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 課時跟蹤檢測(十) 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含解析) 岳麓版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 課時跟蹤檢測(十) 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含解析) 岳麓版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 課時跟蹤檢測(十) 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含解析) 岳麓版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 課時跟蹤檢測(十) 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含解析) 岳麓版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 課時跟蹤檢測(十) 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含解析) 岳麓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跟蹤檢測(十)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說明:標“★”題難度稍大,意在提醒學生慎思慎做,教師可對這些題目進行選講。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中國最初的共產主義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組織起來的”,有的“黨綱就是‘勞工專政,生產組合’八個字”。上述材料表明()A.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B.建立無產階級政權C.籌備工人階級政黨 D.工農運動蓬勃開展2.(2012·福建三校聯考)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毛澤東對此評價說:“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其中,“開天辟地”主要是指()A.第一次在中國大地上提出了社會主義口號B.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C.中國出現了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D.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3.中共三大決議:我們希望社會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國國民黨,使國民革命運動得以迅速實現;同時希望中國國民黨斷然拋棄依賴及專力軍事兩個舊觀念……以樹立國民革命之真正領袖地位。此后國共兩黨()A.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進行國民革命B.建立民族統一戰線,進行抗日戰爭C.進行重慶談判,實現國內和平建國D.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建立聯合政府4.(2012·珠海一模)國民革命時期,孫中山新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中最基本的相同點是()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節制資本C.打倒列強,除軍閥 D.平均地權5.★(2013·蘭州一中月考)張鳴在《蘇維埃鄉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國民政府統治的前十年……蘇維埃運動在中國農村的開展以及農民對這個運動的理解,暗示了中國革命的列寧主義趨向以及這種趨向的中國化命運”。其中“這種趨向的中國化命運”主要是指()A.開展土地改革 B.進行萬里長征C.工農武裝割據 D.實施武裝斗爭6.(2012·揚州調研)1930年6月,中共黨內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諸問題》一文中寫到:“鄉村是統治階級的四肢,城市才是他們的頭腦與心腹,單只斬斷了他的四肢,而沒有斬斷他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還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這表明當時()A.中共還沒有找到中國革命的新道路B.他認清了中國的國情C.他認識到農民階級力量的偉大D.他反對工農武裝割據理論7.從大革命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革命的戰略中心,依次從珠江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其中實現從長江流域向黃河流域成功轉移的直接原因是()A.北伐戰爭的勝利 B.抗日戰爭的勝利C.紅軍長征的勝利 D.解放戰爭的勝利8.(2012·廣州調研)《大公報》載文說:“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上述轉變主要是由于()A.甲午中日戰爭 B.義和團動動C.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9.(2013·汕頭一模)下圖所示為蔣介石的一封信件,來源于國民政府軍委會戰時新聞檢查局檔案。由此可見,當時()A.蔣介石反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蔣介石主張攘外必先安內政策C.國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內戰開始D.國共兩黨既相互合作又有輿論斗爭10.(2012·惠州二調)右圖為1947年東江游擊隊中隊長李漢輝向博羅縣地主黃觀榮立下的借槍借糧的借據。游擊隊借槍借糧主要是為了打擊()A.日本侵略者 B.北洋軍閥C.土匪惡霸 D.國民黨軍隊11.(2012·豐臺模擬)下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某一時期人民軍隊作戰形勢圖,這一重大軍事行動的意義在于()A.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 B.消滅國民黨軍隊主力C.戰爭形勢出現轉折 D.國民黨統治被推翻12.(2012·江門模擬)文物就是歷史文化的遺存,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右圖為陜甘寧邊區商縣第一中學頒發于民國37年的高中畢業證,我們可以正確判斷()A.對研究解放戰爭時期中國的教育有重要的史學價值B.此證由南京臨時政府授權頒發C.抗日戰爭使中國的教育完全中斷D.高中是當時中國最高學府二、非選擇題(第13題20分,第14題20分,共40分)13.(2012·合肥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和我們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觀,從不同的階級立場出發去觀察和處理問題,但在20世紀20年代,在怎樣和帝國主義作斗爭的問題上,卻和我們達到了這樣一個基本上一致的結論。——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材料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合!大聯合!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齊奮斗,齊奮斗。——國民革命歌材料三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能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他還強調:“‘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今天,我們重溫孫中山先生的主張,更能體會到他始終不渝地維護國家統一的重大意義。——胡錦濤《在孫中山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1)結合史實說明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論和組織方面是怎樣做到“和我們達到了這樣一個基本上一致的結論。”(8分)(2)“打倒列強,除軍閥”是20世紀20年代國民革命的目標,在革命統一戰線旗幟下,國民革命取得怎樣的成果?(6分)(3)為實現“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的目標,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進行過哪些努力和斗爭?(6分)14.政治文明的演進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直至近百年來,才發生新的變化。……皇帝和貴族的專制政權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聯盟的專政……偉大的近代和現代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基本矛盾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著重號為本試卷所加)——毛澤東《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1939)(1)材料一中“新的變化”指什么?加著重號的文句分別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政治變革的歷史趨勢。(8分)材料二(2)據圖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據地分布范圍變化的特點。(4分)(3)抗日戰爭期間,陜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8分)答案課時跟蹤檢測(十)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1.選C考查對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理解。由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共產主義支部就是共產黨的早期組織。2.選C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其主要“新”在領導階級、指導思想、革命目標等方面。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以五四運動為標志,新文化運動期間李大釗首先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舉起社會主義大旗,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在黨的“二大”上制定的。3.選A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相關知識,從材料中共希望“大家都集中到中國國民黨”反映了國共兩黨黨內合作的情況,故只能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時候,國共第二次合作屬于黨外合作,不存在都集中到中國國民黨的情況。4.選C本題考查孫中山思想。新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中共二大中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二者最基本的相同點是C項。A、B、D項在中共民主革命綱領中沒有體現。5.選C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蘇維埃指的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化命運”指的應該是以農村為中心,從農村包圍城市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C。6.選D本題考查中國革命道路。抓住材料關鍵點“城市才是他們的頭腦與心腹”,可以判斷作者認為城市是關鍵。再結合“1930年”以及“中共黨內”認為,可以判斷該觀點是堅持城市中心論,故D正確。1927年中共找到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故A不正確。中國的國情是反動勢力統治力量在城市,農村薄弱,故B不正確;作者未認識到農民階級的偉大,故C不正確。7.選C考查中國近代革命。北伐戰爭的勝利使中國革命的中心由珠江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而紅軍長征由瑞金出發,轉移到陜北,故它實現了由長江流域到黃河流域的轉移,選擇C項。8.選C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由材料中“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可知中國民族團結起來,共同抗擊外來侵略,其標志性事件是中華民族抗戰的開始。故A、B兩項不正確,C項符合題意。D項與題目中的“亡國滅種”不符。9.選D陜甘寧邊區是抗戰期間中共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蔣介石下令不允許刊登與之有關的新聞,實際上反映了國民政府在社會輿論方面對中共的壓制,中華民國三十二即1943年,國共兩黨相互合作,堅持抗戰。因此反映了國共兩黨既合作又斗爭的關系。10.選D從題干時間“1947年”判斷應該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由此判斷。11.選C本題考查解放戰爭。圖片反映了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后,三路大軍相互配合,開辟新的解放區的情景。這反映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反攻。戰略反攻開始后,戰爭形勢出現轉折,這是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轉折點。12.選A本題考查文物運用。根據題干民國37年應該是1948年,該時期屬于解放戰爭時期,由此可知A項正確,B、C兩項錯誤。而當時中國的最高學府是大學,而不是中學。13.解析: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關系的發展演普。第(1)問,要注意“理論”和“組織”的含義,按照題干的限制條件解答。第(2)問,國民革命取得的成果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主要是工農運動高漲,北伐戰爭取得輝煌戰果等。第(3)問,抗戰勝利后中共為實現統一作出的努力可以從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兩個方面解答。答案:(1)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和我黨民主革命的目標基本一致;改組國民黨,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2)工農運動掀起高潮;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第一次從帝國主義手中收回一些被侵奪的權益。(3)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重慶政治協商會議通過有利于人民的政協協議;解放戰爭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14.解析:第(1)回答“新的變化”時要注意“直至近百年來”這一時間限定,要在中國新舊民主革命的發展歷程中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回答。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