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遼源市部分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Word)_第1頁
吉林省遼源市部分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Word)_第2頁
吉林省遼源市部分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Word)_第3頁
吉林省遼源市部分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Word)_第4頁
吉林省遼源市部分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Word)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吉林省遼源市部分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語文試題(Word)遼源市部分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

語文試題

(試卷滿分: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任何一種異國形象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對異族的了解和認識及異國文化在本國的介紹傳播影響和詮釋情況,折射出本民族的欲望需求和心理結構。中國,作為西方人眼中的“他者”,在不同的世界歷史時期有著迥然有別的形象。

十八世紀,整個歐洲掀起一股“中國熱”。一方面,他們對中國的思想哲學和自然宗教政治制度產生濃厚興趣;另一方面,在現實生活中歐洲人對中國的陶瓷絲綢室內裝飾和園林建筑非常推崇。十九世紀,隨著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中西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中國熱”結束了。法國學者米麗耶·德特利曾指出:“‘野蠻’‘非人道’‘獸性’,這些形容詞通常被十九世紀的人們用來總結對中國人的看法?!睈鄣氯A·賽義德東方主義理論的發表標志著東方主義作為后殖民研究的重要理論的形成。賽義德認為,東方主義屬于西方建構產物,旨在為東西方建立一個明顯的分界線,從而突出西方文化的優越性。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文學作品中提到中國時總會受到“東方主義”的影響。二十世紀英國文學中,中國作為英國的“他者”,一直在美好和丑陋兩極中徘徊。這種雙重書寫是西方主體內在矛盾的一種外現,也是西方企圖借助東方人文進行自我救贖的一種反映,昭示著西方已對現代文明精神實質進行反思。

中國學者周寧針對賽義德后殖民主義文化批判所關注的東方主義,進一步提出了“另一種東方主義”。他指出:“西方文化中有兩種東方主義,一種是否定的、意識形態性的東方主義,一種是肯定的、烏托邦式的東方主義?!倍笠环N“肯定的、烏托邦式的東方主義,比后殖民主義理論所批判的東方主義歷史更悠久、影響更深遠,涉及的地域也更為廣泛”。

保羅·巴奇加盧皮在《水刀子》中的中國書寫便體現了“另一種東方主義”。小說中的中國依舊是一個異于“自我”的“他者”,但不同于過往的貶低與歪曲,保羅顛覆了根植于西方觀念中的顯性的中國“他者”形象,將中國塑造為末日時代最后的一片“凈土”。

筆下的未來美國,美元與人民幣都是通用貨幣。相比美元,人們更偏愛人民幣。貨幣的流通情況是一國經濟實力的表現之一,人民幣的大量流通昭示著中國的經濟實力在世界范圍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才是當之無愧的經濟強國。小說中的中國人沒有直接的描述,全靠側面描寫。中國人在鳳凰城建造了一個大工程——泰陽特區。在這個城市,不受亞利桑那中央運河污染影響的只有泰陽生態建筑里的住戶。這是中國科技帶來的奇跡,用很多筆墨刻畫該生態建筑,引導讀者想象中國未來的科技實力。小說中提到了很多中國元素,住在泰陽生態建筑附近的都知道“公斤”和貨幣單位“元”,因為工人領的都是人民幣、水泵也是中國人建的。中國文化正以某種形式潛移默化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之中。瑪利亞用中國人到處發一次性平板電腦拼命地學中文。“那平板電腦中到底有些什么呢?漢字、基本中文和禮儀教學視頻?!敝袊鴨T工的大量進入,讓很多鳳凰城人會說至少一兩句中文。未來,文化的傳播與碰撞依舊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盡管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未來中國的綜合國力,但除了光鮮的一面外,筆下的中國人還有冷漠、自私的一面。泰陽太陽能開發集團的主管和秘書會在中庭有說有笑,隔著玻璃墻欣賞墻外的荒蕪世界,仿佛墻外污濁的河流、混亂的局面與他們毫無關系。電視屏幕播放著科羅拉多水壩遭人破壞的新聞,中國工程師盯著電視看科羅拉多最新發生的破事,內心毫無波瀾。這些細節的塑造又讓我們看到了自私、無情、冷漠的中國人的形象。此外,在書中,中國與美國的友好僅是表面。這一點通過一場涉及中國人的槍擊案來展現。當發現受害者是中國人時,記者的第一反應是“這下糟了,中國人不喜歡槍戰波及他們”。拍完照片后又說:“對小報來說,這場面太于凈了點。但有些新聞媒體(原文中為新華社)最喜歡美國有多混亂。”盡管小說中筆下的中國形象與以往大不相同,對中國的很多方面做出了肯定,但在某些方面依然保持著懷疑的態度。值得一提的是,的書寫受到了“另一種東方主義”的影響,馬利紅曾預測,隨著二十世紀初期“東方熱”的再度高漲,未來抑“顯性”他者、揚“隱性”他者的書寫是必然的趨勢。

西方作家的中國書寫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從十八世紀前的“中國熱”,到十九世紀的卑微丑陋,二十世紀的美丑交織,再到逐漸打破“東方主義”被“正視”,這一系列改變離不開中國的變遷,也離不開世界聯系的日益緊密與作家們的態度轉變。

小說中的國家形象融合了太多因素,社會背景、態度、認知,把小說中所描述的形象當作認識一個國家的依據顯然是不完全可靠的,但不能否認小說對國家形象傳播的作用。

(摘編自吳安琪《中國形象在西方小說中的變遷》)

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一個國家能否產生他者“熱度”與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有較大的關系。

B.“東方主義”立足于意識形態,否定他國是為了突顯自身文化優越性。

C.無論是對顯性他者的抑還是對隱性他者的揚都是西方自我救贖的反映。

D.保羅反對“東方主義”,寫作“正視”原型,還原末日凈土的中國形象。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關于《水刀子》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為科幻小說,《水刀子》以未來美國為背景,刻畫了環境惡劣、經濟勢弱、政治渙散的城市圖景。

B.為了讓對中國的肯定情緒更有來由,《水刀子》從經濟、文化、科技等角度來全方位塑造中國形象。

C.《水刀子》中中國人既有光鮮的一面,也有自私冷漠的一面,這體現了客觀冷靜的敘事風格。

D.以《水刀子》為例,證明隨著“東方熱”的再度高漲,揚“隱性”他者的書寫是必然的趨勢。

3.下列各項中,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文章觀點的一項是(3分)()

A.14世紀60年代,英國作家曼德維爾的《曼德維爾游記》刻畫了一個金銀遍地、歌舞升平的極度物質化的中國,激發了中世紀歐洲人擺脫眼前沮喪世界的渴望。

B.19世紀20年代,鴉片吸食者英國作家德·昆西在《一個英國吸食鴉片者的自白》中,刻畫了一個鴉片肆虐、毫無生命力的中國形象。

C.20世紀30年代,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的《大地》以白描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勤勞樸實的中國農民形象,并以飽蘸同情心的筆觸摹寫出了“農民靈魂的幾個側面”。

D.20世紀30年代,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真實記錄了他在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形象客觀地報道了“這批人,這些事情”。

4.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如何促進中國國家形象的正面傳播。(4分)

5.20世紀30年代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中國云南被刻畫成一個理想的“人間天堂”,而21世紀初美國華裔女作家譚恩美的長篇小說《拯救溺水的魚》中,云南又以一個落后的“蠻夷之地”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同一個原型為何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差距?請結合文本內容分析。(5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

狼圖騰(節選)

姜戎

額侖狼群消失以后的第二年早春,兵團下令減少草原狗的數量,以節約寶貴的牛羊肉食,用來供應沒有油水的農業團。首先遭此厄運的是狗崽們,草原上新生的一茬小狗崽幾乎都被拋到騰格里,額侖草原到處都能聽到母狗們凄厲的哭嚎聲,還能看到母狗刨出被主人悄悄埋掉的狗崽,并叼著死狗崽發瘋轉圈。草原女人們嚎啕大哭,男人們則默默流淚。草原大狗和獵狗也一天天消瘦下去。

半年后,二郎遠離蒙古包,在草叢中沉思發呆的時候,被一輛兵團戰士的卡車上的人開槍打死,拉走。陳陣、楊克、張繼原和高建中狂怒地沖到團部和兩個連部,但是一直未能找到兇手。所有新來的漢人在吃狗肉上結成統一戰線,把兇手藏得像被異族追捕的英雄一樣。

四年后一個白毛風肆虐的凌晨,一位老人和一位壯年人騎著馬駕著一輛牛車向邊防公路跑去,牛車上載著畢利格老人的遺體。大隊的三個天葬場已有兩處棄之不用,一些牧民死后已改為漢式的土葬。只有畢利格老人堅持要到可能還有狼的地方去。他的遺囑是讓他的兩個遠房兄弟,把他送到邊防公路以北的無人區。

據老人的弟弟說,那夜,邊防公路的北面,老狼和狼崽的嗥聲一夜沒停,一直嗥到天亮。

陳陣、楊克和張繼原都認為,畢利格阿爸是痛苦的、也是幸運的老人。因為他是額侖草原最后一個由草原天葬而魂歸騰格里的蒙古族老人。此后,草原狼群再也沒有回到過額侖草原。

1975年,內蒙生產建設兵團被正式解散。但水草豐美的馬駒子河流域,卻早已被墾成了大片沙地。房子、機器、汽車、拖拉機,以及大部分職工和他們的觀念、生活方式還都留在草原。額侖草原在一年一年地退化。如果聽到哪個蒙古包被狼咬死一只羊,一定會被人們議論好幾天,而聽到馬蹄陷入鼠洞,人馬被摔傷的事情卻漸漸多了起來。

……

在北京知青赴額侖草原插隊30周年的夏季,陳陣和楊克駕著一輛藍色“切諾基”離開了京城,駛向額侖草原。

陳陣在社科院研究生院畢業以后,一直在一所大學的研究所從事國情和體制改革的研究。楊克取得法學學士學位以后,又拿下碩士學位和律師資格,此時他已經是北京一家聲譽良好的律師事務所的創辦人。這兩個年過半百的老友一直惦念草原,但又畏懼重返草原。然而30周年這個“人生經歷”的“而立”之年,使他倆立定決心重返額侖草原。他倆將去看望他們的草原親友,看望他們不敢再看的“烏珠穆沁大草原”,看望黑石山下那個小狼的故洞。有時候他們腦海里甚至幻化出這樣的一幅圖景:風聲呼嘯、白毛狂飛,小狼像一條金色的飛龍,騰云駕霧,載雪乘風,快樂飛翔,飛向騰格里、飛向天狼星、飛向自由的太空宇宙、飛向千萬年來所有戰死的蒙古草原狼的靈魂集聚之地。陳陣還想再到草原感受并驗證一下自己學術書稿中的論點。

吉普一進入內蒙地界,天空依然湛藍。然而,只有在草原長期生活過的人才知道,騰格里已經不是原來的騰格里了。天空干燥得沒有一絲云,草原的騰格里幾乎變成了沙地的騰格里。干熱的天空之下,望不見茂密的青草,稀疏干黃的沙草地之間是大片大片的板結沙地,像鋪滿了一張張巨大的粗砂紙。干沙半蓋的公路上,一輛輛拉著牛羊的鐵籠卡車,卷著黃塵撲面而來,駛向關內。一路上幾乎見不到一個蒙古包、一群馬、一群牛。偶爾見到一群羊,則亂毛臟黑、又瘦又小,連從前額侖草原的處理羊都不如……兩人幾乎打消了繼續前行的愿望。他倆都舍不得自己心中濕潤碧綠的草原美景底片被干塵洗掉,被“砂紙”磨損。

楊克在路邊停下車,拍了拍身上的干塵對陳陣說:前十來年實在太忙了,沒時間回草原看看。這兩年,我下面的人都可以獨當一面了,這才騰出空兒??烧f真的,我心里還是怕見草原。今年春天張繼原回了一趟額侖,他跟我講了不少草原沙化的事兒。我作了那么長時間的精神準備,沒想到草原沙化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陳陣拍了拍方向盤說:讓我來開吧……阿爸才走了20多年,咱們就親眼看到他所預言的惡果了,咱倆還真得回額侖草原去祭拜他。而且,再不回去看看,小狼的那個洞可能真要被沙子填死了。老洞是稱霸草原千萬年的草原狼留在世上的唯一遺跡了。

楊克說:百年老洞都是最結實的洞,幾百年都塌不了,才過了20多年就會坍塌?老洞那么深,沒一百年風沙也填不滿它吧?

陳陣說:我也想念烏力吉,真想再見到他,再向他好好請教請教狼學和草原學。只可惜,他對草原傷透了心,退休以后就離開了草原進了城,住到女兒家里養病去了。中國沒有競爭選拔人才的科學民主機制,耿直的優秀人才總被壓在下面,這位中國少有的狼專家和草原專家就這么被徹底埋沒了。我看,體制黃沙比草原黃沙更可怕,它才是草原沙塵暴的真正源頭之一。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生產建設兵團開進額侖草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蒙古牧民的生活習俗及其環境地貌。

B.為節約寶貴的牛羊肉食,兵團下令大量宰殺草原上新生的狗崽來補充人們食物的不足。

C.新來草原的漢人和陳陣等人對“二郎”被殺態度的不同,折射出對生命的冷漠和悲憫兩種不同人性。

D.草原中狼咬死羊現象成為人們的談資和人馬因鼠洞而摔傷的常見均與狼群消失不無關聯。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描寫母狗“凄厲的哭嚎聲”、“叼著死狗崽發瘋轉圈”、女人們的“號啕大哭”和男人的“默默流淚”等情景從不同側面表現了狼群消失后草原狗的慘狀。

B.畢利格老人天葬于邊防公路北面荒草連天的無人區,徹夜未停嚎叫的狼群此后再也沒有回到過額侖草原,人與狼的命運相互映襯,滿蘊蒼涼與凄愴。

C.小說調動人們的多種感官,以輕松的筆調從視覺、聽覺、觸覺上描寫了小狼飛向靈魂集聚之地的歡快之景,雖為虛幻,讀來卻令人如臨其境。

D.借陳陣之口,交代擅長狼學和草原學的烏力吉遭受排擠的事實,將體制黃沙與草原黃沙作巧妙映襯,表述了對草原黃沙源頭的深入探尋和深刻反思。

8.請賞析文中畫橫線句子。(6分)

9.小說多次寫到小狼的故洞,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魯有父子訟者,康子曰:“殺之。”孔子曰:未可殺也夫民不知子父訟之不善者久矣是則上過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為本今殺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誅之,是虐殺不辜也。三軍大敗,不可誅也;獄訟不治,不可刑也;上陳之教,而先服之,則百姓從風矣;躬行不從,而后俟之以刑,則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墻,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隨遲故也。今是仁義之陵遲久矣,能謂民弗逾乎?《詩》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導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厲而不試,刑錯而不用也。”于是訟者聞之,乃請無訟,魯哀公問政于孔子,對曰:“政有使民富且壽,”哀公曰:“何謂也?”孔子曰:“薄賦斂則民富,無事則遠罪,遠罪則民壽?!惫唬骸叭羰?,則寡人貧矣,”孔子曰:“《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匆娖渥痈欢改肛氄咭病!蔽耐鯁栍趨瓮圩ⅲ菰唬骸盀樘煜氯艉危俊睂υ唬骸巴鯂幻?,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蔽耐踉唬骸吧??!睂υ唬骸八奚撇幌??!笔侨找?,發其倉府,以振鰥寡孤獨。武王問于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曰:“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義也,愛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務,則害之也:農失其時,則敗之也;有罪者重其罰,則殺之也;重賦斂者,則奪之也;多徭役以罷民力,則苦之也;勞而擾之,則怒之也。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p>

(選自《說苑·政理》,有刪改)

[注]呂望,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又稱太公望、呂望、呂尚。商末周初政治家、軍事家。

10.下列對文中畫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未可殺也/夫民不知子父訟之/不善者久矣/是則上過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為本/今殺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

B.未可殺也/夫民不知子父訟之/不善者久矣/是則上過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為本/今殺一人以戳/不孝不亦可乎/

C.未可殺也/夫民不知子父訟之不善者久矣/是則上過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為本/今殺一人以戳/不孝不亦可乎/

D.未可殺也/夫民不知子父訟之不善者久矣/是則上過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為本/今殺一人以戳不孝/不亦可乎/

11.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躬行不從”與“躬耕于南陽”(《出師表》)兩句中的“躬”字含義相同。

B.“《詩》曰”中的“《詩》”指《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為“五經”之一。

C.“宿善不祥”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不同。

D.鰥寡孤獨,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無依無靠的人。鰥,年老無子女的人;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年幼喪父的孩子;獨,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強調了教化百姓的重要性,還認為執政者要先做好表率,這樣以后還有人不服從,再用刑罰懲治他,這樣人們就知道什么是罪過了。

B.針對魯哀公“薄賦斂”會讓國君貧窮的擔憂,孔子用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來類比君王與百姓的關系,告訴他百姓富足了君王不會貧窮的道理。

C.呂望認為行王道的國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國家使士大夫富足;還認為知道好卻不實行是不吉利的。周文王聽從了建議,當天就進行賑濟。

D.關于怎樣愛護百姓的問題,太公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使百姓得利而不受損害,給百姓衣食而不掠奪他們,不耽誤農時,不加重賦稅,等等。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昔者君子導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厲而不試,刑錯而不用也。(5分)

(2)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5分)

14.孔子和呂望(太公)對于君主為政治國的看法有什么共同之處?請簡要分析。(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首唐詩,完成15-16題。

送張判官赴河西

王維

單車曾出塞,報國敢邀勛。

見逐張征虜①,今思霍冠軍。

沙平連白雪,蓬卷入黃云。

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

①張征虜:指三國蜀國名將張飛。劉備占領荊州后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是為即將出塞的張判官寫的送別詩,詩歌開篇寫出了張判官的志向,他是為報國而出塞,把個人功名置之度外。

B.頷聯連用“張征虜”“霍冠軍”的典故,希望朋友能夠像張飛和霍去病一樣立功邊塞,名垂青史。

C.王維的詩歌在描述景物時善于構圖,頸聯“連白雪”與“入黃云”縱橫交織,體現了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D.尾聯的“慷慨”“高歌”,寫送別友人時,雖然自身抱負難以實現,但對友人出塞充滿了理解、支持和勉勵之情。

16.本詩與《使至塞上》都是王維的作品,兩詩的頸聯都是對沙漠場景的描述。兩詩頸聯對畫面的描述有何異同?請結合兩詩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三)古詩文理解性默寫(8分)

17(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以事物脆弱時容易分離、事物細小時容易散失的現象為例,說明解決問題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2)《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表述人們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精神,我們可以用《論語·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話來概括。

(4)《大學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論身份高低,都應將加強個人品行修養作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2022年初,改編自著名作家梁曉聲的小說的電視劇《人世間》“火”了,好評不斷,_____________。在春節期間梁曉聲做客“學習強國”,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對于《人世間》的創作初衷,他想讓“八零后”至“零零后”的年輕一代知道爺爺輩們是怎樣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_____________。他認為“改革開放不是嘉年華”,工人階級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時代重壓,改革開放的車輪從他們緩緩彎下的脊背上駛過,所以說工人階級是無上光榮的,也是經歷過時代陣痛的。

《人世間》通過筆下人物的刻畫描寫,對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維度的展現,在人物時代成長中體現作為獨立個體的人在生活的磨礪中互相理解與依靠的過程。

梁曉聲認為時代變遷不是斷層,()。

正如原著封面所題“于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和擔當;在悲歡離合中,抒寫情懷和熱望?!弊裱肮庾制敝苄杖思业拿\軌跡,在五十年_____________的時代進程中書寫了波瀾壯闊的人民史詩,作品展現了一代代中國人對“時代”“好人”“奮斗”的價值追求,呈現了“中國故事”中的_____________,以及“最中國”的情感表述和廣泛的文化認同、集體共識。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高潮迭起篳路藍縷新舊嬗變市井氣息

B.跌宕起伏砥礪前行滄海桑田家長里短

C.高潮迭起砥礪前行滄海桑田家長里短

D.跌宕起伏篳路藍縷新舊嬗變市井氣息

19.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人世間》通過筆下人物的刻畫描寫,對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維度的展現,在人物時代變遷中展現作為獨立個體的人在生活的磨礪中互相理解與依靠的過程。

B.《人世間》通過對筆下人物的刻畫描寫,對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維度的展現,在人物成長、時代變遷中體現作為獨立個體的人在生活的磨礪中互相理解與依靠的過程。

C.《人世間》通過對筆下人物的刻畫描寫,對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維度的展現,在人物成長、時代變遷中展現作為獨立個體的人在生活的磨礪中互相理解與依靠的過程。

D.《人世間》通過筆下人物的刻畫描寫,對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維度的展現,在人物時代變遷中體現作為獨立個體的人在生活的磨礪中互相理解與依靠的過程。

20.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像南方的魚鱗瓦片一樣,和他們的父母一樣身上也有時代的烙印。

B.而是像南方的魚鱗瓦片一樣,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一樣身上也有時代的烙印

C.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一樣身上也有時代的烙印,像南方的魚鱗瓦片一樣。

D.而是像南方的魚鱗瓦片一樣,新的一代和他們的父母一樣身上也有時代的烙印,他們也是父母的孩子。

四、課內知識回顧(6分)

21.下列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衷腸熙熙攘攘幡然覺醒熱淚盈眶

B.侵襲千均雷霆披荊斬棘運籌帷幄

C.寒喧百折不撓沉疴積弊不幸罹難

D.易幟寒風凜冽疲憊不堪兵慌馬亂

22.下列各組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

①曰余食贅行②以說吳王③未成一簣④起于累土⑤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⑥強行者有志⑦其脆易泮⑧知者不惑⑨生于毫末⑩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A.①③④⑦⑧⑩B.②④⑤⑦⑧⑩C.①②④⑥⑧⑨D.③⑤⑦⑧⑨⑩

23.下列句子中對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①克己復禮為仁(克服)②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①君子喻于義(知曉,明白)②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C.①常于幾成而敗之(接近)②何不慮以為大樽(用繩結綴)

D.①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困難)②自矜者不長(夸耀)

五、作文(60分)

24.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只站在樹上的鳥,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自己的翅膀。這句話可以啟發人們認識自身與外部世界的關系。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此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遼源市部分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月考

語文試題解析

1.D;解答:“保羅反對‘東方主義’”理解不準確,“還原”說法不正確。

2.A;解答:B項,“為了……”說法不準確,從文章內容看,這只能表明對本國經濟、文化和科技的失望或者期許;C項,刻畫中國人既光鮮又冷漠是對“他者”形象的態度的反應,不能體現的敘事風格是客觀冷靜的;D項,“未來抑‘顯性’他者、揚‘隱性’他者的書寫是必然的趨勢”是馬利紅的預測,《水刀子》并不能證明這個觀點。

3.D;解答:《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紀實性新聞報道作品,客觀地記錄了中國特定時期的真實事件,不能證明文章觀點。

4.解析:①致力于國家發展,努力提升綜合國力,為國家形象正面傳播提供基礎;②開展國家形象宣傳,做好本國文化在異國的介紹和詮釋工作,讓更多的外國作家了解中國,認識中國,以促成其態度轉變,從而為國家形象正面傳播提供條件;③加強文化交流,重視文學作品對國家形象傳播的重要作用,為國家形象正面傳播提供途徑。

5.解析:①文學作品的形象與認知、態度、社會背景等因素有關,并不一定能作為認識原型的依據。②他國形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反應折射的是本民族的欲望需求和心理結構,作家會根據本民族的需要創作他國形象。③這種雙重書寫是西方主體內在矛盾的一種外現,也是西方企圖借助東方人文進行自我救贖的一種反映,昭示著西方已對現代文明精神實質進行反思?!盀跬邪睢笔降闹袊蜗笫琴|疑和反省西方文化自身,而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中國形象是對西方文化的認同與維護。

6.B;解答:“兵團下令大量宰殺草原上新生的狗崽來補充人們食物的不足”于文無據

7.C;解答:“輕松的筆調”“觸覺”錯誤,小說未從觸覺的感官來寫小狼,其筆調也并非輕松,而是深沉的。

8.解析:①綜合運用比喻與對比的手法,把眼下草原的騰格里與過去的草原的騰格里作對比,形象深刻地展現出草原沙漠化的現狀。(4分)②借助眼前荒涼破敗之景,烘托出陳陣和楊克內心的失落與感傷。(2分)

9.解析:(1)暗含了陳陣他們對小狼的懷念和對稱霸草原千年狼群消失的感傷。(2)在結構上前后形成呼應。(3)深化了小說的主題。含蓄表述了對狼群消失和草原破壞的隱憂和反思。(每點2分)

10.D;

11.D;解答: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獨,年老無子女的人。

12.C;解答:不是士大夫,而是武士。

13.(1)從前君主引導他的百姓而不讓他們迷失方向,因此威嚴不同尋常卻不輕易發威,(雖)有刑罰卻(往往)放置不用。(“昔者”“是以”“刑錯”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5分)

(2)所以善于治國的君主,對待百姓像父母愛護孩子一樣,聽說他們饑寒就為他們悲傷,看到他們勞苦就為他們悲痛。(“為國”“者”“遇”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5分)

14.①他們都認為君主為政治國要富民,要愛民。②孔子認為,要減輕百姓賦稅,讓百姓富足而且長壽;要教化百姓,對他們不輕易使用刑罰。③呂望(太公)認為,要行王道,使老百姓富足;要愛護百姓,要像父母愛護孩子一樣對待百姓。(每點2分)

15.D;“自身抱負難以實現”沒有體現。

16.解析:①同:兩首詩頸聯描述的畫面,都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進行構圖,大漠與孤煙交叉,沙、雪與黃云交叉,遼闊壯觀。②異:《使至塞上》側重于對所見景物形態靜態的描寫,靜中有動,“直”“圓”是對景物形態的呈現,“大漠”“長河”等主要意象的組合,呈現了一幅雄渾壯闊的靜態畫面。本詩側重于對景物的色彩和動態特征的呈現,動中有靜。通過“白”“黃”等表色彩的詞語和“連”“入”等表動態的詞語,描述了邊塞沙漠與天相連、蓬草卷入天際的荒涼冷寂的場景。

17.(1)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2)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3)朝聞道夕死可矣(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18.A;解答:高潮迭起:比喻事物高度發展不斷增高階段。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變,不穩定,也比喻音樂音調忽高忽低和故事情節的曲折。本處是說《人世間》好評不斷,不斷出現新的高潮,所以選用“高潮迭起”。篳路藍縷:形容創業的艱苦。砥礪前行:經歷磨煉,克服困難,往前進步的意思。本處是說伴隨著改革開放,爺爺輩們創業的艱辛,所以選用“篳路藍縷”。新舊嬗變:新舊更替。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巨大,主要是變化久遠。這里面是說時代的進程,說明是新代替舊,所以選用“新舊嬗變”。市井氣息:呈現了當時社會的生活習俗和百姓的生活畫卷,具有濃郁的生活味道。家長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瑣事。這里指作品呈現出的當時百姓的生活習俗,所以選用“市井氣息”。

19.C;解答:畫線句子有三處語?。孩佟巴ㄟ^筆下人物的刻畫描寫”成分殘缺,“刻畫描寫”缺少相搭配的介詞,應在“通過”的后面加上介詞“對”。②“人物、時代成長”搭配不當,“成長”和“人物”可以相搭配,但和“時代”搭配不當,和“時代”相搭配的動詞為“變遷”,可改為“人物成長、時代變遷”。③“體現作為獨立個體的人在生活的磨礪中互相理解與依靠的過程”搭配不當,“體現”和“過程”搭配不當,應將“體現”改為“展現”。

20.B;解答:所填的句子與上文中的“不是斷層”相銜接,應使用“而是”與前面的“不是”呼應,構成“不是……而是……”的結構,排除AC;“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是“和他們的父母一樣身上也有時代的烙印”的原因,應先交代原因,所以排除D。

21.A;解答:B.千鈞雷霆C.寒暄D.兵荒馬亂

22.B;

23.C;解答:A.克,約束;B.忍,狠心對待;D.難,被侵略

24.寫作導引:針對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取關鍵詞并結合所給提示語“啟發人們認識自身與外部世界的關系”,進行審題與立意。材料中的關鍵詞有“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