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2022屆高三年級一??荚囌Z文試題_第1頁
邯鄲市2022屆高三年級一??荚囌Z文試題_第2頁
邯鄲市2022屆高三年級一模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邯鄲市2022屆高三年級一??荚囌Z文試題_第4頁
邯鄲市2022屆高三年級一??荚囌Z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邯鄲市2022屆高三年級一??荚?/p>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

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虎吼一聲,威震山河。自從老虎躋身十二生肖,這位森林里的大王,便帶著威猛之氣、

驍勇之神、智慧之光,走進了國人的精神世界。十二生肖的動物中,兔、雞、羊,甚至身

高體大的牛和馬都被人類馴化,老虎依然我行我素,或在深山老林,或在荒野僻壤,世襲

著百獸之王的尊貴地位。

威猛的老虎沒能成為六畜中的一員。但是,這并不妨礙老虎與人的親密關系,其幻化

出的形象早就走進了千家萬戶,最具代表性的化身應屬布老虎。先民將仁愛寄寓在威風凜

然的老虎身上,布老虎與孩童形影不離。

老虎變成布老虎,沒有了威猛,沒有了驍勇,走進中國人生活的老虎早就人格化了,

如果說,布老虎身上體現的是仁愛,那出現在《醒世恒言》里的老虎便是道義的化身。

馮夢龍在《醒世恒言》第五卷里寫大唐天寶年間,福州有個勇武少年名叫勤自勵,打

獵歸來路過大樹坡,看見陷阱里掉進了一只黃斑老虎。老虎見到他便前足跪地,像是磕頭

求救。勤自勵心一軟放走了老虎。

這只老虎后來大義報恩,為他攔下要改嫁的媳婦。馮夢龍將人間大義維系在了老虎身

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僅用《三字經》《弟子規》等教育人,而且將老虎人格化了,讓

它承載了大義,感染人。這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明代的馮夢龍讓老虎承載了道義,清代的蒲松齡也不甘人后,《聊齋志異》里蹦出來一

只“趙城虎”。

趙城虎吃了人,吃掉的還是一個寡身老太婆的獨生子。兒子死了,誰來供養老太婆?

老太婆痛不欲生,哭鬧到縣宰那里狀告惡虎。捕捉猛虎是件危險事,弄不好會搭上自家的

性命,縣宰擔心無人領命,沒想到小吏李能竟敢領命。但李能忙碌數日,沒有交差,還挨

了一頓板子。李能跑到廟里哭訴。門口竟蹲著一只老虎,乖乖待著,他綁縛著老虎并帶到

縣衙,完成了差事。

縣宰問老虎:“你吃了老人家的兒子?”老虎居然點頭承認0縣宰要老虎給老太太當

兒子養老,老虎又點點頭。要老虎給老人家當兒行孝,豈非笑話!次日老太太開門,門前

有一只死鹿。是老虎送來的。老人家賣了鹿皮鹿肉,買來柴米油鹽度日。老人家衣食豐裕,

安享晚年。老人家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左鄰右舍幫助安葬了老人家,平日的積蓄足夠所需

費用。老虎跑到墳前,大聲吼叫,聲如雷鳴,勝似痛哭。蒲松齡真乃大手筆,老虎被賦予

了道義、誠信和禮儀。

馮夢龍和蒲松齡筆下的老虎,比照儒家的“五常”還差一個字:智。老虎是智者還是

愚者?小學課本上出現過《狐假虎威》的故事。是呀,大老虎竟被小狐貍玩弄了一把,還

能說老虎聰明?《黔之驢》與《狐假虎威》正好相反,似乎是要給遭到貶損的老虎正名。

柳宗元從容走筆,一步一步展示老虎的智慧。第一步寫老虎從沒見過這個龐然大物,以為

是神,小心翼翼地挨近。第二步寫驢一聲高叫,老虎以為要吃它,嚇得跑出好遠。森林之

王嚇成這般樣子,實在可笑,不過老虎并未嚇破膽,一走了之。第三步寫老虎覺得這龐然

大物無能,卻沒有輕易冒犯。第四步寫老虎稍微接近并挑逗,看看老虎多有心計。驢子大

發雷霆之怒,不過就是躍動后蹄來踢老虎。老虎暗自欣喜,龐然大物就這般本事。第五步

寫老虎”斷其喉,盡其肉”。

老虎乃大智者也。

即使老虎身上不攜帶仁、義、禮、智、信的基因,也難以動搖其在國人心目中的重要

地位。老虎是力量的象征。東漢應劭輯錄的《風俗通義》指出:“虎者陽物,百獸之長,

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焙纹溆挛洌『纹渫L!國人視之為神獸、瑞獸,賦予其美好的

人格。

在國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隨處都活躍著老虎。書籍里有,繪畫上有,最傳神的是成語。

如形容身體健壯的虎背熊腰,如形容智慧謀略的調虎離山,如形容膽量過人的降龍伏虎,

如形容人才濟濟的藏龍臥虎,如形容威武氣勢的虎嘯龍吟……

數千年積淀的豐厚的虎文化,影響著國人的思維。簡而言之,虎是威風凜凜的圖騰,

虎是勢運昌盛的象征?;⑽幕木枋峭湫劢。峦鼻?;虎文化的標識是王者氣魄,

無往不勝。

(摘編自喬忠延《漫談中國文化里的虎》)

材料二:

西方人把獅子當作百獸之王,中國人則把老虎當作百獸之王。中國人自古就崇虎,喜

愛老虎的勇猛和力量,認為老虎威震山林而使群獸畏服,是權力的象征;在中國古老的農

業社會中,老虎是“四瑞獸”之一,它能“驅惡鎮邪”,是保護神。據說,古時中原有個

“虎氏族”,是黃帝的一個胞族,后來曾建立過“虎方國”。而在川蜀一帶,古代巴人也

有一支叫白虎巴人。

在中國文化中,虎文化是起源較早的圖騰文化之一,它源于遠古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

屬于初民原始文化內容之一,也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的發展中,

雖然虎沒有成為帝王的象征,但它一直是權力或力量的象征,如虎符、虎將、虎師等。在

普通民眾的心里,虎是力量和正義的象征,能驅除災難和邪惡。受其影響,在民間傳說、

民間美術、民間戲曲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如民間年畫、民間剪

紙、民間雕塑、民間刺繡、民間布藝等各種民間工藝美術品都在反復地刻畫虎。人們以虎

為瑞獸,認為它是力量的象征,讓它來守護家、保衛家人;認為它是正義的化身,用它來

鎮宅、驅逐邪惡。

虎文化最早分布在以狩獵為主的黃河流域。在上古時期,黃河流域就有了虎圖騰。在

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挖掘出了一對蚌塑龍虎圖形,由于其年代

很早,被稱為“天下第一虎”,可見虎是中原地區的原始圖騰之一。黃河流域的虎文化一

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貫穿于人生禮儀的各個方面,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虎文化一

直處于重要的地位。

位于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從遠古到北宋,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后

由于受戰爭影響,主要是唐末戰爭、宋朝南遷,特別是宋代“靖康之變”后,中原人大規

模南遷,有的追隨宋高宗趙構,有的則自找去處,總的流向是長江以南地區。遷徙到江南

的,以寓居浙江、江蘇者為多,他們將中原地區的民俗文化也一并帶到了江南。隨著時間

的推移,這些遷移而來的民俗文化,慢慢與當地傳統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民俗文化。

(摘編自劉漣《虎文化在中國的誕生和流傳》)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老虎能夠躋身十二生肖,是因為老虎威猛、驍勇、智慧,擁有著百獸之王的尊貴地

位。

B.先民將仁愛寄寓在老虎身上,將老虎變成布老虎,表明先民畏懼老虎的威猛和兇悍。

C.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僅用《三字經》《弟子規》等教育人,還讓人格化的老虎感染

人。

D.老虎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難以動搖的。數千年積淀的虎文化主導著國人的思維。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聊齋志異》里寫縣宰擔心無人愿領捕捉猛虎的差事,沒想到小吏李能竟敢領命。

但李能最終沒能交差,還挨了板子。

B.國人視老虎為神獸、瑞獸,賦予其美好的人格。老虎活躍在書籍、繪畫、成語里,

活躍在國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里。

C.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把老虎當作百獸之王。中國人崇虎,認為老虎威震山林而使

群獸畏服,是權力的象征。

D.中原地區的民俗文化被中原人帶到了江南。這些遷移而來的民俗文化與當地傳統相

融合,形成了新的民俗文化。

3.下列選項中,不能直接支持“虎是權力或力量的象征”觀點的一項是(3分)

A.《風俗通義》里寫“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

B.和虎有關的成語眾多,形象傳神,如調虎離山、三人成虎等。

C.統兵將領使用虎符調兵,調兵遣將時需要兩半虎符吻合,才能生效。

D.人們張貼刻畫著虎的民間年畫和民間剪紙,讓虎來守護家、保衛家人。

4.老虎在材料一的相關文學作品中是如何被人格化而賦予“義”和“智”的?請簡要概括。

(4分)

5.兩則材料都談論了虎文化,但闡述的側重點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鳥又飛回來了京格格

小鎮在北方,四季分明。馬嫂望著衣帶漸寬的河床嘆息著:蒲河都開了,咋不見鳥兒

的影子?

婆婆去世了,兒子去南方讀研,五十歲的馬嫂從崗位上退下來。馬嫂以往照亮無數人

的精氣神一點點暗下來,她感覺自己成了孤燈一盞,從未有過的空落。就連門外料峭的春

寒,在她門前打個轉,也“嗖”地就走了。

打從丈夫馬哥出事,天塌了。馬嫂的心上了一把鎖,用她的話說,一歲的兒子與年邁

的婆婆,哪個都是她的命,一個都不能舍。

轉眼,馬哥已走了二十一個春秋。馬嫂的青絲也被風雪刮得褪了色,守著兒子侍候著

婆婆,任憑月老踏平門檻,鳥兒飛來飛去,馬嫂的心攪碎了一朵又一朵泛起的浪花。

可不知咋了,這第二十二個春天剛剛掀開三月的蓋頭,馬嫂耳邊總是回蕩著鳥兒嘰喳

的聲音,整夜翻騰著無法入睡。天一放亮,馬嫂就臉不洗頭不梳奔向蒲河岸。

讓馬嫂失望的是,沒有鳥的天空混沌沌的。封凍的河面如男人鐵青著臉,白楊套拉著

頭杵在兩岸,桃枝沒有一絲笑容。馬嫂長嘆一聲,趁小鎮還沒醒來趕緊回了。

這里是馬哥的家鄉,馬嫂是羞成一朵花那會兒被大卡車送來小鎮插隊的。在馬家村遇

到一身綠軍裝的馬哥,第一次見面就在這蒲河岸。當時河床干癟成一條龍須溝,堤壩窄得

就剩兩條車轍,他倆一人一條車轍拘謹地迎風走著。那天的風很柔很軟,吹開了一樹桃花。

鳥兒飛過來飛過去,他說,這鳥兒不單羽毛美歌聲更美。她笑瞇了眼說,她也喜歡聽鳥兒

唱歌。車轍的盡頭成了一條小路,他們肩頭挨著肩頭,幸福被鳥兒帶向天空。

一年書信紛飛。鳥兒再飛來時,馬哥回來了。她成了馬嫂。

二十二個春天了,馬嫂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春天后的春天是她的期盼,鳥的歌聲撐

起她的天空。馬哥出事時,部隊首長把一枚軍功章遞給她,她感覺沉得捧不住。她是烈士

的家屬,兒子是她的希望。婆婆臨終時還說,讓她為自己活活吧。

多少個春天里,馬嫂不敢看街上鳥兒似的飛來飛去快樂的身影。因為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經歷了生活的多少艱難,她的心里有多少凄苦。這么多年,馬嫂熬過來了,婆婆去世了,

兒子長大了。

現在,馬嫂的心里空空的。漸漸地,馬嫂喜歡戀床,夜長夢也長

夢里馬哥又回來了,一身綠軍裝,非要看她穿旗袍的樣子。說他在那邊很好,兒子大

了,老人也送走了,讓馬嫂該為自己活了0馬嫂醒來時枕頭濕了一大片0馬嫂翻出當年壓

在箱底的旗袍,左看右看穿在身上,把散亂的頭發盤起。看著鏡子里的自己,不由自主地

笑了,問自己這樣要干嗎呀?家里除了自己就是自己,給誰看呀?

一天接一天,夢中馬哥再三央求她穿上當年的旗袍去蒲河邊,他會在那里等她聽鳥兒

唱歌。馬嫂信了他的話。

馬嫂,一大早打扮成這樣,去干嗎呀?

街頭有好事的,見了她就話里帶話地叫著。起初她只是笑不作聲,后來扛不住嚼舌的

姨婆們糾纏,就實話實說了。

可誰會相信呢?背后指指點點,馬嫂感覺脊梁骨刺痛,更有甚者當面就問她。馬嫂渾

身是嘴也說不清。

馬嫂感覺這輩子活得太憋屈了,她轉身奔向蒲河,眼淚嘩嘩地流,她一步步走入蒲水。

岸邊不遠處的垂釣者,丟下魚竿奔過來,馬嫂感覺到背后有一只熱乎乎的手抓住了她,就

暈了過去。

馬嫂出院了,提著一袋水果來蒲河邊,答謝恩人。

垂釣者自稱馬宏強,喜歡釣魚,常在蒲河岸邊消磨時光,還說之前見過馬嫂一次次在

岸邊徘

“謝謝,要不是你我可能早沒命了?!?/p>

“言重了,妹子,誰見了都會搭把手的,不要在意。遇事想開點,沒有過不去的坎。”

“嗯!嗯!你喜歡釣魚?咋沒見魚?”

“哈哈,退休后閑著沒事,就喜歡上這里,起初我是釣上魚來就放生,后來干脆改成

喂魚了,我的魚竿沒有鉤的?!?/p>

“我當過兵,脾氣壞,我本來是為了磨性子,可漸漸地就喜歡上了這里。”

“你天天出來,又沒帶回去魚,家人不會說你嗎?”

“唉,老伴前年得病走了,女兒在國外讀書,我自個管自個?!?/p>

“哦,你這么善良,女兒一定差不了?!?/p>

“別夸我了,你的事我可聽說了?!?/p>

一句一句的,搭起話來一個下午過去了。鳥兒歸巢時,他們的背影,隨著夕陽滑入蒲

水。

從此,老馬的頭頂多了把遮陽傘。馬嫂來去的路上,耳邊常響起鳥的歌聲……

好心人勸他們一起做個伴。

夢中,馬哥也勸馬嫂找個伴。馬哥盼望馬嫂幸福,馬嫂希望馬哥安息。

馬嫂與老馬的事很快在小鎮傳開了。

蒲水結冰了,鳥兒丟下老馬與馬嫂,唱著歌飛向了遠方。

又一個春天來了,鳥又飛回來了。馬哥可以安息了。(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丈夫馬哥出事后,馬嫂“舍不得”一歲的兒子與年邁的婆婆,她覺得他們是她的

“命”,馬嫂愿意承擔起撫養兒子、侍奉婆婆的重任。

B.馬嫂因夢里的馬哥說“非要看她穿旗袍的樣子”,就一反常態穿上旗袍,街頭好事

者對此“指指點點”,甚至當面問她,馬嫂卻無法解釋清楚。

C.馬宏強用沒有魚鉤的魚竿在江邊垂釣這一情節表面上看可有可無,實則不然,表明

馬宏強不是為了釣魚,而是為了尋找伴侶,引出下文。

D.“馬嫂與老馬的事很快在小鎮傳開了",馬嫂為自己活了一回,獲得了幸福,她從

“空落”中走了出來,但這并不能否認她對馬哥的情感。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封凍的河面如男人鐵青著臉,白楊宜拉著頭杵在兩岸,桃枝沒有一絲笑容”運用

比擬手法,意在描寫初春蒲河岸邊的環境特點。

B.小說補充交代了馬哥和馬嫂的戀愛經過這一情節,為下文寫馬嫂對馬哥的深切思念

甚至在夢中與馬哥相見做了鋪墊。

C.小說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借助馬嫂前后變化的對比,以及“街頭好事者”和老

馬的襯托,使馬嫂這個人物形象更鮮明、更飽滿。

D.小說反復寫到“春天”,春天寄寓著美好和希望,馬嫂是在春天認識馬哥的,是在

春天嫁給馬哥的,也是在春天過上了新的生活。

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內涵豐富,請簡要分析。(4分)

9.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小說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上?以風俗奢靡,秋,七月。禾,制:“乘輿服御、金銀器玩,宜令有可銷毀,以供

軍國之用。其珠玉、錦繡,焚于殿前。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錦繡?!鄙綎|大蝗,民或

于田旁焚香膜拜設祭而不敢殺,姚崇奏遣御史督州縣捕而瘞②之。議者以為蝗眾多,除不可

盡,上亦疑之。崇曰:“今蝗滿山東,河南、北之人,流亡殆盡,豈可坐視食苗,曾不救

乎?借使除之不盡,猶勝養以成災?!鄙夏藦闹?。盧懷慎以為殺蝗太多恐傷和氣崇日昔楚

莊吞蜒而愈疾孫叔殺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饑死乎若使殺蝗有禍崇請當之上謂宰

相曰:“朕每讀書有所疑滯,無從質問,可選儒學之士,日使人內侍讀?!北R懷慎薦太常

卿馬懷素,九月戊寅,以懷素為左散騎常侍,使與右散騎常侍褚無量更日侍讀,每至合門,

令乘肩輿以進?;蛟趧e館道遠,聽于宮中乘馬。親送迎之,待以師傅之禮。以無量羸老,

特為之造腰輿,在內殿令內侍舁之。丙申,以西節左丞源乾曜為黃門侍郎、同平章事。姚

崇無居第,寓居周極寺,以病店謁告,上遣使問飲食起居狀,日數十輩?源乾曜奏事或稱

旨,上輒曰:“此必姚崇之謀也。”或不稱旨,輒曰:“何不與姚崇議之?”乾曜常謝實

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問崇。癸卯,乾曜請遷崇于四方館,仍聽家人入侍疾,上

許之。崇以四方館有簿書,非病者所宜處,固辭。上曰:“設四方館,為官吏也。使卿居

之,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辭?”姚、宋相繼為相,崇善應變成務,璟

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協心輔佐,使賦役寬平,刑罰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賢相,

前稱房、杜,后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進見,上輒為之起,去則臨軒送之。及

李林甫為相,雖寵任過于姚、宋,然禮遇殊卑薄矣。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七》,有刪改)

[注]①上,這里指唐玄宗。②瘞,掩埋,埋葬。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盧懷慎以為殺蝗/太多恐傷和氣/崇日/昔楚莊吞蜒而愈疾/孫叔殺蛇而致福/奈

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饑死乎若/使殺蝗有禍/崇請當之/

B.盧懷慎以為殺蝗太多/恐傷和氣/崇日/昔楚莊吞蜒而愈疾/孫叔殺蛇而致福/奈

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饑死乎/若使殺蝗有禍/崇請當之/

C.盧懷慎以為殺蝗/太多恐傷和氣/崇曰/昔楚莊吞蜒而愈疾/孫叔殺蛇而致福/奈

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饑死乎/若使殺蝗有禍/崇請當之/

D.盧懷慎以為殺蝗太多/恐傷和氣/崇曰/昔楚莊吞蜒而愈疾/孫叔殺蛇而致福/奈

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饑死乎若/使殺蝗有禍/崇請當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乙未,乙未日,是干支紀日。乙未日的后一天是丙午日?

B.有司,有具體職務、做具體工作的官吏,也泛指官吏。

C.尚書,古代官名,最初是掌管文書的小吏;也指官署名。

D.房、杜,指房玄齡和杜如晦,是“房謀杜斷”故事的主角。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玄宗認為社會風俗日益趨于奢侈腐化,于是頒布命令,要求有關部門銷毀金銀器

玩等,還要求宮中自后妃以下不得用珠玉錦繡裝飾衣物。

B.唐玄宗讀書遇到疑難問題時,希望身邊有可以請教的人。后來馬懷素與褚無量兩人

輪流入宮侍讀,唐玄宗每次親自迎送,用禮節侍奉他們。

C.姚崇因身患瘧疾而向唐玄宗請假,唐玄宗屢次派使者前往詢問他的情況。朝中有大

事時,唐玄宗就讓源乾曜到罔極寺詢問姚崇該如何處理。

D.姚崇和宋璟相繼為相,都能竭忠盡智地輔佐唐玄宗,在唐代他們可與房、杜相提并

論。但李林甫為相時所受的恩寵和禮遇超過了姚崇和宋璟。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姚崇奏遣御史督州縣捕而瘞之。議者以為蝗眾多,除不可盡,上亦疑之。(4分)

(2)使卿居之,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辭?(4分)

14.嵋山以東出現特大蝗災,盧懷慎反對大量殺滅蝗蟲。姚崇是如何反駁盧懷慎的?請簡

要說明。(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農家嘆①陸游

有山皆種麥,有水皆種稅咒

牛領瘡見骨,叱叱猶夜耕。

竭力事本業,所愿樂太平。

門前誰剝啄?縣吏征租聲。

一身入縣庭,日夜窮笞攜汽

人孰不憚死?自計無由生。

還家欲具說,恐傷父母情。

老人儻得食,妻子鴻毛輕。

[注]①寫作此詩時,陸游已71歲,在農村生活多年。②杭(jing):同“粳

(Jing)”,稻谷的一種,種于水田。③笞(chi)撈(p6ng):用刑杖拷打。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熟悉農村,借農民的口吻寫下此詩,“農家”之“嘆”主要體現在結尾兩句。

B.第一至四句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以種地為生的農民辛勤勞作卻生存艱難的現狀。

C.第五、六句反映了農民非常樸素的心愿,這里的“太平”有“平安、安穩”之意。

D.第七至十句寫農民在縣衙遭受嚴刑拷打,詩句看似客觀敘寫,實則飽含情感。

16.這首詩表達了哪些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虞美人》中,對無盡的愁思進行形象化描寫的兩句是“

(2)《逍遙游》中,莊子認為宋榮子和列子雖有“未數數然也”的人生態度,但分別

存在”和“”的不足,還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

境界。

(3)猿的叫聲凄厲、哀婉,如泣如訴。古詩文中猿的鳴叫常常與愁、悲有關,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從申奧到辦奧,“綠色”理念。場館建設,能源供給,交通出

行...........處處體現著“綠色奧運”的理念。自北京向西北行進200多公里,翻過燕

山,進入張北草原,徐徐旋轉的白色風機和的藍色光伏板,在廣袤的草原

上o風機和光伏板將能量轉化成“綠電”輸往北京,首次讓北京冬奧會在奧運

歷史上實現奧運場館完全“綠電”。

時隔14年,的奧運之火再次在“鳥巢”燃起。沿北京中軸線一路向北,曲

面玻璃構筑造型的國家速滑館,猶如美麗的“冰絲帶”,晶瑩飄逸,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與速度滑冰運動高度契合。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始終如一錯落有致浩如煙海熠熠生輝

B.一以貫之錯落有致星羅棋布流光溢彩

C.始終如一鱗次櫛比浩如煙海流光溢彩

D.一以貫之鱗次櫛比星羅棋布熠熠生輝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風機和光伏板將能量轉化成“綠電”被輸往北京,讓北京冬奧會在奧運歷史上首次

實現“綠電”完全覆蓋奧運場館的目標。

B.風機和光伏板將能量轉化成“綠電”,這些“綠電”被輸往北京,首次讓北京冬奧

會在奧運歷史上實現“綠電”完全覆蓋奧運場館的目標。

C.風機和光伏板將能量轉化成“綠電”,這些“綠電”被輸往北京,讓北京冬奧會在

奧運歷史上首次實現“綠電”完全覆蓋奧運場館的目標。

D.風機和光伏板將能量轉化成“綠電”輸往北京,讓北京冬奧會在奧運歷史上首次實

現奧運場館完全“綠電”。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5分)

(-)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