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期初學情檢測試卷_第1頁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期初學情檢測試卷_第2頁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期初學情檢測試卷_第3頁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期初學情檢測試卷_第4頁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期初學情檢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期初學情檢測試卷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期初學情檢測驗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現代文閱讀I

中國古代小說每每被視為史余、史補而受輕視,大方之家每不屑道及。“戊戌變法”前后,一些較早接觸域外文學文化的知識分子,基于小說可以化民成俗的認識,開始譯介歐美及日本的小說,并充分肯定小說的社會價值和教化功用。梁啟超首倡“小說界革命”,他肯定了小說的“載道”功用,以小說為文學之“最上乘”者,適應了晚清維新派改良群治的愿望。兼之借助日漸興盛的報紙刊物等快捷面廣的傳播媒介,動搖和瓦解了以往歧視小說的正統文學觀,使得小說的譯印和創作風起云涌。這就改變了中國文學場域的格局,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化語境。

在這樣的文化語境中,一些有新思想、用新方法的學人開始以空前的熱情對古代小說開展學術研究。1918年3月15日,胡適首先在北大文科研究所作了《論短篇小說》的演講,講稿修改后發于《新青年》。該文雖只6000余字,卻昭示了中國古代短篇小說研究的系統性。不過讓胡適付出更大熱情的是中國章回小說的考證研究。1920年8月,上海亞東圖書館推出汪原放標點版的《水滸傳》,胡適撰寫的《水滸傳考證》置于卷首作為前言。此后8年中,胡適先后為《儒林外史》《紅樓夢》等章回小說撰寫了20余篇考證及序跋文章。

在胡適的系列考證中,影響最大的首推1921年5月置于亞東版《紅樓夢》卷首的《〈紅樓夢〉考證》。《紅樓夢》對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影響,可能難以與流播久遠的世代累積型經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相比,但因其精神內涵豐富,藝術表現高妙,題材與格調更適合文人讀者的口味,所以程甲本問世后,它便受到讀書人階層的群體青睞。

中國的讀書傳統一向是文史不分家,讀者習慣以史家筆法來閱讀小說中的人和事。《金瓶梅》問世之初,即有諸多有關本事的傳聞,《紅樓夢》問世之后更是如此,因其開卷第一回寫出甄士隱、賈雨村兩個有符號意味的人物,脂批道是“真事隱”去、“假語存”焉,導致不少讀者以“微言大義”的方式揣測《紅樓夢》究竟隱去了什么本事,因此便有了“和珅家事”“張侯家事”等各種說法。最初它們不過是民間茶余的傳聞、文人酒后的談資,直至1914年王夢阮、沈瓶庵《紅樓夢索隱》,后又附《紅樓夢》以刊行,“索隱”旗幟由此高張。1916年蔡元培發表《石頭記索隱》,次年又以單行本行世,將“索隱”往前又推進了一步。蔡元培是一位翰林出生的宿儒,有過留學德國的經歷,曾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7年1月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在當時教育界、文化界威望頗高,胡適亦以“領袖”稱之。以蔡元培這樣的身份、聲望,論述《紅樓夢》是一部政治小說,賦予它以重大的內容,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的價值和影響。

“隱”本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寫作策略,也是傳統史學與文學的一個重要的美學原則。無論是孔子的春秋筆法,還是屈騷的香草美人,都有“隱”的成分在。因此《文心雕龍》專設“隱秀”一篇,與“比興”“夸飾”等并舉,以“文外之重旨”來解釋“隱”的內涵。有文本之“隱”,也就有研究之索“隱”。“索隱”由此自然成為中國傳統學術之于文本的一種解讀方式。“隱”是層面的寫作手段,“索隱”是讀者層面的思維方式和解讀途徑。即此而言,《紅樓夢》索隱派試圖從小說文本表面的字里行間演繹、求索出文本背后的微言大義,實際上是沿襲了傳統學術的解經思維。既然說“真事隱去”,那就一定有隱去的歷史真相,索隱派孜孜以求的,就是要將這真相找出來,以使自己的閱讀與接受符合傳統學術的解經軌道。然而胡適的考證,卻完全改變了這樣的思維方式。

胡適對古代小說的考證,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一是對《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世代累積型小說采用歷史演進法,主要考察小說的歷史演進情況;二是對《儒林外史》《紅樓夢》這類個人創作的小說,則側重考證其與版本。在20多篇古代小說考證及序跋文章中,胡適在很大程度上厘清了諸多作品的成書過程、版本之間的關系,考證了不少古代小說的生平事跡,大多數工作是開創性的。他對《紅樓夢》的考證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也最大。

胡適《紅樓夢考證》首先向索隱派提出批評。對早期所謂的“納蘭家世說”和王夢阮、沈瓶庵的《紅樓夢索隱》,胡適用考證歷史事實的方法予以批駁;對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則用“猜笨謎”的措辭指破它的牽強附會。《紅樓夢考證》后一部分是對著者和本子的考證。他根據顧頡剛、俞平伯尋求出的文獻,勾稽出與相關的六條結論,前五條關涉曹雪芹生平與家世,最后一條提出《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敘傳”,認為甄賈兩寶玉是曹雪芹自己的影子,甄賈兩府是當日曹家的影子。關于本子,胡適認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是乾隆六十年(1795)高鶚在中進士之前補作的,這就是著名的“高續”說。胡適《紅樓夢考證》的面世及其隨后發生的與蔡元培之間的論戰,在當時引起極大的轟動,一則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蔡元培的身份背景,二則是因為胡適之說是附亞東版的《紅樓夢》小說刊行的,小說讀者面有多大,胡適觀點的受眾范圍就有多大。雖然胡適的考證成果并未完全終結索隱派,但蔡胡論戰確實是以胡適的勝利而告終。這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歸功于亞東版《紅樓夢》的大行于世。

胡適對古代小說的系列考證工作最重要的學術意義,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語境中,促使中國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型”。他在晚年曾這樣評價:“這種工作是給予這些小說名著現代學術榮譽的方式;認定它們也是一項學術研究的主題,與傳統的經學、史學平起平坐。”胡適的考證將長期受到貶抑、輕視的小說提高到與經學、史學等傳統的“學術研究的主題”平等的地位,不僅實現了學術研究對象和范圍的突破,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新標點分段的亞東版古代小說席卷全國的運勢,使考證的學術理念和全新的閱讀方法滲入世人之心,改變了傳統學術研究的重心,大大推進了中國學術的現代轉型。

(摘編自俞曉紅《胡適與百年閱讀》)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的文化語境”指由于梁啟超的推動,以往歧視小說的正統文學觀被改變,小說價值和功用得到充分肯定的中國文學場域新格局。

B.“索隱”在文中指讀者以史家筆法閱讀小說中的人和事,以傳統解經思維揣測《紅樓夢》究竟隱去了什么“本事”的閱讀和研究方式。

C.“微言大義”在文中指被索引派認為隱含在《紅樓夢》精微的語言和敘事中的作品內涵、歷史真相,他們為找尋其解析而孜孜不倦。

D.“自敘傳”在文中指胡適對《紅樓夢》成書由來的認識,他認為作品中的甄賈兩府有曹家的影子,曹雪芹借甄賈寶玉寫自己的人生。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豐富的精神內涵,高妙的藝術表現,更適合文人讀者口味的格調,使《紅樓夢》有別于《三國演義》等小說而受到讀書人的群體青睞。

B.胡適注重文獻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創見,他認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為高鶚所續,這一觀點終結了有關《紅樓夢》之謎的爭論。

C.文章詳細介紹了索隱派代表蔡元培顯赫的身份、地位,蔡先生的學界影響力雖增加了胡適推廣新學說的難度,客觀上也為其提供了幫助。

D.胡適對古代小說的系列研究,實現了學術研究對象和范圍的突破,其考證的學術理念和全新的閱讀方法也推動了中國學術的現代轉型。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有著深刻的隱喻意義,讀者可以通過諧音理解甄士隱、賈雨村的符號意味,索隱派即以此種方法探尋作品背后的真相。

B.胡適在寫作《紅樓夢考證》時,首先運用了不同策略對索隱派提出批評,蔡胡論戰最后以胡適勝利告終,最重要的原因莫過于此。

C.從小說之于經史的地位變化我們可以推斷,受到貶抑、輕視的對象不一定不具備研究價值,曾被稱為“詩余”的宋詞即是典型代表。

D.傳播媒介對學術研究具有推動作用,如果沒有《新青年》雜志、新標點分段的亞東版古代小說,胡適的考證成果就很難被公眾認可。

4.認為“隱”也是傳統史學與文學的一個重要的美學原則。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請從下列材料中任選一個加以說明。

①夜縋而出,見秦伯。(節選自《燭之武退秦師》)

②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節選自《離騷》)

③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節選自《林黛玉進賈府》)

5.倘若你未來要從事學術研究,你能從胡適的考證工作中獲得怎樣的啟示?請結合文本分條概括。

1.A

2.B

3.C

4.[示例1]①傳統史學講究微言大義,以曲折、精微的文筆隱寓褒貶,寄托深意。如“夜縋"可以反映出國勢之危急,并暗含對統治者昏庸短視的批評。[示例2]②文學作品中常常運用比喻、象征等手段,蘊含深刻的意蘊。比如《離騷》中以“眾女”象征群小,以“蛾眉”象征美德。[示例3]③文學作品中有時似貶實褒,字里行間隱含深意。比如“草莽”、“傻”、“狂”等詞語,看似批評寶玉性格乖張、不學無術,實則寫出寶玉之重情脫俗。

5.①敢于質疑,不畏權威。如胡適與蔡元培論戰,對索隱派提出批評等。②注重實證,勇于開拓。如胡適做了厘清諸多作品的成書過程、版本之間的關系等大量開創性工作。③講究策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同是對索隱派的批評,他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④著眼未來,領風氣之先。如胡適的考證與新式標點小說風行、肯定小說社會價值和教化功用的文化大背景相一致。

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

現代文閱讀II

劉巧珍刷牙了。這件事本來很平常,可一旦在她身上出現,立刻便在村里傳得風一股雨一股的。在村民們看來,刷牙是干部和讀書人的派勢,土包子老百姓誰還講究這?讀書人高加林刷牙,巧珍的妹妹巧玲刷牙,大家誰也不奇怪,唯獨不識字的女社員劉巧珍刷牙,大家感到又新奇又不習慣。

“哼,劉立本的二女子能翹得上天呀!好好個娃娃,怎突然學成了這個樣子?”

“一天門外也沒逛,斗大的字不識一升,倒學起文明來了!”

“衛生衛生,老母豬不講衛生,一肚子下十幾個價胖豬娃哩!”

“哈呀,你們沒見,一早上圪蹴在僉畔上,滿嘴血糊子直淌!看過洋不洋?”

……

村里少數思想古舊、不習慣現代文明的人,在山里,在路上,在家里,紛紛議論他們村新出現的這個“西洋景”。

劉巧珍根本不管這些議論,她非刷牙不可!因為這是親愛的加林哥要她這樣做的啊!癡情的姑娘為了讓心愛的男人喜歡,任何勇氣都能鼓起來。她根本不管世人的譏笑;她為了加林的愛情什么都可忍受。

這天早晨,她端著牙缸,又蹲在他們家的碴畔上刷開了牙,沒刷幾下,生硬的牙刷很快就把牙床弄破了,情況正如村里人傳說的“滿嘴里冒著血糊子”。但她不管這些照樣使勁刷。巧玲告訴她,剛開始刷牙,把牙床刷破是正常的,刷幾次就好了。

這時候,碰巧幾個出山的女子路過她家門前,嬉皮笑臉地站下看她出“洋相”;另外一些村里的碎腦娃娃看見這幾個女子圍在這里,不知出了啥事,也跑過來湊熱鬧了;緊接著,幾個早起拾糞路過這里的老漢也過來看新奇。

這些人圍住這個刷牙的人,稀奇地議論著,聲音嗡嗡地響成一片。那幾個拾糞老頭竟然在她前面蹲下來,像觀察一頭生病的牛犢一樣,互相指著她的嘴巴各抒己見。后面來的一個老漢看見她滿嘴里冒著血沫子,還以為得了啥急癥,對其他老漢驚呼:“還不趕快請個醫生來?”逗得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了。

巧珍本來想和周圍的人辯解幾句,大大方方開個玩笑解脫自己,無奈嘴里說不成話。她也不管這些了,照樣不慌不忙刷她的牙。她本來想結束了,但又賭氣地想:我多刷一會讓他們看,叫他們看得習慣著!

她右手很不靈巧地拿牙刷在嘴里鼓弄了好一陣后,然后取出牙刷,喝了一口缸子里的清水,淋了漱口,把牙膏沫子吐在地上,又喝了一口水漱起來。周圍一圈人的眼光就從那牙缸子里看到她的嘴上,又從她的嘴上看到土地上。

這時候,巧珍她爸趕著兩頭牛正從河溝里上他家的殮畔。這個莊稼人兼生意人前幾天又買了兩頭牛,還沒轉手賣出去,剛才吆著牲口到溝里飲水去。

立本五十來歲,臉白里透紅,皺紋很少,看起來還年輕。他穿一身干凈的藍咔嘰衣服,不過是莊稼人的式樣;頭上戴著白市布瓜殼帽。看起來不太像個農民,至少像是城里機關灶上的炊事員。劉立本吆牛上了鹼畔,見一群人圍住巧珍看她刷牙,早已氣得鬼火冒心了!他發現巧珍這幾天衣服一天三換,頭梳個沒完沒了,竟然還能翹得刷起了牙。他前兩天早想發火了,但覺得女子大了,怕她吃消不了,硬忍著沒吭聲。

現在他看見巧珍在一群人面前丟人敗興,實在起火得不行了。他丟下兩頭牛不管,滿臉通紅,豁開人群,大聲喝罵道:“不要臉的東西,還不快滾回去!給老子跑到門外丟人來了!”

劉立本一聲喝罵,趕散了所有看熱鬧的人。娃娃女子們先跑了,幾個老漢慌忙提起拾糞筐,尷尬地出了他們本不該來的這個地方。

“狗屁衛生!你個土包子老百姓,滿嘴的白沫子,全村人都在笑話你這個敗家子!你羞先人哩!”

“不管怎樣,刷個牙算什么錯!”巧珍嘴硬地辯解說,“你看你的牙,五十來歲就掉了那么多,說不定就是因為沒……”

巧珍手里提著個刷牙缸子,眼里噙著兩顆淚珠說:“爸,你為哈罵人哩!我刷牙講衛生,有什么不對?”

“放屁!牙好牙壞是天生的,和刷不刷有屁相干!你爺一輩子沒刷牙,活了八十歲還滿口齊牙,臨歿的前一年還咬得吃核桃哩!你趁早把你那些刷牙家具撇了!”

“那巧玲刷牙你為什么不管?”

“巧玲是巧玲,你是你!人家是學生,你是個老百姓!”

“老百姓就連衛生也不能講了?”巧珍一下委屈得哭開了。她大聲和父親嚷著說:“你為什么不供我上學?你就知道個錢!你再知道個啥?你把我的一輩子都毀了,叫我成了個睜眼瞎子!今兒個我刷個牙,你還要這樣欺負我……”她一下背過身,雙手蒙住臉哭得更厲害了。

劉立本一下子慌了。他很快覺得他剛才太過分——他已經好多年不這樣對待孩子了,他趕忙過來乖哄她說:“爸爸不對,你別哭了,以后要刷,就在咱家灶火圪坳里刷,不要跑到砼畔上刷嘛!村里人笑話哩……”

“讓他們笑話!我什么也不怕!我就要到殮畔上刷!”巧珍狠狠地對父親說。

劉立本嘆了一口氣,回頭向院子后面看了看,立刻驚叫一聲,撒開腿就跑——他的那兩頭牛已快把他辛苦務養起來的幾畦包心菜啃光了!

巧珍擦去淚水,委屈地轉身回了家。她先洗了臉,然后對著鏡子認真地梳起了頭發。她把原來的兩根粗黑的短辮,改成像城里姑娘們正時興的那種發式:把頭發用花布手帕在腦后扎成蓬蓬松松的一團。穿什么衣服呢?她感到苦惱起來。

(選自路遙《人生》,有刪改)

圪蹴(gēcù),北方方言,蹲。碴畔(jiǎnpàn),陜北農村莊戶人家窯洞外院子的邊沿。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洋不洋”“西洋景”“洋相”等詞,表明刷牙在當時的農村還是一件新奇事,表現出村里人對文明、先進生活的向往。

B.巧珍之所以“不慌不忙刷她的牙”,還想“多刷一會兒讓他們看”,是因為她大方開朗、不拘小節,沒看出村民的譏笑。

C.劉立本“看起來不太像個農民,至少像是城里機關灶上的炊事員”,表明他與其他村民不同,暗示他最終會支持女兒刷牙。

D.從“委屈得哭開了”到“雙手蒙住臉哭得更厲害了”,寫出巧珍因父親不供自己上學而成了“睜眼瞎子”的委屈與心酸。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注重從小事中感受大時代,刷牙看似是一件十分平常的小事,但人們異乎尋常的反應,卻讓尋常故事有了歷史感,凸顯出了時代特色。

B.本文以刷牙為中心展開故事情節,從描寫村民圍觀巧珍刷牙,到敘述父親與巧珍爭吵,“刷牙”貫穿全文,推動情節發展,使情節更集中緊湊。

C.“像觀察一頭生病的牛犢一樣”一句,以生病的牛犢來比喻滿嘴血糊子的巧珍,貼合觀察者拾糞老頭的身份,突出了他們對巧珍的嘲弄與鄙夷。

D.本文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特點,如劉立本與巧珍父女間的對話,既表現出劉立本粗鄙、好面子的一面,也表現了他對女兒慈愛溫和的一面。

8.請結合巧珍刷牙的經過,簡要分析小說所揭示的村民面對新奇事物的具體心態。

9.小說以“劉巧珍刷牙了”開篇,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6.D

7.C

8.①村民抱著“看熱鬧”的心態,覺得巧珍是“出洋相”;②村民對新事物的好奇和不解,想要探究竟;③劉立本覺得巧珍丟人現眼,認為老百姓不能跟學生比,思想保守,觀念落后。

9.①從情節上看,簡潔交代了故事的核心事件,并構成故事的線索,引發了后續系列情節,使情節集中緊湊。②從人物形象上看,凸顯了巧珍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挑戰世俗觀念的新形象。③從主題上看,一方面反映了村民當時思想的保守和落后,另方面也象征進步的潮流不可阻擋。④從效果上看,簡潔交代特殊事件,能有效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欣賞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語句的表述藝術;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國現當代小說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

材料一:

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閭而軾①之,其仆曰:“君何為軾?”曰:“此非段干木之閭歟?段干木蓋賢者也,吾安敢不軾?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②;段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其仆曰“然則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請相之,段干木不肯受。文侯乃致祿百萬,而時往問之。于是國人皆喜,相與誦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無幾何,秦興兵欲攻魏,司馬唐諫秦君曰:“段干木賢者也,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為然,乃案兵,輟不敢攻之。魏文侯可謂善用兵矣。嘗聞君子之用兵,莫見其形,而功已成,其此之謂也。野人之用兵也,鼓聲則似雷,號呼則動地,塵氣充天,流矢如雨,扶傷輿死,履腸涉血,無罪之民,其死者量③于澤矣,而國之存亡、主之死生,猶未可知也,其離仁義亦遠矣!

魏文侯見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見翟璜,踞于堂而與之言。翟璜不悅。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今汝欲官則相至,欲祿則上卿至。既受吾賞,又責吾禮,無乃難乎?”

(節選自《呂氏春秋》)

材料二:

段干木者,晉人也。少貧且賤,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見,造其門,其逾墻而避之。文侯以客禮待之,出,過其廬而軾。其仆問曰:“干木布衣也,君何為軾?”文侯曰:“段干木,賢者也。不移勢利,懷君子之道,隱處窮巷,聲馳千里。吾敢不軾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勢;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勢不若德貴,財不若義高。”又請為相,不肯。夫文侯名過齊桓公者蓋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節選自皇甫謐《高士傳》)

①軾:憑軾,倚在車前橫木上,是古人乘車時表示敬意的動作。②地:指地位、權勢。③量:滿。

10.材料二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夫文侯A名B過C齊桓公者D蓋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相,讓……做相國,與《鴻門宴》“使子嬰為相”中的“相”用法相同。

B.以為,認為,與《過秦論》“鑄以為金人十二”中的“以為”詞義不同。

C.責,要求,與“求全責備”、“責人從寬,責己從嚴”中的“責”詞義相同。

D.布衣,指粗布做成的衣服,常用來代指平民百姓;文中指段干木是個平民百姓。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聽從車夫建議,請段干木做國相,但段干木不肯接受。魏文侯就送給段干木優厚的俸祿,并時常前往看望他,此舉受到國人的稱贊。

B.和魏文侯用兵不同,鄙陋無知之人用兵,在戰場上奮勇拼殺,使無辜百姓尸橫遍野,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改變國家滅亡、國君身死的結局。

C.魏文侯之所以對段干木敬重有加,而對翟璜傲慢無禮,是因為段干木是個看輕官位、俸祿的賢者,而翟璜是個貪官邀祿、欲壑難填的小人。

D.魏文侯認為,段干木雖隱處窮巷,卻聲名遠揚,而自己雖然地位顯赫,富有財富,但聲名遠遠比不上段干木,理應對他憑軾以表敬意。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

②魏文侯欲見,造其門,其逾墻而避之。

14.君子用兵,為什么能夠做到“莫見其形,而功已成”?請根據材料一簡要概括。

10.DFH

11.A

12.D

13.①而魏君禮敬他,天下沒有誰不知道(這件事)。(我們)恐怕不能對魏國用兵吧?②魏文候想見他,登門拜訪(或:親到他的家門》,他(卻)翻翻墻躲避魏文侯。

14.因為君子禮遇賢者,心懷仁義,所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古代日常用語

古代詩歌閱讀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八)

杜甫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

塞云多斷續,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

西戎外甥①國,何得迕天威②。

①外甥:開元年間,吐蕃王上表唐玄宗,自稱是唐朝皇帝的外甥。②迕:冒犯。天威:指唐朝的威嚴。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以“地僻”“山高”點出秦州的環境特點,暗寓詩人思家未歸的感傷。

B.頷聯明寫陰云多現、日光暗淡的邊塞景象,暗寫戰事頻仍、朝廷聲威不足。

C.頸聯中的“常”“屢”既凸顯軍情緊急,又渲染出唐朝將士勇赴國難的豪邁。

D.詩人深切關注著秦州的動態,寫景敘事,抒情感懷,前后呼應,似斷實連。

16.本詩尾聯與杜甫《登岳陽樓》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所抒發的感情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15.C

16.①本詩尾聯表述了對吐蕃冒犯大唐天威、侵犯邊境的憤怒。吐蕃上表自稱是唐朝皇帝的外甥,卻又背信棄義,冒犯天威,詩人對此進行了痛斥,憤怒之情溢于言表。②《登岳陽樓》尾聯表述了對邊境不安、時局動蕩的感傷。詩人聽聞北方戰事,倚窗流淚,抒發了憂時傷亂的悲痛之情。

思想內容、觀點態度、感情類題目;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17.名篇名句默寫

(1)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老子》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

(2)司馬遷在《報任安書(節選)》中,先列舉古代“倜儻非常之人”在厄境中奮起的事例,后總結他們著書立說的目的是“,”。

(3)“鷓鴣”是一個在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或渲染閨閣愁怨,或寄托羈旅相思,或抒發興亡之嘆,“,”就是這樣的經典名句。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3)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理解性默寫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Ⅰ

若論“才情”,莊子之“才”自古至今為天下公認,但就“情”而論,則自古以來莊子基本被視為對世間無情之人。莊子思想因其深刻性以及對社會現實____的批判,在歷史上曾受到一些誤解。直到清代,才有一些學者透過莊子看似冷漠無情的處世態度,認識了莊子的真實心境。乾隆年間學者胡文英在《莊子獨見》中說:“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他認為莊子對于人世間的態度,是“熱腸掛住”與“冷眼看穿”____。

對于世間,莊子既是“熱腸掛住”,為何卻又“冷眼看穿”?根本原因在于莊子的救世主張與當時的儒家思想不同。儒家風塵仆仆地奔走于各諸侯國之間,____地規勸君王實行仁政、德治,希圖以此救世。而在莊子看來,這種救世無異于“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是根本行不通的。莊子在《至樂》篇中用一則故事,假托孔子之口,批評了儒家試圖通過提倡仁政、德治來救世的主張,同時表明了自己的救世主張:救世的根本方法在于“救心”,讓人們歸心“大道”。所謂大道,就是道家所說的天地萬物的根本之道。

18.請在文中括號處填寫恰當的成語。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在表述上極具特色,請簡要分析。

20.語言表述有“婉言”與“直言”之分,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改為“直言”,不超過30個字。

18.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兼而有之;苦口婆心(不厭其煩/不遺余力)

19.①將“眼冷”與“心腸熱”、“是非不管”“終不下手”與“感慨萬端”“未能忘情”分別作對比,凸顯出莊子外表冷漠無情而內心火熱(難以釋懷)的形象特點。②句式整齊,音韻和諧。

20.(這樣救世)只會助長(加速)世態的惡化[或:(這樣救世)非但達不到目的(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助長(加速)世態的惡化]

語言得體;成語的使用;句子藝術手法辨析

語言文字運用II

噴氣式民航客機通常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亞音速飛行。當飛行速度接近音速時,機翼上表面某些區域的氣流速度可能已經達到音速,令飛行阻力急劇增加。第一、二代噴氣式客機采用的多是傳統的古典翼型,古典翼型適合于低速及亞音速飛行,在這種速度范圍內,它們具有較高的氣動效率。但是,隨著飛行速度的進一步提高,古典翼型的設計已不可能適應高速巡航飛行的要求。因此,需要尋求一種____,又能保持較高氣動效率的翼型。C919的機翼設計運用的是超臨界翼型。____,超臨界翼型可使巡航氣動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將近100千米/小時;如果用同一厚度標準來設計古典翼型和超臨界翼型,超臨界翼型的整體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

在C919飛機上,超臨界機翼與發動機、機身和吊掛之間還采用了性能更為優化的局部融合設計,這些設計進一步提高了C919飛機的經濟性和安全性。通常,飛機發動機的安裝位置與機翼較近,兩者之間難免產生阻力干擾。設計人員經過反復論證研究,____,使發動機與機翼之間的阻力干擾達到了“1+1百年閱讀》)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的文化語境”指由于梁啟超的推動,以往歧視小說的正統文學觀被改變,小說價值和功用得到充分肯定的中國文學場域新格局。

B.“索隱”在文中指讀者以史家筆法閱讀小說中的人和事,以傳統解經思維揣測《紅樓夢》究竟隱去了什么“本事”的閱讀和研究方式。

C.“微言大義”在文中指被索引派認為隱含在《紅樓夢》精微的語言和敘事中的作品內涵、歷史真相,他們為找尋其解析而孜孜不倦。

D.“自敘傳”在文中指胡適對《紅樓夢》成書由來的認識,他認為作品中的甄賈兩府有曹家的影子,曹雪芹借甄賈寶玉寫自己的人生。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豐富的精神內涵,高妙的藝術表現,更適合文人讀者口味的格調,使《紅樓夢》有別于《三國演義》等小說而受到讀書人的群體青睞。

B.胡適注重文獻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創見,他認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為高鶚所續,這一觀點終結了有關《紅樓夢》之謎的爭論。

C.文章詳細介紹了索隱派代表蔡元培顯赫的身份、地位,蔡先生的學界影響力雖增加了胡適推廣新學說的難度,客觀上也為其提供了幫助。

D.胡適對古代小說的系列研究,實現了學術研究對象和范圍的突破,其考證的學術理念和全新的閱讀方法也推動了中國學術的現代轉型。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有著深刻的隱喻意義,讀者可以通過諧音理解甄士隱、賈雨村的符號意味,索隱派即以此種方法探尋作品背后的真相。

B.胡適在寫作《紅樓夢考證》時,首先運用了不同策略對索隱派提出批評,蔡胡論戰最后以胡適勝利告終,最重要的原因莫過于此。

C.從小說之于經史的地位變化我們可以推斷,受到貶抑、輕視的對象不一定不具備研究價值,曾被稱為“詩余”的宋詞即是典型代表。

D.傳播媒介對學術研究具有推動作用,如果沒有《新青年》雜志、新標點分段的亞東版古代小說,胡適的考證成果就很難被公眾認可。

4.認為“隱”也是傳統史學與文學的一個重要的美學原則。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請從下列材料中任選一個加以說明。

①夜縋而出,見秦伯。(節選自《燭之武退秦師》)

②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節選自《離騷》)

③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節選自《林黛玉進賈府》)

5.倘若你未來要從事學術研究,你能從胡適的考證工作中獲得怎樣的啟示?請結合文本分條概括。

現代文閱讀II

劉巧珍刷牙了。這件事本來很平常,可一旦在她身上出現,立刻便在村里傳得風一股雨一股的。在村民們看來,刷牙是干部和讀書人的派勢,土包子老百姓誰還講究這?讀書人高加林刷牙,巧珍的妹妹巧玲刷牙,大家誰也不奇怪,唯獨不識字的女社員劉巧珍刷牙,大家感到又新奇又不習慣。

“哼,劉立本的二女子能翹得上天呀!好好個娃娃,怎突然學成了這個樣子?”

“一天門外也沒逛,斗大的字不識一升,倒學起文明來了!”

“衛生衛生,老母豬不講衛生,一肚子下十幾個價胖豬娃哩!”

“哈呀,你們沒見,一早上圪蹴在僉畔上,滿嘴血糊子直淌!看過洋不洋?”

……

村里少數思想古舊、不習慣現代文明的人,在山里,在路上,在家里,紛紛議論他們村新出現的這個“西洋景”。

劉巧珍根本不管這些議論,她非刷牙不可!因為這是親愛的加林哥要她這樣做的啊!癡情的姑娘為了讓心愛的男人喜歡,任何勇氣都能鼓起來。她根本不管世人的譏笑;她為了加林的愛情什么都可忍受。

這天早晨,她端著牙缸,又蹲在他們家的碴畔上刷開了牙,沒刷幾下,生硬的牙刷很快就把牙床弄破了,情況正如村里人傳說的“滿嘴里冒著血糊子”。但她不管這些照樣使勁刷。巧玲告訴她,剛開始刷牙,把牙床刷破是正常的,刷幾次就好了。

這時候,碰巧幾個出山的女子路過她家門前,嬉皮笑臉地站下看她出“洋相”;另外一些村里的碎腦娃娃看見這幾個女子圍在這里,不知出了啥事,也跑過來湊熱鬧了;緊接著,幾個早起拾糞路過這里的老漢也過來看新奇。

這些人圍住這個刷牙的人,稀奇地議論著,聲音嗡嗡地響成一片。那幾個拾糞老頭竟然在她前面蹲下來,像觀察一頭生病的牛犢一樣,互相指著她的嘴巴各抒己見。后面來的一個老漢看見她滿嘴里冒著血沫子,還以為得了啥急癥,對其他老漢驚呼:“還不趕快請個醫生來?”逗得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了。

巧珍本來想和周圍的人辯解幾句,大大方方開個玩笑解脫自己,無奈嘴里說不成話。她也不管這些了,照樣不慌不忙刷她的牙。她本來想結束了,但又賭氣地想:我多刷一會讓他們看,叫他們看得習慣著!

她右手很不靈巧地拿牙刷在嘴里鼓弄了好一陣后,然后取出牙刷,喝了一口缸子里的清水,淋了漱口,把牙膏沫子吐在地上,又喝了一口水漱起來。周圍一圈人的眼光就從那牙缸子里看到她的嘴上,又從她的嘴上看到土地上。

這時候,巧珍她爸趕著兩頭牛正從河溝里上他家的殮畔。這個莊稼人兼生意人前幾天又買了兩頭牛,還沒轉手賣出去,剛才吆著牲口到溝里飲水去。

立本五十來歲,臉白里透紅,皺紋很少,看起來還年輕。他穿一身干凈的藍咔嘰衣服,不過是莊稼人的式樣;頭上戴著白市布瓜殼帽。看起來不太像個農民,至少像是城里機關灶上的炊事員。劉立本吆牛上了鹼畔,見一群人圍住巧珍看她刷牙,早已氣得鬼火冒心了!他發現巧珍這幾天衣服一天三換,頭梳個沒完沒了,竟然還能翹得刷起了牙。他前兩天早想發火了,但覺得女子大了,怕她吃消不了,硬忍著沒吭聲。

現在他看見巧珍在一群人面前丟人敗興,實在起火得不行了。他丟下兩頭牛不管,滿臉通紅,豁開人群,大聲喝罵道:“不要臉的東西,還不快滾回去!給老子跑到門外丟人來了!”

劉立本一聲喝罵,趕散了所有看熱鬧的人。娃娃女子們先跑了,幾個老漢慌忙提起拾糞筐,尷尬地出了他們本不該來的這個地方。

“狗屁衛生!你個土包子老百姓,滿嘴的白沫子,全村人都在笑話你這個敗家子!你羞先人哩!”

“不管怎樣,刷個牙算什么錯!”巧珍嘴硬地辯解說,“你看你的牙,五十來歲就掉了那么多,說不定就是因為沒……”

巧珍手里提著個刷牙缸子,眼里噙著兩顆淚珠說:“爸,你為哈罵人哩!我刷牙講衛生,有什么不對?”

“放屁!牙好牙壞是天生的,和刷不刷有屁相干!你爺一輩子沒刷牙,活了八十歲還滿口齊牙,臨歿的前一年還咬得吃核桃哩!你趁早把你那些刷牙家具撇了!”

“那巧玲刷牙你為什么不管?”

“巧玲是巧玲,你是你!人家是學生,你是個老百姓!”

“老百姓就連衛生也不能講了?”巧珍一下委屈得哭開了。她大聲和父親嚷著說:“你為什么不供我上學?你就知道個錢!你再知道個啥?你把我的一輩子都毀了,叫我成了個睜眼瞎子!今兒個我刷個牙,你還要這樣欺負我……”她一下背過身,雙手蒙住臉哭得更厲害了。

劉立本一下子慌了。他很快覺得他剛才太過分——他已經好多年不這樣對待孩子了,他趕忙過來乖哄她說:“爸爸不對,你別哭了,以后要刷,就在咱家灶火圪坳里刷,不要跑到砼畔上刷嘛!村里人笑話哩……”

“讓他們笑話!我什么也不怕!我就要到殮畔上刷!”巧珍狠狠地對父親說。

劉立本嘆了一口氣,回頭向院子后面看了看,立刻驚叫一聲,撒開腿就跑——他的那兩頭牛已快把他辛苦務養起來的幾畦包心菜啃光了!

巧珍擦去淚水,委屈地轉身回了家。她先洗了臉,然后對著鏡子認真地梳起了頭發。她把原來的兩根粗黑的短辮,改成像城里姑娘們正時興的那種發式:把頭發用花布手帕在腦后扎成蓬蓬松松的一團。穿什么衣服呢?她感到苦惱起來。

(選自路遙《人生》,有刪改)

圪蹴(gēcù),北方方言,蹲。碴畔(jiǎnpàn),陜北農村莊戶人家窯洞外院子的邊沿。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洋不洋”“西洋景”“洋相”等詞,表明刷牙在當時的農村還是一件新奇事,表現出村里人對文明、先進生活的向往。

B.巧珍之所以“不慌不忙刷她的牙”,還想“多刷一會兒讓他們看”,是因為她大方開朗、不拘小節,沒看出村民的譏笑。

C.劉立本“看起來不太像個農民,至少像是城里機關灶上的炊事員”,表明他與其他村民不同,暗示他最終會支持女兒刷牙。

D.從“委屈得哭開了”到“雙手蒙住臉哭得更厲害了”,寫出巧珍因父親不供自己上學而成了“睜眼瞎子”的委屈與心酸。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注重從小事中感受大時代,刷牙看似是一件十分平常的小事,但人們異乎尋常的反應,卻讓尋常故事有了歷史感,凸顯出了時代特色。

B.本文以刷牙為中心展開故事情節,從描寫村民圍觀巧珍刷牙,到敘述父親與巧珍爭吵,“刷牙”貫穿全文,推動情節發展,使情節更集中緊湊。

C.“像觀察一頭生病的牛犢一樣”一句,以生病的牛犢來比喻滿嘴血糊子的巧珍,貼合觀察者拾糞老頭的身份,突出了他們對巧珍的嘲弄與鄙夷。

D.本文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特點,如劉立本與巧珍父女間的對話,既表現出劉立本粗鄙、好面子的一面,也表現了他對女兒慈愛溫和的一面。

8.請結合巧珍刷牙的經過,簡要分析小說所揭示的村民面對新奇事物的具體心態。

9.小說以“劉巧珍刷牙了”開篇,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

材料一:

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閭而軾①之,其仆曰:“君何為軾?”曰:“此非段干木之閭歟?段干木蓋賢者也,吾安敢不軾?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②;段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其仆曰“然則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請相之,段干木不肯受。文侯乃致祿百萬,而時往問之。于是國人皆喜,相與誦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無幾何,秦興兵欲攻魏,司馬唐諫秦君曰:“段干木賢者也,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為然,乃案兵,輟不敢攻之。魏文侯可謂善用兵矣。嘗聞君子之用兵,莫見其形,而功已成,其此之謂也。野人之用兵也,鼓聲則似雷,號呼則動地,塵氣充天,流矢如雨,扶傷輿死,履腸涉血,無罪之民,其死者量③于澤矣,而國之存亡、主之死生,猶未可知也,其離仁義亦遠矣!

魏文侯見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見翟璜,踞于堂而與之言。翟璜不悅。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今汝欲官則相至,欲祿則上卿至。既受吾賞,又責吾禮,無乃難乎?”

(節選自《呂氏春秋》)

材料二:

段干木者,晉人也。少貧且賤,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見,造其門,其逾墻而避之。文侯以客禮待之,出,過其廬而軾。其仆問曰:“干木布衣也,君何為軾?”文侯曰:“段干木,賢者也。不移勢利,懷君子之道,隱處窮巷,聲馳千里。吾敢不軾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勢;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勢不若德貴,財不若義高。”又請為相,不肯。夫文侯名過齊桓公者蓋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節選自皇甫謐《高士傳》)

①軾:憑軾,倚在車前橫木上,是古人乘車時表示敬意的動作。②地:指地位、權勢。③量:滿。

10.材料二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夫文侯A名B過C齊桓公者D蓋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相,讓……做相國,與《鴻門宴》“使子嬰為相”中的“相”用法相同。

B.以為,認為,與《過秦論》“鑄以為金人十二”中的“以為”詞義不同。

C.責,要求,與“求全責備”、“責人從寬,責己從嚴”中的“責”詞義相同。

D.布衣,指粗布做成的衣服,常用來代指平民百姓;文中指段干木是個平民百姓。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聽從車夫建議,請段干木做國相,但段干木不肯接受。魏文侯就送給段干木優厚的俸祿,并時常前往看望他,此舉受到國人的稱贊。

B.和魏文侯用兵不同,鄙陋無知之人用兵,在戰場上奮勇拼殺,使無辜百姓尸橫遍野,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改變國家滅亡、國君身死的結局。

C.魏文侯之所以對段干木敬重有加,而對翟璜傲慢無禮,是因為段干木是個看輕官位、俸祿的賢者,而翟璜是個貪官邀祿、欲壑難填的小人。

D.魏文侯認為,段干木雖隱處窮巷,卻聲名遠揚,而自己雖然地位顯赫,富有財富,但聲名遠遠比不上段干木,理應對他憑軾以表敬意。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

②魏文侯欲見,造其門,其逾墻而避之。

14.君子用兵,為什么能夠做到“莫見其形,而功已成”?請根據材料一簡要概括。

古代詩歌閱讀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八)

杜甫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

塞云多斷續,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

西戎外甥①國,何得迕天威②。

①外甥:開元年間,吐蕃王上表唐玄宗,自稱是唐朝皇帝的外甥。②迕:冒犯。天威:指唐朝的威嚴。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以“地僻”“山高”點出秦州的環境特點,暗寓詩人思家未歸的感傷。

B.頷聯明寫陰云多現、日光暗淡的邊塞景象,暗寫戰事頻仍、朝廷聲威不足。

C.頸聯中的“常”“屢”既凸顯軍情緊急,又渲染出唐朝將士勇赴國難的豪邁。

D.詩人深切關注著秦州的動態,寫景敘事,抒情感懷,前后呼應,似斷實連。

16.本詩尾聯與杜甫《登岳陽樓》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所抒發的感情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17.名篇名句默寫

(1)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老子》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

(2)司馬遷在《報任安書(節選)》中,先列舉古代“倜儻非常之人”在厄境中奮起的事例,后總結他們著書立說的目的是“,”。

(3)“鷓鴣”是一個在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或渲染閨閣愁怨,或寄托羈旅相思,或抒發興亡之嘆,“,”就是這樣的經典名句。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Ⅰ

若論“才情”,莊子之“才”自古至今為天下公認,但就“情”而論,則自古以來莊子基本被視為對世間無情之人。莊子思想因其深刻性以及對社會現實____的批判,在歷史上曾受到一些誤解。直到清代,才有一些學者透過莊子看似冷漠無情的處世態度,認識了莊子的真實心境。乾隆年間學者胡文英在《莊子獨見》中說:“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他認為莊子對于人世間的態度,是“熱腸掛住”與“冷眼看穿”____。

對于世間,莊子既是“熱腸掛住”,為何卻又“冷眼看穿”?根本原因在于莊子的救世主張與當時的儒家思想不同。儒家風塵仆仆地奔走于各諸侯國之間,____地規勸君王實行仁政、德治,希圖以此救世。而在莊子看來,這種救世無異于“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是根本行不通的。莊子在《至樂》篇中用一則故事,假托孔子之口,批評了儒家試圖通過提倡仁政、德治來救世的主張,同時表明了自己的救世主張:救世的根本方法在于“救心”,讓人們歸心“大道”。所謂大道,就是道家所說的天地萬物的根本之道。

18.請在文中括號處填寫恰當的成語。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在表述上極具特色,請簡要分析。

20.語言表述有“婉言”與“直言”之分,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改為“直言”,不超過30個字。

語言文字運用II

噴氣式民航客機通常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亞音速飛行。當飛行速度接近音速時,機翼上表面某些區域的氣流速度可能已經達到音速,令飛行阻力急劇增加。第一、二代噴氣式客機采用的多是傳統的古典翼型,古典翼型適合于低速及亞音速飛行,在這種速度范圍內,它們具有較高的氣動效率。但是,隨著飛行速度的進一步提高,古典翼型的設計已不可能適應高速巡航飛行的要求。因此,需要尋求一種____,又能保持較高氣動效率的翼型。C919的機翼設計運用的是超臨界翼型。____,超臨界翼型可使巡航氣動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將近100千米/小時;如果用同一厚度標準來設計古典翼型和超臨界翼型,超臨界翼型的整體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

在C919飛機上,超臨界機翼與發動機、機身和吊掛之間還采用了性能更為優化的局部融合設計,這些設計進一步提高了C919飛機的經濟性和安全性。通常,飛機發動機的安裝位置與機翼較近,兩者之間難免產生阻力干擾。設計人員經過反復論證研究,____,使發動機與機翼之間的阻力干擾達到了“1+1<2”的設計效果,讓兩者一起面對的阻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