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楚辭的文體、傳播和結集
一、楚辭的文體有哪些主要特點
二、神話和巫術有何異同?它們與楚辭的特點有何關系?
三、簡述楚辭的產生與楚地樂曲和民歌的關系。
四、楚辭的句式有何特點?楚辭作品中的"兮"字在運用上有哪幾種類型?在作品中起到什么作用?
五、魯迅是怎樣說明楚辭的產生與"時與地"的關系的?
六、比較說明《詩經》與楚辭在文體上的主要不同?
七、《詩經》與楚辭在流傳和編集、結集方面有何不同?
八、簡述楚辭在漢初流傳與保存的情況。
九、現存最早的楚辭集是由誰編輯的?最早的注本是由誰所撰?書名是什么?
十、王逸《楚辭章句》所收作品的范圍是怎樣的?.一、楚辭的文體有哪些主要特點首先,楚辭的文體與楚地的原始神話和巫覡(xí)、工祝的有關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其次,楚辭的文體與楚地的樂曲和民歌有著密切的關系。另外,楚辭的文體為新型詩體,與《詩經》相比在句式、語調方面有明顯的不同。.二、神話和巫術有何異同?
它們與楚辭的特點有何關系?
楚人信神好巫,直到屈原時代流傳和保存下來的神話是比較多的。神話和古老的宗教信仰巫術,在本質意義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產生于原始初民對大自然的幼稚解釋和幻想,表達了人類征服自然的愿望;后者則產生于人類某些超自然的幻想,企圖依靠某種神秘的手段(符咒、降神、占卜等)和儀式,來驅鬼降神,以達到祈福消禍的目的。但兩者又有某些共同的基礎,即同是原始幼稚思維的產物,都是把自然意識化、人格化,即同為萬物有靈論。這樣巫術往往利用和憑借神話而施展,神話又借巫術得以生存和流傳。可以說作為原始宗教信仰的巫術是對神話的消極利用的延伸,而作為“不自覺的藝術方式”而存在的古代神話,又往往給巫術活動帶來某種文化、文學色彩。
《九歌》是詩人借用巫俗、巫歌創作出來的杰出作品,《招魂》是直接仿效楚地巫覡招魂形式寫成的,《離騷》不僅吸取了許多神話人物和故事,而且直接與宗教巫事活動形式有著密切關系。如果沒有古楚的巫術和神話,楚辭的藝術形式的某些重要特點就不復存在。.三、簡述楚辭的產生與楚地樂曲和民歌的關系
在春秋戰國時代,楚國的音樂和民歌被稱為“南音”或“南風”,楚漢之際則稱作“楚聲”或“楚歌”,體制宏偉繁復。戰國時代,屬于楚國地方特有的樂曲如《涉江》、《采菱》、《勞商》、《九辯》、《九歌》、《薤xiè
露》、《陽春》、《白雪》等名目,我們還可以從楚辭作品中看到。從屈原的作品來看,不少作品最后都有“亂”。所謂“亂”是音樂的專名,指樂曲終了時的結尾部分,即尾聲,有“所以發理詞旨、總撮其要”的性質。屈原的楚辭作品被漢代人稱為“賦”,即朗誦詩的意思。屈原的作品創作,雖受楚地的樂曲、樂章的影響,估計已不入樂可歌,據有人推測,屈原作品中特地把音樂上的用語“亂”標出來,或者是為了表示這一部分是要長詠或要歌唱的。屈原的楚辭體創作正是襲樂曲體制而有這些名稱的。.四、楚辭的句式有何特點?楚辭作品中的"兮"字在運用上有哪幾種類型?在作品中起到什么作用?
《詩經》的作品主要為四言體,篇幅不大,以重章迭句的形式構成。屈原的楚辭作品則為長句,并大量使用“兮”字語吻詞;特別是后者,幾乎成為楚辭體最明顯的標志。楚辭作品中“兮”字的位置有的置于每一句的中間,如《九歌》;有的置于上下句的中間,如《離騷》和《九章》的主要篇章;有的置于下句末,如《橘頌》。在楚辭中“兮”字既起著表情作用,又起著高速節奏的功能。這說明屈原楚辭體作品,不僅多用“兮”字構成特征,而且還在許多方面增加了它的用途(句逗、節奏、代替某些虛詞起語法作用),這是屈原的創造,是楚辭所獨有的。.五、魯迅是怎樣說明楚辭的產生
與"時與地"的關系的?
“楚辭”是在我國文學史上散文文學空前發展的時期誕生的,因此,它也不能不受到這一散文高潮的影響。關于這方面,魯迅先生指出:“(楚辭)形式文采之所以異者,由二因緣,曰時與地。……而游說之風寖(jìn)盛,縱橫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競為美辭,以動人主。……余波流行,漸及文苑,繁辭華句,固已非《詩》之樸質之體式所能載矣。”(《漢文學史綱要》)這是說,戰國時代縱橫家鋪敘辭采的言辭和當時記載這些辭令的“繁辭華句”的散文作品,對屈原楚辭的形成也是有影響的。實際上,當時郁然勃興的散文,無論從宏闊的篇章,汪洋恣肆的氣勢,自由靈活的句式,還是從接近口語的虛詞之運用上,對于屈原“楚辭”體作品的形成發展,無不有著啟發和影響。.六、比較說明《詩經》與楚辭在文體上的主要不同?
《詩經》中的詩多以四字句為定格,篇章比較短,風格比較樸素;“楚辭”的結構、篇幅擴大了,句式參差錯落更富于變化,而感情的奔放、想象力的豐富、文采的華美、風格的絢爛,都與《詩經》作品顯著不同。
《詩經》產生于北方,代表了當時的中原文化;而“楚辭”是我國當時南方文化高度發展的產物。
《詩經》還只是我國歷史早期的文學作品,主要屬群眾性集體創作,它雖然經過加工寫定,但大體仍保持原來濃厚的民歌色彩;而“楚辭”則屬于屈原的創造,是詩人吸取民間文學的營養加以創造性地提高的結果。.七、《詩經》與楚辭在流傳和編集、
結集方面有何不同?
早于“楚辭”的詩歌總集《詩經》,一部分是出自巫史之手的祭祀詩(如頌詩),一部分是出自貴族文人之手的“獻詩”和歌詩(如大、小雅中的作品),而大部分是流傳于當時全國各地的民歌。據記載,它是首先由宮廷樂師所收集整理而被保存下來的。其目的,或謂出于“制禮作樂”的需要,或謂“觀風俗,知得失”,總之,它是由官方之力而被搜集、保存,從而流傳下來的。屈原的作品,屬“發憤以抒情”的個人創作,它的流傳和保存,只能靠他的師從者、同情者、愛好者和學習者來完成。由現在的某些資料看,屈原的作品早在他生前,或已就在社會上較廣泛的流傳,包括宮廷、上層士大夫之間和民間。.八、簡述楚辭在漢初流傳與保存的情況
漢初吳王濞文學集團,匯聚辭賦之士,學習楚辭,使楚辭部分作品得以保存。接著是淮南王劉安集團,通過莊助、朱買臣和劉安等的遞次進獻,使諸多流傳和藏于個人手中的楚辭作品,得以匯存于宮廷之中。.九、現存最早的楚辭集是由誰編輯的?
最早的注本是由誰所撰?書名是什么?
現存最早的楚辭集是由西漢晚期成帝時的光祿大夫劉向編輯的;最早的注本是東漢王逸所撰,書名為《楚辭章句》。.十、王逸《楚辭章句》所收作品的范圍是怎樣的?
劉向纂輯《楚辭》,除收入屈、宋作品外,還編入了前人的仿楚辭作品,其中包括賈誼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東方朔的《七諫》、莊忌的《九懷》和劉向自己的《九嘆》。王逸在以劉向本為底本加注時,又加入了王逸自己作的《九思》,于是全本就成了今傳的十七卷本。.第二章詩人屈原的時代與生平
一、屈原所處的時代和社會情勢是怎樣的?當時楚國的情況如何?
二、屈原在楚懷王時期曾任何職?他的美政理想是什么?曾有過什么重要的政治活動?其遭遇如何?
三、楚懷王死后,楚國情勢如何?屈原有什么遭遇?屈原自沉的原因是什么?
四、簡述屈原的生平。
.
一、屈原所處的時代和社會情勢是怎樣的?
當時楚國的情況如何?
屈原所處的時代是戰國中后期,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的關頭。從這時的社會情勢看,一是各諸侯國兼并戰爭空前激烈,重新統一的局面即將出現;一是變法運動正在當時各主要國家相遞進行。這兩者從性質上看,激烈的兼并戰爭是針對敵國的,是為了保國和爭雄天下;變法革新是針對國內舊貴族、舊制度的,是為了刷新政治,爭取民心,力圖富強。而后者實際是前者的基礎,兩者是緊密關聯的。當時的楚國較為強大,足以與秦國抗衡,有“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的說法。屈原生活在楚懷王、頃襄王時期,正是秦國積極向外擴張,采取遠交近攻策略,決心滅楚的時候。但這時的楚國政治卻被一些毫無政治遠見,只知茍安享樂的腐朽貴族集團所把持。楚懷王為了挽救楚王朝日趨衰敗的危機,也曾一度傾向于變法改革,但他內受舊貴族的包圍和抵制,外受強秦詭計的誘惑,很快動搖倒退而失敗。前299年,懷王被騙入秦,并于兩年后客死于秦。頃襄王繼位,舊貴族的代表子蘭當政,將楚國弄得更為昏天暗日,形成了“群臣相妒以功,諂諛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離,城池不修”的局面。.二、屈原在楚懷王時期曾任何職?他的美政理想是什么?曾有過什么重要的政治活動?其遭遇如何?
屈原在楚懷王時期曾任左徒,他的美政理想接近于儒家,要求統治者“圣哲茂行”,“舉賢授能”,“循繩墨而不頗”。在他任職期間,楚國的政治和外交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他對內主張“舉賢授能”,刷新政治,并奉命起草“憲令”,為國家的富強而立法,限制舊貴族的權益。又曾東使于齊,主張合縱抗秦,收復祖國失地。但屈原的政治主張和政治才能,特別是他果于執法的精神,卻遭到舊貴族勢力的忌恨和反對。他們處心積慮對屈原橫加誣陷,離間屈原與楚懷王的關系,終于使昏庸的楚懷王“怒而疏屈平”,并一度被排擠出朝廷,離開郢都到漢北去流浪。頃襄王繼位后又遭到更大迫害,被放逐江南。在楚國郢都被秦將白起攻破后,屈原為殉自己的祖國投汩羅江而死。.三、楚懷王死后,楚國情勢如何?
屈原有什么遭遇?屈原自沉的原因是什么?
楚懷王死后,頃襄王繼位,任用舊貴族子蘭為令尹,繼續對秦執行投降政策。結果秦國不斷削弱楚國,頃襄王十九年(前280),秦軍伐楚,又奪去上庸和漢北一帶地方。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下郢都,楚軍全部潰散,頃襄王逃往陳城(今河南淮陽縣)。楚國從此一蹶不振,直到公元前223年為秦所滅。屈原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與誤國昏聵的腐朽貴族斗爭了一生。就在屈原被放逐江南到達汩羅附近時,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率大軍打進了楚國,拔郢yǐng
都,燒楚先王陵墓。這一重大事變,使詩人屈原感到一切希望都破滅了。他不忍見自己的祖國為秦所滅,不忍見自己的家鄉父老遭亡國之難,為了殉于自己的理想,表明自己至死不離祖國的決心,大約于次年,即頃襄王二十二年,投汩羅江自殺。這說明屈原的死,不單純出于感情的激憤,也是出于自己的理智。他和那個黑暗的社會既然不能調和,而國破家亡的現實更使他無路可走,就只有以一死來表明自己的志向,來殉于自己的國家了。.四、簡述屈原的生平
屈原(約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戰國時楚人。為楚王同姓貴族,曾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博聞強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曾輔助楚懷王圖議國事,起草憲令,應對賓客,教育王室子弟,甚得國君信任。但后來為同僚上官大夫所讒,被懷王疏遠,逐出朝廷,流放到漢北地區(今湖北省西北部)。楚懷王客死于秦,頃襄王時屈原因令尹子蘭的誹謗,再次被流放到江南地區(今湖南省北部一帶),在沅、湘一帶輾轉流離,“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當楚國郢都被秦將白起攻破后,為殉自己的理想和祖國,自沉汩羅江而死。.
第三章宏偉壯麗的抒情詩《離騷》
一、關于《離騷》的題義主要有哪幾種解釋?《離騷》創作于詩人的哪一時期?
二、長詩《離騷》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人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怎樣通過詩篇表達出來的?
三、簡述《離騷》的結構層次和主要內容。
四、《離騷》的豐富的美學內涵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五、詩人在《離騷》中是怎樣吸取和運用神話的?所寫三次上游天界,其寓意如何?
六、《離騷》詩中對往古世界的回顧有著怎樣的含義?
七、《離騷》詩中是怎樣利用香草美人為喻的?
八《離騷》的比興手法與《詩經》的比興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發展?
九、簡述屈原《離騷》的偉大思想與藝術成就。
.一、關于《離騷》的題義主要有哪幾種解釋?《離騷》創作于詩人的哪一時期?
關于《離騷》的題義主要有四種解釋:第一種是“離憂”說。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離騷序》中說:“離,別也;騷,愁也。”都認為離騷即離別的憂愁之意。第二種是“遭憂”說。班固在《離騷贊序》中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將“離”釋為“遭”,是因為“離”通“罹”,即遭受的意思。第三種為楚語說,即“以離畔為愁而賦之”,而“畔”字為“散去”之意。第四種為楚曲名說。游國恩在《困學紀聞》中說:“我以為《離騷》可能本是楚國一種歌曲的名稱,其意義則與‘牢騷’二字相同。”
《離騷》是詩人前期任左徒時,遭讒被疏之后所作。.二、長詩《離騷》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人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怎樣通過詩篇表達出來的
貫穿于《離騷》長詩中的“情”,即司馬遷所說的“怨”情,更確切地說就是一股忠怨之情,即忠怨之情是長詩《離騷》的一條主線。詩人首先以十分莊重而自矜的口吻,追述了自己的先祖、家世,即高貴的出身,以及自己奇異的生辰和美名。接著表白了自己的品德、才能,并以萬分急迫的心情表達了自己獻身君國的愿望。即而列舉了歷史上歷代興亡的事例,并表示決不怕艱難險阻,要幫助楚王做一位楚國的的中興之主。但這一切卻因觸犯了守舊貴族的利益,招來了接踵的迫害和打擊。在失敗的極端痛苦中,詩人通過女媭、巫咸、靈氛這些虛構的人物,以及他們的勸說,把自己的內心沖突和抉擇形象化,從而向我們展示出了一個經過煉獄的考驗而更加潔白無瑕的偉大的靈魂。但無論現實多么黑暗,政治風浪多么兇險,他還是無法離開自己的祖國。最后他只能用死來殉他的理想。.三、簡述《離騷》的結構層次和主要內容
忠怨之情是長詩《離騷》的一條主線,而從全詩的結構上看,則可以分為兩大層次,即從開篇到“豈余心之可懲”,是詩篇的前半部分,這一部分主要寫詩人矢志報國、高潔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現了抒情主人公與楚國黑暗現實的沖突;從女媭的責難,即“女媭xū
之嬋媛兮,申申其詈lì
予”至篇末,則主要寫詩人遭讒被疏以后,繼續求索的精神和所引動的內心沖突,以及最后的抉擇。從創作手法來說,前半部分雖然也有藝術夸張,并運用了許多象征手法,但基本上是詩人現實生活的經歷,是實寫;而后半部分,則主要把熾熱的感情化為超現實的想象,表現了詩人內心世界的沖突,表現了一個苦悶的靈魂,上天入地的求索精神。.四、《離騷》的豐富的美學內涵
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離騷》豐富的美學內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莊嚴而偉大的思想而帶來的無比光輝的崇高美,二是具有慷慨激昂的悲壯美,三是高超獨特的奇麗美。立意炫巧,結構宏闊,風格奇麗,是長詩令人目眩神奪的藝術特色。.五、詩人在《離騷》中是怎樣吸取和運用神話的?所寫三次上游天界,其寓意如何?
詩人為了寫心抒情,而從古代流傳著的大量神話傳說中,汲取豐富的形象,然后通過自己奔放不羈的想象把它們組織在一起,構成了層出不窮的生動情節和美麗的畫面。在詩人筆端,日神、月神、風伯、雷師,鳳鳥、飛龍、飄風、云霓都供他驅使;縣圃、扶桑、崦嵫yānzī
、咸池、天津、不周,都是他所到的地方。其想象之大膽,結思之奇特,幻想之豐富,古今罕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運用大量的古代神話傳說,而又不受原來故事的束縛,把神話中的神靈與神物,作為活生生的形象同詩人一起參與神游天國的活動。這說明詩人已通過一番自由想象,成為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總的藝術構思的一部分。這種表現手法,無疑使幻想更加自由,在虛實交織中,在抒情達意上取得極強的效果。詩人所寫第一次神游是向女媭陳詞并受到女媭的婉勸告誡后,求見天帝以表心跡,這象征著楚王已被奸邪包圍,欲再見楚王而不得;第二次神游是“求女”活動,象征著尋求可以通君側的人,請其代為言說,從而喚醒楚王,使之能夠理解自己;第三次神游是向靈氛問卜,請巫咸降神,象征著詩人在深感留滯楚國已無可作為的情況下,遂決意另謀出路。三次神游,表現了詩人的內心沖突和始終不渝的愛國之情。.六、《離騷》詩中對往古世界的回顧
有著怎樣的含義?
長詩中出現了一個“往古世界”,詩人讓眾多歷史人物紛紛出場登上舞臺。詩人遭讒被疏,滿腹哀怨,處境孤立,從而使他不得不進行深刻的反思,于是歷史上的先賢圣哲,就成了他的觀照對象;歷代的興亡之理,就成為他對于現實進行裁判的尺度。長詩伊始,詩人就以“三后”(禹、湯、文王)的清明政治、堯舜的正大光明和昏庸失國的桀紂相對照,暗示楚國當時群小亂國,前途之岌岌可危。他企圖通過對往古盛世的回顧,為統治者的改革樹立榜樣;并警告當時的楚國君臣,要以夏、殷的失國為戒,否則亦必重蹈桀紂覆亡的命運。這說明他對當時楚國前途的擔憂,是以歷史的觀察和經驗為根據的。當他的正道直行的品德,存君興國的理想得不到理解,并受到世俗的指責時,他再次舉出夏侯啟、后羿、過澆、夏桀、紂等人滅亡的史實,來表明自己的信念絕無錯處。在他看來,正是這種昭然若揭的歷史明鑒,使他不憚于堅乎己見,也使他憂國若焚。當詩中寫他從靈氛問卜,迎巫咸降神,決意到遠處以求知音之時,他更用一系列的歷史人物表述了他對君臣知遇的渴望。君王知人善任,拔擢賢才;臣子輔佐圣君,建功立業,共治天下。正是這樣一些君臣遇合的歷史佳話,給予詩人以鼓舞,給予詩人以信心,使他雖陷于困境之中,而仍奮進不止,探索不停。詩人在長詩中所重現的歷史世界,給全詩注入了濃厚的人文精神和理性光輝,借詠史抒情,是長詩在思想藝術上的又一特色。.七、《離騷》詩中是怎樣利用香草美人為喻的?
詩人在詩中一再強調自身的道德修養與高潔的品行。于是潔與污,美與丑的對立,經過詩人創意性的構思,而出現了一系列有象征性的香花美草的意象,即以披香戴芳、飲露餐英來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之高潔。“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制芰荷以為衣兮,搴芙蓉以為裳。”“攬本根以結茝(chǎi)兮,貫薜荔之落蕊”等等。在論述人才的培育時,也以香草“蘭”、“蕙”、“留夷”、“揭車”、“杜蘅”、“芳芷”為喻;在論述先王之“美政”時,亦以“申菽”、“菌桂”、“蕙茝”等眾芳為喻。詩中涉及的香花美草就有幾十種,五彩繽紛,鮮麗奪目,簡直就是一個百花齊放的香草世界。而這些物象顯然又是與詩人的“內美”、“修能”、“高潔”、“昭質”、“清白”的道德本質相應的,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外化,是世上美好事物的具象化。詩人正是通過他所鑄造的這些絕美的意象,使我們感受到詩人品德之潔美,如睹其崇高圣潔之姿,如聞其道德之芳香。詩人在長詩中除“寓情草木”之外,復“托意于男女”。“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等等。《離騷》是一首政治抒情詩,但詩人卻不時的借用男女情愛的心理來表達自己的希望與失望,堅貞與被嫉,苦戀與追求。屈原的悲劇是政治悲劇,但他將對君國的忠誠和哀怨眷戀之情,用愛情來比喻,用愛情的心理來刻畫,就更顯得曲折盡致,深微動人。.
八、《離騷》的比興手法與《詩經》的比興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發展?
屈原的“香草美人”式的寓意手法已遠遠超過了《詩》中的所謂“比興之義”。《詩經》中的比興往往只是一首詩中的片斷,是一種比較單一的比喻和聯想,而屈原的作品卻作了極大的變化和發展。首先,它開始把物與我,情與景糅合和交融起來,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以彼物比此物,或觸物以起興,而是把物的某些特質與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結合起來,通過聯想和想象水乳交融為一體,寓情于物,見物知人,構成一種象征體,從而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藝術張力。在長詩中,詩人抓住香花異草、佳木美林、男女情愛本身所具有的豐富的美學內涵,來美化抒情主體的形象和性格,從而也使全詩的風格更為絢美奇麗,光彩照人了。.九、簡述屈原《離騷》的偉大思想與藝術成就
在長詩《離騷》中,詩人吸取人類童年時代的神話思維,描繪了神游太空的宏大場面,展現了一個極富于幻想的詭異神奇的世界;復通過時空隧道,召集了眾多的歷史人物,往圣先賢上場,展現了足為人們明鑒的往古世界;更繼承古老民歌的比興手法,以香花美草、男女情思為象征,展現了一個五彩斑讕、情致纏綿悱惻的香草美人世界。詩人艾青在《詩論》中說:“一首詩必須具有一種造型美,一首詩是一個心靈的活的雕塑。”長詩《離騷》正是通過上述的種種藝術手法來完成其抒情主體的造型美,從而雕塑出了詩人的美的人格和美的心靈。他把熾烈的感情與奇麗的超現實想象相結合,把對現實的批判與歷史的反思相結合,熔宇宙自然、社會現實、人生經歷、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于一爐,把人類的美德用香花美草來象征,從而結構出一個無比恢宏壯麗的抒情體系。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中曾把它與古老的“詩三百”篇相比較說:“較之于《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于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屈原的創作,特別是長詩《離騷》無疑是對中國古代詩歌園地的偉大開拓,是詩人屈原在中國詩史上的奇異貢獻。.第四章情理兼備的長篇詠史詩《天問》
一、《天問》的題義是什么?關于《天問》一詩的主旨有哪幾種說法?為什么說它是一首詠史詩?
二、簡述《天問》一詩的結構層次及其思想內容。
三、怎樣認識《天問》一詩的藝術特色?.一、《天問》的題義是什么?關于《天問》一詩的主旨有哪幾種說法?為什么說它是一首詠史詩?
關于《天問》的題義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舒憤說(東漢王逸《楚辭章句》),認為屈原遭讒被疏,流放在外,含有無限怨情,結撰此詩以抒自己的憤懣。二是詰問說(清代戴震《屈原賦注》),把《天問》的“問”,解釋為詰問和問難。三是究理諷諫說(明清之際學者王夫之《楚辭通釋》),認為屈原的《天問》,是就“天理”來問人事,對古為鑒,諷諫楚王。
《天問》是一篇別開生面的詠史之作。前半部分120問,是自然史方面的傳說。詩人就天地的開辟,日月的運行,大地的形狀,川流的走向,以及鯀禹治水的故事等等,一一發問,它為我們再現了一個璀璨無比的遠古神話世界,而其中通過詰問所流露出來的,則是詩人對宏觀宇宙的思考,是對古信仰的懷疑。后半部分245問,為人世間歷代興亡史。無論在篇幅上,立意上,都可以看出它是全詩的骨干。詩人在這部分中,陳事見理,對夏、商、周三代所以興,所以亡,通過對一些歷史事件的發問,表述了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對歷史的反思,流露出對楚國前途的強烈憂患意識。最后,全詩則以楚國的現實和自己的處境作結,對楚國當權者的倒行逆施,表示了無限憤慨。.二、簡述《天問》一詩的結構層次及其思想內容
《天問》的前部分,是就自然界發問,是關于宏觀宇宙和宇宙觀的問題,內容十分豐富,涉及范圍極廣。從順序和所包容的問題看,大致分為四個層次:一是關于天地開辟、宇宙本源的問題,二是關于天體和日月星辰等諸天象的問題,三是關于鯀禹治水的問題,四是關于大地及四方靈異的問題。其發問的對象和性質,主要是對古代關于自然界的神話和傳說的詰難和質疑。
《天問》的后部分,據古近人考證,可能有些錯簡的地方,但整個說來是次序分明的。按其所敘內容,大致也可以分為四個層次:一是關于夏王朝的歷史,二是關于殷商王朝的歷史,三是關于周王朝的歷史,四是關于楚國的現狀和詩人的憂心。.三、怎樣認識《天問》一詩的藝術特色?
首先是表現為深沉的理性思考與熱烈的感情相結合。《天問》全詩完全由提問組成,從宇宙洪荒、天文、地理之事問起,繼而又問人事,廣涉夏、商、周三代歷史,最后以問楚先和當代楚國現實作結,洋洋灑灑,無所不問,但細按其提問的方式和口氣,又絕非是純知識性的問答,即并非完全屬于問所不知;而更多的是問所不信,問所不平,以至問所當知(即用提問方式,要人戒懼,要人警覺)。表現出詩人對自然、歷史、社會深思熟慮的一種質疑,一種見解,一種抒懷。其次,從形式看,《天問》長詩完全由問句出之,確為“創格”,但170余句組成的問語長詩通過不同語詞的運用,不同句式的變化,使全詩詩句錯落有致,疾徐相間,且一氣充盈,獨具風采。全詩不用“兮”字,以大量疑問助詞的相間運用,來增強詩句的節奏性。第三,在句式上,《天問》以四字句為主干,屬四言體,但它多達四分之一左右的句式,又打破四言,雜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八言等不同句式,為全詩平添了語句的錯落之美。
《天問》一詩,正是以其獨特的形式,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獨步千古的杰作。
.第五章屈原的短篇詩集《九章》
一、《九章》名稱的由來?它共包括哪些作品?
二、《九章》各篇作品解題與它們大致寫作的時期。
三、精讀《橘頌》、《哀郢》、《涉江》,并概括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一、《九章》名稱的由來?它共包括哪些作品?
《九章》即指九篇詩歌而言,古代詩歌一般都是入樂的,故每一篇詩(包括詩中的段落),也可以取義于“樂章”而稱“章”。關于《九章》的寫作情況和編輯,宋代朱熹認為“屈原既放,思君念國。隨事感觸,輒形于聲。后人輯之,得其九章,合為一卷,非必出于一時之言也。”即《九章》中的作品,并不是屈原一時一地之作,它原是單行的散篇,后人因其皆為隨事感懷之作,形式又皆屬記事紀行的短篇,故輯為組詩,冠以《九章》之名。
《九章》是詩人屈原一部短篇抒情詩集,它包括九篇作品。依王逸《楚辭章句》的次序是《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二、《九章》各篇作品解題與它們大致寫作的時期
《橘頌》中的“頌”為歌頌、贊頌,“橘”為橘樹,即歌頌生于“南國”的橘樹,認為其可以作為自己的師表,為屈原年輕時代的最早期作品。其他作品或作于楚懷王時期因讒被疏以后,或作于頃襄王時被放于江南,分別反映了詩人一生的悲慘和苦難歷程。《惜誦》中“惜”為痛惜,“誦”為陳述、訴說,意思是以痛惜的心情訴說自己的憂憤,為詩人于懷王朝被疏失位后不久所作。《抽思》中“抽”為抽繹、引發,“思”為情思、怨情,意謂向楚王傾訴自己的怨情,為屈原被疏去職后退居漢北時所作。《思美人》中“美人”指楚懷王,表示對楚懷王的希冀與戀念,亦為詩人被疏后所作。《哀郢》即哀悼郢都之淪亡的意思,為楚國郢都被秦將白起攻破后所作。《涉江》記寫詩人渡江而南,獨處于深山中的情景,為頃襄王時放逐于江南所作。《悲回風》中的“回風”為摧折草木的旋風,用以比喻惡勢力,敘寫朝廷群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微生物檢測經驗分享試題及答案
- 項目質量保證流程的各個環節試題及答案
- 項目預算制定的試題及答案
- 細菌與病毒的區別試題及答案
- 篩選耐藥菌的方法與流程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技能提升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的思維導圖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考試的知識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會計風險控制方法試題及答案
- 紙品生命周期評估考核試卷
- (三診)綿陽市高中2022級高三第三次診斷性考試地理試卷A卷(含答案)
- 委托外包催收合同協議
- 店長勞務合同協議
- 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25年版)解讀
- 肺癌化療護理查房
- 2025年04月中共北京市大興區委政法委員會公開招聘臨時輔助用工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GB/T 18655-2025車輛、船和內燃機無線電騷擾特性用于保護車載接收機的限值和測量方法
- 銀行系統招聘考試(經濟、金融、會計)模擬試卷14
- 2025屆百師聯盟高三聯考模擬預測(沖刺二)語文試題含答案
- 心理韌性在咨詢中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級下冊英語Unit 2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