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生物學實驗5課件_第1頁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5課件_第2頁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5課件_第3頁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5課件_第4頁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5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5醫學微生物學實驗第5次腸道桿菌(1)、棒狀桿菌、分枝桿菌腸道桿菌生化反應(糖發酵、吲哚、H2S試驗)與培養特點(SS培養基上菌落)(結果示教)糞便標本中腸道致病菌的分離鑒定(接種雙糖鐵培養基)觀察白喉棒狀桿菌、結核分枝桿菌的形態染色特點(示教)和結核桿菌的培養特性(示教,菌落特點),介紹抗酸染色法腸道桿菌埃希菌屬Escherichia大腸埃希菌E.coli志賀菌屬Shigella痢疾志賀菌S.dysenteriae沙門菌屬Salmonella傷寒沙門菌S.typhi甲型副傷寒沙門菌S.paratyphiA

腸道桿菌共同特點G-桿菌,鞭毛+(除痢疾桿菌)抗原結構復雜O抗原、H抗原、表面(K、Vi)抗原生化反應活潑(糖發酵)葡萄糖:+、+、-乳糖:+非致病性,-致病性易產生耐藥性為什么?SS平板基礎培養基+乳糖+抑制大腸桿菌生長成分+指示劑雙糖鐵培養基上層:固體培養基+乳糖+硫酸亞鐵+酚紅指示劑下層:半固體培養基+葡萄糖+酚紅指示劑1腸道桿菌的生化反應

(仔細觀察示教,填寫下表)痢疾桿菌尿素變形桿菌乙型副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吲哚H2S動力葡萄糖乳糖IMViC鑒別大腸桿菌和產氣桿菌棒狀桿菌屬Corynebacterium白喉棒狀桿菌C.diphtheriae形態染色特點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防治形態染色培養生化反應抗原結構抵抗力致病物質所致疾病染色三不一棒狀桿菌屬Corynebacterium白喉棒狀桿菌C.diphtheriae形態染色特點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防治形態染色培養生化反應抗原結構抵抗力致病物質所致疾病G+異染顆粒呂氏培養基亞碲酸鉀血平板<變異>濕熱敏感抗干燥、日光強白喉毒素索狀因子K抗原白喉Schicktest直接鏡檢分離培養白喉類毒素白喉抗毒素結核分枝桿菌M.tuberculosis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防治形態染色培養生化反應抗原結構抵抗力致病物質所致疾病染色培養基三大特點三怕三抗脂類結核感染免疫OT試驗PPD試驗集菌?培養?疫苗分枝桿菌屬Mycobacterium抗酸染色痰液自然干燥,火焰固定,蠟筆劃界限石炭酸復紅染液覆蓋標本,在火焰高處加溫至冒蒸汽,維持5分鐘后,待涼,水洗3%鹽酸酒精脫色,水洗美藍復染1分鐘,水洗,鏡檢結果:抗酸桿菌呈紅色,背景及其他細菌呈藍色。第5次腸道桿菌(1)、棒狀桿菌、分枝桿菌腸道桿菌生化反應(糖發酵、吲哚、H2S試驗)與培養特點(SS培養基上菌落)(結果示教)糞便標本中腸道致病菌的分離鑒定(接種雙糖鐵培養基)觀察白喉棒狀桿菌、結核分枝桿菌的形態染色特點(示教)和結核桿菌的培養特性(示教,菌落特點),介紹抗酸染色法精品PPT課件瀏覽免費下載后可以編p:///jnejclxh/結石由無機鹽或有機物組成。結石中正常有一核心,由脫落的上皮

結石細胞、細菌團塊、寄生蟲卵或蟲體、糞塊或異物組成,無機鹽或有機物再層層沉積核心之上。由于受累器官的不同,結石形成的機理所含的成分、形狀、質地、對機體的影響等均不相同。常見的結石有膽結石、膀胱結石、輸尿管結石、胰導管結石、唾液腺導管結石、闌尾糞石、胃石、包皮石和牙石等。

尿石癥是腎、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結石的統稱,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泌尿系結石多數原發于腎臟和膀胱,輸尿管結石往往繼發于腎結石,尿道結石往往是膀胱內結石隨尿流沖出時梗阻所致。腎、輸尿管結石與膀胱、尿道結石比約為5.5~6∶1。尿石癥的發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腎與輸尿管結石多見于20~40歲的青壯年,約占70%左右;膀胱和尿道結石多發生在10歲以下的兒童和5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尿石癥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后,對腎功能損害較大,尤以下尿路長期梗阻及孤立腎梗阻時,對全身影響更為嚴重,處理上也較復雜,嚴重者可危及生命。結石病是一種頑固性疾病,癥狀復雜,并發癥多,易于殘留一般口服消石膠囊每日4-6粒可以預防結石生成。///ht經臨床觀察發現,含鈣結石是泌尿系結石中最常見的結石類型。約占全部泌尿

結石系結石的70%-80%。目前,僅有少數含鈣結石病例能明確其病理病因,而大多數含鈣結石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按結石化學成分可分為含鈣結石、感染結石、尿酸結石、胱氨酸結石四類。含鈣結石可分為:單純的草酸鈣、草酸鈣和磷酸鈣、以及除草酸鈣還有少量的尿酸;感染結石主要成分是磷酸鎂銨和羥磷灰石;尿酸結石成分可分為:尿酸、尿酸胺或除上述成分外還含有少量的草酸鈣;胱氨酸結石可分為:純胱氨酸或含有少量草酸鈣成分。編輯本段結石病因:正常尿內晶體飽和度和晶體聚合抑制因子的活性兩者處于平衡狀態,一旦由于某種因素破壞了這種平衡,不管是前者飽和度過高,或是后者活性降低,均可引起尿內晶體聚合,導致尿石形成。下列因素對尿石的成因有明顯的誘發作用。全身性因素①新陳代謝紊亂②飲食與營養③長期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