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體施工工法-轉體施工工法(橋梁工程施工)_第1頁
梁體施工工法-轉體施工工法(橋梁工程施工)_第2頁
梁體施工工法-轉體施工工法(橋梁工程施工)_第3頁
梁體施工工法-轉體施工工法(橋梁工程施工)_第4頁
梁體施工工法-轉體施工工法(橋梁工程施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轉盤構造和安裝橋梁工程施工轉動體系構造轉動體系由中墩(臺)轉動系統和邊跨端部輔助滑道等組成。中墩轉動系統設于墩底、基底(或承臺中間),由球鉸、平衡支腿(撐腳)、滑道等組成。1——下轉盤;2——上轉盤;3——球鉸盤(柱);4——鋼質定位銷;5——上、下球鉸面;6——支腿(撐腳);7——環形滑道。轉動體系構造球鉸由上、下球球鉸間的四氟乙烯板、固定上下球鉸的鋼銷、上、下球鉸鋼骨架組成。球鉸為轉動過程中的主要受力構件,由鋼質或不低于C50的鋼筋混凝土澆筑于盤中央(內設鋼骨架)。上下球鉸可互為上、下凸凹。轉動體系構造φ2800φ325x16鋼套筒φ270Z45鋼2300170785030mm厚Q345鋼板填充黃油四氟粉鑲嵌四氟乙烯片30mm厚Q345鋼板φ2750φ1800φ900轉盤球鉸總圖(單位:mm)轉動體系構造墩身中心線牽引索后封澆混凝土撐腳混凝土上轉盤混凝土下轉盤鋼板滑道鋼板滑道牽引索后封澆混凝土撐腳混凝土上轉盤混凝土下轉盤墩身中心線定位鋼銷軸定位鋼銷軸7600103008000760015008002500牽引反力座牽引索牽引索轉體啟動頂堆塊滑道中心線轉體止動滑塊止動木板墊塊止動木板墊塊轉體止動滑塊牽引反力座滑道中心線牽引索牽引索800080001030010300R3800R3800轉體后箱梁中心線轉體后箱梁中心線a立面圖b側面圖c轉體前俯視圖d轉體后俯視圖轉動體系構造牽引索2牽引索1牽引支撐鋼筋牽引索位置平面圖轉動牽引體系示意圖轉動體系構造轉動支承系統是平轉法施工的關鍵設備,由上轉盤和下轉盤構成。上轉盤支承轉動結構,下轉盤與基礎相聯。通過上轉盤相對于下轉盤轉動,達到轉體目的。轉動支承系統必須兼顧轉體、承重及平衡等多種功能。目前使用的轉體裝置有兩種:第一種是混凝土鉸支轉盤,第二種是四氟板轉盤。轉動體系構造轉動牽引系統由牽引反力座及預埋在轉盤內的牽引索組成,它是轉體施工成敗的關鍵。牽引體系由牽引動力系統、牽引索、反力架、錨固構件組成。轉體施工設備采用全液壓、自動、連續運行系統。具有同步,牽引力平衡等特點,能使整個轉體過程平衡,無沖擊顫動。轉動體系安裝安裝時,將下球鉸放置于已架好的底座骨架上。先粗調,再用骨架上的微調螺絲調整下球鉸中心位置及球面,使球鉸中心銷軸套管豎直,球鉸周圈在同一水平面上,需借助高精度儀器控制其頂口任意兩點高差不超過1mm。采用鋼球鉸轉體施工,其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球鉸安裝精度及滑道精度的控制,它將直接影響到轉體是否穩定及成功,因此,需特別引起重視。(1)主墩樁基施工完成后,下承臺根據滑道骨架及下球鉸骨架尺寸分兩次澆筑施工,首先澆筑第一階段部分混凝土及滑道安裝,然后安裝大噸位鋼球鉸。轉動體系安裝(2)下球鉸調整到位后將螺絲固定好,中心套管蓋好。澆筑第二階段微膨脹混凝土。澆筑前,先將下球鉸的振搗孔旋出,振搗至球鉸上的出氣孔有混凝土往外冒,再從外側繼續澆混凝土,注意復振,務必確保混凝土振搗密實。(3)先清理下球鉸的凹面及中心銷軸套管,同時,做好混凝土養護,待混凝土固化后,施工人員需備好吸塵器等工具,再次清理下球鉸。轉動體系安裝(4)將黃油與四氟粉按比例配置混合好,并攪拌均勻。然后,先在中心套管內放入黃油四氟粉,再將中心銷軸輕輕放到套管中,按圖紙對應的編號由內至外將聚乙烯四氟滑片一一對應安裝完畢后,將黃油四氟粉填至下球鉸面上。(5)將上球鉸吊起除銹后,涂抹黃油四氟粉,然后將其對準中心銷軸輕落至下球鉸上。球鉸平轉體系基本形成,進行試轉體,人工輕輕將上轉盤轉動3~5圈,將上、下球鉸間的黃油擠壓密貼,直至球鉸間周邊有黃油擠出為止。去除多余黃油,并將上、下球鉸外圈空隙涂滿,最后用水泥砂漿將外圈空隙處密封處理,等待使用。轉動體系安裝(6)進行上轉盤、撐腳、擋塊施工。上轉盤內的牽引索是整個轉體施工的關鍵,需將牽引索圓順地纏繞轉盤上3/4周至牽引反力座。牽引索安裝完成到使用期間應注意保護,避免電焊、高溫等影響,并用黃油將外露的牽引索涂抹均勻后,用彩條布包裹好,防潮防淋避免銹蝕,轉體前再拆開使用。牽引索的安裝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錨固長度足夠;出口處不留死彎;預留的長度要足夠并考慮4m的工作長度。轉動體系安裝支撐鋼管撐腳底部與下承臺滑道頂部間空隙的設置尤為關鍵。因為空隙過大,撐腳則失去不平衡重對結構起到的支撐穩定作用;空隙過小,則又可能造成轉體過程中撐腳與滑道鋼板接觸而使摩阻力過大,造成轉體轉不動。轉動體系安裝理論上,撐腳與鋼板之間為“若即若離”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實際施工中由于不平衡重及施工誤差等因素影響很難達到,因此,綜合考慮后認為,該間隙設置可適當大一些,在10~20mm之間較為適宜。如果間隙設置較大,也可在撐腳與滑道間加墊鋼滑板,隨著轉體轉動也相應移動即可。轉動體系安裝轉體施工工藝原理橋梁工程施工基本原理橋梁轉體施工是指將橋梁結構在非設計軸線位置制作成形后,通過轉體就位的一種施工方法。優點:轉體施工與以往懸臂拼裝、懸臂澆筑、原位現澆等施工工藝相比,具有不干擾交通、不間斷通航、可跨深溝、河流、交通頻繁的道路,且施工快速、經濟效益高等優點,它在橋梁建設中已被越來越廣泛地采用。類型:橋梁轉體施工根據轉動方向,可分為豎向轉體法、水平轉體法以及豎轉與平轉相結合的施工方法,其中以平轉法應用最多。基本原理巫山龍門大橋拱肋正在轉體即將合攏平面轉體按照橋梁的設計標高先在兩岸邊預制半跨,當預制件達到設計強度后,借助轉動設備在水平面內轉動至橋位中線處合龍成橋。平面轉體可分為有平衡重轉體和無平衡重轉體。有平衡重轉體有平衡重轉體一般以橋臺背墻作為平衡重,并作為橋體上部結構轉體用拉桿(或拉索)的錨錠反力墻,用以穩定轉動體系和調整重心位置。為此,平衡重部分不僅在橋體轉動時作為平衡重量,而且也要承受橋梁轉體重量的錨固力。有平衡重轉體施工受到轉動體系重量的限制。過大的平衡重增大了轉動的難度且不經濟,一般適用于跨徑l00m以內的拱橋。平面轉體無平衡重轉體無平衡重轉體施工是把有平衡重轉體施工中的拱圈扣索拉力錨在兩岸巖體中,由此來錨固半跨橋梁懸臂狀態時產生的拉力,并在立柱的上端設轉軸,下端設轉盤,通過轉動體系進行平面轉體。由于節省了龐大的平衡重,減輕轉動體系的重量。故可用在大跨度橋梁中。無平衡重轉體施工需要有一個強大牢固的錨錠,因此宜在山區地質條件好或跨越深谷急流處建造大跨橋梁時選用。平面轉體工藝流程:制作底盤制作上轉盤試轉上轉盤到預制軸線位置澆筑背墻澆筑主拱圈上部結構張拉拉桿牽引轉動體系使半拱平面轉動合龍封上下盤,夯填橋臺背土,封拱頂,松拉桿,實現體系轉換。使上部結構脫離支架,并且和上轉盤、背墻形成一個轉動體系,通過配重基本把重心調到磨心處。平面轉體有平衡重平面轉體一般構造四氟滑板環道轉體球面轉軸輔以滾輪轉體1-尾鉸;2-平衡重;3-軸心;4-錨梁;5-絞車;6-滑輪組;7-支點2;8-扣索;9-支點1;10-拱肋;11-上盤;12-上下環道;13-底盤;14-背墻;15-平衡重;16-球面鉸軸心;17-豎向預應力筋;18-舡槽梁;19-拉桿;20-斜腿;21-滾輪;22-軌道板平面轉體1-軸向尾索;2-軸平撐;3-錨梁;4-上轉軸;5-墩上立柱;6-扣索;7-拱肋;8-扣點;9-錨錠;10-斜尾索;11-軸心;12-環道;13-下轉盤;14-纜風索無平衡重平面轉體一般構造無平衡重平面轉體一般構造平面轉體涪陵烏江大橋豎向轉體豎向轉體是在橋臺處先豎向預制半拱,然后在橋位豎平面內轉動兩半跨使之在空中對接合龍。對跨徑過大、拱肋過長的拱橋,由于豎向轉動不易控制。施工過程易出現問題,故該施工法只宜在中、小跨徑拱橋中使用。豎向轉體視拱箱(肋)預制或現澆的方式不同分為:俯臥預制后向上轉體;01豎直向上預制后再向下轉體。02豎向轉體示意圖宜昌岸三斗坪980012100115462號墩1號墩1-扒桿背索;2-卷揚機;3-地錨;4-邊拱肋;5-胎架;6-拱肋豎向轉體豎向轉體平、豎結合轉體當受到地形條件及施工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在橋梁的設計平面和橋位豎平面內預制,則轉體既要平轉還要豎轉才能就位。平、豎結合轉體案例:河南安陽文峰大橋是京廣線上最大的跨線(跨安陽鐵路編組站)公路立交橋,也是河南省境內首座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主跨為135m。1995年該工程在國內(也應該說是世界上)首次采用“豎轉加平轉”的雙向轉體施工技術,沒有因為修橋而影響或中斷京廣鐵路的交通。2000年該工程被評為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平、豎結合轉體第一步第二步平、豎結合轉體第三步第四步平、豎結合轉體第五步平、豎結合轉體第六步第七步平、豎結合轉體第八步轉體施工和監控量測橋梁工程施工轉體施工1.轉體前的施工準備2.試轉3.正式轉體4.鎖定轉盤,調整標高5.封固轉盤轉體施工轉體前的施工準備(1)設備調試當牽引網線路發生短路時,故障區段及故障地點的準確判別也變得非常困難,不利于故障的排除和供電的及時恢復。(2)現場清理包括環道清理,解除臨時支座,清除結構平轉范圍內的障礙物。轉體前的施工準備(3)旋轉系統安裝(包括主牽引系統和助推系統安裝)主牽引系統的千斤頂安設前,在下轉盤基礎預埋反力架后方搭設承托架,承托架的高度以保證千斤頂牽引鋼絞線時其軸心處高度與上轉盤預埋鋼絞線處固定受力點高度一致為原則。千斤頂準確就位后,將預埋鋼絞線按照預埋次序穿入連續頂推千斤頂。安裝時注意控制各定位鋼筋的水平和豎向尺寸,確保牽引鋼束的定位準確無誤,主牽引系統的千斤頂安設位置必須經過全站儀嚴格放樣、檢測,力求使每座轉體系統在純力偶狀態下工作。安裝卡具并卡緊,然后用小型千斤頂逐根張拉鋼鉸線,使鋼絞線處于繃緊狀態。千斤頂安裝位置(或反力架位置)應以轉動球鉸軸心成對稱分布。轉體前的施工準備(3)旋轉系統安裝(包括主牽引系統和助推系統安裝)為了避免水平轉體施工過程中各牽引索互相干擾,各牽引索必須有單獨軌道,運行過程中,各牽引索各行其道,要求一號頂對應的牽引索索道在上,二號索索道在下。由于初始靜摩擦力大于滑動摩擦力,為保證安全,防止單獨使用柔性鋼束造成T構突然轉動,在下盤的內環支承柱和上盤平衡腳之間安裝3臺小型助推千斤頂,作為初始起動牽引的動力儲備。助推千斤頂與油泵進行連接后,運行直至與平衡腳密貼頂緊。使用過程中,千斤頂頭始終用楔型墊鐵使其與支撐柱緊貼,以使千斤頂的頂推方向與平衡腳的切線方向一致。轉體前的施工準備轉體前的施工準備(4)防超轉機構的準備基礎施工時,應提前在轉體就位處設置限位裝置。同時配備兩臺千斤頂備用。(5)初始數據采集在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正式轉動之前,測控人員對轉體系統進行各項初始資料的采集,準備對轉體全過程進行跟蹤監測。(6)制定加載方案制定加載方案。試轉考核水平轉體體系狀態,同時測試轉體點動運行速度和角速度、啟動力矩和運行力矩等參數,以供轉體及定位時參考。檢測整個系統的安全可靠性,同時由測量和監控人員對轉體系統進行各項初始資料的采集,準備對轉體全過程進行跟蹤監測,為正式實施轉體提供主要技術參數和可靠保證。在上述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正式轉動之前,應進行結構轉體試運轉,全面檢查一遍牽引動力系統及轉體體系、位控體系、防傾保險體系,并撤除所有支撐物、配重。確認正常后,開啟牽引動力系統,使其在“手動”狀態下試運轉。目的試轉試轉試轉時應做好以下兩項重要數據的測試工作:測試每分鐘轉速,即每分鐘轉動主橋的角度(角速度),即將轉體實際轉動的角速度控制在設計要求范圍內。01測量懸臂端所轉動的水平弧線距離,即將轉體實際轉動的線速度控制在設計要求范圍內。控制采取點動式操作,測量組測量每點動1次懸臂端所轉動水平弧線距離的數據,為轉體初步到位后,進行精確定位提供操作依據。打開主控臺以及泵站電源,啟動泵站,用主控臺控制兩臺千斤頂同時施力旋轉。02正式轉體試轉結束,分析采集的各項數據,編制詳細的轉體方案,即可進行正式轉體。轉體結構旋轉前要做好人員分工,根據各個關鍵部位、施工環節,對現場人員做好周密部署,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由現場總指揮統一安排。轉體時,先讓輔助千斤頂達到預定噸位,啟動動力系統設備,并使其在“自動”狀態下運行。轉體使用的兩個對稱千斤頂的作用力始終保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保證上轉盤僅承受與摩擦力矩相平衡的動力偶,無傾覆力矩產生。正式轉體設備運行過程中,時刻注意觀察和監控動力系統設備和轉體各部位的運行情況。如果出現異常情況,必須立即停機處理,待徹底排除隱患后,方可重新啟動設備繼續運行。在內環平衡腳與承臺頂預埋鋼板行走環道間的預留間隙內鋪墊四氟板作為轉體旋轉時平衡行走軌道(鑲嵌于平衡腳下底面)。在外環支撐柱頂和上轉盤之間的水平間隙內安槽形鋼板,鋼板內鋪墊同樣大小、厚8mm的四氟板走板。走板頂面與上環道間隙為5mm。在轉體旋轉過程中內環平衡腳與行走軌道間間距因受力或荷載不平衡而發生變化時,在偏心對應處墊入四氟板以糾正偏心問題。正式轉體轉體結構到達設計位置(主梁懸臂段中心點距離設計橋軸線100cm)時,系統“暫停”。為防止結構超轉,先借助慣性運行結束后,動力系統改由“手動”狀態下點動操作。每點動操作一次,測量人員測報軸線走行現狀數據一次,反復循環,直至結構軸線精確就位。為保證轉體就位準確,在反力架前預埋有限位型鋼加橡膠緩沖墊,即使發生轉體過位,還可以利用反力架做支撐,用千斤頂反推就位。整個轉體施工過程中,用全站儀加強對T構兩端高程的監測和轉盤環道四氟走板的觀察。鎖定轉盤,調整標高封固轉盤:待標高調整完成后,及時將剩余預埋在上、下承臺間的豎向鋼筋焊接,澆筑封固混凝土,完成轉體。轉體就位后,應立即焊接部分預埋在上、下承臺間的豎向鋼筋鎖定轉盤。根據需要可采用壓重等方式適當調整轉體后箱梁標高。轉體前連續千斤頂工作轉體施工數據記錄轉體過程中轉體就位封固轉盤轉體施工監控量測轉體施工中,必須對轉體全過程進行監測和監控,以減少施工對道路的干擾,確保大橋的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根據監測的實際情況指導和配合現場施工。轉體施工監控量測轉體施工監控量測監控量測目的:監測各施工工序關鍵部位的應力應變,保障轉體施工的安全;01控制和評估大橋施工各階段受力狀態,優化施工工藝,指導施工;02協助和指導施工人員,使結構達到設計預想目標;在有必要時對施工控制工序向業主、設計和施工單位提出有關建議。03收集并建立資料,為各方決策及竣工評估提供依據。04優化施工工藝設計,提供更為經濟、合理、省時、省力的施工方案。05監控量測內容及位置(1)轉盤應力監測在下轉盤內部混凝土中埋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