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信息技術基礎
主編齊翠巧韓建英
副主編白潔宋炳章黨瑩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以“精理論、強實踐,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為核心指導思想,貼近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MSOffice)
考試大綱,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全書分7章,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基礎概述、計算機系統、
Windows7操作系統、Word2010文字處理軟件、Excel2010電子表格處理軟件、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制作軟件、
計算機網絡基礎與Internet應用。本書內容采用了大量典型案例,并輔以微課視頻,便于讀者自學;各章后配有技能
訓練或思考題,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公共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MSOffice)的輔導教材
和自學用書。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信息技術基礎/齊翠巧,韓建英主編.—北京:中國
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6(2021.1重印)
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ISBN978-7-113-26771-1
Ⅰ.①信…Ⅱ.①齊…②韓…Ⅲ.①電子計算機-
高等學校-教材Ⅳ.①TP3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054551號
書名:信息技術基礎
作者:齊翠巧韓建英
策劃:魏娜編輯部電話:(010)51873202
責任編輯:劉麗麗賈淑媛
封面設計:劉穎
責任校對:張玉華
責任印制:樊啟鵬
出版發行:中國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100054,北京市西城區右安門西街8號)
網址:/51eds/
印刷:中煤(北京)印務有限公司
版次:2020年6月第1版2021年1月第2次印刷
開本:880mm×1230mm1/16印張:13.5字數:442千
書號:ISBN978-7-113-26771-1
定價:39.80元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凡購買鐵道版圖書,如有印制質量問題,請與本社教材圖書營銷部聯系調換。電話:(010)63550836
打擊盜版舉報電話:(010)63549461
前言
PREFACE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已成為人們工作和溝通的重要工具,辦公自動化
的程度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而不斷提高。信息技術基礎屬于公共基礎課,編者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大
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結合行業應用,參照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公共計算機
課程改革的新動向,并結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MSOffice)考試大綱,進行充分的研討與論證后編
寫了本書。
本書內容編寫以“精理論、強實踐,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為核心指導思想,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
本操作技能。本書力求體現教學內容的基礎性、科學性、前瞻性和適用性,反映計算機領域最新的軟硬件發
展情況;結合計算機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使學生能夠掌握利用計算機知識解決本專業相關問題的能力,培
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本書編寫時注重理論知識淺顯易懂,技能操作步驟清晰,并配以微
課視頻教學資源,支持在線移動學習,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適用性,促進學生操作技能和綜合應
用能力的提高。
全書分7章,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基礎概述、計算機系統、Windows7操作系統、Word2010文字處理
軟件、Excel2010電子表格處理軟件、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制作軟件、計算機網絡基礎與Internet應用。
本書內容采用了大量典型案例,文字簡練,實用性強,且典型例題或知識點配有教學視頻,掃描書中二維碼
即可觀看,便于讀者自學;第3~7章課后配有相應的技能訓練,方便師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上機操作,
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書由齊翠巧、韓建英任主編,白潔、宋炳章、黨瑩任副主編,張孟輝、郭紅果、李鑫、段娜、楊志參
與編寫。第1章由白潔編寫,第2章由韓建英編寫,第3章由黨瑩編寫,第4章由宋炳章編寫,第5章由齊
翠巧、楊志編寫,第6章由張孟輝、李鑫編寫,第7章由郭紅果、段娜編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文獻和資料,在此一并致謝。由于本書的知識面較廣,編者水平有限,加
之時間倉促,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家、教師及讀者多提寶貴意見。
編者
2020年2月
目錄
CONTENTS
第1章信息技術基礎概述.......................................12.4.3計算機病毒的類型..............................33
2.4.4計算機病毒的預防與清除..................34
1.1基礎知識..............................................................1
2.5黑客與防火墻....................................................34
1.1.1信息與信息技術....................................1
2.5.1黑客....................................................34
1.1.2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2
2.5.2防火墻(Firewall)............................36
1.1.3計算機的特點.......................................5
思考題.........................................................................36
1.1.4計算機的分類.......................................5
1.1.5計算機的應用.......................................6第3章Windows7操作系統................................37
1.1.6信息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73.1Windows7概述................................................37
1.1.7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83.1.1Windows7的特性..............................37
1.2計算機內部數據的表示方法..............................93.1.2Windows7的安裝..............................37
1.2.1數制的基本概念....................................93.2Windows7的基本操作....................................38
1.2.2不同數制之間的轉換..........................113.2.1鼠標操作.............................................38
1.2.3計算機的基本運算..............................133.2.2Windows7的桌面..............................39
1.2.4數值型數據的表示方法.......................133.2.3Windows7的窗口及操作...................40
1.2.5信息編碼.............................................143.2.4對話框及操作.....................................43
思考題.........................................................................173.2.5Windows7的菜單..............................44
第2章計算機系統...............................................193.3Windows7的資源管理....................................45
3.3.1文件和文件夾.....................................45
2.1計算機系統組成................................................19
3.3.2Windows資源管理器..........................46
2.1.1計算機的工作原理..............................19
3.3.3庫........................................................48
2.1.2計算機硬件系統..................................20
3.3.4文件和文件夾的操作..........................49
2.1.3計算機軟件系統..................................21
3.3.5回收站的管理.....................................54
2.2微型計算機概論................................................23
3.3.6磁盤管理.............................................55
2.2.1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組成.......................23
3.4Windows7的常用附件操作............................57
2.2.2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30
3.4.1畫圖....................................................57
2.3信息安全............................................................31
3.4.2記事本................................................58
2.3.1信息安全的定義..................................31
3.4.3寫字板的使用.....................................58
2.3.2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31
3.4.4計算器的使用.....................................58
2.3.3信息安全的基本內容..........................31
3.5操作系統環境設置與系統維護........................59
2.3.4信息安全法律法規..............................32
3.5.1控制面板.............................................59
2.4計算機病毒........................................................32
3.5.2桌面的個性化.....................................59
2.4.1計算機病毒的定義..............................32
3.5.3日期和時間的設置..............................62
2.4.2計算機病毒的特性..............................32
II信息技術基礎
3.5.4鍵盤和鼠標的設置..............................634.5.5數據處理............................................102
3.5.5用戶賬戶設置.....................................644.6圖形功能..........................................................102
3.5.6添加和刪除程序設置..........................664.6.1繪制自選圖形....................................102
3.5.7打印機設置.........................................674.6.2圖片和剪貼畫....................................107
3.6Windows7中文輸入........................................684.6.3插入藝術字........................................107
3.6.1輸入法的切換.....................................684.6.4插入文本框........................................107
3.6.2“智能ABC”中文輸入法....................684.6.5插入SmartArt圖形............................108
3.7使用“幫助和支持中心”................................704.6.6使用公式編輯器................................109
技能訓練.....................................................................714.7打印..................................................................110
技能訓練一資源管理器的使用...................71技能訓練...................................................................111
技能訓練二附件的使用和控制面板的技能訓練一文檔的基本操作與編輯..........111
設置..........................................72技能訓練二文檔的編輯與排版操作..........111
第4章Word2010文字處理軟件..........................73技能訓練三表格制作.................................114
技能訓練四圖文混排操作和文檔的打印...115
4.1Word2010概述.................................................73
4.1.1Word2010的基本功能........................73第5章Excel2010電子表格處理軟件................117
4.1.2Word2010的啟動與退出....................745.1Excel2010概述..............................................117
4.1.3Word2010的窗口組成........................745.1.1Excel2010的基本功能......................117
4.2文檔的基本操作................................................765.1.2Excel2010的啟動與退出..................117
4.2.1創建新文檔.........................................765.1.3Excel2010的工作界面......................118
4.2.2打開文檔.............................................775.1.4基本概念............................................119
4.2.3保存文檔.............................................775.2Excel2010的基本操作..................................119
4.2.4關閉文檔.............................................785.2.1工作簿管理........................................119
4.2.5使用多個文檔.....................................795.2.2工作表基本操作................................121
4.3文本的錄入和編輯............................................795.3錄入數據..........................................................123
4.3.1錄入文本.............................................795.3.1選擇單元格........................................123
4.3.2文本編輯.............................................805.3.2輸入數據............................................124
4.4文檔排版............................................................845.3.3自動填充數據....................................126
4.4.1文檔視圖.............................................845.3.4添加批注............................................129
4.4.2字符格式設置.....................................855.4工作表的編輯與格式化..................................129
4.4.3段落格式設置.....................................875.4.1編輯數據............................................129
4.4.4頁面格式.............................................905.4.2復制與移動數據................................130
4.4.5樣式....................................................935.4.3清除數據............................................130
4.4.6模板....................................................955.4.4插入或刪除行、列與單元格..............131
4.5表格制作............................................................965.4.5查找和替換........................................131
4.5.1創建表格.............................................965.4.6設置工作表的格式.............................132
4.5.2編輯表格.............................................975.5公式和函數......................................................136
4.5.3設置表格格式.....................................995.5.1使用公式............................................136
4.5.4表格與文本的互換............................1015.5.2引用單元格........................................137
目錄III
5.5.3使用函數...........................................1386.4.2使用幻燈片母版................................174
5.6數據管理與分析..............................................1406.4.3應用主題............................................175
5.6.1數據清單...........................................1406.4.4設置幻燈片的背景.............................176
5.6.2數據排序...........................................1416.5演示文稿的播放效果......................................177
5.6.3數據篩選...........................................1426.5.1設置幻燈片內動畫.............................177
5.6.4分類匯總...........................................1446.5.2設置幻燈片切換效果.........................179
5.6.5數據透視表.......................................1456.5.3創建超鏈接........................................180
5.7圖表制作..........................................................1476.6放映演示文稿..................................................181
5.7.1創建圖表...........................................1476.6.1放映演示文稿....................................181
5.7.2設置圖表格式...................................1496.6.2設置放映方式....................................181
5.8打印..................................................................1516.6.3排練計時............................................182
5.8.1頁面設置...........................................1516.6.4錄制旁白............................................182
5.8.2打印預覽與打印................................1546.6.5隱藏幻燈片........................................183
技能訓練...................................................................1546.6.6打包演示文稿....................................183
技能訓練一創建工作表及基本操作.........1546.7打印..................................................................184
技能訓練二工作表的編輯、格式化6.7.1頁面設置............................................184
及公式和函數的使用.............1556.7.2打印演示文稿....................................184
技能訓練三工作表的數據管理與分析......155技能訓練...................................................................185
技能訓練四工作表的圖表操作.................157技能訓練一PowerPoint2010的基本
第6章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制作軟件.......159操作........................................185
技能訓練二演示文稿的美化.....................187
6.1PowerPoint2010概述....................................159
技能訓練三幻燈片的動畫、超鏈接
6.1.1PowerPoint2010基本概念................159
設置及放映.............................187
6.1.2PowerPoint2010的啟動與退出.........160
6.1.3工作界面...........................................160第7章計算機網絡基礎與Internet應用.............188
6.1.4視圖模式...........................................1627.1計算機網絡概述..............................................188
6.2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1647.1.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188
6.2.1創建演示文稿...................................1647.1.2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與分類.................189
6.2.2保存演示文稿...................................1677.1.3計算機網絡的組成.............................191
6.2.3文本的輸入和格式化........................1677.1.4計算機網絡的功能.............................191
6.2.4插入圖片和藝術字............................1687.1.5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和網絡
6.2.5插入表格...........................................170協議的基本概念.................................192
6.2.6插入圖表...........................................1717.1.6網絡連接設備....................................193
6.2.7插入聲音和影片................................1727.1.7網絡傳輸介質....................................194
6.2.8插入頁眉與頁腳................................1737.2計算機網絡新技術..........................................195
6.2.9插入公式...........................................1737.2.1IPv6...................................................195
6.3編輯幻燈片......................................................1737.2.2語義網...............................................196
6.4演示文稿的外觀修飾......................................1747.2.3網格技術............................................197
6.4.1設置幻燈片版式................................1747.2.4P2P.....................................................199
IV信息技術基礎
7.2.5移動計算技術...................................1997.3.2Internet提供的服務...........................202
7.2.6物聯網技術.......................................2007.3.3IP地址、域名、URL地址................204
7.2.7無線網絡技術...................................2007.3.4Internet常用接入方式.......................206
7.2.8蜂窩無線通信技術............................200思考題.......................................................................207
7.3Internet基礎...................................................201參考文獻...............................................................208
7.3.1Internet的發展史及其特點...............201
第1章
信息技術基礎概述
信息技術教育的本質是利用信息技術培養信息素質,以適應信息社會對人才培養標準的要求。以計算機技術、
網絡與通信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改變人們傳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同時也影響著
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1.1基礎知識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將賦予信息新的含義,使“信息”成為一個動態的概念。現代“信息”的概念,已經
與半導體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信息服務業、信息產業、信息經
濟、信息化社會、信息管理、信息論等含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1.1.1信息與信息技術
1.信息
信息和控制是信息科學的基礎和核心,因此從不同角度出發,對信息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信息論創始人
香農(Shannon)認為信息是可以使不確定性減少或消除的知識。某一知識使不確定性減少的程度越大,則它的信
息量越大。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N.Wiener)提出:“信息這個名詞的內容就是我們對外界進行調節并使我們的調
節為外界所了解時而與外界交換的東西。”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目的在于相互了解,協調行為。我國信息論專
家鐘義信教授指出:信息是指事物狀態及其狀態變化的反映。
信息的概念已滲透到許多不同的學科。信息是一個多元化、多層次、多功能的復雜綜合體,應當從不同角度
和側面進行考查。
2.信息的主要特征
信息具有如下基本特征:普遍性、客觀性、依附性、共享性、時效性、傳遞性等。
普遍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事物所表達出來的信息也是無所不在。因
此,信息也是普遍存在的。
客觀性:由于事物的發展和變化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的,所以信息也是客觀的。
依附性:信息不是具體的事物,也不是某種物質,而是客觀事物的一種屬性。信息必須依附于某個客觀事物
(媒體)而存在。同一個信息可以借助不同的信息媒體表現出來,如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影視和動畫等。
共享性:非實物的信息不同于實物的材料、能源。材料和能源在使用之后,會被消耗、被轉化。信息也是一
種資源,具有使用價值。但是隨著信息傳播的面積越廣、使用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價值和作用反而會越大。信
息在復制、傳遞、共享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重復產生副本。但是,信息本身并不會減少,也不會被消耗掉。
時效性:隨著事物的發展與變化,信息的可利用價值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失
去其使用價值,可能就是無效的信息了。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及時獲取信息、利用信息,這樣才能體現信息的價值。
傳遞性:信息通過傳輸媒體的傳播,可以實現信息在空間上的傳遞。如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九號”與“天
宮一號”空間交會對接的現場直播,向全國及世界各地的人們介紹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進程。縮短了對接現場和
2信息技術基礎
電視觀眾之間的距離,實現了信息在空間上的傳遞。信息通過存儲媒體的保存,可以實現信息在時間上的傳遞。
如沒能看到“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空間交會對接的現場直播的人,可以采用回放或重播的方式來收看。這
就是利用了信息存儲媒體的牢固性,實現了信息在時間上的傳遞。
3.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
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
(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和通信技術。
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網絡和通信技術、應用軟件開發工具等。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以來,
人們日益普遍地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已經發生過四次信息技術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人類創造了語言和文字,接著出現了文獻。語言、文獻是當時信息存在的形式,也是信息交流
的工具。
第二次革命是造紙和印刷技術的出現。這次革命結束了人們單純依靠手抄、撰刻文獻的時代,使得知識可以
大量生產、存儲和流通,進一步擴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圍。
第三次革命是電報、電話、電視及其他通信技術的發明和應用。這次革命是信息傳遞手段的歷史性變革,它
結束了人們單純依靠烽火和驛站傳遞信息的歷史,大大加快了信息傳遞速度。
第四次革命是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在信息工作中的應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有效結合,使
信息的處理速度、傳遞速度得到了驚人的提高;人類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今天,人類
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
4.信息系統
信息系統(InformationSystem)是由計算機硬件、網絡和通信設備、計算機軟件、信息資源、信息用戶和規
章制度組成的以處理信息流為目的的人機一體化系統。
信息系統主要有五個基本功能,即對信息的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和控制。
信息系統經歷了簡單的數據處理信息系統、孤立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和集成的智能信息系統三個發展階段。
5.信息媒體
信息必須要依附于客觀事物而存在。但是,獲取后的信息通常是以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影視和動畫等
形式存在的。人們將承載信息內容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影視和動畫等稱為信息的載體,也稱為信息的媒
體(Medium)。
信息媒體有著多種形式,國際電話與電報咨詢委員會(ConsultativeCommitteeonInternationalTelephoneand
Telegraph,CCITT),將信息媒體劃分為感覺媒體、表示媒體、表現媒體、存儲媒體和傳輸媒體五類。
感覺媒體(PerceptionMedium)是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直接就能感覺到的媒體,如文字、圖形、圖
像、聲音、影視和動畫等。
表示媒體(RepresentationMedium)是為了加工處理和傳輸感覺媒體而人為研究、構造出來的一種媒體,它有
各種編碼方式,如文字編碼、圖像編碼和聲音編碼等。
表現媒體(PresentationMedium)是指進行信息輸入和輸出的媒體,如鍵盤、鼠標、掃描儀、話筒和攝像機等
輸入媒體,以及顯示器、打印機和揚聲器等輸出媒體。
存儲媒體(StorageMedium)是指用于存儲感覺媒體和表示媒體的物理介質,如紙張、膠卷、唱片、磁帶和硬
盤、光盤、U盤等。
傳輸媒體(TransmissionMedium)是指用于傳輸表示媒體的物理介質,如電纜和光纜等。
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人們所說的“信息媒體”,通常是指信息的“感覺媒體”。
1.1.2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
計算機技術是信息技術的基礎。電子計算機的研制成功是人類最偉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它的誕生極大地
推動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第1章信息技術基礎概述3
1.計算機的誕生
通常說到的“世界公認的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大多數人認為是1946年2月面世的“ENIAC”,如圖1-1
所示,它主要是用于計算彈道。ENIAC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家莫克利(J.Mauchly)和工程師埃克特
(J.P.Eckert)等人共同開發的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Electronic
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ENIAC)。
ENIAC中約有18000多只電子管、1500多個繼電器、
70000多只電阻器以及其他各種電子元件,占地面積170m2,
功率為100kW。這樣一臺“巨大”的計算機每秒可以進行5000
次加減法運算,相當于手工計算的20萬倍。雖然ENIAC體積
龐大,耗電量驚人,運算速度不過幾千次(現在的超級計算機
運算速度最快可達每秒萬億次),但它比當時已有的計算裝置的
計算速度要快1000倍,而且還有按事先編好的程序自動執行
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存儲數據的功能。ENIAC宣告了一個新
時代的開始,從此開辟了人類使用電子計算工具的新紀元,科
圖1-1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
學計算的大門也被打開了。
盡管ENIAC是第一臺正式投入運行的電子計算機,但它不具備現代計算機“存儲程序”的思想。
2.計算機的發展階段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先后以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為主要元
器件,共經歷了四代的變革。每一代的變革在技術上都是一次新的突破,在性能上都有一次質的飛躍。
第一代計算機(1946—1958年)是電子管計算機,計算機使用的主要邏輯元件是電子管,因此也稱電子管時
代。主存儲器先采用延遲線,后采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使用磁帶。軟件方面,用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編寫程序。
這個時期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龐大、耗能高、運算速度低(一般每秒幾千次到幾萬次)、內存容量小、可靠性差、
價格昂貴。這一時期,計算機主要用于科學計算,從事軍事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工作,這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奠定
了基礎。其研究成果擴展到民用,形成了計算機產業,由此揭開了一個新的時代——計算機時代。其代表機型有
ENIAC、IBM650(小型機)、IBM709(大型機)等。
第二代計算機(1959—1964年)是晶體管計算機,這個時期計算機使用的主要邏輯元件是晶體管,因此也稱
晶體管時代。主存儲器采用磁芯,外存儲器使用磁帶和磁盤。軟件方面開始使用管理程序,后期使用操作系統并
出現了FORTRAN、COBOL、BASIC等一系列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并提出了操作系統的概念,計算機設計出現了
系列化的思想。這一時期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壽命延長、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十萬次,
最高可達每秒300萬次)、可靠性提高、內存容量也有較大的提高、價格不斷下降。應用范圍也進一步擴大,從
軍事與尖端技術領域延伸到氣象、工程設計、數據處理以及其他科學研究領域。其代表機型有IBM7090、IBM7094、
CDC7600等。
第三代計算機(1965—1970年)是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這個時期的計算機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代替了
分立元件,用半導體存儲器代替了磁芯存儲器,外存儲器使用磁盤。軟件方面,操作系統進一步完善,高級語言
數量增多,出現了并行處理、多處理機、虛擬存儲系統,以及面向用戶的應用軟件。軟硬件都向通用化、系列化、
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第四代計算機(1971年以后)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這個時期的計算機主要邏輯元件采用大
規模集成電路(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
目前使用的計算機都屬于第四代計算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國家開始研制第五代計算機,研究的
目標是能夠打破以往計算機固有的體系結構,使計算機能夠具有像人一樣的思維、推理和判斷能力,向智能化發
展,實現接近人的思考方式。
3.我國計算機的發展
我國的計算機事業起步晚,發展快。計算機發展到今天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
等幾個階段。
我國從1956年開始研制計算機,1958年6月第一臺計算機誕生了,這臺小型電子管數字計算機被命名為“103”
4信息技術基礎
機,第二年,我國第一臺大型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04”機也研制成功。此后又相繼研制成功多臺計算機,它們填
補了我國計算機領域的空白,為形成我國自己的計算機工業奠定了基礎。
我國在研制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的同時,已開始研制晶體管計算機,1965年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臺大型晶體
管計算機109乙機。109乙機共用2萬多只晶體管、3萬多只二極管。對109乙機加以改進,兩年后又推出109
丙機,為用戶運行了15年,有效運算時間在10萬小時以上,為我國兩彈試驗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用戶譽為“功
勛機”。
1971年,又研制出以集成電路為重要器件的DJS系列計算機。1974年8月,多功能小型通用數字機通過鑒定,
宣告系列化計算機產品研制取得成功,這種產品生產了近千臺,標志著我國計算機工業走上了系列化批量生產的
道路。
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第一次全國科技大會上提出,中國要搞四個現代化,不能沒有巨型機!巨型機是一個
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沒有它,飛船無法升空,基因研究無法繼續,復雜的氣象預報難以準確。
在我國計算機專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1983年12月,“銀河”超高速電子計算機系統研制成功,
它的向量運算速度為每秒一億次以上,軟件系統內容豐富,我國從此跨入了世界巨型電子計算機的行列。這臺計
算機后來被人們稱為“銀河Ⅰ”巨型機。
1992年,10億次巨型機“銀河Ⅱ”通過鑒定。
1997年,每秒130億次浮點運算的“銀河Ⅲ”并行巨型機研制成功。
1999年9月,峰值速度達到每秒1117億次的曙光2000-Ⅱ超級服務器問世。
同年,每秒3840億次浮點運算的“神威”并行計算機研制成功并投入運行。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世
界上第三個具備研制高性能計算機能力的國家。
2000年,推出每秒浮點運算速度3000億次的曙光3000超級服務器。
2003年12月10日,深騰6800超級計算機研制成功,運算速度為每秒4.183萬億次。
2004年6月,曙光4000A研制成功,峰值運算速度為每秒11萬億次,是國內計算能力最強的商品化超級計
算機。中國成為繼美、日之后第三個跨越了10萬億次計算機研發、應用的國家。
2008年8月,曙光5000A研制成功,并以峰值速度230萬億次的成績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名,標志著我
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成功研制浮點速度在百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
2010年11月,“天河一號”(TH-1A)憑借著雙精度浮點運算峰值速度達到每秒5.49億億次,問鼎全球超
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榜首。
自2013年6月以來,我國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連續第6次位居世界超級計算機
500強排行榜榜首。
2016年6月,由中國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見圖1-2),以每秒9.3
億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奪冠,并連續四次位居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榜首。
圖1-2“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
2019年12月,中國境內有219臺超級計算機上榜,上榜數量位列第一,美國以116臺位列第二,日本、法
國、英國和德國依次位居其后。這是2017年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交通協管員就業合同
-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醫用物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藝術學院《日語會話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亞學院《信息與網絡安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富陽二中2025年高三教學調研(二)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酒店服務心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蘇州昆山市2025屆初三6月熱身考化學試題含解析
- 長沙理工大學《生理學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方合同共建企業的協議2025
- 江西省吉安市四校聯考2025年高三下學期期末調研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武漢大學】2025DeepSeek驅動下的地圖生成報告
- 高空作業簡答試題及答案
- 反邪教測試題及答案
- 跨語言文本生成-全面剖析
- 天車培訓考試題及答案
- 預見性護理及早期風險識別
- 中途入伙開店協議書
- 外科學普外科試題及答案
- 西安信息職業大學《形勢與政策(7)》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集中用餐單位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解讀與培訓
- 100MW山地光伏(漁光互補)項目質量驗收范圍劃分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