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1頁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2頁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4頁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衡陽縣重點中學2023年下學期期中測驗

高二語文試卷(A)

(試卷滿分:150分;測試時間:150分鐘)

現代文閱讀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

材料一:

古詩是古人心聲的真實記錄,是展現先民人生態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葉燮所說:“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故每詩以人見,人又以詩見。”讀詩就是讀人,閱讀那些長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這是我們了解古人心態的最佳途徑。清人沈德潛說:“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敝袊湃嗽u價文學家時有一個優良傳統,就是人品與文品并重。經過歷代讀者的集體選擇,凡是公認的大詩人,往往都是具備“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詩”,從中可以感受真實心跳和脈搏,從而深入領會傳統文化精神。從《詩經》《楚辭》到明清詩詞,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如果兼顧作品的經典意義、閱讀難度等因素,唐詩宋詞應是我們的首選閱讀對象。

唐詩宋詞對于現代讀者到底有什么價值?我們先來看唐詩宋詞到底寫的是什么內容。中國古典詩歌有一個最古老的綱領,就是“詩言志”。到了西晉,陸機在《文賦》中又提出“詩緣情”。有人認為二者是對立關系,但是初唐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說得很清楚:“情志一也?!鼻橹揪褪侵敢粋€人的內心世界,包括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對萬事萬物的價值判斷。唐詩宋詞的內容跟現代人沒有距離,因為其中表述的那些內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觀和基本價值觀。比如喜怒哀樂,比如對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保家衛國英雄行為的贊美,唐宋人如此,現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詩宋詞中典范作品所表述的內心情感、思考和價值判斷可以傳遞到今天,啟發我們更細致地品味人生意義和美感。

當然,對于現代人來說,唐詩宋詞的最大意義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們的情操、氣質和人格境界,有深遠的教育作用。且以李、杜、蘇、辛為例。李白熱情謳歌現實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詩中蘊含強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詩中充滿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和熱愛天地萬物的仁愛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積極因素的藝術表現,也是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體現。蘇軾在詞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來詞專寫艷情的局限。他大量寫作抒情述志、詠史懷古等題材的作品,使詞從音樂歌詞向抒情詩轉變,給以柔聲曼調為主的傳統詞樂增添了高昂雄壯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棄疾為首的愛國詞人把愛國主義主題變成當時詞壇的主旋律,他們繼承蘇軾詞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詞風,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涼兩種傾向充實了豪放風格。

總的來說,李、杜、蘇、辛的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而且具有提升讀者人格境界的作用。閱讀唐詩宋詞中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審美享受中不知不覺受到詩人人格境界的感染,這個過程就像杜甫所描寫的成都郊外的那場春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摘編自莫礪鋒《在讀詩讀人中感受萬千氣象》)

材料二:

在如何閱讀和鑒賞唐宋詞的問題上,我很認同晚清詞論家況周頤的一席話:“讀詞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慮,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边@樣,便能臻于“吾性靈與(詞人之性靈)相浹而俱化”的境地。照我看來,這種讀詞之法所重視與強調的,就是讀者須與古代詞人進行有關人生體驗的“交流”與“對話”,如此能達到二者之間的精神溝通和心靈契合。

首先,從唐宋詞人的角度來說,盡管他們早已長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貯存在那些不朽詞篇中的人生體驗卻至今猶保持著頑強的生命活力。美國優秀作家??思{曾說:“藝術家的宗旨,無非是要用藝術手段把活動——也即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動,而到一百年以后有陌生人來看時,照樣又會活動——既然是生活,就會活動?!彪m然唐宋詞人在主觀上或許并無此種意愿,但在客觀上他們又通過寫詞把其生命活動和人生體驗“抓住”并“固定”了下來;而當后之讀者重讀這些詞篇時,詞人的歌哭啼笑,詞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面貌就都會得到復活和浮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古老的唐宋詞其實不老,尤其是它所貯存的豐厚人生意蘊則更保持著“常綠”的狀態。故而讀詞實際就是在人生體驗方面向前代詞人“討教”“求援”的過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間尋覓精神知音和良師益友的文化活動。這時,讀者處于“受眾”的地位,他們必須澄思渺慮,靜靜地傾聽和深深地思索發自唐宋詞人的種種心聲。

其次,讀者在閱讀和欣賞唐宋詞時,又會依據自身特定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對原作的意蘊做出多種多樣的詮釋和解讀,并將自己的獨特感悟融入對原作之“詞境”與“詞心”的理解之中,這就會擴展和拓深原詞的思想意蘊。讀者在讀詞過程中并不是處于被動的狀態,他們可以且肯定會將其自身的某些人生體驗反射給唐宋詞篇,因此就形成了讀者與前代詞人之間的跨時代“交流”與“對話”。而唯有這樣的讀詞之法——讀者盡可能地調動自身的人生經驗和藝術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才能真正把詞讀深讀透。

(摘編自楊海明《唐宋詞與人生》)

1、下列對“唐詩宋詞”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詩宋詞應成為我們首選的閱讀對象,其閱讀價值高于《詩經》《楚辭》和明清詩詞。

B.唐詩宋詞體現的普通人的價值觀,多數是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對保家衛國行為的贊美。

C.李、杜、蘇、辛的作品是唐詩宋詞中的典范,雖然風格各異但都具有深遠的教育作用。

D.唐宋詞人為貯存豐厚的人生意蘊,將體驗“抓住”并融入詩歌創作,然后傳遞給讀者。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想了解一位詩人的襟懷抱負,可以廣泛地閱讀他的詩歌,因為讀詩就是讀人。

B.古代詩詞之所以具有現實價值,是因為它們表述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C.讀者須與古代詞人進行有關人生體驗的“交流”與“對話”,這樣才能讀深讀透。

D.讀者讀唐詩宋詞時,對原作的意蘊做出詮釋和解讀,就會擴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蘊。

3、下列關于唐詩宋詞賞讀的事例,不能證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觀點的一項是()(3分)

A.柳永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寫愛情,王國維卻將其作為“古今之成大事者”必須經過的三種境界之一。

B.白居易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述送別的愁情的增生,后人卻從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

C.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之句,表明蘇軾心靈進入了寧靜的境界,讀者能從中感受到的曠達瀟灑。

D.杜甫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歌詠的是諸葛亮,南宋愛國將領宗澤臨終“誦此二語”,感嘆自己未竟的抗金事業。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論證了現代人與古代詩詞之間的關系,但論證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不同之處。(4分)

5、下面材料對王國維讀詞的評析,充分體現了況周頤的“讀詞之法”,請對此作簡要分析和說明。(6分)

王國維讀李璟詞時,對《攤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兩句大加贊賞,認為“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人間詞話》)。他選擇這首詞中意境絕佳的兩句進行鑒賞,不僅讀出了蕭瑟秋景襯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還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詞中深寓憂患意識的結論。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年關六賦

阿成

爺爺活著的時候,每連舊歷的春節,老三的父母一定要領著他們生育的四位雌雄,到爺爺的家去過年。爺爺死后,老三這兄妹四人也一定得到父母的家守歲。

這是王氏家族的規矩。

——題記

老三爺爺的也就是后來老三父親的家,院子很闊。憑欄望去,一任江天浩浩蕩蕩,爽著肺腑。其住房幾經修繕,父親住著很好,很遂心,很滋潤,過得也極有板眼。

每值茶余飯后,兄弟幾個一律恭恭敬敬,坐在庭院的小凳上,聽父親講《論語》。老三的父親是讀書人。爺爺活著的時候,早早地把他送到松花江對岸的私塾,讀孔子。

山東人古來就講究智力開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再者說,“養不教,父之過”嘛。

老三的爺爺是“闖關東”的山東人,后來成為這里的第一戶居民。為了供兒子讀書,捕了一輩子的魚,賣了上百噸的魚蝦,真累!

每逢星期六,學堂放課,老三的爺爺就早早地搖了船到江南,歇船在柳蔭之下,吸著早煙,等父親。

父子倆見了面:

兒子給爹鞠一躬,說:爹——

爺爺嘿嘿地傻笑,說:兒子——

老三的父親講《論語》,從不看書,憑著記性。另外,小方桌上總有一壺清茶,飽飽地候著。“子曰,”父親說,“就是孔子說。曰,就是說。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做事,不能光靠嘴,要少說。古人說:貴人言語遲。靠什么呢靠行動,靠作。光說不做,不是仁義人;光做不說,大用之材。記住沒”

兄弟幾個都點頭,不說?!白釉唬喝谒臍q,能讓梨。”“子曰:溫良恭儉讓?!薄白釉唬壕汲几父缸幼印?/p>

父親說:“凡‘子曰’,都要背下來,方能成人。”老三的父親教育子女,層次比較高,很有群體意識。

……

每逢舊歷的春節,除夕的年夜飯,事先一律要祭祖,兒女們要給仙逝的爺爺、奶奶的靈位磕頭。父親還要在灶前燒一沓陰幣,恭恭敬敬,說些話。全磕完頭,父親站在一旁,依次給壓歲錢,都是新票子:二元、一元、五角不等。

兒女們接了錢,很激動,說“謝謝爸”。

守歲之夜,不準睡覺,都要精精神神。俗話說:一分精神,一分財;十分精神,抖起來。年夜飯,老三的父親總要講些舊話,比如“在家敬父母,勝似遠燒香”。講的是山東泰安一個打燒餅的和一位有錢的少爺,到泰山大成股爭當天下第一大孝子的事。父親講得有支有板兒、有景有物,人物實在,對話不多,聽了不忘,有較高的審美層次。老三一干兒女,聽得

入神,覺得很親切。

老三兄弟幾個,數老三的大哥最出息。

老三的大哥在地方法院工作,是副院長。每值舊歷年,他總要早幾天把“東西”送到父母的家里。送的東西都很實惠。算一算,一二百元不止,足夠老三的父母享一個正月。

舊歷三十這一天,老三的大哥領著媳婦、女兒回家,事先一定要脫掉法院的制服,換上便裝、布鞋,并告訴大嫂:“到家講話做事要注意,不能亂說,不能神氣,也沒什么可神氣的,是事兒,聽著就是了,多干活!”

大嫂笑著說:“老王啊,老王……”大哥狠狠地瞪了她一眼。老三的二哥一律是舊歷三十的下午,騎著摩托車,馱著二嫂回父母的家過年。

老三的二哥也出息得不錯,是第一代企業家?,F在已是幾十萬元戶,常常去參加市里的一些會議。二哥回家過年,自然提的都是高檔貨。有山珍,有海味,有洋貨,分東洋與西洋,都很名貴,看著渾身痛快。

臨行前,老三的二哥也一定很嚴肅地對二嫂說:“回家過年,有幾條注意,一不要化妝,全擦掉,土一點沒關系。二不能擺闊,首飾什么的,不戴。要有老有少,不準瞎白話。家里的飯,好不好吃,一律認真吃。尤其爸媽做的,要說,真好吃。聽見沒有”二嫂笑笑,說:“行,聽你的。就當上廟了,一天怎么也忍了?!倍缯f:“對!就是這意思。”

二哥二嫂回家過年,穿著都很樸素,甚至顯得過了,頭發也剪得很短,像五十年代的干事。老三家境不富裕,在一家雜志社當助理編輯,也是新潮作家?;丶疫^年,帶的禮品就很一般化,是四合禮。有四種奶油蛋糕,很藝術地組裝在一個禮品盒子里,并用透明的玻璃紙罩著。

老三回家過年,從不戴他的貝雷帽,上衣兜也不插鋼筆、油筆。事先也要對媳婦說:“嗯——到家,看別人,他們怎樣,咱怎樣,千萬別出挑兒……”

老三的媳婦看了看他,輕蔑地說:“熊架①!”

……

自從老三兄妹四人分別嫁娶后,凡二十余載,都回家過年這事,居在一個城市的兄妹,并不事先通通電話,也不約定一下,基本上都回去。

今年過年,兄弟幾個都事先做了安排,回家過年。

老三的母親對孩子很好,很平等,也很親近,總是喜著臉:“三兒回來啦?!薄袄隙貋砝??!薄袄纤囊不貋砝病!倍既崛岬?,兒子、女兒瞅著,心里就充滿了溫馨的陽光。

(有刪改)

[注]①熊架,山東方言,意思是看看你那德行,看看你那樣子。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爺爺去接放學的父親,使用了白描手法,簡潔生動地表現出父子之間的溫情。

B.小說對王氏家族舊歷春節“守歲”規矩的敘述,能讓讀者感受到強烈的愛憎。

C.老三父親要求子女凡是“子曰”都背下來,給人不容置疑的感覺,贊賞中有調侃。

D.小說淡化情節和沖突,在平淡敘事中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家庭生活之美。

7.關于文中回家過年三兄弟叮囑妻子的情節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老大瞪了大嫂一眼,表明他嚴肅認真的態度;老二的叮囑表明其夫妻關系和睦。

B.因為老三當助理編輯,既無錢也無權,所以老三妻子對他的話很輕視和嫌棄。

C.與上文父親教三兄弟《論語》形成前后照應,體現出崇尚謙虛內斂的民族傳統。

D.從叮囑情節可以窺見在改革開放社會轉型期第三代人在價值觀念方面的嬗變。

小說中王氏家族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概括并分析。(4分)

阿成小說的語言雅與俗相間,請結合文本加以賞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太初元年,漢使入西域者言:“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匿不肯與漢?!碧熳邮箟咽寇嚵畹瘸智Ы鸺敖瘃R以請之。宛王與群臣謀:“漢去我遠,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絕邑,乏食者多。是安能致大軍乎?無奈我何。”遂不肯予漢使。漢使怒,妄言,椎金馬而去。宛貴人怒曰:“漢使至輕我!”遣漢使去,令其東邊郁成王遮攻殺漢使。天子大怒,乃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往伐宛。三年,公卿議者皆愿罷宛軍,專力攻胡。天子業出兵誅宛,宛小國,而不能下,則大夏之屬漸輕漢。而宛善馬絕不來,烏孫、輪臺易苦漢使,為外國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鄧光等。昭帝元鳳四年,樓蘭王死,匈奴先聞之,遣其質子安歸歸,得立為王。漢遣使詔新王令入朝王辭不至時駿馬監傅介子使大宛詔因令責樓蘭介子至責其王謝服還奏事遷平樂監介子謂大將軍霍光曰:“樓蘭數反復而不誅,無所懲艾。愿往刺之,以威示諸國。”于是大將軍白遣之。介子與士卒俱赍金帛,揚言以賜外國為名。至樓蘭,樓蘭王意不親介子。介子陽引去,至其西界,使譯謂曰:“漢使者持黃金、錦繡行賜諸國,王不來受,我去之西國矣?!蓖踟潩h物,來見使者。介子與坐飲,陳物示之,飲酒皆醉。介子謂王曰:“天子使我私報王?!蓖跗穑S介子入帳中屏語,壯士二人從后刺之,立死。介子遂斬王首,馳傳詣闕,縣首北闕下。

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則討之,服則舍之。今樓蘭王既服其罪,又從而誅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懷矣。必以為有罪而討之,則宜陳師鞠旅,明致其罰。今乃遣使者誘以金幣而殺之,后有奉使諸國者復可信乎!且以大漢之強,而為盜賊之謀于蠻夷,不亦可羞哉!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漢通西域》)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漢遣使詔新王令入朝/王辭不至/時駿馬監傅介子使大宛/詔因令責樓蘭/介子至/責其王/謝服/還奏事/遷平樂監/

B.漢遣使詔新王令入朝/王辭不至時/駿馬監傅介子使大宛/詔因令責樓蘭/介子至責/其王謝服還/奏事/遷平樂監/

C.漢遣使詔新王令入朝/王辭不至/時駿馬監傅介子使大宛/詔因令責樓蘭/介子至責/其王謝服還/奏事/遷平樂監/

D.漢遣使詔新王令入朝/王辭不至時/駿馬監傅介子使大宛/詔因令責樓蘭/介子至/責其王/謝服/還奏事/遷平樂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西域,漢代對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地區的總稱,文中“大夏”“烏孫”等皆屬西域?!稘h書》中記載了蘇武出使西域之事。

B.質子,古代為了表示臣服或守信而派往敵方或他國去的人質,大多為王子或世子等貴族。文中的安歸是被送往匈奴當質子的樓蘭王之子。

C.闕,古代皇宮門前兩邊的高大望樓,泛指帝王住所。文中“闕下”同“陛下”,與《燭之武退秦師》“若不闕秦”的“闕”含義不同。

D.蠻夷,泛指華夏族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洱R桓晉文之事》中“蒞中國而撫四夷也”的“四夷”也是同樣的含義。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宛君臣認為漢相距遙遠,又有各種不利條件的限制,難以出動大軍攻打自己,所以拒絕了漢的要求,這成為漢伐宛的導火索。

B.大宛的行為激怒了漢天子,漢天子想要出兵討伐大宛時,卻遭到群臣反對,但他不為所動,并且處罰了持反對意見的鄧光等人。

C.傅介子認為樓蘭反復無常,應該受到懲罰,于是主動請求前去刺殺樓蘭王,并以此向各國顯示大漢的國威,他的請求得到了批準。

D.傅介子利用樓蘭王的貪財心理,以退為進,誘使他前來相見,伏下武士刺殺了他,隨后將他的首級飛馬送回大漢朝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天子業出兵誅宛,宛小國,而不能下,則大夏之屬漸輕漢。

(2)今乃遣使者誘以金幣而殺之,后有奉使諸國者復可信乎!

14.司馬光認為刺殺樓蘭王有哪些危害?請概括作答。(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病虎(節選)

岳珂

長風吹谷白日暗,曠野人稀云黯淡。

狐貍嘯舞豺狼嗥,病虎妥尾行蓬蒿。

壯心空在筋力疲,寂寞長饑眠白晝。

男兒奮跲①亦渠似,肯復虛為倚崖死。

君不見南山白額曾報恩,墻頭金枕投何人②。

岳珂,字肅之,號倦翁,岳飛之孫,屢遭當局打壓,作此詩時已年近花甲。①跲jiá,絆倒,奮跲指人的時運有起有落。②《太平廣記》記載:周義喜助人,一只被官府追捕的猛虎化為少年登門求助,周義慨然藏之于家達百余日。猛虎離去后,又化為少年,乘夜逾墻入周義家,拋下金枕一個以報恩。白額:猛虎。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寫荒原長風肆虐、白日暗淡、人跡罕至,渲染了凄涼的氛圍,為群獸的出沒做了鋪墊。

B.三、四句描寫狐貍豺狼嘯舞且嗥,“百獸之王”吞聲藏形、疲乏饑餓,二者形成鮮明對比。

C.“壯心”一句化用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詩句,詩人賦予病虎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D.本詩由虎及人,亦以人比虎,點出英雄男兒猶如病虎,經歷命運起伏,在寂寞中沉淪而死。

16.前人寫虎,大多把它當做兇猛和惡勢力的象征,而本詩卻寫虎之病疾、落難等以詠物抒憤,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年擔當著國家社會興盛的重責,應當以《論語·泰伯》曾子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春江花月夜》中,與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升明月”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____________”;詩人張若虛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詩中描寫的明月給人的感覺也是孤單的,“____________”一句便是明證。

(3)后世多將軍隊中的同事稱為“袍澤”,這個詞源自《詩經·秦風·無衣》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兩句。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告別今宵,告別今宵,無論新友與故交,明年春來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將時代的芳華與歷史的足跡匯于筆下、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留下生長在內心深處的常青記憶的喬羽先生逝去了。他的歌里,既有微觀生活的印記,也有宏觀祖國的身影。

喬羽的創作一直遵循著“樸樸素素好”的理念,不寫不接地氣、來自①的華麗詞句,只將獨屬于國人的美好揉進每一句簡單、活潑、雋永的歌詞里。在他心中,歌詞創作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錦衣美事,其實就是尋常人家一日②的家常飯,或者是雖不寬敞卻也溫馨的小小院落。

喬羽曾深情表示:“吾輩雖說不上偉大,但我們都應當是祖國的赤子,沒有理由不熱愛祖國?!背鲇趯ψ鎳某嘧又模瑔逃饘⒉煌瑫r代中國人的生活寫成了歌,而每個人的生活里都有祖國。這份情感和記憶,就像一條大河緩緩流過: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喬羽的歌詞里看到祖國,看到山河,看到生活,看到童真,看到炊煙裊裊,也看到江河奔涌、星空璀璨。

喬羽一生③,創作了千余首歌,他始終把濃烈的情感深深種在真摯的詞匯中,用最平凡的筆觸書寫時代的激蕩奔涌與細水長流。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19.請將文中劃波浪線的一個長句改寫成帶有轉折關系的幾個短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分)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述效果。(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題。

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他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朵花能開出十六個蓮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睈燮湓娋渲?,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賞一番?,F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

21.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季荷”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幾位“大師”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

B.“包身工”的身體,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包給了帶工的老板。

C.散文這種文學體裁的最重要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D.“滿招損,謙受益”這句格言,流傳至今已經有兩千年了。

22.下列各項中,運用了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的一項是(3分)

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C.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這是大快人意的?!睆恼Z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述效果更好?(4分)

四、作文(6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蹄疾步穩”指馬跑得很快同時很平穩,可引申為速度快并且很穩。蹄疾步穩方能行遠。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有的“蹄疾”卻“步不穩”,為了盡早見成效,急于求成,結果事與愿違;有的“步雖穩”但“跑得慢”,亦步亦趨、拖沓滯后,最終錯失良機。

以上材料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年上學期期中測驗(解析)

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詩句及材料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要求,明確相關材料的論點,然后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選擇。

(4)本題考查學生對兩則材料側重點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兩則材料,比較材料的內容,區別其側重點,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內容,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1)A.“唐詩宋詞……閱讀價值高于《詩經》《楚辭》和明清詩詞”無中生有。材料一第一段相關表述為“從《詩經》《楚辭》到明清詩詞,都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如果兼顧作品的經典意義、閱讀難度等因素,唐詩宋詞應是我們的首選閱讀對象”。并沒有說唐詩宋詞其閱讀價值高于《詩經》《楚辭》和明清詩詞。

B.“多數是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對保家衛國行為的贊美”中的“多數是”說法不當,材料一第二段中“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保家衛國英雄行為的贊美”是舉例證明“詩詞中表述的那些內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價值觀”,不存在范圍、數量的判斷。

C.正確。

D.“唐宋詞人為貯存豐厚的人生意蘊,將體驗‘抓住’并融入詩歌創作,然后傳遞給讀者”說法錯誤,文中沒有說唐宋詞人“為貯存豐厚的人生意蘊”而寫作,材料二第二段是說“雖然唐宋詞人在主觀上或許并無此種意愿,但在客觀上他們又通過寫詞而把其生命活動和人生體驗‘抓住’并‘固定’了下來”,從而使創作出的作品“貯存豐富的人生意蘊”,選項顛倒了二者關系。

故選:C。

(2)D.“對原作的意蘊做出詮釋和解讀,就會擴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蘊”理解錯誤,材料二最后一段說的是“讀者在閱讀和欣賞唐宋詞時,……對原作的意蘊作出多種多樣的詮釋和解讀,并將自己的獨特感悟融入到對原作之‘詞境’與‘詞心’的理解之中,這就會進而擴展和拓深原詞的思想意蘊”,選項丟掉了限定條件“將自己的獨特感悟融入對原作之‘詞境’與‘詞心’的理解之中”。

故選:D。

(3)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觀點是“對原作的意蘊做出多種多樣的詮釋和解讀,并將自己的獨特感悟融入對原作之‘詞境’與‘詞心’的理解之中,這就會擴展和拓深原詞的思想意蘊”。

ABD三項讀者都將自己的獨特感悟融入對原作之“詞境”與“詞心”的理解之中,所以擴展和拓深原詞的思想意蘊。

C.“讀者能從中感受到的曠達瀟灑”,僅僅是對原作的主旨理解,并沒有將自己的獨特感悟融入對原作之‘詞境’與‘詞心’的理解之中,所以也就沒有擴展和拓深原詞的思想意蘊。

故選:C。

(4)結合材料一中“讀詩就是讀人,閱讀那些長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這是我們了解前人心態的最佳途徑”“從《詩經》《楚辭》到明清詩詞,都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如果兼顧作品的經典意義、閱讀難度等因素,唐詩宋詞應是我們的首選閱讀對象”“唐詩宋詞對于現代人的最大意義,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們的情操、氣質和人格境界,有深遠教育作用”等分析,材料一側重談唐詩宋詞對現代人的價值和意義。

結合材料二“首先,從唐宋詞人來說,盡管他們早已長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貯存在那些不朽詞篇中的人生體驗卻至今猶保持著頑強的生命活力”“其次,在此同時,讀者在閱讀和欣賞唐宋詞時,卻又會依據自身特定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對原作的意蘊作出多種多樣的詮釋和解讀,并將自己的獨特感悟融入到對原作之‘詞境’與‘詞心’的理解之中,這就會進而擴展和拓深原詞的思想意蘊”等分析,材料二側重談現代人如何讀懂古代詩歌。

(5)結合材料二第一段“我很認同清末民初詞論家況周頤的一席話:‘讀詞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慮,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與題干中“王國維讀李璟詞時,對《攤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兩句大加贊賞,認為‘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人間詞話》)。他選擇這首詞中意境絕佳的兩句進行鑒賞”分析,況周頤認為讀詞應“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王國維選取了李璟詞意境絕佳的兩句詞來鑒賞。

結合題干中“不僅讀出了蕭瑟秋景襯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與材料二第一段“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慮”分析,況周頤主張讀詞應“將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澄思渺慮”,王國維從李璟詞蕭瑟秋景的描寫中體會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

結合材料二第一段“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與題干中“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詞中深寓憂患意識”分析,況周頤提出讀詞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國維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詞中深寓憂患意識的結論。

解析:

(1)C

(2)D

(3)C

(4)①材料一側重談唐詩宋詞對現代人的價值和意義;②材料二側重談現代人如何讀懂古代詩歌。

(5)①況周頤認為讀詞應“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王國維選來鑒賞的兩句,“菡萏”凋謝“翠葉”殘敗,“西風”吹過“綠波”生愁,恰是有絕佳意境的。②況周頤主張讀詞應“將此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澄思渺慮”,王國維從蕭瑟秋景的描寫中體會到了女主角哀怨的心境。③況周頤提出讀詞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將自己的主觀投入到詞作中與詞人對話,王國維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詞中深寓憂患意識的結論。

選擇題干擾項設置常見錯誤類型:

1.擴大范圍。2.偷換概念。3.無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為一談。5.強加因果。6.答非所問。7.相互矛盾。8.張冠李戴。9.過于絕對。10.斷章取義。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6.B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B.“強烈的愛憎”錯誤。對打著深深傳統文化烙印的“規矩”,并沒有明顯的褒貶,更談不上強烈的“愛憎”。故選B。

7.B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

B.“既無錢也無權,所以很輕視和嫌棄”強加因果,從選文信息不能判斷出老三妻子的“輕視、嫌棄”與“老三的無錢無權”有因果關系。故選B

8.①王氏三代人學習傳承儒家傳統文化。老三的爺爺送老三的父親去私塾學習孔子,老三的父親給孩子們講《論語》、年夜飯舊話等情節體現了儒家傳統文化在家庭中代代相傳。②王氏家庭倫理關系深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子女對父母孝順,家族成員之間聯系緊密,祖孫三代人親情濃郁,都源于儒家文化的影響。

③王氏家庭重視中國年節文化(民俗文化或節日文化)。王氏家族有舊歷春節守歲的規矩,小說以此展開人物活動,展現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祭祖、給壓歲錢、守夜等習俗,呈現出一副年味濃郁的中國民俗畫。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

①王氏三代人學習傳承儒家傳統文化。結合“每值茶余飯后,兄弟幾個一律恭恭敬敬,坐在庭院的小凳上,聽父親講《論語》,老三的父親是讀書人。爺爺活著的時候,早早地把他送到松花江對岸的私整,讀《孔子》,老三的爺爺送老三的父親去私塾學習孔子,老三的父親給孩子們講《論語》、年夜飯舊話等情節體現了儒家傳統文化在家庭中代代相傳。

②王氏家庭倫理關系深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結合“每值茶余飯后,兄弟幾個一律恭恭敬敬,坐在庭院的小凳上,聽父親講《論語》”“自從老三兄妹四人分別嫁娶后,凡二十余載,都回家過年這事,居在一個城市的兄妹,并不事先通通電話,也不約定一下,基本上都回去"“老三的母親對孩子很好,很平等,也很親近,總是喜著臉……兒子、女兒瞅著,心里就充滿了溫馨的陽光”子女對父母孝順,家族成員之間聯系緊密,祖孫三代人親情濃郁,都源于儒家文化的影響。

③王氏家庭重視中國年節文化(民俗文化或節日文化)。結合“爺爺活著的時候,每逢舊歷的春節,老三的父母一定要領著他們生育的四位雌雄,到爺爺的家去過年。爺爺死后,老三這兄妹四人也一定得到父母的家守歲”“除夕的年夜飯,事先一律要祭祖,兒女們要給仙逝的爺爺、奶奶的靈位磕頭。父親還要在灶前燒一沓陰幣,恭恭敬敬”“全磕完頭,父親站在一旁,依次給壓歲錢,都是新票子:二元、一元、五角不等”“守歲之夜,不準睡覺,都要精精神神”王氏家族有舊歷春節守歲的規矩,小說以此展開人物活動,展現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祭祖、給壓歲錢、守夜等習俗,呈現出一副年味濃郁的中國民俗畫。

9.①雅:敘述語言使用文言詞、書面語。如“憑欄”“方能”“一任江天”“頗為”“遂心”“瞅著”“每值”等詞語,讀來古樸高雅,富有韻味。

②俗:人物語言使用方言、口語。如“瞎白話”“熊架”“咱怎樣”“出挑兒”“票子”等方言與口語,簡潔明快,使小說生活氣息濃郁。

③“雅”與“俗”融為一體,使語言既富有文采,又充滿生活氣息,呈現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日常生活之美,敘事風格獨特,能很好地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小說語言藝術的能力。

①雅:雅,就是文雅,敘述語言使用文言詞和書面語。如“憑欄”“方能”“一任江天”“頗為”“遂心”“每值”等詞語,在敘述性語言中成功地使用文言書面語,讀來古樸高雅,富有韻味,使語言富于文采。

②俗:俗,就是通俗,人物語言使用方言和口語。如“瞎白話”“熊架”“咱怎樣”“出挑兒”“票子”等對話語境中多使用方言與口語,語言簡潔明快,地方色彩濃郁,使小說生活氣息濃郁。

③“雅”與“俗”融為一體,使語言既富有文采,又充滿生活氣息。語言的通俗與高雅是一種既相對又融合的關系,表現在小說中,既有文雅、高貴的特點,又有通俗、淺近的一面,適合不同讀者的口味,使敘事風格獨特,能很好地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10.A(“時”是“當時”之意,作為時間詞應放在句首,不放在句末,排除BD?!柏煛钡馁e語是“其王”,動賓之間不能斷開;“謝服”主語是樓蘭王,“還奏事”主語是傅介子,“謝服”后斷開,排除C。)

11.C(“闕下”指宮闕之下,原文中“北闕下”是地點,不代指皇帝。)

12.B(“想要出兵討伐大宛時,卻遭到群臣反對”錯誤。原文為“三年,公卿議者皆愿罷宛軍”意思是,太初三年,商討此事的公卿大臣都希望停止對大宛國用兵。)

13.(1)漢天子已經出兵討伐大宛,大宛是個小國,如果不能攻克,那么大夏這些國家會漸漸地輕視漢。(“業”,已經;“下”,攻克;“之屬”,這些國家。每點1分,句意1分)

(2)如今竟然派使者用黃金布帛引誘他并將他殺死,以后再有奉命出使各國的漢使,還能得到他們的信任嗎?(“乃”,竟然;“誘以金幣”,狀語后置;“者”,的人;“信”,得到信任。每點1分)

14.①以后叛亂者不再歸服;②他國不再信任;③國家形象受損。

15.D英雄男兒和病虎一樣,即使老病疲弱,也不改壯心,雖命運起伏,但是不甘沉淪而死。

本題考查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本詩七、八句描寫了古來英雄男兒如病虎一樣經歷了命運的起伏坎坷,也如病虎一樣壯心猶存,不會因為時運不濟、處境狼狽就沉淪而死。

16.①本詩前四句,病虎在蒿草中妥尾獨行,吞聲藏形,狐貍豺狼卻嘯舞且嗥。詩人感嘆英雄男兒如病虎般處境艱難,反觀宵小之徒卻得志撒歡,在朝堂縱橫馳騁。

②本詩五到八句,病虎虛弱力竭,雖存馳騁捕食的壯心,只能忍受著饑餓孤獨,睡覺度過白日。詩人悲憤于男兒命運起伏也是如此,雖不甘沉淪卻也無力改變。

③詩末運用典故,老虎落難后受人之恩尚能扔金枕報答,英雄豪杰若能受到恩遇,一定也會傾盡全力來回報,詩人以“投何人”表述了不受恩遇的迷茫、憤懣。

(一點2分,其它解析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本詩考查了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探究詩歌主旨的能力。

岳珂別開生面地抓住虎之病廢與英雄受困二事的相似之點,以病虎來象征失意英雄,一上來四句,在凄涼的曠野氣氛的渲染中,引出了病虎憔悴的形象。放眼望去,這荒原天低云密,白日無光;側耳一聽,凄厲的野風掠過山谷,帶來陣陣野獸的叫聲。這就突出了環境的陰森可怖。這個非人之地,正是禽獸出沒的場所??墒?,這兒一邊是狐貍豺狼這些乘時得志之徒在撒歡,另一邊卻是病廢的老虎憂郁地在蓬蒿中躑躅。群獸是嘯舞且嗥,縱橫馳騁;而昔日的“獸中之王”現在卻步履維艱,吞聲藏形。通過這樣鮮明的對比描寫,病虎處境之狼狽已躍然紙上。

空懷壯心,無力再振雄風,落得凍餓交加,連大白天也只好睡覺,何等可悲?!皦研摹币痪?,化用曹操“烈亡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意更悲愴。讀到此我們方才明白,慨嘆猛虎之病,原來是喻指人間英雄失路悲。這一段巧妙地賦予病虎以人的性格與感情,亦虎亦人,這樣就為下段反過來以人比虎,發抒悲慨埋下了伏筆。

病虎猶思食肉,英雄焉能甘心死牖下!詩的最末兩句,用虎投金枕報答周義收容之恩的傳說作結,意思是說:老虎受人之恩尚能報答,英雄豪杰若能以國士待之,定當報知遇之恩。這種始終以虎比人的寫法,比抽象的議論和呼喊更具力量。

岳珂精心塑造病虎的形象,究竟是為什么呢?

岳珂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孫子。當年他英雄的祖父在抗金戰場上所向無敵,如虎嘯生風,使金兵聞風披靡,猶如百獸懾于虎威。不料后來遭到賣國賊秦檜的迫害,死于冤獄,這比老病巖竇的虎更慘。岳飛之后“志士仁人,抱憤入地”(陸游《跋傅給事帖》)的現象并未改變。因此,岳珂雖然繼承家庭的愛國傳統,很想有所作為,一方面奔走呼號,為祖父辯誣,搜集和編輯岳飛的著作以激勵時人;另一方面又宣傳抗金,議論時政。但凡此種種,都無法改變時局。他自己也受過當局的打擊迫害,于嘉定年間坐誣去官。到嘉熙初年皇帝察其“前枉”而特詔復官時,他已五十五歲。《病虎》一詩見于他嘉熙二年至四年(1288–1240)這三年內創作并自編的集子《玉楮集》。這時下距南宋亡國僅三十多年。眼看中興無望,功業不成,年近花甲的岳珂怎能不發出生不逢時的感嘆?如此看來,他在這種背景下寫出《病虎》這樣的詠物抒憤的詩篇,就是可以理解的了。不必坐實詩中某一細節是指某事,但可以肯定,詩中創造的意境和形象,正是岳家三代及當時抗金志士們不幸遭遇的縮影和象征。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海上明月共潮升皎皎空中孤月輪

(3)與子同袍與子同澤

18.①空中樓閣;②不可或缺;③筆耕不輟

19.喬羽先生逝去了,但他將時代的芳華與歷史的足跡匯于筆下,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留下了常青的記憶,這些記憶生長在人們的內心深處。

20.①將“這份情感和記憶”比作“一條大河”,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喬羽作品帶給人們情感的深沉綿長。②以“看到”這一相同語素構成排比句式,從“看到”的各類對象寫到溫馨壯麗的畫面,句式整齊,節奏鮮明,語勢連綿,深刻表述了喬羽作品的巨大感染力。(每點2分)

21.B(文中“季荷”的引號表示特定稱謂。A.表示諷刺、否定。B.表示特定稱謂,和文中“季荷”的引號作用相同。C.表示強調。D.表示引用)

22.C(畫橫線的句子描寫荷花“迎風弄姿”“睥睨一切”,是擬人。A.借代、對比,“朱門”代指“富貴人家”,與凍死的路人形成對比。B.對偶,“足蒸”對“背灼”,“暑土氣”對“炎天光”。C.“無才思”“惟解”是擬人,“雪”是比喻。D.比喻,把“雪”比作“梨花”)

23.①從表述的語氣看,原文使用反問語氣,較改句陳述語氣感情表述更強烈,更能表述出對燕園荷花的喜愛、贊美之情。②從語言的風格看,原文使用文言詞匯,既雅致,又不失幽默風趣,與文段的風格一致。(每點2分)

五、作文(60分)

7.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題。

作文提供的材料共有三句話。第一句,解釋“蹄疾步穩”的意思,既提供了該詞的本義,也提供了該詞的引申義,在釋詞的同時凸顯了“快而穩”這一核心概念。第二句,闡述“蹄疾步穩”的作用,“蹄疾步穩”是“行遠”的條件與前提,馬要“行遠”就要做到“蹄疾步穩”。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是對第二句的補充闡述,點出了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兩種問題,一是“快而不穩”導致事與愿違,材料揭示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早見成效,急于求成”的心態;二是“穩而不快”導致錯失良機,同樣材料也揭示了“求穩”心態的實質是缺少創新、領先的意識與擔當。因此,材料的傾向性非常明顯,提倡“快而穩”,力避“快而不穩”與“穩而不快”。材料告訴我們要實現“行遠”的目標,就要“快而穩”,“快而不穩”與“穩而不快”都妨礙目標實現。

寫作時,仍然需要將材料闡述的道理,落腳在具體的社會、人生問題上;或者說要用社會、人生具體問題,去闡述論證材料闡述的道理。材料已經明確了觀點,即要快而穩,毋一味貪快求穩。因此寫作時要立定快而穩,批駁“貪快”“求穩”兩種錯誤心態??蓮那嗌倌瓿砷L、做事、為文、學習、讀書等角度去寫,如我們讀書學習時要先求穩,打好知識的積累,但也不能僅僅止步于死記硬背,而是應該多學習多思考,攀登思想的高峰;或寫我們為人處世,雖可志向高遠,但欲成大事者,必須先打好思想品德的根據,才能越走越遠。也可以談社會問題,如社會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