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高考語文數學英語試題解析_第1頁
2022年北京高考語文數學英語試題解析_第2頁
2022年北京高考語文數學英語試題解析_第3頁
2022年北京高考語文數學英語試題解析_第4頁
2022年北京高考語文數學英語試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北京高考語文試題解析

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屠呦呦從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獲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

學獎。這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古籍的驚人價值。對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種說法,其中較為通行的是:

1911年以前、以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采用中國傳統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國傳統裝幀形

式的書籍。古籍的類型除了大量的漢文古籍,還有豐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熱的興起,認識和了解古籍成為一種需求。古籍的價值是多重的。古

箱的載體材料主要包括紙張、織物和墨。這三種材料由于產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鮮明的時

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書主要用麻紙、皮紙,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紙,通過載體材料體現出的文

物價值顯而易見。浩瀚的古代文獻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文明,為了解先人的政治、

文化、制度、風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資料。這就是古籍的文獻價值。古籍在加工制作過程中,使用

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體現出來的工藝都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人們看到一部古籍,往往還

未翻閱,就已為其精美的外觀和典雅的色調所征服。對文獻研究者來說,文獻價值是古籍的

“皮”,其他價值則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據《中國古籍總目》著錄,存世古籍總量大約有20萬種。其中一些珍貴的古籍具有很高的

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這些珍貴古籍不僅包括全本,還包括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的

殘本、散頁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寫的古籍已萬不存一,流傳至今者是我國現存古籍中最

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為文物被珍藏在圖書館,讀者很難一睹其廬山真面

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愛民等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古籍的傳承性保護是一種新興的古籍保護理念。以往,古籍保護提倡原生性保護與再生性保

護。原生性保護指保護古籍文物本身,可謂之“存形”;再生性保護指對古籍的影印、縮微復制

和整理出版等,可謂之“移形”。不過,這兩種方式主要解決古籍“藏”與“用”的問題,而古

籍的“藏”與“用”長期局限在特定的機構與學者群體中,未能引起普通大眾的廣泛注意。傳承

性保護則是利用各種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將古籍推向大眾,讓古籍“活”起來,實現古籍從“藏”

到''用"最后至“活”的飛躍。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這一飛躍提供了條件。人工智能處理古籍的過程大體包含四步:首先,

將古籍掃描并處理成圖像文件。其次,通過光學字符識別技術,將圖像文件中的文字識別為計算

機可處理的電子文本。再次,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所獲取的文本進行基礎性加工,包括自

動斷句、標點以及詞語切分等。最后,識別并抽取文本中的專名(如人名、地名、書名)等概念

與知識,為后續深入的古籍知識挖掘提供基礎性支撐。

目前,研究者引入序列標注模型,在計算機自動斷句、標點、專名識別等領域都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所謂序列標注,即輸入字符串,預測每個字符在該位置的專名屬性以及是否在該位置斷

句。例如,輸入“論語云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模型應預測為“(B-BOOK)(E-BOOK)S(B-PER)

(E-PER)0050000",其中,"B-BOOK”表示書名開頭的字,這里指“論”;“E-BOOK”表示

書名結尾的字,這里指“語”;“S”表示其后應斷句的字,這里對應“云”和第一個“禮”;

“B-PER”表示人名開頭的字,這里指“管”:“E-PER”表示人名結尾的字,這里指“氏”:“0”

表示不做任何操作。每一個字都對應一個或一組符號。研究者通過多種機器學習模型,訓練計算

機自動標注文本序列的能力,進而使其完成自動斷句、標點、專名識別等任務。模型預測的綜合

準確率均達到90%以上。由此,海量的典籍就可以轉化為數字化、結構化的文本,從而降低普通

人閱讀古籍的難度,實現互聯網環境下古籍的傳承性保護。

讓古籍“活”起來的嘗試還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國》等節目不斷涌現,各地古籍存藏單位

聯合舉辦''中華傳統曬書大會”,延續古人“曝書護書”的習俗,不僅曬古籍珍寶,也曬修復、

裝幀等相關技藝,有的還能讓人現場體驗。

(取材于周余姣、胡韌奮等的相關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不唇干古籍的一項是()

A.《三國志史傳》散頁(刊刻于明代,2018年發現于日內瓦圖書館)

B.《韓柳文研究法》(林紓,1914年鉛印本,研究韓愈、柳宗元古文的著作)

C.《秦婦吟》殘卷(唐?韋莊,1900年發現于敦煌藏經洞)

D.《春秋左傳》(明代刻本,記載春秋時期歷史的史書)

2.根據材料一,下列對古籍的理解與推斷,不巧題的一項是()

A.古籍采用的紙張體現了古籍的文物價值。B.中醫古籍所記載的藥方體現了文獻價

值。

C.藝術價值不只包括古籍版印工藝的價值。D.古籍的其他價值都附著在其文獻價值

上。

3.根據材料二,模擬計算機對“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日”的序列標注,不近顧的一項是()

A“蘇子”應標為“(B-PER)(E-PER)”。B.“愀然”應標為“OS”。

C.“正襟”應標為“00”。D.“問客”應標為“S。”。

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改善古籍的收藏條件屬于原生性保護,可以保護其文物價值。

B.修補古籍的殘損處屬于再生性保護,意在保護其藝術價值。

C.實現古籍從“藏”“用”到“活”,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術。

D.人工智能可以處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蘊含的知識。

5.請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說明為什么要讓古籍“活”起來。

【答案】1.B2.D3.D4.A

5.①古籍具有文物、文獻和藝術價值,屬于文化遺產。

②一些具有很高價值的古籍因稀有而被珍藏在圖書館里,讀者很難看到。

③原生性與再生性保護有一定局限,傳承性保護可以將古籍推向大眾。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念含義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一段“對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種說法,其中較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國古代傳

統文化為主要內容、采用中國傳統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國傳統裝幀形式的書籍”可知ACD均屬于

古籍,B不屬于古籍。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材料內容并進行推斷的能力。

D.“古籍的其他價值都附著在其文獻價值上”錯,“古籍在加工制作過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

版、印刷中所體現出來的工藝都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人們看到一部古籍,往往還未翻閱,就已

為其精美的外觀和典雅的色調所征服。對文獻研究者來說,文獻價值是古籍的‘皮’,其他價值

則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可見,選項丟了附加條件“對于文獻研究者來說”,

人們看到古籍時便可享受外在的審美藝術價值,不一定附著在文獻價值上。

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材料信息并進行推斷的能力。

D."'問客'應標為,S0'”錯。由"表示不做任何操作”可知,“問”字處不用做任何

操作;由“'S’表示其后應斷句的字”可知,這里對應“客”。可見“問客”應該標記為“OS”。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觀點態度并進行合理推斷的能力。

B.“修補古籍的殘損處屬于再生性保護,意在保護其藝術價值”錯,原文信息是“古籍的傳承性

保護是一種新興的古籍保護理念。以往,古籍保護提倡原生性保護與再生性保護。原生性保護指

保護古籍文物本身,可謂之‘存形';再生性保護指對古籍的影印、縮微復制和整理出版等,可

謂之‘移形'”“據《中國古籍總目》著錄,存世古籍總量大約有20萬種。其中一些珍貴的古

籍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這些珍貴古籍不僅包括全本,還包括具有重要歷

史文獻價值的殘本、散頁等”,可見修補古籍的殘損處屬于原生性保護,不僅在于保護藝術價值,

也包括文物、文獻價值。

C.“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術”錯,原文信息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這一飛躍提供了條

件”“讓古籍'活’起來的嘗試還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國》等節目不斷涌現,各地古籍存藏單

位聯合舉辦'中華傳統曬書大會',延續古人'曝書護書’的習俗,不僅曬古籍珍寶,也曬修復、

裝幀等相關技藝,有的還能讓人現場體驗”,可見實現古籍從“藏”“用”到“活”,只能依靠

人工智能技術這種表述過于絕對。

D.“人工智能可以處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蘊含的知識”錯,原文信息是“人工智能處

理古籍的過程大體包含四步……最后,識別并抽取文本中的專名(如人名、地名、書名)等概念

與知識,為后續深入的古籍知識挖掘提供基礎性支撐”,可見選項表述曲解文意。

故選Ao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提取信息并歸納要點的能力。

請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說明為什么要讓古籍“活”起來。

由“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熱的興起,認識和了解古籍成為一種需求。古籍的價值是多重的。……

比如元代以前印書主要用麻紙、皮紙,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紙,通過載體材料體現出的文物價值顯

而易見。浩瀚的古代文獻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文明,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

度、風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資料。這就是古籍的文獻價值。古籍在加工制作過程中,使用的材料以

及制版、印刷中所體現出來的工藝都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據《中國古籍總目》著錄,存世古

籍總量大約有20萬種。其中一些珍貴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這些

珍貴古籍不僅包括全本,還包括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的殘本、散頁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

抄寫的古籍已萬不存一,流傳至今者是我國現存古籍中最珍貴的文化遺產”得出答案①古籍具有

文物、文獻和藝術價值,屬于文化遺產。

由“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為文物被珍藏在圖書館,讀者很難一睹其廬山真面目”得出答案

②一些具有很高價值的古籍因稀有而被珍藏在圖書館里,讀者很難看到。

由“古籍的傳承性保護是一種新興的古籍保護理念。以往,古籍保護提倡原生性保護與再生性保

護……而古籍的‘藏‘與‘用'長期局限在特定的機構與學者群體中,未能引起普通大眾的廣泛

注意。傳承性保護則是利用各種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將古籍推向大眾”得出答案③原生性與再生性

保護有一定局限,傳承性保護可以將古籍推向大眾。

二、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夏為天子,十有余世。殷為天子,二十余世。周為天子,三十余世。秦為天子,二世而自。

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

生,固舉以禮,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故太子乃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

正人也。夫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長于齊不能不齊言也;與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猶

生長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貴辭讓也,所上者告邛也;固非貴禮義也,

所上者刑罰也。

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夫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

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難知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此之政,堅如金石;行此

之令,信如四時;據此之公,無私如天地耳,豈顧不用哉?然而曰禮云禮云者,貴絕惡于未萌,

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遷善遠罪中不自知也。孔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毋訟乎!”為

人主計者,莫如先審取舍;取舍之極定于內,而安危之萌應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

一日而危也,皆以積漸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積,在其取舍。以禮義治之者,積禮義;以刑

罰治之者,積刑罰。刑罰積而民怨背,禮義積而民和親。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中所以使民善者幸異。或道之以德教,或驅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

德教洽而民氣樂;驅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民風哀。哀樂之感,禍福之應也。秦王冬欲尊宗廟而

安子孫,與湯武同,然而湯武廣大其德行,六七百歲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歲則大敗。此亡

它故矣,湯武之定取舍審,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審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諸安處則

安,置諸危處則危。天下之情與器W以異,在天子之所置之。湯武置天下于仁義禮樂,而德澤洽,

禽獸草木廣裕,德被蠻潴四夷,累子孫數十世,此天下所共聞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罰,德澤

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惡之如仇儺,禍人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是非其明

效大驗邪!人之言曰:“聽言之道,必以其事觀之,則言者莫敢妄言。”今柔言禮義之不如法令,

教化之不如刑罰,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觀之也?

(取材于《漢書?賈誼傳》)

卜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無道之暴也暴:短促B.所上者告訐也訐:揭發

C.道之以德教道:引導D.禍〃及身幾:大多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秦為天子,二世而亡天下之情與器亡以異

B.是故法之所用易見秦王之欲尊宗廟而安子孫

C.使民日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異

D.而所以使民善者或異今尊言禮義之不如法令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豈顧不用哉難道反而不用(賞善罰惡)嗎

B.皆以積漸然都憑借積累漸變使社會達到這種狀態

C.湯武之定取舍審商湯和周武王審查并制定治國的方略

D.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觀之也人主為什么不引用殷、周、秦的史實來考察上述言論呢

9.根據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氐確的一項是()

A.培育美好的品德要從小做起,應該營造良好的環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一般人的智力有限,可以明了已經發生的事情,不能預見將會發生的事情。

C.君主面對各種不同的言論,必須有正確的辨別之道,那就是要以事實驗證。

D.君主的治國方略不一定會應驗于國之安危,百姓哀樂才是國之安危的根本。

10.請歸納文章第三段從哪幾個方面論述了禮義的作用。

【答案】6.A7.C8.C9.D

10.①防患于未然,絕惡于未萌。

②潛移默化,起教于微眇。

③堅持禮義教化,則禮義積而民和親。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暴:殘暴。句意:秦王朝的君主特別殘暴無道。

故選Ao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亡:滅亡/通“無”,沒有。句意:秦王朝的天子只傳了兩代就被推翻了/治理國家的道理與放

置器物沒有什么不同。

B.之:助詞,的/助詞,取獨。句意:所以法律的作用明顯/秦始皇想尊奉宗廟安定子孫后代。

C.而:都是連詞,轉折。句意:使天下百姓日益趨向善良,遠離罪惡,自己還沒有覺察到/所以,

君主想要百姓善良溫順的愿望是相同的,只是用來使百姓善良溫順的方法不同。

D.或:或許/有的人。只是用來使百姓善良溫順的方法不同/現在,假如有人說,治理國家,禮義

的作用不如法令。

故選Co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句意:因為商湯王、周武王決定取舍很慎重。“定取舍”,決定取舍;“審”,慎重。

故選Co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君主的治國方略不一定會應驗于國之安危,百姓哀樂才是國之安危的根本”錯誤,由原文

“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氣樂;驅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民風哀。哀樂之感,禍福之應也”

可知,君主的治國方略不同,百姓哀樂就不同,哀樂的感受,便是應驗禍福的東西。所以,君主

的治國方略應驗于國之安危,是國之安危的根本。

故選D。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結合“夫禮者禁于將然之前”“日禮云禮云者,貴絕惡于未萌”可知,防患于未然,絕惡于未萌。

結合“起教于微眇,使民日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可知,潛移默化,起教于微眇

O

結合''以禮義治之者,積禮義;以刑罰治之者,積刑罰。刑罰積而民怨背,禮義積而民和親”可

知,堅持禮義教化,則禮義積而民和親。

參考譯文:

夏朝的天子傳了十幾代,然后由殷商繼承。殷商的天子傳了二十幾代,然后由周繼承。周朝

的天子傳了三十幾代,然后由秦繼承。秦王朝的天子只傳了兩代就被推翻了。

人的秉性相差并不很大,為什么三代的君主以德治世維持了長期的統治,而秦王朝的君主特

別殘暴無道呢?這個原因是可以理解的。古代英明的君主,在太子誕生時,就舉行禮儀,所以,

太子從嬰兒的時候起,就接受了道德禮義。所以,太子從誕生之時開始,所見到的都是正經的事,

所聽到的都是正派的語言,所實行的都是正確的原則,左右前后都是正直的人。一直與正直的人

相處,他的思想和行為不可能不正直,就好像生長在齊國的人不能不說齊國話一樣;經常與不正

直的人相處,就會變成為不正直的人,就像生長在楚國的人不能不說楚國話一樣。到秦朝卻不是

這樣。秦朝的風俗本來就不崇尚謙讓,它崇尚的是奸詐;本來就不崇尚禮義,它崇尚的是刑罰。

人的智力,能認識已經發生的事,不能認識將要發生的事。禮的作用在于將某一行為制止在

它發生之前,法律則是對已發生的行為進行懲罰。所以法律的作用明顯,而禮的作用卻難以覺察。

用慶賞來獎勵善行,用刑罰來懲治罪惡,先王推行這樣的政治,堅定不移,實施這樣的政令,準

確無誤。根據這一公正的原則,政治才能像地載天覆一樣無偏無私,怎么能說先王不使用慶賞和

刑罰呢?然而,人們一再稱贊的禮,最可貴之處在于能將罪惡斷絕于未形成之前,從細微之處推

行教化,使天下百姓日益趨向善良,遠離罪惡,自己還沒有覺察到。孔子說:“讓我斷案,我與

別人沒有什么不同,一定使訟案不再發生。”為君主出謀劃策,不如首先確定選擇什么拋棄什么,

取舍標準一旦在心中確定,相應的安危后果就會表現出來。天下安定不是一天就能實現的,天下

危亡也不是一天促成的,都是日積月累漸漸形成的,因此,不可以不觀察它的積累過程。君主所

積聚的治國方法,在于他選擇什么,拋棄什么。選擇禮義方法治國的君主便積聚禮義,選擇刑罰

治國的君主便積聚刑罰。刑罰積聚到一定的程度,百姓就會埋怨而背叛君主,禮義積聚到一定程

度,百姓就會和睦而親近朝廷。

所以,君主想要百姓善良溫順的愿望是相同的,只是用來使百姓善良溫順的方法不同。有的

用道德和教化進行引導,有的用法令進行懲罰。用道德和教化進行開導的,隨著道德和教化的深

入人心,民風就會和樂;用法令進行懲罰的,法令使用到極點,民風就會令人悲哀。哀樂的感受,

便是應驗禍福的東西。秦始皇想尊奉宗廟安定子孫后代,這與商湯王和周武王是相同的,但是,

商湯王、周武王廣泛推行德政,他們建立的國家得以保存了六七百年;秦始皇統治天下只有十多

年就土崩瓦解了。這里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商湯王、周武王決定取舍很慎重,而秦始皇決定

取舍不慎重。國家政權好比一個大器物,現在有人安放器物,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便安全,放到

危險的地方就危險。治理國家的道理與放置器物沒有什么不同,關鍵就在于天子把它安置在什么

地方。商湯王、周武王把天下安置在仁、義、禮、樂之上,因而恩德滋潤天下,禽獸蔓延,草木

富饒,四方蠻夷都受到恩惠,王位留傳子孫數十代,這是人所共知的。秦始皇把國家安置于法令、

刑罰之上,德和恩沒有一樣,因而怨恨充斥天下,百姓憎惡他如同對待仇敵一樣,幾乎鍋及自身,

子孫被滅絕,這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這不是充分證明了取舍不同后果就明顯不同嗎?有人說:

“要判斷某人說的話是否正確,一定要觀察他所說的事實,那樣,說話的人就不敢胡言亂語了。”

現在,假如有人說,治理國家,禮義的作用不如法令,教化的成效不如刑罰,君主為什么不拿商

朝、周朝、秦朝盛衰興亡的事實給他看呢?

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30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病柏⑴

杜甫

有柏生崇岡,童童狀車蓋。

偃蹇龍虎姿,主當風云會。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豈知千年根,中路顏色壞口。

出非不得地⑶,蟠據亦高大。

歲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

丹鳳領九雛,袁鳴翔其外。

鵬鵑志意滿卬,養子穿穴內。

客從何鄉來,佇立久吁怪。

靜求元精理卬,浩蕩難倚賴。

注釋:【1】此詩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時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3】出:生長。

[4]鵬鵑:貓頭鷹。【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1.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近碰的一項是()

A.前六句寫柏樹枝繁葉茂、高大軒昂之態,表現出詩人的贊美之情。

B.“豈知”兩句寫柏的衰敗,“歲寒”兩句寫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從何鄉來”兩句,詩人由病柏而想到故鄉,抒發了思鄉之情。

D.這首詩在結尾兩句抒發胸臆,表達了世事無常、難以意料的感慨。

1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善用比興手法,此詩中的病柏與劉禹錫“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詩運用轉筆形成了詩意的轉折,其色調也從明朗轉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懷,用柏樹的“蟠據亦高大”之姿隱喻了當時藩鎮的龍盤虎踞之勢。

D.此詩情感復雜而深沉,既有對現實的不滿,也有對未來的希望,可謂沉郁頓挫。

13.詠物詩注重通過意象表達主題,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別說明這些意象有何意蘊。

【答案】11.C12.B

13.①這首詩主要運用了病柏、丹鳳、鶻鵑三種意象。

②病柏由盛而衰的變化,象征了唐朝從強盛到衰落的滄桑巨變;丹鳳哀鳴,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接

斥在外;鷗鶉意滿,象征了奸佞小人盤踞于朝中。詩人借助這些意象表達了對國運時局的憂慮。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詩人由病柏而想到故鄉,抒發了思鄉之情”錯誤,“客從何鄉來,佇立久吁怪”兩句是說,

一個不知從哪里來的外鄉人從此經過,久立于樹前長吁訝然。他是感慨盛衰無常,不是思鄉。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A.”有相同的寄托”錯誤,此詩以“病柏”為核心意象,通過描寫“柏”之形象、際遇抒寫人之

命運、感慨,詠物抒懷,情感深沉。而劉禹錫“病樹前頭萬木春”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

表現出豁達、樂觀的襟懷。寄托不同。

C.“隱喻了當時藩鎮的龍盤虎踞之勢”錯誤,“蟠據亦高大”是形容衰時之柏,“得地”“盤

據”承“千年根”,此柏不是所出非地,也不是生長淺薄,卻變得枝枯葉燥,了無生機,隱喻家

國衰落。

D.“也有對未來的希望”錯誤,全詩以“病柏”為核心意象,通過描寫“柏”之形象、際遇抒寫

人之命運、感慨,詠物抒懷,表達盛衰無常的感慨。沒有對未來的希望。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和意蘊的能力。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病柏、丹鳳、鳴鵑三種意象。

“病柏":“有柏生崇岡,童童狀車蓋。偃蹙龍虎姿,主當風云會”寫柏的盛時,它“勢尊嚴”,

“狀聳翠”,“干奇古”,“氣陰森”,詩人用四句即生動地刻畫出柏樹的不凡。柏樹的形象象

征著強盛時的唐王朝。“豈知千年根,中路顏色壞”來了個“突轉”,誰又能料到這植根深厚而

悠遠的“古柏,卻半道變了“顏色”呢?于“王朝”而言就是衰落了。“歲寒忽無憑,日夜柯葉

改”形容衰時之柏枝枯葉燥,了無生機。柏從繁盛到干枯象征唐朝從強盛到衰落。

“丹鳳”:“丹鳳領九雛,哀鳴翔其外”因為大樹將枯,“將九雛”的鳳凰無枝可憩,只能上下

盤旋,哀哀其鳴。丹鳳哀鳴,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撰斥在外。

“鳴鵑”:“鷗鵑志意滿,養子穿穴內”而對于惡鳥鷗鵑而言,則正中下懷,它們志得意滿地率

領眾子孫穿穴打洞,立身其中。鵬鵑意滿,象征了奸佞小人盤踞于朝中。

這首詠物詩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有著強烈的象征色彩:它把國家比作一棵原本枝繁葉茂、現已

病入膏肓的柏樹,把能臣志士比作“哀翔其外”的鳳凰,又把宵小之輩比作穿穴而居的惡鳥鳴鵑。

14.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

(1)詩歌之妙在言有盡而意無窮。李商隱就善于表現含蓄蘊藉之美,如《錦瑟》中間兩聯:“莊

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2)姜夔在《揚州慢》中描寫了兵亂后揚州的滄桑變化:",。自胡馬窺

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3)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因此絕不會將自己曾經遭受的苦難強加給其他國家與

民族,正如《論語》所謂:“,

(4)每個人都難免有自己的知識盲區,遇到不懂的領域,應該虛心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正如

《師說》所謂:“,。”

【答案】①.滄海月明珠有淚②.藍田日暖玉生煙③.過春風十里④.盡葬麥

青青⑤.己所不欲⑥.勿施于人(或: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⑦.道之所存⑧.師之所存也(或: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滄、葬、施、諸、攻等。

15.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紅樓夢》甲戌本第一回開頭,作者自道書名說:

(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

《情僧錄》。至吳玉峰題目《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目《風月寶鑒》。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

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基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并題一絕云:“滿紙荒唐

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1)除了《紅樓夢》外,這里還提到了小說另外四個書名。請從中任選三個,解釋這些書名和

作品內容有何關聯。

(2)小說第五回中,賈寶玉神游太虛幻境時聽到的仙樂套曲就叫《紅樓夢》。今天的通行本也多

以《紅樓夢》為書名。結合作品內容,談談《紅樓夢》作為書名的合理性。

【答案】(1)答案示例:

以《石頭記》為名,是因為全書寫了石頭記錄的自己紅塵歷劫的故事。

以《情僧錄》為名,是由于書中人物因情而參透世相,有助人解脫苦惱之意。

以《風月寶鑒》為名,因其是小說中出現的道具,有規勸人去淫向善之意。

以《金陵十二釵》為名,因“十二釵”是小說主要人物,凸顯“為閨閣立傳”之意。

(2)答案要點:

①“紅樓”既可以象征富貴官宦之家,又可以象征閨閣。

②“夢”象征了作家人生如夢的幻滅感。

③書名中的溫柔富貴與夢幻泡影,是對全書貴族家庭之衰亡與紅顏薄命之悲劇的整體概括。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經典名著基本內容、情節的能力。

題目要求分析《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這些書名與作品內容的關聯。

《石頭記》:這部小說在前幾個章回里詳細敘述了此書由來,有一塊被女婿補天棄而未用的石頭,

擱置在青境峰下。它因修煉之后已有靈性,能口吐人言,后又遇見一僧一道,求他們帶它去紅塵

中經歷了一番。紅塵夢盡,這塊石頭回到青填峰,石身記滿它下凡經歷后的種種事情。空空道人

將這石頭上記述的故事抄了下來,因此才有了這部小說。可見以《石頭記》為名,是因為全書寫

了石頭記錄的自己紅塵歷劫的故事。

《情僧錄》:紅樓夢開篇空空道人說“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如色,自色入空”,遂易名為

《情僧錄》。賈寶玉本是最多情、博情之人,但在經歷了一系列家庭變故,以及黛玉香消玉殞之

后,他看透了世間種種,最后出家做了和尚。以《情僧錄》為名,是由于書中人物因情而參透世

相,有助人解脫苦惱之意。

《風月寶鑒》:風月寶鑒,是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一面鏡子,出自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相

思局,賈天祥正照風月鑒。再看看這風月寶鑒的出處,據紅樓夢第十二回:“這物出自太虛幻境

空靈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專治邪思妄動之癥,有濟世保生之功。所以帶他到世上,單與那些聰

明杰俊,風雅王孫等看照。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緊,要緊!”,跛足道人這前半

句話告訴了我們風月寶鑒的出處、制作者、功效,而后半句告訴我們他帶風月寶鑒下凡的意義和

禁忌,其實這段話另有深意。風月寶鑒的“正面”指男女情愛,“背面”告誡我們不要太過癡迷。

可見以《風月寶鑒》為名,因其是小說中出現的道具,有規勸人去淫向善之意。

《金陵十二釵》:金陵十二釵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正冊中的十二位女子,分別是:林甯玉、

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云、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

這十二個女子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且《紅樓夢》一篇故事,按作者自己說來,是為了替閨閣立傳,

作者同情閨閣女兒的薄命,感慨“千紅一哭、萬艷同悲”,也贊同閨閣女兒的“風流”、“忠義”、

“巾幗不讓須眉”。可見以《金陵十二釵》為名,因“十二釵”是小說主要人物,凸顯“為閨閣

立傳”之意。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內容的把握能力。

分析《紅樓夢》書名的合理性,需要將書名與書中內容關聯。

首先解釋“紅樓”的含義。“紅”在古代代表“女兒”,即女性;“樓”是深閨大宅;“紅樓”

是指住在深閨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另外“紅樓”與“朱樓”是近義詞,古代的

“紅樓”是指富豪權貴人家婦女所居的華麗樓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議婚》中就有“紅樓富家女,

金縷繡羅襦”之句。而杜甫也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從字面上理解,“紅樓”即“朱

門”,都是富貴家庭的代名詞。由此,“紅樓”既可以象征富貴官宦之家,又可以象征閨閣。而

《紅樓夢》寫了眾多美好的女性形象,她們出身高貴,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她們才華橫溢,能力

出眾,是作者傾盡心力歌頌的對象,然而她們的結局卻逃過不“悲劇”二字;另外書中所寫“四

大家族”更是權勢遮天的富貴大家族,故事正是寫他們由盛而衰的必然命運。因此“紅樓”涵蓋

了書中的主要內容和主要人物。

“夢”則是“本書主旨”之所在。小說第五回寫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這是《紅樓夢》全書的提

示。賈寶玉在太虛幻境里翻閱“金陵十二釵”圖冊,聽仙女們演唱“紅樓夢十二支曲”,飲美酒,

品香茗,跟“兼美”柔情繾綣,又有警幻仙姑和祖先之靈對他諄諄警戒,最后他落入萬丈迷津,

這正是賈寶玉一生的簡要概括。世上繁華、深情終不過大夢一場,恍然一夢,情海幻變,這是人

生的真相。“夢”象征了作家人生如夢的幻滅感。

紅樓一夢,繁華終歸于盡,書名中的溫柔富貴與夢幻泡影,是對全書貴族家庭之衰亡與紅顏薄命

之悲劇的整體概括。

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作品,完成各題。

這城市已融入我的生命

初到北京,我對這座城市非常生疏。那時內城和外城的城樓和城墻都還完好,有軌電車就在

幾座城門之間穿行。電車的鈴聲悅耳而渾厚,從西直門高高的城門洞里穿越而過,一路響過西內

大街,響過西四和西單——那時牌樓已沒有了,只留下這永恒的名字供人憑吊——直抵天橋。城

樓高聳,白云藍天,北方蕭瑟的秋風,凝重而莊嚴。電車進了城,兩旁一例灰色的胡同,胡同里

一例蒼勁的古槐。一切都說明這城市的悠久。

這城市讓我這個生長在溫暖而潮濕的東南海濱的人感到了一種神秘。我知道它的歷史,我只

能遙遙地懷著幾分敬意望著它,那時的北京對我來說的確是生疏的。我覺得它離我很遠,不僅是

離我南國的家鄉的距離很遠,也不僅是它作為遼金以來的故都與我此際所處的時空相隔般厚,還

有一種心靈和情感的阻隔:那是靈動而飄逸的南方與古樸渾重的北方之間存在著的巨大的反差所

造成的心理阻隔。那時的北京,對我來說是遙遠的。

我對北京從初來乍到的“生分”,到如今的親切的認同,用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時光。北京接

受了我,我也接受了北京。這包括它的語言、它的氣候、它的居住、它的飲食、它的情調,都和

我的生命密不可分。

以飲食為例,在北京住久了,在國內外也跑了不少地方,比來比去,北京的烤鴨和北京的涮

羊肉還是最好,不謙虛地說,也還是天下第一。烤鴨的外焦里嫩,裹著吃的那蒸餅和甜面醬都是

很有講究的——我常感外地做的烤鴨總不對味。至于涮羊肉,羊肉的質量,那薄得紙般透明的羊

肉片,還有它的作料,芝麻醬、韭菜花,普天下找不到那種地道的感覺,真的是,一出北京城,

味道就變了。

老北京有很多食品是我所懷念的。最懷念天橋街邊的鹵煮火燒。記得是五十年代吧,去天橋

看戲,在街邊攤上吃鹵煮火燒。昏黃的油燈、冒油的墩板、冒著熱氣的大海碗,使北京嚴寒的冬

夜也變得充滿了人間的溫情。那氣氛、那情調,現在是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讓人懷念的當然不只

鹵煮火燒這一端,還有北京的打鹵面、羊雜碎湯,還有三分錢一只的大火燒。這些讓人懷想的北

京土產,是最本色、最接近平民的廉價食品,現在都找不到了。現今即使在鄭重標出“老北京”

的哪家食肆里發現它們的痕跡,那多半也是“搽了雪花膏”的,它們早已失去了那種粗放的、不

加修飾的平民本色和傳統韻味了。

在我的家鄉,秀麗的閩江流過我的城市。邪江水滋潤著兩岸的沃野,亞熱帶的花卉開得茂盛。

福建是花鄉,又是茶鄉,茉莉花、白玉蘭花,還有珠蘭和含笑,這些都是熏花茶的原料。花多了,

就綴滿了婦女們的發間和衣襟。記得當年,母親的發髻最美麗。那時母親年輕,她每天都要用很

多的時間梳理她的頭發。梳畢上了頭油,她總要用當日買到的新鮮茉莉花串成一個花環,圍在她

的發髻上。姐姐也是,她不梳發髻,那些花就綴上了她的旗袍的衣襟。這就是南方,南方有它的

情調。而北方就不同了,北京帶卷舌的兒化音,胡同里悠長的吆喝聲,風鈴叮當的宮殿下面夏日

慵懶的苧干,還有在凜冽的冰雪和漫天的風沙中挺立的松槐和白楊。南方的秀麗和北方的豪放,

南方的溫情和北方的堅定,南方的委婉和北方的強悍,其間存在著許多難以調和的差異,需要用

極大的毅力和恒久的耐心去適應。幸運的是,我適應了并愛上了北京。

北京是一本讀不盡的書。我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閱讀它,也只是一種似是還非的蹲?便。我

生得晚,來不及趕上在北大紅樓的教室里找一張書桌,也沒能趕上用稚弱的聲音參加民主廣場上

的吶喊。但我認定我是屬于它的。百年前,巴黎和會所引發的抗議掀開了中國歷史嶄新的一頁。

那一場為維護民族尊嚴而展開的抗議運動,最終觸及了對于文學乃至文化的變革,從而為中國在

新世紀的再生寫下了壯麗的篇章。這一切氣貫長虹的思考和行動,就是生發在我如今處身其中的

這座城市的。由此上溯,十九世紀末葉,也是在這座城市里,有了一次要求變革而爆發的維新運

動。那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慘痛的流血事件,康梁出走,六君子棄市,這一切,我都未曾親歷,

卻都是我幼小心靈上的一抹壯烈和綺麗。

后來,我從東南海濱風塵仆仆地趕來,在北大燕園的一角找到一片土,我把細小的根須伸向

那片土,我吸取它的養分。我不能選擇母親,我卻能選擇我的精神家園。在半個世紀不長也不短

的時間里,我朝夕呼吸著這座城市的氣息。北海波光搖曳的湖面,留下了我的影子;東華門那條

覆蓋著丁香的御河邊的林蔭道,留下了我的足跡;居庸關險峻的隘口,天壇美輪美奐的穹頂下,

都是我曾經流連的地方。北京以它的博大,以它的沉厚,以它的開闊,以它的悠遠鑄造了我,不,

是再造了我!它在我多汁液的南方的性格中滲進了一份粗放、一份激烈、一份堅定。我曾說過,

我只是一粒蒲公英的種子,我從遙遠的東南海濱被命運的小女孩吹到了這干涸而寒冷的北方。這

里瀕臨沙漠,然而,這里是無盡的原野.這里給了我一片土.給了我柔韌的枝條和伸往地層深處

的長長的根須。

(取材于謝冕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例蒼勁的古槐一例:一列

B.相隔綿邈綿邈:遙遠

C.夏日慵懶的亭午亭午:中午,午間

D.似是還非的情康懵懂:尚未完全理解

1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也砸的一項是()

A.作者來到北京后并不是很快就適應了北京的生活。

B.作者用“搽了雪花膏”巧妙地傳達了懷舊的情緒。

C.作者不止一次使用排比手法表達了對北京的深情。

D.作者因為沒能參加“五四”運動而感到非常失落。

18.作者在文章第六段中敘寫了家鄉的生活,請簡要分析這部分內容在全文中的作用。

19.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結尾畫線句的內涵及表達效果。

【答案】16.A17.D

18.答案要點:

①這段文字生動而充滿溫情,也提示了作者“多汁液的南方的性格”的來源。

②呈現了南方不同于北方的特點,與前文“心靈和情感的阻隔”形成了呼應。

③這段文字側重寫風物情調,上接飲食生活,下通歷史底蘊,是全文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文脈

的中段。

④很好地烘托了“融入”和“再造”這一主題。

19.答案要點:

內涵:①“無盡的原野”和“地層深處”喻指北京廣闊的文化空間和深厚的歷史底蘊。

②“柔韌的枝條”和“長長的根須”喻指作者在北京得到的成長和發展。

③這組比喻展現出作者融入北京、北京也融入了他生命的過程。

效果:這段話形象生動,意味深長,將作者的情感表達得格外深沉,提煉和升華了文章主題。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

A.“一例”在此句中是“一律、同樣”的意思。“一例蒼勁的古槐”意思是胡同里全部都是同樣

的蒼勁的古槐。

故選Ao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感到非常失落”錯誤。結合原文“我生得晚,來不及趕上在北大紅樓的教室里找一張書桌,

也沒能趕上用稚弱的聲音參加民主廣場上的吶喊。但我認定我是屬于它的”“這一切氣貫長虹的

思考和行動,就是生發在我如今處身其中的這座城市的”可知,表達的是雖然沒能親身參與“五

四”運動,但是為這座城市而驕傲,感覺自己是屬于北京的。

故選Do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先看第六段所寫內容,描寫了閩江滋潤下的福建家鄉氣候溫潤,鮮花盛開,尤其寫了母親和姐姐

戴花的情景,“那時母親年輕,她每天都要用很多的時間梳理她的頭發。梳畢上了頭油,她總要

用當日買到的新鮮茉莉花串成一個花環,圍在她的發髻上。姐姐也是,她不梳發髻,那些花就綴

上了她的旗袍的衣襟”,這段文字生動而充滿溫情;同時照應了最后一段“它在我多汁液的南方

的性格中滲進了一份粗放、一份激烈、一份堅定”,提示了作者“多汁液的南方的性格”的來源。

第六段描寫家鄉風物,寫“秀麗的閩江流過我的城市。那江水滋潤著兩岸的沃野,亞熱帶的花卉

開得茂盛”,寫“福建是花鄉,又是茶鄉,茉莉花、白玉蘭花,還有珠蘭和含笑,這些都是熏花

茶的原料”,寫“花多了,就綴滿了婦女們的發間和衣襟”,呈現了南方不同于北方的特點;同

時也照應了前文第二段的“還有一種心靈和情感的阻隔”,與之形成了呼應。

從結構上看,這段文字側重寫福建家鄉的風物情調,寫閩江、寫鮮花、寫婦女戴花的習俗;它與

上段介紹老北京的鹵煮火燒、打鹵面、羊雜碎湯、大火燒等飲食生活,以及下段寫北京的“五四”

運用、戊戌變法等厚重歷史相互照應,共同構成了文章的文化底蘊;且從飲食到家鄉風物到歷史

文化,呈現出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文脈,而寫家鄉風物的段落就處于這份文脈的中段。

第六段寫家鄉風物,其實是寫自己性格的本源,自己由靈動而飄逸的南方來到古樸渾重的北方,

對這座城市從最初的生疏,到最后的認同,“它的語言、它的氣候、它的居住、它的飲食、它的

情調,都和我的生命密不可分”,乃至于最后“再造”,使得“多汁液”的南方人的性格“滲進

了一份粗放、一份激烈、一份堅定”,北京成了“我”的精神家園。第六段對家鄉的描寫很好地

烘托了“融入”和“再造”這一主題。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含義及表達效果的能力。

畫線句“這里是無盡的原野,這里給了我一片土,給了我柔韌的枝條和伸往地層深處的長長的根

須”

內涵:

“這里”指的是“北京”這座城市;“無盡的原野”不僅指北方地域遼闊,更指北京“歷史悠

久”“古樸厚重”,飲食地道而豐富等,指北京廣闊的文化空間;而“地層深處”指的是北京深

厚的歷史底蘊,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讓它底蘊豐厚;

“給了我柔韌的枝條和伸往地層深處的長長的根須”運用比喻手法,“柔韌的枝條”和“長長的

根須”表明作者不僅在北京扎下根,而且還得到了成長和發展。正如前文所說,“北京接受了我,

我也接受了北京”,這組比喻展現出作者融入北京、北京也融入了他生命的過程。

效果:

這段話運用比喻手法表達內容和情感,使之形象生動;很多詞句含義深刻,意味深長;作者不是

直接抒發自己與北京的深厚情感,而是采用比喻的表達,使得情感表達得格外深沉;作為文章結

尾的句子,此句提煉和升華了文章主題。

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6分。

20.語言基礎運用。

①2013年起,北京加大力度治理大氣污染。②2017年,在大氣污染防治秋冬季攻堅行動部

署會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空氣治理要一微克一微克地去摳,由此開展“一微克”攻堅行動.

綜合運用科技、執法、管理等手段,精準治理大氣污染。③2019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值首冬

進入“40+”,創歷史新低。④稔±2020年底,北京市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在“十三五”規劃目

標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與2013年相比,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濃度值均大幅下降。

⑤這些治理措施也為2022年的北京貢獻了清澈的“冬奧藍”。

(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②句中的兩個畫線部分可以互換位置。

B.③句中的“首次”換為“首先”,句意不變。

C.④句中的“截止”應換為“截至”。

D.④句中畫線的語句沒有語病。

(2)不改變句意,請用“得益于”改寫⑤句,將改寫后的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答案】(1)C(2)2022年北京清澈的“冬奧藍”也得益于這些治理措施。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②句中的兩個畫線部分可以互換位置”錯誤,“由此開展……行動”承接前文北京市委市政

府提出的觀點“空氣治理要一微克一微克地去摳”,而“綜合運用……手段”與后文“精準治理

大氣污染”也是順承關系。所以“由此開展……行動,綜合運用……手段”兩個分句不可互換位

置,

B.“③句中的‘首次'換為‘首先',句意不變”錯誤,“首次”意思是第一次,頭一回,指同

一事項出現的第一次;“首先”的意思是最早,率先,指的是某一事項出現的時間最早。兩詞意

思不同,更換后句意也不同。所以替換后句意發生改變。

D.“④句中畫線的語句沒有語病”錯誤,④句中畫線的語句“改善……提高”搭配不當,可把“的

改善”刪掉。

故選C。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式變換的能力。

題目要求不改變句意,用“得益于”改寫⑤句。

“得益于”可以做句子的謂語,主語應是“好的結果”,即2022年北京清澈的“冬奧藍”;賓

語應是“這些治理措施”。所以可改寫為“2022年北京清澈的‘冬奧藍’也得益于這些治理措

施”。

微寫作(10分)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

21.微寫作

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校學生會成立新社團“悅讀會”,要擬一則招新啟事。

請你圍繞“閱讀帶來審美愉悅”這一宗旨,為啟事寫一段話。要求:語言簡練,有吸引力。

【答案】示例:唯閱讀才不會讓華麗豐富的世界變成一個了無生趣的牢籠,才會讓我們走近一

個又一個有“意思”的靈魂,感知世界的美好,過上優雅快樂有滋有味的生活。人生天地間,而

浮生如夢,古人秉燭夜游,今人讀以忘憂。“茶清心,書筑魂",獲得快樂的方式有很多,可終不

如閱讀來得直接和痛快。加入悅讀會吧,讓愉悅相伴。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

要求給招新啟事寫一段話,圍繞“閱讀帶來審美愉悅”這一宗旨,寫作對象為點評或者引出啟事

的文字,話題與啟事一致,也是關于提倡閱讀,呼吁同學加入校學生會成立的新社團“悅讀會”,

中心思想簡而言之自然為“悅讀”,旨在通過文字說明輔助啟事,以吸引學生積極參加“悅讀

會”,注意語言要簡練,富有吸引力和感召性,符合“不超150”這個字數要求。

寫作時需要把閱讀行為和愉悅感巧妙結合,提出閱讀的價值和意義,行文過程中“愉悅”可以用

近義詞來替換,比如“美好”“快樂”“幸福”“滿足”“充實”“興奮”“激動”“自

豪”“欣慰”等等。這里的“悅”除了字面含義,還包含精神層面,即悅讀可賞心悅目,提升素

養和人格魅力。讀書,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過程。讀書,是一場精神的盛宴,影響并塑造了一個

又一個靈魂.愛上讀書,才能愛上那個不斷改變的自己,收獲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喜歡閱讀,它

可以讓我們走進一個個更廣闊的世界,和一個個具有喜怒哀樂的人們交談,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

豐富,情感的靈動,生活的美妙,日子的新奇。

具體寫作時,可以借助比喻、擬人等修辭增強生動形象性,也可以借助對偶(對仗)、排比、互

文、回環或頂針、反復等構成整句的修辭手法提升大氣流暢感,增強氣勢和說服力,更可以引用

名人名言或者列舉名人事例突出閱讀的重要性,讓“悅讀”更可信,讓內容更充實典型。可以記

敘(寫與自己或者名人有關的悅、閱讀故事)、抒情、議論,抑或夾敘夾議,綜合運用各種表達

方式。

22.微寫作

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核酸檢測排隊時需要兩米安全距離,一些社區為兩米間隔線設置了安全貼心、形式多樣的標

志,有的是撐起的晴雨傘,有的是貼在地上的古詩詞圖片。

請你選擇一個檢測點,依據其環境特點,設計兩米間隔線標志,并寫出設計理由。要求:語言簡

明,條理清晰。

【答案】示例:我選擇某社區。

兩米間隔線標志由“請保持間距”的標識黃線和“請保持2米愛的距離”的粉紅色心形貼紙。也

就是說地面除了貼有標識黃線,還附帶張貼溫馨提示語。黃色具有警示作用,粉色具有溫暖人心

的力量,標識和提示語不僅色彩和諧相映生輝,而且具有雙保險的效果。“愛”字讓冷冰冰的警

示標識具有了溫度。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

該題緊貼時代背景,具有現實意義和針對性。要求選擇一個檢測點,作答時首先要明確“我選

擇……”,具體地點可以是校園,也可以是醫院或者某個小區、企事業單位等等。

設計時注意環境特點,比如幼兒園里的檢測點就要考慮適合孩子們,養老部門就要考慮老年這個

特點,醫院就要想到患者不適的身體狀況,小區里要想到有陌生人亦有近鄰好友等復雜情況。然

后有針對性的設置標志,可以結合所給提示語中的“安全貼心”“撐起的晴雨傘”“古詩詞圖

片”等直接用,或者別出心裁。要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可以借助書法、繪畫、寫作表意,也可以

利用一些有形的工具,除了傘,也可以使用隔開兩米距離的愛心小板凳或者寫有溫馨提示語的小

紅旗、氣球、剪紙等等。

設計理由一般使用說明性文字,注意語言要簡潔,表意清楚明白,思路清晰,條理分明。

23.微寫作

請以“像一道閃電”為題目,寫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詩。

要求:感情真孥,語言生動,有感染力。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答案】示例1:

像一道閃電

鴻蒙初開

無人知道我的來路

我來自九天之上

攫風雷的力量

劈開混沌

風煙里有點冷

大海里有我咆哮的身影

燈下,有人捧起書本

我輕輕踮起腳跟

意進室內,知識的烽火

驟然燃起

窗外有山,有月,更遠處

是歷史橐橐的腳步聲

示例2:

像一道閃電

嶗!閃!

啪!晦一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