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屆上海市楊浦區高三下學期3月模擬質量調研語文試題(Word)楊浦區2022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年級模擬質量調研
語文學科試卷(解析做在答題卡上)
(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2023年4月
一積累運用(10分)
1.按要求填上空。(5分)
(1)屈平正道直行,,讒人間之,可謂窮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2),。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3)《老子·第十一章》中通過對車子、器皿、屋室的分析總結出“有”與“無”之間的關系的句子是,。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2分)
。;。因此,每當我們創作作品,我們即在進行某種敘事。。。
①藝術對情感的表現,并不是單純地把情感宣泄出來
②但不含敘事的情感流露,難以形成作品
③情感必須置入一個感性的形象才能真正得到表現并且被保存
④只是痛苦了、流淚了、高興了、笑了,都不是作品
⑤敘事是藝術表現和保存情感的基本方式
A.⑤④①③②B.⑤①③②④C.③①④⑤②D.③①⑤②④
(2)某小區居委會給××區消防支隊寫了一封感謝信,其中有一處語言表述不得體,請在以下四處畫線部分中找出并修改。(3分)
感謝信
可愛的消防隊員們:
你們好!早就聽說你們為民解困的英勇事跡,昨天,我們都是見證人。昨天早上,強臺風來襲,我小區老舊房屋的頂棚發生翻卷移位,搖搖欲墜,眼看墜物傷人事件就要發生。居委會報警后,你們反應迅速、深入危險區域,冒著特大風雨將危機解除。對你們的無私奉獻,我們謹代表小區全體居民表示衷心感謝!
此致
敬禮!
××區××街道××居委會
2022年7月23日
二閱讀(70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3—7題。(16分)
實踐傳統的式微
陳嘉映
①古人說道行之而成,魯迅把它翻譯成白話文: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以某種相似的方式來從事一類活動,做的人多了,形成了一個實踐傳統。藝術、文學、學術、行醫、教育、科學活動,都是這樣生長出來的傳統。
②我們進入某種行業,也就進入由前人造就的一種傳統,從以前的實踐者那里學習該怎么做,在這個傳統中了解怎樣算是把一件事情做得好。在技術時代之前,無論你最初抱有何等高遠的理想,不能深切領會你所在的傳統,就將一事無成。
③當然,傳統不只是生長起來,各種傳統都充滿了傳說和虛構,這些虛構成分在傳承中又不斷由權勢階層加以塑造。兩千年把“三代之治”奉為王道政治的圭臬,但與其說王道是三代的歷史總結,不如說是先秦圣賢用自己的政治理念塑造了三代——“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舍不同”;此后的歲月中“三代之治”不斷修正,以適應帝王國家、士大夫立場在不同歷史處境中的復雜變化。
④我們所了解的各種實踐傳統是在軸心時代一一形成的。這些傳統從來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傳統之內不斷產生對傳統的批判與反抗,也不斷出現傳統的重新建構。而到我們這個時代,所有的實踐傳統都在衰落乃至瓦解之中。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來反思各個實踐傳統,藝術、文學、學術,甚至醫學、商業、政治。如在語言的發展和轉換那里,“傳統的約束力是最為強大的,彼甚至似乎只為個人的創造留下一個非常微不足道的余地”,但隨著文字時代的落幕和圖像時代的到來,語言傳統也露出了破敗的跡象。
⑤近代社會的很多因素促成傳統的瓦解——泛商業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反權威等。在思想觀念層面上,不能不提到啟蒙運動。啟蒙運動對傳統的批判不同于傳統內部連綿不斷的對傳統的批判——啟蒙運動提出了與傳統相分離的理性觀念,因此,它對傳統的質疑與批判是整體性的,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即應當”的觀念。
⑥傳統的瓦解給現代社會帶來很多困擾。其中突出的一種,就是人們常說的意義流失。不少論者曾指出意義流失與實踐傳統衰落之間的密切聯系。昆德拉在《身份》里說,在過去的時代里,“生命的意義那時不是個問題,這種意義自然而然地跟人們在一起,在他們的作坊里,在他們的田野里。每一個職業都創造出了它的思維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個醫生跟農民想的不一樣,一個軍人跟一個老師的舉止不一樣。”為什么處在實踐傳統之中,“生命的意義就不是個問題”呢?因為意義不是想出來,不是論證出來的,而是被感受到的,通過生存和勞作的直接性感受到。在實踐活動中,人的整個生存,包括他的德性,跟他的勞作結合在一起,并通過他的勞作跟一個興趣——勞作共同體結合在一起。而當傳統瓦解,行業轉變為職業,職業要求于個人的,不是他的整個的人,而是他在特定崗位上的效用。個人不再作為整體的人通過他所屬的實踐傳統與社會相關聯,他的性情、德性跟他的“效用”隔離開來,“生活的意義”漸漸成為一件主觀的事情,而一旦意義成了主觀的事情,就等于沒有意義了。
⑦傳統的瓦解固然有可嘆之處,但反觀近代發展的歷史,不難看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工商業的發展,平民的興起,這些導致傳統衰敗的事項,每一項都自有其情理。解放是連同意義的不確定性一起到來的,職業化是連同祛魅一起到來的,喜也罷,嘆也罷,往者不追來者不拒是我們不得不采納的態度。鐘愛傳統不一定意味著要努力回到過去,實際上,我們無法回到過去——除卻其他種種,至少要考慮到現代化轉型的每一步自有它的道理在。而且當人們把主要精力用于總結傳統的美點以圖弘揚,所顯示的差不多是它已經成為一個死去的傳統。一個充滿活力的傳統不在于從它那里可以搜求多少美點,而在于它不斷賦予傳承者以力量,使他們能夠以某種獨特的方式來應對現實問題。華夏傳統若真有生命力,它就要能讓這個傳統中人不斷創造出優秀的當代詩歌、藝術、哲思,在各個領域中面對“共同問題”、提出富有特色的方案,它們不必是壓倒其他方案的最優方案,卻為人類在地球村能夠健康地共同生活所不可或缺。
3.根據第②段畫線句概括“實踐傳統”包含的兩個內容。(2分)
、
4.如果以《鄉土中國》為例理解第⑤段中“傳統即應當”的觀念,下列最合適的一項是()。(2分)
A.人們在熟人中、熟悉的土地上生活,經驗代代相傳,只需要保存,不需要思考。
B.人們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隨著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絡,公即私是應該的。
C.人們在鄉土社會中不使用文字,動作、表情的含義都約定俗成,可以精準使用。
D.人們主動地服膺禮,并不是外在權力使然,而是從教化中養成了個人的敬畏感。
5.下列能依據文意做出的一項推斷是()。(3分)
A.實踐傳統始終處于被修正、被批判、被重建而不是被繼承的過程中。
B.實踐傳統的約束力極其強大,但技術時代的來臨徹底解除了約束力。
C.實踐傳統瓦解的重要因素是啟蒙運動對其思想根本性、整體性否定。
D.實踐傳統的瓦解帶來意義流失,導致現代社會中人們不再追尋意義。
6.第⑥段中,是如何證明“傳統的瓦解給現代社會帶來意義流失的困擾”的,請對此加以分析。(4分)
7.學校記者團開展“我和經典面對面”采訪活動,當記者問你“面對復雜的現代社會,像‘大學之道’這樣的歷代讀書人遵循的實踐傳統,能給予我們怎樣的力量來應對現實問題呢?”請你面對采訪鏡頭,選擇感觸最深的一點回答。(5分)
附錄: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16分)
最后的荒木古童
蔡維忠
在緬因州首府波特蘭市西南邊的鄉村,住著一對音樂人夫妻,丈夫叫漢茲,妻子叫科琳,年紀都在五十左右。二〇二一年七月,我和妻子蘭從紐約長島專程來聽漢茲吹尺八,講尺八身世。
漢茲是個混血兒,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愛爾蘭后裔。他的全名是荒木半三郎。
漢茲第一次接觸樂器是在八歲時,在氣走嚴厲的鋼琴老師后,再一次接觸樂器已經是在十七歲。那時,他隨父母搬到東京,想跟父親學尺八,父親遞給他一枝尺八,他拿過來就吹,并吹出聲音來。尺八難吹,但漢茲吹起來毫無困難,而且進步神速。漢茲用了四年時間,把家族所傳的幾十首尺八曲全學會了。父親授予他名號,叫做梅旭,相當于他達到了可以教學的水平。
不過,漢茲不習慣在日本生活。容貌上,他不像日本人。語言上,老有人當他不懂日語。整個社會都被卷入經濟狂潮,人們把傳統音樂撂在一邊,任其逐漸老化。他在尺八界沒有同齡朋友。漢茲于一九九二年只身回到他成長的西雅圖。他在圣帕特里克節(愛爾蘭族裔的重要節日)上演奏愛爾蘭音樂,很成功,此后,漢茲繼續吹奏愛爾蘭樂曲,并以此謀生。
“你為什么不以尺八謀生?”
“我在美國每年有幾次機會表演吹奏尺八,但無法以尺八謀生。那時有人來向我學尺八,他們主要是來尋求精神指導。偏偏那時我對于尺八的傳統一無所知,父親沒有給我傳授尺八的精神內涵。”
尺八在日本興盛于江戶時代,普化宗的虛無僧手持尺八行乞于市。他們不把尺八當成樂器,而是當成修行的法器。這種修行稱為吹禪。漢茲帶我們走進起居室,讓我們看墻上掛著的先人照片。曾曾祖父荒木半三郎(與漢茲同名),二世古童,老當益壯;曾祖父荒木真之助,三世古童,英俊魁梧;祖父荒木聚,四世古童,年輕儒雅。漢茲父親荒木達是五世古童,他還在世,照片不能掛在墻上。漢茲是六世古童。一個尺八世家,連續不斷五代,濃縮在緬因州的一個鄉村房子里。
漢茲父親出生于一九三七年,十歲時學習尺八,他本人的天賦很高,學得很好,但母親卻非常嚴厲。他被作為家族繼承人培養,從小重負在身,上學、做作業、練習尺八,不完成便送進廟里學佛。他沒有玩耍過,沒有朋友,沒有快樂的童年。一九六二年,漢茲父親從東京慶應義塾大學音樂專科畢業的第二年,繼承了古童的名號。一九六三年,他到美國留學,一去二十多年。據他自己說,是因為得了肺結核,不能吹奏了。
“你父親離開日本真是因為得了肺結核嗎?”我問漢茲。
“父親確實是得過肺病,他以為他不能表演吹奏,只能教課。但是深層的原因是,他從小生活在極大的壓力中,那是一段非常艱難而痛苦的回憶,他想逃離,想擺脫。”
漢茲父親和母親在華盛頓大學認識,結婚。父親于一九七五年攜全家回日本。年輕的五世古童游學歸來,古童會非常歡迎,對他寄予厚望。只是,他的母親和妻子之間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漢茲的父親夾在中間,非常苦惱,最后帶著全家回到西雅圖。漢茲父親回美國后,連尺八也一并放棄了。大概有十年的時間,也是漢茲從七歲到十五歲期間,家里聽不到尺八聲。所以,漢茲開始懂事后,在家中沒有受到尺八熏陶。
到了一九八八年,漢茲父親年過五十,又一次攜全家回日本。他雖然離開二十多年,有負古童會,但他終究是荒木世家的繼承人。他對于會長的名頭和古童名號都不感興趣,一心撲在尺八吹奏和教學上,仿佛要把失去的時光補回來。漢茲父親不負古童的名號,終成頂級尺八大師。
“你和父親之間的關系如何?”我問漢茲。
“不是很親密。”
他們父子之間有許多錯過。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在紀念二世古童逝世一百周年的聚會上,父親宣布要退休,把古童的名號傳給兒子。漢茲被承襲了古童名號,因為他不知道有這個活動,沒有在場。錯過了這么重要的場合,漢茲覺得在感情上受到傷害,至今不能釋懷。不過,漢茲知道這就是父親,只有他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對他來說,吹好尺八,成為尺八高手,至為重要;至于通過尺八取得個人榮耀,發揚光大先人的榮耀,不重要。所以,他只教漢茲吹尺八,并不跟他講尺八傳統、家族歷史。
漢茲父親不知道尺八傳統、家族歷史嗎?他知道的,他把這些知識寫進碩士論文。他在一次記者采訪中講述他的尺八理念:“我們吹尺八,有一個說法,叫做一音成佛,意思是,一個音便可以抵達覺悟的境地。專注于一個音,忘記一切,心無雜念地吹。不需要技術,專注地吹,發出一個聲音,不管是模糊的聲音、清晰的聲音。如果你試著專注于呼吸,你不是會感到平靜嗎?這就是真正的禪生活。”可是他從沒有想到把這樣的感悟講給漢茲聽。
有些錯過,來得及補救。父親沒有傳給他的東西,他自己補上。他得知父親寫了一篇碩士論文,便請求衛斯理安大學給他寄來一份復印件。他從論文中得知,他的祖先二世荒木古童是尺八史上繼往開來的人物,得知尺八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傳說。
“當你收到論文時,有什么感覺?”我問。
“這是父親用文字化成聲音向我講述,父親用特殊的方式對我講述。”
漢茲也知道,父親給他起名半三郎,那是二世古童的本名。父親給了他一個尺八名號,叫做梅旭。梅旭是漢茲的祖父承襲古童名號前的名號。父親沒有對他講家族的傳承,但在他的名字里埋下線索。
漢茲拿出一枝尺八,這是一枝二世荒木古童八十二歲時制作的尺八。漢茲用這枝二世古童制作的尺八吹奏了二世古童譜寫的尺八曲《月之曲》,腦海里浮現出一輪秋月冉冉升起的圖像。曲子在緩緩聲中展開,然后曲調轉高,然后昂揚鏗鏘,猶如月亮從地面升上來,越來越高,直到中天,光芒灑向大地。他似乎回到一百多年前,看見曾曾祖父在喧嘩的東京城自家的花園里,手里拿著尺八,抬頭看著明月。世間萬物的聲音融入尺八聲中。低回的傾訴,高亢的揮灑,那旋律穿越了一個多世紀,五代人。那是祖先的呼喚,是后人的回應。
漢茲將是最后的荒木古童。他沒有子女,荒木家族將斷了尺八世系。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古童的名號傳給一個學生。他說:“我有個中國學生,年紀很輕,吹得很棒。我可以把這個稱號傳給他,不知道他愿不愿意。音樂人的生涯充滿了壓力,只愿我的學生能好好享受音樂,我會盡力幫助。”
第⑦段畫線句頗具表現力,請加以賞析。(3分)
父親的形象對塑造漢茲的形象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4分)
10.本文多次運用問答形式講述荒木古童的故事,請從構思角度加以賞析。(4分)
11.本文以第段還是以第段為結尾段,頗有爭議。你認為以哪一段作為結尾段更為合適?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5分)
(三)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題。(8分)
念奴嬌
(南宋)姜夔
余客武陵,湖北憲治在焉。古城野水,喬木參天。余與二三友,日蕩舟其間。薄荷花而飲,意象幽閑,不類人境。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云自動,間于疏處,窺見游人畫船,亦一樂也。朅(qiè)①來吳興,數得相羊②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故以此句寫之。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ɡūpú)③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注:①朅:來,來到。②相羊:“相徉”,徘徊。③菰蒲:水草。
概括本詞題材正確的一項是()。(1分)
羈旅B.詠懷C.詠物D.游仙
對本詞藝術手法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以樂襯哀B.敘議結合C.一語雙關D.烘托擬人
14.有詞評家認為,“白石小序甚可觀,苦與詞復”,那么本詞的序與正文是否有重復之嫌?請從內容和形式的角度加以分析。(5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20分)
陽曲傅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①朱衣道人者,陽曲傅山①先生也。初字青竹,尋改字青主,亦曰石道人。家世以學行師表晉中。先生少讀書,上口數過,即成誦。見天下且喪亂,諸號為薦紳先生者,多腐惡不足道,憤之,乃堅苦持氣節,不肯少與時媕婀(ānē)。
②提學袁公繼咸為巡按張孫振所誣,孫振故閹黨也。先生約其同學曾公良直等詣匭使,三上書論之,不得達,乃伏闕陳情。時撫軍吳公甡亦直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聞天下。先生少長晉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氣,思以濟世自見,而不屑為空言。次年,袁公自九江羈于燕邸,以難中詩貽先生,曰:“晉士惟門下知我最深蓋棺不遠斷不敢負知己使異日羞稱友生也。”先生得書慟哭曰:“公乎,吾亦安敢負公哉!”甲午②,以連染遭刑戮,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門人有以奇計救之者,得免。然先生深自咤恨,以為不如速死之為愈,而其仰視天、俯畫地者并未嘗一日止。凡如是者二十年。
③戊午③,天子有大科之命④,給事中李宗孔、劉沛先以先生薦。時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⑤以病先卒,固辭,有司不可。先生稱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孫侍。既至京師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馮公⑥首過之公,公卿畢至。先生臥床,不具迎送禮,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聞,詔免試,許放還山。時征士中報罷而年老者,恩賜以官。益都密請以先生與杜征君紫峰,雖皆未豫試,然人望也。于是亦特加中書舍人以寵之。益都乃詣先生曰:“思命出自格外,雖病,其為我強入一謝。”先生不可。益都令其賓客百輩說之,遂稱疾篤,乃使人舁以入。望見午門,淚涔涔下。益都強掖之使謝,則仆于地。蔚州進曰:“止、止,是即謝矣。”次日遽歸,大學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嘆曰:“自今以還,其脫然無累哉!”及卒,以朱衣黃冠殮。
(有刪減)
注:①傅山: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②甲午:清順治十一年(1654)。③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④大科之命:康熙詔命開博學鴻詞科,讓各省舉薦有學問的名士赴京應試。⑤眉:傅山之子傅眉。⑥馮公:馮博,益都人,當時任文華殿大學士。
1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三上書論之,不得達()
(2)時撫軍吳公甡亦直袁()
16.結合文意,為下列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乃伏闕陳情()
A.趴在臺階前B.跪在宮殿前C.隱蔽在空隙處D.住在宮殿角落
(2)許放還山()
A.流放山野B.成為隱士C.出家為僧D.允許回家
17.第②段中畫線的句子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晉士惟門下知我最深蓋棺不遠斷不敢負知己使異日羞稱友生也
18.把第①段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見天下且喪亂,諸號為薦紳先生者,多腐惡不足道,憤之,乃堅苦持氣節,不肯少與時媕婀。
19.第①段中,全祖望介紹傅山“朱衣道人者,陽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尋改字青主,亦曰石道人”,而官方史書《清史稿·卷五百一·列傳二百八十八遺逸二》則僅“傅山,字青主,陽曲人”八字,請探究全祖望的寫作意圖。(3分)
20.全祖望此文為人稱道,請以第③段為例,賞析如何將“傅山固辭”寫得生動感人的。(5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21—23題。(10分)
甲
鼐聞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柔之發也。惟圣人之言,統二氣之會而弗偏,然而《易》、《詩》、《書》、《論語》所載,亦間有可以剛柔分矣。值其時其人告語之,體各有宜也。自諸子而降,其為文無有弗偏。其得于陽與剛之美者,則其文如霆,如電,如長風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騏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鐵;其于人也,如憑高視遠,如君而朝萬眾,如鼓萬勇士而戰之。其得于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觀其文,諷其音,則為文者之性情形狀,舉以殊。
(節選自姚鼐《復魯絮非書》)
乙
吾嘗以謂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有得乎陰陽剛柔之精,皆可以為文章之美。陰陽剛柔并行而不容偏廢,有其一端而絕亡其一,剛者至于僨強而拂戾,柔者至于頹廢而暗幽,則必無與于至文者矣。然古君子稱為文章之至,雖兼具二者之用,亦不能無所偏優于其間。其故何哉?天地之道,協合以為體,而時發奇出以為用者,理固然也。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陽而下陰,伸剛而絀柔,故人得之亦然。文之雄偉而勁直者,必貴于溫深而徐婉。溫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難得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夫古今為詩人者多矣,為詩而善者亦多矣,而卓然足稱為雄才者,千余年中數人焉耳。甚矣,得之難也。
(節選自姚鼐《海愚詩鈔序》)
21.下列語句的空缺處選用的虛詞不正確的一項是()。(1分)
“自諸子而降,其為文無有弗偏”應選用“者”。
“則為文者之性情形狀,舉以殊”應選用“焉”。
“有得乎陰陽剛柔之精”應選用“然”。
“甚矣,得之難也”應選用“其”。
22.請結合文本,賞析甲文兩處畫線句的語言特點。(4分)
23.甲乙兩文都圍繞“陽剛陰柔文風”展開論述,而重點各有不同,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5分)
三寫作(70分)
作文。
退出朋友圈,卸載社交視頻軟件、新聞推送軟件、智能搜索引擎這使人們離這個世界更遠了還是更近了?
你對這一問題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
要求:(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楊浦區2022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年級模擬質量調研
語文學科試卷(解析)
(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2023年4月
一積累運用(10分)
1.按要求填上空。(5分)
(1)屈平正道直行,,讒人間之,可謂窮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2),。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3)《老子·第十一章》中通過對車子、器皿、屋室的分析總結出“有”與“無”之間的關系的句子是,。
(1)竭忠盡智以事其君
(2)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3)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2分)
。;。因此,每當我們創作作品,我們即在進行某種敘事。。。
①藝術對情感的表現,并不是單純地把情感宣泄出來
②但不含敘事的情感流露,難以形成作品
③情感必須置入一個感性的形象才能真正得到表現并且被保存
④只是痛苦了、流淚了、高興了、笑了,都不是作品
⑤敘事是藝術表現和保存情感的基本方式
A.⑤④①③②B.⑤①③②④C.③①④⑤②D.③①⑤②④
(1)B(2分)
(2)某小區居委會給××區消防支隊寫了一封感謝信,其中有一處語言表述不得體,請在以下四處畫線部分中找出并修改。(3分)
感謝信
可愛的消防隊員們:
你們好!早就聽說你們為民解困的英勇事跡,昨天,我們都是見證人。昨天早上,強臺風來襲,我小區老舊房屋的頂棚發生翻卷移位,搖搖欲墜,眼看墜物傷人事件就要發生。居委會報警后,你們反應迅速、深入危險區域,冒著特大風雨將危機解除。對你們的無私奉獻,我們謹代表小區全體居民表示衷心感謝!
此致
敬禮!
××區××街道××居委會
2022年7月23日
(2)甲(1)尊敬的/敬愛的/消防支隊官兵(含有敬意的態度1分;特指對象“支隊”1分)(2)
二閱讀(70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3—7題。(16分)
實踐傳統的式微
陳嘉映
①古人說道行之而成,魯迅把它翻譯成白話文: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以某種相似的方式來從事一類活動,做的人多了,形成了一個實踐傳統。藝術、文學、學術、行醫、教育、科學活動,都是這樣生長出來的傳統。
②我們進入某種行業,也就進入由前人造就的一種傳統,從以前的實踐者那里學習該怎么做,在這個傳統中了解怎樣算是把一件事情做得好。在技術時代之前,無論你最初抱有何等高遠的理想,不能深切領會你所在的傳統,就將一事無成。
③當然,傳統不只是生長起來,各種傳統都充滿了傳說和虛構,這些虛構成分在傳承中又不斷由權勢階層加以塑造。兩千年把“三代之治”奉為王道政治的圭臬,但與其說王道是三代的歷史總結,不如說是先秦圣賢用自己的政治理念塑造了三代——“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舍不同”;此后的歲月中“三代之治”不斷修正,以適應帝王國家、士大夫立場在不同歷史處境中的復雜變化。
④我們所了解的各種實踐傳統是在軸心時代一一形成的。這些傳統從來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傳統之內不斷產生對傳統的批判與反抗,也不斷出現傳統的重新建構。而到我們這個時代,所有的實踐傳統都在衰落乃至瓦解之中。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來反思各個實踐傳統,藝術、文學、學術,甚至醫學、商業、政治。如在語言的發展和轉換那里,“傳統的約束力是最為強大的,彼甚至似乎只為個人的創造留下一個非常微不足道的余地”,但隨著文字時代的落幕和圖像時代的到來,語言傳統也露出了破敗的跡象。
⑤近代社會的很多因素促成傳統的瓦解——泛商業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反權威等。在思想觀念層面上,不能不提到啟蒙運動。啟蒙運動對傳統的批判不同于傳統內部連綿不斷的對傳統的批判——啟蒙運動提出了與傳統相分離的理性觀念,因此,它對傳統的質疑與批判是整體性的,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即應當”的觀念。
⑥傳統的瓦解給現代社會帶來很多困擾。其中突出的一種,就是人們常說的意義流失。不少論者曾指出意義流失與實踐傳統衰落之間的密切聯系。昆德拉在《身份》里說,在過去的時代里,“生命的意義那時不是個問題,這種意義自然而然地跟人們在一起,在他們的作坊里,在他們的田野里。每一個職業都創造出了它的思維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個醫生跟農民想的不一樣,一個軍人跟一個老師的舉止不一樣。”為什么處在實踐傳統之中,“生命的意義就不是個問題”呢?因為意義不是想出來,不是論證出來的,而是被感受到的,通過生存和勞作的直接性感受到。在實踐活動中,人的整個生存,包括他的德性,跟他的勞作結合在一起,并通過他的勞作跟一個興趣——勞作共同體結合在一起。而當傳統瓦解,行業轉變為職業,職業要求于個人的,不是他的整個的人,而是他在特定崗位上的效用。個人不再作為整體的人通過他所屬的實踐傳統與社會相關聯,他的性情、德性跟他的“效用”隔離開來,“生活的意義”漸漸成為一件主觀的事情,而一旦意義成了主觀的事情,就等于沒有意義了。
⑦傳統的瓦解固然有可嘆之處,但反觀近代發展的歷史,不難看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工商業的發展,平民的興起,這些導致傳統衰敗的事項,每一項都自有其情理。解放是連同意義的不確定性一起到來的,職業化是連同祛魅一起到來的,喜也罷,嘆也罷,往者不追來者不拒是我們不得不采納的態度。鐘愛傳統不一定意味著要努力回到過去,實際上,我們無法回到過去——除卻其他種種,至少要考慮到現代化轉型的每一步自有它的道理在。而且當人們把主要精力用于總結傳統的美點以圖弘揚,所顯示的差不多是它已經成為一個死去的傳統。一個充滿活力的傳統不在于從它那里可以搜求多少美點,而在于它不斷賦予傳承者以力量,使他們能夠以某種獨特的方式來應對現實問題。華夏傳統若真有生命力,它就要能讓這個傳統中人不斷創造出優秀的當代詩歌、藝術、哲思,在各個領域中面對“共同問題”、提出富有特色的方案,它們不必是壓倒其他方案的最優方案,卻為人類在地球村能夠健康地共同生活所不可或缺。
3.根據第②段畫線句概括“實踐傳統”包含的兩個內容。(2分)
、
操作步驟/方式/方法、行業標準/準則/規范(2分)(抓住兩個方面的中心詞即可得分,前面的動詞能符合語境即可;但是直接摘抄文中信息,如“該怎么做”、“怎么做好”這樣的表述不得分)
4.如果以《鄉土中國》為例理解第⑤段中“傳統即應當”的觀念,下列最合適的一項是()。(2分)
A.人們在熟人中、熟悉的土地上生活,經驗代代相傳,只需要保存,不需要思考。
B.人們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隨著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絡,公即私是應該的。
C.人們在鄉土社會中不使用文字,動作、表情的含義都約定俗成,可以精準使用。
D.人們主動地服膺禮,并不是外在權力使然,而是從教化中養成了個人的敬畏感。
A(2分)
5.下列能依據文意做出的一項推斷是()。(3分)
A.實踐傳統始終處于被修正、被批判、被重建而不是被繼承的過程中。
B.實踐傳統的約束力極其強大,但技術時代的來臨徹底解除了約束力。
C.實踐傳統瓦解的重要因素是啟蒙運動對其思想根本性、整體性否定。
D.實踐傳統的瓦解帶來意義流失,導致現代社會中人們不再追尋意義。
C(3分)
6.第⑥段中,是如何證明“傳統的瓦解給現代社會帶來意義流失的困擾”的,請對此加以分析。(4分)
首先,用不少論者的觀點支持自己的觀點/提出傳統瓦解和意義流失之間的關系(1分)
特別引用昆德拉的話證明在實踐傳統瓦解之前,生命的意義與實踐是完全相融的,(1分)
不僅如此,從相融的方式切入進行深入闡釋,(1分)
最后采用的對比論證,以傳統瓦解之后意義的消失形成前后對比,(1分)
從而證明傳統社會的瓦解給現代社會帶來意義流失的困擾。(任意答出4點即可)
7.學校記者團開展“我和經典面對面”采訪活動,當記者問你“面對復雜的現代社會,像‘大學之道’這樣的歷代讀書人遵循的實踐傳統,能給予我們怎樣的力量來應對現實問題呢?”請你面對采訪鏡頭,選擇感觸最深的一點回答。(5分)
附錄: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解析示例一:“我面對采訪鏡頭”,回答中應有“我認為”“我的想法是”
我認為《大學之道》以“至善”——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作為人生最高追求目標,而不少現代人以物質、名利為人生的最高追求,“至善”的精神目標啟示我們“人生而為人應該追求更為豐富的精神境界”,雖然“至善”難求,但它昭示人類要超越當下的自己,不為眼前的、短期的利益所束縛,超越是人類的永恒追求。
解析示例二:
我認為《大學之道》提倡不管何種身份地位的人都以修身為本的“向內求”的觀念,而現代人大多遇事向外求,尋找外在客觀原因,從而缺少深刻的自我反省意識。修身為本其實在現代社會與“認知自我”一脈相承,向自我心靈深處追問永遠都是人類認知世界、他人的基礎。
解析示例三:
我認為《大學之道》強調格物致知在生命成長中的基礎性作用,一切道德修養、智慧形成首先基于對外在世界的透徹的認識。而求知之旅異常艱辛,當下人工智能成為人類的工具,促使不少人更加不愿意進行艱苦的求知之旅。格物致知代表著人類對世界、自我永遠的好奇心與愛智慧的愿望,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人類不是放棄格物致知,而是要尋找現代人格物致知的方法。
(情境格式1分,例如大家好、我認為、……有在鏡頭面前的感覺;指出社會問題1分;引用大學之道中的一句話1分;進行準確的闡釋1分,如果不引用,能夠直接闡釋也可以得2分;大學之道中的話確實能夠解決提出的問題1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16分)
最后的荒木古童
蔡維忠
在緬因州首府波特蘭市西南邊的鄉村,住著一對音樂人夫妻,丈夫叫漢茲,妻子叫科琳,年紀都在五十左右。二〇二一年七月,我和妻子蘭從紐約長島專程來聽漢茲吹尺八,講尺八身世。
漢茲是個混血兒,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愛爾蘭后裔。他的全名是荒木半三郎。
漢茲第一次接觸樂器是在八歲時,在氣走嚴厲的鋼琴老師后,再一次接觸樂器已經是在十七歲。那時,他隨父母搬到東京,想跟父親學尺八,父親遞給他一枝尺八,他拿過來就吹,并吹出聲音來。尺八難吹,但漢茲吹起來毫無困難,而且進步神速。漢茲用了四年時間,把家族所傳的幾十首尺八曲全學會了。父親授予他名號,叫做梅旭,相當于他達到了可以教學的水平。
不過,漢茲不習慣在日本生活。容貌上,他不像日本人。語言上,老有人當他不懂日語。整個社會都被卷入經濟狂潮,人們把傳統音樂撂在一邊,任其逐漸老化。他在尺八界沒有同齡朋友。漢茲于一九九二年只身回到他成長的西雅圖。他在圣帕特里克節(愛爾蘭族裔的重要節日)上演奏愛爾蘭音樂,很成功,此后,漢茲繼續吹奏愛爾蘭樂曲,并以此謀生。
“你為什么不以尺八謀生?”
“我在美國每年有幾次機會表演吹奏尺八,但無法以尺八謀生。那時有人來向我學尺八,他們主要是來尋求精神指導。偏偏那時我對于尺八的傳統一無所知,父親沒有給我傳授尺八的精神內涵。”
尺八在日本興盛于江戶時代,普化宗的虛無僧手持尺八行乞于市。他們不把尺八當成樂器,而是當成修行的法器。這種修行稱為吹禪。漢茲帶我們走進起居室,讓我們看墻上掛著的先人照片。曾曾祖父荒木半三郎(與漢茲同名),二世古童,老當益壯;曾祖父荒木真之助,三世古童,英俊魁梧;祖父荒木聚,四世古童,年輕儒雅。漢茲父親荒木達是五世古童,他還在世,照片不能掛在墻上。漢茲是六世古童。一個尺八世家,連續不斷五代,濃縮在緬因州的一個鄉村房子里。
漢茲父親出生于一九三七年,十歲時學習尺八,他本人的天賦很高,學得很好,但母親卻非常嚴厲。他被作為家族繼承人培養,從小重負在身,上學、做作業、練習尺八,不完成便送進廟里學佛。他沒有玩耍過,沒有朋友,沒有快樂的童年。一九六二年,漢茲父親從東京慶應義塾大學音樂專科畢業的第二年,繼承了古童的名號。一九六三年,他到美國留學,一去二十多年。據他自己說,是因為得了肺結核,不能吹奏了。
“你父親離開日本真是因為得了肺結核嗎?”我問漢茲。
“父親確實是得過肺病,他以為他不能表演吹奏,只能教課。但是深層的原因是,他從小生活在極大的壓力中,那是一段非常艱難而痛苦的回憶,他想逃離,想擺脫。”
漢茲父親和母親在華盛頓大學認識,結婚。父親于一九七五年攜全家回日本。年輕的五世古童游學歸來,古童會非常歡迎,對他寄予厚望。只是,他的母親和妻子之間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漢茲的父親夾在中間,非常苦惱,最后帶著全家回到西雅圖。漢茲父親回美國后,連尺八也一并放棄了。大概有十年的時間,也是漢茲從七歲到十五歲期間,家里聽不到尺八聲。所以,漢茲開始懂事后,在家中沒有受到尺八熏陶。
到了一九八八年,漢茲父親年過五十,又一次攜全家回日本。他雖然離開二十多年,有負古童會,但他終究是荒木世家的繼承人。他對于會長的名頭和古童名號都不感興趣,一心撲在尺八吹奏和教學上,仿佛要把失去的時光補回來。漢茲父親不負古童的名號,終成頂級尺八大師。
“你和父親之間的關系如何?”我問漢茲。
“不是很親密。”
他們父子之間有許多錯過。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在紀念二世古童逝世一百周年的聚會上,父親宣布要退休,把古童的名號傳給兒子。漢茲被承襲了古童名號,因為他不知道有這個活動,沒有在場。錯過了這么重要的場合,漢茲覺得在感情上受到傷害,至今不能釋懷。不過,漢茲知道這就是父親,只有他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對他來說,吹好尺八,成為尺八高手,至為重要;至于通過尺八取得個人榮耀,發揚光大先人的榮耀,不重要。所以,他只教漢茲吹尺八,并不跟他講尺八傳統、家族歷史。
漢茲父親不知道尺八傳統、家族歷史嗎?他知道的,他把這些知識寫進碩士論文。他在一次記者采訪中講述他的尺八理念:“我們吹尺八,有一個說法,叫做一音成佛,意思是,一個音便可以抵達覺悟的境地。專注于一個音,忘記一切,心無雜念地吹。不需要技術,專注地吹,發出一個聲音,不管是模糊的聲音、清晰的聲音。如果你試著專注于呼吸,你不是會感到平靜嗎?這就是真正的禪生活。”可是他從沒有想到把這樣的感悟講給漢茲聽。
有些錯過,來得及補救。父親沒有傳給他的東西,他自己補上。他得知父親寫了一篇碩士論文,便請求衛斯理安大學給他寄來一份復印件。他從論文中得知,他的祖先二世荒木古童是尺八史上繼往開來的人物,得知尺八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傳說。
“當你收到論文時,有什么感覺?”我問。
“這是父親用文字化成聲音向我講述,父親用特殊的方式對我講述。”
漢茲也知道,父親給他起名半三郎,那是二世古童的本名。父親給了他一個尺八名號,叫做梅旭。梅旭是漢茲的祖父承襲古童名號前的名號。父親沒有對他講家族的傳承,但在他的名字里埋下線索。
漢茲拿出一枝尺八,這是一枝二世荒木古童八十二歲時制作的尺八。漢茲用這枝二世古童制作的尺八吹奏了二世古童譜寫的尺八曲《月之曲》,腦海里浮現出一輪秋月冉冉升起的圖像。曲子在緩緩聲中展開,然后曲調轉高,然后昂揚鏗鏘,猶如月亮從地面升上來,越來越高,直到中天,光芒灑向大地。他似乎回到一百多年前,看見曾曾祖父在喧嘩的東京城自家的花園里,手里拿著尺八,抬頭看著明月。世間萬物的聲音融入尺八聲中。低回的傾訴,高亢的揮灑,那旋律穿越了一個多世紀,五代人。那是祖先的呼喚,是后人的回應。
漢茲將是最后的荒木古童。他沒有子女,荒木家族將斷了尺八世系。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古童的名號傳給一個學生。他說:“我有個中國學生,年紀很輕,吹得很棒。我可以把這個稱號傳給他,不知道他愿不愿意。音樂人的生涯充滿了壓力,只愿我的學生能好好享受音樂,我會盡力幫助。”
第⑦段畫線句頗具表現力,請加以賞析。(3分)
將綿長的時間,跨越百年的尺八世家的傳承放入一個狹小的空間中,而且這個空間還遠在異鄉(手法和分析:虛實、大小、反差、時空、傳神的動詞——濃縮,1分,
能夠完整地理解句子的內容即可給分,不必糾結于手法出現),讓人不禁為古老的尺八演奏藝術在現代社會的衰落而唏噓/感嘆/感慨。(1分)
引發了讀者的思考回味/語義雋永(1分)(用數字)
父親的形象對塑造漢茲的形象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4分)
父親與漢茲的形象有重疊部分,父親和漢茲一樣有著極高的音樂天賦,在現代商業氣息濃重的社會中,背負著古老音樂家族傳承的重擔,同樣都受過東西方文化教育,最后同樣理解尺八蘊含的修行人生的真諦。(父親的形象:極高的音樂天賦1分;理解尺八蘊含的修行的人生真諦1分;對古老的音樂傳統的傳承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理解父親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漢茲。漢茲也在理解父親的同時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使命。(兩者之間的關系——相似、影響、認識漢茲就是認識父親給1分)
10.本文多次運用問答形式講述荒木古童的故事,請從構思角度加以賞析。(4分)
四個問答從內容上包括尺八傳承、現代社會中荒木家族變遷、對尺八意義價值的理解,
四個問題串起尺八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尺八傳承與文化精神內涵。
用問答串聯起素材,體現出用客觀的記錄來真實再現尺八藝術的變遷。
這也體現出人物專訪在形式上的特殊之處。
問答形式也表現出最后的古童在特殊大背景下命運的冷峻審視與思考。
(對四個問題核心內容的概述——答出兩個層面:尺八的傳承/家族的變遷(1分)尺八意義價值的理解(1分);問題的排列引導讀者的思考不斷深入;(1分)符合轉成訪問的寫作目的(1分);這種問答形式放到散文中顯得更加客觀真實;(1分)5點答到其中4點即拿到滿分)
11.本文以第段還是以第段為結尾段,頗有爭議。你認為以哪一段作為結尾段更為合適?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5分)
解析示例一:
以第段為結尾段:本段描繪出五十歲的漢茲吹奏《月之曲》時的畫面(內容概括:1分),
以刻畫出樂曲意蘊,創造靜謐至極的氛圍(1分),
聯通了荒木家五代尺八演奏者對尺八專注音樂,修行人生精神內涵的領悟(1分)。
整段雖與人物專訪紀實文風不同,但并不突兀,因為它也是對受訪者漢茲精神世界的一次生動、深刻地描摹(1分),
而且還能達到戛然而止,比(22)更加含蓄、內斂,有余韻徐歇的藝術效果。(1分)
解析示例二:
以第段為結尾段:本段將第段對《月之曲》的唯美想象重新拉入現實(1分),
既呼應了標題“最后的荒木古童”(1分)。
而且本段是漢茲對古童繼承人的思考(1分),
在新的時代,古老藝術、古童傳承將不再囿于一個家族,而是用它“音樂即修行”的精神內涵幫助人更好地生活在新的時代。(1分)。
在(21)段內容的基礎上升華(1分)
(三)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題。(8分)
念奴嬌
(南宋)姜夔
余客武陵,湖北憲治在焉。古城野水,喬木參天。余與二三友,日蕩舟其間。薄荷花而飲,意象幽閑,不類人境。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云自動,間于疏處,窺見游人畫船,亦一樂也。朅(qiè)①來吳興,數得相羊②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故以此句寫之。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ɡūpú)③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注:①朅:來,來到。②相羊:“相徉”,徘徊。③菰蒲:水草。
概括本詞題材正確的一項是()。(1分)
羈旅B.詠懷C.詠物D.游仙
C(1分)
對本詞藝術手法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以樂襯哀B.敘議結合C.一語雙關D.烘托擬人
D(2分)
14.有詞評家認為,“白石小序甚可觀,苦與詞復”,那么本詞的序與正文是否有重復之嫌?請從內容和形式的角度加以分析。(5分)
重復部分:詞評家認為姜夔詞作“序與詞復”,一是序中也寫到荷花出地尋丈,(1分)
高高挺立,二也寫到自己徘徊在荷花之中,不忍離去。都運用了描寫的手法(如果答重復最多得3分)
但詞與序存在更多的不同之處。(1分)
在描寫手法運用上:序,白描敘述觀荷原因、時間、地點等/觀荷的內容(1分),而詞則細描/工筆描寫荷花之風神,如寫荷花以水為佩,以風為裳,將荷花在風中水中搖曳的風姿寫活了(1分)。下闋又從我擔心秋風起,荷花落,不忍離去,寫出對荷花美好風姿的憐惜與愛慕。
序還是詞的造境之語,詞中荷花化身為女神,在水中情態嫣然,但荷塘之境,卻由序言創造,一片荷塘在古城野水古木參天之間,清風白云之下,在序言中不似人境的環境塑造,更讓人有一窺詞作中荷花風姿的愿望。
序的散文形式和詞的韻文形式的表述不同,序側重對游覽事件、荷塘環境的客觀敘述,而詞則更聚焦于荷花用生動荷花意象創造意境。序更客觀,詞的想象力更強。
內容:序,敘述觀荷原因、時間、地點等/觀荷的內容(1分),而詞則細描/工筆描寫荷花之風神,如寫荷花以水為佩,以風為裳,將荷花在風中水中搖曳的風姿寫活了(1分)。
序的手法(白描、敘述)+舉例(1分)
詞的主要手法(擬人、多種感官的運用、比喻、)+舉例分析(1分)
表述了怎樣的情感(1分)
備注:如果相同處答到兩點,不同處答到3點即可;相同處答到1點,不同處達到4點;
這是一篇托物比興的詠物詞,借寫荷花寄托身世。
宋代詞人周邦彥是錢塘人,寫下“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蘇暮遮》)的名句。姜夔的這首詠荷詞,也同樣把讀者帶到一個光景奇絕清幽空靈的世界,那里有冰清玉潔的美人,有人們尋找的清香幽韻的夢……從這首《念奴嬌》詞的小序知道,姜夔曾多次與友人倘徉于江南荷塘景色之中,因感其“意象幽閑,不類人境”,而有是作。
詞一開頭就把讀者帶向那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開的時候,荷花叢中蕩舟,一路上一對對鴛鴦伴著船兒戲水。真是到了荷花世界了,這里人跡罕到,只見那望不見邊的荷塘,綠波蕩漾,荷葉翻飛。“水佩風裳”,本指美人妝飾,代指荷葉荷花,與周邦彥“一一風荷舉”共得荷花之神理。從那碧綠的荷葉間,吹來陣陣涼風,那鮮艷的荷花,好像美人玉臉帶著酒意消退時的微紅。一陣密雨從菰蒲叢中飄灑過來,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幽幽冷香。惹起詩人詩興大發,寫出了優美的詩句。
這美好的情景多么使人留戀,然而時間在悄悄過去,已是日暮時分,只見那車蓋般的綠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見,欲去還留。凌波用曹植《洛神賦》之典故。只怕西風起時,舞衣般的葉子經不住秋寒的蕭瑟而容易凋殘,更為那無情的秋風將把南浦變成一片蕭條而憂愁。還有那高高柳樹垂下綠陰,肥大的老魚吹波吐浪,這一切,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間。詞人說:田田的荷葉呵,您多得難以計算,可曾記得我多少回在沙堤旁邊的歸路上依戀徘徊?“田田”形容浮在水面的荷葉,南朝民歌有“江南可采蓮,蓮葉荷田田”之句。
姜夔以清空騷雅的詞筆,把荷塘景色描繪得十分真切生動。可是,這樣的好詞,王國維卻看不上眼,他在稱贊周邦彥詠荷名句后,接著就批評姜夔詠荷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其實,姜夔詠荷在“得荷之神理”方面,并不比周詞遜色。周詞主要是寫客子思鄉之情,詠荷就是“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數句,它使人看到的還僅僅是荷葉之物態,而姜夔詠荷,不僅具有荷花之物態,還使人同時隱隱看到一位荷花化身清馨幽逸的美人,她“玉容銷酒”,像荷花般的紅暈,她“嫣然”微笑,像花朵盛開。荷花生長水中,她便似凌波仙子;荷香清幽,她又是美人“冷香”。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恍惚迷離,具有朦朧之美。
更可貴的是,姜夔這首詞寫出了賞愛荷花的最真切的心靈感受。姜夔一生襟懷清曠,詩詞亦如其人。他寫“意象幽閑,不類人境”的荷塘,實是要體現他所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在這個冰清玉潔,一塵不染的境界中,有美人兮,在水一方。“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這不簡直是一場富有詩意浪漫的人花之戀么?“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荷花對詞人深情如此,詞人對荷花呢,“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也是無限依戀。因此不妨這樣說,姜夔這首《念奴嬌》實是一支荷花的戀歌。由于荷花在我國文學中是象征著“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姜夔對荷花的愛戀不正寄托著他對自己的超凡脫俗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嗎?姜夔寫荷花,不是停留在實際描摹其形態,而是攝取其神理,將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融合進去,把自己的個性和神韻融合進去,寫花實是寫人也。姜夔這種空際傳神的詞筆,往往意在言外,寄托深微充滿美妙的想象,而富有啟發性。這種寫法與一般實際摹寫景物者大異其趣。如“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之類,讀者須充分發揮想象才能品味,否則,便有如王國維所說“霧里看花”之感了。寫出對荷花的一片憐惜愛護之情,留連忘返之意,情深意切,使人感到胸襟之曠蕩,心情之依戀。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20分)
陽曲傅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①朱衣道人者,陽曲傅山①先生也。初字青竹,尋改字青主,亦曰石道人。家世以學行師表晉中。先生少讀書,上口數過,即成誦。見天下且喪亂,諸號為薦紳先生者,多腐惡不足道,憤之,乃堅苦持氣節,不肯少與時媕婀(ānē)。
朱衣道人就是陽曲的傅山先生。最初他字青竹,不久改字為青主。他家世代憑借學問高和品行好成為晉中地區的表率。他看到天下將要大亂,那些所謂被稱為縉紳的達官貴人,其實多貪腐作惡,其行為不值得稱道,為此他非常氣憤,就堅持自己的氣節,一點也不肯迎合當時的社會風氣。
②提學袁公繼咸為巡按張孫振所誣,孫振故閹黨也。先生約其同學曾公良直等詣匭使,三上書論之,不得達,乃伏闕陳情。時撫軍吳公甡亦直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聞天下。先生少長晉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氣,思以濟世自見,而不屑為空言。次年,袁公自九江羈于燕邸,以難中詩貽先生,曰:“晉士惟門下知我最深蓋棺不遠斷不敢負知己使異日羞稱友生也。”先生得書慟哭曰:“公乎,吾亦安敢負公哉!”甲午②,以連染遭刑戮,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門人有以奇計救之者,得免。然先生深自咤恨,以為不如速死之為愈,而其仰視天、俯畫地者并未嘗一日止。凡如是者二十年。
提學袁繼咸被巡按張孫振誣陷,孫振從前是閹黨之人。先生約定了他的同學曹良直等人到通政使,多次上書為他申訴冤情,但是沒能轉達到皇帝手中。于是就跪到皇宮前陳述冤情。當時撫軍吳甡也覺得袁繼咸為人正直,袁繼咸的冤情終于得到平反昭雪,而先生因此名聞天下。先生從小在晉中長大,得到那里的山川雄深之氣的滋養,他一心想要憑著濟助世人來表現自己,而不屑于發布那些于當世無用的言論主張。第二年,袁繼咸從九江被清軍俘獲,拘系在北京的寓所,因為身處危難之中,就寫詩給先生,并說:“晉地的士人當中,只有學生你對我了解最深,我離死亡已經不遠了,絕對不敢辜負了知己,使得日后人們以稱我為老師而感到羞恥。”先生得到書信后慟哭說:“先生啊,我又怎么敢辜負您呢!”甲午年,先生因為受牽連受刑罰,他嚴厲陳辭慷慨不屈,絕食了九日,差不多死了。他有一個門生,用奇巧之計救下了他,得以免于一死。但是先生深深地感到憤恨,認為不如早早死在這件事上為好。
③戊午③,天子有大科之命④,給事中李宗孔、劉沛先以先生薦。時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⑤以病先卒,固辭,有司不可。先生稱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孫侍。既至京師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馮公⑥首過之公,公卿畢至。先生臥床,不具迎送禮,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聞,詔免試,許放還山。時征士中報罷而年老者,恩賜以官。益都密請以先生與杜征君紫峰,雖皆未豫試,然人望也。于是亦特加中書舍人以寵之。益都乃詣先生曰:“思命出自格外,雖病,其為我強入一謝。”先生不可。益都令其賓客百輩說之,遂稱疾篤,乃使人舁以入。望見午門,淚涔涔下。益都強掖之使謝,則仆于地。蔚州進曰:“止、止,是即謝矣。”次日遽歸,大學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嘆曰:“自今以還,其脫然無累哉!”及卒,以朱衣黃冠殮。
戊午年,天子發布詔令舉行大考。給事中李宗孔、劉沛先把先生作為優秀人才向皇上推薦。當時傅先生已經有七十四歲了,而且他的兒子傅眉也因為疾病早于他死了。因此堅決拒絕去參加測試,但是有司堅決不同意。先生于是假稱自己有病,有司就命令差役抬著他的床前往,兩個小孫子陪侍在身邊。已經到了距離京城三十里的地方,傅山先生以死來抗拒,堅決不進城參加測試。這時益都馮公首先來拜訪他,然后其余的官員都來看望他。傅山先生躺在床上,并不施迎來送往的禮節。蔚州魏公就把傅山先生年邁體弱的情況稟報了皇上。皇上就下詔令,免除傅山先生參加測試,并答應放他回家,繼續做道士。當時那些受征聘任而不肯受職的隱士中,沒有接受職務的那些年邁體弱者,都受到恩賞賜以官職。于是特意加封傅山先生中書舍人的官職來表示對他的寵愛。益都就到傅先生家里拜訪他說:皇命格外恩寵,即使你生病了,希望因為我而勉強來到皇庭表示謝恩。先生沒有答應。益都就命令其他眾多賓客百余人反復勸說他。傅山先生就假稱病得很厲害。于是益都就讓人把傅先生抬進宮。傅先生看見宮廷的午門,眼淚潸潸而下。益都強行架著他讓他謝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來。蔚州走上前說:停、停、這就算是謝恩了。第二日,傅山先生立刻返回,大家都出城來為他送行。他死后,按照道士的喪儀來安葬他。
(有刪減)
注:①傅山: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②甲午:清順治十一年(1654)。③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④大科之命:康熙詔命開博學鴻詞科,讓各省舉薦有學問的名士赴京應試。⑤眉:傅山之子傅眉。⑥馮公:馮博,益都人,當時任文華殿大學士。
1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三上書論之,不得達()
(2)時撫軍吳公甡亦直袁()
(1)申訴/辯護/申辯(2)認為……正直
16.結合文意,為下列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乃伏闕陳情()
A.趴在臺階前B.跪在宮殿前C.隱蔽在空隙處D.住在宮殿角落
(2)許放還山()
A.流放山野B.成為隱士C.出家為僧D.允許回家
(1)B(2)D
17.第②段中畫線的句子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晉士惟門下知我最深蓋棺不遠斷不敢負知己使異日羞稱友生也
晉士惟門下知我最深/蓋棺不遠/斷不敢負知己/使異日羞稱友生也
18.把第①段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見天下且喪亂,諸號為薦紳先生者,多腐惡不足道,憤之,乃堅苦持氣節,不肯少與時媕婀。
他看到天下將要大亂(1分),那些所謂被稱為縉紳的達官貴人(1分),多貪腐作惡不值得稱道,(1分)他(1分)非常氣憤,就堅持自己的氣節,一點也不肯迎合(逢迎、迎合、阿諛奉承)當時的社會風氣(不與當時社會同流合污/不與社會妥協)。(1分)
19.第①段中,全祖望介紹傅山“朱衣道人者,陽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尋改字青主,亦曰石道人”,而官方史書《清史稿·卷五百一·列傳二百八十八遺逸二》則僅“傅山,字青主,陽曲人”八字,請探究全祖望的寫作意圖。(3分)
全祖望私人寫作的紀傳文,記述(比清史稿)更為全面,更能表現出尊敬。(1分)而清史稿作為官方史書,則有許多約束。(必答)
古人字多為長輩期許,號多為自己述志、表情,傅山字青竹、青主,有不阿之氣,(1分)
家族也是學中表率,字則取色為朱,取物為石,與下文對照,可見其懷念故國,不入新朝為官之堅如磐石。(1分)
青竹、青竹、石道人等號體現的拒絕入世的情懷(1分)
也體現了傅山其人的道家思想。(1分)(以上四點任意寫出兩點)
20.全祖望此文為人稱道,請以第③段為例,賞析如何將“傅山固辭”寫得生動感人的。(5分)
情節一波三折:一位七十四歲的老人與皇權的多次較量,從未屈服,老人先后以兒子去世、身體有疾、臥床死拒、痛哭于城門等行為拒絕入仕清朝,(2分)而皇權則先后用有司不可、抬床而行、權臣規勸、恩賜以官等行為強行逼迫。(2分)在兩者的拉鋸戰中,顯示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視設備智能生物藥品產業國際企業社會責任與道德規范技術考核試卷
- 物業管理法律咨詢考核試卷
- 染整企業生產安全與事故預防考核試卷
- 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與優化考核試卷
- 皮鞋生產中的節能減排措施考核試卷
- 激光加工技術在機電組件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影視非線性編輯與合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中央銀行學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泵與泵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膠東紅色文化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小學生飛花令大全
- 研發管理中的變革與創新
- 2024年九省聯考新高考 數學試卷(含答案解析)
- 考研復試調劑講座
- SPC控制圖應用指導書
- Unit2-social-media-detox課件-高一英語外研版(2019)選擇性必修二
- 2023版設備管理體系標準
- IrreguLar-Verbs-不規則動詞表
- 蔬菜水果配送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2023版)《結腸鏡檢查腸道準備專家共識意見》解讀課件
- 學院物資倉庫管理員崗位職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