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 高一(上)期末化學試卷 含答案解析版_第1頁
高中化學 高一(上)期末化學試卷 含答案解析版_第2頁
高中化學 高一(上)期末化學試卷 含答案解析版_第3頁
高中化學 高一(上)期末化學試卷 含答案解析版_第4頁
高中化學 高一(上)期末化學試卷 含答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上)期末化學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5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3分)下列氣體可以形成酸雨的是()

A.CH4B.H2C.S02D.CO2

2.(3分)下列物質中含有C「的是()

A.液氯B.氯酸鉀C.氯化氫氣體D.氯水

3.(3分)下列關于氧化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屬氧化物

B.非金屬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堿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屬氧化物

D.金屬氧化物肯定是堿性氧化物

4.(3分)在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硅一直扮演著主角.下面幾種物質中含有硅單質的是()

B.光導纖維

D.水晶

5.(3分)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單質所含的原子數相等

B.2g氫氣所含原子數為NA

C.在常溫常壓下,11.2LN?所含原子數為NA

D.17gNH3所含電子數為IONA

6.(3分)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均能產生氧氣,其中最適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的是(

A.HNChB.H2O2C.KClOjD.Na2O2

7.(3分)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中,可行的是()

A.加稀鹽酸后過濾,除去混在銅粉中的少量鎂粉和鋁粉

B.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說明氣體中一定含二氧化碳

C.用溶解、過濾的方法分離KNC>3和NaCl固體的混合物

D.將氧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以除去其中的氫氣

8.(3分)下列關于濃硝酸和濃硫酸說法正確的是()

A.濃硝酸和濃硫酸在空氣中久置,質量都會增加

B.工業生產中,運輸濃硝酸和濃硫酸都常用銅罐車

C.濃硝酸常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

D.濃硫酸可用干燥氨氣、氫氣等氣體

9.(3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SO?能使高銹酸鉀溶液褪色,說明SCh有漂白性

B.水玻璃中通C02可得到膠狀沉淀,說明碳酸酸性比硅酸強

C.C12和S02都有較好的漂白作用,所以C12和S02混合后可用于漂白紙漿

D.某溶液中加入BaCb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證明溶液中肯定含

有SCV-

10.(3分)下列裝置能達到對應實驗目的是()

11.(3分)下列離子在水溶液中,無色且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K+、NCh、ClB.Ba2\K\Cl\OH

+

C.H+、Mg2+、HCO3\SO?'D.Na+、K>MnO4>NO3

12.(3分)證明某溶液只含有Fe?+而不含Fe3+的最佳實驗方法是()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顯紅色

B.先滴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滴加氯水后顯紅色

C.滴加NaOH溶液,先產生白色沉淀,后變灰綠,最后顯紅褐色

D.只需滴加KSCN溶液

13.(3分)如圖的裝置中,干燥燒瓶中盛有某種氣體,燒杯和滴管內盛放某種溶液.擠壓

膠管的膠頭,下列與實驗事實不相符的是()

A.NH3(氏0含石蕊)藍色噴泉B.HC1(出0含石蕊)紅色噴泉

C.Cl2(飽和食鹽水)無色噴泉D.CO2(NaOH溶液)無色噴泉

14.(3分)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氯氣與水的反應:Cl2+H2O=Cr+ClO+2H

2+2

B.Ba(OH)2溶液與稀H2so4反應:Ba+SO4=BaSO41

2+2

C.足量NaHCCh溶液中加少量澄清石灰水:Ca+2OH+2HCO3=CaCO31+2H2O+CO3

D.金屬鋁溶于氫氧化鈉溶液:A1+20H=A102+H2f

15.(3分)硫酸亞鐵加熱發生如下反應:2FeSO4=Fe2O3+SO2T+SO3T,如果把產生的氣體通

入BaCL溶液中,其結果是()

A.有BaSCh沉淀,S02從溶液中逸出

B.有BaSCU沉淀,S03從溶液中逸出

C.S02和SCh全部吸收,有BaSCU沉淀產生

D.產生BaSO4和BaSCh的混合沉淀

16.(3分)某同學探究氮氧化物的性質,將一定量的NO?通入到足量的碳酸氫鈉溶液,并

將生成的氣體全部通過足量過氧化鈉,充分反應后,所得氣體為()

A.N02B.NO2和CO2C.NO2和O2D.NO和N02

17.(3分)將1.92g銅粉與一定量濃硝酸反應,當銅粉完全作用時收集到氣體1.12L(標準

狀況),則所消耗硝酸物質的量是()

A.0.12molB.O.llmolC.0.09molD.0.08mol

18.(3分)向含有Fe2+、「、Br的溶液中通入適量氯氣,溶液中各種離子的物質的量變化

如下圖所示.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原混合溶液中n(FeBn)=4mol

C.當通入Cl22moi時,溶液中發生的離子反應可表示為:2Fe2++2「+2C12=2Fe3++L+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二、填空題(本大題包含6個小題,共66分)

19.(6分)有以下6種物質,結合相關問題填空:①A1②FeC13溶液③SO2④堿石灰⑤氨氣

@NaOH固體

上述物質中,屬于電解質的是;屬于非電解質,但在一定條件下,能導電的

是;可用作干燥劑的是.

20.(12分)請利用氧化還原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銅和足量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反應中,稀硝酸的作用是,當

有1.2mol電子發生轉移時,生成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L.當有Imol氣體(標準

狀況)生成,則被還原的HN03的物質的量是mol.

(2)在一定條件下,RCh-和氯氣發反應:RO3n+C12+2OH=RO42-+2Cr+H2O由以上反應

可知,在反應過程中R03『被(填"氧化”或“還原”),R031中元素R的化合價

是.

21.(14分)某同學利用下圖裝置,研究氯氣的性質.請據圖回答:

(1)該同學制取氯氣的反應原理是:(寫離子方程式).

(2)實驗過程中①處觀察到的現象是;②處現象說明氯氣具有的性質是,

③處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該實驗操作的不足之處是.工業上將氯氣通入消石灰【Ca(OH)2]中,反應

所得主要物質可制得,它是常用的消毒劑.在某溫度下,將CL通入NaOH溶液中,

反應得到含有NaClO與NaCICh物質的量之比為1:1的混合液,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是.

22.(12分)某課外小組研究鋁土礦中AhCh的含量.查閱資料得知,鋁土礦的主要成分是

A12O3,雜質是FezCh、SiO2.從鋁土礦中提取AI2O3的過程如下:

(1)第①步涉及的分離實驗方法是(填操作名稱).加入足量燒堿溶液后,發生的

離子方程式是:.

(2)第①步所得固體B的成分是(填化學式).

(3)第③步操作要得到氫氧化鋁沉淀,應加入足量(填試劑名稱).

(4)將實驗過程中所得固體精確稱量,課外小組發現所得氫氧化鋁固體的質量與原鋁土礦

質量相等,則該鋁土礦中AI2O3的質量分數是.(保留一位小數)

23.(16分)A、B、C是中學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1(部分

反應條件及產物略去).

(1)若A是一種黃色單質固體,則B-C的化學方程式為

(2)若A是一種活潑金屬,C是淡黃色固體,則C的名稱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該物質與水的反應,將C長期露置于空氣中,最后將變成物質D,D的化學式

為.現在有D和NaHCCh的固體混合物10g,加熱至質量不再改變,剩余固體質量

為9.38g,D的質量分數為.

(3)若C是紅棕色氣體.圖2是實驗室制取A氣體的裝置:

①寫出實驗室制取A的化學方程式.

②上圖中干燥管內可能盛放的物質是.

a.濃硫酸b.生石灰c.堿石灰d.熟石灰

③為了檢驗氨氣是否集滿,可將,則證明已收集滿.

2+

24.(6分)向含Fe(NO3)3、Cu(NO3)2、HNO3的稀溶液中逐漸加入鐵粉,c(Fe)的

變化如圖所示.(忽略溶液體積變化)

(1)加入Imol鐵粉時,所得溶液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學式).

(2)實驗中可產生標準狀態下的氣體體積為L.

(3)原溶液Fe(NO3)3的濃度為.

2

tc(Fc-)/mol/L

4

3

2

0123456n(Fe)/mol

高一(上)期末化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5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3分)下列氣體可以形成酸雨的是()

A.CH4B.H2C.S02D.C02

【分析】二氧化硫隨雨水生成亞硫酸,再被氧化為硫酸,使雨水的pH小于5.6,形成酸雨,

以此來解答.

【解答】解:A.甲烷可造成溫室效應,與酸雨無關,故A不選;

B.氫氣為清潔能源,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故B不選;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故C選;

D.二氧化碳能導致溫室效應,故D不選;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明確氣體的性質及對環境的影響即可解答,題目

難度不大.

2.(3分)下列物質中含有C「的是()

A.液氯B.氯酸鉀C.氯化氫氣體D.氯水

【分析】A.液氯的成分是氯氣分子,沒有氯離子;

B.氯酸鉀中含有氯酸根,不是氯離子;

C.氯化氫是由分子構成的,沒有氯離子;

D.氯水中氯氣與水反應生成HC1,HCI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氯離子;

【解答】解:A.液氯的成分是氯氣分子,沒有氯離子,故液氯中不存在氯離子,故A錯誤;

B.氯酸鉀能電離出鉀離子和氯酸根離子,不存在氯離子,故B錯誤;

C.氯化氫由氯化氫分子構成,不含氯離子,故C錯誤;

D.氯水中氯氣與水反應H2O+C120HC1+HC1O生成HCI,HC1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氯離子,

所以氯水中含有氯離子,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質的粒子構成,離子化合物是由離子構成,要注意共價化合物有的在

溶液中也能電離出離子,題目難度不大.氯酸根離子原子團看作一個離子整體是解答易錯點.

3.(3分)下列關于氧化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屬氧化物

B.非金屬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堿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屬氧化物

D.金屬氧化物肯定是堿性氧化物

【分析】A、能和堿反應生成只鹽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B、非金屬氧化物可能是不成鹽氧化物;

C、能和酸反應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是堿性氧化物.

D、金屬氧化物不一定都是堿性氧化物.

【解答】解:A、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屬氧化物,如:MmCh是酸性氧化物,故A錯誤;

B、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鹽氧化物,如CO屬于非金屬氧化物但

不屬于酸性氧化物,故B錯誤;

C、堿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屬氧化物,故C正確:

D、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MmCh是酸性氧化物,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聯系,難度不大,但概念間的聯系是學習的難點,屬

于易錯題.

4.(3分)在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硅一直扮演著主角.下面幾種物質中含有硅單質的是()

瑪瑙B.

光導纖維C.</

太陽能電池板D.

水晶

【分析】瑪瑙、光導纖維以及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成分是硅單

質.

【解答】解:A.瑪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錯誤;

B.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B錯誤;

C.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成分是硅單質,故C正確;

D.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硅及二氧化硅的用途,題目較為簡單,注意積累常見物質的組成和用途.

5.(3分)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單質所含的原子數相等

B.2g氫氣所含原子數為NA

C.在常溫常壓下,1L2LN2所含原子數為NA

D.17gNH3所含電子數為IONA

【分析】A、氣體單質的構成不同,則原子數不同;

B、利用n=旦及氫氣的構成來分析原子數;

M

C、不是在標準狀況下;

D、利用戶皿及氨氣的電子數來分析.

M

【解答】解:A、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具有相同的分子數,但分子中的原子

數可能不同,如氧氣、臭氧等,故A錯誤;

B、氫氣的物質的量為———=lmoL則原子數為lmolx2xNA=2NA,故B錯誤;

2g/mol

C、在常溫常壓下,Vn#22.4L/moL則Vm未知,無法計算,故C錯誤;

D、氨氣的物質的量為一及一=lmoL電子數為Imolx(7+1x3)xNA=10NA,故D正確;

17g/inol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阿伏伽德羅常數的計算,明確分子的構成、標準狀況下氣體的摩爾體積、

質量與物質的量的關系是解答的關鍵.

6.(3分)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均能產生氧氣,其中最適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的是()

A.HNChB.H2O2C.KC1O3D.Na2O2

【分析】根據物質與人類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反應能否生成氧氣及物質為固體時容易攜帶等

優點來分析.

【解答】解:A、硝酸見光能分解生成氧氣,但同時生成二氧化氮有害氣體,且硝酸不容易

攜帶,故A錯誤;

B、過氧化氫能分解生成氧氣,一般需要催化劑來加快反應速率,且過氧化氫為液體,不方

便攜帶,故B錯誤;

C、氯酸鉀能分解生成氧氣,但需要加熱、需要催化劑,不適合呼吸面具中使用,故C錯誤;

D、因過氧化鈉為固體,攜帶方便,且能與人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不需要催

化劑、不需要加熱,最適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劑,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性質,明確物質在什么條件下能反應生成氧氣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并注意利用物質的狀態來解答.

7.(3分)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中,可行的是()

A.加稀鹽酸后過濾,除去混在銅粉中的少量鎂粉和鋁粉

B.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說明氣體中一定含二氧化碳

C.用溶解、過濾的方法分離KNO3和NaCl固體的混合物

D.將氧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以除去其中的氫氣

【分析】A.Mg、Al和稀鹽酸反應,而Cu和稀鹽酸不反應;

B.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C.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溶液采用過濾方法;

D.在加熱條件下氧氣和Cu反應,且氫氣和氧氣在混合時加熱易發生爆炸.

【解答】解:A.Mg、Al和稀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性氯化物,而Cu和稀鹽酸不反應,所以可

以用稀鹽酸溶解,然后過濾除去鎂、鋁雜質,故A正確;

B.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所以通入澄清石灰水而變渾濁的

氣體可能是二者其中的一種或二者都有,故B錯誤;

C.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溶液采用過濾方法,氯化鈉和硝酸鉀都屬于可溶性的物質,所以不能

采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可以采用重結晶的方法分離,故C錯誤;

D.在加熱條件下氧氣和Cu反應,氫氣能還原CuO,且氫氣和氧氣在混合時加熱易發生爆

炸,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實驗方案設計評價,明確物質性質是解本題關鍵,知道常見物質的分離

方法、除雜劑的選取等知識點,易錯選項是B,很多同學往往只考慮二氧化碳而導致錯誤.

8.(3分)下列關于濃硝酸和濃硫酸說法正確的是()

A.濃硝酸和濃硫酸在空氣中久置,質量都會增加

B.工業生產中,運輸濃硝酸和濃硫酸都常用銅罐車

C.濃硝酸常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

D.濃硫酸可用干燥氨氣、氫氣等氣體

【分析】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濃硝酸具有揮發性;

B.常溫下,銅和濃硝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C.光照條件下,濃硝酸易分解;

D.堿性氣體不能用酸干燥.

【解答】解: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濃硝酸具有揮發性,所以濃硝酸和濃硫酸在空氣中久

置,濃硫酸質量增加、濃硝酸質量減少,但濃度都降低,故A錯誤;

B.常溫下,銅和濃硝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鋁或鐵和濃硫酸或濃硫酸發生鈍化現象,所以

運輸濃硫酸或濃硝酸用鋁或鐵罐車,故B錯誤;

C.光照條件下,濃硝酸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氣和水,所以要避光保存,保存時要放置

在棕色試劑瓶中,故C正確;

D.堿性氣體不能用酸干燥,所以濃硫酸不能干燥氨氣,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硝酸的性質,明確硝酸具有酸性、揮發性、不穩定性、強氧化性是解本

題關鍵,知道干燥劑的選取標準,題目難度不大.

9.(3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SO?能使高鋸酸鉀溶液褪色,說明SCh有漂白性

B.水玻璃中通C02可得到膠狀沉淀,說明碳酸酸性比硅酸強

C.Cb和S02都有較好的漂白作用,所以C12和S02混合后可用于漂白紙漿

D.某溶液中加入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證明溶液中肯定含

有SCV

【分析】A.二氧化硫和酸性高鋸酸鉀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B.強酸能和弱酸的鹽溶液反應生成弱酸;

C.氯氣和二氧化硫在水溶液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D.能和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的離子有Ag+、SO?.SO32.

【解答】解:A.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酸性高鎰酸鉀有強氧化性,二者能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生成鎰離子、硫酸根離子而使酸性高鎰酸鉀溶液褪色,而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使酸性高

鐳酸鉀溶液褪色,故A錯誤;

B.強酸能和弱酸的鹽溶液反應生成弱酸,水玻璃中通CO?可得到膠狀沉淀硅酸,說明碳酸

酸性比硅酸強,故B正確;

C.CI2+SO2+2H2OH2so4+2HC1,硫酸和鹽酸都沒有漂白性,所以C12和SO2混合后不可用

于漂白紙漿,故C錯誤;

22

D.能和氯化鋼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的離子有Ag+、SO4\SO3,

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質間的反應,明確物質的性質是解本題關鍵,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和

還原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但不能使酸堿指示劑褪色,A、C、D選項都較典型,易錯選項

是D,注意亞硫酸鋼能被稀硝酸氧化生成硫酸專貝,很多同學往往漏掉亞硫酸根離子而導致錯

誤,為易錯點.

10.(3分)下列裝置能達到對應實驗目的是()

分離碘和泥沙

分離水和苯

實驗室制取蒸馀水

【分析】A.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可利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B.分離碘和泥沙可利用加熱法分離,二者混合物不分層;

C.分離水和苯可利用分液法;

D.實驗室制取蒸鐳水,可利用蒸播制備.

【解答】解:A.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可利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圖中氣體的進氣方向不

合理,應短導管進,故A錯誤;

B.分離碘和泥沙可利用加熱法分離,二者混合物不分層,圖中為分液裝置,故B錯誤;

C.分離水和苯可利用分液法,圖中為蒸發裝置,不合理,故C錯誤;

D.實驗室制取蒸儲水,可利用蒸鐳制備,圖中蒸鐳裝置合理,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涉及氣體的收集及混合物分離提純方

法等,選項A為解答的易錯點,把握裝置的作用及物質性質為解答的關鍵,注意方案的評

價性、操作性、可行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11.(3分)下列離子在水溶液中,無色且能大量共存的是()

32

A.Fe\K+、N03\Cl'B.Ba\K\Cl\OH

2

C.H+、Mg2+、HCO3\SO4'D.Na+、K\MnO4\NO3

【分析】有色離子不能存在于無色溶液中,能發生離子反應的離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解答】解:A、三價鐵離子屬于有色離子,在物色溶液黃總不能共存,故A錯誤;

B、不存在有色離子和能發生反應的離子,故B正確;

C、碳酸氫根離子和氫離子會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于一溶液中,故C錯誤;

D、高鎰酸根離子是紫紅色的離子,在無色溶液中不能共存,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離子的共存問題,熟悉離子的性質及離子之間的反應即可解答,難度不大.

12.(3分)證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Fe3+的最佳實驗方法是()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顯紅色

B.先滴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滴加氯水后顯紅色

C.滴加NaOH溶液,先產生白色沉淀,后變灰綠,最后顯紅褐色

D.只需滴加KSCN溶液

【分析】先根據Fe3+的特征反應判斷溶液不含Fe3+;然后加入氧化劑,如果含有Fe?+,Fe2+

被氧化劑氧化成Fe3+溶液變成紅色,以此證明Fe2+的存在.

【解答】解:A:先滴加氯水,氯氣將Fe2+氧化成Fe3+,即使原溶液不含Fe3+,滴加KSCN

溶液后也顯紅色,無法證明原溶液是否含有Fe3+.故A錯.

B:KSCN與Fe3+作用使溶液顯紅色,與Fe?+作用無此現象,先滴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

說明原溶液不含有Fe3+,再滴加氯水后顯紅色,說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有Fe3+,證明原溶液

含有Fe2+.故B對.

C:滴加NaOH溶液,利用先產生白色沉淀,后變灰綠,最后顯紅褐色,灰綠色是氫氧化亞

鐵和氫氧化鐵混合物顏色,影響鐵離子檢驗,故C錯誤;

D:只滴加KSCN溶液,根據溶液是否顯紅色,能檢驗出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無法驗證

Fe2+存在.故D錯.

故選:B.

【點評】滴加氧化劑、KSCN溶液的順序不能顛倒,如果顛倒,無法確定溶原液將中是否含

有Fe3+.

13.(3分)如圖的裝置中,干燥燒瓶中盛有某種氣體,燒杯和滴管內盛放某種溶液.擠壓

膠管的膠頭,下列與實驗事實不相符的是()

A.NH3(H2O含石蕊)藍色噴泉B.HC1(HzO含石蕊)紅色噴泉

C.C12(飽和食鹽水)無色噴泉D.CO2(NaOH溶液)無色噴泉

【分析】A、氨氣極易溶于水,且氨水溶液顯堿性,石蕊遇堿變藍;

B、HC1極易溶于水,且鹽酸溶液顯酸性,石蕊遇酸變紅;

C、飽和食鹽水中氯離子的濃度達到最大程度,抑制了氯氣的溶解,則無法形成噴泉;

D、二氧化碳易與NaOH溶液反應,反應后溶液為無色.

【解答】解:A、因氨氣極易溶于水,則擠壓膠管的膠頭,使燒瓶中的氣壓減小,且小于外

界大氣壓,則形成噴泉,又氨水溶液顯堿性,石蕊遇堿變藍,故形成藍色噴泉,故A與事

實相符;

B、因HC1極易溶于水,則擠壓膠管的膠頭,使燒瓶中的氣壓減小,且小于外界大氣壓,則

形成噴泉,又鹽酸溶液顯酸性,石蕊遇堿變紅,故形成紅色噴泉,故B與事實相符;

C、因飽和食鹽水抑制氯氣的溶解,則擠壓膠管的膠頭,氣壓變化不明顯,則不會形成噴泉,

故C與事實不相符;

D、二氧化碳易與NaOH溶液反應,則擠壓膠管的膠頭,使燒瓶中的氣壓減小,且小于外界

大氣壓,則形成噴泉,又反應后的溶液為無色,故形成無色噴泉,故D與事實相符;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噴泉實驗,學生明確發生噴泉的條件是氣體極易溶于水或氣體與溶液發生

化學反應而使氣體的體積變小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4.(3分)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氯氣與水的反應:Cl2+H20=Cr+C10+2H

2+2

B.Ba(OH)2溶液與稀H2sO4反應:Ba+SO4=BaSO4i

2+2

C.足量NaHCCh溶液中加少量澄清石灰水:Ca+2OH-+2HCO3=CaCO31+2H2O+CO3-

D.金屬鋁溶于氫氧化鈉溶液:A1+2OH=A1O2+H2f

【分析】A.次氯酸為弱電解質,離子方程式中應該保留分子式;

B.該離子方程式漏掉了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的反應;

C.石灰水少量,離子方程式按照氫氧化鈣的組成書寫,反應后鈣離子不足,碳酸根離子有

剩余;

D.根據電荷守恒判斷,該離子方程式電荷不守恒.

【解答】解:A.氯氣與水的反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能拆開,正確的離子方程為:

Cl2+H2o=cr+HC1O+H+,故A錯誤;

B.Ba(OH)2溶液與稀H2s。4反應生成硫酸鋼沉淀和水,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2H++SO&2

2+

+Ba+2OH=BaSO41+2H2O,故B錯誤;

C.足量NaHCCh溶液中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鈣不足,碳酸氫鈉過量,則反應后碳酸

2+2

根離子有剩余,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2OH+2HCO3=CaCO3;+2H2O+CO3',故C正

確;

D.金屬鋁溶于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氫氣,該離子方程式電荷不守恒,正確的

離子方程式為:2H2O+2A1+2OH'=2A1O2+3H2T,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難度中等,注意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原則,

明確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常用方法:檢查反應物、生成物是否正確,檢查各物質拆分是否正

確,如難溶物、弱電解質等需要保留化學式,檢查是否符合守恒關系(如:質量守恒和電荷

守恒等)、檢查是否符合原化學方程式等.

15.(3分)硫酸亞鐵加熱發生如下反應:2FeSO4=Fe2()3+SO2f+SO3T,如果把產生的氣體通

入BaCL溶液中,其結果是()

A.有BaSCh沉淀,SO2從溶液中逸出

B.有BaSCU沉淀,SO3從溶液中逸出

C.SO?和SO3全部吸收,有BaSO4沉淀產生

D.產生BaSO4和BaSOj的混合沉淀

【分析】混合氣體中含有S03,將生成的氣體通入BaC12溶液中發生:SO3+H2O=H2SO4,

H2SO4+BaC12=BaSO4l+2HCl,注意H2so3酸性小于HC1.

【解答】解:混合氣體中含有SO3,將生成的氣體通入BaCL溶液中發生:SO3+H2OH2so4,

則沒有SO3逸出;

H2SO4+BaCl2=BaSO4i+2HCl,則有BaSC>4沉淀生成;

由于H2so3酸性小于HCI和H2so4,則S02不能與BaC12溶液反應而從溶液中逸出,故得不

到BaSCh沉淀.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質,題目難度中等,本題注意S03和S02性質的區別,注

意H2so3酸性小于HC1和H2so4,則不能與BaCh溶液反應,得不到BaSCh沉淀.

16.(3分)某同學探究氮氧化物的性質,將一定量的NCh通入到足量的碳酸氫鈉溶液,并

將生成的氣體全部通過足量過氧化鈉,充分反應后,所得氣體為()

A.N02B.NO2和CO2C.NCh和O2D.NO和NO2

【分析】將一定量的NC>2通入水中,生成硝酸與NO,溶液顯酸性,足量的碳酸氫鈉溶液與

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鈉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和碳酸氫鈉、過氧化鈉都不反應,二氧化碳和過

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氧氣和一氧化氮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所以最終所得氣體為二

氧化氮和氧氣,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將一定量的NCh通入水中,發生:3NO2+H2O=2HNO3+NO,一氧化氮和碳酸

氫鈉不反應,足量的碳酸氫鈉溶液與硝酸反應:HNO3+NaHCO3=NaNO3+H2O+CO2t,此時

氣體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和過氧化鈉不反應,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反應:

2Na2O2+2CCh=2Na2co3+。2,生成的氧氣和一氧化氮反應:2NO+C>2=2NO2,所以最終所得

氣體為二氧化氮和氧氣,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氮的氧化物、碳酸氫鈉的性質,掌握二氧化氮和水的反應是解答關

鍵,題目難度不大.

17.(3分)將1.92g銅粉與一定量濃硝酸反應,當銅粉完全作用時收集到氣體1.12L(標準

狀況),則所消耗硝酸物質的量是()

A.0.12molB.0.11molC.0.09molD.0.08mol

【分析】銅和硝酸反應,隨著濃度的減少,硝酸的還原產物的價態越低,銅和濃硝酸反應生

成NO2,而與稀硝酸反應時則生成NO,故生成的氣體有NO2和NO,根據混合氣體的物質

的量可得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根據生成硝酸銅的物質的量可知表現酸性的硝酸的物質

的量,以此計算反應消耗的硝酸的物質的量;

【解答】解:銅和硝酸反應,隨著濃度的減少,硝酸的還原產物的價態越低,銅和濃硝酸反

應生成NO2,而與稀硝酸反應時則生成NO,故生成的氣體有NO2和NO,

則n(NO2)+n(NO)=_LIZL_=0.05mol,即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0.05mol,

22.4L/mol

n(Cu)=L92g=003moi,則生成n(Cu(NO3)2)=0.03mol,

64g/mol

可知表現酸性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0.03molx2=0.06moL

則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0.05mol+0.06mol=0.11mol.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難度不大,注意濃硝酸和稀硝酸的性質的不同,明確

二氧化氮或一氧化氮和硝酸的關系以及銅與硝酸(表現酸性)的關系式是解本題的關鍵.

18.(3分)向含有Fe2+、「、Br的溶液中通入適量氯氣,溶液中各種離子的物質的量變化

如下圖所示.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原混合溶液中n(FeBr2)=4mol

C.當通入Cl22moi時,溶液中發生的離子反應可表示為:2Fe2++2I+2C12=2Fe3++l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分析】首先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氧化產物的氧化性,還原劑的還原性

>還原產物的還原性,氧化劑先氧化還原性強的離子,再氧化還原性弱的離子,判斷離子的

反應先后順序,然后根據圖象判斷參加反應的各離子的物質的量,以此解答該題.

【解答】解:A.反應2Fe2++Br2=2Fe3++2B/中,還原劑Fe?+的還原性強于還原產物Br,

所以還原性:Fe2+>Br,反應2Fe3++2「=2Fe2++L中,還原劑廠的還原性強于還原產物Fe",

所以還原性:I>Fe2+,所以還原性I>Fe2+>Br"故A正確;

B.通入氯氣后,碘離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亞鐵離子,最后是澳離子,在通入氯氣的量為0?

Imol的過程中,碘離子從最大量降到0,即得到碘離子的物質的量為2mol,通入氯氣的量

為1?3moi的過程中,亞鐵離子從4moi降到0,三價鐵的量逐漸增大,所以含有亞鐵離子

共4m01,在通入氯氣的量為3?6moi的過程中濕離子從6ml降到0,所以溟離子的物質的

量是6mol,即FeBrz的物質的量為3mol,故B錯誤;

C.當通入2moicL時,2moi的1一消耗氯氣Imol,余下的Imol氯氣再與2moiFe?+反應,即

2+3+-

溶液中發生的離子反應可表示為2Fe+2I+2Cl2=2Fe+I2+4Cl,故C正確;

D.由B可知,碘離子的物質的量為2m01,亞鐵離子是4moL濱離子的物質的量是6mol,

n(Fe2+):n(I):n(Br)=2:1:3,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氧化還原反應,明確圖象中發生的反應是解本題關鍵,注意結合離子反

應先后順序解答,注意各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題目難度中等.

二、填空題(本大題包含6個小題,共66分)

19.(6分)有以下6種物質,結合相關問題填空:①A1②FeCb溶液③S02④堿石灰⑤氨氣

⑥NaOH固體

上述物質中,屬于電解質的是⑥;屬于非電解質③⑤,但在一定條件下,能導電的

是①②;可用作干燥劑的是④⑤.

(分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為電解質;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下都不導

電的化合物為非電解質;能夠導電的物質中一定存在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根據常見的干燥

劑進行解答.

【解答】解:電解質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滿足該條件的為:⑥NaOH

固體;

非電解質為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滿足該條件的有:③S02、⑤氨氣;

物質中存在自由移動的帶電離子或者自由移動的電子,該物質能夠導電,滿足條件為:

①A1②FeCb溶液;

具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劑的為:④堿石灰、⑥NaOH固體,

故答案為:⑥;③⑤;①②;④⑥.

【點評】本題考查了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溶液導電性、干燥劑的判斷,題目難度不大,注意

掌握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概念及判斷方法,明確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

質,還要明確物質能夠導電的條件.

20.(12分)請利用氧化還原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銅和足量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O3=3Cu2++2NOt+4H2。,反應

中,稀硝酸的作用是氧化性和酸性.當有L2mol電子發生轉移時,生成氣體的體積(標

準狀況)8.96L.當有Imol氣體(標準狀況)生成,則被還原的HNO,的物質的量是」

mol.

(2)在一定條件下,RO3n和氯氣發反應:R(V+CL+2OH=RCU2+2C1+H9由以上反應

可知,在反應過程中RO“被氧化(填“氧化”或“還原”),RCh『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

+4_.

【分析】(1)Cu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NO和水,生成NO體現其氧化性,生成硝酸

銅體現其酸性;反應中轉移6moi電子時生成2moiNO,被還原的硝酸為2mol,以此計算;

n2

(2)RO3-+C12+2OH'=RO4-+2Cr+H2O,Cl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則R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結合電子守恒計算.

【解答】解:(1)Cu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NO和水,其離子反應為3Cu+8H++2NCh

=3Cu2++2NOf+4H2O,生成NO體現硝酸的氧化性,生成硝酸銅體現硝酸的酸性;反應中轉

移6mol電子時生成2moiNO,被還原的硝酸為2mol,則有1.2mol電子發生轉移時,生成

NO體積為0.4molx22.4L/mol=8.96L,Imol氣體(標準狀況)生成,則被還原的HNCh的物

+

質的量是Imol(由N原子守恒也可知為Imol),故答案為:3Cu+8H+2NO3

=3Cu2++2NOT+4H2O;氧化性和酸性;8.96;1;

n2

(2)R03'+CI2+2OH=RO4-+2C1'+H20,Cl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則R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則R03「被氧化,由電子守恒可知,[6-(6-n)]=lx2x[0-(-1)1,解得n=2,RO3『中

元素R的化合價為x,則x+(-2)x3=-2,解得x=+4,故答案為:氧化;+4.

【點評】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為高頻考點,把握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解答

的關鍵,側重氧化還原反應計算及電子守恒計算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21.(14分)某同學利用下圖裝置,研究氯氣的性質.請據圖回答:

(1)該同學制取氯氣的反應原理是:MnO.+4H++2Cl'=A=;Mn2++2H,O+Cl#(寫離

子方程式).

(2)實驗過程中①處觀察到的現象是棉花先變紅,后褪色;②處現象說明氯氣具有的

性質是氧化性,③處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Ch=2Fe3++2C「.

(3)該實驗操作的不足之處是未進行尾氣處理.工業上將氯氣通入消石灰【Ca(OH)

21中,反應所得主要物質可制得漂白粉,它是常用的消毒劑.在某溫度下,將C12通入

NaOH溶液中,反應得到含有NaClO與NaCICh物質的量之比為1:1的混合液,此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是8NaOH+4cb=6NaCl+NaClO+NaClCh+4H2。.

【分析】(1)在加熱條件下,二氧化鎰和濃鹽酸反應生成氯氣;

(2)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氣具有強氧化性,次氯酸具有漂

白性;氯氣能將亞鐵離子氧化;

(3)有毒氣體不能直接排空;氯氣和氫氧化鈣溶液混合制取漂白粉;根據轉移電子守恒結

合反應物、生成物書寫方程式.

【解答】解:(1)在加熱條件下,二氧化銃和濃鹽酸反應生成氯氣,離子反應方程式為:

+2+

MnO2+4H+2ClMn+2H2O+C12T,

2+

故答案為:MnCh+4H++2clMn+2H2O+C12T;

(2)氯氣和水反應生成HC1和HC1O,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但HC1O具有漂白性,

能使紅色褪色,所以看到的現象是棉花先變紅后褪色;

氯氣具有氧化性,能將碘離子氧化物碘,碘遇淀粉試液變藍色;

氯氣有強氧化性,能將亞鐵離子氧化鐵離子,自身被還原為氯離子,離子方程式為:

2Fe2++Cb=2Fe3++2CI,

故答案為:棉花先變紅,后褪色;氧化性;2Fe2++C12=2Fe3++2Cr;

(3)氯氣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所以要有尾氣處理裝置,該裝置中沒有尾氣處理裝置;氯氣

和氫氧化鈣溶液反應制取漂白粉;

NaClO與NaCICh物質的量之比為1:1,設NaClO與NaCICh物質的量都是Imol,根據轉

移電子相等,得氯離子的物質的量=5。1X1+lmolX5=6mol,再結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

1

式得8NaOH+4Cl2=6NaCl+NaClO+NaClO3+4H2O,

故答案為:未進行尾氣處理;漂白粉;8NaOH+4C12=6NaCl+NaClO+NaClO3+4H2O.

【點評】本題以氯氣為載體考查了氯氣的制取、氯氣的性質等知識點,明確物質的性質是解

本題關鍵,氯氣具有強氧化性,根據氯氣的性質、次氯酸的性質結合轉移電子守恒來分析解

答,次氯酸的漂白性和二氧化硫漂白性原理不同,次氯酸能漂白酸堿指示劑但二氧化硫不能

漂白酸堿指示劑,注意(1)中濃鹽酸要寫離子,如果是濃硫酸要寫化學式,為易錯點.

22.(12分)某課外小組研究鋁土礦中AI2O3的含量.查閱資料得知,鋁土礦的主要成分是

A12O3,雜質是Fe2O3、SiO2.從鋁土礦中提取A12O3的過程如下:

(1)第①步涉及的分離實驗方法是過濾(填操作名稱).加入足量燒堿溶液后,發生的

離子方程式是:AI2O3+2OHWAIO2+H2O、SiO2+2OH=SiO32+H2O.

(2)第①步所得固體B的成分是FezCh(填化學式).

(3)第③步操作要得到氫氧化鋁沉淀,應加入足量氨水(填試劑名稱).

(4)將實驗過程中所得固體精確稱量,課外小組發現所得氫氧化鋁固體的質量與原鋁土礦

質量相等,則該鋁土礦中ALO:的質量分數是65.4%.(保留一位小數)

【分析】向鋁土礦中加入足量燒堿溶液后,氧化鋁是兩性氧化物,既溶液強酸又溶于強

堿.FezCh不溶于堿,SiCh溶于強堿,則在①得到濾液中含有偏鋁酸根離子、硅酸根離子,

濾渣為氧化鐵.②為鹽酸,除去硅酸根離子,將偏鋁酸根離子轉化為鋁離子,進入濾液.試

劑③為氨水,將鋁離子轉化為氫氧化鋁沉淀.加熱分解得氧化鋁;

【解答】解:(1)AbCh和SiCh溶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Fe2O3與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

因此第①步涉及的分離實驗方法是過濾;向鋁土礦中加入足量燒堿溶液后,發生反應的離子

2

方程式是A12O3+2OH=2A1O2+H2O,SiO2+2OH=SiO3+H2O,

2

故答案為:過濾;AI2O3+2OH'=2AIO2'+H2O,SiO2+2OH=SiO3+H2O;

(2)FezCh與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過濾后固體B即為Fe2O3,

故答案為:FezCh;

(3)由于氫氧化鋁溶于強堿性溶液,因此選用弱堿氨水將鋁離子轉化為氫氧化鋁沉淀,

故答案為:氨水;

(4)將實驗過程中所得固體精確稱量,課外小組發現所得氫氧化鋁固體的質量與原鋁土礦

質量相等,說明所得氫氧化鋁固體的質量與原鋁土礦質量相等,即鋁土礦中ALO3的質量分

數和氫氧化鋁中氧化鋁的質量分數是相同的.又因為氧化鋁可以寫成AI2O3TH2O的形式,

所以質量分數為」xl00%=65.4%,

102+54

故答案為:65.4%.

【點評】本題以框圖題形式考查鋁的化合物的性質,清楚提取的操作過程原理,能熟練對知

識遷移進行綜合運用是解答的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23.(16分)A、B、C是中學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1(部分

反應條件及產物略去).

催lgl化劑N

(1)若A是一種黃色單質固體,則B-C的化學方程式為2SO2+O2,2SQ3.

(2)若A是一種活潑金屬,C是淡黃色固體,則C的名稱為過氧化鈉,用化學方程式

表示該物質與水的反應2Na2O2+2H2O=4NaOH+O2T,將C長期露置于空氣中,最后將變

成物質D,D的化學式為Na2cCh.現在有D和NaHCCh的固體混合物10g,加熱至質

量不再改變,剩余固體質量為9.38g,D的質量分數為83.2%.

(3)若C是紅棕色氣體.圖2是實驗室制取A氣體的裝置:

①寫出實驗室制取A的化學方程式Ca(OH)2+2NH4cl===CaCb+2NH3T+2H2O.

②上圖中干燥管內可能盛放的物質是C.

a.濃硫酸b.生石灰c.堿石灰d.熟石灰

③為了檢驗氨氣是否集滿,可將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了試管口,變藍(或將沾有濃鹽

酸的玻璃棒放于試管口,產生白煙),則證明已收集滿.

【分析】(1)A能連續被氧化,且A是黃色單質固體,則A是S單質,硫和氧氣反應生成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氧氣氧化生成三氧化硫;

(2)若A是一種活潑金屬,C是淡黃色固體,則A是Na、B是Na?。、C是NazCh;過氧

化鈉能和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

(3)若C是紅棕色氣體,則C是NCh、B是NO,圖2裝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