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理科學專業05級教學大綱
《地球概論》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中文/英文)s地球概論/AnIntroductiontoEarth
課程編碼:12013002課程類別:專業必修課
課程性質:專業基礎課適用范圍:05地理科學
學時數:54其中:實驗/實踐學時:18學時
學分數:2.5先修課程:無
考核方式:考試制訂單位: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制訂日期:2005年審核者:林媚珍
執筆者:謝獻春
一、教學大綱說明
(-)課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務
本課程是根據全國高師或綜合大學《地球概論》課程的教學要求和目的,結合中學教
學和中學生素質教育的實際需要,參照現行的高中地理課本的教學內容,介紹現代天文學的
基本知識和最新成就,包括、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以及宇宙學、天體起源、
地外文明等內容,有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本課程授課一學期,每周3學時,
總計為54學時。
(二)課程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地球及其宇宙環境;使學生理解天體運動規律及其運動
的相互關系,使學生掌握地球運動所產生的地理意義,地球運動對地理環境產生的重要影響。
并通過學習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通過學習了解開展天文活動的方式、方法;掌握組
織野外天象觀測方法和技能。
(三)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課程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運用采用CAI課件、錄象、VCD、幻燈、投
影等電化設備等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感性認識,結合較大量的
實驗實習,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鍛煉綜合技能。
(四)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系
后續課程主要有:氣象與氣候學、自然地理學等
(五)教材與教學參考書
《簡明天文學教程》作者:余明等科學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教學參考書:
《地球概論教程》作者:劉南等科學出版社
《地球概論》作者:金祖孟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
第一章地球與天球
第一節地球坐標
一、地球自轉與地理坐標
二、地球是的方向和距離
第二節天體與天球坐標
一、天體和天體系統:
天體概念及主要天體簡介:天體系統概念和主要的天體系統: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二、天球和天球坐標
天球和天穹概念;天球坐標的一般模式,幾種主要的天球坐標;天球坐標的應用;天體
的周日運動和太陽的周年運動
三、星空、星座與星表(實習)
星空區劃和四季星空;星座的劃分;各種星表與使用;星等與絕對星等;光度與測量;
光譜及其分析
附:實習一:天球與天球坐標實習。要求學生掌握坐標的確立與用途,學會各種星圖、星表
的用途和作用方法,天球儀和天文年歷的作用;望遠鏡的原理的實操:掌握各種普及型天文
望遠鏡的基本性能,作用和觀測技巧。
重點:四大天球坐標及其應用;難點:坐標之間的關系及求解。
第二章時間與歷法
第一節時間
一、時間和時間計量
二、忖間計量系統
恒星時、太陽時(視太陽時和平太陽時)、歷書時、原子時、世界時和協調世界時
三、時間的種類
地方時、區時.、法定時、日期變更和日界線
四、時間服務
第二節歷法
一、歷法概說
二、歷法的種類:陽歷、陰歷、陰陽歷
三、歷法其他成分
重點:時間的類型與區時理論、歷法的原則;難點:時間計量系統、陰陽歷
第三章天文望遠鏡與天文觀測
一、天文望遠鏡的結構與性能
二、天文觀測的內容
三、天文觀測的方法與技巧
重點:天文望遠鏡的性能;難點:天文觀測的方法與技巧
第四章地球的宇宙環境
第一節太陽系與太陽系
一、太陽和太陽系(實習)
1.太陽概況
2.太陽的結構
3.太陽活動和磁場
4.日地關系
5.太陽系概況
6.太陽系概念的確立
7.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太陽
二、行星及其衛星(實習)
行星的分類;行星的主要特性;衛星;行星的新發現
三、太陽系的小天體
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隕星、行星際物質
四、研究太陽系的意義
第二節地月系
一、地球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結構;地球內部的物理性質;地球的運動
二、月球(實習)
月球的大小、質量和形狀;月面的物理狀況;
三、地月系(實習)
地月系繞轉、月相和朔望月
附:實習二:太陽系天體的觀測
1、太陽觀測:掌握太陽觀測的特殊要求,學會運用天文望遠鏡進行太陽黑子的描跡觀測,
進行太陽和黑子的拍攝。
2、行星觀測:觀測行星的出沒規律,運用望遠鏡觀測行星的形態和運動
3、月球和月相的觀測:進行目視觀測和拍攝觀測
第三節恒星世界
一、恒星的物理化學特性
恒星的大小、質量和密度、恒星的亮度;恒星的距離;恒星的顏色和溫度:恒星的光譜
二、恒星的種類
單星、雙星、三星、四星、聚星、星團等
三、恒星的演化與多樣化的恒星
主序星(矮星)、紅巨星、白矮星、超巨星;穩定恒星、新星、超新星;中子星、脈沖
星、黑洞等
第四節星系世界
一、銀河系
觀測的銀河、銀河系的結構和組成、星云與星際物質、銀河系運動
二、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的發現、星系的分類(橢圓星系、旋渦星系、棒狀星系和不規則星系)星系的
空間分布結構
三、六十年代以來星系研究新進展
射電天文學的發展、射電星系、類星體、活動星系
第五節大爆炸宇宙說簡介
一、宇宙說原理
二、系統性特征
三、現代宇宙學的建立和發展
四、大爆炸宇宙說簡介
重點:EI地關系、地月系;難點:恒星性質與多樣性
第五章地球自轉運動
?、地球的自轉運動及其證明
二、地球自轉的規律
地球自轉的方向、運動速度、周期,極移和進動
三、不同緯度天體周日運動
四、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地理坐標、晝夜交替、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
重點: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難點:極移和進動
第六章地球公轉運動
一、地球公轉及其證明
二、地球公轉的規律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效應
太陽回歸運動、晝夜長短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太陽出沒方位角、四季五帶的形成
重點:公轉的規律與地球效應;難點:晝夜長短及其變化
第七章日、月食
一、日食和月食
日月食的成因、日月食的條件、日月食的種類、日月食的過程、食限和食分、日月食發
生的次數、II月食周期
二、日、月食的觀測
重點:成因與規律;難點:食限和食分
第八章海洋潮汐
潮汐現象、地球的潮汐變形、引潮力、太陰潮和太陽潮、海洋潮汐的規律性
重點與難點:引潮力
三學時分配
教學內容各教學環節學時分配
采用何種
講實討習課其小
章節多媒體教
主要內容授驗論題外他計
學手段
426多媒體、
1地球與天球
44多媒體、
2時間與歷法
224多媒體、
3天文望遠鏡與觀測
8816多媒體、
4地球宇宙環境
224多媒體、
5地球自轉
10212多媒體、
6地球公轉
426多媒體、
7日、月食
22多媒體、
8海洋潮汐
361854
《地圖與測量》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中文/英文):地圖與測量/Cartography&surveying
課程編碼:課程類型:專業必修課
課程性質:專業基礎課適用范圍:05地理科學
學分數:2.5先修課程:《高等數學》
學時數:54其中:實驗/實踐學時:18
考核方式:考試制定日期:2005年
制定單位: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審核者:林媚珍
執筆者:謝鴻宇、馮艷芬
一、教學大綱說明
(-)課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務
該課程是地學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習該門課程必須充分掌握地圖投影、坐標
系統、地圖符號等基本理論知識,能熟練應用測量學知識進行地形圖的野外測圖、用圖工作,
了解專題地圖制圖流程及要點。
(二)課程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通過對《地圖與測量》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地圖的構成、地圖的基本要素,可以熟悉
地圖符號的設計原則,以及普通地圖、專題地圖要素的表示。本課程在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
同時,還要對他們的動手能力進行訓練,因此,實習環節是該門課程必不可少的內容,并且
要嚴格要求學生的動手實踐過程。
(三)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程綜合課堂的講授,課內實踐以及習題,討論的方法來傳授知識,課堂講授的主要
內容是基礎知識,另外還需要通過習題、討論加深印象,最后實踐性內容通過課內實踐來傳
授。
(四)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邏輯性比較強,所以需要同學們學習過《高等數學》等課程,學習這門課程可
以研修計算機地圖制圖,專題地圖編制的相關課程。
(五)教材與教學參考書
本課程教材:
蔡孟裔等著.《新編地圖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潘正風等著《數字測圖原理和方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參考教材:
祝國瑞著.《地圖設計與編繪》.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廖克著.《現代地圖學》.科學出版社.2002
武漢測繪學院測量學編寫組《測量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85
二、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地圖的基本概念
地圖的基本特征和定義,地圖的構成要素,地圖的制作過程
第二節地圖學定義與學科體系,
第三節地圖學的歷史與發展
第四節現代地圖的作用與類型
地圖的功能,地圖的應用,地圖的類型。
重點:
地圖的基本特征;地圖的構成要素;地圖學的結構;地圖的功能:地圖的類型
難點:
地圖的基本特征;地圖的功能
第二章地圖的數學基礎
第一節地球體
地球的三大表面,地球體的三次逼近
第二節地球坐標系與大地定位
大地坐標系,地理坐標
第三節地圖投影
地圖投影的意義,地圖比例尺,地圖投影變形,地圖投影方法地圖投影分類,地
圖投影變換
第四節地圖投影的應用
地圖投影的選擇依據,地形圖投影,區域圖投影,世界地圖投影。
重點:
地球的物理表面(大地水準面),地球的數學表面(參考橢球面);地球體的三次逼
近;大地經度、大地緯度;我國的大地坐標系;地圖投影的意義:地圖比例尺;長度
變形;地圖投影分類(按變形性質分類);地圖投影的選擇依據;地形圖投影
難點:
參考橢球體的定位;大地坐標、天文坐標、地心坐標的關系;地圖投影的意義;地圖
投影的選擇依據;地圖投影變形
第三章地圖概括
第一節地圖概括概述
地圖概括的性質,地圖概括的四個步驟,制約地圖概括的因素
第二節地圖概括的數量分析方法
開方根規律的應用
第三節地圖概括的基本方法
分類,簡化,夸張。
重點:
地圖概括的四個步驟;制約地圖概括的因素;開方根規律的應用;分類;簡化;夸張
難點:
地圖概括的性質;地圖概括的數量分析方法
第四章地圖符號
第一節作為地圖語言的地圖符號
地圖符號與地圖模型;地圖符號的分類
第二節量表在符號設計中應用
地圖符號的量表
第三節彩色
彩色的量度,色的表示,彩色的感受效應
第四節注記
地名;注記的作用與功能,注記的定位
重點:
地圖符號的分類;地圖符號的量表;視覺變量,視覺變量的組合;彩色的量度,色的
表示;地名;注記的作用與功能;注記的定位
難點:
地圖符號與地圖模型;彩色的感受效應;視覺變量的感受效果;圖形視覺的心理效應
第五章地圖表示
第一節地理數據的點狀表示
量表法在點狀符號中的應用,比例圓的視覺尺度,點狀符號的擴展,點狀制圖的
定位,點值圖
第二節線狀符號的構成
定位線表示圖上連續的地物,走向線的定向與量化,用線狀符號表示定量的分布;
第三節定性信息的面狀制圖
定性信息的特征,適宜于表示定性信息的變量,定性信息的處理程序
第四節等值區域制圖
定量數據的特征,數據的分級,等值區域圖的符號化
重點:
量表法在點狀符號中的應用;點狀符號的擴展;點狀符號的定位;點值圖;定位線表
示圖上連續的地物;走向線的定向與量化;定性信息的特征;適宜于表示定征信息的
變量;定量數據的特征;等值區域圖的符號化
難點:
比例圓的視覺尺度;用線狀符號表示定量的分布;定性信息的處理程序;數據的分級
第六章地圖圖型
第一節普通地圖的內容要素及其表示
普通地圖的類型及其內容,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社會人文要素的表示;地形圖
的類型
第二節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
第三節地理圖的設計與編制
地理圖的編制特點,地理圖編制過程,地理圖設計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專題地圖的特性與類型
專題地圖的基本特性、類型、專題地圖的應用
第五節專題地圖的編制原理
專題地圖的編制過程,專題地圖的資料及處理,地理底圖的編制
第六節專題地圖的設計
專題地圖設計表示方法的選擇,圖例設計,圖面內容的安排,色彩與網紋設計,
重點:
普通地圖的類型及其內容;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社會人文要素的表示;地形圖的類
型;國家基本地形圖;地理圖的編制特點;地理圖的編制過程;地理圖設計的主要內
容;專題地圖的特性與類型;專題地圖的編制原理;專題地圖設計;地圖集的編制
難點: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社會人文要素的表示;專題地圖設計
第七章緒論
第一節測繪工作的任務及其作用,測量學的發展
第八章誤差理論的基本知識
第?節觀測誤差
第二節偶然誤差的特性
第三節評定精度的指標
第四節誤差傳播定律,
第五節算術平均值及其中誤差
第六節同精度觀測值的中誤差
重點:
觀測條件,偶然誤差,系統誤差,偶然誤差的特性;評定精度的指標,中誤差,平均
誤差,或然誤差,容許誤差,相對誤差;算術平均值及其中誤差;同精度觀測值的中
誤差
難點:
誤差傳播定律,觀測值倍數的函數的誤差,觀測值和或是差的函數誤差,觀測值線性函數的
誤差,觀測值一般函數的誤差
第九章水準儀及其使用
第一節水準測量原理,
第二節水準器
第三節水準尺和尺墊
第四節望遠鏡
第五節水準儀的構造與使用
第六節自動安平水準儀
重點:
水準測量原理;地球曲率對水準測量的影響;圓水準器,水準管的原理;水準尺的原
理望遠鏡的原理
難點:
水準儀的構造與使用
第十章水準測量
第一節水準路線的擬定
第二節水準測量的施測
第三節水準儀的檢驗與校正
第四節水準尺的檢驗
第五節水準測量誤差的主要來源,
重點:
水準測量的路線擬定,水準測量的外業施測,內業計算;水準儀的檢驗與校正;水準
尺的檢驗與校正
難點:水準誤差的主要來源
第十一章經緯儀及其水平角觀測
第一節水平角觀測的概念
第二節光學經緯儀
第三節經緯儀的電子測角原理
第四節經緯儀的安置
第五節水平角的觀測方法
第六節經緯儀的檢驗與校正
第七節水平角觀測的誤差及其較弱的措施
重點:
水平角觀測的原理,經緯儀的電子測角原理;經緯儀的安置,水平角的觀測方法;經
緯儀的檢驗與校正
難點:
水平角觀測的誤差及其削弱的措施
第十二章光電測距
第一節脈沖式光電測距儀
第二節相位式光電測距儀
重點:
相位式光電測距儀的原理
第十三章大比例尺地形測量
第一節大比例尺測圖計劃
第二節地形控制測量
第三節地形測圖的準備工作
第四節測站點地測定
第五節圖邊測圖及圖的拼接
學時分配
各教學環節學時分配
教學內容采用何
種教學
講實討習小
早下主要內容手段
授習論題計
第一章導論33使用文
第二章地圖的數學基礎44字、圖
一士
第三章地圖概括22片、嚴
第四章地圖符號33音等多
課內實踐一2媒體課
符號設計及辨識
2件輔助
第五章地圖表示33教學
課內實踐二2
分區統計圖的設計2
第六章地圖圖型33
課內實踐三2
地形圖的應用2
1824
合計6
各教學環節學時分配
教學內容采用何
種教學
d'E-士講實討習小
早下主要內容手段
授習論題計
緒論,誤差理論的基本知識幻燈片
第七章第八章3
幻燈片
第九章水準儀及其使用3
課外實習一水準儀的認識及使用3
幻燈片
第十章水準測量3
課外實習二水準測量3
幻燈片
第十一章經緯儀及其水平角觀測3
課外實習三水平角觀測3
幻燈片
第十二章光電測距儀使用3
幻燈片
第十三章大比例尺地形測量3
課外實習四大比例尺地形測量3
181230
合計
《自然地理學》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PhysicaIGeography)
課程編碼:12013004課程類型:專業必修課
課程性質:專業基礎課適用范圍:05地理科學
學分數:6先修課程: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氣
象學與氣候學
學時數:108其中:實驗/實踐學時:課外學時:1周
考核方式:閉卷考試制訂日期:2005年
制訂單位: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審核者:林媚珍
執筆者:周平德
一、教學大綱說明
(一)課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務
自然地理學是地理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一門自然科學.
本課程是地理科學各專業的基礎性主干課程.
(-)課程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該課程旨在使學生了解固體地球表層的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
形成機制和發展規律,以及包括巖石圈和大氣圈在內的自然地理環境四大圈層和六大要素之
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從而從整體上認識和掌握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成演變規律,空間分異規律
和不同等級自然地理綜合體的劃分與特征,為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區域地理、人文地理等課程,
以及研究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自然災害防治,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協調等問題打下堅實
的基礎.
(三)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采取課堂多媒體教學、實例分析討論和野外實習等直觀性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到理論聯
系實際.
(四)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與先修課程*地球概論〉,其地質學基礎〉〉和〈〈氣象學與氣候學》有密切聯系,
或者說這些課程也是《自然地理學〉的組成部分,但由于這些內容作為獨立課程開出,故在
教學過程中不再重復,只在緒論中加以說明.
(五)教材與教學參考書
教材:劉南威主編:?自然地理學〉科學出版社,2001
主要參考書:吳正主編"地貌學導論》廣東高教出版社;黃錫鈴主編〈〈水文學〉、《植
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等
二、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
第一章緒論
1.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內容和任務
2.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和特征
3.自然地理學的學科體系
第二章水文
1.水循環與水量平衡(重點,難點)
2.河流水文(重點,難點)
3.湖泊與沼澤
4.地下水(難點)
5.冰川
6.海洋(難點)
7.水資源與水環境
8.水文與水資源調查研究方法
第三章地貌
1.地貌的形成因素和基本過程(難點)
2.構造地貌
3.流水地貌(重點,難點)
4.喀斯特地貌(重點)
5.海岸地貌(重點.難點)
6.風成地貌與黃土地貌
7.冰川地貌與凍土地貌
8.坡地重力地貌
9.應用地貌與地貌災害
10.地貌分類與地貌調查(難點)
第四章植物
1.植物與環境
2.植物群落(難點)
3.植被類型(重點)
4.植物區系(難點)
5.植被資源
第五章動物
1.動物與環境
2.動物生態類群
3.動物區系
4.動物資源
第六章土壤
1.土壤的組成與性質
2.土壤的形成與發育(重點,難點)
3.土壤類型與分布(重點)
4.土壤資源
第七章綜合自然區劃
1.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規律(重點)
2.土地類型與土地資源(難點)
3.綜合自然區劃(難點)
三、學時分配
教學內容各教學環節學時分配采用何種多媒
講實討習實其
★,一M^體教學手段
早下主要內容授驗論題踐它小計
4
1緒論圖文聲
2021
2水文圖文聲
3地貌2241圖文聲
4植物141圖文聲
5動物6圖文聲
6土壤1424圖文聲
7綜合自然區劃82圖文聲
881082
合計
《自然地理學實驗》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實驗/ExperimentationofPhysicaIGeography
課程編碼:12013005課程類型:專業必修課
課程性質:專業主干課適用范圍:05地理科學
學時數:36其中:實驗/實踐學時:36;課外學時:
學分數:1先修課程:自然地理學、地質學基礎、氣象學與氣候
學
制訂單位: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主筆人:潘安定
制定日期:2005年主審人:林媚珍
一、實驗目的與任務
本課程是地理科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主要教學目的在于通過實踐教學使
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了解和掌握本課程的實驗方法和技能,
掌握有關儀器和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使學生主動地獲得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然地理學實驗》課程作為高等院校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的重要專業基礎理論課及技
能課之一,應該充分體現該課程的知識體系,必須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
教學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了解和掌握本課程的實驗方法
和技能,掌握有關儀器和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二、實習方式與基本要求
實習方式:主要在實驗室內利用已有儀器設備進行分組實驗。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在實驗
室完成相關實驗項目,采用討論法、講授法、自學法、學生習作法等教學方式為主,輔助采
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powerpoint、放映錄象帶、制作幻燈片等。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掌握常見礦物和巖石的特征和鑒別方法。
2、使學生掌握地質圖、地貌圖的閱讀、分析及應用方法。
3、使學生掌握各種天氣現象及其觀測方法。
4、使學生掌握土壤主要理化性質的測定。
5、使學生掌握植物標本的分類檢索。
三、實驗安排與主要內容
本課程應是在學習自然地理學、地質學基礎、氣象學與氣候學等課程的基礎上伴隨課程
內容進行實踐訓練的實操技能。主要內容如下:
實驗一、礦物、巖石觀察鑒定
通過觀察達到肉眼鑒定的目的。觀察礦物的物理性質,晶體形態。鑒定三大類巖石,分
析礦物成分,并肉眼鑒定。重點掌握野外工作常用巖石鑒別簡易方法。
實驗二、地質圖、地形圖的閱讀和分析
閱讀地質圖、地形圖,通過分析了解區域地質和地貌概況。
實驗三、氣象要素觀測
學習對溫度、氣壓、濕度、降水、蒸發、風、云、能見度以及各種天氣現象的觀測,重
點掌握觀測的方法和觀測儀器的使用方法及原理。通過實習,使學生認識天氣現象,學會單
站天氣預報的基本方法。
實驗四、氣候學研究方法
通過對天氣圖、氣候圖的分析,學會整理氣候統計資料,闡述氣候特征。
實驗五、現代大氣科學研究方法
通過對正規氣象站場和機構的參觀訪問,了解現代化儀器、見習正規氣象工作,增進
對大氣科學的全面了解。
實驗六、土壤的實驗室測定
將野外采集來的土壤分析樣品(土樣)及時地制備,為以后各項實驗作基礎準備工作。
試驗七、土壤分析實驗
選作土壤水分測定、土壤容量、比重、孔隙度的計算、土壤有機質的測定、土壤代換量
和代換性鹽基測定、土壤代換性酸的測定中的一至二項實驗。選學內容包括:掌握用烘干法
測定土壤水分,尤其掌握土壤最大吸濕水含量。學會使用一定容積的環刀,按照干土重計算
土壤容重、比重、土壤孔隙度。初步掌握用丘林法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學會用兩種速測法
測量土壤代換量和代換性鹽基總量,由此鑒別土類及屬性。學會用中性鹽(KC1)處理土壤,
提取土壤中代換性氫和鋁,用標準NaOH滴定,測定代換性氫和鋁的總量。學會用酸度計及
混合指示劑比色法測定土壤PH值。學會用柏電極與飽和甘汞電極測定土壤的氧化或還原反
應,計算出土壤EH值。
實驗八、植物標本的觀察與分類
植物標本觀察及編制植物檢索表,加強對植物系統分類的理解和掌握。選學內容包括:
植物細胞和組織、花、果實的形態觀察,植物標本的采集與雅致,植物檢索表的使用練習。
實驗九、實驗案例設計
根據已掌握的自然地理學實驗技能,自行設計一項實驗測試方案,并提交實驗室分析成
果報告。
四、實習時間與地點
實習主要在本院實驗室進行,具體時間安排如卜:
擬開設實驗項目一覽表
序號計劃學
實驗項目名稱項目類型備注
時
1礦物的觀察和鑒定驗證性3必開
2巖石的觀察和鑒定驗證性3選開
3地質地貌圖的閱讀和分析驗證性3選開
4溫度、濕度、氣壓的觀測驗證性3必開
風、云能見度以及天氣、現象的觀測
5驗證性3選開
6降水、日照、蒸發的觀測驗證性4選開
7土壤機械組成的測定驗證性3必做
8土壤速效磷的測定驗證性3選開
9土壤PH測定驗證性3必做
植物細胞和組織觀察驗證性1必做
植物根、莖、葉形態觀察驗證性1必做
植物花、果實的形態觀察驗證性2必做
植物主要類群的觀察驗證性2選開
植物主要科、屬、種的識別驗證性2選開
植物與環境的關系的觀察驗證性2選開
植物標本的觀察與分類綜合性3選開
自然地理綜合體判別與分析綜合性3必開
合計36
五、考核方式與評分標準
采取綜合考查方式。根據實驗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的水平、實操的表現、考勤、實驗報
告和觀測值班記錄等情況評分,與課程平時成績記分標準-致,并記入該課程平時成績,占
總分30%;實驗案例設計成績占70%。
《遙感概論》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遙感概論(TelemetryGenerality)
課程編碼:12013006課程類型:專業必修課
課程性質:專業主干課適用范圍:05地理科學專業
學時數:54其中:實驗/實踐學時:18
學分:2.5先修課程:自然地理
制訂單位: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考核方式:考試
制訂日期:2005年執筆者:夏麗華
審核者:林媚珍
一、教學大綱說明
(-)課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務
《遙感概論》是地理專業的主要工具課,是地理研究,特別是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的基
礎。
《遙感導概論》課程主要的教學任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遙感的基礎知識、遙感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內容上著重于遙感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介紹,而不是側重介紹某一具體遙
感技術系統。學生可以在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很容易掌握新的航天器和新傳感器知識。在方
法上注重新方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初步的遙感數字圖像處理方法。
(二)課程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遙感概論》課程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遙感的基礎知識、遙感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增強適應信息時代的素質,在實踐應用和操作方面提高能力,達到能獨力操作與
分析的能力。在內容上了解遙感發展的前沿及發展趨勢,理解遙感系統的過程,掌握遙感應
用的方法及圖像處理方法。
(三)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程全部使用多媒體授課,多媒體授課課時為100%。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課堂教
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
(四)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系
《遙感導論》課程是地理學的工具課程,每門地理課程都要用到遙感技術手段,與每
門課程聯系密切,特別是地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基礎,遙感手段是獲取數據的主要來源,所以
要先學習遙感課程,然后進行地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與學習。
(五)教材與教學參考書
教材:作者:梅安新《遙感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實習指導書:作者:劉慧平《遙感實習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教學參考書:作者:呂國楷《遙感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二、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與難點
第一章緒論
1、遙感的基本概念
2、遙感探測系統組成
3、遙感與常規觀測手段的區別
重點:遙感的概念及應用領域
第二章電磁輻射與地物光譜特征
電磁波譜與電磁輻射的概念及特點
太陽輻射及大氣對輻射的影響
地球的輻射與地物波譜
重點:地物波譜特征
難點:電磁輻射原理
第三章遙感成像原理與遙感圖像特征
了解主要的遙感平臺及各平臺的工作特點。
攝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圖像特征。
掃描成像的基本原理及掃描圖像的特征。
微波成像與攝影、掃描成像的區別。
評價遙感圖像質量的方法。
重點:攝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圖像特征、評價遙感圖像質量的方法
難點:中心投影的原理
第四章遙感圖像處理
光學原理與光學處理
數字圖像的校正
數字圖像增強
多源信息復合
重點:數字圖象的增強
難點:數字圖象的校正及數字圖象增強的原理與計算方法
第五章遙感圖像目視解譯與制圖
遙感圖像目視解譯原理
遙感圖像目視解譯基礎
遙感制圖
第六章遙感數字圖像計算機解譯
遙感數字圖像的性質與特點
遙感數字圖像的計算機分類
遙感圖像多種特征的抽取
重點與難點:遙感數字圖像的計算機分類方法
第七章遙感應用
地質遙感的主要原理與應用
水體遙感的主要原理與應用
植被遙感的主要原理與應用
土壤遙感的主要原理與應用
高光譜遙感的應用
第八章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綜合應用
本章主要掌握3S的基本原理及在各領域的應用。
三、學時分配
教學內容各教學環節學時分配
講實
討習課其小采用何種多媒體教
授驗
早下主要內容論題外它計學手段
33
第1章緒論多媒體文字
電磁輻射地物光4116
第2章多媒體演示課件
譜特征
1
遙感成像原理與5411多媒體圖像及演示課件
第3章2
遙感圖像特征
44119
第4章遙感圖像處理多媒體處理
遙感圖像目視解346
第5章多媒體圖像
譯
遙感圖像計算機4229
第6章多媒體演示與操作
解譯
336
第7章遙感應用多媒體圖片
213
第8章3S綜合應用多媒體素材
215
53
合計884
《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中文/英文):地理信息系統原理/Principleof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
課程編碼:12013007課程類型:專業必修課
課程性質:專業主干課適用范圍:05地理科學
學分數:3先修課程:自然地理基礎課、遙感概論
學時數:54其中:實驗/實踐學時:
考核方式:考試制訂日期:2005年
制訂單位: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審核者:林媚珍
執筆者:王芳
一、教學大綱說明
課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務
本課程是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地理科學(師范)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等專
業的必修課程。
地理信息系統是一門介于信息科學、空間科學、管理科學之間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
是傳統科學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它是一種兼容、存儲、管理、分析、顯示與應用地理信息的計算機系統,是分析和處
理海量數據的通用技術。
它是以地理數據庫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動態的地理信
息,用于管理和決策過程的計算機技術系統,是計算機科學迅速發展的產物。
它在近30多年內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并廣泛應用于資源調查、環境評估、區域發展規
劃、公共設施管理、交通安全等領域,成為一個跨學科、多方向的研究領域。
作為一種通用技術,GIS按一種新的方式去組織和使用地理信息,以便更有效地分析和
生產新的地理信息;同時GIS的應用改變了地理信息的分發和交換的方式,因此,GIS提供
了一種認識和理解地理信息的新的方式,從而使GIS進一步發展成為一門處理空間數據的學
科
我國迫切需要培養掌握GIS的基本原理、技術方法和應用經驗的人才,使更多的人了
解GIS,使用GIS,發展GIS。
課程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研究內容與應用;使學生
理解空間數據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元數據的概念與作用等,使學生掌握空間數據的采
集、編輯及空間信息處理方法,空間數據的分析功能,使學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統
的基本軟件的應用與操作。
(-)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課程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注重學生實際動
手能力,理論課和計算機軟件操作相結合。
(-)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的先修課程主要有:自然地理基礎、遙感概論
后續課程主要有:地理科學研究方法
(三)教材與教學參考書
教材:
黃杏元,馬勁松,湯勤《地理信息系統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學參考書:
鄒倫等《地理信息系統-原理、方法和應用》科學出版社,2001
陳述彭、魯學軍、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統導論》科學出版社,2000
龔健雅《地理信息系統基礎》科學出版社,2001
湯國安趙牡丹《地理信息系統》科學出版社,2000
二、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地理信息系統基礎
1地理信息系統的萌芽
2地理信息的特征
3信息系統的主要類型
4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類型
第二節地理信息系統組成及其功能
1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
2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
第三節地理信息系統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1地理信息系統與地理學及地學數據處理系統
2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及電子地圖
3地理信息系統與計算機科學
4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
5地理信息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
第四節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
1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的科學背景
2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簡史
3地理信息系統理解的發展趨勢
第五節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1測繪與地圖制圖
2資源管理
3城鄉規劃
4災害監測
5環境保護
6國防
7宏觀決策支持
重點:GIS概念的理解、GIS的組成、GIS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第二章地理空間與空間數據基礎
第一節地理空間
1地理空間的定義
2地理空間的數學構建
3地理空間坐標系的建立
4地理空間的距離度量
第二節地理空間信息描述法
1地圖對地理空間的描述
2遙感影象對地理空間的描述
3地理信息數字化描述方法
第三節空間數據模型與結構
1概述
2空間數據模型
3空間數據類型
4空間數據的拓撲關系
5空間數據組織與編碼
第四節空間數據質量
1空間數據質量概念
2空間數據質量評價
3空間數據質量問題的來源
4常見空間數據源的誤差分析
5空間數據質量控制
第五節空間數據的元數據
1元數據概念與分類
2空間數據與元數據的概念和標準
3空間數據元數據的獲取與管理
4空間數據元數據的應用
重點:地理信息的數字化表達、空間數據的拓撲關系、空間數據的元數據
難點:空間數據的拓撲關系的建立、空間數據質量的控制、元數據的標準化問題
第三章空間數據結構
第一節空間數據輸入
1數據資源
2地圖投影
3數字化
4空間坐標的轉換
5空間數據類型轉換
第二節空間數據壓縮結構
1柵格數據結構
2減少柵格數據存儲量的編碼方法
3矢量數據結構
4矢量數據的編碼
5柵格和矢量數據結構的比較與選擇
6柵格和矢量數據結構相互轉換算法
第三節地理空間數據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無錫錫東片2025屆初三語文試題中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五邑大學《開放性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蘆溪縣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機電工程專業英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臨床流行病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擔保協議書的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場地轉租協議書
- 知識產權委托代理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學校校長聘用合同書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影視劇導演聘用勞動合同書例文
- 工程款結算合同書
- 中央空調系統維保服務報價清單
- 急性左心衰搶救應急預案
- 孕產婦高危五色管理(醫學講座培訓課件)
- 8.3 法治社會 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 豆腐制品購銷協議
- 智鼎在線測評28題答案
- 青少年無人機課程:第一課-馬上起飛
- 公路養護施工組織設計 公路設施、交安設施、公路綠化日常維護管理施工方案
- 2024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八年級心理健康考核試題
- 3班主任基本功競賽:主題班會《我本是高山》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