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單元復習課件_第1頁
文化生活第二單元復習課件_第2頁
文化生活第二單元復習課件_第3頁
文化生活第二單元復習課件_第4頁
文化生活第二單元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的傳播考點: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4.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5.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6.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第一頁第二頁,共48頁。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知識點:

⑴民族節日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⑵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第二頁第三頁,共48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第三頁第四頁,共48頁。民族節日漢族傳統節日第四頁第五頁,共48頁。民族節日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回族:開齋節傣族:潑水節苗族:苗年布依族:查白歌節第五頁第六頁,共48頁。民族節日西方傳統節日圣誕節復活節感恩節萬圣節第六頁第七頁,共48頁。我國已擁有各類世界遺產30處我國在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至今已經有30處文化和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繼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遺產大國。其中文化遺產19處、自然遺產4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

第七頁第八頁,共48頁。

文化遺產部分:長城、故宮、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孔府及孔廟和孔林、武當山古建筑群、拉薩布達拉宮、平遙古城、廬山、蘇州古典園林、麗江古城、皇家園林頤和園、皇家祭壇天壇、重慶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洛陽龍門石窟、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寢、大同云岡石窟、澳門歷史城區第八頁第九頁,共48頁。中國長城第九頁第十頁,共48頁。秦始皇兵馬俑第十頁第十一頁,共48頁。

布達拉宮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48頁。

樂山大佛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48頁。埃及金字塔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48頁。雅典衛城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48頁。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48頁。法國凡爾賽宮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48頁。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和紅場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48頁。例題1

、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A.民族節日B.民族風俗C.民族心理D.文化遺產

D立意:考查學生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理解,它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48頁。知識點: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的、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同時各民族文化之間也存在差異。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必不可少。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48頁。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題口號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48頁。知識點: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A、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世界各國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發展;

B、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能更加豐富多彩。第二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48頁。知識點:4.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

重要途徑有:

A、商人進行的貿易活動;B、人口遷移;C、教育。其他途徑:A、親朋聚會;B、外出旅游;C、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48頁。5.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大眾傳媒)

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的特點:A、它們能夠最大限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B、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C、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大眾傳媒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48頁。知識點:6.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如中法,中俄文化交流)

A、古代中華文化不斷地向外傳播,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B、外域文化也不斷傳人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48頁。(2003、10—2005、7)古老、多彩、現代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48頁。(2004、10—2005、7)法國文化年法國文化年浪漫、創新、以人為本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48頁。1.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3.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4.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第四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考點: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48頁。潮汕民居第二十八頁第二十九頁,共48頁。潮劇第二十九頁第三十頁,共48頁。知識點:1.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特點:⑴相對穩定性。在世代相傳中傳統文化保留著基本特征,但是具體內涵又能因時而變。(2)鮮明的民族性。作為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影響: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起到積極作用;反之,就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

基本形式: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藝術傳統思想第三十頁第三十一頁,共48頁。例題2.作為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和深遠影響是()A.傳統習俗B.傳統建筑C.傳統藝術D.傳統思想立意:考查學生對傳統文化基本形式的認識。A第三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48頁。

高校校訓中的傳統文化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南開大學: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大公、全能、創新)南京大學:誠樸雄偉,勵學敦行(誠信、樸實、志向、行動、實踐)廈門大學:自強不息,止于至善浙江大學:求是中山大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香港大學:明德·格物第三十二頁第三十三頁,共48頁。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知識點:第三十三頁第三十四頁,共48頁。知識點:3.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1)社會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2)科學技術的進步,既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也是推動文化發展重要因素。(3)思想運動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因素。第三十四頁第三十五頁,共48頁。4.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知識點:

⑴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⑵文化傳承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我們要把握好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第三十五頁第三十六頁,共48頁。1、文化創新的原因2、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第五課文化創新考點:第三十六頁第三十七頁,共48頁。知識點:1.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⑴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⑵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人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第三十七頁第三十八頁,共48頁。知識點:2.文化創新的意義

⑴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

⑵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文化創新長一個民族永探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第三十八頁第三十九頁,共48頁。例題3.下列關于文化創新的認識正確的是()①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創新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③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④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D立意:考查學生對文化創新作用的理解,文化創新的作用表現在多個方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第三十九頁第四十頁,共48頁。知識點:3.創新與繼承的關系

著眼于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拋棄傳統而從頭開始。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社會實踐的發展,要求文化體現新的時代精神。第四十頁第四十一頁,共48頁。知識點:4.創新與借鑒、融合(1)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2)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競爭力,都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第四十一頁第四十二頁,共48頁。例題4、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向西方學習與借鑒其先進技術和文化的同時,西方人也在悄然接受古老的東方文化:風行于西方世界的太極拳、針灸、氣功、中國菜,甚至是武俠電影。法國最負盛名的時裝設計師阿扎羅設計的最火的一款時裝,居然是改造過的中國旗袍。這表明()A.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B.中西文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相互學習、相互借鑒C.中華文化將取代西方文化D.中西文化已融為一體

B立意:考查學生對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認識。

第四十二頁第四十三頁,共48頁。知識點:5.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

(1)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2)克服不利于文化創新的各種錯誤傾向

A、“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

B、“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第四十三頁第四十四頁,共48頁。練習1.客家人在歷史上經歷了4次大的搬遷,最終以粵東、閩西、贛南為中心,分布到全國9個省區。千百年來,客家人把古老的文化帶出中原,帶到南方,傳播到海外,并以泰山不拒細上的兼收并蓄,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終使客家文化發揚光大。這表明

A.客家文化喜歡遷徙,不喜歡穩定

B.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C.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唯一途徑

D.客家文化包容了所有的民族文化B第四十四頁第四十五頁,共48頁。2.下列關于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說法錯誤的是A.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B.繼承與發展是相互獨立的兩個過程C.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D.文化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B第四十五頁第四十六頁,共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