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兒童生長發育疾病_第1頁
中醫治兒童生長發育疾病_第2頁
中醫治兒童生長發育疾病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治兒童生長發育疾病筆者師承于全國名中醫汪受傳教授,從事兒科臨床實踐33年,具有豐富經驗,自2004年創立中醫小兒生長發育專科門診后,一直致力于兒童生長發育相關疾病診療。在傳承中西互參之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基礎上,基于〃脾腎互贊”〃肝腎同源”理論提出:兒童性早熟系“虛在腎陰不足,實在痰熱內蘊”,認為“痰火互結”為主要病機,〃化痰瀉火法”是重要治療方法;矮身材兒童乃〃真元衰劣,脾土虧乏,脾腎不足”,治當〃脾腎互贊,相互并茂”;用藥方面,強調慢病緩治,藥用輕清。倡“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辨體質根據〃體質可分”〃體病相關”〃體質可調”理論,筆者認為,辨體需結合小兒體質特點:小兒體稟純陽,形質未充,各臟器均處于發展完善過程中,總以虛為主,以陰陽為綱,臟腑為目,生長發育異常與體質變化密切相關。生長遲緩者,以臟腑氣血虧虛為主,脾虛質是基礎,另外常見腎氣虛、肺氣虛、肝血虛、心血虛等。治療此類患兒多從調整體質入手,撥其偏頗,使體質向均衡質轉變。發育過早者,多以臟腑陰虧為主,肝腎陰虛是基礎。生長遲緩和發育過早的兒童,體質特點可能有重疊交叉的地方。因此辨體質、調體質尤為重要,若在此基礎上進行辨證論治??扇〉脻M意療效。既辨證,又辨病臨證需把現代診斷手段融入中醫的理論體系,實現優勢互補。生長發育相關疾病種類甚多,女孩常見疾病包括性早熟、青春發育過早、月經不調等;男孩常見疾病包括青春期矮小癥、青春發育延遲等,如能結合現代醫學手段,做到精準醫療、規范化診治,同時又不忽視中醫的辨證論治,將更能發揮兩種醫學優勢。辨證論治是精髓小兒表達困難,常由家長代述,故臨證辨證尤重望診,面目神情、形體肥瘦、舌象等望而知之。臨床以臟腑辨證為基礎,重視腎、肝、脾在生長發育與生殖中的特殊意義,權衡輕重,分清主次,以腎陰虛為主者,常選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等;腎精不足者,常選六味地黃丸;脾虛健運失調者,常選四君子湯、舉元煎、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等;以肝失調達為主者,常選用丹梔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臨證加減更是頗有講究,同一疾病有不同表現,如性早熟,有的以肥胖、痰濕為主,應以化痰瀉火藥為主;有的以陰虛火旺為主,則以滋陰降火為大法。重“肝腎同源”“脾腎互贊”〃肝腎同源”〃脾腎互贊〃理論衍變自藏象學說、精氣血津液學說、經絡學說、五行學說等?!ㄆ⒛I互贊”實際反映了中醫既重視先天因素,又不忽視后天因素,這與現代醫學的遺傳學、環境論不謀而合;“肝腎同源”實則闡述肝腎二臟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聯系。這兩個理論主要反映了肝、脾、腎三臟之間的聯系。腎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具有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生理功能;肝藏血,主疏泄,為調節氣機之主司;脾主運化水濕及水谷精微,營養物質的吸收與脾的功能密不可分。肝、脾、腎三臟在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及生殖方面具有特殊意義。性早熟乃〃虛在腎陰不足,實在痰熱內蘊”性早熟以肝腎陰虧為基本病機,痰火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痰火互結是重要病機,故我們提出“滋陰化痰瀉火法”是治療性早熟的有效方法。臨證運用養陰藥、化痰瀉火藥,以知柏地黃丸及蒼術二陳湯為基礎,自擬〃抗早顆?!薄乖?號方”〃抗早2號方”治療性早熟。自擬方可以有效抑制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控制第二性征發育,改善臨床癥狀,實驗研究也已證實其有效性。矮小癥以臟腑辨證為主,脾腎虧虛是基礎本病西醫病因復雜,中醫從臟腑辨證角度進行辨治可取得較好臨床療效。本病尤以脾腎虧虛為本,采用益腎健脾為核心的治法,中藥內服聯合中醫綜合外治康復,在防治本病中取得良好臨床療效。脾腎虧虛是生長發育遲緩的基礎,臨床以益腎健脾法為核心,自擬“參龜助長方”助力兒童成長,在前期臨床及實驗研究中均得到驗證,并且逐漸改進劑型。目前〃參龜助長方”膏劑及濃縮劑深受患兒及家長喜愛,療效滿意。青春期月經病以調肝為要腎為生長發育的核心,而肝則是各種調節機制建立的主要驅動者。建立以肝為核心的調節機制是治療青春期女孩月經病的關鍵。肝主疏泄,條暢全身氣機,疏泄正常則脾土健運、腎藏有功、肺氣調達、心血暢運,而肝失調達可致諸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小兒雖不似成人有肝失調達的典型表現,但在青少年生長發育過程中,月經病仍以肝為核心的調節機制,需貫穿青春期月經病診治整個過程,臨床注重調周法的應用,強調分期論治。調肝法具體包括疏肝、柔肝、清肝、瀉肝等,需分而論之。兒童生長發育遲緩不能輕視易感實踐發現易感的兒童常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失治誤治常引起機體能量耗損和免疫紊亂。中醫藥在防治感染、改善生長方面優勢突出,內服、夕卜治方法眾多,可采用中藥內服聯合外治法綜合康復療法治療此類病癥,充分發揮中醫特色與優勢。肺脾氣虛者,補肺固表,健脾益氣;脾腎兩虛者,溫補腎陽,健脾益氣。慢病宜緩治,用藥宜輕清,護胃是關鍵筆者繼承了江(育仁)氏〃脾健不在補貴在運”學術思想,傳承兒科溫陽學派思想,臨證注意顧護正氣。認為兒童內分泌疾病多屬慢性病,慢病宜緩治,用藥宜輕清,需時時顧護脾胃,不宜寒涼克伐。此類疾病大多需要長時間用藥,若過多使用寒涼敗傷脾胃的藥物勢必會適得其反。小兒乃“稚陰稚陽”之體,生長發育過程中更是需要小心呵護,注重調節陰陽氣血,使用寒涼藥物時,要考慮劑量和療程,始終將顧護脾胃放在重要位置,臨床應善用醒脾、運脾、補脾之法。此外,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還積極探索適于兒童的中藥劑型,從顆粒劑到膏劑到濃煎劑,既保留了中藥的原汁原味,也改善了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