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溫馨提示: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20分,請將答案書寫在答題紙上。一、現代文閱讀(一)非連續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共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研讀中學課本中的古詩文,你會發覺不少詩人鐘情于梧桐。到底這種落葉喬木身上具有怎樣的特質,能引發古人如許豐富的聯想與感情?一、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梧桐樹高大挺拔,木質細密,樹干光滑,被視為良木。早在兩千多年前梧桐就與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凰聯系在一起?!傍P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保ā对娊洝罚┧灾两衩耖g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本哂懈哔F圣潔稟性的鳳凰,只選擇梧桐樹棲息,可見梧桐所具有的神異性。后來,鳳凰棲居梧桐的特性又衍化出“良禽擇木而棲”的成語,并且這里的鳳凰被換作其它的飛禽。如唐代詩人虞世南在《蟬》這首詩中將至尊至貴的鳳凰換成了秋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惫湃苏J為蟬棲高飲露,自然是生性高潔。蟬所棲之高的梧桐,其形象高潔也就更加平犖不凡。由于梧桐孤然傲立、品性高潔,所以人們將它與松柏放在一起,稱為美材?;境1挥脕肀硎緪矍楹退寄?,青干碧葉的梧桐,則是伉儷深情的象征,古代傳說梧為雄,桐為雌,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我國有“梧桐相待老,鴛鴦合雙死”之說,因此,詩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最具有想象力和浪漫特色的末段,就化用了以上意蘊?!皷|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边@幅美妙、神異的圖景既寄寓了人們對純潔愛情的企盼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求,同時也借助神化發瀉了人們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慨。二、吳絲蜀桐張高秋讀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人們一定不會忘記作者對樂聲的神奇怪異的描繪和對李憑卓越的演奏技藝的贊賞。那么這種“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般的樂聲從哪兒流出來的呢?“吳絲蜀桐”。梧桐又被稱為柔木,可以用來制琴,其中最著名者,乃漢人蔡邕以梧桐制成的“焦尾琴”。據《漢書》記載,蔡邕在吳地遇到有人以桐木燒火煮飯。深通韻律的蔡邕聽到桐木燃燒爆裂之聲非同凡響,斷定是良木,于是將這段桐木搶救出來,制成琴,其音果然妙不可言,因其尾部已被燒焦,所以稱為“焦尾琴”。有吳地的精絲、蜀地的良桐制成的箜篌,再加上李憑的高超技藝,當然能彈奏出“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般的藝術效果來。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梧桐落葉早,古人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的說法。古人素有悲秋的情結,睹物傷懷,見葉落更覺秋深。“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保咸啤だ铎稀断嘁姎g》)囚禁生活中的南唐帝王,自是有一番愁苦,而這清冷的月光照著光禿的梧桐樹,愈加增添了院中人的愁怨?!扒镲L秋雨愁煞人”,秋雨中的桐葉則更添愁悶落寞的情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最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保ㄌ啤赝ン蕖陡┳印罚┯曷暸c桐葉結合,一葉葉,一聲聲,響在耳畔滴在心田,怎不令思婦痛感離別后的孤寂呢?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聲聲慢》更是借“梧桐”“細雨”中最后一點“尋尋覓覓”,造成“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失望收場,將女詞人喪夫亡國之后歷盡滄桑、飽經憂患的無限哀愁抒寫了出來。人們常以“愁”字來形容這種心境,可是對于陷入極度愁苦中的這位老年孀婦來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也許“梧桐兼細雨”的意象,總能勾起人們的滿腔愁緒和無限遐思。元代著名劇作家白樸則將其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命名為《梧桐雨》,使劇名中那悲苦愁悶的意緒籠罩全劇。妙處難與君說,正如梧桐高大挺拔的枝干,久棲于上的良禽,繞梁不絕的琴音,雨打桐葉的秋聲,以及圍繞它上演的一個個動人故事,這一切都會撥動人們的心弦,啟迪人們的情思,帶給人們豐實的想象和充盈的靈感。難怪現代作家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都不忘對“梧桐”的追想。《解析中學課本古詩文中的“梧桐”意象》材料二:唐詩中最先起用“梧桐”意象的,恐怕當算虞世南。“垂綏飲清露,流響出梧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保ㄓ菔滥稀断s》)蟬居于梧桐之上,此詩以梧桐樹干的高挺清拔聲響遠播,暗指詩人志趣的高潔。蘇軾在元豐五年被貶黃州時有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保ㄌK軾《卜算子》)梧桐前著一“疏”字,更顯梧桐樹孤高獨立,東坡先生卓爾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見一斑。桐木也可指品行高潔。“梧桐枯崢嶸,聲響如哀彈。”(孟郊《秋懷》)桐木是制琴的美材,崢嶸的桐木制成的美琴卻棄置不被用,借此寄托了詩人苦吟一生而窮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桐花也能對超凡的才能起襯托作用。李商隱在表現韓冬郎青出于藍而青于藍的才能時寫“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傳說中鳳凰喜棲于桐花遍野的丹山,所以桐花便成了俊才的生活背景。時至初秋,梧桐落葉最早。因此詩人常有梧桐葉落而天下知秋的懷想。“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保淌狻肚迤綐贰罚┢降募毜拿枥L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坝窬┤巳デ锸捤?,畫檐鵲起梧桐落?!保ü⒂裾妗镀兴_蠻》)蕭索之秋梧桐葉落,人去京師,閨中人怎不悵然失望?柳永《玉蝴蝶》中有“梧葉飄黃,譴情傷”之句,渲染出秋的蕭疏、清幽和衰颯。把梧桐與秋聯系得最好的是李煜的《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秋的味,秋的落寞以及無窮的藝術美盡情顯現。詩人常借其他秋景共同譜寫秋的韻味?!叭藷熀勹郑锷衔嗤??!保ɡ畎住肚锏切侵x朓北樓》)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秋光漸老,一片蒼寒?!肮鸹ㄏ沆F冷,梧葉西風影?!保ǜ哂^園《菩薩蠻》)桂花、秋霧、西風,一派自然天成。古人常在傍晚或清曉時分汲水。梧桐與井、轆轤并舉,點明傍晚時令?!敖鹁嗤┣锶~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以井邊梧桐秋深夜黃破題,點明季節、時令。李煜《采桑子》中寫“轆轤金井靜,梧桐晚,幾樹驚秋”。傍晚時分,落葉飄零,希冀飄零,心緒零落,最易想念未歸之人,所以詩人常將梧桐和秋雨、秋聲聯系起來表達哀情。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引用已較為成熟。“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酸惻動人的意象婉轉地描述了楊玉環死后唐太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晏殊《踏莎行》)景中有情,情景渾涵,合成一片,不露痕跡。以梧桐表閨怨的集大成者應是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意象不斷疊加,意境逐步沉郁,寫景議論自然交融。梧桐秋雨滴落,聲聲催人斷腸。以秋聲來襯托寂寞,更能突現心境孤獨?!拔嗤洌?,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敝皇且坏斡曷?,不知多少離愁,聲聲葉葉,離愁到明也難以釋懷。這種用以動襯靜的方法,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梧桐雨除表怨情外,還在懷友人,述矢志,敘飄零中時有閃現。姜夔寫給友人的《八歸》中有“疏桐吹綠,庭院暗雨乍歇”。劉過在《賀新郎》中道“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風顫”,貧士的失職之悲在秋風秋雨中真正愁煞人。鄧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述寫了飄零之苦。經過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染筆,后人聽到秋風吹拂梧桐,就產生凄涼的況味。但梧桐不僅僅是凄涼的代名詞?!拔嗤币庀髴幂^廣,因而含義復雜,上文只是簡單的歸納。梧桐深深深幾許?“梧桐”意象中更深的況味,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析?!端卧~中梧桐意象的理解》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人鐘情于梧桐,是因為梧桐這一意象多樣的特質可以引發詩人諸多聯想和情感。B.梧桐的神異性使得人們演繹出諸如《孔雀東南飛》的“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的奇妙景象。C.“梧桐”和“細雨”的結合,易于成為文人表達哀愁情緒的載體,引發愁苦與傷感D.材料一從三方面寫出梧桐的特質,以悟桐與鳳鳥、梧桐與樂器、梧桐與細雨,三者呈并列關系表達了梧桐產生的聯想和情感。2.下列對材料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唐詩中最先起用“梧桐”意象,說明在唐之前梧桐并沒有得到文人足夠的重視。B.文中桐木、桐花,桐葉都從不同角度引發了詩人豐富的情感,成為詩人在傷感時經常吟詠的對象。C.“梧桐葉落而天下知秋”是因為梧桐葉落得最早,體現了秋天的到來,早落的桐葉讓敏感的文人從而引發懷想。D.梧桐在表達哀愁之外,在懷念友人,抒發志向,述寫飄零之苦中時有出現。3.概括材料二中宋文人筆下的梧桐表現出哪些品格和情感?4.除了文中介紹的“梧桐”這個意象可以引發文人諸多情感之外,請你再舉出一個意象并舉例證明還承載文人哪些多重感情?【答案】1.B2.C3.①表達孤高獨立、卓爾不群的品格;②表達淡淡的哀愁的情感;③表達飄零、怨情的情感;④表達懷念友人、抒發志向的情感。4.示例:杜鵑(子規)。①烘托傷春、惜春之情。如蘇軾《浣溪沙》:“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②抒發鄉愁、思念之情。如“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保ɡ畎住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③傾訴悲苦、哀怨之情。如“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保ò拙右住杜眯小罚芨锌鰢椤H缋铎稀杜R江仙》中“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梧桐的神異性使得人們演繹出……”分析錯誤。從材料一第六段的敘述可知,人們演繹出諸如《孔雀東南飛》的“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的奇妙景象是因為梧桐被賦予的同長同老,同生同死的象征意義。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說明在唐之前梧桐并沒有得到文人足夠的重視”說法錯誤。從材料二中所引用的《孔雀東南飛》中“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等詩句可以看出,唐之前,中國文人就對梧桐所代表意蘊表達了足夠的重視,多處運用此種意蘊。B.“成為詩人在傷感時經常吟詠的對象”以偏概全。從材料二第二段中“傳說中鳳凰喜棲于桐花遍野的丹山,所以桐花便成了俊才的生活背景”可知,桐花并不代表傷感,而是代表俊才的生活背景。D.“梧桐在表達哀愁之外……”張冠李戴。從材料二第八段“梧桐雨除表怨情外,還在懷友人,述矢志,敘飄零中時有閃現”可知,并不是“梧桐”表達哀愁之外,在懷念友人,抒發志向,述寫飄零之苦中時有出現,而是“梧桐雨”。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從材料二第一段“梧桐前著一‘疏’字,更顯梧桐樹孤高獨立,東坡先生卓爾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見一斑”可以總結出:梧桐在宋人的筆下,代表著孤高獨立、卓爾不群的品格。從第三段“……平淡幽細的描繪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可知,通過運用梧桐這一意向,宋人表達淡淡的哀愁的情感。從第六段“……以梧桐表閨怨的集大成者應是李清照”,第七段“梧桐秋雨滴落,聲聲催人斷腸。以秋聲來襯托寂寞,更能突現心境孤獨”等內容可以總結出:在宋人筆下,梧桐可以表達飄零、怨情的情感。最后,從第八段“梧桐雨除表怨情外,還在懷友人,述矢志,敘飄零中時有閃現……”可知,在宋朝的文人筆下,梧桐還可表達懷念有人、抒發志向的情感?!?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本題為一道探究類題目,考查是學生對古代詩詞中常用的承載文人多重感情的物象的掌握能力。在古代詩歌中,某些物象具有多重感情的承載,是古代文人在詩詞中經常運用的。具代表性的有菊花、蓮花、明月、楊柳、杜鵑等等。如菊花,常被描述為秋季的花,寓意著離別和寂寞。菊花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耐寒能力,因此在古詩中常被用來象征堅貞和毅力。菊花的花朵圓潤明亮、清雅高潔,因此在古詩中常被用來表達高尚品質和純潔之美。菊花作為文人雅士的象征,也常用來表達對高風亮節和文人士子的贊美和稱頌。菊花在古代被認為具有君子之風,因此在古詩中常被用來比喻忠正廉潔的君子或有高尚品德的人物。菊花的品格和高潔之美常被詩人用來謳歌君子的理想和崇高境界。又如杜鵑(子規),杜鵑是一種鳥類,就是大家熟悉的布谷鳥。因為有“杜鵑啼血”的傳說,所以這種鳥被賦予了一種悲苦的形象。又傳說這種鳥是古代蜀國國君杜宇所化,更讓他多了一個亡國離鄉的意義等。由此可寫烘托傷春、惜春之情。如蘇軾《浣溪沙》:“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可寫抒發鄉愁、思念之情。如“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蓪憙A訴悲苦、哀怨之情。如“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可寫感慨亡國之情。如李煜《臨江仙》中“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可以選取一個你最熟悉最了解的詩歌意象來進行分析,分析其所代表的多重情感。(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共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文本一:夕煙肖建國傍晚,下起了雨。不大,細細的,綿綿的。躲藏已久的霧,如煙似靄,便借著暗淡的天,極膽怯地在荒山間抬起頭來。戰亂,讓草木都不敢生長。石洞內。大狗說,兩天了,我們也該出去看看了。埂子說,不行,槍聲還沒有停。埂子邊說邊挪動下身體,活動活動胳膊和腿。匍匐久了,連頭發都在發僵。石洞是埂子到后山放牛時發現的,能容納三四人藏身。若把洞口封嚴,活脫脫就是口棺材。埂子與大狗同年,都過了十四歲,但埂子輩分比大狗高,說出來的話,自然就是權威。埂子,你耳朵是不是有問題?我一說出去,你就說有槍聲。你仔細聽聽,早沒槍聲了。埂子移開一塊大石頭,往洞口湊了湊,側著臉,盡量把耳廓往外靠。還有!埂子肯定地說。大狗心里一驚,學著埂子的樣,認真聽。他聽到雨水聚集在草葉上落地的聲音。埂子,你太緊張了,太膽小了。你不是耳朵有問題,是心里有問題。大狗聳聳肩,把破爛的衣袖打了個結。我是你叔,不要埂子長埂子短的,要尊重長輩。埂子說,這年頭,膽小才能活命。唉,也不知楞子哥如何了。提到楞子,倆人心中都慌慌的,同時伸出腦袋向外瞄。山坡下的村子,被細雨一淋,更顯得弱不禁風。就在這破敗不堪的村子中間,忽地,一縷炊煙裊裊升起。啊,有人在燒火。是的,在煮飯。倆人有些驚喜,互相望了望,都看到對方眼里的光。有段時間,他們好怕冒煙,一冒,整個村子就是片火海。這些年,他們就是在火海中逃生,逃得茍延殘喘,上氣不接下氣。幾天前,村里就得到消息,說有隊伍經過,大家晚上留點神,別睡得太死。一說過隊伍,腳下土地都會發抖。它們見證了太多的國軍、地方軍、保安團、還鄉團,還有土匪等,拉鋸似的你來我往。每過一次,村子都會瘦一圈,人口、牲畜都會少幾成?,F在,方圓十里,想聽聲雞叫都難。為了能給村子留住香火,楞子爹找出一面破鑼,主動到村頭窩棚里放哨。楞子想阻攔,被爹喝住。我一個老頭子,這條賤命早活夠了。你們不同,今后的村子還要靠你們。特別是你——爹盯著楞子,你大些,要照顧好埂子和大狗。記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爹走了,他們三人就睡在磨坊里。沒想到,前天晚上,破鑼突然響起。咣,咣咣,響得嘶啞,瘆人,如厲鬼般怪叫。三人翻窗而逃。憑直覺,隊伍應該從西邊來。不曾想,東邊也來了支隊伍。兩邊人馬交了火,子彈嗖嗖地飛。三人憑著熟悉的地形,從空隙中穿過,向后山跑。突然,楞子停住了,對埂子說,你帶大狗去石洞,我去看看爹。我們也去。倆人不走。聽話,快走。楞子吼了埂子一句,轉身向黑暗深處跑去。倆人氣喘吁吁鉆進石洞內,就聽到村子里的槍聲越來越密集。打了一個多時辰,槍聲漸稀,天亮時,還有零星的槍聲。倆人已在石洞內躲了兩天了。大狗說,叔,我餓。埂子舔舔嘴唇說,忍忍。忍不了。一看炊煙,就想到鍋碗瓢盆,就想到家。大狗越說,肚子越發咕嚕嚕地響。叔,我們下去吧。我就怕下去了,再也上不來了。不會的,有人在煮飯,就說明不打仗了。可是,你想過沒有,要是有隊伍在那里煮飯,我們豈不是自投羅網?聽埂子這么一說,大狗便把整個腦袋探出洞來,他想數數有幾道炊煙。可惜,天色已暗下來,村子與天空連成一片,灰蒙蒙的,什么也看不見了。大狗的眼淚立馬涌出來,他開始小聲哭泣??奚犊蓿际臍q的人了,還哭。叔,我想回家。大狗還想往下說,埂子猛地伸出手,捂住了他的嘴,并順勢把大狗摟在懷里。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向這邊奔來,鏗鏗鏘鏘,在泥水中踏得格外響。埂子摸到一塊石頭,緊緊握在手中。腳步聲越來越近,大狗身子開始發抖。埂子雙眼緊盯外面,朦朧中,他看到一個人穿著帶血的軍裝,靠近了洞口。埂子決定趁來人不備,將他砸倒。就在此時,來人叫了一聲,埂子、大狗,你們在哪里?竟然是楞子。大狗這次再也忍不住了,放聲大哭。倆人爬出洞外,將楞子緊緊摟住。別哭,別哭,都不是小孩子了,我有急事告訴你們。我準備跟隊伍走,去當兵。埂子急了,楞子只比他大兩歲,楞子走了,他的世界就空了。這支隊伍不一樣。他們打仗都是為了窮苦人。前天晚上,爹被國軍抓住了。為了救爹,他們犧牲了好幾個戰士。看看我身上這衣服,就是其中一名戰士的。他和我同年,為了救爹,犧牲了。他臨死時告訴我,為窮苦人打天下,能讓窮苦人翻身得解放,他死的值!所以我穿上他的衣服,我要跟他們一起走。細雨中,村里再次響起銅鑼聲,這次的聲音厚重且悠長。隨著鑼響,村內亮起了無數支火把,把陰暗的天空照得一片通紅。(有刪改)文本二:七律·到韶山毛澤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5.下列對文本一和文本二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戰亂,讓草木都不敢生長”一句突出了戰爭的殘酷性,為下文刻畫大狗、埂子的恐懼心理作了鋪墊。B.文本一采用插敘的方式,交代了楞子在逃跑時回去尋爹的事件,豐富了文章內容,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C.文本一結尾處楞子的訴說交代了故事的經過和結局,凸顯了小說的主旨:只有為窮苦人打天下,才能得民心。D.文本二的頷聯使用對比、比喻、用典等手法,突出了“農奴”與“霸主”間的矛盾,增強了詩歌的表達力度。6.文本一中多次出現“雨”。下列對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頭描寫雨。通過傍晚的雨,營造出凄冷的氛圍,也奠定了凄冷悲觀的感情基調。B.“雨水聚集在草葉上落地的聲音”使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突出了大狗、埂子內心的緊張。C.“山坡下的村子、被細雨一淋”一句中的“細雨”。表現出戰亂中村子所遭受的殘酷摧殘。D.結尾處的“細雨”是以哀景襯樂情,在細雨中,更突顯出亮起的“無數支火把”的意義。7.“夕煙”作為重要意象,在兩個文本中分別具有怎樣的內涵?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8.文本一采用了明暗線結合的方法進行敘事,這樣安排具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敬鸢浮?.D6.A7.①小說題目“夕煙”本指傍晚(黃昏時)的煙靄、村子上空的炊煙、火把的濃煙,也是和平生活的象征,更又喻指由“無數支火把”組成的,為人民謀幸福的強大力量(戰斗力量、革命力量);②而毛澤東詩句的“夕煙”描繪新中國的農民熱情勞動、喜獲豐收后在夕陽霧霧和炊煙美景映照下歸家的場景,象征新時期的勞動人民,用雙手創造和平與豐足(安居樂業),也是“換新天”(改天換地)的、為人民謀幸福的強大力量(戰斗精神、革命精神)。8.①明線是楞子、埂子、大狗躲避戰亂,暗線是革命隊伍與“國軍”作戰。②明線表現的“國軍”的兇殘,與暗線的革命隊全拯救勞苦大眾形成對比,使主題豐富深刻。③明暗兩條線交織呼應,使故事情節更加集中、緊湊,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豐富了小說內容?!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小說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D.“文本二的頷聯使用對比、比喻、用典等手法”錯,本詩的頷聯中并沒有使用“比喻”這一手法。故選D。【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A.“營造出凄冷的氛圍,也奠定了凄冷悲觀的感情基調”錯,開頭寫“傍晚,下起了雨。不大,細細的,綿綿的。躲藏已久的霧,如煙似靄,便借著暗淡的天,極膽怯地在荒山間抬起頭來。戰亂,讓草木都不敢生長”,表現受戰亂侵襲的村莊夜晚時分沉寂蕭條的氛圍,渲染當時的緊張氛圍。此處景物描寫是以哀襯樂,用來烘托后面熱烈的革命氣氛。故選A。【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標題含義的分析能力。毛澤東詩詞中的“下夕煙”指的是從黃昏時的炊煙和暮靄中歸來。“喜看稻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寫韶山沖稻浪滾滾,豐收在望人人奮發,安居樂業,這是革命先烈“換新天”理想的實現,也是對長眠地下的先烈的最好告慰。發展生產,建設祖國,人人爭先,是先烈革命精神的發揚光大。從意境上看,前面激烈斗爭,腥風血雨,這里炊煙裊裊,風景如畫,完全不同的景象,體現換了新天。文本一中的“夕煙”,其本義是傍晚時的煙靄或黃昏時的炊煙。結合文本一中“忽地,一縷炊煙裊裊升起。啊,有人在燒火。是的,在煮飯。倆人有些驚喜,互相望了望,都看到對方眼里的光”,這里的“夕煙”指村子上空的炊煙,是和平生活的象征;這樣的生活是如何得到的?文中愣子說“這支隊伍不一樣。他們打仗都是為了窮苦人。前天晚上,爹被國軍抓住了。為了救爹,他們犧牲了好幾個戰士??纯次疑砩线@衣服,就是其中一名戰士的。他和我同年,為了救爹,犧牲了。他臨死時告訴我,為窮苦人打天下,能讓窮苦人翻身得解放,他死的值!所以我穿上他的衣服,我要跟他們一起走”;再結合文本一末尾“隨著鑼響,村內亮起了無數支火把,把陰暗的天空照得一片通紅”可知,這樣的生活是戰士們犧牲生命換來的,這種犧牲又進一步喚醒民眾加入隊伍投身革命,因此“夕煙”又喻指由“無數支火把”組成的強大革命力量。由此,題目“夕煙”的內涵就暗含了毛澤東詩句中革命先烈“換新天”的理想,就是讓人民安居樂業的主題。【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由“三人翻窗而逃。憑直覺,隊伍應該從西邊來。不曾想,東邊也來了支隊伍。兩邊人馬交了火,子彈嗖嗖地飛”可知,除了三人躲避戰亂的事件之外,還有一個兩方隊伍交戰的事件。由“每過一次,村子都會瘦一圈,人口、牲畜都會少幾成?,F在,方圓十里,想聽聲雞叫都難”“這支隊伍不一樣。他們打仗都是為了窮苦人。前天晚上,爹被國軍抓住了。為了救爹,他們犧牲了好幾個戰士??纯次疑砩线@衣服,就是其中一名戰士的。他和我同年,為了救爹,犧牲了。他臨死時告訴我,為窮苦人打天下,能讓窮苦人翻身得解放,他死的值!所以我穿上他的衣服,我要跟他們一起走”可知,交戰的兩方隊伍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一方是禍害百姓,另一方是拯救勞苦大眾,兩方形成對比,使主題豐富深刻。由“他看到一個人穿著帶血的軍裝”可知,表現了這次戰斗的激烈殘酷,激發了讀者對戰斗場景的想象,使小說內容更為豐富。二、古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共15分)閱讀以下材料,完成小題。材料一: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非維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猶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女。奮于言者華奮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荀子·子道》材料二:愛①曰:“古人說知行做兩個,亦是要人見個分曉,一行做知的工夫,一行做行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毕壬唬骸按耸Я斯湃俗谥家?。某嘗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說一個知、又說一個行者,只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個冥行妄作,所以必說個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懸空去思索,全不肯著實躬行,也只是個揣摸影響,所以必說一個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己補偏救弊的說話,若見得這個意時,即一言而足。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今若得宗旨時,即說兩個亦不妨,亦只是一個;若不會宗旨,便說一個,亦濟得甚事?只是閑說話?!薄秱髁曚洝ぞ砩闲鞇垆洝贰咀ⅰ竣賽郏褐感鞇郏跏厝实牡茏印?.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奮于A言者B華C奮于行D者伐E色知F而有G能者H小人也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趨”指小步快走,是一種向尊者,長輩、賓客表示恭敬的禮儀。B.“語”指告訴,與《琵琶行》中“琵琶聲停欲語遲”中的“語”意義不同。C.“惟”指只,只有,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惟覺時之枕席”中的“惟”意義相同。D.“躬”指親自,與《出師表》中“躬耕于南陽”中的“躬”意義相同。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認為長江在源頭水小得只能浮起酒杯,但是到了渡口地區,如果不避開大風就無法橫渡,這都是下游水變大的緣故。B.徐愛認為一邊要強化認知,一邊要強化實踐,只有這樣知與行兩個方面才能真正得到落實。C.王守仁認為有一種人懵懂無知,所以需要先認知,才能去實踐;另一種人全憑主觀猜測,因此需要明確實踐,才能有真正的認知。D.王守仁認為“古人”將知與行分開的做法是錯誤的,容易導致終身無法實踐,無法獲得真正的認知,因此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2)若不會宗旨,便說一個,亦濟得甚事?【答案】9.CEH10.C11.A12.(1)現在你穿衣服已經如此華麗,各種色彩豐富齊備,天下的人將來還有誰肯規勸你呢?(2)你若不明白(懂得)這個思想,就算說知行是一件事,又對事情有什么益處呢?【解析】【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只知道說而不會做的人浮華,只知做事卻不接受建議的人愛自夸,從臉上神色就能看出有多少才能的人,是小人?!皧^于言者華”“奮于行者伐”兩個句子運用了對偶的手法,結構相同,故兩句之間要斷開?!胺ァ迸c“色”之間是句子末尾,也要斷開?!啊?,……也”表示判斷,主語“色知而有能者”較長,故與謂語之間要斷開。故在CEH三處斷開。【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B.文中的“語”指告訴。句意:我告訴你?!芭寐曂SZ遲”中的“語”,說。句意: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不說話。意義不同。正確。C.文中的“惟”指思考。句意:完全不懂得加以思考反省。“惟覺時之枕席”中的“惟”,只有。句意: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意義不同。D.文中的“躬”指親自。句意:完全不肯實實在在地親自踐行。“躬耕于南陽”中的“躬”,親自。句意:在南陽親自耕種。意義相同。正確。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這都是下游水變大的緣故”錯誤。原文的意思是說下游難以橫渡,不只是因為下流水多,是因為由上流的河流匯集而成。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女”,通“汝”,你;“衣”,穿;“充盈”,豐富;“孰”,誰。(2)“若”,如果;“會”,理解,領會;“宗旨”,意圖,思想;“濟”,益處。參考譯文:材料一子路穿戴華麗去拜見孔子,孔子說:“仲由!如此盛裝是為了什么?想那長江發源于岷山,當它剛流出時,水流淺小只能浮起酒杯;但當它流到入海口時,如果不是兩船并行,如不躲避風浪,就不能渡過,難道只因為下流水就多嗎?(比喻下流的水仍是由上流眾川匯集而成)現在你穿衣服已經如此華麗,各種色彩豐富齊備,天下的人將來還有誰肯規勸你呢?”子路聽后快步退出,換了衣服進來,像平時穿的一樣??鬃诱f:“你記??!我告訴你。只知道說而不會做的人浮華,只知做事卻不接受建議的人愛自夸,從臉上神色就能看出有多少才能的人,是小人。因此君子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言語簡要;能做的就說能,不能就說不能,該做的就認真做。言語簡要就是明智,認真于所做就是仁德,既智且仁,怎么會有缺欠的地方呢?”材料二徐愛說:“古人把知和行分成兩件事,也是要讓人們知道,一方面下知的功夫,一方面下行的功夫,這樣功夫才有著落之處呀。”王陽明回答說:“你這樣理解是背離古人的意思了。我曾經說過,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開端,行是知的結果。如果領會得了時,則只說一個知,便已經有行的意思在里面;只說一個行,便已經有知的意思在里面。古人之既說一個知字,又說一個行字的原因,是世間有一類人,懵懵懂懂地隨意做事,完全不懂得加以思考反省,只是任意妄為,所以提出個知的概念,好讓他們做得恰當;還有一類人,茫茫蕩蕩,完全只是空想,一點也不肯切實躬行,全憑主觀臆測,所以提出個行的概念,好讓他們知得真切。這都是古人為了補偏救弊才不得不說的話。你若不偏不弊,能真正領會其意,那說一句話就夠了?,F在有的人,非要把知和行當作兩件事分開,以為必須知道了,然后才能去做。我現在如果先去討論知的功夫,等到把知弄透徹了,再去踐行,所以這樣就一輩子都不會行,也一輩子都不會知。這不是小病小痛,而是由來已久的大毛??!我今天提出‘知行合一’,正是個對癥的藥。這并不是我憑空杜撰出來的,而是知和行的本體就是如此。你若明白了這個宗旨,就算說知行是兩件事也無所謂,它們本來只是一件事;你若不明白(懂得)這個思想,就算說知行是一件事,又對什么事有益處?只是說些沒用的話罷了?!保ǘ┕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共8分)閱讀材料,完成小題。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①醉,狂歌五柳前?!咀ⅰ竣俳虞洠宏懲ǖ淖帧4呵飼r楚國人,好養性,假裝瘋狂,不出去做官。在這里以接輿比裴迪。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和頸聯寫景,描繪輞川附近山水田園的深秋暮色。B.頷聯和尾聯寫人,刻畫了詩人和裴迪兩個隱士的形象。C.頷聯所寫之人,倚杖柴門,臨風聽蟬,老態龍鐘,給人莫名的傷感。D.“渡頭馀落日”,精確地剪取落日行將與水面相切的一瞬間,極具美感。14.王維對號稱“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十分仰慕,結合你中學所學,談談這首詩哪些方面體現了這一點?!敬鸢浮?3.C14.①全詩選取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征的景物,構成了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②頸聯從陶潛“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兩句詩化用而來;③尾聯對句引用陶潛的典故。這表明詩人對“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是十分仰慕的?!窘馕觥俊?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C.“老態龍鐘,給人莫名的傷感”理解不當。渡頭落日,墟里孤煙為地道山村風物?!耙姓取敝改晔乱迅吆鸵鈶B安閑,詩人看渡頭落日、墟里孤煙,有著安逸的神態,瀟灑的閑情。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從內容看,“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首、頸兩聯,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征的景物,構成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表達了詩人的閑居之樂;頸聯“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意思是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煙一縷縷飄散,從陶潛“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兩句詩化用而來,可見對其仰慕至深;尾聯對句“狂歌五柳前”,在恰如陶潛我面前狂歌。引用陶潛的典故,以陶潛自況。這表明詩人對“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是十分仰慕的。三、名篇名句狀寫(本題共1題,共6分)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高望遠容易引發詩人內心的復雜之情。年輕時的杜甫登泰山,抒發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而晚年漂泊西南時再次登高,在《登高》詩中抒發的卻是“______,______”的悲苦和孤獨之情。(2)《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現蔑視權貴、不卑不屈態度的句子“______,______?!保?)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一句寫出了周瑜儒將的裝束,“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戰功。【答案】①.萬里悲秋常作客②.百年多病獨登臺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④.使我不得開心顏⑤.羽扇綸巾⑥.檣櫓灰飛煙滅【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詞:作客、摧、事、綸、檣櫓。四、文言與文化常識(本題共3題,共6分)1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何時可掇(拾取、摘?。┰侥岸融洌ù┻^)使快彈數曲(趕快、盡快)B.契闊談讌(同“宴”)悠悠我心(悠閑)元嘉草草(輕率)C.但為君故(只是)枉用相存(問候、探望)這次第(光景、狀況)D.山不厭高(厭惡)繞樹三匝(周、圈)周公吐哺(食物)【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意義的能力。A.“快”,暢快。句意:叫她暢快地彈幾曲。B.“悠悠”,長遠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句意:長久的縈繞在我心中。D.“厭”,滿足。句意:山不滿足于其高度。故選C。17.下列選項中文言句式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何以解憂A.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英雄無覓C.送客湓浦口 D.是夕始覺有遷謫意【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以何解憂”。句意:憑借什么來緩解憂愁。A.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嘗于穆、曹二善才學琵琶”。句意: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習技藝。B.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無覓英雄”。句意: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C.省略句、狀語后置句,“送客(于)湓浦口”“(于)湓浦口送客”句意:到湓浦口送客。D.被動句,“遷謫”是被貶謫。句意: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憂傷之意。故選B。18.下列文化常識不正確的一項是()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朝唐憲宗李純年號。年號是我國封建王朝帝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稱,始于漢武帝。B.“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走向的田間小路。阡,南北走向的小路。C.“出”,指的是京官貶出到地方任職。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D.“初為《霓裳》后《六幺》”中的《霓裳》和《六幺》均為唐代樂曲,相傳唐玄宗所著。【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指的是京官貶出到地方任職”錯誤?!俺觥?,是京官到地方任職,但不一定是貶出。故選C。五、語言文字表達(本題共3題,共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工匠精神從來都不是什么______,而是一種改變世界的現實力量。堅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壇,也不是鼓勵人們______、“躲進小樓成一統”,而是為了擦亮愛崗敬業、勞動光榮的價值原色,倡導質量至上、品質取勝的市場風尚,展現創新引領、追求卓越的時代精神。將一門技術掌握到______,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內涵又遠不限于此。有人說:“沒有一流的心性,就沒有一流的技術?!钡拇_,倘若沒有發自肺腑、專心如一的熱愛,怎能有廢寢忘食、盡心竭力的付出;沒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類拔萃、巧奪天工的卓越;沒有冰心一片、物我兩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動、腳踏實地的篤實。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______、正心誠意的生命哲學,也有技近乎道、超然達觀的人生信念。從推崇工匠精神繼而贊嘆工匠,主動探尋著社會對浮躁風氣、短視心態的自我療治,對美好器物、超凡品質的見證。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卻可以人人成為工匠。19.依次填人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雕蟲小技離群索居爐火純青格物致知B.細枝末節離群索居出類拔萃追本溯源C.雕蟲小技閉門造車臻于至善追本溯源D.細枝末節閉門造車爐火純青格物致知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從贊嘆工匠繼而推崇工匠精神,見證著社會對浮躁風氣、短視心態自我療治,對美好器物、超凡品質的主動探尋。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卻可以人人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B.從贊嘆工匠繼而推崇工匠精神,主動探尋著社會對浮躁風氣、短視心態的自我療治,對美好器物、超凡品質的見證。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卻可以人人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C.從推崇工匠精神繼而贊嘆工匠,見證著社會對浮躁風氣、短視心態的自我療治,對美好器物、超凡品質的主動探尋,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卻可以人人成為工匠。D.從推崇工匠精神繼而贊嘆工匠,主動探尋著社會對浮躁風氣、短視心態的自我療治,對美好器物、超凡品質的見證。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卻可以人人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答案】19.A20.A【解析】【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雕蟲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細枝末節”比喻事情或問題的細小而無關緊要的部分。這里強調工匠精神從來都不是一些很簡單的技巧,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應用“雕蟲小技”。第二空,“離群索居”離開集體或群眾,過孤獨的生活。用于人或動物?!伴]門造車”比喻只憑主觀想象辦事,不顧客觀實際,含貶義。由“躲進小樓成一統”可知,語境強調離開集體獨自生活,應用“離群索居”。第三空,“爐火純青”比喻學問、技術或辦事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地步。出類拔萃”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罢橛谥辽啤边_到善的極致。語境用于“一門技術”,應用“爐火純青”。第四空,“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追本溯源”比喻追尋根源。由“正心誠意”可知,應用“格物致知”。故選A?!?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語病有三處:一是“從推崇工匠精神繼而贊嘆工匠”語序不當,應該先“贊嘆工匠”,然后“推崇工匠精神”;二是“主動探尋著社會對浮躁風氣、短視心態的自我療治,對美好器物、超凡品質的見證”主客倒置,從敘述主體看,“社會對……見證”,可以改為“見證著社會對……的主動探尋”。三是“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卻可以人人成為工匠”不合邏輯,應為“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卻可以人人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只有A項修改正確。故選A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海洋性感覺”概念探討及其在文化語境中的演變
- 縱扭超聲銑削刀具柄設計與測試
- 深入淺出經濟學:每周一課的世界理解指南
- 酒店與餐飲管理培訓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草原騎馬旅游線路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中考道德與法治二輪復習 新情境試題對點練之二十一 我們共同的世界(含答案)
- 2025遼寧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題庫
- 無人機航拍作業合同書.二零二五年
- 糧食儲存加工倉庫出租合同二零二五年
- 除雪合同模板二零二五年
- 暖通工程設備吊裝施工方案
- JJG 109-2004百分表式卡規
- 12YJ6 外裝修標準圖集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全冊教學課件
- 初中數學北師大八年級下冊綜合與實踐-生活中的一次模型PPT
- 煤化工概述-課件
- 2021初中生命科學學業考試參考答案
- DB32 3709-2019 防災避難場所建設技術標準
- 心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中級
- 《作文吹泡泡》-完整版課件
- 資源環境信息系統(GIS)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