險和應急責任。2.演練應急預案的演練是檢驗、評價和保持應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成都2025年高三五月調研測試物理試題試卷
- 高中學校安全教育
- 深入探討多種學習策略圖書管理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全面復習公共衛生執業考題及答案技巧
- 靈活應用2025鄉村全科助理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圖書管理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留學選校測試題及答案大全
- 湖南省邵東縣第四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一模)物理試題
- 教師素質提升與教學成果的關系試題及答案中小學資格筆試
- 第一單元圓柱與圓錐(提升卷)(含解析)-2024-2025學年六年級數學下冊常考易錯題(北師大版)
- 井控培訓知識課件
- 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培訓課件
-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設計課件
- 十二講船舶制冷裝置課件
- 第12課送你一個書簽
- 耳內鏡微創外科技術PPT通用課件[通用]
- 寧夏華夏特鋼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石膏制酸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 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制圖習題集答案.
- 第5章有色金屬的焊接
- (高清版)JGJ 145-2013 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
- 小學生數學習慣養成總結-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