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散文閱讀復習:散文行文思路講評 課件_第1頁
2024屆高考散文閱讀復習:散文行文思路講評 課件_第2頁
2024屆高考散文閱讀復習:散文行文思路講評 課件_第3頁
2024屆高考散文閱讀復習:散文行文思路講評 課件_第4頁
2024屆高考散文閱讀復習:散文行文思路講評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前檢測(1)《蜀道難》中運用夸張修辭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是:

。(2)《蜀道難》中以映襯手法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是:

。(3)李白在《蜀道難》中,摹寫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4)李白的《蜀道難》中,“

”句描寫了飛流直下,瀑布喧囂,水石激蕩的動人場景。(5)王維在《山居秋暝》中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來突出山的幽靜環境的句子是:

。(6)《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達詩人遠離官場、潔身自好、歸隱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詩句是:

課前檢測答案(1)《蜀道難》中運用夸張修辭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是: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2)《蜀道難》中以映襯手法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是: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3)李白在《蜀道難》中,摹寫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4)李白的《蜀道難》中,“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句描寫了飛流直下,瀑布喧囂,水石激蕩的動人場景。(5)王維在《山居秋暝》中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來突出山的幽靜環境的句子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6)《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達詩人遠離官場、潔身自好、歸隱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詩句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散文行文思路

講評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梳理思路。

2.掌握散文閱讀的方法。散文的結構思路分析行文思路分析線索作用分析句段作用命題角度一分析行文思路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條理表達思想的路徑、脈絡,是作品的整體構思布局,分析行文思路就是分析作者的構思布局。考查形式梳理人物心理(感情)變化暗考型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明考型題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動詞和“寫作思路”“構思”等表答題方向的名詞。題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動詞和“心理變化”“心理感受”“感情發展脈絡”等表答題方向的詞。解題方法(《世紀金榜》118頁)分析行文思路“3法”遷移運用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有“逐漸深入的過程”“簡要分析”,由此可見,該題考查對文章思路的分析。01審讀題干,把握要求02通讀文章,梳理結構(2021?北京卷)閱讀《心靈的呼吸》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作者寫出了他對音樂的理解逐漸深入的過程,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分析這一過程。(6分)【重讀文本,概括層意】【2021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心靈的呼吸

1音樂,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蒼涼的存在。許多真誠而樸實的響器的演奏和歌聲,強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陽光、露珠、微風那樣地真實。我覺得人世間的確有一些美好的聲音使你無法忘卻,它滲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種子落在你的心上,永遠留在那里,生了根。【音樂在“我”生命中的意義,已經和“呼吸”融為一體,成為精神生命。】2父親屋里的墻上,掛著一管竹簫,我只聽他吹過一次。一個秋天的黃昏,我已近十歲光景,父親獨自到房頂上,背靠著煙囪,手掛著簫。我坐在房頂的一個角落,離父親好遠,我的心靈感到一片空茫,隱隱地感覺出父親是孤獨而哀傷的。天漸漸地暗黑下來,父親的面孔已經模糊不清。我不是聽見,是感覺到了有一種很輕飄的、跟夜霧融成一氣的聲音,幽幽地,靜穆地,一縷一絲地降落到我的心上。吹的什么曲調,我不知道,是從來未聽過的聲音。那簫聲仿佛是從父親深奧的體腔內部流泄出來的,像黑暗中的小溪流,你不用心去感覺,就什么也聽不到。父親什么時候不吹了,我不知道,我們誰也看不見誰,互相沒有說一句話。簫不吹了,但那個由聲音顯示的情境還在,人和簫聲都不愿意分離。我覺得簫聲是很神秘的,簫是接通心靈與遙遠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細的血管與心臟相通那樣相依為命的關系。回想起來,我當年學著寫詩,就是想找一管接通遙遠世界的簫,或與簫相似的讓心靈能呼吸的氣管。【因偶然聽到父親吹簫,“我”初步地感受到音樂對于生命的意義。】3簫,只屬于我父親個人,他只為自己吹,不要聽眾。笙和管子,父親經常吹,不是獨自吹,是跟村里的“自樂班”的人一塊兒,總是在黃昏以后吹。深秋農閑以后,他們幾乎天天在村里的廣場上吹奏,全村人都能聽到。演奏的聲音,如當空月亮,照遍了每個角落。4父親有兩船笙,一船是黃銅的,從我能記事時起,它就擺在父親的桌上,豎立的竹管如張開的翅膀,我覺得它很好看,知道它能發出奇異的聲音,就更對它生出崇敬的感情。我十歲以后,父親置買了一船白銅的,他特別珍愛這白銅的。父親用白銅的笙吹,我得到他的允許,懷抱著黃銅的笙坐在一邊學著吹。父親在家里偶然對我說過幾句:指頭按眼,不能按得太死,聲音都憋死了,音調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隨曲調的命脈而呼吸。我從父親吹笙前嚴肅的準備動作和神情,開始向他學習,他瘦削的雙手端著笙座,嘴唇跟笙的嘴一旦接觸,笙跟他的生命就形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整體:沒有笙,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就沒有笙。【承上啟下,由吹簫到吹笙】【“我”向父親學習吹笙,并對父親吹笙有了深刻的理解。】5“先得摸透每個笙管的個性”,父親對我說。他讓我一個音一個音地認識笙。黃昏時,我坐在屋頂上學著吹,如果父親正好在家,他總認真地聽我吹,很少指點,最多說一句“用心好好琢磨”。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誘惑,我吹奏時感到很振奮,整個的生命都感觸到了美妙的節奏。可以說,我對節奏的理解,就是從吹笙開始的。心靈的吐訴需要節奏,節奏能把內心的各種情感調動起來,凝聚成實實在在的音響世界,任何一個音節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都不是孤立的。

6父親跟我一塊兒吹,總要檢查我的手和臉是否干凈。仿佛不只是吹吹笙,是帶我一起去一處遠遠的精神境界,比走親戚還要鄭重幾分。父親和我端端地坐在炕上,面對面地吹,中間隔著一張炕桌。我當時覺得這一切的細節確有必要,它表現了一種虔誠的氣氛和心境。【通過吹笙我對音樂有了自己的感受。】【細節描寫寫出了父親對笙的虔誠和對樂曲的敬畏。】7父親沒有讓我吹過管子,說我人還小,容易傷了心肺。笙主要起和聲作用,是柔性子,它的聲音是渾圓的,而管子的聲音是峻拔的,像忽上忽下飛翔的鳥,在笙聲的云霧中鳴唱。管子是用硬木鏤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還鑲著一圈圈的白銅。父親吹管子時,臉憋得通紅,胸間的氣似乎聚集起來朝上沖,拼命朝高高的頂峰飛躍。父親的嘴異常靈活地吹奏著,聲音的高低強弱很難控制,每個音節,稍一不慎,松懈一下,就可能從高入云霄的頂峰摔了下來,把樂曲摔得粉身碎骨。【解釋父親不讓我吹管子的原因,并通過神態描寫父親吹管子的場景。】8到現在我還有一種看法,吹奏時,曲譜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與情緒以及周圍的環境,都是不可分的。黃昏后,村里的“自樂班”在廣場上演奏時,那情景,那氣氛,表面上很混亂,塵土飛揚,還免不了有孩子們的哭鬧聲,可是一旦演奏起來,雜亂的一切都融和了。“自樂班”的人大都是從口外回來的,年紀都不小了,他們受夠了苦,需要解悶,當他們在一起合奏的時候,似乎忘掉了一切。所有的曲調都是很蒼涼的,在蒼茫之中,他們的心像雁群一般飛越過寒冷的冬天,飛越過苦難的人生。如果我對音樂有一點素養的話,主要就是從這些充滿了熱汗味和煙塵氣的場合感受來的。【“自樂班”的演奏使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延伸到音樂背后的社會和人生。】9童年時半夜醒來,常聽到沉郁的駝鈴聲在空曠的夜里一聲聲地響著,回想起來,我覺得那是一種生命的音樂,一種長途跋涉的沉緩而堅毅的節奏。拉駱駝的老漢和一匹匹駱駝需要這蒼涼而莊重的樂音伴隨著。

10我在童年少年時期受到的音樂熏陶,使我形成了對鄉土音樂的迷戀,也使我這一輩子都無法背離深入骨髓的鄉土氣,也影響了我的詩的氣質。這也就是所有故鄉的性格吧!【成年后領悟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聲響也具有音樂般的美感。】【長大后回憶這些聲音,覺得正是它們使我扎下了根,形成了“我”的“性格”。】《心靈的呼吸》結構思路(1)音樂在“我”生命中的意義,已經和“呼吸”融為一體,成為精神生命。(2)因偶然聽到父親吹簫,“我”初步地感受到音樂對于生命的意義。(3)承上啟下,由吹簫過渡到吹笙。(4)“我”向父親學習吹笙,并對父親吹笙有了深刻的理解。(5)通過吹笙,我對音樂有了自己的感受。(6)細節描寫,寫出了父親對笙的虔誠和對樂曲的敬畏。(7)解釋父親不讓我吹管子的原因,并通過神態描寫父親吹管子的場景。(8)“自樂班”的演奏使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延伸到音樂背后的社會和人生。(9)“我”成年后領悟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聲響也具有音樂般的美感。(10)長大后回憶這些聲音,覺得正是它們使我扎下了根,形成了“我”的“性格”。(首尾呼應)根據分析,重新組織答案(2021?北京卷)閱讀《心靈的呼吸》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作者寫出了他對音樂的理解逐漸深入的過程,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分析這一過程。(6分)①作者因偶然聽到父親吹簫,初步地感受到音樂對于生命的意義。②作者學習吹笙時對不同樂器在音樂上的特點有了更具體的了解。③“自樂班”的演奏使作者的理解延伸到音樂背后的社會和人生。④作者成年后領悟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聲響也具有音樂般的美感。請簡要談談你的答題啟示?1.題干中找思路,緊扣題干要求2.勾畫抒情議論的語句,答案文中來遷移運用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有“變化過程”“簡要說明”,由此可見,該題考查對文章思路的分析。01審讀題干,把握要求02通讀文章,梳理結構1段開始不知道,不了解,后產生神秘感2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加重神秘感3段第一次看過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驚訝、震撼4段我在這腔調里沉迷且陷入遐想5段《白鹿原》里沒有老腔,作者極為懊喪自責6段話劇《白鹿原》加入老腔演唱7-8段再看老腔表演時,懷疑其中是否摻雜了鄉情帶來的偏愛,特意保持距離03分條陳述,規范作答(2016?北京卷)閱讀《白鹿原奏響一支老腔》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作者對老腔的認識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請結合全文作簡要說明。?(6分)(1)從未了解,反應平淡:從未聽過老腔這個劇種,老腔影響小。(2)刮目相看,產生神秘感:從趙季平對老腔演員的反應及再看白眉老漢的感覺,頓生神秘。(3)初聽老腔,感到驚訝震撼。(4)沉迷且陷入遐想,生出相見恨晚的懊喪自責:認識到老腔的藝術魅力。(5)保持距離,冷靜欣賞:脫離“鄉黨”身份,感慨老腔的歷史藝術傳承。(6)放棄距離,融入其中:凸顯老腔的感染力。2.?文中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來表現老腔的藝術魅力。請舉兩例并加以分析。

①第三段中“有人接連用關中土語高聲喝彩”“我也有這種感受,也拍著手,只是沒喊出來”等處,是從現場觀眾的反映來側面描寫老腔的藝術魅力,表現了老腔極具感染力,飽含著關中大地深厚的神韻。?②第八段用主持人濮存昕的舉動來側面描寫老腔的藝術魅力,表現了老腔藝術與現場觀眾的完美融合和其震撼心靈的力量。3.?文章第四段運用了多種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老腔的感受。請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賞析。①聯想。從老腔的腔調聯想到關中大地特有的生活,點出了老腔源于關中大地、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特點②比喻。將老腔的腔調比喻為驟雨擊拍秋禾的嘯響、雨潤麥苗的柔聲等,既寫出了老腔的雄渾奔放,又寫出了婉約平和,將抽象的感覺化為形象的畫面,生動地寫出了老腔給作者帶來的感受。③排比。幾個句子構成排比,強化了作者自己聆聽老腔時的內心感受。④化用古詩句。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等,豐富了作品的文學意蘊。作業:

1.完成《記憶里的光》

(《世紀金榜》114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