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第一單元天朝的危機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挾堅船利炮,連續對中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一步步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難深淵。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不斷激化,催生了強烈的救亡圖存意識。洪秀全發動農民起義,率領太平軍,縱橫十數年,橫掃大清王朝半壁江山。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刺激下,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相號召,開展了歷時30多年的洋務運動,使中國走上步履蹣跚的近代化之路。1、在學習《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一章時,有同學提出:“鴉片戰爭是在執行一種使命,它用侵略的手段來到達使中國向世界開放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工業文明。〞這種觀點是否正確。請舉例說明。思考題鴉片戰爭是一場侵略戰爭,英國發動戰爭的真正目的是翻開中國的大門,變中國為其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以滿足其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開展需要。鴉片戰爭確實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但這只是戰爭的客觀影響,并非侵略者的本意;而且戰后中國主權淪喪、社會矛盾激化、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種近代文明的傳入是以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為代價的。這種觀點沒有正確區分戰爭發動者的本意與戰爭的客觀影響。選擇題:某中學初二級同學學習了《鴉片戰爭的烽煙》一課后,對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開端的原因進行了討論,形成四種意見。正確的選項是:〔〕A.中國人民開始肩負反帝反封建的重任B.中國戰敗,長期閉關鎖國狀況被打破C.新一輪的西學東漸大潮涌動,中國近代化開始D.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課程框架一、鴉片戰爭的背景〔一〕鴉片戰爭前的中英兩國比較〔二〕鴉片戰爭前的馬戛爾尼使團來華和中英正常貿易狀況〔三〕虎門銷煙〔四〕鴉片戰爭的原因二、鴉片戰爭的過程與結果〔一〕鴉片戰爭的過程〔二〕鴉片戰爭的結果及其根本原因:〔三〕《南京條約》〔四〕中國兩次融入世界市場的比較三、鴉片戰爭的影響1.世界背景歐美資本主義迅速開展,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為擴大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加緊全球擴張,中國成為它在遠東地區的主要侵略目標。2.國內因素清政府統治危機四伏,自稱“天朝上國〞,對外堅持“閉關鎖國〞。一、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的背景:比較17時期中期至鴉片戰爭前夕,中英兩國政治、經濟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對兩國19世紀中期的自身開展和相互關系產生了什么影響?〔1〕政治上:17世紀中期中國明清易代,清朝統治下的中國,君主專制空前加強,雖曾出現康乾盛世,但已走向衰落,社會危機四伏,對外“閉關鎖國〞,徘徊在封建社會的末路上;英國1640年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最終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資本主義開展開辟了道路,對外加強殖民擴張,18世紀中期成為殖民霸主。〔2〕經濟上:清王朝前期雖然農工商業有較大開展,但堅持“重農抑商〞政策,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對外閉關鎖國,束縛著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的開展;英國18世紀后期開始的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開展,使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貿易政策由重商主義逐漸轉向自由貿易。影響:〔1〕19世紀中期的中國,由于清朝衰落、腐敗,大大落后于西方,在英國以炮艦和商品為代表的工業文明的進攻下,經兩次鴉片戰爭,敗落下來,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自然經濟不斷解體,開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開始了對西方列強的依附。同時面對英國等列強的不斷侵略擴張,中國人開始了反封建、反侵略斗爭,魏源等那么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成為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先聲,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中國人發起了洋務運動,民間資本主義在外資企業的誘導下建立起來,同時面臨著外資企業的優勢競爭。〔與西方的關系:侵略與反侵略,經濟上的依附、學習先進擺脫落后,面臨競爭、欺凌〕〔2〕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工業產值居世界首位。為尋求廣闊市場和原料場地,兩次發動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翻開了中國的大門,取得并擴大了在華侵略權益,成為侵華的主角。鴉片戰爭前英國中國〔一〕鴉片戰爭前中英兩國比較〔中國落后表達〕
綜述:社會形態:中國處于封建社會后期,日漸衰落,依然是傳統的農業社會;英國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向工業社會轉型,①經濟上:清朝以小農經濟為主,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政府重農抑商;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建立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工廠制、股份制、貿易制度、現代金融制度〕;逐步奉行經濟自由主義。②政治上:清朝封建君主專制強化,政治腐敗,是個獨立統一的封建落后國家,日漸衰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確立君主立憲制,工業革命后,通過議會改革資產階級進入政權中心,穩固了資本主義統治。③社會上:清朝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危機四伏,鴉片走私帶來嚴重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英國工業革命后貧富分化嚴重,出現血汗工廠,勞資矛盾激化,通過社會立法來緩和這一矛盾。軍事上:清朝裝備落后、軍紀敗壞、是舊式軍隊、戰斗力弱英國船堅炮利、是現代化軍隊、戰斗力強④對外關系上:中國閉關鎖國,堅持朝貢外交;英國打著“自由貿易〞旗號加緊殖民擴張,成為日不落帝國,開展近代外交⑤思想觀念:自詡天朝上國,自大封閉保守;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重道輕藝,視科技為“奇技淫巧〞,重科舉輕實用;英國奉行啟蒙思想,但往往以利益為轉移,實行雙重標準(如鴉片走私〕戰前清朝日趨衰落的社會狀況及閉關鎖國政策,使英國侵略中國有了可能性,英國為滿足自身資本主義開展的需要而實行的擴張政策,使英國侵略中國成為必然。中國的落后表現在:最根本的是社會制度落后——封建制度;最主要的是社會經濟落后——自然經濟;最關鍵的是思想觀念落后——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外國是蠻夷,是番邦〔世界觀落后、主權觀淡薄〕;缺乏“進步〞、“開展〞的觀念,安于現狀〔歷史觀落后〕;認為科學技術是“奇技淫巧〞,重科舉而輕實用〔科技觀落后);實行朝貢貿易、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政策〔經濟觀落后〕;八股取士〔教育觀念落后〕、重孔孟之道〔政治思想落后〕工業革命頭號強國擴大市場掠奪原料殖民擴張資義發展迅速英國中國小農經濟社矛尖銳危機四伏閉關鎖國天朝上國清朝走向衰落〔二〕鴉片戰爭前的馬戛爾尼使團來華和中英正常貿易狀況根據材料及課本小字答復以下問題:材料:英方在信函中說,英國國王為了“與中國皇帝發生友誼,并增進兩國之邦交,擴充兩國人民之商業〞,決定派遣馬戛爾尼使團來華。思考:〔1〕馬嘎爾尼使團來華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結果如何?為何有這樣的結果?1.馬噶爾尼使團來華〔1〕來華原因: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進行工業革命,為擴大對華貿易〔當時只在廣州通商〕、與中國建立近代外交關系,翻開中國門戶,1793年英國派馬嘎爾尼使團來華。〔2〕來華要求:①開放寧波、舟山、天津等地為商埠②裁減關稅③允許英商在舟山附近海島以及廣州附近一地囤貨、居住〔相當于澳門〕〔3〕來華結果:被乾隆帝拒絕,中國喪失一次通過和平方式擴大對外交往的時機,依然閉關鎖國,落后于時代開展潮流;之后英國一些殖民者謀求使用武力翻開中國國門,并在中國沿海搜集情報。〔4〕被拒絕原因——A英國的要求有不合理的地方,侵犯了中國主權〔如劃一島嶼〕;B清朝統治者虛妄自大,閉塞無知,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堅持朝貢體系;對西方勢力心存戒備C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比較閉關鎖國原因〕乾隆四十六年——五十五年(1781——1790)中國茶葉輸英總值(萬元)9626乾隆四十六年——五十八年(1781——1793)英國毛織品等輸華總值(萬元)1687出超入超數據來源:白壽彝總主編、龔書鐸主編《中國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編〔1840——1919〕〔上〕據估計,自1571年馬尼拉開埠到1821年墨西哥獨立,前后250年間,由墨西哥運到馬尼拉的白銀總數約4億元,其中至少有1/4約1億元流入中國。西歐由英國向中國輸入的白銀估計不下5億元。2.自漢朝絲路開通開始,中西貿易中國長期處于出超地位的原因:A中國傳統農業、手工業興旺,技術先進,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產品深受西方人歡送B中國小農經濟自給自足;中國人對西方物品興趣不大,因而形成絲銀對流格局。C工業革命后中國依然處于出超地位〔西方已進行工業革命,機織棉布比土布質優價廉〕,還與閉關鎖國,只留廣州一口通商有關。3為擴大對華貿易,攫取財富,西方人的措施是什么?A派馬戛爾尼使團來華,要求增開通商口岸、裁減關稅等B走私鴉片,扭轉逆差C進行工業革命,生產廉價商品〔棉布〕,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翻開中國國門,簽訂不平等條約,逼迫中國開放通商口岸,降低關稅D美國提出門戶開放〔三〕虎門銷煙——導火線1.鴉片走私原因:19世紀40年代以前,在正常的中英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出超地位。為了攫取暴利,扭轉貿易逆差,英國走私鴉片。流向:印度〔鴉片〕——中國〔白銀〕——英國〔棉布〕——印度英國東印度公司孟加拉邦鴉片制造廠的倉庫信息:英國輸華鴉片不斷增長,其中30年代急劇增加,原因是什么?2鴉片走私急劇增加的原因:英國奉行自由貿易政策,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的壟斷權,其他公司和國家也參加這一活動;中國政府腐敗,鴉片禁令形同虛設。3鴉片泛濫的影響:A摧殘吸食者的身心健康〔道德〕B導致白銀大量外流〔財政〕C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財政問題、軍隊戰斗力削弱問題、官員腐敗問題、銀貴錢賤百姓負擔加重問題〕對策:嚴禁鴉片
道光皇帝為什么選擇林那么徐的嚴禁主張?當鴉片未盛行之時,吸食者不過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天下,那么為害甚巨,法當從嚴。假設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林那么徐1838年〔5〕虎門銷煙:A狀況:1839年林那么徐虎門銷煙,把禁煙運動推向高潮。B影響:表現了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堅決決心。成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和導火線。鴉片走私大英帝國扭轉逆差打開市場天朝上國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禁煙運動整頓海防緝拿煙販收繳鴉片虎門銷煙〔四〕鴉片戰爭的原因綜述:鴉片戰爭是19世紀西方資本主義擴張、入侵中國的結果,是西方工業文明與中華農業文明碰撞的產物。〔1〕歐美資本主義的開展:19世紀前半期,歐美資本主義開展迅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為擴大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加緊殖民擴張,把侵略目標指向中國。〔2〕清朝的衰落:清朝衰落,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危機四伏統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閉關鎖國〔3〕異質文明的碰撞·鴉片走私:為牟取暴利,扭轉貿易逆差,英國人向中國人走私鴉片。林那么徐虎門銷煙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核心詞:工業革命——殖民擴張清朝衰落——天朝上國——閉關鎖國——虎門銷煙當中國人.實行一種劇烈的禁煙運動而使危機加劇的時候,戰爭果然就來到了。可是它并不是為了維持鴉片貿易而進行的斗爭,它不過是一個持續了二十年,并且要決定和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的斗爭的開端。——英國歷史學家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答復以下問題:(1)“危機加劇〞是因為“中國人實行一種劇烈的禁煙運動〞而引起的嗎?為什么?(2)馬士認為鴉片戰爭的目的是為什么?你認為這一“目的〞的實質是什么?答:(1)不是,英國為翻開中國大門使中國成為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中國禁煙運動只是借口。(2)馬士認為是確立東西方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英國要確立的國際關系和商務關系并非平等的近代國際關系和貿易關系,實質是英國要掠奪中國,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建立東方附屬于西方、依附于西方的國際關系與商務關系。二、鴉片戰爭的過程:與結果〔一〕過程1時間:1840—18422開始地點:廣東3結束地點:南京1840第一次:從廣東出發——攻陷定海——天津大沽口談判割香港,道光帝宣戰1841第二次:進犯廣州——廈門、雞籠、鎮海、定海、寧波、乍浦、吳淞、寶山、上海、鎮江〔二〕鴉片戰爭的結果及其根本原因:1.結果:中國戰敗,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被迫翻開國門,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你認為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義對抗不了新興的資本主義。〔比較克里木戰爭俄國戰敗的原因,落后的農奴制不敵資本主義工業文明〕3當時中國人認為中國戰敗的原因是:西方堅船利炮的結果,中西軍事技術的差距“以中世紀的武器、中世紀的政府、中世紀的社會來對付近代化的敵人。〞——《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陳旭麓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8月29日⒈簽訂時間:1842年8月
⒉主要內容
①賠款2100萬銀元;
②割讓香港島;
③五口通商;廣廈福寧上④協定關稅〔秉公議定那么例〕⑤附件〔《虎門條約》:
A.進出口稅率為值百抽五;
B.領事裁判權;
C.片面最惠國待遇;
D.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地點(1842)*〔三〕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南京條約》各條內容影響內容簡評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中國領土主權賠款2100萬銀元
加重中國財政負擔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1)東南沿海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2)侵犯貿易主權3)便利外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4)促使東南沿海自然經濟走向解體;5)客觀上有利于引進西方工業文明,為學習西方,啟動近代化創造條件協定關稅(1928年收回關稅自主權)1)破壞中國關稅自主權2)便利列強傾銷商品掠奪原料3)使中國海關失去對民族經濟和國內市場的保護,妨礙民族資義發展南京條約附件〔《虎門條約》《五口通商章程》〕
領事裁判權(抗日戰爭時期收回)1)破壞中國司法主權;2)為外國人在中國為非作歹、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提供保護傘;3)客觀上把西方的司法制度帶到中國,有利于中國司法近代化片面最惠國待遇1)便利外國侵略者獲得更多權;2)降低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損害了中國應得利益。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1)為建立“租界”提供條件,租界發展為“國中之國”(行政權喪失),成為列強侵華前沿基地,2)客觀上成為展示西方文明的窗口、革命活動的庇護,3)推動中國近代市政建設中英《南京條約》〔1842〕附件: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條款》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中法《黃埔條約》1858年:《天津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1895年:《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條約》、1915年:《二十一條》條約體系的開端3.《南京條約》的性質及后果: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開創了列強以條約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國的惡例。〔四〕中國兩次融入世界市場的比較1.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卷入資本主義世界世界市場。1978年以后中國對外開放,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參加世貿組織,再次融入世界體系。兩次兩種性質,折射了中國百年間的巨大變化。2.1840年的入世是中國被外國以武力打敗之后被迫進入世界市場,主要是適應外國資本主義的需要,其結果是中國成為列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經濟開展受到極大阻礙。〔被動、目的、結果〕21世紀的入世是我國基于自身經濟開展需要的自主決策,是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加快自身開展的決策,其結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總的來說,必將加快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促進我國經濟向世界水平邁進。〔主動、目的、結果〕3.客觀地說,這兩次都給中國帶來開展機遇,關鍵在于如何應對。19世紀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不能充分利用海關、稅收等方面的條件保護民族經濟,且清政府本身就是一個腐敗的政府。21世紀時,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使得我國政府能夠自主的選擇入世的時機和方式,我國政府適應入世的需要,轉變政府職能,更好地促進經濟開展。〔應對的方法和政府〕“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后,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中國近代史》蔣廷黻賠款割地通商關稅司法從主權完整走向半殖半封從閉關鎖國到卷入世界市場開眼看世界學習新技術“滿族王朝的聲威一遇到英國的槍炮就掃地以盡……野蠻的、閉關自守的、與文明世界隔絕的狀態被打破……當這種隔絕狀態……為暴力所打破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的過程〞。解體的表現:政治上:主權殘缺,民族生存受到威脅,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反帝反封建成為主要任務。在一鴉、二鴉、甲午、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屢次戰敗,清政府的權威連連受損,在太平天國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打擊下,清政府被推翻,建立中華民國,公布《臨時約法》,人民獲得了一定的權利經濟上: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外資企業非法創立,客觀上誘導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誕生。思想上:儒家思想受到西學沖擊,科舉制被廢除。在歐風美雨的沖刷下,各種西方思想登陸中國,在交流碰撞中萌生出中體西用、維新思想、三民主義、民主科學、毛澤東思想等。但清王朝不是轟然解體,是一個逐步的、漸進的過程,鴉片戰爭之后解體僅僅是一個開始。三、鴉片戰爭的影響1.戰爭對各領域的影響〔1〕政治和社會性質變化:使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處于封建社會〕;〔2〕主要矛盾變化: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演化為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群眾的矛盾,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3〕革命任務變化:反帝反封建成為兩大歷史任務〔4〕革命性質與歷史分期:中國歷史進入民族民主革命時期〔1840——1949〕〔5〕經濟變化:A列強利用條約特權,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B東南沿海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商品經濟開展,C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條件。〔6〕思想文化:出現新思潮,“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向西方學習,呼吁變革。1、社會性質變化:主權遭到破壞,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社會經濟變化:五口通商使東南沿海逐步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破壞自然經濟根底,商品經濟開展
3、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開始變為A.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B.封建主義與人民群眾的矛盾4.革命任務變化:中國人民肩負著反侵略、反封建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進入民族民主革命時期5、思想文化變化:開展經世致用,主張學習西方,呼吁變革的新思潮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為資本主義產生創造客觀條件思考:兩次鴉片戰爭后,中國先后向列強開放了10多處通商口岸。針對這種現象,一種觀點認為:大量的口岸開放,對中國造成的消極影響是主要的,但也有積極影響。另一種觀點認為:積極影響是主要的,但也有消極影響。請按自己的理解,說明你同意哪種觀點,并闡述理由。答:
消極方面:
⑴.增開通商口岸,是中國戰敗的產物,反映了列強的侵略要求;
⑵便利了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傾銷商品和鴉片,使中國日益半殖民地化;〔3〕通商口岸成為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主要據點,中國原料被掠奪出口,大批農民、手工業者失業破產;〔4〕列強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成為列強侵華的基地;上海租界甚至成為國中之國,是國家恥辱的象征。〔5〕列強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傳播基督教,進行文化侵略,一些傳教士仗勢欺人,激化矛盾。
積極方面:
⑴通商口岸是中國與世界開展潮流的結合點,便利西方人和西方思想文化科技的進入,有利于中國人了解世界,學習外國長處,引進先進技術文化〔科技、思想、市政建設、法律體系、教育體系、西方禮儀等〕
⑵.外商在通商口岸開辦企業、進行早期資本輸出等,瓦解了中國自然經濟,也誘發了中國資本主義的開展,中國經濟卷入世界市場
⑶.對清政府開展洋務運動產生了刺激與誘導作用。〔4〕列強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客觀上成為中國革命者的庇護所。2.列強的經濟侵略與五口通商的影響:〔1〕近代列強經濟侵略的形式:走私鴉片〔鴉片貿易合法化在二鴉后〕、勒索賠款、商品輸出、資本輸出〔2〕五口通商的影響:A對華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和農產品,逐漸把中國市場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增強了中國出口貿易對外國資本的依附性。外商收購絲、茶增多,推動沿海地區絲茶生產和商品經濟的開展,但同時增強了出口貿易對外國資本的依附性。B破壞了自然經濟的根底,促進了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的開展C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條件。D加劇了中國的社會矛盾,洪秀全發動太平天國運動E是中國貿易主權破壞的產物,客觀上有利于西方工業文明的傳入,有利于上海等城市的開展,為中國的近代化創造條件〔3〕五口通商后中英貿易狀況:A由于自然經濟的抵抗以及外國商品不符合中國人的消費習慣,百姓貧困、購置力低下等因素,開關后初期外國棉布在中國暢銷不暢;B50年代后期由于享有低關稅的特權,〔再加上工業革命降低本錢〕外國商品才以低廉的價格逐步占領中國市場,到六十年正常的中英貿易中國處于入超地位。當時人對開辟通商口岸等條款的看法:“當時的人對于這些條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們覺得外人在廣州一口通商的時候已經不易防范,現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橫行天下,防不勝防。協定關稅和治外法權是我們近年所認為不平等條約的核心,可是當時的人并不這樣看。治外法權……不過是讓夷人管夷人。至于協定關稅……而且新的稅那么平均到百分之五,比舊日的自主關稅還要略微高一點。……所以他們……以為他們的外交成功。〞【觀點】思考:閱讀材料,答復以下問題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每逢較弱的社會受到較強的、好戰的社會威脅時,就會產生兩種相反的反響:一種是——在傳統的信念和習慣中尋求撫慰;另一種卻是力圖采納外國社會的許多特別吸引的東西——第一種反響表現為退卻和逃避;第二種反響那么表達為調整和適應。〞思考:〔1〕你認為鴉片戰爭后中國出現了哪種反響?請談談你的理由?(2)針對當時清政府所處的環境,如果你是皇帝,你應該怎樣做,才有可能改變中國的歷史?答:(1)贊成第一種,理由: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極大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但絕大多數中國人并未驚醒,而是把它視為萬年和約,竭力夢想回到天朝上國的傳統秩序中,并未進行改革,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再次戰敗及太平天國運動的刺激與壓力下,發起洋務運動。贊成第二種,理由以林那么徐和魏源為代表一些有識之士主張向西方學習,呼吁變革。(2)廢除閉關鎖國政策,實行對外開放,引進西方技術,開展近代工業等。3思想領域的覺醒——師夷長技以制夷①背景:A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受辱,西方的“堅船利炮〞揭示了中英技術文明的差距B以林那么徐魏源為代表的有識之士繼承并開展了明清之際“經世致用〞傳統C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開始注重研究世界大勢和社會現實問題〔聯系文字獄的文化高壓下,知識分子轉向乾嘉考證學,脫離社會現實,埋頭故紙堆;“天朝上國〞觀念下閉目塞聽〕②新思潮的思想源頭:“經世致用〞傳統③新思潮的內容:主張向西方學習,呼吁變革,“師夷長技以制夷〞〔魏源《海國圖志》〕④新思潮的目的: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清王朝統治。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反映了新思潮的核心和目的。⑤新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1〕林那么徐——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活動:A虎門銷煙;B參加鴉片戰爭,堅決抗擊英國侵略者,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獨立;C編譯《四洲志》,開眼看世界。林那么徐認識到中西技術文明上的差距,積極搜集、編錄有關西方的知識信息,倡導經世致用思想,在近代中國開創了向西方學習的一代新風。
清人所繪林則徐像“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海國圖志》50卷本,卷24第2頁〕魏源(1794-1857)“師夷長技以制夷”〔2〕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1〕著作:《海國圖志》2〕核心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3〕對“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評價A是鴉片戰爭時期“強國御侮〞的時代強音,也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先聲。〔偉大思想的提出往往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師夷長技以制夷提出時面臨的時代問題就是——強國御侮〔反帝〕,并提出解決方法——學習西方〕B自此,向西方國家尋求真理,逐漸成為近代中國思想變革的主潮。〔引領思想變革的潮流——向西方尋求強國御侮的真理,以后主要是學習的內容由淺入深〕C“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要“新〞在向西方學習,它突破了“天朝上國〞盲目自大的思想,但尚未擺脫夷夏秩序〔“貴華夏〞、“賤夷狄〞〕這一觀念的羈絆;只認識到中西技術文明的差距,對于儒家倫理綱常并未否認,其目的還是維護清政府統治。〔魏源〕說:‘圣人以天下為一家,四海皆兄弟,故懷柔遠人,賓禮外國,是王者之大度’D在當時中國沒有付諸實施,直到二鴉戰敗后開展洋務運動。魏源所指的長技,首為船炮,應自設廠局,延用法、美之人,制造教演。〞〔補充闡釋〕鴉片戰爭后萌發新思想的原因及其評價【解析】(1)任何一種新思想的產生都有其特定的社會因素,新思想的萌發是由鴉片戰爭后的社會問題引起的,那就是西方的船堅炮利與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腐敗弊端叢生和封建統治危機的日益加深。(2)任何一種新思想的產生也必然有其思想淵源。明清以來的思想專制造成知識分子埋首故紙堆的僵化與沉悶,于是“經世致用〞的觀念重又得到提倡,它引導人們掙脫程朱理學的枷鎖,這就為新思想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根底。(3)評價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帶有鮮明的時代變化的印記,對于人們“開眼看世界〞起了積極作用,反映了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這些新思想根本還只是主張,未能付諸實踐。而且林、魏等人都是地主階級開明知識分子,他們的思想還保存著濃重的封建綱常色彩,這些正是那個時代新思想的特點。4〕世人對《海國圖志》的反響:A該書頗受青睞B只是視其為一部地理書,無人闡發“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C東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捕撈魚船買賣合同書
- 藥品配送合同
- 學校委托保潔公司托管合同
- 安裝壓力罐合同書
- 招標勞務分包合同
- 中介服務合同錦集
- 房租場地租賃合同
- 藥理復習測試題
- 農民工勞務分包合同
- 家庭裝飾裝修合同
- DB11-T 1448-2017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資料管理規程
- 2025年度股權合作協議書新版:跨境電商平臺股權合作協議
- 2025年鼎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GB/T 33136-2024信息技術服務數據中心服務能力成熟度模型
- 第一單元 從感知到物聯 第1課開啟物聯網之門 說課稿2024-2025學年 人教版新教材 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
- 性病防治工作計劃
- DBJ33T 1300-2023 建筑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設置技術規程
- 醫院培訓課件:《電擊除顫-電復律》
- ICU后綜合征的預防與護理
- 2025年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事業編制招聘14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阿爾茨海默病康復》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