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本題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1.(2分)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都是我國境內著名的原始人類。想要獲得關于他們生產生活的第一手資料,主要通過()A.文獻記載 B.圖片展示 C.影像記錄 D.考古發掘2.(2分)歷史文物的價值在于能夠真實地反映當時的歷史情境,為后人了解歷史提供寶貴的資料。運用圖中所示文物可研究()A.早期國家產生 B.有較高審美觀念 C.種植的農作物種類豐富 D.原始農耕生活3.(2分)甲骨文的文字形象非常藝術化,如甲骨文的“人”字像是人的側影,甲骨文的“豬”像一頭睡覺的豬。這反映的造字方法是什么()A.會意 B.指事 C.象形 D.形聲4.(2分)古書上記載,春秋時期,人們已經用鐵制農具耕種土地。最能印證此結論的是()A.多處春秋墓葬發掘出的鐵農具 B.影視劇作品里的有關生產場景 C.民俗研究學者的相關學術文章 D.有關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傳說5.(2分)賈誼的《過秦論》記載:“(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庇纱丝芍眺弊兎ǎǎ〢.開啟了百家爭鳴 B.增強了秦國實力 C.加劇了分裂割據 D.維護了貴族利益6.(2分)它是我國某游覽勝地。戰國時,它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謂之天府”,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A.靈渠 B.長江 C.大運河 D.都江堰7.(2分)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這段材料描述了“諸子百家”產生的()A.內容 B.性質 C.影響 D.背景8.(2分)歷史課堂上,張老師提示“戍守長城”、“遇雨誤期”、“張楚政權”等關鍵詞,同學們能立刻聯想到()A.黃巾起義 B.陳勝、吳廣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黃巢起義9.(2分)歷史學習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實能夠證明()時期史實西漢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管轄西域36國東漢東漢明帝時,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長期留守西域A.新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 B.西藏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 C.東漢時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D.漢武帝時就對西域進行了有效管轄10.(2分)如表是曉麗同學復習秦漢知識時整理的課時目錄。據此,為其選一個恰當的單元標題()第8課秦統一中國第9課秦末農民起義第10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1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11.(2分)運用時間軸梳理歷史時序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時間軸上與“東漢”對應的間段是()A.A B.B C.C D.D12.(2分)某歷史劇組要拍攝東漢王朝走向衰亡的一組鏡頭,以此體現東漢中后期朝政腐敗、時局動蕩、社會混亂的景象。你認為符合劇中素材的是()A.光武帝多次下令釋放奴婢 B.王莽改革引發動蕩 C.黃巾起義推翻了東漢統治 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3.(2分)成語以極其簡短且準確的字詞描述了某一歷史事件。如表中“?”處應填()成語典故歷史事件紙上談兵長平之戰草船借箭赤壁之戰?淝水之戰A.負荊請罪 B.火燒連營 C.聞雞起舞 D.草木皆兵14.(2分)為進行研究性學習,某歷史學習小組開展了以下活動。據此判斷該小組研究的主題是()活動內容查閱文獻《我國古代北方作物在南方的推廣》觀看視頻《北民南遷與水稻生產技術的進步》搜集圖片南朝青瓷蓮花尊、南朝青瓷刻花單柄壺觀察地圖東晉形勢圖A.南方農業的進步 B.南朝政權的更替 C.江南地區的開發 D.商業貿易的發展15.(2分)魏晉南北朝時期,繼續繼承和發展著中華文明,創造出璀璨的藝術文明。其中繪畫中的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富有個性。如圖《女史箴圖(摹本)》是流傳下來的代表作品。其作者是()A.顧愷之 B.王羲之 C.鐘繇 D.張衡二、非選擇題(本題4小題,16題10分,17題9分,18題9分,19題12分,共40分)16.(10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成就斐然。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以“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主題編輯一份歷史手抄報,請你參與完成。欄目一【文物證史】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鑲嵌綠松石的銅牌司母戊鼎圖1圖2(1)指出上述兩幅圖片所示的文物分別屬于哪一朝代。欄目二【先賢智慧】①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②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③禍兮,福之所倚;福兮(2)上述主張屬于道家學派的是:屬于儒家學派的是:(填寫序號)欄目三【科技之光】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的主要科技成就①華佗和“麻沸散”②賈思勰的《齊民要術》③他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④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⑤蔡倫改進造紙術(3)依據下列主題,選擇上述史料進行歸類。(填寫序號)醫學成就:農學成就:(4)上述史料③中的“他”指哪位科學家?⑤“蔡倫改進造紙術”有什么意義?17.(9分)漢朝統治者為了維護政局穩定,采取了不同的治國之策。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漢高祖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并將那些因戰亂、饑荒而成為奴婢的人釋放為平民——摘編自統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1)材料一中漢高祖采取的這些措施統稱為什么政策?采取這一政策有何目的?材料二:漢武帝鞏固大一統領域措施結果政治為解決諸侯國的問題,采納主父偃的建議,實施“①”;同時,大力加強監察制度漢武帝在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局面,使西漢王朝出現強盛的局面。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把②立為正統思想經濟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③;鹽鐵官營等軍事派衛青、④北擊匈奴(2)結合所學知識,將表格補充完整。(3)用一句話評價漢武帝。材料三:他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又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幾越y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4)材料三中的“他”是誰?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統治后期出現的盛世局面被稱作什么?18.(9分)識讀歷史圖片、歷史地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某學校七年級同學搜集了以下歷史圖片和歷史地圖并進行了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完成。探究一【梳理線索】(1)圖一中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的人物是誰?他出使西域兩次被匈奴抓住,扣留了10余年,仍堅持完成使命探究二【分析規律】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都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這種局部統一較之東漢末年眾多軍閥割據混戰的狀況前進了一步,整頓政治,增強國力,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交融?!踔贍巍段簳x南北朝史》(2)觀察《三國鼎立形勢圖》,指出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的事件是什么?根據上述文字材料,談談為什么說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探究三【解析文物】(1937年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的陶俑。從其造型推斷,這一時期奴隸處境悲慘。)(北魏遷都洛陽后開鑿的龍門石窟中,飛天的服飾、舞具都有中原漢風。)(3)根據圖三戴枷奴隸陶俑的出土地判斷,這件陶俑最有可能制作于哪一朝代?觀察圖四回答,北魏是哪個民族建立的政權?寫出北魏時期促進圖四現象的改革名稱。19.(12分)某班同學以“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為主題開展項目學習,下面是各小組的學習任務,請你參與完成。任務一【釋讀史料——了解制度創新】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是謂小康?!抖Y記?禮運篇》(1)材料一中的“選賢與能”與“天下為家”分別指的是哪兩種制度?材料二:它通過血緣關系,把政權與族權緊密結合起來,加強了周王室與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控制以黃河流域為主的廣大地區是一種有效的統治方式。(2)材料二圖文信息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任務二【分析表格——認識社會變革】材料三:商鞅變法概況①合并鄉村城鎮為縣,全國統一劃分為41縣,縣設置令和丞②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戰國時期,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④廢除井田制⑤新興地主階級勢力增強,要求廢除舊貴族的特權,掌握國家政權(3)材料三中屬于商鞅變法背景的是:屬于“廢除了舊的經濟制度”的措施是:(填寫序號)任務三【論證觀點——感受秦的大一統】在地方建立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輛和道路寬窄(4)請你從上述史實中,任選兩項,論證“秦朝通過一系列措施維護和鞏固了統一”。(要求:運用史實,論證觀點,條理清楚)
2023-2024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題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1.(2分)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都是我國境內著名的原始人類。想要獲得關于他們生產生活的第一手資料,主要通過()A.文獻記載 B.圖片展示 C.影像記錄 D.考古發掘【分析】本題以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為依托,考查的是考古發掘的知識.【解答】考古發掘的任務在于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遺跡等。通過考古發掘。故選:D。【點評】本題以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為依托,考查的是學生對考古發掘特征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2.(2分)歷史文物的價值在于能夠真實地反映當時的歷史情境,為后人了解歷史提供寶貴的資料。運用圖中所示文物可研究()A.早期國家產生 B.有較高審美觀念 C.種植的農作物種類豐富 D.原始農耕生活【分析】根據材料,結合原始農業產生和發展的相關知識推斷出答案?!窘獯稹扛鶕牧稀昂幽范晒邱辍薄鞍肫虏侍张琛薄昂幽范傻竟取钡刃畔⒖赏茢鄨D中所示文物可研究原始農耕生活。依所學可知、家畜飼養業的出現,D項正確,排除A項,B項不符合題意,還有生產工具和手工業的信息。故選:D?!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原始農業產生和發展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3.(2分)甲骨文的文字形象非常藝術化,如甲骨文的“人”字像是人的側影,甲骨文的“豬”像一頭睡覺的豬。這反映的造字方法是什么()A.會意 B.指事 C.象形 D.形聲【分析】根據材料,結合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的相關知識推斷出答案?!窘獯稹糠治鲱}干可知,“人的側影”“一頭睡覺的豬”等信息,即用線條把物體的外形特征勾畫出來,C項正確,會意造字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材料中都是獨體字。大多數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添加,B項不符合題,其中的一個文或字表示事物的類別而另一個表示事物的讀音。故選:C?!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甲骨文的考點??疾榱藢W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4.(2分)古書上記載,春秋時期,人們已經用鐵制農具耕種土地。最能印證此結論的是()A.多處春秋墓葬發掘出的鐵農具 B.影視劇作品里的有關生產場景 C.民俗研究學者的相關學術文章 D.有關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傳說【分析】本題考查鐵器和牛耕的出現,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抗艜嫌涊d,春秋時期。最能印證此結論的是多處春秋墓葬發掘出的鐵農具,BCD都是第二手史料。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鐵器和牛耕的出現,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2分)賈誼的《過秦論》記載:“(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庇纱丝芍眺弊兎ǎǎ〢.開啟了百家爭鳴 B.增強了秦國實力 C.加劇了分裂割據 D.維護了貴族利益【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商鞅變法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讀題干材料。【解答】根據材料“商君佐之,內立法度,修守戰之具。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356年。經過商鞅變法,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加強,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戰國時期,封建經濟發展、宗法制崩潰,新興地主階級崛起,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思想流派之間爭芳斗艷的局面,排除A項,與加劇了分裂割據不符;題干沒涉及商鞅變法維護貴族利益。故選:B?!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商鞅變法等知識。6.(2分)它是我國某游覽勝地。戰國時,它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謂之天府”,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A.靈渠 B.長江 C.大運河 D.都江堰【分析】本題以戰國時,它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為切入點,考查都江堰?!窘獯稹繎饑鴷r期秦國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故選:D?!军c評】本題以都江堰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7.(2分)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钴S,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這段材料描述了“諸子百家”產生的()A.內容 B.性質 C.影響 D.背景【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百家爭鳴的背景,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讀題干材料?!窘獯稹扛鶕皯饑鴷r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經濟,故D項正確、性質與影響題干沒有涉及。故選:D?!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百家爭鳴的背景。8.(2分)歷史課堂上,張老師提示“戍守長城”、“遇雨誤期”、“張楚政權”等關鍵詞,同學們能立刻聯想到()A.黃巾起義 B.陳勝、吳廣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黃巢起義【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史實?!笆亻L城”、“遇雨誤期”、“張楚政權”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窘獯稹抗?09年,陳勝,遇雨誤期,陳勝、揭竿而起,寧有種乎”,起義軍攻下陳。陳勝。據“戍守長城”“遇雨誤期”“張楚政權”等關鍵詞可知、吳廣起義;黃巾起義發生在東漢時期,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排除。故選:B?!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史實。9.(2分)歷史學習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實能夠證明()時期史實西漢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管轄西域36國東漢東漢明帝時,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長期留守西域A.新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 B.西藏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 C.東漢時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D.漢武帝時就對西域進行了有效管轄【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西域都護的設置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窘獯稹扛鶕牧稀肮?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派班超出使西域,經營西域30多年”,中國古代就已經對新疆地區進行經營管理。A項正確,排除B項,排除C項,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西域都護的設置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0.(2分)如表是曉麗同學復習秦漢知識時整理的課時目錄。據此,為其選一個恰當的單元標題()第8課秦統一中國第9課秦末農民起義第10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1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分析】本題考查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繄D表反映的是秦漢時期,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是夏商周時期的時代特征;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是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表反映的是秦漢時期,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11.(2分)運用時間軸梳理歷史時序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時間軸上與“東漢”對應的間段是()A.A B.B C.C D.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東漢存在的時間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時間軸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據所學可知,公元25年,定都洛陽。220年,建立曹魏政權,C段是東漢的時間;A段是西漢政權存在的時間;B段是王莽新朝存在的時間;D段是三國中魏國存在的時間。故選:C?!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圖片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東漢存在的時間的相關史實。12.(2分)某歷史劇組要拍攝東漢王朝走向衰亡的一組鏡頭,以此體現東漢中后期朝政腐敗、時局動蕩、社會混亂的景象。你認為符合劇中素材的是()A.光武帝多次下令釋放奴婢 B.王莽改革引發動蕩 C.黃巾起義推翻了東漢統治 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東漢的衰亡,要求學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作出回答。【解答】根據題干“東漢中后期朝政腐敗、時局動蕩,東漢中期以后,無法主政。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皇帝長大后,想親自行使君權,設法除掉外戚,把持朝政,就形成了東漢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動搖了東漢的政治,D項正確,有利于社會的安定;王莽改革在東漢建立前;黃巾起義并未推翻東漢統治。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東漢的衰亡,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3.(2分)成語以極其簡短且準確的字詞描述了某一歷史事件。如表中“?”處應填()成語典故歷史事件紙上談兵長平之戰草船借箭赤壁之戰?淝水之戰A.負荊請罪 B.火燒連營 C.聞雞起舞 D.草木皆兵【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淝水之戰。成語“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涉及的著名戰役是淝水之戰。【解答】383年,前秦王苻堅征集了八十多萬兵力。但由于驕傲自大,導致前秦大軍被東晉軍隊8萬人在淝水之戰中打敗,草木皆兵”等成語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戰;負荊請罪與藺相如和廉頗有關;火燒連營與赤壁之戰有關;聞雞起舞與祖逖有關。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淝水之戰,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4.(2分)為進行研究性學習,某歷史學習小組開展了以下活動。據此判斷該小組研究的主題是()活動內容查閱文獻《我國古代北方作物在南方的推廣》觀看視頻《北民南遷與水稻生產技術的進步》搜集圖片南朝青瓷蓮花尊、南朝青瓷刻花單柄壺觀察地圖東晉形勢圖A.南方農業的進步 B.南朝政權的更替 C.江南地區的開發 D.商業貿易的發展【分析】本題考查江南地區的開發。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古代經濟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窘獯稹扛鶕砀駜热菘芍〗M研究的內容是東晉時期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狀況,江南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大片荒地被開墾成良田,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故選:C。【點評】掌握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原因和意義。15.(2分)魏晉南北朝時期,繼續繼承和發展著中華文明,創造出璀璨的藝術文明。其中繪畫中的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富有個性。如圖《女史箴圖(摹本)》是流傳下來的代表作品。其作者是()A.顧愷之 B.王羲之 C.鐘繇 D.張衡【分析】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的繪畫藝術,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東晉的顧愷之是最著名的畫家,他擅長的人物畫,人物傳神。顧愷之一生的創作很多,均為摹本;王羲之,排除BC,排除D。故選:A?!军c評】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的繪畫藝術,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女史箴圖》的作者是顧愷之。二、非選擇題(本題4小題,16題10分,17題9分,18題9分,19題12分,共40分)16.(10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成就斐然。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以“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主題編輯一份歷史手抄報,請你參與完成。欄目一【文物證史】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鑲嵌綠松石的銅牌司母戊鼎圖1圖2(1)指出上述兩幅圖片所示的文物分別屬于哪一朝代。欄目二【先賢智慧】①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②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③禍兮,福之所倚;福兮(2)上述主張屬于道家學派的是:③屬于儒家學派的是:①(填寫序號)欄目三【科技之光】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的主要科技成就①華佗和“麻沸散”②賈思勰的《齊民要術》③他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④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⑤蔡倫改進造紙術(3)依據下列主題,選擇上述史料進行歸類。(填寫序號)醫學成就:①④農學成就:②(4)上述史料③中的“他”指哪位科學家?⑤“蔡倫改進造紙術”有什么意義?【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燦爛的中華文明,要求學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作出回答?!窘獯稹浚?)結合所學知識,二里頭遺址是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遺址;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的鑄造,而且組織嚴密,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2)根據材料“為政以德”可知,①是孔子的觀點;根據材料“天下兼相愛則治,②是墨子的觀點、非攻,福之所倚,禍之所伏”可知,老子認為,人們應順應自然,如難和易、前和后。老子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華佗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擅長外科手術,①是醫學成就,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是北魏賈思勰編寫的《齊民要術》;南朝科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人,③是數學成就,東漢末年,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東漢時,改進造紙術,同時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為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杰出貢獻。(4)結合所學知識,南朝科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人;東漢時,改進造紙術,同時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為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杰出貢獻。故答案為:(1)夏朝;商朝。(2)道家:③;儒家:①。(3)醫學成就:①④;農學成就:②。(4)祖沖之;蔡倫改進造紙術,同時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為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杰出貢獻?!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燦爛的中華文明,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7.(9分)漢朝統治者為了維護政局穩定,采取了不同的治國之策。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漢高祖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并將那些因戰亂、饑荒而成為奴婢的人釋放為平民——摘編自統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1)材料一中漢高祖采取的這些措施統稱為什么政策?采取這一政策有何目的?材料二:漢武帝鞏固大一統領域措施結果政治為解決諸侯國的問題,采納主父偃的建議,實施“①推恩令”;同時,大力加強監察制度漢武帝在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局面,使西漢王朝出現強盛的局面。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把②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經濟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③五銖錢;鹽鐵官營等軍事派衛青、④霍去病北擊匈奴(2)結合所學知識,將表格補充完整。(3)用一句話評價漢武帝。材料三:他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又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幾越y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4)材料三中的“他”是誰?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統治后期出現的盛世局面被稱作什么?【分析】本題考查西漢的建立、文景之治、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衛青、霍去病破匈奴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浚?)根據材料“讓士兵還鄉務農,并將那些因戰亂,以增加農業勞動力”及所學可知。結合所學可知。(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政治上,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思想上,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經濟上,統一鑄造五銖錢、專賣,漢武帝派衛青。(3)漢武帝是我國封建社會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4)材料三中的“他”是光武帝。光武帝為了鞏固統治。他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刑罰,裁減官員,懲處貪官污吏,緩和民族矛盾,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史稱“光武中興”。故答案為:(1)休養生息政策;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2)①推恩令;②儒家學說;④霍去病。(3)漢武帝是我國封建社會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4)光武帝;“光武中興”?!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漢的建立、文景之治、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衛青、霍去病破匈奴等相關史實。18.(9分)識讀歷史圖片、歷史地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某學校七年級同學搜集了以下歷史圖片和歷史地圖并進行了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完成。探究一【梳理線索】(1)圖一中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的人物是誰?他出使西域兩次被匈奴抓住,扣留了10余年,仍堅持完成使命探究二【分析規律】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都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這種局部統一較之東漢末年眾多軍閥割據混戰的狀況前進了一步,整頓政治,增強國力,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交融。——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2)觀察《三國鼎立形勢圖》,指出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的事件是什么?根據上述文字材料,談談為什么說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探究三【解析文物】(1937年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的陶俑。從其造型推斷,這一時期奴隸處境悲慘。)(北魏遷都洛陽后開鑿的龍門石窟中,飛天的服飾、舞具都有中原漢風。)(3)根據圖三戴枷奴隸陶俑的出土地判斷,這件陶俑最有可能制作于哪一朝代?觀察圖四回答,北魏是哪個民族建立的政權?寫出北魏時期促進圖四現象的改革名稱。【分析】本題以文字、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赤壁之戰、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的原因、商朝與殷墟、北魏的建立與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根據圖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人物是張騫;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樹立堅定的信念,敢于探索。圖一張騫出使西域與圖二絲綢之路的開辟所反映的史實之間的關系是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2)根據《三國鼎立形勢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的事件是赤壁之戰,魏、蜀、吳都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也為后來的全國統一準備了條件,整頓政治,促進了局部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魏、蜀,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交融,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的表現為三國鼎立時期,魏、蜀,也為后來的全國統一準備了條件,整頓政治,促進了局部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魏、蜀,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交融。(3)根據圖三戴枷奴隸陶俑的出土地河南安陽殷墟判斷可知,這件陶俑最有可能制作于商朝、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到商王盤庚時遷到殷。殷成為商朝的都城。觀察圖四可知;根據“北魏遷都洛陽后開鑿的龍門石窟中、舞具都有中原漢風”可知;北魏時期促進這一現象的改革名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故答案為:(1)張騫;張騫始終不渝不忘自己的使命,用頑強的意志堅持完成使命、意志堅決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學習。(2)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都在局部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運動會發言稿20字(18篇)
- 小學教師工作業務培訓計劃范文(4篇)
- 愛國主題詩歌朗誦(8篇)
- 《高效學習方法探索》課件
- 社會實踐招生心得體會范文(18篇)
- 《全球知名品牌》課件
- 大一學習心得體會范文(7篇)
- 畢業鑒定表的自我鑒定(20篇)
- 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同伴與交往2 說話要算數教案
- 中專署假社會活動實踐心得體會(4篇)
- 衛生人才培養方案計劃
- 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講解課件
- 四川省教師資格認定體檢表
- 婚喪嫁娶事宜備案表
- 培養中班幼兒正確使用筷子的研究的結題報告
-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等高線地形圖
- 車間改造合同范文
- 風生水起博主的投資周記
- 賽艇賽事活動推廣方案
- (通用)中考數學總復習 第三章 函數 第4節 反比例函數課件 新人教
- 屋面開洞施工方案,好(全面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