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環境安全與國家安全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課程標準課標解讀運用碳循環和溫室效應原理,分析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說明碳減排國際合作的重要性。1.運用圖表資料分析,說出自然環境中碳循環的主要環節。【區域認知】2.分析相關資料,理解主要的溫室氣體的特點及溫室效應的原理。【綜合思維】3.結合資料,分析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理解人類活動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地理實踐力】4.分析資料,說出碳減排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樹立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意識。【人地協調觀】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知識點01全球氣候變化與人為碳排放一、全球氣候變化與人為碳排放1.20世紀以來的全球氣候變化特征:以變暖為突出特征。全球變暖趨勢與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變化密切相關。2.大氣的溫室效應:大氣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可以強烈地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使地球接收地太陽能不會馬上散失掉,形成溫室效應,對地球起到保溫作用。(1)含義:是指碳元素在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巖石圈之間遷移、轉化所構成地循環。(2)作用:自然界的碳循環過程維持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的相對穩定。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主要通過使用化石燃料和改變土地利用兩種方式極大地改變了全球碳循環過程,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即學即練1】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9年達到峰值,仍保持330億噸不變。下圖為地表碳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人類影響大氣中CO2含量的主要環節是()A.①B.②C.③D.④2.為延緩和減輕CO2濃度增加而導致的氣候變化與危害,各國政府應()A.改變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的使用比例B.遵守國際公約,控制和削減CO2排放量C.采用固碳技術,增加新能源污染稅費 D.擴大耕地面積,培育新的農作物品種【答案】1.B2.D【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1970~2000年期間,全球平均氣溫總體變化趨勢是上升的。第2題,毀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減少,高耗能工業燃燒化石燃料會釋放二氧化碳,以上是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選D。知識點02全球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二、全球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的影響1.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全球變暖可通過多種自然過程對人類造成不利影響,危害自然環境的各種服務功能,甚至威脅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生產活動和社會經濟正常運轉。(1)生存空間的喪失是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最為嚴重的影響。(2)加劇資源危機或自然災害影響國家安全。(3)激化國家間的資源爭端而影響國家安全。(4)受其他國家波及而間接影響國家安全。【即學即練2】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氣象局2011年11月聯合發布《第二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報告預測,未來中國海平面將繼續上升,到2030年,全海域海平面上升幅度將達到80~130毫米。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國家安全有很大影響。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氣候變化威脅我國的國土安全,主要表現在(
)A.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和島嶼B.極端天氣增多,旱澇災害增多C.凍土快速融化,影響青藏鐵路運行安全D.加劇環境問題,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健康4.氣候變化威脅中國的生態安全,主要表現在(
)A.引發冰川擴張,加劇水資源短缺 B.海洋赤潮災害頻發,影響養殖業C.濕地大面積萎縮退化,功能衰退 D.生態移民增加,影響社會穩定【答案】3.A
4.C【解析】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和島嶼,導致陸地面積減小,直接威脅我國國土安全,A正確。B、C、D三項均不屬于對我國國土安全方面的威脅。故選A。4.全球變暖,蒸發變強,導致濕地大面積萎縮退化,其生態功能嚴重衰退,C正確;氣候變暖導致冰川面積萎縮,A錯誤;氣候變化對海洋赤潮和生態移民的影響較小,BD錯誤。故選C。知識點03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三、應對全球氣候變化1.采取減緩措施:主要包括減少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和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兩個方面,目的是通過有效控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減緩全球變暖速度,避免全球氣溫超過危險水平。2.采取適應措施:以趨利避害為目標,根據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認識,通過改變人類社會自身,降低全球變暖導致的不利影響或利用全球變暖帶來的發展機遇。(1)各國都要基于“公平原則”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采取共同但有區別的減排行動,特別是對全球變暖負主要責任的發達國家要率先減排,以實現減緩氣候變化的目標。(2)發展中國家需要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持。(3)各國需要通過國際合作,協商解決各國對減排、適應與經濟發展訴求的分歧,建立國際共同應對的機制。【特別提醒】國際減排合作中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大的責任:由于發達國家工業化起步早,人均消耗的資源遠比發展中國家多,人均排放的碳也比發展中國家高很多。1850年以來,全球碳排放總量的3/4來自發達國家,而且發達國家還擁有治理環境的經驗、雄厚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學技術。根據公平原則,發達國家有義務率先采取環境保護措施,承擔治污費用,并將環保技術無償或以優惠條件轉讓給發展中國家,這是發達國家應負的責任。【即學即練3】我國承諾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設定我國糧食安全的基礎糧食供應為300kg/人·年,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糧食供應為400kg/人·年,下圖為“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的評估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關于各情形下評估依據的判斷正確的是(
)A.甲—中低排放且無CO2肥效作用 B.乙—中低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C.丙—高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 D.丁—高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6.下列措施中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作用較為顯著的是(
)①加強土地管理與基本農田保護②實施清潔生產,促進碳零排放③改造利用鹽堿地,推廣海水稻④農業生產嚴禁使用農藥、化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5.C
6.B【分析】5.不考慮CO2肥效作用,高排放的情景下未來社會發展的基本糧食供給將有可能在2030年前后出現糧食缺口,中低排放的情景下未來社會發展的基本糧食供應將不存在問題,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糧食需求將可能無法得到滿足,如果考慮CO2的肥效作用,目前預測的氣溫升高將不會對我國未來糧食生產造成負面影響;高排放和中低排放情景下,未來社會發展的基本糧食安全將可以保障,氣候變化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均將不會構成威脅,而中低排放情景下的糧食供給可以滿足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糧食需求。所以甲為中低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A錯誤;乙為中低排放且無CO2肥效作用,B錯誤;丙為高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C正確;丁為高排放且無CO2肥效作用,D錯誤。故選C。6.加強土地管理與基本農田保護,有利于保障我國的耕地安全,保障糧食安全,①正確;農業無法做到清潔生產,②錯誤;改造利用鹽堿地,推廣海水稻,有利于提高糧食產量,③正確;無法做到全面禁止使用農藥、化肥,④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考法01全球氣候變化一、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影響表現極端天氣頻繁發生改變了水熱時空分布,進而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加劇自然災害氣候變化對地表大氣循環和水循環產生影響,會導致暴雨、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有所增加海平面上升威脅到沿海低洼地區的安全對國民經濟造成影響氣候變化對農業產量、作物品種、耕作方式、農業生產的穩定性等方面,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氣候變化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和旅游業產生影響。威脅到公眾的身體健康氣候變化通過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厄爾尼諾、干旱、洪澇、熱浪等),擴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分析思路1.看趨勢:全球氣候變化不等于全球變暖。在分析全球氣候變化時一定要考慮到時間尺度,在地球發展的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近現代,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是不同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全球變暖指的是近現代,即最近一兩百年內的氣溫升高。2.辨影響:全球變暖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除危害之外,我們也必須看到,高緯度地區氣溫上升,農作物生長的熱量條件得到改善,其產量將增加。3.抓特殊點:注意氣候變化曲線的最高點、最低點、轉折點等。三、應對全球氣候變幻的措施資金和技術是實現減緩和適應措施的重要保障,減緩、適應、資金和技術四個方面被認為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是國際合作關注的重點,具體表現如圖【典例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難言島(163°40'E,74°53'S)位于南極大陸羅斯海,西側緊鄰維多利亞地,每年難言島沿岸會生長一定范圍的固定冰(與海岸、島嶼或海底部分凍結在一起的冰)。下圖為難言島位置示意圖以及2008~2018年1月3日前后難言島固定冰寬度空間范圍變化過程(注:冰架是與大陸冰相連的海上大面積的固定浮冰)。(1)簡述2008~2018年難言島固定冰的空間范圍變化特征,并分析原因。(2)分析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難言島固定冰的變化情況。【答案】(1)難言島固定冰的空間范圍變化季節性變化規律性較為明顯,南半球10—11月的氣溫較低時,固定冰寬度基本達到最大值;12月底至第二年2月底,南半球氣溫較高時,沿岸固定冰最少,基本處于無冰期。固定冰寬度最大值的年際差異較大,2011年、2012年和2015年年均氣溫最低,固定冰寬度都超過1000米;2010年、2013年和2014年平均氣溫較高,最大固定冰范圍不足50米。難言島最大固定冰寬度和年均氣溫的負相關關系。(2)氣候變暖,氣溫升高,水溫升高,固定冰將從海岸、島嶼或海底部分凍結在一起的冰脫落;固定冰范圍將隨著氣溫的繼續升高而逐漸退縮直至完成消失,難言島固定冰的寬度變化也將逐漸減小。【解析】(1)因固定冰是與海岸、島嶼或海底部分凍結在一起的冰,在結合圖示可知難言島固定冰的空間范圍變化示意圖可知其季節性變化明顯,1月3日前的10、11月左右固定冰寬度基本達到最大值,這應是氣溫較低時,固定冰凍結范圍較大;12月底至第二年2月底,南半球氣溫較高時,沿岸固定冰最少,基本處于無冰期,這應是當地氣溫較高時,固定冰融化或被風驅離。圖示中2011年、2012年和2015年固定冰寬度都超過1000米,2010年、2013年和2014年最大固定冰范圍不足50米。固定冰范圍如此變化,主要與氣溫高低有關。可推知難言島最大固定冰寬度和年均氣溫的負相關關系。(2)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陸地和水溫升高,固定冰開始融化,將從海岸、島嶼或海底部分凍結在一起的冰脫落,因此固定冰范圍會逐漸縮小甚至消失。由圖可知,相比之前的年份,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的固定冰范圍較小且變化也減小。分層提分分層提分題組A過基礎基礎考點練2008年3月,聯合國副秘書長提出來“碳中性國家”(不給地球環境增加二氧化碳負擔)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島、新西蘭和哥斯達黎加率先響應,為各自實行“碳中性國家”的計劃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為零的目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對實行“碳中性國家”有利的措施是(
)A.積極開發潔凈的新能源 B.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C.大力開發礦物能源 D.擴大耕地面積2.假如世界大多數國家成為“碳中性國家”,對全球產生的影響是(
)A.加劇了自然災害 B.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持續上升C.海平面上升速度減緩 D.雪蓋和冰川面積減少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1996年給糧食安全下的定義是“讓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獲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營養的食物,來滿足其積極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下圖為2014年全球糧食安全格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區域中,2014年糧食安全指數(指數越高越安全)最低的地區是(
)A.歐洲東部 B.亞洲中部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拉丁美洲4.下列與糧食安全指數成正相關的因素是(
)A.年積溫 B.年平均降水量 C.人口數量 D.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有數據表明,全球氣候變暖會影響糧食安全,主要原因是(
)A.增加極端天氣事件概率 B.作物品種減少C.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D.作物種植界線向高緯度擴展球氣候雖然有波動,但總的趨勢是在變暖。全球平均氣溫在20世紀升高了0.4~0.8℃。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讀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示階段地球平均氣溫整體上波動升高B.1990年的氣溫高于1940年的氣溫C.該曲線變化的總趨勢與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加的趨勢一致D.1900~2000年,氣溫的升高幅度逐漸增大7.上述氣溫變化對人類來說,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氣溫升高將使森林樹種大量增加B.部分地區高山冰川出現退縮現象C.全球各地農作物產量都會大量減少D.氣候變暖會使人們的新陳代謝變慢,有利于增強體質2021年2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碳排放權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權視為商品,企業間通過市場手段進行排放交換,從而達到控制排放總量的目的。下圖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政府機構發放碳排放配額有助于緩解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其改變了(
)。A.大氣組成結構 B.大氣垂直分層 C.大氣輻射強度 D.大氣水平運動9.若圖中甲、乙兩企業均為鋼鐵廠且獲得等量碳排放配額,與乙相比企業甲(
)。A.碳排放總量更大 B.占地面積更小C.能源使用效率高 D.交通運輸量少題組B抓重點核心要點鞏固隨著人們對碳減排、碳達峰與碳中和問題的日益關注,山地生態系統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碳儲存在全球變化中備受關注。某研究小組對祁連山部分區域山地生態系統進行了研究。下圖1示意祁連山山地生態系統研究區域地理位置,圖2示意1985~2018年該區域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碳儲存變化狀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研究區域碳儲存最大的年份為(
)A.1990年 B.2010年 C.2015年 D.2018年2.調查發現,草地是該區域碳儲存的主體,主要得益于其(
)A.固碳效應最強 B.面積大 C.土壤含水量高 D.高差大3.導致1985~2018年該研究區域裸地的碳儲存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不斷轉化為林地、草地 B.固碳存儲效率降低C.不斷轉化為耕地、濕地 D.水土流失日趨嚴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海——氣相互作用被沉積在海底不再進入碳循環,這一過程稱之為生物泵。如果生物泵的摧毀,會影響海洋的碳循環。研究地質時期海洋生物泵的演變,對理解現代海洋碳循環的過程和機制有重要啟示意義。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生物泵的過程是(
)A.無機碳——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物理沉降B.物理沉降——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無機碳C.浮游植物——無機碳——浮游動物——物理沉降D.無機碳——物理沉降——浮游動物——浮游植物5.生物泵的作用體現在(
)A.減輕溫室效應 B.促進碳氧平衡 C.促進煤炭形成 D.減小臭氧空洞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凍土融化會釋放碳,而極地植物生長會向附近的土壤中輸送碳。由于多年凍土融化長期滯后于溫度變化,植被對永久凍土區變暖的反應比土壤碳庫更快。下圖示意全球變暖3℃情境下永久凍土區土壤碳累積量隨時間的變化預測。請說明全球變暖3℃對永久凍土區土壤碳累積量的影響,并分析其原因。題組C抓提升真題實戰(2023秋·廣東廣州·高三聯考期末)“綠碳”指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過程。“藍碳”指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后,有機碳以浮游動植物殘體等形式從上層海水向下沉降(上升流影響沉降),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的過程。“藍碳”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紅樹林、濱海鹽沼和海草床并稱“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下圖示意“藍碳”與“綠碳”生態系統數據對比。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與“綠碳”相比,“藍碳”成為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是因為(
)①海洋面積大②占地球生物量大③固碳效率高④儲碳周期長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欠款委托協議書范本
- 2025項目管理合同協議書的范本格式
- 商場煙柜轉讓合同協議
- 2025規范合同樣板:家庭裝修合同協議
- 母子拆遷協議書格式
- 品牌備案產品合同協議
- 2025購銷合同范本范例
- 品牌運營合同協議
- 2025年店面經營權轉讓合同協議
- 2025標準室內設計合同范本
- 2025年海淀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 上海2025屆高考模擬數學試卷02(解析版)
- 邊坡工程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中國光大銀行深圳分行招聘考試真題
- 節目招商合同協議
- 甘肅釀皮子制作方法
- 達夢數據庫培訓
- 食堂節約管理制度規范
- 綠化工程安全教育培訓
- 紅色旅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學
- 人工智能基礎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北京科技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