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檢驗科培訓課件:《常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實驗室檢測臨床意義》_第1頁
醫院檢驗科培訓課件:《常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實驗室檢測臨床意義》_第2頁
醫院檢驗科培訓課件:《常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實驗室檢測臨床意義》_第3頁
醫院檢驗科培訓課件:《常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實驗室檢測臨床意義》_第4頁
醫院檢驗科培訓課件:《常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實驗室檢測臨床意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實驗室

檢測臨床意義

12/01/2024一、常用試驗及意義一.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測定

報告三個值:秒百分比活動度%INR(國際標準化比值)PT試驗促凝血酶原激酶VIIVIIaIXaXXa凝血酶原(II因子)凝血酶(活化的II因子)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凝塊外源性凝血途徑Va

測定時間(秒)

臨床應用1.術前篩查;2.因子缺乏的篩選實驗,Ⅱ,Ⅴ,Ⅶ,Ⅹ;先天性缺乏;

獲得性缺乏:新生兒溶血,腸道重吸收瘴礙,

嚴重肝病,DIC等。3.口服抗凝劑的監測

臨床意義1.PT延長:(1)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和纖維蛋白缺乏癥;(2)獲得性見于DIC,維生素K缺乏癥,肝臟疾病,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如:肝素,抗Ⅱ,Ⅴ,Ⅶ,Ⅹ的抗體。

2.PT縮短:Ⅴ因子增多癥,口服避孕藥,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等.3.口服抗凝劑的監測:

口服抗凝劑可以降低Ⅱ,Ⅶ,Ⅸ,Ⅹ,蛋白C,蛋白S的水平.

主要用于:

疾病INR1.預防高危手術后的靜脈血栓2.0-3.02.治療靜脈血栓和肺靜脈栓塞2.0-3.03.防止全身的栓塞2.5-3.54.心瓣膜疾病,急性心梗,心房/心室纖顫2.5-3.55.機械性瓣膜修復術2.5-3.5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APTT)臨床應用:報告單位:秒1.術前篩查;2.因子缺乏的篩選:

先天性缺乏:Ⅷ,Ⅸ,Ⅺ,Ⅻ.

獲得性缺乏:肝病,DIC等.3.肝素治療和預防血栓栓塞:肝素治療的監測4.狼瘡抗凝物的診斷:

臨床表現:死胎,流產,動靜脈血栓.

自身免疫檢查: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

難以解釋的篩選實驗異常.APTT試驗腦磷脂+CaCl2XIXIaXa凝血酶原(II因子)凝血酶(活化的II因子)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凝塊內源性凝血途徑IXIXa

XVIIIaXIIXIIa測定時間(秒)VaVIIIa

臨床意義

1.APTT延長:(1)因子Ⅷ,Ⅸ,Ⅺ,Ⅻ血漿水平減低,如血友病A,B;因子Ⅷ減少還見于部分血管性血友病患者.(2)嚴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Ⅹ和纖維蛋白原缺乏,如肝臟疾病,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血癥,腸道滅菌綜合癥,吸收不良綜合癥,口服抗凝劑等.(3)纖溶活性增強,如繼發性,原發性纖溶亢進.(4)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如抗因子Ⅷ或Ⅸ抗體,狼瘡抗凝物等.

2.APTT縮短:(1)高凝狀態,如DIC的高凝期。(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穩定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伴血管病變,肺梗塞,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壓綜合癥,腎病綜合癥等。三.纖維蛋白原測定(Fib)臨床應用:報告單位:g/L1.術前篩查;2.纖維蛋白原數量缺乏(先天性或獲得性);3.纖維蛋白原質量缺陷(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

臨床意義1.Fib水平增高:炎癥綜合癥,糖尿病和糖尿病酸中毒,動脈粥樣硬化,急性傳染病,急性腎炎和尿毒癥,放射治療后,休克,外科大手術后,妊娠中、晚期和妊高癥,輕型肝炎,惡性腫瘤等。

高纖維蛋白血癥是誘發腦卒中和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2.Fib水平降低:(1)先天性無,低纖維蛋白血癥;(2)獲得性:肝病,腹水,DIC等.3.異常Fib血癥.四.凝血酶時間測定(TT)臨床意義:

報告單位:秒TT延長:(1)肝素增多或類肝素抗凝物存在,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病,肝病等;(2)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

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何時做篩查項目:常規四項所有手術前的病人,包括五官科小手術、口腔科等;內科系統的介入,穿刺等。二、血栓性疾病的實驗室檢測

血栓形成是指人體血循環中的有形成分在血管內形成異常的血凝塊。血栓形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涉及面廣,包括血細胞、凝血因子、血管壁的因素、血細胞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等。臨床上根據血栓在人體內的解剖部位,將血栓分為靜脈血栓、動脈血栓、微血栓和混合血栓。

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癥(PTE)。DVT約占VTE的2/3,發生于腘靜脈以上部位的DVT是肺栓塞栓子的重要來源。PTE約占VTE的1/3。

DVT與PTE同一疾病在不同階段、不同部位的表現靜脈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

(VTE)DVT發病率

美國每年有超過90萬人患深靜脈血栓性疾病,尸檢中發現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者占72%。來自六個歐洲國家的數字顯示,靜脈栓塞性事件所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了艾滋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和交通意外所導致的死亡人數的總和。

國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也逐年增多,靜脈疾病發病率高于動脈疾病10倍,而以下肢靜脈疾病最多見。醫療背景:據美國胸科醫師協會報道,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總發生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為42~57%;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為41~85%;髖部骨折手術為46~60%;肺栓塞總發生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為0.9~28.0%;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為1.5~10.0%;髖部骨折手術為3.0~11.0%。

內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與危險因素

綜合醫院死于PTE的患者僅25%有近期手術史,其他均為因內科疾病而制動的患者。三項大規模臨床研究資料分別顯示:內科住院病人如不采用血栓預防措施,VTE的患病率可達14.9%、4.96%、10.5%。25內科住院患者發生VTE的危險因素

內科住院患者發生VTE的危險因素包括三方面:1、導致急性入院的短期因素,如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腦卒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感染性疾病、AMI及其他導致活動受限≥3d的情況等;2、基礎及慢性疾病,如VTE病史、靜脈曲張、慢性心力衰竭、惡性腫瘤、偏癱、高齡(年齡≥75歲)、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肥胖、膠原血管病及易栓癥等;3、能增加VTE患病危險的治療措施,如機械通氣、中心靜脈置管、抗腫瘤治療、永久性起搏器置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等。合并兩項以上危險因素的患者發生VTE的風險更高。26ICU患者的血栓

由于存在長期臥床、制動、血管損傷和(或)血液高凝狀態等因素,ICU患者是發生DVT的高危人群。因病情、血栓預防方法和檢查手段的不同,DVT在ICU患者中的發生率差異很大(5%一90%)。有研究顯示,膿毒癥患者早期(6d)為DVT的高發期,盡管接受了抗凝藥物預防,DVT的發生率仍可達5%左右;由于ICU患者的DVT多是無癥狀,故實際發生率可能更高。在ICU中即使進行預防,DVT仍有較高的發生率。產科的血栓風險28

靜脈血栓形成(VTE)是導致孕產婦發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妊娠期VTE的發生率為0.5-3/1000次妊娠,早、中、晚期及產后其發生率無明顯差異。妊娠期VTE的發生有若干的高危因素,一旦發生VTE,必須盡快進行治療,從而降低與之相關的肺栓塞病死率以及深靜脈血栓DVT的擴展、栓塞后腿部綜合征的發生率。

在既往有VTE病史的婦女,其VTE復發率可高達12%。預防性治療比VTE發生后再進行治療更能降低該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高危因素

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發生有一系列高危因素。沒有妊娠合并癥的婦女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高危因素詳見表1表1與妊娠相關的高危因素

高凝狀態

血液停滯

內皮損傷

凝血因子II、V、VII、VIII、IX、X、XII及纖維蛋白原增加

靜脈擴張增加,靜脈張力降低

剖宮產或陰道分娩時造成血管內皮損傷

血小板聚集增加

晚孕期下肢肢端靜脈血流減少50%

血漿蛋白S,組織型纖溶酶原,XII、XIII因子減少

增大的子宮影響靜脈回流

對活化的血漿蛋白C抵抗增加

抗凝血酶正常或降低

肺栓塞的死亡率

美國每年大約63萬例肺栓塞患者中,11%在1h內死亡,其余89%患者有機會得到治療,但能被正確診斷及治療者只有29%,而得到合理治療者病死率只有8%,未能被正確診斷的患者病死率為30%。肺栓塞的誤診率和漏診率

即使在現代先進診斷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肺栓塞的漏診率仍高達70%以上,生前確診者只有20%~30%。北京阜外醫院資料表明其誤診率為79%。國外尸檢肺栓塞的漏診率為67%,誤診率為63%,診斷正確率僅為33%。肺栓塞若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存活率可達92%。觀念發現DVT一定要警惕PTE出現PTE癥狀要找DVTDVT50%要形成PTE;確診PTE可找到80%-90%DVT靜脈血栓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

—國內外共同面對的實際情況高發病率(住院病人20%-50%,手術科室↑)高病死率高致殘率多發而少見(臨床能確診的近端DVT僅占1/3)—根源:高漏診率、高誤診率后果嚴重(VTE可導致術后病死率增加2倍)

—及時準確診斷、規范治療至關重要血栓性疾病的實驗室檢測血栓形成的誘發指標抗凝血酶缺乏癥一、什么是抗凝血酶?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曾稱為抗凝血酶Ⅲ和肝素輔因子Ⅰ,是一種單鏈糖蛋白,屬于α2球蛋白,其生理半衰期為17.5~26.5小時,它是血漿中重要的生理性抗凝因子,可以中和凝血途徑中的絲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凝血因子Ⅸa、Ⅹa、Ⅺa、Ⅻa等。AT是凝血酶的主要抑制物,能中和血漿中2/3的凝血酶。AT與肝素的結合,是AT抗凝功能中的重要一環,在肝素存在下,AT的抗凝作用可以增加數千倍。AT滅活絲氨酸蛋白酶活性的速度依賴于肝素,但滅活絲氨酸蛋白酶的量取決于AT的活性。抗凝血酶和肝素Antithrombin&Heparin去除凝血酶抗凝血酶去除Ⅻa,Ⅺa,Ⅹa,Ⅸa抗凝血酶肝素X1000二、AT的主要功能1、抑制多種絲氨酸蛋白酶,如因子IXa、Xa、XIa,阻止Ⅶa同TF結合;抗凝2、調節蛋白C(PC)受體活性;抗凝3、與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的表面受體結合,抑制炎癥反應;三、AT水平下降的原因(1)器官衰竭時AT合成降低

由于肝臟是合成AT的主要器官,因此在肝硬化、重癥肝炎、肝癌晚期、急性肝功能衰竭、早產兒等,由于合成減少,AT活性與水平減低,且常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可伴發血栓形成。(2)血漿AT丟失

腎病綜合征時,由于AT的分子量較小,易從尿液中隨蛋白流失,腎病綜合征患者尿蛋白排出量越大,血漿中AT越低。故常可導致腎靜脈和深靜脈血栓形成。此外,高血壓所致慢性腎功能衰竭、燒傷和多發性創傷失血等原因也會造成AT的大量丟失,進而導致高凝狀態或血栓形成。(3)AT消耗增加導致活性降低

見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凝血系統活化,消耗AT,增加血栓風險和加重血栓性疾病的程度。如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管疾病、顱內靜脈竇及腦靜脈血栓形成、DIC、外科手術后、口服避孕藥、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梗死、妊高征時,AT活性顯著降低,其降低程度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4)敗血癥與AT

AT活性處于低水平與敗血癥所致DIC患者的死亡風險密切相關。許多研究顯示,AT活性越低,患者死亡率越高,阻止患者AT水平的持續下降,能夠降低嚴重敗血癥和敗血癥休克患者的死亡率。(5)肝素抵抗肝素是AT的輔因子,兩者結合后,AT的生物效應(滅活凝血酶的速率)

可提高1000~2000倍,最終抑制絲氨酸蛋白酶的效應還是取決于AT的活性。有研究報道,當AT的活性為70%時,肝素的作用約降低65%;當AT的活性為50%時,肝素的作用只有原來的1/5。說明當體內AT活性降低時,單純應用肝素治療,其療效受到明顯影響。檢測發現AT活性低于50%,肝素效應與預期不符時,應考慮補充AT。四、實驗室檢測

抗凝血酶活性(AT%)檢測。正常值:80-130%血栓形成后的檢測指標D-二聚體和FDP的臨床應用定義:

纖維蛋白溶解酶水解交聯纖維蛋白后產生的交聯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FibrinogenMW340,000FibrinogentoFibrinFpAFpBDDEAPolarAppendagesAPolarAppendagesDDEFibrinMonomersMW330,000FpAFpBThrombinDDEDDEDEDDEEDFibrinPolymerCross-LinkedStableFibrinFXIIIaCa++DDEDDEDEDDEED纖維蛋白降解產物DEDDEEDDEDDDACBAYX臨床應用臨床應用:D-Dimer對于下屬三類血栓性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1、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DIC)2、動脈血栓形成心梗腦栓塞3、靜脈血栓形成(VTE)深靜脈栓塞(DVT)肺栓塞(PE)

肺栓塞D-D檢測的臨床應用原則

1、用于排除DVT,而不是診斷DVT2、用于排除PTE,而不是診斷PTE3、在可疑VTE患者中的其它應用(1)在無癥狀的高危患者中篩選DVT/PTE

(2)診斷復發VTE4、在DIC診斷中的意義

5、溶血栓治療的監測

(1)深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用臨床癥狀來診斷DVT和PE是不準確和不敏感的。檢測DD濃度可在無癥狀的高危患者中對DVT進行早期篩選,有利于血栓的預防。對臨床疑診為靜脈血栓栓塞(VTE)的患者,當血漿DD濃度低于臨界值(230ng/ml)時,其陰性預測值為100%,可以作為排出VTE診斷的篩選試驗。D-DimerCut-offdefinitionCutoffaspecificitysensitivity一個陽性的D二聚體患者不能被診斷為DVT或PE,但一個陰性的D二聚體卻可以排除靜脈血栓的診斷。這些結論已被研究DVT和PE大量的臨床實驗結果所證實。陽性的DD患者需要進行DD的動態監測,并聯合影像學檢查和綜合臨床情況進行最后確診。D-二聚體用于老年人肺栓塞的篩查和診斷

急性肺栓塞的發病率與年齡相關,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有研究結果提示70~89歲之間的老年人急性肺栓塞的發生率比50~59歲的中年人群增加了3.7倍,其發生率比70歲以下的發生率總和還高。老年人發生肺栓塞的危險因素主要為臥床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目前研究發現D-二聚體質量濃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當年齡超過80歲時體內D-二聚體質量濃度小于230ng/ml的比率只有5%,由于生理現象造成了D-二聚體臨界濃度的增加。63因此,D-二聚體質量濃度臨界值需要做適當的調整才能適合于老年人群的篩查。最近有研究提出依年齡調整D-二聚體質量濃度臨界值的方法。Douma等對年齡大于50歲臨床懷疑肺栓塞的患者進行依年齡調整D-二聚體臨界值濃度的研究。研究共分三階段來驗證依年齡來調整D-二聚體臨界值的證據力,并選用VIDASD-二聚體檢測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選用VIDASD-二聚體檢測方法,利用年齡乘以10作為D-二聚體臨界濃度,可以大幅改善臨床成本效率和特異度。64(2)動脈血栓形成D-Dimer水平升高常見于以下情況:心肌梗死中風不穩定心絞痛D-Dimer也可作為動脈血栓的危險預報D-dimer與急性冠脈綜合征2009年OrakM等對241例突發胸痛急診就診的患者進行了D-二聚體的檢測,發現D-二聚體用于診斷ACS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3.7%和95.4%(3)手術、創傷后血栓檢測

手術對組織、血管壁的損傷激活凝血系統;麻醉、體外循環等造成血流緩慢以及輸血等引起血液粘度增高,均是手術誘發血栓的參與因素。不同種類手術時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為:腹部14%一19%,胸部26%-65%,婦產科14%-19%,前列腺24%-51%,髓關節置換術為50%-70%;脊髓損傷引起癱瘓者為75%-80%,心瓣膜1.5%--2.5%。風險級別一般外科(含胸外科)、泌尿外科產科領域整形外科低風險60歲以下的非大手術40歲以下的大手術正常分娩上肢手術中風險60歲以上或存在危險因子的非大手術40以上或存在危險因子的大手術剖腹產手術(高危除外)脊椎手術骨盆?下肢手術(THR,TKR,股關節骨折手術除外)高風險40歲以上的癌癥大手術高齡肥胖孕婦的剖腹產手術、(有靜脈血栓栓塞癥史或有血栓性因素的)產道分娩THRTKR股關節骨折手術最高風險(有靜脈血栓栓塞癥史或有血栓性因素的)大手術(有靜脈血栓栓塞癥史或有血栓性因素的)剖腹產手術接受「高」風險手術的患者,有靜脈血栓栓塞史、存在血栓性因素的情況根據肺血栓塞栓癥/深部靜脈血栓癥(靜脈血栓塞栓癥)預防指南除此之外,婦科手術、腦神經外科手術、重度外傷、脊椎損傷、燒傷、內科領域也有風險級別的設定。各領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4)腫瘤

癌癥患者發生VTE的風險較非癌癥患者至少增加6倍,并導致其生存率顯著下降。VTE是腫瘤患者繼腫瘤以外的第二位主要死亡原因。

據統計惡性腫瘤患者中血栓發生率約10-30%,其中以腺癌并發血栓的發生率最高,其中包括胰腺癌、支氣管與肺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結腸癌、腎癌、膀胱癌、惡性組織細胞瘤。癌癥患者術后血栓(特別是下肢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發生率可高達50%,其中90%患者D—二聚體水平升高。腫瘤細胞內容物中有一種高糖物質,結構類似組織因子,在代謝過程中可以顯著激活凝血系統,導致血栓形成,使D-二聚體水平顯著增高,一般情況下,惡性腫瘤時D-二聚體的水平顯著高于良性腫瘤,而形成的血栓多為靜脈血栓,少數為DIC。70腫瘤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的發病率及生存率

腫瘤是誘發DVT的常見的誘因。White等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靜脈血栓栓塞患者中20%是潛在的腫瘤患者,而在易栓高危腫瘤患者中大約26%有原發的靜脈血栓栓塞,這個數據顯示腫瘤人群發生VTE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5.1倍,而進展期腫瘤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增加了7倍;接受化療的患者風險增加了6倍,特別是某些特殊的化學治療藥物(例如沙立度胺)的應用增加腫瘤患者VTE的發病率。71與治療相關危險因素

外科手術可以增加癌癥病人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發生率。手術可使血管損傷致血管內皮細胞破壞,TF暴露,最終導致細胞因子釋放,從而使凝血過程激活。White等研究表明腫瘤患者行大手術治療后靜脈血栓栓塞發生率是非腫瘤患者的2-4倍。72(5)、在DIC診斷中的意義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是由于多種致病因素,導致全身微小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血液凝固亢進,循環血液在全身微小血管內廣泛性凝固,形成以血小板和纖維蛋白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在此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通過內、外激活途徑激活了纖溶系統。因此,DIC不是一個單獨的疾病,而是一種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和嚴重的獲得性臨床血栓-出血綜合征,大多數DIC起病急驟、病情復雜、發展迅猛、診斷困難、預后兇險,若不及早診斷和有效治療,常危及患者生命。73DIC實驗室檢查項目的總結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王鴻利1.

Plt、FDP、DD和AT應作為診斷DIC基本實驗2.FDP和DD是快速診斷DIC特異指標3.

AT降低對判斷DIC嚴重程度和預后十分有用4.分子標志物檢測對診斷非顯性DIC具有重要價值(6)、溶血栓藥物治療的監測在溶栓藥物(SK、UK、rt-PA等)的作用下,血管內的栓子被迅速溶解,血漿中D-二聚體和FDP明顯增高,一般可持續7天。在治療過程中,如果溶血栓藥物用量不足,血栓未能完全溶解,D-二聚體和FDP在達峰后會維持在較高水平;而溶血栓藥物用量過大,會增加出血的危險,有統計溶血栓治療出血的發生率高達5%~30%。有人建議維持FDP在300~400μg/L,Fg在1.2~1.5g/L、TT在正常對照的1.5~2.5倍為最佳安全、有效指標。因此,對血栓性疾病患者,應制定嚴密的用藥方案,對血漿凝血活性和纖溶活性實時監測,把握好溶血栓藥物的劑量。由此可見,在溶血栓過程中于用藥前、中、后動態檢測D-二聚體和FDP濃度變化對監測溶栓藥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具有較大的臨床價值。7576

在溶栓治療中,D-二聚體含量變化一般有以下特點:1、溶栓后D-二聚體含量在短期內明顯上升,而后逐漸下降,提示治療有效;2、溶栓后D-二聚體含量持續升高或下降緩慢,提示溶栓藥物用量不足;3、溶栓治療應持續到D-二聚體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圍。恢復正常的D-二聚體是停止溶栓的指征。77

不同疾病的溶栓治療,D-二聚體峰值變化的時間有所不同。

▲在急性心梗、腦梗溶栓后1~6hD-二聚體達到峰值,24h降至溶栓治療前水平;

▲在DVT溶栓治療時,D-二聚體峰值常出現在24h或以后。

▲慢性期DVT患者,溶栓前D-二聚體含量高于正常,而溶栓后D-二聚體含量不升高,或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圍,說明此時僅有少量新鮮血栓形成,大部分為機化的陳舊血栓,溶栓常不能收到滿意效果。

78D-二聚體用于溶栓療效監測明顯升高(與治療前比較有數倍變化)出現山峰狀改變說明溶栓藥物達到療效從峰值下降后可以逐漸停藥升高后維持一個平臺期,則提示用藥不足用藥起效用藥不足(7)正常妊娠婦女血漿D-二聚體水平的變化規律

育齡婦女中,妊娠婦女較非妊娠婦女VTE的發生率約高5倍,靜脈血瘀滯、高凝狀態、血管壁損傷等與血栓形成有關的病理因素在妊娠期各個階段均可能存在,其中以靜脈血瘀滯的加重為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妊娠期的生理改變可導致靜脈內血容量增加,同時靜脈血管也擴張,這種變化是由孕酮和雌激素介導的,在妊娠3個月后這種變化更為明顯。79

此外,妊娠子宮壓迫盆腔靜脈,導致靜脈血流不暢,也使下肢靜脈系統易發生血栓,另外,妊娠婦女的凝血因子增加和(或)蛋白S水平下降,可引起功能性活化蛋白C抵抗。分娩可導致盆腔血管損傷,尤其在陰道手術產和剖宮產時明顯,孕婦年齡>35歲時,肺栓塞的發生率將增加1倍,孕婦年齡>40歲時,肺栓塞的死亡率比20--25歲者約高100倍,手術分娩時,肺栓塞的危險性增加2~8倍,而產后DVT最多見于急診剖宮產術后。80懷孕罹患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病率孕婦罹患靜脈血栓栓塞癥在美國發生率為1.72‰,而每10萬人有1.1死于靜脈血栓栓塞癥急性肺栓塞是英國孕婦死亡率第一名的急癥正常的D-二聚體濃度在孕婦體內濃度隨著妊娠期增加而增加,生產后迅速下降直到產后4到6周后恢復正常

近10余年來,國內外多家醫院對妊娠期婦女在不同的妊娠階段的血漿D-二聚體水平進行動態觀察,試圖找出適合于在懷孕期間用于排除靜脈血栓的D-二聚體CUTOFF值,其結果大同小異,均顯示隨著妊娠期延長,D-二聚體水平逐漸升高,在懷孕的早、中、晚及產后1周、3周、5周各不相同,但規律一致。82孕婦罹患靜脈血栓栓塞癥D-二聚體與懷孕罹患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論文發表評價D-Dimer試驗用于臨床有三個方面:1)病理上顯著的血栓常常含有交聯的纖維蛋白,2)纖維蛋白出現激活纖溶系統,3)增高的DD表明:血栓事件發生和血栓正在溶解。DD升高不能“一定”診斷為血栓。而DD不升高可以“除外”血栓。84小結851、高靈敏度檢測D-二聚體是發展趨勢(轉變臨床思維和觀念)2、門急診病人主要用于排除,住院病人主要用于動態監測3、D-二聚體升高是繼發性纖溶亢進的標志,但不是血栓形成的標志4、D-二聚體與FDP同時檢測可提高診斷效率5、手術前D-二聚體高不是手術禁忌指標,應綜合分析。抗凝治療的臨床監測

12/01/2024肝素治療過程中的監測指標87監測的目的:1、調整劑量2、副作用(出血,血栓)88臨床肝素應用實驗室監測的組合拳1、抗凝血酶(AT)2、Anti-Xa活性檢測3、HIT-Ab(PF4-H)

Anti-Xa活性檢測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本試驗簡便、敏感、快速和實用,是監測肝素的首選指標APTT較正常對照組延長1.5~2.5倍可取得最佳抗凝效果而出血風險最小(國人適宜用到1.5~2.0倍)APTT達到正常對照的1.5倍時稱為肝素起效閾值APTT–優點1、

價格便宜,快速,使用簡單2、

用于UFH–缺點1、APTT是常規過篩檢測,所以是非特異性的,如對LA,增高的FVIII,纖維蛋白原,因子抑制物敏感2、不同廠家的APTT對肝素有不同的反應率3、需要建立和抗Xa的對應關系來建立治療范圍4、只適用于普通肝素,不適用于低分子肝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